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2 22:3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篇: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及手段之一。作者根据语文作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难题,结合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改善建议和措施,以期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有效性

一、作文教学的意义和难题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提高初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作文教学,初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自身及周边世界的万事万物,从语文视角出发,对人生和世界进行体悟和思考,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反思,最终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成熟,在写作体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完善和升华自我精神世界。写作是初中生用以书写自己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的重要手段,但是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良因素,导致作文教学的低效化,不利于初中生语文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笔者从作文教学的难题入手,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二、作文教学的难题和解决措施

首先,作文教学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导致作文教学的无序和低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依靠范文为学生讲解作文写作的要求和要点,这种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局限于对范文的模仿,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且教师对范文的解读着重于文章的结构、意境和语句修辞的应用,侧重于让学生模仿范文写作的方式和优点,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写作意识局限于作文选综合提供的范文,自己每次看到作文题目就无从下手,没有独立系统的写作意识和思考,只能回顾自己熟悉的范文,参照范文的格式甚至是案例和句子进行写作。这不符合新课标作文教学对初中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要求,也不利于达到“以我笔写我心”的作文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必须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的作文教学要求,制订相关的作文教学计划,为学生制订实用且目的性强的系统化作文教学计划,组织初中学生系统学习语文写作知识,熟悉一篇作文的架构和必要的写作技巧,通过必要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的写作意识和基础能力。比如,教师可以精心安排作文课程教学计划,将作文教学分为几个主要部分,包括文学体裁的学习和应用,文章结构的设置和详略安排,修辞等写作手法在作文中的有效应用,等等,将它们以专题的方式进行阶段式教学,并以范文或者经典、优秀的作文节选为案例,让学生熟悉不同的文学体裁的优势和特点,对文章篇章结构和情节设置、详略描写把握得当,在适当的作文训练中,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相应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文采,等等。教师可以搜集其他教师的作文教学成功案例,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精心安排教学计划,在有序的教学中实现系统的作文教学,扎实学生的作文理论知识基础,摆脱仅仅依靠范文的单一教学,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写作思维和理念,促进初中生语文想象力的发挥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其次,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写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兴趣教学的作用,而以任务型教学为主要导向,为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由于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意识到写作的主要意义,帮助学生实现“以我笔写我心”的写作宗旨,而是一味地让学生完成大量的写作练习,这就导致学生将写作视为一项苦工作,失去写作兴趣,敷衍了事。因此,教师必须在作文课堂中引入兴趣教学,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写作环境,让学生焕发对写作的热情,乐于用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的心声,为自己打开另一扇作者与读者的窗口。教师要在班级中倡导和鼓励班级的写作文化,让学生明确写作的意义,认识到写作是一个抒发自我感情的渠道,是对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的记载与证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周固定写日记或者周记,将自己认为在一周之内有意义或者有趣的经历写下来,并且写出自己针对某些事情的思考和感悟,在不断地总结和反思中,使得自己的思想更趋成熟。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周边世界,比如说利用作文课堂和学生讨论一些最近的时事热点,与学生一起针砭时政,分析新闻事件的起因、背景及背后隐藏的道理,让学生在解读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开拓新思维,产生新观点和新看法,锻炼和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或者组织带领学生参观科学馆、附近的名胜古迹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真正实现“我以我笔写我心”。

最后,教师要注意增加学生的写作知识积累,并引入多样化的写作素材。丰富知识积累是初中学生写作功底的重要体现。教师可以与语文阅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养成随时随地随手积累语文知识的好习惯。另外,教师要注重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多样化的写作素材,尤其是开放性写作等,通常以材料引入,考查学生的写作思维和人生思考,此时教师可以班级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形成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写作理念。比如,素材内容为:上帝要求你在一片果园中选择出最大的苹果,教师就可以展开班级讨论,让学生在班级讨论中引发思考,引导学生以开放性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进行题目的解读和文章的设计。

参考文献:

[1]武玉龙,张丽萍.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探微[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168-169+165.[2]曾丹宁.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新方法探析[J].新课程(下),2012,01:88-89.[3]刘映霞.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127.

