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生本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寺坪小学 汪春玲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突出学生、讲究合作、注重探究。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处于一种真正自主的状态中,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天性得到张扬。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生本教育”的理念进行了一些新的教学尝试。以下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一、合作交流,营造学生小组学习的和谐氛围
人与人的交流最常见和最多的方式就是语言的交流,而缺少了人际之间的交流,口语的意义就大打折扣,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模式,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建立适当规模的学习小组,开展互动合作学习,藉此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因为口语有交互性强的特点,英语口语课比其他课程更加需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能力,营造积极和谐的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常运用的小组学习形式有:(1)说唱歌谣,Listen and do,I say yoou do等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2)Free talk形式的两人自由交谈,复习所学交际用语;(3)关键词主题式的说句子或创编小对话,激起了学生的交际表达欲望。如在PEP五年级下册Unit1 《This is my day》第四课时教学中,我利用weekend这一契机,给出play football,do homework等关键词,让学生两人对话形式围绕这个关键词开展交流,在学生的自由交谈中,展现了学生学习的活力及智慧;(4)调查式的讨论反馈,如在PEP四年级下册Unit2《What time is it》复习询问作息时间用语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展示调查结果,在小组成员生活化的问答中,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这些小组以对话形式,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在轻松和谐的活动气氛中,学生能够愉悦地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异和创新的思维,是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评价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高品位的思维品质;它是创造性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素质。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发散性的交际话题,以小组讨论活动开展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个人表达能力。
如在学习PEP三年级下册 Unit4《Do you like pears 》Part A部分的对话教学中,我设计了调查表格,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表,在小组中围绕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的用语“Do you like pears/peaches/oranges/watermelons/apples?Yes Ido.No,I don’t.”,在小组内展开调查,并在班上交流汇报,学生能够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很好地理解了对话内容。在本课语言拓展上,我同样运用小组合作调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课前调查父母吃的水果这一信息表,在小组中交流,通过问答的方式,在对话交流后由个人总结,即培养了学生团队思维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
三、合作体验,突出学生小组学习的语用能力
”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英语学习的探究和体验生活化情境的交际,培养学生协作、分享的精神,让他们各展所长,集思广益,激发学生交际的内动力。
PEP六年级上册Unit2《Where is the science musuem 》B部分对话教学主要是学会问路
(询问别人怎样到达某个地方)。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教材对话内容为载体,借助多媒体课件,将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教学,激活了教材上的静态语言,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以情境为教学载体,让学生以自己的经验亲身体验情境中的问题,如让学生两两交流自己想去哪个地方,又如何去这一话题,学习Where is the„„,please?How can I get there?等交际用语,这样利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有一个真实的体验过程,在交际中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以生为本”教学模式的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由于环境宽松,学生乐于交流。因此在小组学习中,要注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第二篇:生本理念下的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生本理念下的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生本教育体系下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个体进行前置性小研究后,在小组里面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思想,分享自己的发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发展……这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生学习的理想状态!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尝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管是“三三六”教学模式,还是“271”教学模式,最终体现的是“生本思想”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但是,笔者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尝试中却发现,在一堂数学课上,当教师自信满满地参加到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他们很多时间都在互相推诿。即使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也是逻辑混乱,表达不清,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学生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还有的小组,干脆将讨论的内容弃之一旁,或坐以等待别人的成果,或趁此热闹的场景,聊起了“题”外话……面对如此小组合作学习状况,我感觉很茫然,如何真正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而不让新教法流于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再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让学生进行真合作才是生本思想的真正体现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开展合理的分工,并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更重要的是要设置导学案的内容、制定小组评价机制。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要过关,对课堂要有足够的控制能力。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后,通过成果展示、过程、感受交流等方法,组织引导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方法策略、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改进自己的合作学习。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对合作学习有重大意义。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做一个旁观者,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那就是习惯于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教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失败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样的教学行为压抑了学生的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积极性。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全新教学方式的运用则更能体现生本思想,它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训练。每一个人包括教师在内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角色”感、教师的“角色”感也只有在无数次的有效训练中才能成就。
