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四个优化,提高课堂质效
突出四个优化,提高课堂质效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高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它应包含三种含义: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采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学习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优化教学环境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善于倾听学生声音。
我们常常要求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设计
依据有效教学的理论,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应在上课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也就是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有效与否,不仅要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更要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要把教学的立足点建立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去设计教学,让教学贴近于学生实际。
1、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籍,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深知熟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对学生的学法加以指导,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转化问题使之变成易于解决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养成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也就是提倡“用教材教”。教材是课程理念的文本体现,需要每一位教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用教材”不等于拘泥于教材,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真正做到用实、用活、用好教材。教材中有些情境不一定适合各个地区的孩子。例如教材中的动物对去过动物园的孩子很熟悉,而没有去过的孩子则很陌生,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灵活加以运用。
三、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教材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操作素材,教师要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操作活动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要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空间、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比较、实验、猜测、验证等活动。在学生自主探索中,教师既要敢放,又要善收,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适时加以指导。在学生充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发现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因而教师首先要保护每个学生的权利,把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感知、去观察、去分析和思考,增强情感体验,使数学活动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学活动中,要关爱、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要多关心、多鼓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确对待他们在知识方面的错误,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四、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交流合作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对学生实施评价,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评价中要做到:(1)激励性。“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合理引导,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2)支持性。教师要积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氛围的形成,给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帮助。
教学评价还应该包含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反映在教师的自我评价上。教师的自我评价一方面要评价自己的“教”,主要包括:(1)总结成功之处,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推广应用。(2)查找不足之处,面对自己失败的课(即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应该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另一方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评价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些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第二篇:优化税务信息化发展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优化税务信息化发展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近年来,随着税收综合征管软件的全面应用,**税务所逐步建立起大集中征管系统为税务信息化发展建设支持的科学化、精细化的征管方式,促进了税收征管质效的提高。一是落实信息管税制度,夯实税源信息基础。全面详实的数据采集、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自上而下的考核监控是我们开展此项工作的主要特点。我所按照现有业务分工,在往年税源信息的基础上,对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开展全面调查摸底。通过密切与国税、工商等部门的联系,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作用,定期对辖区内业户进行巡视检查,了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纳税申报和税源变化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地毯式清理漏征漏管户工作。
二是发挥数据大集中优势,加强征管质效监控。全市征管数据大集中已经变成现实,我们充分应用大集中系统综合查询功能,利用“一户式”、“一所式”、“一员式”等查询手段,以及各辅助决策系统为税收征管提供税收数据分析。通过系统税收数据分析功能实现对征管质量的实时监控和考核,从而促进征管质量的大幅提高。依托该功能体系方便地对工作流程环节和工作完成质量进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堵塞征管漏洞。
三是利用先进系统信息手段,改进各个税种管理。一季
度以来,我所以集中培训、个别辅导、督促检查等多种手段竭力做好大集中及附属系统的培训应用和个人所得税系统的推广工作,效果明显。
第三篇: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工作质效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工作质效