第二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要求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为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学生入门写作的法宝、钥匙,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先培养学生对其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1、感人文章激其兴趣在教学作文之前,我们可以先用情感渲染激起他们的兴趣,也就是选取别人的一些感人文章最好是选取能引起他们共鸣的文章,我的做法是选取本班学生获奖的作文或发表在杂志报刊上的作文在课堂上展示给全体学生,这样更有说服力,让他们来品评,让他们获得感触:这故事真感人哪!这文章写得多好啊!以情促其内在的一种写作欲望:我也要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我的作文也能发表获奖!

2、教学作文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是学习过程中最怕的任务之一。不少学生害怕写作,不愿写作,所以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心理障碍,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成功地跨出写作的第一步。所以教师在教学作文时,遵循一定的规律,起点要低,难度要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3、通过课堂展示激发兴趣,提高兴趣

在每一次完成作文批改后,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文拣选出来,打到电脑里。等到作文课时,投影到大屏幕上,当成范文展示给其他学生分享。分享过程中,老师点评作文的优点,精彩之处,并及时总结写作方法,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一方面使自己的作文成为范文的同学信心大增,写作热情也随之一步步升温;另一方面使其他同学燃起羡慕之意,也想有这样的机会展示在大家面前,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的赞许。而想要获此“殊荣”,就必须好好写作,写出好文章。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趣无形之中就萌发出来了。

二、培养学生阅读摘抄习惯,积累素材。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语文作业不妨这样布置,每天让学生做一些阅读赏析、摘抄词句的作业,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量也与日俱增。在寒暑假的时候,教师指定一些课外名著给学生读,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除此以外,还可以让学生摘抄阅读过程中发现的好词好句、精彩段落,并写上简单的赏析或是体验感触,到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

三、“秀”出个性

怎样才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培尖补差因材施教,这里就有个掐时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根据作文批改后的学生情况,每周确定2到3人,利用每天大课间单独辅导。对那些表达能力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多作一些选材角度、思维方向、立意技巧、谋篇方略上的点拨;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多作些审题思路、选材角度、结构入格、语言表达的指导;把历年中考满分作文印发给优秀学生,让他们学习如何取得考场满分作文;对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多作一些记叙要素、结构入格的要求,分层指导学生写作,既保证了优秀学生作文能得高分,一般学生作文能够得到提高,又能使写作水平较差的学生作文能得到基本分,一举三得,这样逐步向“我手写我心”的境界靠拢。

四、有“模”可仿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先仿写句子,再仿写片段,最后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五、循“练”渐进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练笔方法。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皆可记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不断提高。我还借鉴某些名家的做法,先定出训练计划,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有针对性的列出详细的训练点,如记叙文就可以划分构思、选材、描写、线索、场面、结构等等;然后针对这些训练点专题化训练。训练点确定之后,具体训练分五步完成:

(1)知识示范:教师按训练点精心备课,用至少一节课给学生讲清该训练点的知识要点,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范文分析,或者教师当场作文围绕该训练点作比较具体的示范。讲清系统知识,学生作文有章可循;教师做好示范,学生训练有“法”可依,避免了写作的盲目性。学生的写作实际上就是仿写,因此知识示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分层训练:与一般的训练不同的是,分层训练是教师拟出从一般性的基础题到有一定深度的提高题,使能力强的学生与能力弱的学生量力而行,分别选择不同的题作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别差异,避免全班“齐步走”,以达到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的目的。

(3)自评互评: “文从改中出”,传统的作文批改,常常是教师“精批细改”,弊端已是有目共睹,教师工作量大,苦不堪言且效率低下;学生迷迷糊糊,一知半解只能一塞了之,造成改与不改一个样。而把批改权交给学生,具有明显的好处。学生批改作文比老师认真仔细,大部分学生对同学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对老师批语的关注程度,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互相借鉴间接增强学生作文能力。当然,在交给学生自批互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教给学生评改方法。例如:教育名师魏书生要求学生从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中心、选材、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十个方面写出具体的评语,这是有借鉴意义的。互批的方式也可多样,如学生可交换互批,也可结成评改小组讨论批改,可固定批改对象,也可经常变换。学生还可进行自评,针对同学的评语再阅读进行自我评价,与同学的评改观点进行比较,有助于学生提高对作文要求的认识,取长补短,提高能力。

