第一篇:学校经费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农村学校经费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我们南双庙乡中心小学现有14所小学,教学班79个,在校生2465人,教职工158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切实改善,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经费得到了保障。为了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发挥最大效能,我校按照上级“校财局管”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健全制度,强化外部监管,着力规范财务收支行为,增强预算编制,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我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目前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校财局管“的管理现状
我校的经费管理,从2005年开始,就实行了校财局管模式。乡中心学校设报账会计,村级学校设报账员。中心学校负责所辖小学报账事务,并定期到县会计核算中心报账。由会计核算中心会计员负责经费审查和账务核。这种管理的好处是在保障学校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原则下,实行财务规范、专业和科学管理从源头上、制度上规范学校的会计工作秩序,优化收支结构,预防和制止学校财务收支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使会计职能真正得到发挥。
缺点:一是增加人力成本,学校需要加大报账往返费用,层层分级报帐,运行成本大,周期过长,工作效率不高。二是我们农村,学校购买办公用品,因当地没有正规票据,白条不能核销(如可以在集市上购买的条帚、撮子等),不得不进城购买,既耗费了人力,又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给工作带来了不便。
建议:在不改变管理模式的情况,正当合理的小额白条给予核销。
二、“校财局管”的主要内容
我校按照上级下达的经费预算指标,根据全乡当年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最后报教育局核准备案后执行。预算本着科学合理、统筹兼顾、规范透明原则安排使用公用经费,既要保证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基本开支,又适当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活动经费开支,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学校公用经费预算落实到具体项目。
公用经费执行支出实行自上而下的计划管理。各校预算及使用计划经上报并核准下达后,严格按计划执行,在学校内部把预算执行职责落实到具体岗位。
财政根据学生人数,分期拨入核算中心。我单位根据预算和支出的实际情况,持有效票据到核算中心核销。
三、“校财局管”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建设
1、严格执行县教育局的财务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了《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重大财务事项或活动资金支出超出1000元必须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超过5000元项目报县教育局审批。对照年度预算的总体目标,定期分析公用经费在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
2、学校加强对学校公用经费预算编制指导及使用的监管。学校费用由校长核准、由经手人、副校长、教研员联签后,再报核算中心列支。
3、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每学期末在校内公布,采用上墙公示,接受师生的监督。同时,定期进行公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金收支管理。
南双庙乡中心小学 2012年10月18日
农村学校经费管理调研汇报材料
南双庙乡中心小学 2012年10月18日
第二篇:学校经费管理自查报告
青山中心学校财务管理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仪征市首批九年一贯制学校,创建于2001年,地处仪征市青山镇东街,龙仪路南侧,现有在编教职工121人,在岗教师91人。学生932人,班级25个。2005年我校顺利通过了扬州市合格小学、合格初中的创建验收,2008年顺利通过扬州市教育现代化乡镇验收,2009年创建成江苏省示范初中。
二、学校财务管理情况:
(一)学校严格实行遵守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成立学校财务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学校财务收支由校长审批。学校设报账员1名,向镇教育核算组、市教育结算中心报账。
(二)学校财务制度建设相对完善。我校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有关制度:建立有《青山中心学校财务制度》、《青山中心学校预算管理制度》、《青山中心学校收费管理制度》、《青山中心学校收支审批制度》、《青山中心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制度。学校领导、财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遵守有关制度,使学校经费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学校财务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编制预算制度。学校财务领导小组,按要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预算,并通过教代会或教师大会,预算合理后上交主管部门。在资金使用上,我校做到了专款专用,不存在挤占其它费用的现象。在开支中,我校按照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节省开支,每月的开支严格按预算执行,做到不超支每月可用资金。财政部门按时足额下拨公用经费,学校公用经费主要用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培训费,差旅费,校舍维修费等,不存在用公用经费发放教师津贴补贴、教学奖励等人员经费的情况。
为了规范财务管理,节约开支,使教育经费合理使用,学校成立财务民主理财小组,小组成员由领导班子、教师代表组成,每学期对学校的收支票据进行审核,并将结果公示。会计在办理账务时做到实事求是、细心审核、加强监督,严格执行财务纪律,按照财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进行财务会计工作。财务领导小组成员在审核原始凭证时,对不真实、不合格、不合法的原始凭