二、利用“学案导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实现生本课堂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不能做旁观者,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引导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读”――引导学生学会读书,感知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读数学书呢?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阅读证明过程,思考下列问题:(1)证明过程中如何做的辅助线?(2)∽△A’B’C’的依据是什么?(3)≌△ABC的依据是什么?(4)为什么证明了∽△A’B’C’,和≌△ABC就能证明出△ABC∽△A’B’C’?依据什么?由于“导读”策划明确,步骤清晰,学生参与度高,准备充分,较难的证明过程进展顺利,课后检测效果显著。同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挖掘潜能,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反馈这样上课“有劲”,不敢也无暇开小差。课后掩卷反思,“导读”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尚显粗糙,但却坚定了我继续尝试的信念。
2.“导问”――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探求本源。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呢?例如,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顶点P的横坐标是4,图象交x轴于点A(m,0)和点B,且m>4,那么AB的长是多少?本题是一道抽象函数问题,对刚学函数的学生来说的确有难度,但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下面是学生的四种答案:生A:4+m;生B:m;生C:2m-8;生D:8-2m。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没有立即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让学生一起回顾课本中的定义,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定义对四种解答进行质疑、提问。通过课堂互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每个人都经过深思熟虑来回答问题,从而激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并且被他们一一破解,最后达成共识。“生c”是正确的解答。一方面学生轻松掌握了这一难点,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善于质疑对理解问题本质至关重要。
3.“导思”――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完善思维。例如,由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尝试用三边对应成比例的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你的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学会思考,有了思考才能不断创新。
三、梳理反思,形成知识线、最终形成知识网
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编制出知识网络,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等,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这一环节既要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又要和前面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总结,我们可以称其为小总结和大总结,这样学完一章后知识网络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数学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开展合作小组,关注并参与学生合作小组活动的进行,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合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均能得到发展。
(责编 田彩霞)
第三篇:“生本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生本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
保康县两峪乡中心学校
毛承香
“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质疑、释疑、方案最优化的讨论等活动,通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借助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一、目前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部分学生尤其是基础差一点的学困生由于没有责任感和集体观念,始终是“旁观者”。在热热闹闹的小组活动中,一部分学生积极地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而另一部分学生,他们一直沉默不语,甚至无所事事,代表小组的发言、展示和汇报更是与他们毫不相干。自始至终,他们都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
2、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合理。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无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碰见问题就小组合作学习(常见形式就是小组讨论),根本不顾问题的价值、重点、难点要讨论,显而易见的问题也要讨论,好像只有这样处理问题才算真正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为了合作而合作”,完全是在走形式。实际上,有些问题更适合学生独立思考,完全没必要小组合作学习,尤其是教材中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学生意见基本一致,根本没必要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他们所谓的“合作学习”。
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交流、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没有更深层次的思维逻辑方面能力的开发和锻炼。
4、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候还处于 “一窝蜂”、“放任自流”的状态下。学生讨论时,教师往往是“冷眼旁观”,甚至站在讲台之上,独自欣赏学生讨论的“热闹”场面或干脆无所事事,生怕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中去会妨碍了学生们讨论的热情。而事实上,学生们因为没有了教师的及时点拨引导,在小组学习中很可能会显得盲目、不知所措,甚至有些学生因逃离了教师视线而各行其是。片面的“热闹”取代了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意愿,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课上一窝蜂,课下拼命补”。
5、评价方式单一,并以加分定优胜为主。小组汇报结束时,往往只有教师的评价,宣布某一组获胜或是表现最好。在这个小组欢呼雀跃时,只见其余各组一声叹息。这种评价方式给长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消极作用由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可见一斑:不服,“其实我们小组也做得很好!”;嫉妒,“不就因为谁谁谁(优生)在他们组嘛!有什么好得意的?”;埋怨,“都怪我们组的谁谁谁(差生),害了我们!”显然,这种评价方式在使少数学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同时,却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失败者。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
