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能效管理”工作方案
“能效管理”实施初步方案
相关定义
(1)公司
系指船舶所有人或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诸如船舶经营者,他们已从船舶所有人处接受了 船舶营运的责任。(2)分支机构
系指隶属于相同能效管理体系,受公司控制并构成公司一部分的机构。(3)能效
能源利用效率,即得到的结果与所使用的能源之间的关系。(4)能效因素
在船舶运输/作业服务中,影响船舶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和CO2排放的因素。(5)能效管理体系
公司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于建立能效方针、目标和管理能效因素,并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 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的集合,包括公司结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6)能效方针
由公司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船舶能效管理的宗旨和方向。(7)能效目标
公司所要实现的降低船舶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CO2排放的总体要求。(8)能效指标 由能效目标产生的,为实现能效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公司或其局部(包括船舶)。(9)能效数据
能效数据是指计算能耗、能效和CO2排放的所有相关数据。(10)能效管理基准
公司针对船舶/船队能效管理情况,确定作为比较基础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及CO2排放 的水平。
(11)能效管理标杆
公司参照船舶同类可比活动所确定的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和CO2排放的水平。(12)能效设计指数1 是衡量新船CO2效能的一个指标,即根据船舶在设计最大载货状态下以一定航速航行所需推 进功率以及相关辅助功率所消耗的燃油计算出的CO2排放量。(13)能效营运指数2 为船舶单位运输作业所排放的CO2量,即消耗燃油所排放的CO2与货物/人的数量和运输距离 的比值,用来衡量阶段时期内船舶能效的高低。(14)能耗强度指标3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1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4 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的CO2排放量。
目标任务:
IMO提出的能效管理控制措施于2011年7月15日在IMO(MECP62)通过,成为MARPOL 附则VI修正案内容,于2013年1月1日生效。我们的目标任务是确保公司2013年1月1日前所有船舶顺利通过能效管理认证,取得相关证书;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逐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实施步骤和进度要求
一、成立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能效管理认证”领导小组,由安全机务副总任组长兼管理者代表;安监部经理潘共平任副组长兼“能效管理认证”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能效管理认证”具体工作;成员包括船技部、海务部、航运部、发展部、财务部、监察室负责人以及航运部燃油主管、船技部船舶主管、节能主管。(2012年3月1日)
二、组织学习
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船舶能效管理认真规范》、《船舶能效管理体系实施指南》、《船舶能效最佳操作指南》。
三、工作任务和进度
1、制定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办法,确立2005年数据基准,建立数据库(3月1-10日)由发展部牵头,组织船技部、财务部制定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办法,统计、分析2005年以来的数据,找出公司能耗基准。
2、能效因素识别,标识优化空间和难易程度(3月1-30日)
安监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对能效因素进行识别,标识可优化空间和难易程度;形成能效因素列表。
3、完成效能指标(包括基准、方针、指标)的制定(4月1-15日)
领导小组牵头,制定能效方针、基准、指标和节能减排计划表。
4、编写公司能效管理计划(4月15-30日)
安监部牵头,参照认真规范、指南编写公司能效管理计划。
5、根据公司能效管理计划编写单船能效管理计划(5月1-31日)
船技部负责,航运部等协助根据公司能效管理计划编写单船能效管理计划
6、评估现有体系文件与能效管理的差距并完善现有体系文件(6月1-30日)
安监部牵头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落实。
7、评估单船操作手册与船舶能效管理的差距并完善现有单船操作手册文件 船技部、海务部分别负责评估、完善本部门相关操作规程。(6月1-30日)
8、发布《能效管理计划》和完善的体系文件并落实培训和实施指导(7月)
9、试运行2-3个月,适时走访船舶检查运行情况对船长问题落实分析改进(8-9月)
10、进行试运行评价并形成试运行报告(安监部负责组织,10月)
11、申请认证、取得证书(安监部负责,11月)
12、对外发布(管理者代表负责,12月)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对能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能效管理作为加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作为公司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与日常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按照公司“一岗双责”规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强有力措施,周密部署、统筹推进。
2、加强协调配合。开展能效管理认证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特别是广大员工的参与和推进。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互通信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深入推进能效管理活动,你先管理认证的顺利通过。
3、强化责任落实。推进能效管理认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工作方案,抓好工作方案的落实、检查、跟踪,加快推进进度,如期完成阶段目标。安监部要做好监控,对落实不力、进展缓慢的部门,将在季度安全生产例会上予以通报;对未能及时完成的部门,在年度安全考核中予以“一票否决”。
第二篇:江苏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实施细则
附件:
江苏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进一步加大建筑节能闭合监管力度,推行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规范建筑能效测评标识行为,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和《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和《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包括工业建设项目中具有民用建筑功能的建筑)能效测评标识,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建筑能效测评,是指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定的建筑能效测评机构(以下简称测评机构)对建筑能源消耗量及其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计算、评估,并给出其所处水平的活动。
本实施细则所称建筑能效标识是指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等性能指标以信息标识的形式进行明示的活动。第四条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分为理论值和实测值两个阶段。理论值测评标识应在项目竣工验收之前进行,实测值测评标识应在建筑物正常使用后进行。
第五条 建筑能效标识等级按照测评结果划分为三个等级,并以星为标志。
第六条 成立江苏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公室(设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与科研设计处),负责能效测评机构的认定和考核、受理标识申请、核发标识证书等组织管理工作。
第七条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负责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并承担标识项目的技术审查等日常事务。
第八条 测评机构受建设单位或建筑所有权人的委托,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规定实施建筑能效测评,并对能效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 测评人员应持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核发的《建筑能效测评人员工作手册》和建筑能效测评人员章。
第二章
测评机构
第十条 测评机构应具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核准的建筑节能工程检测专项资质。
第十一条 测评机构应当取得计量认证(CMC)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室认可。
第十二条 从事测评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工程师以上人员比例不得低于50%,高级工程师比例不得低于15%,本科及以上学历且从事本专业3年以上工作的技术人员不少于30%。
第十三条
测评机构分为综合一级和综合二级两类。综合一级测评机构在全省行政区域内承接建筑能效测评项目;综合二级测评机构只可在机构所在地行政区域内承接居住建筑和3万平方米以下的公共建筑能效测评。
第三章 建筑能效测评
第十四条 下列建筑应进行能效测评,其他建筑的能效测评可参照执行:
(一)新建(改建、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及以上);
(二)新建居住建筑;
(三)新建(改建、扩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
(四)实施节能综合改造并申请财政支持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
(五)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安排的项目;
(六)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的相关项目;
(七)申请节能示范工程的建筑;
(八)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或建筑所有权人申请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项目立项、审批等文件;
(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
(三)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四)具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围护结构保温材料性能检测报告及外窗保温性能、气密性检测报告;建筑物外窗(包括透明幕墙)传热系数和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玻璃遮阳系数进场复验报告;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证书和标签以及《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测评报告》;
(五)冷热源设备及相应水泵等主要产品合格证或性能检测报告;
(六)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报告;
(七)外墙墙体、屋面、热桥部位和采暖空调管道的保温施工做法或施工方案,及与此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中间验收报告;
(八)建筑节能设备运行调试报告及节能系统检测报告;
(九)使用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时应提供当地相关部门出具的环评报告;
(十)应用节能新技术的情况报告。
第十六条 建设单位或建筑所有权人申请建筑能效实测值测评时应提交下列资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一)建筑物竣工备案证书;
(二)工程竣工图纸及建筑物使用情况说明;
(三)建筑物总能耗计量报告或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能耗记录数据;
(四)采暖空调能耗计量报告;
(五)与建筑节能相关的设备运行记录;
(六)应用节能新技术的运行情况报告。
第十七条 建筑能效测评应通过性能测试、软件评估、文件审查、现场检查等方式,对单体建筑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定。
第十八条 测评机构应统一使用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定的应用软件。
第十九条 测评机构在完成测评工作后10个工作日内应出具《建筑能效测评报告》,并应在15个工作日内将《建筑能效测评报告》报测评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建筑能效测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筑能效测评汇总表;
(二)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表;
(三)建筑和用能系统概况;
(四)节能计算说明书;
(五)测评过程中依据的文件及相关性能检测评估报告;
(六)建筑能效测评联系人、电话和地址等。
第二十一条 经建筑能效测评达不到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建设单位应整改后重新申请建筑能效测评。
第二十二条 建筑能效测评后符合建筑能效标识要求的,测评机构应在《建筑能效测评报告》出具后30个工作日内将《建筑能效测评报告》报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第三章 建筑能效标识
第二十三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遴选若干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建筑能效测评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应依据国家及我省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通过审查、质询、讨论和评议等方式,出具审查意见和《建筑能效标识审查表》。