证敢于指出,坚决不予报销;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员更正、补充。保证我校财务专款专用,不挤占挪用,各种票据手续齐备,规范合法,购买物品的发票必须有经手人、验收人,领导签名方可有效,确保了我校财务的真实、合法、准确、完整,增强了民主理财意识,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切实发挥了财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
我校认真落实执行国家关于“两免一补”的惠民扶持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摸底排查,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由村民委核实,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寄宿困难生活补助费,并将享受的学生名单在校内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享受寄宿困难生活补助费
学校固定资产实行分工管理,做到权责统一。教学设备、电化教学设备由教务处确定专人管理,房屋、建筑物和管理用具由分管领导管理,各室的公共物品由各室负责人管理。学校建立固定资产的账卡制度,做到学校根据每一件固定资产的不同特点设立账卡,予以登记,使用单位或个人也要按品名登记明细账卡,以便查对。
我校建立了学校校务公开制度,并严格落实。公开栏中将学校的收费依据、收费项目、收费金额,每期的收支情况,家庭贫困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名单等在公开栏处进行公示。
(四)学校财务记帐凭证较规范,帐簿基本符合要求,每年有财务报告。学校专门设有财务档案柜,财务档案专人负责管理。财务档案管理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分类、编号、保管、使用、销毁。
三、自查自评情况
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校财局管”的财务管理体制,严格要求我校报帐员按时报帐,所有票据都是正规票据,没有白发票。公用经费管理使用的具体做法是:
1、我校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上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学校的一切资金,由学校财务人员按有关规定统领统支,没有出现以任何理由单独收费现象。
2、认真履行报账制度,力求资金的规范使用,无挪用、挤占、截留等现象的发生。严格财经审批手续。所有报销发票,做到手续完备,每张发票有经手人
签字、证明人签字、校长签字。
3、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财务法规,没有发生在政策法规范围之外,自作主张处理财务的不良问题。
4、校长财务管理,学校任何财务活动必须经校长审批后,方可实施。重大开支项目,都经校务会议集体决定,向上级申请报告,方可实施。
5、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招待费等费用报销,严格执行文件规定。
6、需要购置各种设备、仪器、教具、办公用品及其它物品,都先通过学校班子决定后,才添置。
7、报账员严格执法,自觉执行财经纪律,做好财务审核。
8、在保证办公费的前提下,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9、学校自办食堂财务管理规范,运行效果良好。
10、学校每学期末都进行民主理财,向全体教师公布民主理财结果。
四、存在问题
1、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不够及时。
2、自办食堂管理的力量还需加强。
今后我们将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将学校的长远规划与短期安排相结合,勤俭节约,努力提高日常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及学生代伙费的使用效益。
2013年8月
第三篇:2016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精选)
2016三公经费管理调研报告
随着“阳光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做为政府公共预算中的“三公经费”支出,已成为全社会对政府预算支出观注的重点。“三公经费”支出过于庞大,已是政府预算中不争的事实,为维护政府预算的公信力,将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公共基本服务,扩大改革开放成果上,必须规范“三公经费”支出,从而进一步压缩行政运行成本。为此,结合我县“三公经费”存在的实际状况,对“三公经费”预算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三公经费”状况及存在原因 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全年公共财政收入为24873万元,在全市十区县中排名末位。2016年,全县供养人员为6929人,其中在职人员4767人。全县核定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143辆(不含中央确定的17个配备执法执勤用车的系统)。2016年部门决算中,“三公经费”支出2507万元,占全年公共财政收入24873万元的10.07%,占全年“商品服务支出”20167万元的12.5%。其中:公务接待支出为1032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1136万元。在职人均“三公经费”为5259万元/年,仅次于当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756元/年。若加上各部门变相计入“会议费”、“培训费”中的接待和用车支出(全年以上两项费用决算数为2688万元,按30%计算三公经费),预计我县在职人员“三公经费”人均实际支出数为6950元/年,远超当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做为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无论从公共财政收入、人均财力、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对比,均远低于市内其他兄弟区县,而我县的“三公经费”比例之高,与做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实际情况是严重不符合的。虽然近年来,我县因移民迁建,各项工作任务重、难点热点复杂是导致“三公经费”支出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剔除这些因素后,预计人均“三公经费”支出约5000元/年,其规模仍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在“三公经费”的控制、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预算执行与监督不到位,导致预算约束力不足,监督机制形同空设。