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22:4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浅析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摘 要:

受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介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努力探索在新的环境里要如何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走向正轨更加的迫切,同时也为面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充分了解各种媒体具体发挥的作用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利用,以便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找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是本文的落脚点。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一、新媒体时代的含义

新媒体时代是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媒体就是因为它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显现出来的媒体形态,像我们所熟悉的: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等。相较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①。

二、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走近大学课堂,也走近了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网络化的学习生活方式也愈发的多样,大学生课余生活时间更多的花在了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上,网络是个拥有着大量信息的平台,其收集信息的便捷性令人欣喜,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简单,但独立思考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在这样一个“浅阅读”盛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仅仅是读书的量而不是读书的质,所谓“浅阅读”,即“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式的看书,虽然一个小时可以浏览完一本书,但却没有在人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不会思考作者想要引起的共鸣,更多的人仅仅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真正得到的启发或感悟几乎为零。这让正在经历发展变化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影响了大学生的性格及行为方式

大学生感受到了网络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同时,它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作为90后、00后一代,敏感又脆弱,我们极易逃避和缺乏安全感,而虚拟世界就是我们寻求温暖的港湾和避难所,我们仿佛找到更加懂我们、了解我们、愿意倾听的对象,那就是那个在冰冷的机器对面的陌生人,这让内向的人更脆弱更加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心声,长期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会更加的不想面对现实世界,这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大学生的性格及行为方式发生变化。

(三)影响了大学生对于事件的判断和认知

我们在惊叹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如此方便与快捷的服务的同时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高校冲突暴力事件频发、网民舆论势力一边倒、人肉搜索事件愈发严重、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报道越来越多、“手机控”时刻保持联系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受新媒体的影响,网络媒介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给我们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消极的影响,尤其当我们在使用媒介工具的时候,网络上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论点受到网民盲目的追捧,舆论势力倾向于一边倒,人们对于事件的立场通常取决于大多数人的态度,负能量扩大化夸张化,人们往往没有自己对于事件清醒的认识,也没有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这让接受多元文化的大学生产生了困惑和不解,对于网络我们该怎样趋利避害成为了当下很多大学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在接收新媒体带给们的丰富、多样的价值观,我们也在有意无意的倾向于这样的价值观,在没有提前判断这样的价值观是否适用于我们的时候,我们也很容易成为不经思考盲目附和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往往是人云亦云,你会发现我们极容易被生活中的不公平的事件激怒,我们没有利益驱使,但更多的是为了发泄自己积压已久的情绪,自身幸福感降低,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信息的扩散方式不断的变革,大学生?@得信息的方式手段也有了多样性,而教育的实现程度也有了挑战。较新媒体而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就显得很落伍。那么就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让新媒体技术走进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它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作用来共同促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

(一)从学校方面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首先,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在新媒体时代下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以班级为单位建立“QQ”群、“微信”群,加强师生间的思想互动交流,设立校园广播站,实时播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模式及意义;开座谈大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更加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战略策略;多开展关于人生观、政治观、世界观、法制观、道德观的课程实践活动,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和教育;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阵地,实现新媒体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的结合,及时了解并解决校园网或是校园百度贴吧上出现的热点、难点、疑点,并快速做出回答、诠释,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次,建立健全使用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依附于校园网建立一支由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网版主、学生干部等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队伍成员要时刻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版面上,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需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剔除;合理有效的发布积极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帖子,多在校园网上弘扬社会正能量及表彰校园好人好事,形成一种良性的校园氛围。

(二)从家庭方面父母帮助子女改正行为方式及习惯

父母及子女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行为和认识误区,从而尽快加以引导与指导,与其一切克服生活中和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其分析并解决生活中和处事中的困惑,帮助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父母试着与孩子探讨今后的人生方向和人生目的,了解孩子自身想要在社会实践中做怎样的一个人,对于孩子选择将如何走完自己的一生给予一些指导性意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关系着人在走过一生的过程中对自己要走的路如何选择,也关系着人的一生到底要向哪个方向前进。父母还应及时了解孩子的价值取向及情感态度,就某一事件的产生,发展,获取孩子对其的评价和判断,进行不同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与磨合,让孩子认识到对于不同事件不同的认识,以及不同认识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在让孩子接受多元价值观的同时,帮助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立足于家庭和社会,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家庭担当、有思想、有道德的大学生。

