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

时间:2019-05-12 22:2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

第一篇: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

十年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与会代表认为,在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要颁布的时候,总结十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重视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展、能动的个体,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与个性,这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以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着促进作用。和过去的思想教育不同,语文课程改革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将会影响我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2.语文课程的先进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十年来,素质教育得到了普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如,以生为本、三维目标达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本多元解读等等,都是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闪光点。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点燃学生学习热忱、探索语文奥秘的引路人。

3.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有所拓展。

语文作为母语,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大家的共识。教科书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由教科书的讲授者变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十年来,师生主动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语文用语文相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

4.校本教研受到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十年来,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制度得到了重视。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语文教学水平。此外,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资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了活力。

总之,课程改革无论是在理论的创新,还是在实践的改造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代表们主要谈到以下几点。

1.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把握不准,语文课程内容比较模糊,语文知识和能力缺乏序列。

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是什么?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究竟应该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组织更符合循序渐进的道路,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几十年前,叶老提出的这些问题,语文教学至今还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答。代表们呼吁,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实践中带来的危害很大。语文教学应该向科学化的路子迈进,语文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确定性,语文知识的安排和能力的培养也要有比较明了的序列,这样会使广大老师少走一些弯路。

2.教学理念还没能自觉转化为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不足。“内容分析+大量操练”之风不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课改以来,老师们接受了许多新理念、新认识,但是这些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中过多强调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忽视了对文本表达方式的关注,“内容分析+大量操练”之风不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代表们认为,虽然历来很重视考试,重视评价,但长期缺乏对语文教学评价的系统研究,对“考什么”“怎么考”还很模糊,缺少可操作性的评价办法。教学评价不能与课程改革的其他环节紧密配合,反而存在相互掣肘的现象。为应付各种考试,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较重。

十年课改,有喜有忧,有得有失。总结和回顾课改以来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将会为今后语文教学的发展积累更加宝贵的经验。

语文教学教什么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研究大多指向教学过程和方法,当我们的注意力走向“怎么教”的时候,却忽略了“教什么”这个逻辑起点。教学内容不明确,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一种病象。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反思。对于这个话题,代表们给予高度关注。

首先,要从整体观上思考语文教学的内容。

从整体观上思考教学内容,就是不能孤立地讲选取哪个教学内容。教什么的问题是有层次结构的,一是课程内容,二是教材内容,三是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决定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决定教学内容。一线教师考虑教材内容比较多,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我们要凭借教材,同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整体观上思考教学内容。

其次,要从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上明晰语文教学的内容。

代表们认为,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为什么教”。叶老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独当之任”,这个“独当之任”就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拿到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问自己,这篇课文在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方面有什么价值,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理解和运用是一个整体,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语文教学迷失方向,往往是忽视了语文学科独有的任务。

第三,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选择教学内容。

很多代表都强调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从各学段目标、各单元目标入手,依据三维目标确定每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如果每个老师对每个年段的语文学习目标、要求都了然于心,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就不至于发生偏离。

第四,影响教学内容选择的一些因素。

1.课文。课文不同,教学重点、难点就会不同,要选择对学生来说最具有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有的侧重在语言积累和运用,有的侧重在阅读能力培养,也有的重在情感熏陶,不能千课一面。此外,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时,“教什么”的问题都值得去研究。

2.学生。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他们有知识、生活经验的积累,有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储备与背景,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谁知水平来设计语文教学,如,学生已知点有哪些、未知点是什么;基础薄弱的学生教什么,基础好的学生教什么。

3.教师。语文可以多元解读,同样的文本,不同的老师选择的内容会不同这是正常的事情。关键的是教师要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教师要过文本解读关。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将直接影响“教什么”的问题。没有这个基础,不可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五,要厘清的一些问题。

1.关于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离不开知识。小学语文教学,究竟哪些知识是必教的,哪些知识是不用教的,大家还很困惑。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否则会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语文自独立设科以来,其课程内容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需要加强研究。课程目标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和年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需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阅读与阅读教学。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对象不同,“阅读”个人可以完成,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次目标不同,“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本的学习体验情感,习得方法与习惯。教师如果是以“阅读”的姿态引导学生学习,那就会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代表们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还必须在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创新。只有理论研究更深入了,“教什么”的问题才会更清晰。在理论创新的同时,需要对语文课程的研制、语文教材的编写、语文教学的模式等进行新的探索。高水平的课程研制既能回答为什么教,又能清晰回答教什么;高水平的语文教材要能科学地实现教什么;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如何教。有代表提议,要建设一门新的语文学,给语文学科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综上所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确实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语文教学改革展望

