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时间:2019-05-12 22:5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兵作战就可以取胜的,而是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亦是如此。为了实现高效优质的初中数学教学这个目标,在新课改新理念指导下,针对新教材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一、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的特点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一)校内小组合作 “小组”一般是由邻座4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先由学习能力强、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员的分配要注意差异性和互补性,这是最常用的校内学习小组的分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整体教学思路的指导下,与全班的学习进程同步。在进行合作之后,展开组际之间的学习竞争,以求得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在小组合作进入轨道后,可以进行组长轮换制,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邻近小组合作 邻近小组合作是一种校外的学习形式,主要是由居住地址较近的孩子组织成学习小组,一般2至4人为宜。我在组建学习小组时选择责任心较强的孩子担任学习组长,较负责任的家庭作为学习的地点。利用这种小组合作方式,为学生高质量的完成预习作业和家庭作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学生进行数学实地调查和考察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如让学生调查建筑工人盖房如何取直角、如何测量河的宽度,这样既使他们进一步地了解实际生活,也培养了孩子们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这种形式由课内的合作关系延伸到课外的合作,让孩子在社会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扩展了孩子求知的视野,也密切了同学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

二、在课堂上有效的应用小组合作。

(一)在新课时应用校内小组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与孩子们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达到了共识、共进,实现了教育学的共同发展。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要求学生课下寻找图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探索质疑和解答。在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边做实验边讨论,把他们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向全班学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别的小组如有问题或异议,可以相互争论,直到问题解决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有自主学习的体验,还可获得互助合作探求真知的群体主体性的经验。

(二)在复习课中应用校内小组合作。

在实施小组合作以前,我认为复习课很难上,要讲的东西太多,生怕学生什么也不会。到了期末的时候,总是面面俱到,课上了很多,成绩却没有提上去,也令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现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每一单元的知识链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自己整理,学生通过动脑思考,翻书,交流会对知识结构有清晰的认识。这比我以前讲了一节课学生感到没有收获要好的多。

在期末复习讲评试卷时应用小组合作,效率非常高。尤其是九年级时,讲完一份卷子至少需要一到两节课的时间,但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孩子来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因为他们都掌握了,而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他们只能掌握一小部分。如果把订正试卷放到小组里,让小组长带领大家去订正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

1、4个人在一起的错误肯定比全班的错误少,可以节省时间。

2、孩子之间沟通的语言,他们彼此更容易接受。

3、优生给差生讲一遍的过程,也是自己复习巩固的过程。最后我把各小组提出来的集中的、典型的错误进行全班的纠正与强化。

三、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教学内容设计得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而,许多教学内容和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重新设计。

(一)问题情境设计

问题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

问题二: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

问题三: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在问题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不具备挑战性,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很快就可以解决。在问题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很难进入合作角色。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一和问题三可以合成一个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的探索性问题。问题二中的问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探讨。

由此可见,设计问题情境,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二)教学方案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内容为题材,引导学生实验、实践并尝试发现,亲历知识的形成。数学实验、尝试发现、社会实践等探究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更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图像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对称轴、顶点都与谁有关,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密切合作,才能达成目标。又如:在学完概率后,我为课外学习小组留了以下作业:

1、统计本周每天本地的实际降水情况,做出相应记录;

2、查阅本周每天本地天气预报的资料,对所报降水概率作出记录;

3、对比两个记录,天气预报中降水概率较大的日子确实降水了吗?有没有例外的情形发生?怎样认识这中例外的存在?将学生按异质分组,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合作完成课题的研究。在这个小组活动过程中,数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个人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发展。

四、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变成全员展示的舞台 在合作学习中,我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给学生组队,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言语流利,因此更乐于表达;而有的学生反应较慢,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久而久之,只听不言,这样就达不到通过合作学习,使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目的。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讲完例题后,我提问:建筑工人在盖房子的时候,要看房梁是否水平,可以用一块等腰三角形放在梁上,从顶点系一重物,如果系重物的绳子正好经过三角板的底边中点,那么房梁就是水平的,为什么?在提出问题后很多反应快的孩子马上有了答案,我没有急于让他们讨论,而是允许他们独立思考一会儿,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这样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又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

(二)小组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

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我总是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

(三)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我把“激烈、鼓励”当作组织课堂的法宝,培养孩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营造生动的课堂气氛,把课堂变成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每次讨论结束后,我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我和孩子们每节课都会评出最佳合作小组和最佳进步小组,每月小汇总评出月冠军,每学期大汇总,评出学期总冠军,进行表彰。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与。我总是以平等的身份适时地参与小组的讨论,以灵活调整教教学环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同时还要不断改变合作学习小组的组成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新鲜感。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实现高效教学。