(三)从社会方面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在社会中,首先要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打压社会中的不正之风,让社会中广泛传播正能量之风,让正能量这面大旗迎风招展,从而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_设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的专题专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高校开展新媒体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给予合理性的指导建议。最后设立热线电话,及时了解不同利益阶级的合理诉求,使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更加的行之有效。

[注释]

①熊澄宇:3G与新媒体发展[J].新闻前哨,2009(9):1.[参考文献]

[1]高文静.莫让网络成为道德“重灾区”[N].扬州日报,2005-12-20(C04).[2]刘基、牛正兰、何继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展鹤:《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研究》,吉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陈雪洁:高校突发事件的根源和解决办法.[5]百度百科:第五媒体,http://baike.baidu.com.(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第二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摘 要:新媒体创生了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它向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提出了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与教师角色转换的时代要求,引起了大学生的同一性危机,促发了西方媒体霸权主导下的教育霸权干扰和媒体信息乱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新媒体的时代潮流创新发展,应把教师队伍的媒体能力提升、教学内容中强化媒体素养、确立新媒体的责任担当作为突破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挑战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3.031

中图分类号: G642;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2-0123-04

进入21世纪以来,新媒体融入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科技体验和行为效率提升无疑让人激动和兴奋,但伴随产生的新媒体如何为教育服务这一实践课题却被提上议程。新媒体创生了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此不能视而不见。

一、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生存适应与行为特征

作为新科技革命成果应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标志,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改变了传统传播格局,实现了全社会范围内的多媒体融合与一定意义上的全媒体覆盖,信息传播效度有了实质性的功能性突破,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存方式与行为特征,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当前大学生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当前,新媒体促发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变革呈现出以下特征:

1.全程参与与全面覆盖

成功引起受众关注是媒体传播的基本前提,传统媒体在吸引受众注意力方面基于时空限制存在一些不足。受众的闲散时间,如乘车、候机等大多被浪费掉,成为传统传播行为的“盲区”。新媒体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初步实现与受众生活的无缝衔接、全程参与和全面覆盖,开启了媒体全面参与人们生活的新时代。以移动传媒、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触摸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便携性与普及性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全程参与到大学生的生命轨迹中,能有效利用大学生的间歇性、零散性时间,实现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覆盖。所有大学生的活动场域,新媒体几乎都能够恰如其分地融入其中,向大学生提供全天侯无间断服务。

2.即时传播与适时互动

新媒体基于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面覆盖,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最前沿、最鲜活、最及时的信息资源呈现,实现即时传播。同时,由于新媒体具有移动性、智能性和虚拟性特征,从而大学生交际的时空阻隔被打破,新媒体提供了大学生无时无刻的交流沟通平台。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支持下,大学生可以更为轻松地获取信息资源,更为便利地开展人际互动,更为迅速地完成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的维护虚拟化与便捷化。当前,以新媒体为纽带的交流沟通成为常态,人们在这种科技力量面前显得“无处遁形”,从而强化了大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参与,推进了大学生对他人生活的融入。

3.海量资源与个性彰显

相对于传统媒体,在信息量上,新媒体以其内容集成化、运作全民化真正引发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大爆炸,催生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资源相对于以往而言成倍增长。信息资源总量的不断增长在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信息接收负担和信息选择难度,少数大学生甚至被海量信息淹没感到无所适从。新媒体在成倍增长信息资源总量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选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于信息资源总量急速膨胀带来的信息忧虑,使信息资源相对以往而言更具亲和力与契合性,能更好满足大学生的个性信息需求,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彰显。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毋庸置疑,新媒体已经创生了一个新的教育场域,这一场域虽未被完全纳入正式教育活动范畴,却向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1.新媒体引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与教师角色转换