去年9月以来,为了靠实工作责任,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岷县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管理机制,通过召开院党组会、审判委员会、全体干警大会等会议,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修改、完善了队伍管理、审判管理、党的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初步建立了以审判管理为核心、以队伍管理为关键、以后勤管理为保障的较为科学的管理体系,为实现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进一步健全行政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司法行政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起科学行政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了《岷县人民法院机关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岷县人民法院财务管理制度》、《岷县人民法院印章、介绍信管理使用规定》、《岷县人民法院值班制度》、《岷县人民法院车辆管理规定》和《岷县人民法院干警请销假制度》等27项制度,细化了管理工作流程,加强了对政务工作的管理。二是通过建立科学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严格办公用品的管理,规范车辆管理、公章管理、公务接待,使法院人财物得以最佳的方式结合,发挥其最大效用,为完成法院各项工作尤其是审判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三是建立严格的值班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本院工作的正常运作和机关安全。四是建立有效的监督
管理机制,制定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暂行办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使岷县法院各项工作接受监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进一步完善队伍管理制度,提高全院干警的综合素质。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警队伍,岷县法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完善队伍管理制度,全面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干警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是以制度管班子,把抓好班子建设当作首要任务来抓,为促进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科学决策、民主议事的水平,先后制定完善了《岷县人民法院党组议事制度》、《岷县人民法院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岷县人民法院民主生活会制度》等,充分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二是以制度带队伍,通过制定专业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文明礼仪规范来规范干警行为,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来提高干警素质,制定《法院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抓好《法官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和《人民法院文明用语基本规范》等各项制度的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以制度正作风。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岷县法院结合实际制定了《岷县人民法院廉洁办案规定》等规定,这些规定的出台在内部建起了队伍建设的“高压线”,规范了干警的司法行为。
三、从制度着手不断加强审判管理水平,提高审判质效。制定了从立案、庭审、诉讼调解、文书制作、执行、信访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规范。从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司法廉洁、加强职业修养、坚持文明执法、注重着装仪表等方面对法官提出详尽的要求,确保司法公正、廉洁、高效。重点成立了“审判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审务督查室,专门负责和全面开展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管理和监控。形成上下统一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质量效率评估管理、案件质量评查管理、审判流程监控管理、审判运行态势分析、审判质效评估考核、审委会日常事务、司法统计等一系列审判管理制度。制定完善了院长、审委会委员、庭长、合议庭、主审法官、书记员的岗位工作责任,科学合理地界定各自的工作职责,明确各个管理主体应该是什么、管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目的,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个个有责、分层级负责的管理体系。
四、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成效明显
岷县法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以及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提升了法院规范化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各项工作同比取得长足进步。2012年上半年,收案率在同比上升38.6%的基础上,全院审(执)结率逐月环比上升,从1月份的35.2%提高到6月份的74.2%,同比上升了16.3个百分点,法定审限内结案率100%,动态结案率、均衡结案率稳中有升,工作中前松后紧的问题明显改善。卷宗装订干净整
洁、规范有序,案件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全院干警责任心得到加强,工作作风得到转变,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形成了学理论、钻业务、练技能、强素质的良好氛围。干警爱岗敬业、团结互帮、以老带新的意识突出,班子团队意识、团结意识、学习意识前所未有的巩固加强。目前,岷县法院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以制度建院”的长远目标。
第四篇:提高审判执行工作质效
提高审判执行工作质效
今年以来,市中院为了提高我市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多次组织召开了审判执行工作会议,通报了全市各旗区法院各项考核指标情况,我院多项审执指标处于滞后状态。会后,我院党组认真查找问题根源,针对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审判流程不够规范、审务管理工作薄弱的现状,确立了向 “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要业绩”的整体工作思路,大胆创新,实行扎口结案,加强基础建设,运行严格规范的审判流程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审判执行各项指标实现了逐月上升的良好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审判执行工作的新发展。
一、1-8月份工作开展情况
1-8月份,全院共受理各类案件702件,审结530件,结案率为75.50%。其中,受理民事案件487件,审结372件,结案率为76.39%;受理刑事案件48件,审结45件,结案率93.75%;受理行政案件1件,审结1件,结案率100%;受理执行案件159件,执结106件,执结率66.67%;受理审监案件7件,审结6件,结案率85.71%。一审陪审率为69.86%,一审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为2.48%,调撤率为74.94%,简易程序适用率为82.78%。截止8月底,我院有4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项在平均值范围内,2项指标在全市末位,迫切需要改进。
二、向创新要质效