第二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设想效果

一、论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并不是靠个人的单独作战就可以取胜的。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而现在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最缺乏的是与人合作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在今天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对象来看,学生是人,是社会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科书是学生的全部世界,忽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实际需要,忽视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和局限性早被人们所认识。它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不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也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课改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我提倡合作学习。

二、解决论题的设想

(一)、通过过合作,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要方式。在客观上形成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课堂中几乎看不到猜想、实验、观察、推断等学生亲身体验的实践探究活动。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二)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方法

在新课程中增加了很多概率和统计这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很多都要通过实验获得结果。如“掷一枚硬币”统计正面、反面的次数,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合作起来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而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组织稍散乱,效率偏低。教师让学生们小组合作一开始,整个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沸沸扬扬,但稍加深入既可发现,他们的探究活动有的偏离正题,有的只浮在表层;有的小组仅仅是个别学生在认真思考探究,其余学生则做一些与问题无关的事,有的学生只是等待别人出结果,汇报时仍是各人说各自的看法,仍唱独角戏。这种散乱现象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甚至造成探究失败。

2、问题设置缺乏探索价值。有时教师对要求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缺乏认真研究,出现设置问题缺乏合作探索的价值。对一些不需要小组集体合作探索、一点自明的问题也拿去小组讨论。有的则是学生无法自己探究的问题也放给学生探究,使小组活动流于形成。

3、合作次数过多,合作时间不充裕。课堂上合作次数过多,会削弱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合作学习开始后,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教案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合作时间不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开展,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三、解决论题的做法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学生分组

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及班级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一小组,以4人小组为最佳。小组成员要做好合理分工,确定组长,组长轮流担任。由组长确定资料员、记录员、报告员,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资料员负责资料收集,归类;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记录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报告小组学习情况。让每个成员都要有参与的机会,同时注意关照配合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间互动互启,充分体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二)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

(三)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四)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教学“梯形”时,我首先组织学生量一量、画一画、拼一拼,然后就利用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提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我再设计以下问题:(1)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下底有什么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3)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4)梯形的面积应怎样算?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导出后,为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又问:计算梯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这样有效地指明了学生参与的方向,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来促使学生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顺利地实现了自我构建和知识创造。

(五)抓住合作学习契机,选准合作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过合作讨论,学生能够形成对问题深刻,全面的认识,又能感受合作交流,听取各种观点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人共处。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一般情况下,像以下情况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生分歧,总结规律或遇到开放性比较强的问题等等。

(六)把握合作学习的时空,恰当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又是直接参与者,在组织学生合作研讨时要科学调控时间,针对性在小组合作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指导点拨、评价,以保证各小组能顺利按时完成合作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前要留给学生看题审题空间,先进行独立思考,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留有充裕的时间,积极参与,行间巡视,及时调控;小组合作学习后要组织各小组进行班内汇报、交流、完善、总结,使学生能够理性升华。

(七)掌握合作学习方法,形成合作学习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技巧。教师要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之关键,组员出现想法不一致之处,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进而形成方案。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学习。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四、所取得的效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包括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增加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学习成绩、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通过合作学习,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不再看学生后背,而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但这种方式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户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学生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同步的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新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要改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1.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原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数比较少,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没有包袱和压力的环境下,组员敢问敢说,畅所欲言。他们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不再是关心自己句子说得正确与否这样的问题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位学生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从组员的发言中获得其它意见或看法,从而不断受到启发,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此外,有的时候很多问题单凭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或者每个人都是带有片面的看法,而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往往会有创新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求只有每一位组员都掌握了教学内容,才算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每位组员都认为自己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学会教学内容,因此,他们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为了尽快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希望自己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组员,他们会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机会,用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来理解问题,进而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从而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感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此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这样的学习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可以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

(1)按座次就近组合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人左右。这种合作小组的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任课教师可以在开学初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这种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凝聚力的学习活动。

异质就近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和内容的不同在课前、可中和课后进行。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围绕预习来进行,包括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课前预习所不同的是,应该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预习要求,例如:让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文并找出重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报告活动,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演讲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一般以4个人左右为宜。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我在讲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2 Our daily life的时候,我布置他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好朋友的日常生活,然后互相交流;又例如我在讲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4 Electricity 的时候,我把我班上的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二组上网查找深圳市的居民用电情况;第三、四组查找一些常用电器的相关知识;第五、六组查找如何安全用电;第七、八组调查周围的同学或家人的用电情况;第九、十组负责讨论如何节约用电,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教师扮演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现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训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

传统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学习,老师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而老师的一些思想方法也会变得主观,封闭甚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因而,在新课程的带动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小组活动的情况,适时做出分析,促使他们进一步地交流意见;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或者对问题的看法错误,又或者分析情况的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当学生由于现时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一起解决问题;教师是一个评价者,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也符合了新时代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应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