第一,新媒体如何与教育整合、与教学整合、与课程整合,是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逾越的实践课题。在此命题下,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如何利用新媒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媒体时代,随时随地随处的非正式学习成为大学生的行为常态,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开始突破日常的教育管理活动范畴,对现有的教育运行机制产生冲击。如何评估、引导和融合大学生依托于新媒体的实时学习活动,将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优化组合,这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时代任务。而客观事实是,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其形态与内容伴随人类科技发展进步而迅速发展变化,这愈益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新媒体发展步伐的难度。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面临的情景不容乐观,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推进新媒体在教育活动中的融入,对教育手段、方法、内容、评估等进行适时革新,开发出适应大学生需求的学习模块。

第二,当前时代情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着如何利用新媒体创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的职业要求,这进一步提出了教师角色转换的时代课题。一定意义上,教师群体是新媒体“移民”阶层,是在人生的特定阶段基于社会发展和职业需要才开始接触和使用新媒体。与此相异,学生群体则是新媒体“原住民”阶层,他们一出生就生活于新媒体时代,这种差异决定了教师与学生阶层在对新媒体的认识、体验、使用、需求上存在天然差异。毋庸置疑,作为“原住民”阶层的学生对新媒体的热衷和使用显然优于教师阶层,而时代发展的需要却要求教师使用新媒体开展教学指引学生,这产生了新媒体适用上的错位现象。不容忽视,虽然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变化对于学生与教师的媒体适应性而言都提出了同等挑战,但显然学生在保持与新媒体同步发展方面更为敏感,更具优势。教师群体在追随新媒体发展步伐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新媒体应用及新技术使用中面临更大压力。新媒体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知识质疑提供了可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对于大学生而言的信息资源优势被极大削弱,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学生质疑,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凸显自主思维和批判探究。传统教学过程中单向传授与硬性灌输已经无法在新媒体时代获得生存空间,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动精神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知识传授上的优势地位也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受到冲击。

2.新媒体引发的大学生同一性危机

新媒体自诞生以来,始终受到大学生群体的追捧。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大学生群体怀着无比欣喜的心情全身心投入到新媒体所提供的愉悦体验之中。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却惊讶地发现新媒体逐渐格式化了大学生的生活,导致大学生的同一性危机。

第一,新媒体呈现的巨量信息易于引起大学生的认知疲倦和学习危机。新媒体以其承载的资源丰富、信息量大而深受大学生喜爱,然而这种海量信息承载在赋予大学生选择自由和多彩生活的同时,巨量的信息资源亦增加了大学生信息接收处理的负担,使大学生产生信息焦虑。一个大学生可能整天都在担心我还有几封邮件没回复、还有几条QQ信息没阅读、还有几个微信没关注,从而带来较大的思想压力,产生“认知超载”危机。大学生往往处于对信息资源的旺盛需求阶段,对新媒体井喷式巨量信息资源的无序呈现,自发处理和整合这些信息资源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常态,这种长期的超量式信息处理整合,会让大学生感到身心疲累和力不从心,易于迷失于应接不暇的新媒体信息流中,可能导致学习心理障碍和学习抗拒行为。新媒体虽然让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大程度上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但应该看到,大学生知识的获得,需要在生活中感受,从实践中获取,新媒体却改变了这一认知路径,使大学生的知识获得转变为在虚拟空间中感受,从媒体终端中获取,这增强了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功利性和投机性,使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脆弱,学习质量有所削弱。

第二,新媒体提供的虚拟交际易于导致大学生的人格障碍。新媒体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绑架”,使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交往行为无论在形式上,抑或效果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大学生的交往行为由过去面对面的“人人联系”,转为“人机联系”,大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内涵丰富个性鲜活的社会个体,而是冷冰冰没有生命体征的媒体终端。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大学生的事实社会交际训练,削弱了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成为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阻碍。同时,依托于媒体终端的交际行为,使大学生更易于隐藏自己的真实形象和事实行为,潜在地诱发他们隐匿本我的不良倾向,促生大学生不良人格的膨胀,催生他们的多面人格,在虚拟现实与真实现实之间陷入认知矛盾,产生同一性危机。

