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
载治理工作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2〕16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3年7月,我省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以下简称“治超”)工作以来,综合治超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车辆超限超载率得到有效遏制,交通安全形势明显改善,因货车超限超载引发的交通事故比例大幅下降,路桥安全得到有效保护,公路使用寿命延长,我省治超经验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但随着治超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各市、县治超工作进展不平衡,政府治超主体责任和部门联动机制还未完全落到实处;煤炭及非煤矿山等资源富集地区源头监管难度大;部分市县治超执法环境差,闯站、聚众闹事等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局部治超检测网络不能适应长效治超的需要。同时,外省连续发生多起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压垮桥梁、造成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落实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治超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治超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和易反复性,必须常抓不懈。各设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治超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全面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明电〔2011〕8号)、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批示精神和《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要求,认真学习和借鉴以往治超工作经验,充分发挥各自的组织协调作用,坚持“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的原则,结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抓紧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要求,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加强协作,集中力量,加大治超工作力度,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特别是桥梁垮塌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公路基础设施安全。
为进一步加强治超工作领导,根据人员变动情况,省政府对省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成员进行了调整。各市、县、区也应及时充实调整或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
二、立足源头,标本兼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继续强化路面执法的同时,逐步将治理工作重点向源头转移,进一步加大源头治超工作力度。
(一)严把车辆生产关。工业和信息化、质监部门要对车辆生产企业以及车辆产品进行针对性的审核和排查。对车辆生产企业未按照《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等有关规定生产车辆的,要督促企业整改,依法要求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车辆强制性认证证书,责令生产企业召回超标车辆,并依法予以处罚。
(二)严把车辆挂牌关。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登记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车辆,不予登记和核发车辆号牌。同时,要加强货运车辆查验工作,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车辆强制性认证一致性证书不相符的车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生产(改装)企业生产的车辆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或车辆强制性认证一致性证书不相符的,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工业和信息化、质监部门,并由质监部门依法处理。
(三)严把车辆改装关。各级工商部门要会同质监、发展改革(经贸)、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加强对行政区域内机动车改装企业的检查和监管,对从事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企业,要坚决依法查处;对无经营许可证从事上述违法活动的企业,一律依法予以取缔;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车主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处罚。对查获的非法改装、拼装车辆以及超长超宽的商品车运输车辆,由公安、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按规定予以纠正或拆解。
(四)严把车辆检验关。各级质监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管,对出具虚假检验结果以及未按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检验货运车辆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严把市场准入关。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依法加强货运市场准入审核,规范货运市场经营行为。要坚决杜绝非法生产、改装及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等国家有关标准、不符合规定用途的车辆进入道路货运市场。对已进入运输市场的违规车辆,要限期予以纠正。
(六)严把车辆装载关。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加强与国土资源、煤炭、水务等相关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的协作,集中组织开展货运源头治超监管工作。要在对全省重点货运源头单位进行全面梳理和排查的基础上,根据货运装载源头不同特点,科学分类,研究提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名单及其治超责任考核管理办法,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公布一批重点监管的货运源头单位,源头装载企业有效监管率要达到95%以上。各设区市政府要通过保证金制度、合法装载责任书、建立源头装载单位管理台账、建立完善货运源头监管信息报送制度等形式落实货运源头装载企业责任,增强其主动治超和合法装载意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将重点货物集散地、货运车辆、运输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作为监管重点,加强巡查监管,大力推行重要货运装载源头企业的运政人员派驻制度,在货运装载源头密集的路段节点位置,经省政府审批后,可设置源头监管性质的超限检测站,切实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出厂(站、矿)上路。对货运源头单位特别是重点货运源头单位违反相关规定,纵容或允许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出厂(站、矿)上路行驶的,要严格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三、依法严管,联动治理