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有等级评价、分数评价、评语评价等,这几种评价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在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因此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并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

第四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以集体授课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行为的训练,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也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沉闷;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灵活地开展各种较为真实的语言教学活动,使学生很少有交流的机会;同步的教学节奏无法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新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要改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就需要我们英语教师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活动全面开展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1.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由于班级人数多,时间有限,提问面窄,教学任务重,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而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了小班化上课的形式,学生由原来的听讲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机会发表个人意见,展现自我,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由原来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激情

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人数比较少,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当场答错时的尴尬,提供了一个相对轻松和愉快的学习空间,缓和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没有包袱和压力的环境下,组员敢问敢说,畅所欲言。他们都把精神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面,而不再是关心自己句子说得正确与否这样的问题上。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利更多,语言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学习,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和激情,因此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能够自发地积极地去完成。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每位学生对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从组员的发言中获得其它意见或看法,从而不断受到启发,拓展了想象的空间。此外,有的时候很多问题单凭一个人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或者每个人都是带有片面的看法,而通过小组的集体智慧,往往会有创新的解决办法。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求只有每一位组员都掌握了教学内容,才算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每位组员都认为自己有责任保证组内成员都学会教学内容,因此,他们积极和主动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思维和心理活动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为了尽快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习主动灵活、基础好的同学都会希望自己能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运用学过的知识,尽最大努力来帮助组员,他们会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相互讲述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或心得体会,并相互辩论、纠正,使基础稍差的同学有更多机会,用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来理解问题,进而也能深刻地理解问题,并且牢固地掌握新知识,从而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交流信息,分享成果时,感到自己不再是局外人,而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不再是学习的个体,而是合作学习的“共同体”。此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得到了提升,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临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这样的学习场面看起来很热闹,但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分组形式,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可以按座次就近组合和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两种形式。

(1)按座次就近组合

按座次就近组合,就是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邻近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一般人左右。这种合作小组的形式,无需将学生分出层次、重新调整座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为了更好地实施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特征,任课教师可以在开学初与班主任协作,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和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以4人为一组来安排学生的座位。这种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分组讨论。一般情况下,教学中的小组学习活动是随机、分散的,而异质就近组合的合作学习则是在共同学习目标下进行的有一定凝聚力的学习活动。

异质就近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和内容的不同在课前、可中和课后进行。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般围绕预习来进行,包括思考问题和提出质疑等。与一般课前预习所不同的是,应该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预习要求,例如:让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文并找出重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不同的主题让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报告活动,让学习小组在组员个人准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加工,课堂上采用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演讲或学生自由发言等形式进行交流,这些教学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 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一般以4个人左右为宜。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我在讲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2 Our daily life的时候,我布置他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好朋友的日常生活,然后互相交流;又例如我在讲牛津深圳版9A Chapter4 Electricity 的时候,我把我班上的学生分为十个小组,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第一、二组上网查找深圳市的居民用电情况;第三、四组查找一些常用电器的相关知识;第五、六组查找如何安全用电;第七、八组调查周围的同学或家人的用电情况;第九、十组负责讨论如何节约用电,小组成员利用课外时间分头查阅资料和相互讨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2.教师扮演好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现在实施的新课程体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习方式的变化,促使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由原来的传授者、训导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激励者、合作者和评价者。

传统课堂是学生各个孤立学习,老师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而老师的一些思想方法也会变得主观,封闭甚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地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很少有效地汲取知识。”因而,在新课程的带动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促进者,当学生讨论的声音不够响亮的时候,教师可以观察小组活动的情况,适时做出分析,促使他们进一步地交流意见;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当学生讨论的思维受到阻碍,或者对问题的看法错误,又或者分析情况的观点不够全面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纠正;教师是一个激励者,当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是一个合作者,当学生由于现时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一起解决问题;教师是一个评价者,当学生在汇报或展示完成果之后,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展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起到重要作用,也符合了新时代新课程对合作学习的要求。

3.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合作学习强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的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任务达成情况,更应包括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等。应采取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个体与学习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从评价的方式来看,有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从评价的方法来看,有等级评价、分数评价、评语评价等,这几种评价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创造性地灵活运用。然而,小组合作学习所追求的是在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因此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发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把学习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侧重于过程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把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使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把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并侧重于集体评价,可使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这样一来,学生首先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则脱离主要内容探讨,天马行空。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从多角度去探讨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地思考、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出现的“浮”于问题表面而不深入问题实质的现象。