(4)快速批阅:这一步主要由教师来完成。经过学生的互批互评。一篇文章的格式、书写、用语、中心、选材、结构等基本内容的好坏优劣已基本清楚,教师可以集中精力围绕目标看学生的作文是否达到了要求,同时也酌情处理一下互批互评中的不当之处。

(5)讲评再练:同批阅目标的相对单纯一样,讲评也集中在本次训练的情况上,其它方面的内容已无须罗嗦。最好是把优秀的文章与代表倾向性问题的文章印发给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教师点拨以让学生明确好在何处及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专题化训练中,讲评绝不是一次作文的结束,除一部分确实已掌握该训练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者外,余下的学生将再次认真审视自己的作文,直到教师认可自己满意为止,这大大有别于传统的作文训练写完改完讲完一塞了事的简单重复。

经过“五步走”训练,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越来越浓,遇到征文比赛也能积极参加了,并且在各级各类作文比赛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学生的习作热情得到了激发,不少学生的习作刊登在各类报刊杂志上。

以上这些做法,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尝试,也比较稚嫩。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要做的还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初中语文课堂生成性朗读的几点做法

襄阳市第三十一中学

邓玉凤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必不可少。关注生成,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所谓生成性朗读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前进行各种预设。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不断生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到语文课堂的活力。这样生成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生成性朗读教学,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应进行有效预设,准备生成

教学的设计要为学生的动态生成而设计,使教学尽可能地在预设之内生成,在一般情况下,做到朗读目标基本不变,朗读内容基本不变,朗读重点基本不变,朗读流程基本不变。同时必须认识到,课堂又是复杂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穷尽课堂所有的变化,要凭借教育智慧在教学机智中生成。

教师要为朗读的有效生成做好如下设计:

1、在朗读的内容上寻找生成点。

(1)教师要从教材中,寻找三维教学目标的生成点:a、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长点:如时代精神,人生价值,人生智慧的感悟;b、知识与能力的生成点:如词句的感悟与积累,篇章的整体把握与诵读等;c、方法的生长点: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质疑的方法,比较揣摩归纳的方法等。例如:《变色龙》这篇课文,其生成点可以从下列三方面分析:a、情感态度生成点:奥楚蔑洛夫因为小狗的主人身份的变化而不断的“变色”,我设计一个“奥斯卡”奖项,鼓励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四个学生读的申请并茂,获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而且还解读了奥楚蔑洛夫的思想性格,这是绝好的情感态度的教育资源。b、知识能力生成点:如《孔乙己》一文中有一句反复出现: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乐,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样过。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不同的学生读,体会这句话的作用。c、方法的生成点:品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让学生扮演小伙计,揣摩心理描写体会孔乙己的地位,做一做“排、摸、坐着这手”等动作体会孔乙己的心情处境,边读边揣摩,这样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探究性朗读,获得了正确而丰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技能。此外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欣赏语言的神韵,在熟读背诵中积淀语言的材料,在读思结合中完成语言从内化到外化的转变。

(2)教师要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与教学环境、教材、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教师也要把握好这些“生成点”,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朗读方式,生活有怎么样的体验,解读中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朗读会出现什么错误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

(3)教师还可以从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中去寻找生长点。如,课文背景的补充,与课文同题材不同思想的文章进行比较,或与课文同思想不同题材不同表达方式的比较等。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有意义的朗读必须是三维教学目标的体现,这是由新课程所决定的,更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有意义的教学过程必须定位准确。朗读过程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每篇课文的特点及朗读基调制定。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1)选择朗读内容。并不是每一段课文都要反复朗读,甚至熟练成诵,教师要重点挑选那些重要的段落、精彩的片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通读、细读、品读、诵读等多种形式以达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感悟情感,积累语言的目的。(2)选择朗读形式。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点燃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应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指名读、一个接一个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也可以范读指导。但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一节课中范读不可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可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可用齐读,但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烘托气氛,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有益处。(3)创设朗读情境。朗读教学十分注重创设情境,把文字符号变成活生生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维之中,进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在课文语言与学生个性化语言和非语言活动的互动中,深入到文本之中,在这样的境界里学习语言、用语言。情境应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直观手段、利用插图等,激发兴趣,虚拟情景、模拟角色等方法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朗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情境要灵活创设,不拘一格。