各级交通运输和公安部门要建立健全路面执法协作、联合治超机制,加大路面管理和执法力度,始终保持严管态势。要严格按照《道路车辆外廊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严肃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车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并监督违法行为人采取卸载、分装等改正措施,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一)加强路警联动。各级交通运输、公安部门要切实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以固定超限检测站为依托,以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和特大桥梁为重点,加大货车检测和执法检查工作力度。公安部门要在治超检测站设立警务室,落实不少于2名公安人员进驻治超站,维护治超检测秩序,并根据工作需要,联合开展集中打击、流动检测等工作。对货运机动车超载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严格执行违法记分制度;对累积记分超过规定限值的驾驶人,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公路安全保护条例》、《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假冒军队、武警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的地区,要积极协调军警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整治利用假冒军警车辆进行超限超载运输以及偷逃国家税费等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强区域联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调节、干线公路站点执法监管、农村公路限宽限高保护”的总体要求,合理统筹,调整完善治超监控网络,形成源头监管点、治超检测站、治超卸货场、计重收费站、流动检测车“五位一体”、互联互动、相互补充、全方位、无盲区的治超监控网络体系。要规范治超卸货场、源头监管点管理,规范运行,实行24小时不间断检测。设置治超检测站,必须首先确保道路的安全畅通,不得逆向拦车检测,不得在主干线上设置影响交通安全的障碍物,不得将治超检测站设置在坡度较大的路段和公路弯道处。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绕行较多的路段,公路管理机构要充分发挥流动检测车机动灵活特点,依托治超检测站、治超卸货场,加强流动稽查,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加大对盲区路段、绕行逃检、短途驳载等区域超限运输行为的打击力度,实现对全路网的布控。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严重的交界地区和路段,相关市县要加强区域协作,共同组织开展有针对性地联合整治活动,协同打击和遏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
(三)加强路政运政联动。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切实落实“一超四究”工作机制。公路管理机构要及时将发现的违法超限车辆信息抄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严格实施倒查,追究货运企业、驾驶员、装载企业的责任,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货运车辆、驾驶人和道路运输企业违法超限运输的,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实施处罚。
(四)加强收费治超联动。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在所有高速公路入口安装称重检测设备,加强货运车辆检测,采取入口执法劝返与计重收费调节相结合的手段,加大经济杠杆调节力度,消除车辆超限超载的利益驱动,逐步推进收费治超一体化,减员增效,堵漏增收,长效治理。高速公路入口的收费站与治超站独立设置的,需报省政府批准。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要结合非封闭式收费公路收费站撤并工作,选择适当点位利用现有收费站设施开展治超工作。
(五)加强治超信息联网。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治超检测站点的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加快推进治超管理、运政管理以及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及时交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有关信息,促进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的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和联防联治。
四、重点管控,确保安全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会同公安交通管理和安全监管部门,以客、货运交通流量密集的路段为重点,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于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特殊路段,要结合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完善限载、限速以及提示警示等标志,通过设置减速带、安全护栏、紧急避险车道、货车爬坡道等措施,改善公路通行条件,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交通运输部门要以各类公路桥梁特别是大型以上桥梁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安全巡查和车辆通行现场监管。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上有条件的特大和大型桥梁,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桥梁两侧配置称重检测设备,加强货运车辆检测,采取动态预检预警等措施,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上桥行驶。要定期开展养管桥梁排查工作,对技术状况为四类、五类的桥梁,要立即进行安全隐患整治。短期内难以整治的,要及时增设相关提示及警示标志,并按照规定程序采取限载通行或限行、禁行等措施。实施交通管制的路段和桥梁,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监管,维护车辆通行秩序。水利部门要加强桥梁上下游河床保护,坚决杜绝在公路特大、大、中小型桥梁河道上游500米、下游1000米至3000米范围内采砂,保护桥梁基础安全。水库大坝、河道堤防兼做公路的,应在通往水库大坝、河道堤防的路口设立明确的限载、限速以及警示标志。
交通运输部门要本着服务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路桥梁安全的理念,做好大件运输监管工作。各地要以大件运输通行频繁的主要路段为重点,组织对沿线桥梁进行评定,科学确定承载能力,避免评定随意性,尽可能提升桥梁通行能力,尽快完成辖区危桥加固工作,畅通大件运输,解除通行瓶颈。要加强对各超限运输通行证办证点的监管,督促办证点认真落实超限运输许可手续“一站式办理”、“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的要求,在确保桥梁安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缩短许可时间,为大件车辆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要严格落实大件监护车辆辖区内“一站式”全程监护制度,坚决杜绝只收费、不监护,监护脱节或监护环节多、效率低下现象。要加强路面管控,坚决杜绝非法大件运输车辆上路过桥,确保桥梁安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督促装备制造企业定期将大件货物运输计划及相关参数报送交通运输部门。
五、奖优罚劣,落实责任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国家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11〕577号)、《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等国、省治超工作要求,治超工作实行“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是治超工作的责任主体,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法定职责,做好治超工作。为落实治超责任,从2012年开始,省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领导小组将与各设区市治超机构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治超工作成效和公路建设项目、养护资金、客货运站场建设相挂钩,根据工作成效予以倾斜或限制。各市、县、区政府要将治超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程,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落实治超责任。对因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发生的事故,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六、完善制度,长效治理
按照国、省建立治超长效机制要求,全面形成科学管理、常态管理的治超工作机制,实现长效治超。
(一)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陕西省治理公路超限运输办法》要求,尽快设立治超相应机构,落实工作人员、职责和经费(包括治超站点及源头治超的日常工作经费),保证长效治超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充分整合运用现有治超法规规章资源基础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引入行政效能监察机制,加大治超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治超工作制度。
(三)加强货运市场监管。各地要依法加强运输市场准入管理,对货物车辆实施总量调控,促进货运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发展;要制订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推进发展甩挂运输和厢式运输,促进货运车型标准化。
