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遴选策论性文章的写作步骤和常用句型
策论性文章的写作步骤和常用句型
策论性文章:当题干要求就如何解决……问题写篇文章时,属于策论性文章。如此前试卷中没有题目要求单独就对策写成文章的则可以把这篇写为策论文。这类型的文章适合发挥。
1段 交待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或影响。
常用句:……事关……,是……的关键∕核心∕重要内容/重要保障/重要基础/内在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决定着……,对……有着重要意义。
2段 指出在该问题上已经采取的措施,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然后再指出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常用句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问题,制定和颁布了……政策法规,采取了……措施。相关方面实施了……的做法,取得了较为显着/初步的效果/进步。但是在……方面仍然存在……问题/不足/缺陷。主要体现为……(略写,点一下即可)我们必须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重要性,妥善处理/有效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迫切要求/重要任务。
3段 分析问题的原因。(略写或不写)
4段 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展开。
每条对策都是一个自然段,需要展开写,可把每条原因置于其后。对策写的全可以保证基本的得分点。把每个问题展开写是为了在基本得分的基础上,分值的最大化。
申论论文就是有效地将四个基本要素整合在一个框架里,确保让阅卷人清晰看到基本点,5段 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做出总结
常用句 我们要站在……的高度,努力促进……,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论证性文章的写作步骤
论证性文章侧重考察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政策的可行性和解决该问题的意义。发挥空间小,理论空洞性大。一般是论述政策的可行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任何的申论文中都是考察材料的四个要素。
1段 交待问题的严重性和意义。(重点写)
2段 指出该问题政府部门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然后指出存在问题的不足,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
3段 ……方面的政策(社会需要、客观规律)必须要求我们这么做。
评论性文章的写作步骤和常用句型
评论某种观点、意见或主张。一般这种观点既不可能绝对正确也不可能觉对错误,所以在分析的时候要走中庸之道。着重考察材料的意义\影响和后果
这类文中一般可分三段写作
1段 这样一种观点/思路,有利于……(不利于……),影响或决定着……,对……有着重要意义。
2段 相反/否则,如果错误或片面地理解对待这种观点或思路,有可能造成……的后果/负面影响(具体展开)
或: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观点的缺陷,则有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与后果。
3段
针对……问题,我们需要坚持……的原则,避免……的误区,把握……的宏观整体思路,既要……又要……
讲演稿写作
1 告诉别人都发生了什么,存在……问题,指出问题的基本表现,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2 总结深刻教训,反思原因(抓住深刻的原因重点分析即可,没必要面面俱到)
3 做出承诺,提出对策,我们应该怎么做 4 简短总结
分析原因的基本角度与提出对策的基本角度 1制度或体质上的原因――基本角度
制度可以理顺各部门和各方面的关系,从政府的角色看,政府在公共利益服务方面应该是当事人。应该是运动员;在经济方面,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只是守夜人,只是裁判与中立者的身份。
……制度上或体质上的不完善或不合理,政府监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难以得到保证,没有实现监管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明确,功能上的冲突与重复现象严重,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对策:1建立或完善……的制度或体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实现政府监管的独立性与公正性,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
2机构设置和职能的调整 如药品监管问题需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重组。
凡是遇到多个部门执法,都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提出对策,建立统一,独立权威的……监管机构,综合统筹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
2经济上的原因
凡是事关民生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都可以从财政角度加以分析,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没有承担起相应的公共责任。
3法律角度
公平地保护每个人的权利。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缺少严格的界定,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重复严重,法律程序不够公开透明。(本身存在空白?公开透明?重复?)