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大力开展“厉行节约”,但从该项工作实际取得的效果上看,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预算控制及预算执行力度不足。在预算的中途调整及追加上,虽然建立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政府影响较大,导致监督乏力。形成以上尴尬局面的原因既有“政治”的因素,也有“人”的因素。政治的因素主要是盲目追求发展目标,导致从中央至地方,忽视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展任务逐年高升。层层高压下的结果,反映在地方则容易导致政府预算调整幅度过大。由于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各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保障部门运转经费宽松,以及职工福利待遇符合实际,只能通过不断地向政府申请工作经费的方式解决,而地方政府为快速推动各部门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硬性发展目标,必然选择不断加大经费保障的方式,制定各类激励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实。最终促使各部门超编使用人员、超编配置公务用车、要政府拿钱办事、部门间相互攀比且铺张浪费的现象越演越烈。而从人的因素上看,则主要反映在群体思想观念与整个社会风气下的个人享乐主义滋生,导致相当部份干部放弃了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公私不分、相互攀比,甚至穷奢极欲的现象存在,导致“三公经费”逐年增长且无法公开、不敢公开。
(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体制上的不完善,导致“三公经费”无法控制。从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体制上看,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可调配为地方可用财力,是地方政府预算资金的重要组成。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虽然具有附加性和指定性,但在地方财政资金的组成中,特别是在贫困、落实地区,一直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然而从转移支付资金结构上看,专项资金占上级财政补助的比例过高、分配上的不规范且基本无配套工作经费的事实,是导致各级政府“跑部钱进”、行政运行成本及项目管理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目前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和完善的分配管理办法,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地区系数,基本能够测算出当年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增量。而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至目前,仍未出台规范的分配办法,一个地方当年所得资金大小,基本依靠对上汇报、争取的方式获得。因此,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完善,人为操作空间较大,加上该类资金在管理上交叉重叠,既有财政部门下达的,也有主管部门下达的,导致地方政府对上申报项目难,责任部门具体落实项目难。而在分配过程中的产生的“暗箱操作”成本、行政成本、配套管理经费等,也成为地方政府“三公经费”的主要组成。(三)监督机制上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政府预算管理上的不公开、不透明,加上监督上的缺位,是滋长“三公经费”过度膨胀的主要原因。1994年颁布并沿用至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是各级地方政府编制预算的法律依据,该部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地方预算的编制、审批机关以及使用对象。从条文规定上看,由于受历史时期局限,预(决)算数据的监督与使用并不涉及社会公众。同时,2016年,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明确要求将财政预(决)算报告做为重点公开内容,向社会予以公开。然而,由于无详细的公开细则和通俗易懂的公开格式,在实际公开时,各级政府公布的数据均存在不透明状况,令人产生“雾里看花”的感觉。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政府预算是行政体制内的事,应由政府制定和主导,忽视了政府预算所代表的公共性、服务性,形成了政府利益至上的事实,从而导致“三公经费”长期以来呈无节制的状态增长。
二、解决的措施及对策
随着经济运行国际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三公”经费支出有其存在的公共性和合理性,任何国家、任何政府,都有“三公”经费支出。它的发生是政府从事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所必须的财政经费保障。如何合理界定“三公经费”,切实发挥其应有作用,是当前建立“阳光财政”的改革目标之一,也是反腐倡廉,维护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为此,针对“三公经费”存在的必要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就如何控制其规模、规范管理办法,提出如下建议。
(一)合理界定“三公经费”支出、核算范围,科学安排资金需求。
合理界定“三公经费”支出、核算范围,将不属于核算范围的支出排除以外,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落实,是规范“三公经费”支出的根本举措。
1.细化预算管理。以我县为例,各部门的年初预算经费除去人员工资性支出后,主要由按人头计算的定额公务费、按电话部数及核定的小车台数计算的公用经费、开展项目所需的工作经费三项组成。但在人头经费管理及项目工作经费管理上,由于未细化到“项”级、“目”级,而是笼统地归集于“行政运行”科目,导致部门在使用上有漏洞可钻,因此,应进一步细化预算,从会计核算上明确部门经费使用方向;
2.合理界定人员编制及公务用车编制,严格在编制限额内核算经费,对超编使用人员及车辆的,一律予以裁减和公开处置,并设行行政问责制,各部门一律不得以推进工作为由,变相使用临聘人员和超编、超标配置车辆;
3.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开展情况,合理制定接待标准(范围)、车辆运行标准和管理制度。在接待标准的制定上,可根据经济发展和地区物价指数,合理制定接待标准,并规范接待事由审批程序。杜绝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相互宴请或超标接待的情况发生。在公务用车的管理上,应坚持建立“公务用车台账”,根据单位车辆台数,结合用车审批表,分别建立核算台账。同时,公务接待与公务用车运行支出(购油、保险、维护)中,尽量要求使用“公务卡”结算。