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治超工作,实施好“重点货运车辆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及推广工程,建设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安全监管与服务系统,切实加强货车的动态监管。要把货运源头治超工作作为道路货运市场监管的有效载体,积极创新管理方式,强化管理手段,取缔非法运输,建立装载企业、货运企业、货运车辆和驾驶员信誉档案,加强对从事违法超限超载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的管理,将超限运输违法行为纳入信誉考核管理,建立重点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构建货运市场诚信考核体系。
(四)推进科技治超。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运用各类先进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治超工作水平,完善省、市、站三级治超站联网系统建设。结合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数据库建设,推进公路承载能力自动检索系统建设,推行大件运输网上审批系统。试点流动检测车安装GPS定位系统和远程视频传输系统,加强对运行轨迹的监控,促进规范执法。推进源头治超远程信息监控系统建设,推广实施IC卡管理方法。
(五)规范执法行为。交通运输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治超执法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坚持“五不准”、“十条禁令”等工作纪律,杜绝乱收费、乱罚款等违法违纪现象;对重点地区和路段加强督导检查,对治超执法人员违反规定执法或徇私舞弊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货运车辆拒检逃逸、聚众闯卡、故意滞留阻塞交通、“车托”带车绕行逃避检测等严重影响和破坏治超工作秩序的,要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切实维护正常治超工作秩序。
(六)加强舆论宣传。各级宣传部门要围绕治超长效机制等关键环节,加大治超工作宣传力度,推进治超工作的舆论宣传工作日常化,实现治超力度与社会可接受程度相结合,依法行政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动员公众自觉参与并监督治超工作,取得社会各界和车主、驾驶员对治超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要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加强治超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及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典型宣传报道,努力提高道路货运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引导相关企业和人员按章装载、合法运输。对治理过程中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推动治超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本《通知》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精选)
六部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
知
交公路发„2011‟5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印发以来,全国的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以下简称“治超”)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道路交通事故有所下降,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治超工作力度有所减弱,部分地区和局部路段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现象出现反弹,导致连续发生多起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压垮桥梁、造成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要从以人为本、关爱生命、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治超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真学习和借鉴山西省治超工作经验,全面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93号)、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 1 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明电„2011‟8号)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各地现有治超工作领导机构的协调作用,在省级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的原则,结合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加强协作,集中力量,加大治超工作力度,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特别是桥梁垮塌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公路基础设施安全。
二、加大货运车辆生产及改装监管工作力度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质检部门要对本辖区内的车辆生产企业以及车辆产品进行针对性的审核和排查。发现车辆生产企业未按照《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等有关规定生产车辆的,要督促企业整改,依法要求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车辆强制性认证证书,责令生产企业召回超标车辆,并依法予以处罚。工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辖区内的机动车改装企业检查和监管,对从事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企业,要坚决依法查处。对查获的非法改装、拼装车辆以及超长超宽的商品车运输车辆,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按规定予以纠正或拆解。
三、加强对重点货物运输装载源头单位监管工作
各地区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集中组织开展货运源 2 头治超监管工作。要在对本地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全面梳理和排查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名单及其治超责任考核管理办法,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公布一批重点监管的货运源头单位。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大货运源头治超投入力度,强化货运源头派驻、巡查等措施,切实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出厂(站、矿)上路。对货运源头单位特别是重点货运源头单位违反相关规定,纵容或允许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出厂(站、矿)上路行驶的,要严格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四、着力加强货运车辆查验审核工作
各地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货运车辆的查验工作。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或车辆强制性认证一致性证书不一致的车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发现生产(改装)企业生产的车辆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公告》或车辆强制性认证一致性证书不一致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工业和信息化、质检部门,由质检部门依法处理。各地区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货运市场准入审核,规范货运市场经营行为。要坚决杜绝非法生产、改装及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制》(GB1589-2004)等国家有关标准、不符合规定用途的车辆进入道路货运市场。已进入运输市场的,要限期纠正。各地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和质检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管,3 对出具虚假检验结果以及未按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检验货运车辆的,要依法依规严格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强化信息共享和监管处罚