第三,新媒体承载的信息资源可能强化大学生的解构倾向和破坏行为。新媒体承载的信息资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使大学生在信息消费中面临严峻考验。尤其是当前新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少数新媒体放弃了应有的职业操守,把大量背离真善美和法律规范的负面不良信息呈现给大学生,使大学生的侵略性格被激发,诱发了大学生的不当行为,他们变得更具攻击性和破坏性。此外,新媒体以其去中心化、泛娱乐化、消费主义、裂变式等信息呈现方式,挑战着大学生的鉴别能力和批判精神,新媒体在眼球经济的刺激下,大肆宣扬各种及时行乐的快餐文化价值倾向,主张活在当下,拒绝正统,远离政治,娱乐至死,使大学生开始放弃一切、质疑一切、解构一切,失去学习目标和生活动力。

3.新媒体时代西方媒体霸权主导下的教育霸权干扰和媒体信息乱象

第一,西方媒体霸权开始向国内教育领域渗透,冲击当前中国教育。纵观当前中国的教育实践,不难发现新媒体已经不知不觉中创生了一个新的教育生态环境,“随着媒体扩展成为新的教育环境(信息化教育环境)和新的教育资源(信息化教育资源或教育软件资源),它们成为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和平台,成为支撑教学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1]。但值得警惕的是,在这一新的教育生态环境中,“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地发展网络教育建设,将教育资源全面整合并通过网络向全球传播。美国等国家借以教育的名义不断进行文化输出,教育霸权的倾向日益突显”[2]。新媒体作为一种高效的信息资源呈现源,奠基于现代通讯科技成果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基于科技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新媒体发展中处于领先或垄断地位,在全球互联的网络信息高速公路上,英文信息资源占据着绝对优势,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霸权地位暂时难以撼动。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媒体霸权开始拓展共教育版图,寻求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霸权,这一状况令人忧虑,使在世界新媒体秩序中处于弱势地位国家的学生学习行为变得更不可控,学习风险逐渐增加。在一个中国的大学课堂上,当教师在讲台上费力讲解时,却不知道台下的学生正在使用IPAD观看美国基于技术优势和媒体控制而强势植入互联网的哈佛公开课。这种现象不得不让人担心,虽然知识无国界可以共享,但价值观却天然地具有民族立场、利益趋向和制度方位。在这一时代情势下,如何坚守中国教育的国情特征与民族特色,在新媒体受控于西方媒体霸权的场域中维持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民族操守和文化品格,不能不说是当前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新媒体所带来的传播变革,提出了和平时期信息安全和传播安全的时代命题。

第二,新媒体信息呈现的混乱局面,成为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新媒体基于对信息资源发布权的掌控,一定意义上左右着学生的视听感受和价值认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日前在京联合发布的《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蓝皮书指出,微博等新媒体日益成为舆情热点的首发媒体”[3],伴随新媒体在信息资源发布上更为全面广泛地占据受众市场,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加深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更为凸显。经济属性始终是新媒体的基本属性,在追求利益的动机驱使下,在眼球经济推动下,新媒体为了吸引更多受众注意力,可能会哗众取宠刻意制造舆论场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混淆视听,背离客观事实,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同时,新媒体中潜藏或渗透其中的负面信息、不良信息,总是不遗余力地企图占领大学生的原有认知版图,不停尝试着把大学生由人性的“善”引向人性的“恶”。当前,各种新媒体在相互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多元多样多向的信息资源呈现乱向,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指向,甚至可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离预期轨迹,走上原有教育目标反面。

三、化解新媒体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适应新媒体的时代潮流创新发展,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实践命题。然而,就当前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而言,教师队伍的媒体能力提升、教学内容中强化媒体素养、确立新媒体的责任担当成为亟待突破的重要环节。

1.教师队伍媒体能力地提升迫在眉睫

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技术已进入了网络时代和多媒体综合发展的新时期,各级各类教育都在探索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多种教育手段的整合,通过不同程度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4],新媒体以不可抗拒的强劲态势入驻教育活动之中,教师面对这一时代潮流只能适应不能逃避,提升教师队伍媒体能力迫在眉睫。简言之,新媒体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必备的教育基础知识和教学专业知识,教师还要具备适应和运作新媒体开展教育活动的能力,不能在跟随新媒体发展步伐上落后于学生,而是要优先于学生。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把新媒体纳为己用,让新媒体为教育服务。一般意义上,教师队伍的媒体能力囊括其媒体信息素养、媒体技术素养两方面内容,简言之,信息时代教师的媒体信息素养、媒体技术素养成为其工作能力中最基础、最前提的构成。在媒体信息素养上,教师应具备获取、选择、呈现新媒体巨量信息资源的能力,具备创造、整合、传播新媒体巨量信息资源的能力;在媒体技术素养上,教师应具备鉴别、筛选、截流新媒体不良信息负面信息的能力,具备发现、监督、引导大学生使用各种新媒体状况的能力。