第二十四条 评审完成后,由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公室进行审定和公示,公示期为15日。
第二十五条 经公示后无异议或有异议但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项目,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公告,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经审查异议成立的项目,将不予审定并向测评机构说明情况。第二十六条
建筑能效标识审查未通过的项目,测评机构应按审查意见补充资料,完善相关工作,重新提交测评报告。
第二十七条 建筑能效标识证书和标志由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公室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制式样统一制作颁发。建筑能效理论值标识有效期为1年,建筑能效实测值标识有效期为5年。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将建筑能效标识粘贴在建筑物的显著位置。
第二十九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定期汇总获得建筑能效标识的项目名称,并在指定媒体予以公布。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定期对测评机构进行考核。业绩优良的综合二级测评机构经考核后可升级为综合一级测评机构。考核不合格或存在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测评机构,责令限期整改,直至取消测评资格。
第三十一条
测评人员实行动态考核制。测评机构应将测评人员建筑能效测评标识业绩及继续教育等情况及时在《建筑能效测评人员工作手册》予以记录。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公室依据测评人员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第三十二条 建设单位、建筑物产权所有人或使用人不得擅自拆除或变更建筑物的能效标识。经查实,应责令改正。
第三十三条 出现下列情形,可能影响建筑物能效的,应重新进行建筑物能效测评标识:
(一)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二)主要用能系统或设备更新置换;
(三)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有效期结束。
第三十四条
对建筑能效测评结果或能效标识有异议的,建设单位可在收到测评结果15个工作日内或建筑能效标识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省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办公室申请复核。书面材料要加盖单位公章或个人签名。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江苏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实施细则(暂行)》(苏建科[2008]354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镇流器能效标准
镇流器能效标准
GBl9573—2004《高压钠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l9574—2004《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第三章 荧光灯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
GB/T15144-2005管形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性能要求
1)认证用标准:
GB14045-1993 放电灯(管形荧光灯除外)用镇流器一般要求和安全要求
GB/T15042-1994 高压钠灯泡用镇流器性能要求
GB19574-2004高压钠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CCEC/T07.1-2001高压钠灯泡用镇流器节能产品认证技术要求
CCEC/T07.2-2001高压钠灯泡用镇流器交流电子镇流器一般要求、安全要求和性能要求
2)2)认证单元划分:
高压钠灯电子镇流器:一个型号作为一个认证单元,具有相同的电子线路结构图,相同带灯数,规格不同的产品可作为一个系列。
3)受控部件/材料:
高压钠灯电子镇流器的受控部件/材料为:功率管、滤波电解电容、磁芯和线路板图。4产品检验
1)送样原则:已完成设计定型,并形成批量生产的合格产品。按产品型号送样。
2)样品数量:每个型号送样3只。电子镇流器,每个系列确定一个型号进行耐久性试验,增加样品3只。
3)产品检验要求:见表1。
表1 检验项目和要求
电子镇流器
检验项目 要求 检验项目
要求 能效因数BEF
应不小于GB 19574-2004中表1的节能评价值
能效因数BEF
应不小于CSC/T07.1-2005中表1的节能评价值
绕组耐热性
经30天耐热试验后镇流器应符合(GB14045-1993中第5.2.7条款):
a)额定电压下的灯电流不得超过试验前测量值的115%;
b)绕阻与镇流器外壳之间在500V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1MΩ。
耐久性
测试环境温度65℃
经300h耐久性试验后镇流器应能仍应能使灯正常启动与稳定工作。
(CSC/T07.1-2005中第5.5条款)
输出功率和电流
工作电流与额定工作电流的偏差应不大于±5%。
输入基准灯的功率在该灯与基准镇流器配套工作时的相应数值比,功率不得小于92.5%。
(GB/T15042-1994中第5.4和5.5条款)
异常状态 镇流器在下述异常状态时,在1.1倍额定电压下连续工作各1h后应仍能保持正常工作。
a)输出端开路
b)输出端短路(CSC/T07.1-2005中第5.7条款)
5初始工厂审查
工厂审查内容为工厂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审查,工厂审查应按《工厂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进行。根据工厂的生产规模以及所申请认证产品的数量和产品的复杂程度,确定审查人日数。
6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
认证中心负责组织对产品检验、工厂审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合格后,由认证中心向申请方颁发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并与申请方签订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协议书,办理标志使用、认证公告等事宜。
7获证后监督
获证6个月后即可以安排监督,每次监督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监督包括工厂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的监督审查及产品获证后的抽样检验。
8复评
获证组织在认证证书有效期截止之日前三个月提交复评申请。复评包括工厂产品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查、新申请和获证产品的产品检验。
9认证范围的扩大
与已获证认证单元产自同一生产场地的新认证单元申请认证时,应按正常程序提交认证申请书及相关资料,认证中心受理后,要求申请方送样至指定的检验机构进行产品检验,一般情况下,不再进行现场的工厂审查,待监督时,对扩项产品一致性进行重点核查。
当获证产品增加一个新的生产场地时,应按正常程序提交认证申请书及相关资料,认证中心受理后,对新生产场地按3.4要求进行初始工厂审查。其生产的已获证的产品型号一般不再检验,其匹配受控部件应与原备案一致,不一致时,应按认证中心有关规定及3.3.4规定进行备案。
10认证范围的缩小