4.规范会议费、培训费支出,明确核算范围和标准并合理制定差旅费标准。在会议费及培训费支出上,要制定严格的报销标准,并与接待费、职工福利待遇进行划分,杜绝将“三公经费”纳入会议费、培训费核算。在差旅费标准的制定上,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地区物价指数合理制定,并严格审核。
5.加强对公务人员的考核管理,在现有的津贴补贴政策上,合理制定对公务人员的考核奖励办法,坚持按劳分配原则,防止“吃大锅饭”、人浮于事的现象存在。
6.加强干部思想作风整顿,坚定理想和信念,当好群众表率。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和管理,对乱账、假账、小金库现象查实一个,处理一个,杜绝部门违规操作空间。
(二)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模式,建立科学的分配体制。
1.进一步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在转移支付总额中的比例,缩减专项转移支付的相对比重。使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确保地区间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封闭项目资金分配上“暗箱操作”的空间。
2.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逐步整合现有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使用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效益性。一是根据地区发展水平,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的标准,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二是加强地方政府对专项资金规划、实施的自主性,避免过度建设、重复下达,使之既符合地方发展实际,又减少投入成本;三是在项目的分配上,应考虑地方政府尤其贫困地区的真实财力水平,不能“嫌贫爱富”,即对有配套的地方加大项目下达力度,无力配套的地方则弃之不顾;四是加强对上级主管部门开展各类达标、升级配套的管理,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民生事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通过以上措施,减少地方政府“跑部钱进”的主观能动性,将主要精力放在项目规划、落实上,最终减少“暗箱操作”成本、行政支出成本、项目管理费用。(三)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并执行严厉的行政问责机制。
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推动和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并执行严厉的行政问责、社会问责机制,为提高“三公经费”透明度和形成惯性规范提供保障。1.完善现有监督机制。既要以立法的形式增强预算编制的透明度,也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制裁逃避预算公开(监督)的行为,确保规范“三公经费”工作有法可依;
2.加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专项审计检查,令部门不敢随意使用或违规使用“三公经费”。3.逐步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继续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公开内容要确保通俗明了,便于群众监督。在深化“三公经费”公开上,建议地方政府可在加强宣传及征求干部、群众对“三公经费”标准的意见基础上,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标准”向社会予以公开,同时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对各部门(涉密部门除外)上述费用开支进行监督。具体可参照翠屏区对街道办事处及社区8小时工作时间上实行的监督办法。该区从退休人员、具有社会公益心的赋闲人员中推选义务监督员,对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人员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是否按时上下班、工作作风状况是否良好等情况进行义务监督,对存在上述现象的单位,一经发现并查实后,即启动行政问责机制。通过此举,既减少了人力、物力,又有效遏制了部门工作作风懒散的状况,起到了推进工作的积极作用。为此,可在前期加强对“三公经费”宣传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公众认可合理的支出标准,同时,适时建立社会监督制度和问责制度,对部门此类支出行为实施监督,令部门不敢乱开支、无法乱开支。当然,地方政府若按以上方式推动此项工作时涉及的主要问题即是维稳,从目前社会状况和今后发展态势来看,维护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仍然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但维稳工作无外乎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而“三公经费”问题属于公众对目前党内腐败滋生和社会再分配不均等而形成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对待这类矛盾的处理方式上,既不应一昧地设立禁地,也不能顾惜自身利益而敷衍应付,而应积极、主动地引导社会公众认识和自觉实施监督,从而推动社会更好地和谐发展。
第四篇:沙河学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推荐]
沙河学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试
行
稿)
一、公用经费管理。
(一)拨付标准
1、公用经费下拨标准:按学校实际上报县局人数,小学生每人每学期200元,中学生每人每学期300元。今后将随上级公用经费拨付标准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
(二)备用金
2、各校每学期第一个月发放适量备用金,原则上结合学校规模,师生人数综合考虑,实行动态管理。
3、备用金的发放与学校预算上报同步操作进行。备用金与报帐逐次减除核发。
(三)支出范围
4、根据现行主管部门政策要求,下拨的公用经费只能用于学校公共活动经费、办公用费、水电费、差旅费等,确保学校正常工作运转,学区性大型活动由一贯制学校按一定标准拨付,本项经费一律不得用于教师个人的津补贴和福利费发放。
(四)预算