2.注意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常看到一些小组为了让本组有最充分的表现,都派出优等生发言,于是我们就只能看到优等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优等生的发言代替了全组成员的意见。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没有发言的机会,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合作,并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老师在合作学习之前要作一个说明、安排,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清楚了,责任明确了,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才不至于有的没事可干,无话可说。小组讨论交流时多采用轮流发言的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轮流发言(可让后进生先发言),一人也不落下。这种方式,使每个成员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指导

合作技能的培养,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特别是合作技能的指导,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教给学生一些合作学习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比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流发言”,“认真听取小组同学的发言”,“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讨论”等,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而不是一个“旁观者”,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旨在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实践证明,在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这一课改背景下,每位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关键问题。合作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在真正的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单向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的、多元的信息交流,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p.28)2.《外语教育学》(章兼中,浙江教育出版社)

3.《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王坦,《教育研究》2002.2)4.《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5.《外语教育学》(章兼中,浙江教育出版社)

6.《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龚凡履---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第五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改论文doc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当教育改革的浪潮卷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浪花涌向我们时,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它的汪洋大海之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这样能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成了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呢?我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总结出下面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备条件

(一)优化组合,合理组建小组。

组成一个小组要根据小组内成员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4~6人小组。将全班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使每组保证都有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2:2:2,即2为优,2为中,2为差,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差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每个小组的组建犹如班级的缩影,而组间总体水平基本一致,这就是所谓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样编排可以利用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互补性促进学生互助合作,又可以利用组间水平的大体平衡展开公平竞争。

(二)合理分配各尽其责。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迟疑不动,或盲目行动,不能进行较好的地合作。况且学生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因此,选拔一个组长至关重要。当然,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要做细致的分工,如记录员,汇报员或辩论员等。这样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并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另外,包括组长再内,小组成员的分工要定期轮换,以便使每个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我认为在小组合作中,应注重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但听也不能敷衍,而是发自内心的意会。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2.学会质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的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疑。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默不做声;有不同见解和意见,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因此学会质疑,对于促使学生深入探究问题,掌握学习规律,以及学生的自我提高,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小老师”、“小权威”,他们发言的机会较多,相对的有些同学发言机会较少。为此,教师应调动发言机会少的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让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约束,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选择恰当时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好钢还要用到刀刃上”,那么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臵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臵这个环节。以下是我总结出的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情况:

1.挖掘教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数学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的,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互相交流讨论,看看怎么分类。有的同学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教师一一肯定学生的这些分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通过这两个实例可以看出,新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不同层次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可以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的火花。

2.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教学“分类”中,教师创设一个整理书包的情境,并进行小组合作。结果一个小组中,有的组员拿数学书和数学作业本,有的拿语文书和语文作业本,其余的拿非语文书、非数学书和非作业本;还有的小组,有的拿大书和大作业本,有的拿小书和小作业本……,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调动了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合作得以有效进行。

(二)以多种形式展开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中,如果总以单一的形式展开,这样学生很快会觉得乏味。教师应独具匠心,别出心裁,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1.故意示错,据理力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这样的活动,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自信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2.开展评比,增强竞争意识。

有的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老师的更有效。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让学生自拟题目并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在按小组总分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是自己的学习好还不够,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因影响了小组成绩而有压力。评比后,小组里的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都有学生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3.先示范,后开展。

刚刚进入课改的学生经验少,对合作交流的认识几乎为零,那么要在他们大脑中建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有时应先做好示范,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模式,给学生一种导向,最后才放手让学生同桌互交流,小组自由交流。这样由教师示范在先,学生合作起来才具有明确的方向,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4.操作自由化,体现自主。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因此我以动手画一画、描一描、印一印等方式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各种方法去感受平面图形。在这种宽松、自如、民主的氛围下,孩子们迸发出一个个别出心裁的创意:学生们有的用铅笔沿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的边画下来,有的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蘸上印泥印在纸上,还有的用橡皮泥印出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个缤纷的数学世界,是一个自由操作与探寻发现的天地,他们从心底赞叹数学的多彩与美妙。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下载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摘要:合作学习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合作地学习、探究并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快乐地竞争。本文就合作学习应用于......

    生本理念下的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生本理念下的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生本教育体系下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个体进行前置性小研究后,在小组里面畅所欲言,交流......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技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作为......

    浅析新课标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析新课标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

    小组合作学习下教师如何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备课、上课 大兴小学 刘志军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下的语文教师备课应该做到: 一、改变备课的落脚点。 过去教师备课最终的落脚点是为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将规定......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式学习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式学习【内容摘要】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数学的难度比之小学要加深,但是相比较高中数学又是相对容易的,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是一个过渡时期,......

    浅谈新课程下农村低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方法

    浅谈新课程下农村低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方法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内容和理念上与老教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农村与城市之间也存在在一定的距离,同时造成了......

    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寺坪小学 汪春玲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也是以生命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