各省级交通运输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区治超检测站点的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加快推进本地区治超管理信息系统与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特别是要及时交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有关信息,促进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的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和联防联治。各地区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驾驶人和道路运输企业,严格实施吊销车辆营运证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处罚。
六、加强路面治超执法工作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路面治超执法协作机制,以固定超限检测站为依托,以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和特大桥梁为重点,切实加大货车检测和执法检查工作力度。要严格按照《道路车辆外廊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严肃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车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并监督违法行为人采取卸载、分装等改正措施,及时纠正违法状态。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绕行较多的路段,要根据需要加大流动检测力 4 度。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严重的省际交界地区和路段,相关省份要加强区域协作,共同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联合整治活动,协同打击和遏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对货运机动车超载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严格执行违法记分制度;对累积记分超过规定限值的驾驶人,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七、全面加强公路桥梁安全监管工作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以各类公路桥梁特别是普通公路上的大型以上桥梁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安全巡查和车辆通行现场监管。对技术状况为四类、五类的桥梁,要责成桥梁管养单位立即进行安全隐患整治。短期内难以整治的,要及时增置相关提示及警示标志,并按照规定程序采取限载通行或限行、禁行等措施。对实施交通管制的路段和桥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监管,维护车辆通行秩序。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和安全监管部门,以客、货运交通流量密集的路段为重点,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于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特殊路段,要结合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完善限载、限速以及提示警示等标志,并通过设置减速带、安全护栏、紧急避险车道、货车爬坡道等措施,改善公路通行条件,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治超工作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对重点地区和路段的督导检查。对治超执法人员违反规定执法或徇私舞弊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货运车辆拒检逃逸、聚众闯卡、故意滞留阻塞交通、“车托”带车绕行逃避检测等严重影响和破坏治超工作秩序的,要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切实维护正常治超工作秩序。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因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地方政府、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治超工作不力、违法超限超载运输未能得到有效遏止的省份,交通运输部将予以通报,必要时,还将实行公路交通建设项目限批。
九、进一步完善治超工作长效机制
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运输市场准入管理,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对货运车辆实施总量调控,促进货运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发展。要积极采取优惠政策,扶持、推动发展甩挂运输和厢式运输,促进货运车型标准化。高速公路以及有条件的特大和大型桥梁,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逐步在其入口处配置称重检测设备,加强货运车辆检测,并采取入口执法劝返、动态预检预警等措施,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进路上桥行驶。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治超工作,实施好“重点货运车辆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及推广工程,建设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安全监管与服务系统,切实加强货车的动态监管。
十、加强治超工作政策措施宣传
各地区要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加强治超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及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典型宣传报道,努力提高道路货运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引导相关企业和人员按章装载、合法运输。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治超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本地区治超工作机制和法规体系。对治理过程中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推动治超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章)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
交公路发〔2011〕5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印发以来,全国的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以下简称“治超”)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道路交通事故有所下降,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治超工作力度有所减弱,部分地区和局部路段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现象出现反弹,导致连续发生多起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压垮桥梁、造成人员伤亡等安全事故,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要从以人为本、关爱生命、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治超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真学习和借鉴山西省治超工作经验,全面贯彻落实《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93号)、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委明电〔2011〕8号)和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批示精神,充分发挥各地现有治超工作领导机构的协调作用,在省级治超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的原则,结合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抓紧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车辆违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精心策划,周密部署,突出重点,加强协作,集中力量,加大治超工作力度,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特别是桥梁垮塌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及公路基础设施安全。