二、对于实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1、建立合理的学习合作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学习小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合作学习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小集体发挥“兵教兵、兵帮兵”的作用,完成探究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认真考察学生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进行异质分组后,在组内对每个组员还须进行合理的分工,角色的调配。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自己完成好任务的前提下,组内其他不会的他应负责讲解。同时他还应该检查、督促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在小组学习中,成员研究并讨论疑难问题,还相互评改作业、举行小测验或自我测试等等。
2、合理安排合作内容。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也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适时而用,不可滥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方式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合作交流,有的教学内容不需要合作交流,只适合教师讲解、演示。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现状进行选择是否该进行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难易适度,如果所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不知如何下手,不但耽误时间,而且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对合作失去兴趣;如果合作要完成的问题过于简单,不假思索、轻而易举就可得到答案,这样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吃,千万不要过于简单。否则,在没有合作价值的情况下,合作就是一种重复的、不起任何作用的劳动。
3、做好小组合作中的老师角色。有的老师认为,合作学习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合作,教师只是旁观者,只要在学生汇报时听听、在学生展示时看看就可以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需要经过一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学生的合作讨论自控能力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欠缺,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既关注局部,又顾及全班;既把握讨论问题的讨论进度,又把握讨论问题的中心。对讨论有困难无序或偏离主题的要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引导,但又要放手让学生大胆讨论。合作学习不只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建立鼓励评价机制。评价激励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同时在教学中坚持不懈的进行课堂评价,每节课都要坚持评选出优秀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每日评选出本组的“优秀小组发言人”和“优秀展示者”以及“最佳质疑者”,班级每周利用班会时间评选出本班的优秀学习小组2个。以上举措激励所有学习小组及组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第四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四荣乡中学
一、课题名称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研究内容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
核心概念:“生本”、合作学习定义:
“生本”,顾名思义就是“以生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生命为本。“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生本教育这一具有现代教育思路的实施与探索,最初起源于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体系的实验研究。郭教授在实验研究中发现,过去一些老师苦教不果的东西,在某种考虑儿童天性的教育条件下,会极大的激发孩子们的潜能,都呈现出孩子是天生的学习,只要自主地学、就能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由于我校学生的生源大部分来自于外来工家庭,家长素质不高、家庭教育环境较差、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等情况,我校学生厌学情况时有发生,差生面较大。三年前,我校领导及部分老师跟随郭教授开展生本教育的实践,开展实践研究的老师发现只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贯彻“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观念,就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生本教育观念的出现能较好地解决我校现有的实际情况。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常用组织形式,也是生本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合作学习论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作为一个山区农村学校。学生10-15%都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薄弱,学生知识面不广,自信心不强、表达能力弱。教师教学方式长期沿用传统的“师本”教育的模式,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厌学现象时有发生,后进生面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学校办学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领导及老师们努力寻找改革的方法,在参加“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讲座以后,发现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非常适合作为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生本教育理念倡导的“一切依靠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主导思想能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生本教育的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动性,解决大半教学中不能因材施教的弊端,发挥学生互帮互学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庞大的教育资源,课堂从一言堂变成群言堂,多了动感、鲜活,还时有孩子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四荣中学老师们在学习了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知识以后,也多次到在生本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瞩目成绩的柳州十四中学习其操作方法,一部分老师进行了课堂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班级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强、表达能力及知识面都优于其他班级。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这种自发、无序的研究不能推广,教师也不注意在研究的过程中收集资料,反思总结,为了能使规范教师的研究行为,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合作学习的策略为生本教育的研究切入点开展课题研究,来促进更多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校的办法水平。
不管是生本教育或是合作学习都没有非常成熟的、放之四海皆准的操作模式及做法,一切先进的教育观念及做法的实施都必须与校情、学情、师情结合起来,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操作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先进的教育观念的作用,生本教育观念、合作学习观念亦如此。因此,我们不能生搬“生本教育—合作学习”现成的做法,必须要探索出符合校情、学情的生本教育观念下的合作学习的策略,才能实现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课题研究目的。