认证中心撤消/注销并收回该认证单元的认证证书,或更改(减少)同一认证单元所覆盖的产品型号。
认证中心撤销/注销并收回所有该生产场地生产的各型号产品认证证书。
11认证证书的保持
本规则覆盖产品的认证证书有效期4年,认证中心每年通过定期的监督确保认证证书的有效性,获得保持资格。未经有效性确认,则所持认证证书无效。
12认证证书的变更
获证后的产品,如果在产品原理、结构设计、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变动的前提下,其产品商标、名称、型号变更,或获证申请方名称、生产厂名、生产场所发生变更时,证书持有者应向认证中心提出变更申请。对符合要求的,批准换发新的认证证书,新证书的编号、批准有效日期保持不变,并注明换证日期。认证证书的延长
认证证书有效期截止日前3个月,证书持有者需继续持证的,可申请延长使用认证证书,并向认证中心提交延证型号产品的检验报告,认证中心确认批准后,颁发新的认证证书。必要时认证中心可对申请延证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14认证证书的暂停、撤消和注销
当证书持有者违反认证有关规定或认证产品达不到认证要求时,认证中心将按《批准、保持、扩大、缩小、暂停、注销及撤销认证的规定》对认证证书作出相应的暂停、撤消和注销的处理决定,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公告。
15认证标志的使用
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并应认真履行与认证中心签订的《认证证书和标志使用协议书》。16收费
认证收费由认证中心按国家有关规定统一收取。
电子镇流器受控部件/材料备案清单
(按产品规格型号填写)产品规格型号:
一、受控部件/材料
序号 名称 牌号及 规格/型号 制造商(全称)1 三级管(功率管)2 滤波电解电容 3 磁芯 注:如果上述材料属多个制造商,均应按上述要求逐一填写
二、样品描述
产品重量产品外形尺寸
三、提交材料 1. 产品铭牌(贴于本页背面)
2. 产品线路板图
四、申请方声明
本组织保证该规格产品与认证中心最终确认的样品描述及受控部件/材料清单保持一致。产品获证后,如果受控部件/材料需进行变更(增加、替代),本组织将向认证中心提出变更申请,未经认证中心的认可,不会擅自变更使用,以确保该规格型号在认证证书有效期内始终符合节能产品认证要求。本组织保证该规格产品只配用经认证中心最终确认的上述受控部件/材料。
申请方:公章: 日期:
第四篇: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改环资[2014]30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机关事务管理局、能源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检疫局:
为落实国务院《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我们研究制定了《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
政
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
管
局 国 家 能 源 局 国家质检总局 国 家 标 准 委 2014年12月31日
附件 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能效“领跑者”是指同类可比范围内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产品、企业或单位。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对增强全社会节能减排动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国办发〔2014〕23号)、《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有关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思路和实施范围
(一)基本思路 建立能效“领跑者”制度,通过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形成推动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公共机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定期发布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终端用能产品目录,单位产品能耗最低的高耗能产品生产企业名单,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公共机构名单,以及能效指标,树立能效标杆。对能效领跑者给予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公共机构追逐能效“领跑者”。适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强制性能效、能耗限额国家标准,完善标准动态更新机制,不断提高能效准入门槛。
(二)实施范围 2 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范围包括三类:终端用能产品(以下简称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和公共机构。
1、用能产品综合考虑产品的市场规模、节能潜力、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标准规范、检测能力等情况,选择量大面广、节能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变频空调、电冰箱、滚筒洗衣机、平板电视等家电产品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以后逐步扩展到办公设备、商用设备、照明产品、工业设备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等产品。
2、高耗能行业综合考虑行业的能源消费量、节能潜力、节能技术发展趋势以及能耗统计、计量、标准等情况,选择火电机组、原油加工、钢铁、乙烯、合成氨、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等产品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以后逐步扩展到电力、石油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的其他产品。
3、公共机构按照同类可比原则,对公共机构进行合理分类。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评价的规范性,先以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为重点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逐步涵盖各类型公共机构。
二、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的基本要求 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应满足以下要求:
1、能效水平达到能效国家标准的1级能效以上,且为同类型可比产品中能源效率领先的产品;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3 提高。
2、采用先进高效的节能技术和零配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能耗较低。
3、产品获得国家采信的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具有国家认可实验室的第三方能源效率检测报告。
4、产品质量性能优良,近一年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该品牌产品无不合格。
5、产品为量产的定型产品。