二、加大货运车辆生产及改装监管工作力度
各地区工业和信息化、质检部门要对本辖区内的车辆生产企业以及车辆产品进行针对性的审核和排查。发现车辆生产企业未按照《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等有关规定生产车辆的,要督促企业整改,依法要求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车辆强制性认证证书,责令生产企业召回超标车辆,并依法予以处罚。工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辖区内的机动车改装企业检查和监管,对从事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企业,要坚决依法查处。对查获的非法改装、拼装车辆以及超长超宽的商品车运输车辆,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按规定予以纠正或拆解。
三、加强对重点货物运输装载源头单位监管工作
各地区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集中组织开展货运源头治超监管工作。要在对本地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全面梳理和排查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重点货运源头单位名单及其治超责任考核管理办法,报请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公布一批重点监管的货运源头单位。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大货运源头治超投入力度,强化货运源头派驻、巡查等措施,切实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出厂(站、矿)上路。对货运源头单位特别是重点货运源头单位违反相关规定,纵容或允许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出厂(站、矿)上路行驶的,要严格按照《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四、着力加强货运车辆查验审核工作
各地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货运车辆的查验工作。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或车辆强制性认证一致性证书不一致的车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发现生产(改装)企业生产的车辆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与《公告》或车辆强制性认证一致性证书不一致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工业和信息化、质检部门,由质检部门依法处理。各地区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货运市场准入审核,规范货运市场经营行为。要坚决杜绝非法生产、改装及不符合《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制》(GB1589-2004)等国家有关标准、不符合规定用途的车辆进入道路货运市场。已进入运输市场的,要限期纠正。各地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和质检部门要加强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的监管,对出具虚假检验结果以及未按国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检验货运车辆的,要依法依规严格处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强化信息共享和监管处罚
各省级交通运输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本地区治超检测站点的信息系统联网工作,加快推进本地区治超管理信息系统与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特别是要及时交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有关信息,促进路面执法与源头监管的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和联防联治。各地区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驾驶人和道路运输企业,严格实施吊销车辆营运证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处罚。
六、加强路面治超执法工作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路面治超执法协作机制,以固定超限检测站为依托,以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和特大桥梁为重点,切实加大货车检测和执法检查工作力度。要严格按照《道路车辆外廊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严肃查处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的车辆,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责令并监督违法行为人采取卸载、分装等改正措施,及时纠正违法状态。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绕行较多的路段,要根据需要加大流动检测力度。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严重的省际交界地区和路段,相关省份要加强区域协作,共同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联合整治活动,协同打击和遏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对货运机动车超载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严格执行违法记分制度;对累积记分超过规定限值的驾驶人,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405号)的有关规定处理。
七、全面加强公路桥梁安全监管工作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以各类公路桥梁特别是普通公路上的大型以上桥梁为重点,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安全巡查和车辆通行现场监管。对技术状况为四类、五类的桥梁,要责成桥梁管养单位立即进行安全隐患整治。短期内难以整治的,要及时增置相关提示及警示标志,并按照规定程序采取限载通行或限行、禁行等措施。对实施交通管制的路段和桥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监管,维护车辆通行秩序。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积极会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和安全监管部门,以客、货运交通流量密集的路段为重点,开展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于连续下坡、急弯陡坡等特殊路段,要结合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实施,完善限载、限速以及提示警示等标志,并通过设置减速带、安全护栏、紧急避险车道、货车爬坡道等措施,改善公路通行条件,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八、加强治超工作监督检查
地方各级交通运输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对重点地区和路段的督导检查。对治超执法人员违反规定执法或徇私舞弊的,要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货运车辆拒检逃逸、聚众闯卡、故意滞留阻塞交通、“车托”带车绕行逃避检测等严重影响和破坏治超工作秩序的,要组织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切实维护正常治超工作秩序。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因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处理,依法追究相关地方政府、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治超工作不力、违法超限超载运输未能得到有效遏止的省份,交通运输部将予以通报,必要时,还将实行公路交通建设项目限批。
九、进一步完善治超工作长效机制
各地区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运输市场准入管理,提高市场准入条件,对货运车辆实施总量调控,促进货运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发展。要积极采取优惠政策,扶持、推动发展甩挂运输和厢式运输,促进货运车型标准化。高速公路以及有条件的特大和大型桥梁,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逐步在其入口处配置称重检测设备,加强货运车辆检测,并采取入口执法劝返、动态预检预警等措施,防止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进路上桥行驶。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治超工作,实施好“重点货运车辆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及推广工程,建设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安全监管与服务系统,切实加强货车的动态监管。