二、在学生“尝试——质疑——体验”过程中生成

1、在尝试中进行生成。

尝试的思想,自古就有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道出了尝试的普遍性。从语文课堂的生成角度看,如果学生各方面没有生成,教学就失去意义,这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种表现;在”教大于学“、“教等于学”的情况下,虽然学生有所生成,但生成度不高;在“学大于教”的情形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就产生了质变。所以在朗读教学中应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确定目标,引导学生达到目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朗读,还给他们学习的主动权。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课堂上、回家后都应让学生朗读,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初步理解基础上进行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没准备好就仓促上阵。

2、在质疑中进行生成。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的教”根本上说是为学生的学进行服务的,语文课堂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课堂上要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提问,采取让学生质疑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在课堂上,我们在开始讲一篇文章时会轻易忽略质疑环节的设置,所以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也会强迫自己接受课文的内容,而不敢大胆地问一问这是为什么,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发展。可能也会有一部分同学,只是单纯地在讲课前,预习生字,读读课文,而不会想到课文会有哪些内容是自己读不懂。这些都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知识的生成。学生大胆质疑后,教师把这些新生成的教学内容作为新的教学生长点和教学契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评估和筛选,但决不能置学生的问题不顾。质疑和教学是“两股道上开的车”,如果质疑归质疑,教学归教学,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机会便会失之交臂。教师应针对学生问题集中的关键部分进行重点讲解,使问题突出,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并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局面。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老师加以引导,给学生说明怎样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有讨论意义的问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质疑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当然我们训练学生质疑的水平,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在体验中进行生成。

课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知识,只有与学生的体验进行融化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知识,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在体验中,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创新思维,在体验中进行思索,在体验中进行创造。如朱自清的《春》,边读边想,仿佛真能觉得春风在轻轻抚摩着自己,仿佛能陶醉在泥土、春草、花儿散发出的芳香之中,还可以听到百鸟合鸣的美妙歌声,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对春的欣赏之情油然而生。

体验型朗读教学要十分注重创设情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朗读,能真切地感受语言情感,全身心地去拥抱语言,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范进中举》中有范进中举发疯这一段,为了让学生深有体会,理解到范进的心理,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你看到范进是什么样子?他在说什么?他做了什么?别人在做什么?如此的问题情境,就把语言的领悟、理解,感情的体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朗读达到情真意切的境地,学生在朗读体验中有效生成。

三 在老师与学生共同对朗读的评价之中生成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应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考察,还应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等。”

1、教师的评价。教师评价语言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情况的认识。在学生读完后,只是简单的一概而论地说“你读得真好!”、“你真棒!”、“你读得真有感情!”或者“你读得真流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学生读后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了。”“你读得很认真,如果能在课后用这样的态度多练习几遍,相信你会读得非常流利。”“你把语气读出来了,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加好了。”这样的评价语,对朗读技巧作精确分析,学生练起来有章可循,朗读能力会逐渐提高。也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会有进步。在对待学生失败的朗读时,绝不可用生硬的语言一口否定,教师要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这样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对朗读的评估也要因人而易,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经过努力,改正原来朗读中的错误后,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第二次朗读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2、学生的评价。

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已经不能适应生成的需要。评价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学生的评价可分为自评和互评。

古人说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读得怎么样,可以让学生略有所思。如老师在学生读出奥楚蔑洛夫脱军大衣的尴尬心理之后,追问:“为什么第二次你能读得好呢?”学生沉思,终于有所体会。

在朗读教学中,围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开互评也是很有必要。生生互评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你一言,我一语,甚至争辩,让学生畅所欲言,新的教学内容在动态中生成。学生互评,使学生更能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每个学生都在朗读评价中提高了语言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感的发展,提高了朗读的水平。在学生自评、互评时,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在营造学生宽松、良好的评价氛围的同时,对评价者进行二度的评价,及时鼓励表扬他们会评价别人和自己。

评价有法,但无定法。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朗读的生成,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综上所述,生成性朗读教学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充分生成。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朗读教学从生成的高度去思考,去探究,在课堂中多一些投入,多一些激情,让学生在自主、开放、和谐、生成的课堂内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总之,一句话,朗读教学要关注生成。“为生成而教,为生成而学”。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才能生机盎然!