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展望,代表们畅所欲言,谈了以下几点愿景。

第一,语文教育要守正出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守正出新”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从历史上看,语文课程改革容易出现左右摇摆的现象,主观上是想矫正,但结果常常是矫枉过正,语文教学总是在非此即彼中举步维艰,我们要汲取这些教训。课改中,一些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我们应该继承;反过来,如果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就要加以改正。社会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出新”。未来的语文教学改革,这个传统不能丢掉。

第二,对语文教学未来发展的期盼。

1.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

要从传统的“教课文”的思想转变到“教课程”的观念上来。教一篇课文,把课文作为例子,根据课程目标,思考选择什么内容,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怎么通过这些内容有效地组织教学实现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2.从“教师的舞台”走向“学生的舞台”。

语文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总体来看,“以生为本”的理念还没有真正在语文课堂中体现。越是水平高的,越是功底深的老师,课堂就越容易成为“教师的舞台”。课堂应成为“学生的舞台”,“以生为本”的理念是跟社会民主化、政治民主化同时推进的。教育是充满理想的事业,我们无力改变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但希望通过老师们的努力,从课堂民主化开始,影响社会的民主化。

3.从“单一模式”走向“多元模式”。

要突破传统的、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鼓励创新,鼓励个性化的教学,鼓励不同的老师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鼓励不同的教学流派、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改革实践。语文教学要向多元模式迈进,一些地区的代表谈到了自己带领当地老师进行的一些实践探索,如,浙江温州进行的“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改革实验,山东青岛南京路小学进行的“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给大家不少启发。

4.从“内容分析”走向“策略指导”。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离不开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知识到能力转化的过程中,方法和策略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语文教学要向科学化的道路迈进,不仅要“得意”、“得言”,还要“得法”。加强“策略指导”,这是未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5.从“非语文”走向“本色语文”。

曾几何,为了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大量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课堂,语文课承载了太多非语文的东西。代表们呼吁,要让语文课体现语文味,就要在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以“语”为本、以“文”为色,不断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和运用母语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在借鉴中寻找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语文教学要在继承中发展,同时也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母语教育经验。不少代表谈到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如将阅读能力划分不同的层次;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的能力;重视对学生持续阅读的能力的训练。还有代表从写作要求、评价、命题范围、指导模式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比较了中外习作教学的差异,对未来我国习作教学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也有代表从国外起始阶段习作训练的做法,谈到国内低段习作教学改革的思路:不是学了一定数量的字词才能学习写作,字词句的学习可以和习作同步。从低段开始就可以让学生进入习作训练,让学生觉得只要自己有想法,就能表达出来,习作并不是什么难的事情。

与会代表还对未来的语文教材建设提出了期望。大家希望语文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此外,无论是10月的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

1.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

有人说,语文并不简单,语文是多复杂的呀!诚然,从语文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看,确实是复杂的,但怎么学好语文并不复杂,就是“课标”上所说的“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读多写吗?“课标”里说得最为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讲的多读。“课标”里还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里学会写作。”这不啻是说——写多了,就会写了。所以,我们不要人为的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课标”里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而只是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画,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认识了“三维”本是“一体”,就从本质上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简化头绪,简简单单的上好语文。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头绪简化,目标单纯;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作业当堂完成,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2.语文教学应求务本

这里的“本”有两层意思:一是语文的本体;二是文本。

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问。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使人文性突显出来。我们讲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有人说,不能过于看重文本,毕竟文本不能解决学生发展的所有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不是把文本看得太重了,而是对文本的重视与钻研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如果教师没有把文本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有的教研组备课,一人备一个单元,然后互相交换,还没其名曰“资源共享”。钻研文本是自己与作者对话,怎么可以由别人来代劳呢?现在大家谈预设与生成很多。

“生成”看似带有偶然性,其实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堂的学习氛围,离不开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好比烧开水,只有到达了沸点,才有气泡冒出来。如果预设就不怎么充分,课上得像温吞水哪里会有“气泡”跑出来 所以我认为,老师吃透了文本,由了合乎学情的预设,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得法,左右逢源,营造出一个能够使智慧火花迸射出来的学习“场”。

3.语文应真实,朴实,扎实

现在的语文课,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少。如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让学生表演。明明每人手中都有课本,却要把课文逐段打在屏幕上。明明自己朗读得很好,却偏要让录音机代劳。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读自己的课本呢?为什么不可以老师自己范读呢?又如将合作学习与四人小组讨论等同起来,动不动就让四人小组讨论,还没有说两句,又立刻叫停。这样的合作学习又有什么实效呢?一堂课,热热闹闹,却看不到扎实的训练,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又有何收获呢?