对策:健全……法律法规,严格界定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确保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和法律程序的公开透明。
4监管(管理)上的原因
……方面的监管不到位,相关的政策法规为落实,执法检查流于形式,以及管理方式上的落后。
对策:事关民生或社会公共利益,出现的严重负面状况
加强……方面的监管,确保……的政策法规的落实或执行,规范……的秩序,严惩……的违法违规。
5观念(思想)上的原因
……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宣传教育不够到位,没有树立科学正确的发展观。
对策:深化……的思想观念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公布……的信息)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增强……方面的信息透明度。
6技术上的原因
……方面技术上的落后,基础设施上的薄弱。
对策:专业性、技术性、基础设施行对策,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的财政投入,改善……的技术
第二篇:【2017遴选策论写作题】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护林员”
【2017遴选策论写作题】当好意识形态领域“护林员”
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其中包括“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宣传部门身处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要自觉肩负起“护林员”的职责使命,维护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木秀山青”,切实做到“五个不失”。
不“失魂”。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丢掉根本。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角力,是要不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交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较量。在道路、方向、立场这些重大原则问题上,宣传思想战线旗帜一定要鲜明,态度一定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
不“失向”。总书记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是要把党的理论信仰、价值观念、奋斗目标、执政理念、施政方略、政策主张等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共识,从而使党的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和全社会的意识形态。这既是党的执政合法性和政党自信的思想理论之源,也是保证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认识前提和观念基础。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党管意识形态。这一重要原则要求我们要时刻树牢“四个意识”,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始终爱党、为党、护党,听党指挥、替党发声、为党分忧。
不“失语”。总书记强调:“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较量,实质上是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争夺与较量。谁拥有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优势,谁就拥有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话语权就是领导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面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我们要积极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主动设置议题,集中时间、资源、力量,加大宣传的力度、强度、频度,切实增强意识形态的传播力。“不失语”还意味着在一些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争当“战士”、不当“绅士”,决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
不“失守”。意识形态斗争,既是思想的持久战,也是阵地的争夺战。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牢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决不给错误思想观点提供生存空间和传播渠道;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抓敢管,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要坚持管得住是硬道理、正能量是总要求,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加强依法管网和网上舆论引导,努力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不“失察”。意识形态领域从来都不是风平浪静的,而且斗争呈现出目的更明确、内容更蛊惑、渠道更多样、手段更隐匿、影响更广泛等新的特点。宣传思想战线肩负着“站岗”“放哨”的重要职责,思想上一定要特别敏锐、行动上一定要特别敏捷,始终装备马克思主义这个“望远镜”“透视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敏锐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动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掌握工作主动权,防止一般性问题演变成政治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全党动手,要坚决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政治巡视的利剑作用,推动形成全党齐抓共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生动格局。
第三篇:策论文章写作的思路规律
策论文章写作的思路规律、思维支点及思想空间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当下申论考试中的变化与规律(第三部分)
首先,界定一个基本前提,申论考试中最后的大文章,在没有相反或特定要求的情况下,其实最合理的选择,就是以对策为核心的策论文章。原因有二:
一、申论测查的一个最高目标就是考生是否具备潜在的宏观决策能力,如果说概述题考查的是,公务员职业生涯的第一阶段,你是否能够承担起一个为他人决策提供参考的问题的梳理者和信息的整理者的角色任务,既能全面、准确、思路清晰、语言简炼地将复杂、琐碎、凌乱的问题加以概括整理,又能忠实于问题的原貌,克制自我,不做太多的主观发挥,以致扭曲事实原貌,你只需客观真实地将问题加以概括,以供决策者参考;那么,相对于概述题而言,文章需要考察的是,考生能否对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深度挖掘和广度发挥,能否由一个具体问题而思考全局,并作出宏观决策,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正是因为这点,文章在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策论文章是最合理的选择,以此展现出你最好的一面或别人最想看的一面;第二个原因在于,很多时候,文章的题干中会明确要求你就如何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写篇文章,如2006中央申论这样要求,“ 当前,如何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是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请你就如何提高各级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写一篇议论文 ”,此刻,必须是策论。
这个基本前提界定之后,我们来看看一篇策论文章由于涉及复杂琐碎的材料、需要有深度和广度,怎样来为文章写作寻求思路策略、思维支点及思想空间?