在6月份的通报中,我院的11项审判执行指标低于全市平均值,6项指标位于全市末位(即:执行标的到位率18.49%,审限内结案率99.42%,执结率39.85%,一审服判息诉率为92.11%,一审陪审率为54.35%,法官人均结案数10.81)。面对工作的严重滞后,我院痛定思痛,认真查找分析了审判执行指标落后的原因以及出现问题的环节,确立了向“科学管理要绩效”的工作思路,从抓好审判质量管理、审判效率管理、审判流程管理、审判绩效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奋力追赶,有效提高了审判执行工作质效。
(一)院党组高度重视审判管理工作。从人员上加强,抽调4名骨干法官进一步充实了审判管理队伍,审判管理人员达到6名;从保障上倾斜,在业务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审判管理办公室腾出了6间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审管工作需要的物质装备;从工作上重视,进一步拓宽了审判管理工作范围,将审判流程管理、审判动态分析、案件评查、审判质效评估涵盖其中,实行审务工作集中管理。
(二)成立案件评查、扎口结案、统计分析监督、审委会事务4个小组开展工作。先后制定了《审判管理办法》、《审判质效考核办法》、《审判岗位绩效考核办法》、《流程管理制度》、《案件质量评查规则》、《裁判文书制作规范》、《案件信
息录入规则》、《扎口结案实施细则》等共16项审判管理制度并汇编成《鄂前旗法院审判管理制度》一书,印发到每名干警手中,使干警深入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对照自己承办的案件并逐一整改完善。
(三)严格规范办案流程。建立健全了业务庭室开庭排期表、业务督办令、催办案件表、案卷评查整改通报、庭审观摩任务分解表、审执案件审限通报、结案审批表等操作流程制度,重点加强对审执时限和影响案件质效的问题的查纠力度,要求各庭室《申报长期未执行案件和各类案件涉案扣押物品》,确保没有超期案件和不合法的扣押行为,将案前管理、案中管理、案后管理贯穿于办案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审判管理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
(四)制定《质效考核承诺制度》。实行法官承诺,即:法官结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向庭长承诺各项审判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庭长向分管副院长承诺,分管副院长向院长承诺。通过承诺制度将各项审判指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具体的案件中,进一步提升了法官的责任意识,确保了质效考核不走过场。
(五)施行扎口结案工作方式。为提高审执质效,我院大胆创新,在全市法院率先实行扎口结案制度,即:本院办理的各类案件审结后,先向审管办申报结案,由审管办对案件录入信息、案卷进行审查,录入信息完整准确,案卷卷宗装订完备,没有错漏的,批准结案;录入不完整、有错漏的,下发《扎口管理整改通知书》,补正后才批准结案。这一制度的实施,一方面确保了案件信息录入的准确和全面,防止漏报、错填。另一方面对案件报结流程和操作程序进行细化分工,避免网上录入和案件交卷时间不符,提前与延迟报结,做到案件信息即时录入,确保了各项指标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六)通报本院审判管理工作情况。从6月20日至今,共编印《审判态势分析》6期、《审判管理通报》9期、《岗位绩效情况通报》、《个人质效考核指标通报》、《审限跟踪》、《案件评查通报》各4期,详实汇总通报各业务庭室及办案人员案件办理情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既使院党组能够及时了解本院审判、执行工作开展情况,又督促了各业务庭室针对工作不足和薄弱环节,查漏补缺,改进工作方法,有效提高审判执行工作质量。
上述措施的实施,使我院的审判执行指标明显提升,取得了8月份8项考核指标上升、4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值的明显进步,6项原处于全市末位的审执指标也取得了大幅进步。执行到位率上升为65.19%,执结率上升为66.67%,审限内结案率上升为99.62%,一审服判息诉率上升为93.87%,一审陪审率上升为69.86%,法官人均结案数上升为16.56。
二、向基层要突破
今年以来,我院面对受理案数量增加、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审理难度加大的形势, 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
社会和谐、满足群众司法需求、保障公平正义为己任,从基础工作抓起,加强基层法庭建设,切实提高基层法庭的办案质量和效果。
年内,通过向旗委政府大力争取,积极与各镇政府、党委沟通协调,我院新增业务用车6辆,其中为基层法庭配备办案车3辆,实现了基层法庭从没有业务用车,到每个基层法庭1辆业务用车的巨大转变,而且取得当地党委政府支持,解决了基层法庭的办公经费及工作人员的食宿等问题。院里为基层法庭配备了新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基层法庭干警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工作开展势头良好,巡回法庭就地审理案件数量大幅提升,达到130件,院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实地现场办理疑难案件22件。基层法庭调撤率达到83.26%,其中昂素镇法庭调撤率达到93.18%,且当场履行案件占到了结案总数的40.09%。今年,我院还特别重视信访、缠诉案件的化解工作,近日,我院支付1.8万元替当事人给付原告,有效化解了一直缠诉缠访的阿某某诉陈某某、高某某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院积极采取了不少措施,在加强审判执行工作质效、基层法庭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工作有明显的进步,与其他旗区法院的差距逐步缩短,但与市中院的考核要求和其他旗区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成绩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仍然处于落后的位置,还有不少问题亟需解决。主要有三点:
(一)法官断层问题突出,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更新能
力差,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
(二)对新类型疑难案件的研究和探索不够,审判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尚有差距,还需进一步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
(三)经费短缺,很多工作因为缺乏经费支持而滞后。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我院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加以克服和解决。今年,我院就通过自治区组织部、高院新分配政法干警定向委培公务员6名,招录初任法官5名,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对于缓解我院人员短缺、法官断层、提升整体队伍水平势必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今后我院还将进一步探索提高审判执行效率和质量的工作方法,从基础工作抓起,提高审判人员驾驭庭审的能力、裁判文书的制作水平,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严格规范审判执行工作流程,以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严密规范的审判流程管理,努力推进审判执行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市法院实现“保三争二”的绩效考核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优化课堂 减负提质
优化课堂 减负提质
“减负提质”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都在为之努力与尝试。在探索素质教育道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重庆市教委颁布“减负提质”二十条规定,科学的、系统的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可操作性很强,具体的告之了如何减、怎么提的问题,给广大教师会就了蓝图。我认为减负提质要从优化课堂做起。
优化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选定一种高效教学过程的模式,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教师和学生时间、精力的投入,并尽可能取得最大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一、当前减负提质的现状