十、加强治超工作政策措施宣传
各地区要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加强治超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宣传及对相关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典型宣传报道,努力提高道路货运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引导相关企业和人员按章装载、合法运输。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治超工作经验,不断完善本地区治超工作机制和法规体系。对治理过程中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进行宣传和推广,推动治超工作深入有效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章)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章)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8〕56号 【发布日期】2008-06-06 【生效日期】2008-06-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意见
(豫政办 〔2008〕56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巩固和扩大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以下简称治超工作)成果,持续稳定地推进全省治超工作,按照交通部等九部委《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超载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7〕596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强全省治超工作、建立健全治超工作长效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道路畅通、确保交通安全、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构建平安河南、促进中原崛起为目的,按照“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坚持全省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负责、部门各司其职、全面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全省治超工作,确保治超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二、工作目标
从2008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着力构建全省治超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公路管理制度、路面治超监控网络,建立健全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舆论监督、治超经费保障及规范执法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坚持源头治理与路面治理相结合,重点治理与长效治理相结合,突出源头监管,从根本上规范车辆装载和运输行为,基本杜绝车辆“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现象,真正建立规范、公平、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维持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公路设施完好和公路交通安全。
三、职责分工
全省各级交通、公安、发展改革、宣传、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管、法制、纠风部门要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交公路发〔2007〕596号文件确定的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联合做好治超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我省治超工作实际情况,增补财政、军队、武警等部门治超职责:(一)财政部门
加强对罚款、收费等票据的监管;根据工作实际,将治超工作经费列入部门预算,保障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二)军队、武警部门
查处军队、武警车辆违规超限超载运输行为;会同交通、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展打击假冒军队武警车辆行动,追缴欠缴的各种规费。
四、工作措施
(一)源头监管
1.各省辖市、县(市、区)、乡镇政府要加强对本辖区内非法超限超载的源头治理。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从业人员深入了解车辆非法超限超载危害,自觉遵守相关规定。要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内道路运输和物流企业、煤炭及其他矿产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货源场站等加强监督,确保车辆按国家规定装载、配载,坚决禁止非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
2.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原国家经贸委《关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经贸产业〔2001〕47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公告管理和注册登记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经贸产业〔2002〕768号)的规定,对已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车辆生产企业加强监管力度,发现机动车不符合国家标准强制性规定或虚假标定车辆技术数据的,逐级报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取消该产品《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资格。
3.公安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认真做好货运汽车的登记、检验工作,继续做好免费变更“大吨小标”车辆行驶证的换发工作。发现不符合国家标准强制性规定的车辆,不予登记、检验,并将有关信息通报同级发展改革、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4.工商部门要继续按照整治车辆非法改装企业的要求,会同发展改革、质量技术监督、交通等部门依法查处生产、销售拼装机动车或者生产、销售擅自改装机动车的行为。加强公路沿线煤场、沙石料场等货物集散场所监督管理,取缔无证、无照货物集散场所。5.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认真执行缺陷货车召回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从事改装车辆生产企业的生产场所及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杜绝无标生产行为;实施车辆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查处不符合认证要求的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6.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货运源头单位的监督管理。对大型货物集散地和重要的货运源头单位要实行运政人员派驻制,进行现场监督管理;对一般货运源头单位实行巡查管理。对违反规定进行车辆装载、配载货物的企业或货运站经营者,要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要建立健全合法运输信誉档案,加强对运输企业、人员从业资格的考核管理。
(二)路面治理
1.各级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继续坚持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要以治超检测站为依托,严格按照交通部等三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集中治理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455号)规定标准认定超限超载行为,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和法律规定,共同做好治超工作。
2.开展治超流动稽查。为更加及时有效地开展治超工作,属于车辆超限超载重点路段及区域的省辖市政府可组织开展流动治超检测工作,检查路线和时间节点及实施方案由省辖市交通、公安、纠风部门根据车辆行驶规律和特点联合编制,以季度为时间段,由省辖市政府批准后统一组织实施,并报省交通、公安、纠风部门备案。流动治超执法队伍由交通、公安部门联合组成,配备专用检测车辆和设备,严格按照职责权限对重点线路及地点超限超载车辆进行检测、查处。