三、国内外研究的进展、现状
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课题已经开展了十年,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澳门,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学校均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受到实验学校的师生、家长的热烈欢迎,也得到社会各界、广大家长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如广州香江中学开展生本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了六年,取得令国内同行令人瞩目的成就,学生及家长完全认可这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本来籍籍无名的学校成为远近闻名的课改实验学校,学校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得到迅速提升,全国各地学校的领导及教师都纷纷到香江中学学习其先进的经验。
生本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开展生本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前提保障。合作学习论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了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及实践意义
1、通过研究,探索和总结出适合本校的“生本教育”观念下可实践、操作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管理策略、评价机制等,从而达到对生本教育理论“因地制宜”的细化和补充。
2.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3.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合作将成为教学的主要方式。
4.解决大班额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实现班级内部教育均衡化。
五、课题研究的依据
理论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自主学习》(庞维国著)、《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著)、《生本激扬生命》(郭思乐著)《合作学习》(马兰著)。
实践依据:人类与生俱来就有学习的本能,但传统的教学却忽视人类的这种本能,生硬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厌学,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这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情况严重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合作学习却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本能,使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主动去建构知识、获取能力,所以研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解决目前大部分学生厌学、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目标
(1)探索总结生本教育观念下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机制。
(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得到较大改观,合作学习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课堂文化以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合作学习效果好。
(3)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有新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
(二)研究对象:
我七年级、八年级各两个班,负责实验班教学的英语科共五位老师。
(三)研究内容 我们确定3 个子课题:
(1)生本教育教学改革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研究。
(2)探索适合我校生本教育观念下学生有效合作学习策略与机制的研究。
细化为以下专题进行研究实践:
①教师教学设计的有效研究:前置性作业设计、布置和反馈方式的研究;合作内容的确定和合作时机的把握。
②教师对合作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合作前任务和要求的明确;合作中如何调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培养习惯,教给方法;合作后如何汇报更合理。
③合理分化小组的研究。
④有效合作学习的小组评价标准:合作后评价。
(3)“生本教育”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理解把握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准确把握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理念,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打好理论基础。采用集体学习、分教研组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不断总结,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调查问卷法: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问卷,展开调查(如对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组织现状等方面展开调查)。
4、经验总结法: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结合调查分析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及时汇总教师论文,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形成成果。
6、个案研究法: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概括、提炼出其中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7、量表评价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体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8、比较研究法:设置实验班与对照班,通过学业水平、综合能力测试进行比较。
七、课题实施的思路、保障及步骤
1、实施思路
(1)组建实验班,配备有活力、有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师
我们将在全校教师中通过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课题研究组的成员,改变以往由学校直接确定的操作模式,采用教师自愿报名,学校有机选择的操作策略,变原先的要我做,为我要做,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组建一个有活力、有创新精神、敢于实践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将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题研究方案”、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合作学习”、“生本教育”等方面的论著,通过研读、摘录、交流、专家专题讲座等方式与方法,充实了研究组成员的理论功底,引发研究组成员的理性思考,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制订研究步骤。
组建课题实验班,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分别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工作、英语、学科教学工作,全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
(2)教研并进,有效实施
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也是课题研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课题组将立足实验班的课堂教学,在明晰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前提下,依据课题研究计划,从多方面进行探究“生本—合作学习”模式。