6、生产企业为中国大陆境内合法的独立法人,具备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的供应体系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承诺“领跑者”产品在主流销售渠道正常供货。
(二)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的入围和发布 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的入围采用企业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方式。申请企业将入围申请材料报送所在地的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质监局,经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质监局审核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地方上报的能效“领跑者”入围申请材料进行评审,专家评审结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网站等指定媒体对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对公示无异议的产品,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公告能效“领跑者”生产企业、产品目录及其能效指标。4 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目录每年发布两次。
(三)加施能效“领跑者”标志 鼓励入围产品的生产企业在品牌宣传、产品营销中使用能效“领跑者”标志。列入目录的产品,可以在产品明显位置或包装上使用能效“领跑者”标志(标志样式见图1),也可在能效标识本体上直接印制能效“领跑者”标志(示例见图2)。严禁伪造、冒用能效“领跑者”标志,以及利用能效“领跑者”标志做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图1 能效“领跑者”标志
201X
图2:在能源效率标识上加施能效“领跑者”标志的示例5
(四)对能效“领跑者”给予激励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激励政策,鼓励能效“领跑者”产品的技术研发、宣传和推广。
(五)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能效标准 建立能效“领跑者”指标与强制性能效国家标准衔接的机制。根据节能技术发展、市场能效水平变化等情况,针对各用能产品具体情况,适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能效标准指标体系。
(六)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的能效、质量等性能的监督检查,将能效“领跑者”列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重点,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能源效率标识备案管理机构、国家采信的节能产品认证机构和相关检测机构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客观公正开展标识备案、产品认证和性能检测工作,并对能效“领跑者”的能效标识、质量认证进行有效的跟踪调查。对能效虚标、认证不符合、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撤销入围资格、能源效率标识备案和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并予以曝光。将提供虚假材料、开展虚假宣传的生产企业列入负面清单,三年内不得申报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
三、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的基本要求 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应满足以下要求:
1、单位产品能耗水平达到能耗限额国家标准的先进值,且为行业的领先水平。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提高。6
2、“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均完成了政府下达的节能量目标任务,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
3、按照国家标准《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建立了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要求,已经通过能源计量审查;建立了节能奖惩制度;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能耗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建设。
4、年能源消费量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独立法人。
5、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环境事故。
(二)能效“领跑者”的入围和发布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行业协会开展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入围遴选工作。行业协会通过数据征集、资料审查、现场核验、同行评议、专家座谈等方式,遴选出上一的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录和单耗指标,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等指定媒体对行业协会上报能效“领跑者”名录和单耗指标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对公示无异议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录、单耗指标。高耗能行业能效“领跑者”每年发布一次。
(三)对能效“领跑者”给予激励 7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激励政策,对高能耗行业能效“领跑者”给予鼓励。
(四)开展行业能效对标 编制重点行业能效对标指南,推动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能效对标,通过采取自身“纵向”对标与能效“领跑者”间“横向”对标相结合的方式,查找差距、剖析原因、完善措施、持续改进。及时总结能效“领跑者”的节能最佳实践,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行业能源效率提高技术路线图。广泛开展节能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培训,引导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五)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能耗限额标准 加快制修订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不断提高能耗准入门槛。对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行业,要适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能耗限额标准指标体系。
四、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的基本要求 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应满足以下要求:
1、按照同类可比原则,能源效率为同一气候类型中同类公共机构的领先水平。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提高。
2、未使用落后的用能设备和产品。
3、建立了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和能源管理体系,在本地区同类型公共机构中节能管理水平领先。建立了完备的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体系,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满足国家标准《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GB/T 29149)要求。8
4、年能源消费量一般不低于50吨标准煤。
5、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二)能效“领跑者”公共机构的入围和发布 省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依据相关国家标准,通过资料申报、现场调研、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每种类型的公共机构评选出能效“领跑者”,上报国管局。国管局、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评审,专家评审结果在国管局、发展改革委等指定媒体对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后,国管局、发展改革委公告能效“领跑者”单位和能效指标。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每年发布一次。
(三)对能效“领跑者”给予激励 国管局、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激励政策,对获得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的单位给予鼓励。
(四)发挥示范效应 建立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案例库,适时向社会发布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案例,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
(五)将“领跑者”指标作为考核依据 根据能效“领跑者”指标和公共机构能效整体水平,适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转化成制定节能目标、开展考核评价的标准和依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 9 发展改革委加强能效“领跑者”制度的统筹协调。工业和信息化部、国管局、国家能源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制度取得实效。中央财政安排工作经费用于能效“领跑者”的入围评审、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宣传培训、监督检查等日常工作。
(二)完善政策措施 加大能效“领跑者”指标的政策采信力度,把能效“领跑者”指标作为能评、化解过剩产能、实施差别电价等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严格能评制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优先选用能效“领跑者”产品和设备。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节能改造项目要优先选用能效“领跑者”产品。
(三)加强宣传推广 宣传普及能效“领跑者”制度,扩大制度影响。利用电视、网络、图书、期刊和报纸等大众传媒,以及召开新闻发布会、表彰会、推介会等形式宣传能效“领跑者”,树立标杆,弘扬典型,表彰先进,为制度实施营造良好氛围。
第五篇:一级能效退税注意事项
购置一级能效空调设备的企业抵免所得税的
注意事项与申报材料
针对一些销售的咨询,市场部结合以往协助客户抵免所得税的成功案例,归纳整理了以下10个注意事项和用户申报材料(范例),指导销售有效地协助用户获得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避免一些责任与纠纷。
一、注意事项:
1.销售不能承诺:若用户购买一级能效的空调设备,就能成功抵免所得税。因为用户是申报主体,虽然国家有政策,但各地方政府的具体申请流程可能不同,需要相关资料可能不同。
2.除大机产品(离心机、螺杆机)外,小机产品也享受1级能效抵税政策。3.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列入《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可以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不足抵免的,可以向以后结转,但结转期不得超过5个纳税。
4.应用领域不局限于工业项目。虽然《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应用领域为工业制冷,但是房间空气调节器也能抵免所得税。某些商用项目(写字楼等)也成功抵免所得税。
5.如何认定1级能效产品?目前没有具体文件规定。通常可在中国能效标识网http://www.xiexiebang.com 上查询机组能效等级,销售可提供我司正式的机组电脑选型单。若用户要求提供机组能效验证测试报告,会产生额外费用。若需要第三方认证测试,请判断新增认证费用与专用设备投资额10%的差值。地方政府要求的申报材料中一般未详细规定,增加额外费用的情况很少。
6.通过经销商购买一级能效的空调设备的用户也可以申请抵免所得税。因为申报主体是购买并使用设备的用户。但是专用设备投资额不包括按有关规定退还的增值税税款以及设备运输、安装和用调试等费用。地方政府一般要求提供专用设备的发票复印件。
7.如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不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如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应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企业购买专用设备取得普通发票的,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为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8.申报主体性质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企业包括国营、民营、私营、外资及事业单位、团体组织。
9.企业利用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购置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规定抵免企业应纳所得税额;企业利用财政拨款购置专用设备的投资额,不得抵免企业应纳所得税额。
10.政策实施范围:绝大部分地方政府已落实该政策,像偏远地区(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的政府网站上也有相关报道。
二、用户的申报材料(范例)
某地方政府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qiye/detail.jsp?id=363714 1.《企业所得税优惠备案登记(年审)表》(一式三份); 2.企业2008年1月1日起购置《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内的专用设备的发票复印件(一份); 3.企业购置专用设备的资金来源证明(一份); 4.相关部门出具的企业实际使用的证明材料(一份); 5.以往专用设备投资额已抵免税款的记录复印件(一份); 6.专用设备的融资租入合同及所有权转移手续复印件(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