3.强制处理非法改、拼装车辆。对已确认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要实施卸载,并依法予以处罚、记分,严禁以罚代卸。对非法改装车辆(含罐体车辆)要强制消除违法状态,对非法拼装车辆依法予以扣留。对运输不可解体物品的超限车辆,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办理《超限运输通行证》及《运载超限物品车辆通行证》,对所载货物、路线、时间与证件登记不相符以及涂改、伪造、租借、转让证件的车辆,要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4.禁止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要在高速公路入口采取措施,阻截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县、乡、村道)管理主体应在重要出入口和节点位置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
5.加强对运输过程的监管。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必须严格按规定装载。非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非法超限超载的运输车辆不得享受“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对已行驶在公路上的运输鲜活农产品超限超载车辆,不得滞留、卸载和罚款,但必须对其违法行为进行登记并将违法行为抄告有关执法监管机构。
6.深入打击假冒军警车辆。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等五部办联合印发的《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打击盗用仿造军车号牌专项斗争的通知》(政保发〔2007〕2号)要求,严厉打击利用假冒军警车辆进行超限超载运输以及偷逃国家相关税费等违法行为,特别要把大吨位假冒军车作为打击的重点。各级交通、公安部门要认真落实军警车辆违章信息抄报制度,属军队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移交当地警备部门和指定单位军交运输部门处理;属假冒军警车辆的,由军队、武警会同交通、公安执法部门对车辆和人员依法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缴其欠缴的各种规费。
有关方面要加强对各种军、警号牌发放的管理,继续做好清理整顿工作。除军队、武警按正式编制配发使用的军警车辆、符合规定的有严格数额限制的军地联合办公单位配发使用的军警车辆、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按正式编制配发使用的警务用车外,任何单位和个人车辆一律不得悬挂使用军、警牌照。
(三)经济调节
1.交通规费征稽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交通厅《关于降低部分载货类汽车养路费征收标准的通知》(豫发改收费〔2006〕333号)要求,进一步完善包干缴费办法,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运输企业按规定给予优惠,利用经济调节手段,降低大吨位货车的运输成本。对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公布的技术参数不符的改装、改型车辆,按照实际技术参数核定征收吨位。
2.继续推进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对整车装载并合法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各地要严格落实通行费减免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负担。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全省治超工作由省政府领导,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是本行政区域治超工作的责任主体,市、县级政府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按照“力度不减、机构不散、责任不变、措施不松”的原则,继续强化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
2.加强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应把治超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养路费正常支出范围,保障治超检测站建设、计量检定、设备维修、治超人员补助等支出,满足治超工作需要。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罚款、收费等票据的监管,保障足额及时到位。
3.净化执法、执收环境。对纠集聚众、蓄意占道、恶意堵车、强行闯关、破坏治超站点设施、以威胁恐吓手段迫使治超人员放行超限超载车辆的暴力抗法者以及黑恶势力,公安机关要依法严厉打击。对参与上述活动的国家机关干部和党员,以及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干扰案件侦破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监察部门要予以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4.实施责任倒查制度。对查获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要逐段追究上游检测站和货源装载地责任。对查处的非法改装车辆,要延伸调查追究非法改装企业及相关人员的责任。非法改装企业属外地管理的,要抄告所属地工商、交通、质量技术监督、公安、发展改革等部门处理。5.严格规范治超行为。各级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要自觉遵守有关工作规章制度,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严禁因开展治超工作引发公路“三乱”(乱设卡、乱罚款、乱收费)。要积极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公开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和电子邮箱。对举报的案件,必须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严格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五)考核奖惩
建立健全治超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2008年开始,各级政府层层签订《治超工作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把治超工作列入工作重点,确保责任链条连续不断、各项措施到位,要奖励先进、鞭策后进。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逃漏公路通行费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5〕51号 【发布日期】2005-06-30 【生效日期】2005-06-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超限超载逃漏公路通行费和假冒军警公安车辆治
理工作的通知
(豫政办 〔2005〕5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省交通厅、公安厅、发展改革委、省委宣传部、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全生产监管局、工商局、监察厅、财政厅、法制办、纠风办、省军区后勤部、省武警总队司令部等13个部门去年联合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对车辆超限超载、逃漏公路通行费和假冒军警、公安车辆的“三位一体”治理工作(以下简称三项治理工作)。经过一年来的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精神,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现就进一步做好三项治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全面落实三项治理工作责任
三项治理工作是加强安全生产、促进道路运输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要坚持“全省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作、各方联合行动”的治理工作方针,完善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切实做好治理工作。干线公路上治理工作由各省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省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协调。高速公路上治理工作由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负责,省交通部门负责协调。“大吨小标”车辆吨位恢复工作由省公安厅负责。集中打击车辆非法改装企业工作由省工商局负责。军警车辆超限超载治理由省军区后勤部和省武警总队司令部负责,违规使用军警和公安牌照、打击假军警、公安车辆工作由省军区后勤部、武警总队司令部和省公安厅负责。
各治超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治理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各省辖市人民政府要把治理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点,明确一名领导主抓,积极研究解决治理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项治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地方和部门,要进行表彰奖励。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工作滞后的,要在全省通报批评,并严格责任追究。