第一、策论文章的思路规律。策论文章以社会问题的解决和宏观决策为核心,已经不是单纯的文章写作,而是涉及到公共权力运作的基本原理,当公共权力作出决策方案时,它不但需要其对策具有良好的针对性,而且还要考虑到,如何去说服社会公众接受这些决策,如何让人大或议会表决通过这些方案,通常,我们会以问题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和存在哪些问题不足为逻辑上的铺垫和政治上的游说,以使人们更好地接受这些决策,在具体写作结构安排上则可以有两种情况安排:
1、先交待正面意义,再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引出对策;
2、先交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再指出正面的意义,从而引出对策。
这样,我们就为文章的写作寻找到了一个清晰而富有逻辑力度的思路策略,正如大纲中所言:“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第二、策论文章的思维支点。策论文章以对策为核心,对策需要既有具体内容和良好的针对性,又要富有高度,理论上说,我们可以自己写对策,只要有说服力,可实际上,我们对每一个问题并非都是专家,完全自己空思冥想,是写不出比较全面、具体和针对性对策的。那怎样为提出对策寻求一个思维的支撑点呢?
材料,考试大纲中这样规定,“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和解决方案”,所以,给定材料为我们如何写对策提供了思维支点,比如,材料中提到专家的建议、国外政府的经验做法等都可提炼加工为对策。
第三、策论文章的思想空间。申论是一种思维的能力,说的是学生能够体现出从给定材料中如何捕捉并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材料的碎玻璃片上学会曼妙的起舞;申论也是一种思想的境界,你能从材料中将信息运用和驾驭到什么程度,能否敏锐地挖掘发现材料中隐藏着的对策,依赖于你的思想积累和知识背景,你是否对我们所正在经历的这场深刻社会转型有过关怀和思考,从市场自由到公共责任、从行政监管到正当程序……。
正如2010国考大纲中的规定,“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这种实践经验和生活体验,可以理解为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总结出的中国社会转型和经济改革的六大理论角度。六大角度正是一种社会经验和思想的总结,它是我们对中国社会转型、经济改革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反思总结,作为一种理论工具和社会经验,让大家更好利用材料、更好地自己思考、合理发挥。
比如,你懂得市场经济意味政府职能需要正确定位,需要避免过多的干预和介入或直接从事经济活动,从而导致权力寻租、权力滥用,而是使政府主要承担起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那么,以2007中央申论土地问题为例,材料告诉我们,“福建厦门市海沧区霞阳村的许说,村里的3000多亩地都被征光了,他希望,……政府要保障农民的经济权利,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不要与农民争利,更不能把农民的土地抢走给开发商,他期望征地制度改革能让农民拿自己的土地直接进入市场交易”。
面对这个材料,由于我们的思想积累,可以将该材料提炼为政府职能方面的对策,这样表述,“正确定位政府的功能角色,避免在土地征用过程中的政府过度干预、与民争利以及直接介入土地交易过程,从而导致权力滥用及权力寻租,而是使其主要承担起引导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并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利,确保其能拿自己的土地进入市场交易流转”。
又比如,2008年中央,材料在两处琐碎提到,“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写道:力争珠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测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以及“胡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录:坚持生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一方面,你可以充分利用该材料,以形成你的对策;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你自身的知识经验或思想积累对材料进行提炼升华,如果你对中国的社会转型有过思考关怀,懂得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过度市场化、唯市场化的倾向,忽略了政府在社会发展过程的公共责任,单纯以市场效益为标准,现代社会应该是公正、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那么你的这种思想积累不但可以让你将两段琐碎的材料加以整合,而且能升华提炼到一定高度,政府的公共责任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故而,在利用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升华提炼,可以写出这样一条既有具体针对性,又富有理论高度的对策,“明确政府在生态安全和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公共责任,把生态保护、环境改善、水土保持作为地方政府和考核标准,改变过去单纯追求GDP、唯经济效益的做法和过度市场化的倾向;坚持生产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所以,如何更好地发现挖掘材料背后的价值,更好地对材料进行驾驭和提炼,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思想空间。我觉得在自己从事的申论研究和培训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我,需要的不仅是方法、技巧,还有对这个转型时代真诚的关切与思考。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这是对的,但一篇涉及到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和公共权力运作的策论文章应该为自己寻求一种写作的思路规律、思维支点及思想空间,所谓三思而行,申而论之。
第四篇: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写作之策论文章备考攻略
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写作之策论文章备考攻略
2012-07-18 12:04 作者:李孟麟 来源:华图政信
【导读】因为写作分值往往占总体考评的比例较大,作文写得成功与否是分数能否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选拔成功,必须重视笔试;要想笔试成功,必须重视写作。