为了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得以发展,我们确立了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机制:①课题实验组成员每周一次例会,交流研讨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需要解决的问题;②每月一次的实验成果交流;③每月一次与广州课题研究合作学校联合教研;④利用校园网的科研专版,为每位课题组教师建立科研博客,及时记录研究过程;⑤建立常态听、评课机制,有计划、有目的、定时间开展课堂教学研究;⑥注意收集实验过程中的原始资料,组织老师撰写教学案例、课堂实录、教学论文等,及时总结实验过程的成功经验。
(3)内外引领,不断深化
学校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与课题研究紧密渗透。一方面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定期组织老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校一部分老师在前期实验探索中总结了一些的经验及做法,课题组通过推广这些老师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来帮助实验老师掌握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引导老师尽快地进入实验。此外,我们还会先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兄弟学校的经验,如“生本—合作”学习文化的创建、合作小组的建构,“生本—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合作学习模式的误区及校正策略等问题,通过种交流、学习,避免实验组的成员开展实验时走弯路,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2、实施保障
(1)已有的实践经验保证
我校一部分老师三年前自发的在“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也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这部分老师所带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业水平明显优于没有参加实验的学生,据初中老师反馈,这些学生上到初中大多成为班里的班干部,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强于其他学生。所以,这些老师前期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为我们课题的实施提供强大帮助和支持,保证我校有良好的课题实施基础。
(2)人员的保证
课题组主要成员是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这些老师前期自发研究中,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如:罗文珍主任曾参加过各级课题研究,并且是佛山市课题研究专家库成员,有较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同时,我们将在课题研究中聘请国内著名的教科研专家到校蹲点指导,追求研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此外,我们从2014年第一学期开始,在实验班级配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配备实验老师,同时开展“生本—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并且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们也将采取“生本—小组合作”管理机制,全方面的推进课题研究。
(3)实验对象保证
汲取原来开展实验的失败教训,避免实验班学科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的理念相冲,2014第二学期学校将七、八年级开设2个实验,准备在这些班级持续实施2-3年的实验,且课题研究与课程实施同步进行,学科教师共同使用“生本—合作学习”的模式开展教学,为推进实验提供了实验对象保证。
(4)时间保证 课题研究与学校课改、校本教研、教师培训等工作相融合,每周进行一次课题组成员例会,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研讨,每学期进行一次课题小结。
(5)经费保证
学校努力申请局课题经费支助,校领导也同意在不多的办公经费上给予课题研究最大的支持,优先考虑实验老师外出学习、培训,在教师评优方面优先考虑实验老师,抓实过程管理,保证课题实施。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2014年2月,准备阶段,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对学校本身的情况作出调查报告,对课题进行情况分析,布局整个研究的步骤。
2014年3月—2014年4月,初步实施、再次论证阶段,通过初期的情况分析,具体研究论证课题的可行性方案。第二阶段:
2014年5月——2014年8月,正式实施阶段。
(1)2014年5月—8月,组建实验班,确定实验班老师。(2)2014年7月—8月,组织教师出去参加培训。
(3)2014年7月—8月,课题组老师分工整理、开发适合合作学习的教材,设计前置性小研究。
(4)2014年9月——2015年7月,实验班开展实验,主要研究合作学习模式的班级管理机制,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合作学习模式评价机制。督促老师们进行总结、交流,形成有特色的、有实效的教学模式,写出心得,总结出经验、论文。第三阶段:
2014年9月—2015年7月,总结鉴定阶段,对研究的成果进行一一展示。
八、预期成果
1、校本教材。(2015年7月完成)
2、前置性小研究(逐年分年级完成)
3、合作学习模式。(论文、课堂实录、研究报告等)(逐年分年级完成)
4、合作学习评价体系(标准、制度、量表、手册等)(逐年完善)
5、班级管理机制。(管理手册)(逐年完善)
九、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 郭思乐:广东省教科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课题研究小组 组 长: 组 员:
第五篇:生本课堂下的小组合作
生本课堂下的小组合作
罗燕
方式,而真正实施起来,在教学中并没有落到实处。以往的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刷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所以,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有价值,必须讲究艺术。下面,我就谈谈在生本课堂实践中我所做的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小组成员合理搭配,明确分工
为了使每个组真正能动起来,在分组之前,我对每个学生进行了认真分析,针对学生的不同特长,把学生分成了四人一组,以优带差。让他们选出最相信的人做组长,并根据各自能力明确分工。组长负责发言次序、小组活动的组织、小组内的分工;组员分别承担一项或两项具体任务的完成。
二、注重小组交流的有效指导,让学生在做中学
小组交流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小组交流有没有实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果合作不好不但浪费时间会影响学生的成长,而且会使学生两级分化。在刚开始实验时,我们班学生不会小组交流。在交流时会说的都在说,不会的只顾东张西望,不知该做什么好。看到这种情况,我并没有批评他们。下课后,我认真分析了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在于教师没有明确交流的具体要求。学生对做什么、怎么做不十分清楚。其二,小组长没有发挥作用,致使大家的发言多次重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思维碰撞、相互启发。于是利用课余时间,我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让他们把小组的4个人编上号,每次都按1、2、3、4号的顺序来发言。一个人发言的时候,要求其他人必须注意倾听,有不同意见先举手示意,经组长同意后再补充。对于交流的结果在小研究上要有体现,即每道题小组有几种方法或有几个不同的例子、几种不同的发现,小组成员都要选取典型的在旁边做上注解。
三、小组汇报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刚开始的时候,到全班汇报时我叫哪个组都不愿意上来,更不用说哪个组敢主动到前面来汇报。原因是怕说错了在全班出丑,挨老师批评,丢面子,伤自尊,所以我总是鼓励学生要大胆发言,敢于汇报。无论对与错,只要敢于到前面来,我就给这个小组发一颗“勇敢星”。尤其是平时发言少的,说错了我也给予鼓励。老师以宽容之心,善待错误及说错的同学,让“错误”成为教学资源。充分挖掘错误的价值,在容错、纠错中让学生收获知识,收获自信,收获快乐。
四、加强小组评价的激励性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在于人是一个可以激励的系统。”如果一个人有了成功的表现,有受到激励,就会迈向更大的成功。在生本课堂的教学中,每节课都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老师的“你说得真棒!”、“你的发言实在精彩!”、“你好聪明呀!此时,他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思维发生了碰撞,即刻就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学习理所当然就产生了令你意想不到的极快的进步。例如,我班的学生,在期末数学总评中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大大的给了我一个惊喜。2018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