2014年12月23日

第三篇: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根据目前的教学理念而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检验学生语文阶段学习的成果,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责任。那么,如何做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做共同的探讨。本文结合当下教学现状,阐明笔者的教学观点,提出自己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性

0.引言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是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作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语言的组织能力、文章结构的建构能力,题材的正确使用能力,文笔的出彩能力,感情的表现能力、素材的选择能力等等,都能够在学生的一篇文章中很好的呈现出来。可见,语文作文教学是学生中学时代的重要学习内容。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达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面提高的目的,同时衍生出了很多的教学问题。有效的解决这些教学问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语文作文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想有效的解决问题,就要从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根据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实现作文教学形势的全面转变。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首先从学生的方面来讲,学生缺乏写作的积极性,文章内容脱离实际生活,过于空泛。现在的初中生,缺乏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似乎对于网络以外的事物没有更多的关注。面对现在学生,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更为艰难的问题。如何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目前作文教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当下学生虽然有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手段,但是,作文素材千篇一律,没有变化,更不要说生活元素的加入以及真情实感的投入。中学生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通常在强迫之下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内容空泛,假、大、空就成为现在学生作文的通病。

再者从老师的角度来讲,老师的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方法老旧,没有创新。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思想与行为用之于新时代的学生教学中,无疑是错误的。多数中学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作文教学理念,作文课的教学与平常的教学一样,没有变化。作文课是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课,需要学生进行练习与亲自的实践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显然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这点。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上课方法脱离学生实际,没有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学方法是无法有效的指导教学活动的。

2.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意义

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检测的重要标准,因而作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有效的语文作文教学是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关键,在帮助学生提高的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进步。通过有效的作文作文教学,学生掌握作文的技巧与能力,学会语言表达的艺术与情感表达的技巧,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工作能力与人际交流都有着重要的帮助。可见,有效的语文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双向发展。

3.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3.1结合教材设计作文教学内容

根据现行的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来看,语文语文教学内容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每一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而作文的内容也与单元的主题内容有关。比如第四单元的主体是“多彩四季”,课文选取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相关的名家名作,而在单元小结中,作文训练内容则就与景物有关,要求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写一篇景物观察日记。要抓住景物特点,做具体的描绘。可见,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将语文平时的学习与作文的创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与平时的单元教学相结合。提前告知学生作文的内容,在单元教学是也有意识的加入作文教学的元素,将作文教学做到平时。

3.2作文主题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素材

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技巧,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因此作文的题目不能太高远,毕竟中学生的思想还不足以支撑学生进行深入的哲理性探讨。比如有的作文以“生命”“价值”“生活”等等作为主题,学生看到后一脸茫然,面对这样范围比较大的主题,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具体可感的作文题目是最为适合学生能力与思想水平的。比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单元中就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素材。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写的内容,不仅仅是大家写烦的“情”这一方面的,比如家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家里弟弟妹妹们之间的关系,单单是刻??一个人物都是可以完成一篇优秀的文章的。再比如四季变化中人们衣着的变化,自己的成长后者是长辈们讲述的故事,这些都可以进入到作文当中。作文,就是人进行文学的创造,而文学又是人学,是在人生活的环境中寻找到创作的元素,反应的也是人的生活状态。因而,中学生的语文写作一定要进行生活化的引导。

3.3形式多样的练习模式

在中学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作文训练时间也不是很多。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学生一学年要进行16次的写作练习,也就是说每个学期仅仅8次的机会。这个数量对学生来讲应该不是很多。优秀作文是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得到提高的,因此即使没有大型的、完整的练习,小训练的形式也是不能放弃的。比如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景物的描写训练,人物的刻画训练等,都应该成为作文的练习形式。随笔、日记、周记也都是可以采用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重难点,通过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品,充分考虑教材的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作文教学设计,加之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与形式多样的训练模式,作文教学才能实现目标,并且不断的促进学生的作文的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凌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09)