随着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公开选拔考试成为各级各单位选拔优秀干部的重要途径及方式。其中,笔试往往是竞争的第一关,对于顺利进入下面的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笔试中出现的写作模块的考试又往往是众多考生关注的焦点,因为写作分值往往占总体考评的比例较大,作文写得成功与否是分数能否拉开距离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选拔成功,必须重视笔试;要想笔试成功,必须重视写作。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第五条指出:“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在公选写作模块中,所有文体中策论文是最能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文体。
在现行公选考试策论科目的用语环境里,策论文章基本等同于以对策为主、兼有论述的文章。策论题既考理论,又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它既要求从宏观层面去分析,又需要通过具体的个案提出具体思路和对策。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
策论考试一般两道题:
① 根据上述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② 自拟标题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议论文(策论文)。
策论文写作一般采用三段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1、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通过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
3、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
策论文章的黄金结构:
第1段:交待问题的重要性和意义或影响。
第2段:指出在该问题上已经采取的措施,做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然后再指出存在哪些缺陷和不足。
第3段:分析问题的原因。
第4段: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展开。
第5段: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做出总结。
策论作答可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观点要客观,不偏激
第二,语言要规范,不随意。
第三,结构要正确,不凌乱。
做答策论考试时还要注意角色定位,回答问题一定要站在政府的角度,站在领导干部的情境中来完成,去掉本我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你所具有的处理公务的能力,才能适合做一名领导干部,成绩才能优秀。
以上,为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中对笔试写作部分策论文章部分的解析,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指导。
第五篇:“公务员参考”遴选写作题真题及优秀
“公务员参考”遴选写作题
真题及优秀范文
【给定材料】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问题】请你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止“破窗效应”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点睛之句: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
2、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
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
4、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
5、党的各级组织要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的途径,多做提提领子、扯扯袖子的工作。
6、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知晓为官做事的尺度。【优秀范文】
防止“破窗效应”
环境氛围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强烈的暗示和诱导。就像管理学的“破窗效应”所说,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不及时维修,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制度执行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违反了制度,而没有受到及时处理或处罚,就会出现“一人违纪,众者随之”的现象。久而久之,制度就会变成“稻草人”。制度建设既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又是活动的成效保障。只有坚决防止“破窗效应”,才能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扎紧“笼子”是防止“破窗效应”的前提。个别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有的用词过于模糊,有的规定过于笼统,给人留下了钻空子的空间,留下了打擦边球的机会。只有在制定和完善制度时尽量细化量化、科学严谨,尽量把“笼子”扎得紧一些、密一些,才能克服失之于宽、标准不清、界限不明、刚性不足的问题,避免“牛栏关猫”的现象。
严肃惩处是防止“破窗效应”的关键。有些人之所以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打折扣、搞变通,是因为违反制度的成本太低。事实证明,科学合理的制度固然重要,而有效的监督、惩处同样重要。给“笼子”通电、划出“红线”、标明“雷区”,制度的震慑作用才能显现、规范作用才能发挥;否则,就会有人以身试法。因此,对违规违纪行为要坚决做到“零容忍”,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就及时提醒诫勉,要求立即纠正,不能拖、不能捂。
守法为重,严官为要。风气好不好,主要看领导;执行好不好,同样看领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自身过硬才能敢于碰硬,自觉带头执行才能严令人人执行,从而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真正用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如果制度对人不对己,对下不对上,“破窗效应”就在所难免。
当严格的制度权威使人“不愿违反”,严厉的约束机制使人“不敢违反”,规范的流程制约使人“不能违反”,完备的监督体系使人“不易违反”,“四风”的遏制才能坚决彻底,作风建设的常态长效才能真正实现。
【作业】2015年1月10日湖北省直机关遴选笔试真题:2014年12月12日,历时10余年建设、全长1432公里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湖北省领导将在北京出席新闻发布会,请你为领导起草一份讲话稿要点,400字左右。(14分)
下周一公布部分群友作业点评及“公务员参考”笔杆子提供的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