二、把握重点环节,标本兼治,坚决遏制车辆超限超载运输违法行为
要进一步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实现到2005年底,我省车辆超限超载率控制在5%以内的工作目标。
(一)加大路面执法力度,严格运输车辆管理。各级交通、公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路政、运政、交警“三联合”的执法要求,配备足够的路政、运政、交警执法人员。执法人员纳入治超检查站统一管理。对重点监管车型和重点地区,进一步加大卸载和处罚力度;对超限超载车辆集结、绕站通行的主要路段和交叉路口,由公安执法人员引导至检查站点,按规定予以严肃处理;对超限超载车辆驾驶员严格实行扣分制度。坚决遏制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对治理中暴力抗法、野蛮闯关的,各级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坚决依法查处。
(二)加大对“大吨小标”车辆的更正力度,严格运输市场准入管理。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大吨小标”车型及范围,准确核实需要更正车辆的具体数量,加快车辆吨位参数更正和行驶证换发工作,2005年底前完成所有已公布“大吨小标”车型吨位更正任务。不符合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的,不予车辆检验。“大吨小标”车辆更正过渡期之后,对仍不更正的车辆,公安机关吊销车辆牌照和行驶证;对新生产的“大吨小标”车辆和其他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一律按照违法车辆处理,公安机关不得办理入户手续和发放车辆牌照,车辆生产厂家负责召回车辆,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辆一律禁止上路行驶,更不准发放车辆营运证进入运输市场。
(三)整顿汽车改装企业,严把车辆生产和改装关。对非法车辆改装企业要依法严厉处罚,坚决予以取缔,并公开曝光;对不按国家规定或超范围改装车辆的企业,要立即停业并限期整改;对明改暗抗,仍违规改装的企业,吊销其工商营业执照,并依法追究法定代表人的法律责任;对非法改装问题严重的地方,有关省辖市政府要组织工商、发展改革、质量技术监督、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进行重点打击;对车辆生产和改装企业要加大监管力度,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2005年底前非法车辆改装企业全部取缔,车辆改装企业杜绝非法改装行为。
(四)建立信誉档案,切实加强对运输市场的监管。交通部门要建立货运经营企业和营运驾驶员信誉档案,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运输经营者、营运驾驶员,以及为超限超载车辆提供便利或放行严重的货物起运企业及货物分装场,依法给予处罚,并列入治超“黑名单”,在全省予以公布。列入治超“黑名单”的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经营者、营运驾驶员一年内不得从事车辆营运业务;放行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严重的货物起运企业和分装场责令停业整顿。
要按照属地管理方式,强化对运输场站的监管,在主要货源起运地委派专门执法人员,发现超限超载车辆,就地卸货,坚决制止其驶出货场。地方政府要对公路沿线小煤场及各类货物分装场进行清理整顿,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强化其按照规范和标准装载的责任。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予以关闭。
(五)强化经济调节手段,实现治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在原有计重收费标准的基础上,增加计重收费档次,利用经济手段遏制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公路。对超载100%以内的车辆,按照原省计委、省财政厅、交通厅《关于对载货汽车超载运输实行计重收费的通知》(豫计收费〔2003〕1216号)执行;对超载100%以上的车辆,要拉开计重收费档次;对车辆超载行驶损坏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要进行赔偿。
(六)按照标准化、信息化原则,加快路面监控网络建设。结合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一批达到计量检定规范的超限超载检测站,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全省治超检查站点由各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负责投资建设。要做好已批准设立的干线公路站点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治超卸载、执法工作的需要。未建成的站点要在2005年底前全部建成运行。加快超限超载车辆严重路段治超检查站的规范化建设进度。
根据超限超载车流变化特点,治超检查站点经省交通厅、公安厅和纠风办批准后可作适当调整。今后公路建设中,要将规划的治超检查站点作为公路附属设施的组成部分,实现与公路同步建设、同步使用。采用现代通讯技术,全省所有一类治超检查站点在2005年底前、二类治超检查站点在2006年上半年实现数据联网、信息共享。
三、加强管理,严厉打击逃漏公路通行费行为
公安部门要会同交通、纠风部门联合对抗缴、拒缴、带车、闯站、倒卡等逃缴公路通行费及扰乱通行费征收秩序的行为开展专项治理,特别是对特权车辆和打砸抢收费站的恶性案件予以严肃查处。对管理不严、屡次发生甚至有意放行车辆造成逃漏通行费的经营管理单位要给予严厉处罚,并通报批评。对漏缴车辆较多、通行费流失严重的公路收费站点,要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追究管理单位的领导责任。通过综合治理,到2005年底前,实现高速公路车辆漏征率为零,干线公路漏征率控制在8%以下。
四、严肃法纪,严厉打击假冒军警和公安车辆的行为
省军区后勤部、武警总队司令部和省公安厅要进一步加大对假冒解放军、武警、公安车辆的查处力度,对吨位超过10吨从事营业性运输的挂军警、公安牌照车辆要从严检查。对群众反映假冒军警、公安车辆较为集中的地方、路段,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治超检查站点发现假冒军警车辆,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通报解放军、武警有关部门进行处理。通过有效治理,坚决遏制假冒军警、公安车辆上路行驶。
五、加强宣传舆论引导,营造治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要紧紧围绕建立综合治理机制、突出严管重罚、保障公路畅通、优化市场秩序等环节,大力宣传三项治理的目的、意义、要求以及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治理工作的相关政策,营造依法治理的社会环境,增强群众合法运输、依法维权的意识。宣传部门要在交通、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制定具体的宣传方案。新闻部门要制作、播发有关超限超载、逃漏通行费、假冒军警、公安车辆的危害的公益性广告,进一步加深社会各界对三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严重违法行为和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要公开进行曝光。要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大局出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舆论监督,严守宣传纪律,为三项治理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六、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执法行为
逐步理顺治理管理体制,明确执法主体,稳定治超工作机构和队伍,积极探索建立交通、公安“联合办公、联合执法、联合考核、联合奖惩”的工作机制。各省辖市人民政府要将治超经费纳入预算。治超人员经费由所在单位列入预算。要统一使用财政罚没专用票据,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设立治超专用账户,高速公路治超站点的罚没收入统一上缴省财政,干线公路治超站点罚没收入统一上缴市财政。
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法纪教育,严格落实“五不准”规定。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全面接受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加强监督检查,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活动,发现徇私舞弊、借机谋取私利的执法人员,依法依纪从严查处。
各地、各部门要密切监测、跟踪了解市场动态和公路交通流量变化,加强组织疏导,完善运输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煤炭等重点物资运输畅通,确保农副产品绿色通道畅通,实现三项治理工作与保障运输共同推进。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五年六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