5、根据学校常规工作有计划进行安排,每学期初一个月内要对下拨公用经费进行预算,各村校要通过学校行政会先由班子成员集中讨论,校长主导,各部门认真谋划,总务主任进行整理,最后通过全体教师会,再上报学区审批后实施。
(五)帐务
6、学期初由学区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领取票据下发,并统一规范填写要求,第一个月内各村校要全部拟清票据,及时上缴各项经费与票据,做到帐、据合一,现金与票据相符。
7、学校支出必须有上级财务部门要求的正式发票才能报销。校长签发的发票原则上至少有三章制(即:校长签字、报账员、经办人三者缺一不可)。总务主任支付现金,必须经校长签字同意支付后才能付款,严禁私自付款,否则视为违规行为,学校视其为总务主任自己支付的现金,一律不承担付款。
8、完全小学或教学点每学期报帐以每两周一次为标准。
9、学区各校帐务要做到月清月结,明细帐目、支出情况、现金余额及存折必须向校长报告公示,以期做到收支总体平衡,办事心中有数,量入而出。
10、学区自本起实施动态帐务管理,每月开销、收入必须及时上报学区会计处,有会计上报到校长处。
11、各村校公用经费使用必须有明细帐目。每学期末各村校要将帐目在教师会上公示。
(六)现金
12、各校所有现金只准使用公用账号集中管理,严禁公款私存,出纳库存现金不得超过500元。如需支付大额现金,一律以支票方式进行付账。
(七)总体要求
13、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在当前经费不足,全学区面临布局重新调整的情况必须坚持“重点建设一贯制学校,适当扶持各村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进行操作。各校要量入而支,多大力量办多大事。
(八)其它
13、学区性大型活动或小型建设项目资金按以下标准施行。①各校均有活动支出者,一般由学校从下拨经费中支出,一贯制学校不另外补贴。
②学区性活动部分学校有支出者(如集中检查、学习、培训报销等相关费用支出),200元以下由各村校负责支出,201~500元先由村校支付200元,其余由学区按6:4的比例考虑补贴(学区付6,村校付4)。
③由学区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安排的大型活动超过501元以上者由学区统一负责。
④小型建设维修项目资金按以下要求操作。A、公用资金用于学校建设或小型维修: 300元以下由村校自付;
301元—1600元的,由村校先支付300元后,再按6:4比例由学区与村校分摊(学区支付6,村校支付4)。
1601元---3500元的,由村校先支付400元后,再按6:4比例由学区与村校分摊(学区支付6,村校支付4.)
3501元以上项目,由村校报告,学区审批通过后负责建设,原则上要根据学区事务的轻重缓急,综合学区学校具体情况实施。
B、村校积极向社会、各级政府争取一定量办学资金进行建设的,中心学校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操作。
1000元以下者,按照5%予以奖励; 1001元-3000元者,按照10%予以奖励; 3001元-5000元者,按照15%予以奖励; 5001元以上者,按照20%予以奖励。
14、各校幼儿园等其它收费项目收支帐目要单建明细帐,每学期使用情况由学校自主向班子成员与教师公示。
二、以上未尽事宜,依照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原则,由一贯制学校总务处上报学区区长批准后进行妥善处理。
三、本暂行办法自2009起试行
四、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沙河学校解释。
沙河学校
二零零九年三月一日
第五篇:学校管理汇报材料
学校管理汇报材料 ——张百湾中学
张百湾中学现有12个教学班,七、八、九年级各4个班,学生445人,教职工59人,原隶属于张百湾中心校,2011年3月开始单列。根据《承德市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和滦平县教体局相关文件精神,2011年10月将对我校进行学校管理水平评估。现就我校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文化建设
张百湾中学单列后,确立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高于一切”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三全”教育理念,突出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民主化管理机制。以“修德、博学、多能、健体”为校训,秉乘“团结、奋进、诚信、奉献”的校风和“爱生、敬业、求实、创新”的教风。力争在3—5年内把张百湾中学打造成管理水平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学校和中心小学一个院,老环境,新学校,老同事新关系,既独立又合作,中小学师生间和谐共处。校舍使用合理,室内外橱窗、展板牌内容充实,富有有教育性。由学生成立了广播站,合唱团等社团组织,在“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演出,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借助重大节日和社会敏感话题组织了学生读书、演讲和征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
二、制度建设
学校单列之后,借鉴《中心校制度管理汇编》,结合校情,制定了各种制度,做到了制度齐全,并向全体教师公布。学校坚持校务、财务公开,设立了专门的校务、财务公开橱窗,成立了监督组织,保障各项工作具有相应透明度,以利于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
学校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均衡编班,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认真贯彻“两免一补”政策,使困难学生、外来民工子女、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到免费的义务教育。并能够按照学籍管理的要求办理相关事务,确保义务教育的均衡。
三、队伍建设
张中领导班子是一支业务精良,水平较高的队伍。校长由全县遴选产生,学历合格,具有任职资格证书和高级研修证书。具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较高的政策水平,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建有党组织、工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已成功召开第一次教代会,充分发挥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教师业务精良,敬业爱生,师德合格,工作努力,关系和谐,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5 %,骨干教师比例为:8%,有10人参加过市、县优质课评比。学校重视师德建设,校长主任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在教师当中又精选了一批教师担当班主任工作,制定了班主任定期培训计划,经验交流制度,制定了新教师培养计划,外出学习教师注重二次培训,教师能力水平得天提升。