【2】陈小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33)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 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语文课程改 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出现了课堂低效的现象。那 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这里,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 实践和思考,具体谈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 在备课之前,我找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 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 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 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 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 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 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二、制订适宜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 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 重要。我们若想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把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结合自 己学生的特点 “找准”“吃透”,再 “对症下药”。教师应依据学科特点 和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状态,在钻研课标、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注重 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和学 生实际的联系与融合,精选教学内容,为每一学时制订可行的课程 目标,使每一节课既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又 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

三、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状态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实践体会既要有感性认识,还 要有理性认识,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课型的内在要求,使每个学

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有所提高。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 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 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 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 意做好引导的准备。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我认真地备好 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 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 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 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 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 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 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 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五、有效上课 我们知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 内容如何变化,教学方式如何改进,其最终目的都必须指向教学的 有效性。教师的讲是语文课必需的,但只有起到点拨、引领、启发、强化作用的讲才是有效的。否则,就是无效的,就是干扰和阻碍。在 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觉得知识的学习与 复习不要面面俱到,而应突出重点,利用小组合作反复练习,掌握 重点。对于难点知识应依据学生的能力,老师适当点拨,然后再进 行小组合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节约了时间,避免 了时间的浪费。

六、及时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 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课上的教学要想高效,也离不开课下的一 些工作。例如课堂测试后对学生学情的掌握,对于出错率高的题目 要及时汇总,利于以后的教学。另外,每节课后的教后记,也是必做 的一项工作。对于每节课的优点,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好,有利于以后的教学工作。而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也要记录 下来,进行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很多,而且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以上的看法只是我的一点体会。希望我们的语文教师都 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探索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从中考试题看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 陈建国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各省市中考语文也有了较大的变化,中考语文试卷紧扣课程标准,分别从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和写作五个板块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试题难易适中,灵活开放,不仅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强调了语文学习注重情感体验、生活感悟和语文知识相结合的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我就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意图、考生答题情况、失分原因剖析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我对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一些想法。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应用 1.命题意图

基础知识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综合考查学生语文能力。连续五年的语文试卷都有8到9个小题,涉及字词的读音、写法、词语的实际运用、古诗文的积累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等内容。这与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基本理念是完全一致的。病句辨析修改题,考察的方式有直观的选择,也有具体改错的题型,往往会有一定的难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这两条不仅指明了写作的方向和要求,也是对学生语言运用的总体要求。根据答题情况看,此题得分普遍不高。原因在于考查对象对语法知识的极度贫乏。2.教学策略

鉴于以上实际存在的问题,参照新课标的总体要求,在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应用上,我觉得应该采取主动参与式的教学策略。

这个策略就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强调两个词语:听和说。

“听”作为语文学习上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训练有素的作家可以从作品中获得比旁人更丰富的感受,一个掌握了“听”的能力的学生,能够从语言中获得比旁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出更深刻的思维和反应。如果对语言不能很好地进行注意、感受、思维和反应,即缺乏“听”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智力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叶圣陶等我国教育界老前辈都十分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大声疾呼:“要在口、耳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怎样才算认真听呢?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听”、“思”并重。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积累的多了才能谈上运用,因为古人早就说过:“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感悟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那么在课堂上具体怎样做呢1.要鼓励学生大胆、响亮地说。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对于大胆发言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表扬。2.教给学生说的方向紧扣课文内容说结合自己经历说联系身边现象说。3.提示学生说的方式运用关联词语说提示开头说词语串联说提示概要扩张说等等。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 1.命题意图

纵观近几年各市语文中考试卷,文言文的命题重视学生古诗文积累的考查,材料选自课本,是考生所熟知的篇目。试卷从文言文字、词、音、义,材料内容、作者观点等几个方面设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古文基础知识,又检测了学生的迁移能力。适度设计了一些提供具体语境,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默写的试题。试题既保证了学生的基本得分,也对古诗文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2.教学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文言文有较多的语言障碍,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较遥远,许多教师生怕学生读不懂,就一字一句地讲解。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扼杀了,许多学生碰到课外文言文束手无策。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以达到“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目的。文言文教学,也应通过学生的言语实践,达到自能阅读的目的。①、教师引领,学生朗读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韩愈认为解惑是大事,重在质疑问难,这是不错的。但读顺读畅课文,是小事吗?离开“知句读”这一步,何来“传道受业解惑”呢?文言文重语感,重朗读,但必须以“知句读”为前提。在大量的、反复的朗读中,读出语感来,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对句读的感觉。因此,领读、范读是少不了的。在教师引领下,学生把课文读顺读畅了,他便能对文章获得初步的感知。作为第一步的“教师引领”下的学生朗读,目标是:读顺读畅,初步感知课文,能讲出文章的大意来。②、借助工具,学生自读