2.媒体素养教育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定意义上,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的热衷与使用超越了教师群体,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成为决定其信息资源获取效性与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提升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必要内容。媒体素养教育具有丰富内涵,媒体素养教育不能停留于对各种不时涌现的新媒体终端的及时认知上,更应着眼于对新媒体承载的巨量信息资源的学习引导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升,将大学生从新媒体的巨量信息洪流中解放出来,消解新媒体带给大学生的信息压力和学习危机。媒体素养教育应重点关注大学生在面对新媒体巨量信息资源呈现时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工具的使用,对信息价值意义的独立判断能力。同时,还要逐步确立起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法律观念,预防大学生在新媒体的娱乐浪潮中误入歧途,成为各种不良信息、负面信息的牺牲品,沦为一些敌对分子、反动势力的工具。

3.新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更加凸显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可能偶然发生,它是基于教育规律经过科学设计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提出了融新媒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中的时代要求。“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政治传播时代,媒体为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就是公益体现,更是本质属性,具体表现为对公众的启蒙、发动和组织功能;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传播时代,公益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属性多元分化,表现为政治性与经济性的博弈以及经济性与公益性的博弈,尽管公益性受到了挑战,但并没有消失,只是在某种意义上和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被弱化了”[5],不难发现,让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首要任务就是正确定位新媒体的属性问题,进一步强化和充分凸显新媒体应有的公益属性。当前时代条件下,新媒体兼具产业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教育属性,而客观现实是,各种新媒体的产业属性被极度彰显,意识形态属性勉强呈现,而教育属性却被过度边缘化。事实上,新媒体的产业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教育属性并不冲突,在根本内涵上具有一致性。在制度设计和体制运作上凸显新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还原新媒体教育属性应有地位,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俞树煜.从单一媒体观到环境资源观:一个信息化教育隐含前提的变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6(4):7-11.[2] 侯?h,廖祥忠.网络媒体时代世界教育霸权对中国教育发展的警示[J].现代传播,2013(9):125-129.[3][4] 刘好光.新媒体成舆情热点的首发媒体[N].中国教育报,2011-08-22(4).[5] 刘睿智.教育信息化亟需教师提高教育信息能力[J],教育发展研究,2005(5):96-97.[责任编辑:庞 达]

第三篇:读《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感-地质工程系

读《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感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本书,是基于“新媒体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嬗变,依据新媒体教育的四种理论,梳理1994年BBS论坛兴起到2013年微博、微信鼎盛时期之间的新媒体发展脉络,重点研究电子公告媒体、即时通信媒体、网络日志媒体、手机新媒体、微媒体五类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特征、功用、经验,发掘新媒体之间代际递变规律,构建发散、对话、交互、个体、点对点共五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依据国内外教育实践对新媒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前瞻性预测。

作为大学生辅导员,我觉得很有必要读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颇丰,对自己今后的大学生辅导员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结合自己四年的大学生工作实践,进行了反思,现将所思、所感总结如下:

媒体是指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现在已成为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如电影、电视、广播、印刷品(书籍、杂志、报纸),也可以指用于任何目的传播任何信息和数据的工具。从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报纸、刊物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以及移动网络媒体,而从目前看,互联网媒体和移动网络媒体是最新媒体。新媒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每个时代,新媒体的内涵不一样。而现如今,在大学生校园里,对“90后”大学生产生深刻影响的是互联网媒体以及移动网络媒体,其中移动网络媒体中,手机媒体是最主要的形式。