4.语文教学应有度

所谓有度,就是应当把主力点放在调整和深化我们的认识上,避免形而上学和片面性,从而在新基础上建立新平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务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要实现重大变革,就得打破原有平衡,从而出现新的平衡,事物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语文课程的改革也是如此,通过学习“课标”,认识提高了,观念更新了,便试图打破课堂旧模式,建立课堂新秩序。当此破旧立新之时,难免会有一些失衡,失度乃至失控之处.这就需要文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学习文本,适当的作一些调整是必要的,但要防止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可以看到过度拓展的情况。有个老师教《秦兵马俑》,让学生收集秦始皇的有关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可是老师却用了大半堂课的时间让学生各自展示资料,并节外生枝的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这就远离了文本,拓展的有些过了头。

比如多媒体,表演的使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主线,应以读为主,以表演,多媒体助读。有的老师赏《蘑菇应该奖给谁》,还没有让学生读课文,就开始放多媒体——反映故事情节的连环画,然后说故事,提问题。这不就是剥夺了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机会。什么是阅读能力?就是“还原”文字符号的能力。学生看多媒体虽然也摸弄了故事,但是它是看多媒体“看懂”的,却不是读课文读懂的。我个人认为,在语文课上,多媒体一定要慎用。要用其当用,不可随便滥用。

第二篇:课改以来

课改以来,我校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建设规范、特色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宗旨,以“爱党爱国爱校爱自己”为德育目标,以“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办学理念,以 “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为奋斗目标,不断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将我校督导自查报告如下:

一、办学方向

(一)办学思想

我校多年来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发展,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抓好每一个班级,提高每一名学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到外校学习、听课,认真搞好本校课改教研活动,学习新理念,改革旧教法,校长亲自抓好教学,认真制定推进课程改革方案、措施,明确课改目的。

(二)计划制定与实施

学校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每制定学校工作计划,规划和计划,内容真实,有实效性,可行性,符合乡情,校情,各方面计划能有机整合,形成具体的日工作计划和周工作安排,各项工作围绕学校计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计划实行中组织领导到位,实施到位,效率高,质量好,并能认真做好总结。

学校认真组织师生学习教育法规、教师法、行为规范准则,定期邀请派出所副所长到学校开展法制讲座。多年来,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无严重违法,违纪现象,从未出现重大恶性事故。

我校在课改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形成明确的、有特色的办学思想,为学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学校组织管理

(一)班子建设

学校班子成员学习教育法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文件。班子成员齐全,分工明确,具有合格学历,身体健康,结构合理,能力互补,团结合作,民主平等的交际氛围,形成合力,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意识强,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

(二)教职工队伍建设

学校狠抓教师队伍建设,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以人为本,创造性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在物质分配,评优普级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每事公示制度。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有比较科学的教师考核制度,做到平时考核和考核有机的结合,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的校长、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详实记录,教师成长发展的全过程。

严格学籍管理,转入、转出、休学,复学制度健全,手续齐备,档案完全。有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建立学生自评档案“成长记录袋”保护学生自尊,自信。

(三)财务管理

学校后勤工作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各类物品采购,保管制度健全,定期检查、清点。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后勤保障好师生学习和生活,有卫生、消防、供水、供电生活设施。严格财经纪律,遵守财务制度,建立收费公示制度和收费卡制度。

重视档案管理专档存放,专人管理,能及时检查,方便使用。经常性开展安全教育,有效地渗透在相应课程活动中,每学期至少集中教育3次以上,切实普及安全知识,培养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安全工作,组织健全,责任到人,有值日教师,节假日并配有带班领导。安全制度完善,防火、防盗、用电、值班、值宿制度齐全,对突发事件有应急措施和办法,学校无安全隐患,进三年无重大事故发生。

三、教育教学工作

(一)德育工作

建立德育管理机构,我校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由德育副校长具体抓,形成党、政、工齐抓共管的局面,建立校级领导负责德育的工作体制和工作制度,学校德育机构健全,有教导、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骨干教师为机制的德育队伍。学校每学期都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有措施、方法、总结经验,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地方红色资源为教育重点,开展了德育系列活动。

(二)抓常规,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情况、开展五爱教育,利用班队活动,升旗讲话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在抓好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工夫,学生常规遵守好,到校见到教师问好,课堂教学有规章制度,小学生尊敬父母,教师爱护学生以慰然成风。学校规定三月份是规范教育活动月,通过常规,做到贯彻落实。

(三)充分利用活动,强化德育教育

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思想品德课联系生活实际,各科教学均向学生渗透德育内容,寓德育与各科教学之中。

指导家庭教育,开办家长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座谈会,形成家长、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网,建立与家长联系制度,重视教师家访活动,解决学生学习上的负担。把班级管理中上好晨会做为日常规范来抓,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学生,优秀干部,学习标兵活动,使学生人人争当小红花,人人争做好学生,学校秩序井然。

开展常规教育,传统教育,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奠扫烈士陵园,为烈士献花圈,及时进行专题教育。