学生对一篇文言文,读顺读畅了,获得的初步感知往往错误百出。如果教师急于指出错误,要求学生理解,这不利于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求学生对照注释,借助古汉语词典,联系已学课文中掌握的词义,自己去读。借助工具书,联系旧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我们语文教师备课时,离不开这一步;即使是古文大家,也经常用这一方法,以求证自己对字词句义的理解。这第二读的目标是:了解课文内容,大体上疏通字词句。通过复述,可以对学生掌握的程度有所了解。③、相互合作,学生猜读

通过学生复述,教师可以发现有些字词句,学生仍未疏通。教师发现问题后,可以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猜读。猜读的原则是:一要顾及字词的含义,二要顾及全篇,上挂下联,要言之成理。猜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思维高潮。

猜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如读到某处觉得不易理解,可以姑且存疑。有的读完全篇即可理解,有的读完了全篇,前后联系也可推出正确的结论。这“推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正是阅读一切文章的重要能力。

④、独立思考,学生默读

在教师参与、组织、合作、指导下,完成了以上“三读”,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顺了文章,疏通了字词句,掌握了内容,了解了主旨,应该说大体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为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所以质疑问难与品评鉴赏是一切阅读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读文言文也如此,如果能“疑义相与析”,岂非一大快事?

以上“四读”以“学生自读为中心”,通过训练,逐步使学生能“自读”文言文,我们认为这样才能适应中考对文言文的考试变化,也才能真正完成文言文的教学任务。

三、现代文阅读 1.命题意图

《考试说明》在现代文阅读这一版块的考试目标中,一共有六条目标阐述:

1、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

6、赏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

近两年来,为与新课改接轨,各市中考语文命题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现代文阅读考查变化最大,其中渗透了不少新课改的思想,主要表现为:阅读材料稳中求新;考查重点由侧重文体阅读转向文章整体理解体悟的检测,有淡化文体的趋势;考查内容体现人文性和教育性;考查方式更趋向主观表达,新题型不断出现。2.教学策略

现代文阅读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阅读兴趣,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会恰到好处地运用阅读技巧。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形成多重对话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要营建发问型课堂,从多元解读的角度出发,倡导个性化阅读。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统一文本的兴趣,统一问题的体悟可能是不同的,学法也是各异的,表达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就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让每个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对文本进行品读、分析,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都能感受文本,读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开展体验式阅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态度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切的感悟,获得真切鲜明的感受,从而深刻理解阅读内容,培养体验能力。

四、综合性学习1.命题意图

综合性学习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探究与学习”的指导思想,设置综合性学习题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教会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凸显语文立体化整体推进式发展。综合性学习考查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筛选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诸多语文学习的能力,看学生能否将知识活学活用。2.教学策略

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完全可以对课本设计进行改造和拓展,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设计,也是一种开放性和选择性的范例。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敢于打破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创造性的去利用和丰富课程资源。甚至还可以重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拓宽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五、写作 1.命题意图

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题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几种类型。命题体现课标中“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总目标。要求考生能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的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2.教学策略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引领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载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讨如何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心得体会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涉及到整个课程教学的过程与设计,并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息息相关,任何一方面的差池都可能造成作文教学的紊乱和无序。当前,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摘 要】为了迎合应试要求,想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必须突破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运用分层教学模式高效的提高上课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讷河四中汪冰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应主要在课堂上解决。因此,提高语文课堂......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郭红虹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力、业余爱好等多方面的发展,许多都是课堂......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探

    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初探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学段: 中学【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分析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讲述加强有效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整理有效阅读教学思路,并提出几点教学策略。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