做为辅导员,我深刻感受到,互联网络和手机对大学生既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是:首先,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多元化,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信息更便利,比如网上专家讲的视频公开课和数字图书馆等,都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有效、便利平台;其次,大学生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实现了多样性、及时性和便捷性。比如,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的微信应用平台与千里之外的朋友进行视频、语音、图像和文字的一体化沟通与交流;第三,大学校园的教务网络系统、微信公共平台、班级QQ群和微信群,为学校更有效地开展学生的教学、教育和管理提供便利;第四,大学生在网上购物,实现了购物的便利和快捷。而消极影响是:首先,网络上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导向作用;其次,网络交流的便捷性和自由性以及网络监管的不健全,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网络上的言行不负责任,比如,网络水军、人肉搜索等;第三,大学生沉迷网络,生活作息混乱、荒废学业的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自从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普及之后,校园里出现大量“屏奴”和“低头族”,大学生吃饭拿着手机、走路看着手机、上课也玩手机,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大学生正常、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第四,大学生在网上购物被骗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产生不少困扰。

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辅导员应采取哪些对策,才能使学生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是每个学生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日常的辅导员工作实际,现将相关对策整理如下:

第一,从教育理念方面入手,辅导员的角色应从管理型向综合型进行转变,所谓综合型,是指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该是管理者、教育者和服务者三者的有机结合,三者都不能荒废,重点应该定位在服务者,应该重视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管理和教育的职能。

第二,从受教育者方面入手,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大多是“90后”,“90后”大学生具有追求个性,喜欢追逐新事物,同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喜欢超前消费,这些特点正是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大学校园迅速普及的原因所在。那么,学生工作者应该主动融入到学生当中,充分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性格、心理和行为特点,从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打下基础。

第三,从教育载体方面入手,学生工作者要主动学习和使用各种网络交流平台,比如QQ、微博、微信等,只有了解学生所在意的,所关注的,并通过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开展学生工作,这样的师生互动才会更融洽,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才能更好地深入到学生心中。比如,有时,一条短信就能起到,数次面对面交流所达不到的好效果。

第四,从网络监管制度入手,大学应该联合网络供应商以及相关网络监管部门,制定更加完善的大学生网络监管制度,比如,除开双休日,每天晚上十一点校园内断网制度。还比如,学生在校上网,一些不良网站和不良信息会被直接屏蔽,从而构建起一条保护学生上网的绿色、健康保护带。

第五,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媒介素养方面入手,媒介素养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认知过程。在新媒体环境下,为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与效果,教育者和大学生都应提高媒介素养,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获取、分析、评价和传输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尤其重要,大学可以开设媒介素养课,从而为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供保障。

第六,从教育的方式、方法入手,面对新的教育对象(“90后”大学生)和新的教育环境(新媒体环境),教育者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一言堂”和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应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和受教育者更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学生工作。

第七,从教育队伍建设方面入手,高校的辅导员,被称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但是,辅导员队伍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学生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流动性很大,这跟大学生辅导员的待遇和职业发展不明朗有很大关系,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主要的力量,没有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学生工作的效果就很难显现,所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很重要的。

地质工程系

2015年5月15日

第四篇: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以手机、互联网等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面对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政工作者需正确认识,合理引导。本文通过论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人们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挑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32-02

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是: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通讯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方式也发生了深刻改变。现阶段,新媒体主要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其对应的终端分别是:电视新媒体、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具有交互性和平等性、及时性和便捷性、虚拟性和开放性、多元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一、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形成的新媒体构建了一个巨型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改变了传统媒介主要依靠信息发布方将信息通过载体单向传递给信息接收方的单一形式,形成了信息发布方和接收方之间可以双向传递信息的形式。如此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参与到信息建设中去,促使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通过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个体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最全面的信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学生可以突破传统课堂固定时间地点以及图书馆现有资源等的限制,运用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随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学习。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可从新媒体海量的信息资源库中搜寻出最新的思政理论成果,并以图文并茂结合音视频的形式更大范围及时传递给学生,这种方式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又克服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更加受到当代大学生的欢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平台。