(一)、分数加重心理负担。
因各类考试对学科分数的要求仍然占着主导地位,学科分数仍然是家长、教师丢之不去的“法宝”,一次次的考试,一次次的排名,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负担过重,严重危害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学科练习作业偏多。
中小学生大多都配两本或多本练习册,完成过多的练习题是造成 学生课外作业尤其是家庭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家长希望子女能有个好成绩,也很支持多买练习题来做。学生为了完成这些课外作业,不得不挤占课余体育锻炼和休息娱乐时间。
(三)、挤占艺体时间的现象仍然存在。
尽管各校艺体教育有所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没有全部落实的问题。专业教师不足,往往由其他主科教师代理,繁重的作业挤占艺体时间。很多学生没有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标准。
(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负担过重。
很多课堂教法单一,目标不明确、不准确,随意性很大,对资源利用不足,信息量少、知识含量低。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难以在课堂上得到呈现。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完成不了,挤占课间时间,这样,学生的体力和身心都感到很疲劳,负担很重。
(五)、师生沟通时间不够。
小学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与教师有沟通,但了解不多。这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也与教师的态度、情感有关。不少学生不是因为智力差而厌烦某一学科的学习,往往是与这科教师产生心理距离由不喜欢这一学科的任课教师到不喜欢这一学科的学习。这说明很多教师没能做到以人为本,没能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每位学生合适的教育提供加强师德教育,要求教师平等、及时、有度地与学生沟通是相当重要。
二、减负提质、优化课堂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认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得当,是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直接原因。如果教师死抱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变,那么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就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此,组织教师进行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就是一项重要任务,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办法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坚持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减负提质的实质性步骤。“减负”规定和“提质”规定中都指出:“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解决好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实施有效课堂,培育高效课堂,追求卓越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和教材,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要把握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和学法等实际,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标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重点是精心设计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尊重、展现和发展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课 堂教学模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并且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到活动中去。
(三)、坚持专业培训,提高教师能力。
许多调研成果表明,日益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却因为培训不够、信息闭塞、职业倦怠等原因跟不上改革的步伐,也就难以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提质十条”中指出:“要着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先进教育思想与专业能力同步提升,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全科教师。建立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课例或教学案例研究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目标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开展校际教研、网络教研、互助教研、上示范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和教学基本能力竞赛活动。”
规定明确的指出了提高教师素质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笔者还认为培养教师教研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学校要摆正教研的位置,不搞“官教研”,不搞“门面教研”,要围绕学校、教师的需要实实在在地搞教研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贪大,要求实。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创造良好的减负提质环境。教育评价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一种导向或指导作用。它就像一根“指挥棒”一样支配着或引导着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各个环节。减负提质必须充分发挥评价制度的引领作用。
规定指出:“要坚持素质教育评价导向,建立健全以素质教育为 导向的学校质量标准、以发展为导向的教师能力标准、以‘学习、实践、创新和主动适应社会’为导向的学生能力标准,建立和完善学校自律、教育部门监管、家长和社会参与的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制度,设立学生成长档案,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参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尊重学生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评价教师的工作,不应仍按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的标准。传统意义上的好教师,就应像“老黄牛”一样,成天辛勤地工作,总是扎在课堂和作业堆里。这种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是可取的,但如果工作效率低下,只是靠时间和精力去“堆”,那么即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学校领导也应转变观念,用新型的评价体制来评价学生和教师,大力宣传新型教师的形象,按工作方法和工作效率等多方面来全面地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
总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关键。只有优化课堂教学,以“省时、启智、轻负、高效”为追求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