四、教育教学管理
按照《中学德育大纲》要求,学校确立了“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德育机构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做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班级加强班级精细化管理,各班均有寓意深刻的班名,符合班级实际的班训,班级目标,班级制度,营造了丰富的班级文化。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有专题、有针对性、有记录、有总结。并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定期召开法制教育宣传会。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家校共育机制,对学生教育效果良好。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有专职教师进行授课,采取面对面,电话,网上,书信等形式接受咨询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科学的角度了解、掌握并及时解答学生心理问题,使学生能够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受挫能力,达到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开展了“入楼当静,入室则学”“手机的危害”等系列主题教育。
在全体教师学生的努力下,学生思想积极向上、乐观、健康、富有正义感和责任感,学习认真刻苦,品行端正向上,能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学校按照课程实施计划,开设了三级课程,配备了专任学科教师。在各学科中,严格执行《张百湾中学集体备课制度》,按照“三定五统一”的要求进行活动,为教师同伴互助搭建了平台。
学校中层领导分包年级组和教研组,并落实责任制。中层领导积极深入到教学一线,进行查、听、评、导课活动,参与各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提出问题,指导方向,提供措施,使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结合“双有效”课题的开展,制定了《张百湾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以此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修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和其它功能教室均能按照要求,合理利用,发挥其更大功效,实验开出率为100%,专业教室使用率为100%,90%的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
以08年省教学评估为契机,我校同样坚持了教学评估制度,每学年进行一次,由教师自评、小组评、学生评、家长评组成,以教学评估促进教师思想不断进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按照《承德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校本研训工作意见》精神,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校级领导及中层领导参与的校本研修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规范。按照要求选拔了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教研组有课题,每位教师有自己的小课题,做到在教学在研究,在研究中教学,使教师在研究中探索教学有效方法,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研究热情。把研究活动同日常教学结合起来,经常以论文,案例,反思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每年都有10余篇省级论文发表,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按照课程标准开齐体、音、美课程。学生每天有大课间进行活动。每年4月份举行学校田径运动会,现已成功举办两届。另外,每学期还举行汇操、长跑,拔河、跳绳、踢键等比赛,成立业训小组,大大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在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认真贯彻《卫生工作条例》,建有卫生室,每年对学生进行体检,建有健康档案,开设健康课程,培养学生卫生、生活、健康、饮食习惯,学生发病率低。
五、安全管理
学校对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安全组织,施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安全工作由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责任制,报告制,督办制,追究制等制度,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根据《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不同时期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盗、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等专项教育。并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撤离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做到不出、少出安全事故。
学生宿舍配备专职生活教师,长期对学生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安全设施和通道,定期消毒,确保学生住宿安全。学校食堂建成后将对学生食堂责成成专人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和食品采购制度,做到主副食品质量安全,生熟分开,摆放整齐。确保师生安全,努力达到师生满意。存在问题和不足:
校园文化氛围不是很浓,师生对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还需加强;相关制度制订后,落实情况不是很到位,有些制度应随校情的变化不断修订,校本课程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辍学生偏多,教师科研水平不高,学校艺术工作处 于萌芽阶段,仍有三无车接送师生,或出现超员现象。
各位领导,张百湾中学刚刚单列,我们的工作有许多不足,希望通过这次督导验收,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认真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