(二)新媒体的灵活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微博、网络论坛、贴吧等正以灵活便捷的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异时异地的开展成为了可能,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显现出其全时、灵活的特点。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手机等途径及时获取所需的知识,避免了因知识获取不及时而打击学习积极性,以至于影响学习效果等情况的发生。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信息单向获取的方式,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特点自主选取需要的信息,在信息搜寻过程中也可以将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作为新的信息源补充到信息库中,这样使得信息库资料愈加丰富,为他人的信息获取提供了帮助。这种双向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变为主动参与学习资料的建设者,更加提高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积极性,使学习在一种既可以异时异地,又可以实时交互的环境中进行。传统媒体中的报纸、杂志、期刊等注重信息通过何种途径单向传递,而智能手机、微博、网络论坛、贴吧等新媒体则更加注重如何实现信息的互动交流并不断丰富更新。在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主灵活,同时交互性又强,有利的改进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三)新媒体的虚拟性和平等性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新的技术、新的交互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使信息可以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这种虚拟的环境主要借助文字、图形图像、音视频等实时异地传递信息。新媒体的虚拟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交互方式,在足不出户的状态下可以方便快捷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因具有虚拟性和平等性,使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激烈辩驳而不必过多顾及外界的约束,所以受到大学生的普遍青睐。通过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真正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也有利于围绕热点话题展开探讨,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传统的教育关系中,师生之间因为特殊的师生关系致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往往在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中进行,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处于客体地位,更多的倾向于倾听,这样思政工作者要想如实了解学生内心状况是比较困难的。如今,在虚拟环境中,交流双方可以隐蔽彼此的身份,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交流,这样容易消除人际交往间的心理障碍,使得交流更加深入真实,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今,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信息获取的虚拟化等因素,决定了新媒体在给人类交流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由于大量不良信息的干扰,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新媒体的开放性为人们获取海量信息提供了保障,多元性为人们了解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奠定了基础。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现阶段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认清开放性和多元性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从而进行及时干预,合理引导。一方面,开放的信息来源为大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信息,满足了他们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正是因为新媒体的开放性,很多不良信息在未经过过滤和筛选的情况下便直接进入了大学生的眼帘,外加大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很容易对虚假或不良信息产生浓厚兴趣,从而影响他们的判断,对思政工作带来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外来的多元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涌入,一些“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奢靡主义”等侵蚀着大学生的头脑,他们还没来得及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这些价值观念就已经在不经意间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二)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新媒体的虚拟性和互动性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提供了平台,为学生与信息之间的随时互动提供了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中,学生可以不受现实伦理道德的约束,也不会过多的留意纪律制度的存在,是他们情绪宣泄的理想场所。对于长期沉迷于虚拟社会的大学生而言,虽然虚拟性拉近了他们之间的物理距离,但实质上增加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降低了现实世界人际交往的和谐性。也有的大学生过渡依赖新媒体的虚拟性,造成了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无法正常区分,无法自由转换的情况,以至于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这样不符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即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三、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挑战,所以思政工作者应做到面对新媒体采用新方式,理性面对机遇与挑战。笔者对现阶段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增强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首先,高等学校要做好媒介知识和素养的普及教育工作。在学生一升入高校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教育活动,采用课程教学的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采用宣传栏、宣传海报的形式使教育进宿舍,进饭堂,也可以采用校园网的形式使教育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其次,高等学校要加快校园信息化的建设速度,提高校园信息管理能力,在学校范围内对不良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进行及时干预,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质疑能力,避免不良信息在更大范围内扩散。同时要不断丰富校园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合理获取优质资源的习惯。

(二)拓展教育路径

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方式,丰富了教育途径,高等学校和思政工作者要主动构筑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首先,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师主要采用文本和说教的方式传递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显得枯燥无味。如今,思政教师可以利用新的传播媒体,用图文并茂结合音视频的形式传播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直观,更符合大学生的喜好。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的地位,进而采用设置不同话题开展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建设。网站内容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内容为依托,通过设立与学生密切的栏目引导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如开展十佳励志青年的评选栏目,在栏目中对历届励志青年的事迹进行报道等。最后,加强对手机和网络新媒体工具的合理使用。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可通过手机、网络等途径开展深度交流与指导,这样给平时不愿袒露心声的学生提供了平台。在交流过程中,由于彼此身份的隐蔽性,要求思政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语言特点和其他特性,对学生的现实身份做出大概判断,然后尽可能结合现实生活中该学生的特点进行沟通交流,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引导。

【参考文献】

[1]孙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2]沈德立.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3]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06).责任编辑:武聪

第五篇: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分析并制定网络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有重要的意义。对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问题思考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着深刻影响,极大的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如何充分运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克服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让社会主流思想占领大学生思想阵地成为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加强网络新媒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网络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西方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往往利用其对信息传播的影响和控制能力,通过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手段,向社会主义国家传输他们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网络这一全新的传播渠道为某些别具用心的西方国家向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提供了便利,他们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在对外进行科技输出的同时进行思想文化和腐朽价值观的输出。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引进先进科技的时候,往往会受到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年轻的大学生由于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往往容易产生对蕴藏在技术后面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感,从而导致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盲目崇拜。[1]

(二)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形式单调、内容枯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成为大学里重要的教育资源。不少大学都在网上建立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网络党校,网络思政大讲堂等特色主题网站,但在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吸引力不足、网站利用率上点击率不高、教育教学资源匮乏、网络互动平台建设与管理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这些存在的问题,导致很难吸引学生来浏览思政网站,从而失去利用先进网络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思政专业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在网络新媒体下优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可靠的组织保障。他们自身的素质往往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互联网这一全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的传统的工作思路、手段等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特别是当他们面临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时,不仅需要会做思想政治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只有很好的把这两点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网络新媒体时代下面临的各种新问题。由此可见,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他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

新的知识。然而现实中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不是思政专业毕业生,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持续的探索思政工作规律,而在工作中也缺乏专业系统学习深造的机会,另外由于部分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投入的不够,往往造成思政从业人员工作待遇比较低,这导致思政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对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不了影响,这些存些的问题显示了目前高校思政队伍建设存在着不足。[2]

(四)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自律性。网络世界拥有着海量信息,这些信息中难免会存在着一些有害信息,另外网络监管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需要上网者的自律意识来对自己的上网行为进行约束,这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在面临网络诱惑时会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冲突。网络的自由开放的特点,一方面使言论自由达到了极高程度,另一方面也使色情、反动等等一些有害信息在现代技术的包装下在网络上传播并影响着大学生。这些有害信息对学生的原有道德观形成冲击,导致了一些学生道德观念的淡化。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容易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行为,如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传播病毒等。

二、关于网络新媒体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提供给人们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但这些信息资源良莠不齐,有的甚至通过各种形式向我们灌输消极有

害的信息和观念,所以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我们要坚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他们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网站建设,建立双向互动平台。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的信息内容必须按照贴近学生生活需要、贴近学生思想追求、贴近学生成长需求的原则来建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建立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网络平台,为网思政工作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来为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学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特点,构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利用微博、QQ等载体来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思政工作者也应当主动参与到校园论坛讨论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利用网络为学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充分利用网络来为学生提供服务,才能把广大学生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上来。第三,要做好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目前,很多高校都十分重视网上舆情分析工作,通过各种形式来搜集和分析学生关注的信息,为学院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

其综合素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的素质对教育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第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应加强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网络媒体下的思政工作。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网络传播技术和网络知识。良好的技术和知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工作的手段,是与大学生互动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可以通过飞信、QQ聊天工具、微博等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从而让网络成为开展思想教育的得力助手。

(四)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方面高校要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倡导文明上网使其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努力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有害信息的鉴别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负责,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扰,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参考文献

[1]姜文婷.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2011:16.[2]时宗琳,李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2011(2).

下载浅析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摘要:网络是一种时代进步的产物, 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 网络既带来了教育手段......

    “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新媒体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手机为终端,快速便捷地传播图文并茂、试听结合的信息为核心,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流,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理念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与理念 芮红磊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3) [摘要]:认清形势,把握规律,深入开展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和重......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教师该如何阅读 当下,随着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进入新媒体时代。作为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新媒体阅读,提升专业素养,助力教育教学实践? 一些......

    博客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对策硕士论文

    加强高校博客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2011, 硕士【摘要】 大学生作为国家可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培养思想觉悟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系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塑造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过程。文章就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形势与政策作业 ***班 ***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 (**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4) 摘要: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传播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以及相关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青年作用 建设“三增”幸福社区 之龙华社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义务家教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团结、凝聚和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扎实全力落实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