四、课程实施

(一)规范教学管理,执行教学法规

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对教师备课,设计教案,组织教学,教学评价,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对教学过程有检查、分析和改进措施,主要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校长经常参加教学活动,认真落实减负文件精神。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各类课程,无增减课程。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学校有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教师课程表,作息时间表。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基础,探索符合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教学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近三年来,我校的庞惠兰副教导,王春阳、王玉叶等老师分别获得省、市级课堂教学一、二等奖。教师做到全员课改培训,熟悉新课改,熟练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保证体育课,课间操,体育活动的时间,2008年全市小学生体育运动会我校获得农村组第三名。

(三)认真落实条例

学校认真执行卫生工作条理,搞好校园和个人卫生,做到室内外卫生天天净,个人卫生周周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有保健药箱,“非典”和甲型流感时期,建立晨检制度,坚持每天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落实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按照《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开设音乐,美术课保证课时,现有专职教师3名;每周利用周一和周五进行劳动大扫除,起到劳动教育的良好目的;重视英语和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年轻教师人人能制作课件,能熟练地操作电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近几年来,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使用电脑的能力,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五、学生发展

“两基”工作常抓不懈,几年来我校入学率达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3%,中途没有出现学生辍学现象。我们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教育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社会公德,关心集体,团结同学,保护环境,要求学生做到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行为负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学生具有较主动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存在着一部分同学厌学现象,但相当多的学生学习刻苦;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形成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学生体质健康,眼睛近视发病率逐年下降。

六、教师专业发展

(一)加强教师专业道德建设

学校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经常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教育计划有内容,具体可行。有师德方面好的典型,教师能为人师表,教师爱岗敬业、具有高度责任感。教师早来晚走、教书育人、尊重学生、尊重家长,教师有自我发展意识,注重学习,更新观念,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改进和提高。

(二)教师理念更新

理念是实践的先导,观念不转变,实践行为也不会转变,通过培训,丰富和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理念的更新。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中,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跳出了旧有的观念“框框”,倡导和鼓励教师勇于展现对教材的独到见解。教师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形成骨干教师队伍。几年来镇、市级骨干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5%。教师熟练掌握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案,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和整合的水平,教师中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占80%以上。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等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质量进行反思改进,教师有明确自我的发展目标,坚持校本培训,重视通识培训、专业培训、信息技术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校本培训,保证课改顺利进行

教师的理论培训水平和工作能力有明显提高,教学设计、课题开发、教学评价能力不断提高,教师学历、职称胜任教学工作,比例合理。

(四)加强与上级教科研部门联系,借专家智慧,育自己新人,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观看教育科研专题影碟片,学习、讨论。到市县及外地名优校听课学习,交流体会,并作为汇报课,全校示范,达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

(五)加强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培养,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有效地带动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提高学校办学知名度。

(六)以课改为契机,人人参与科研,人人倾力课改,做到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每周周三、四为学年校本教研活动日,听后大家有评价,交流教学所长。

七、存在不足

1、由于经费条件制约,现代化教学仪器严重老化短缺,需增添更新。

2、学校图书馆没有设立,经费长期得不到落实。

3、学校教室目前严重供应不足,电脑室腾用教室上课,各班班级人数大,管理费力。

4、教师宿舍不足,且原建宿舍都已属于危房,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只能就近回家住宿,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其不便。

5、规范化的学校硬件很跟不上,需要配套的东西很多。

6、课改中各种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关材料还存在诸多问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升和素质培训也还需不断加强。

7、课程改革意识在教师中认识不足,习惯走老路。

借迎接督导评估小组检查之际,听取上级和专家的意见,不断完善自我,在学校长远发展规划指导下深化课改,为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创办规范强校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的变化

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的变化

随着教师们对课程标准理解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也在随之不断变化。在经历了学习新课标、实践新课标、反思教学行为的一系列历程之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基本上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们普遍认识到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课堂的唯一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近两年所听的数学课来看,教师们都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比如,以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交流方式,教师讲学生听;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以讨论法为主的交流方式,师生之间互相问答;以探究与研究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这些方式无法判断孰优孰劣,只要运用恰当,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就是成功的课堂。

同时,从课堂面貌来观察,绝大多数的课堂都能够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行动的空间,使学生能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例如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前预习报告的实施、讨论交流的有效落实等,从这些课堂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活跃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跳动的思维,学生们在课堂上活动的增多对于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明显效果。

2.开始关注并实践有效的合作探究

语文学习是一个合作探研,纵向发展的过程,在课改之初,层出不穷的教法,花样迭出的课型曾使老师们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似乎一节课没有“讨论”这一环节便不能称其为课改的语文课。于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中,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讨论”等形式,而看不到其必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不断地研讨,什么是有效的合作与探究。在这个问题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反思一: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合作探究。反思二: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要有备而来。反思三:创设一个真正民主的氛围。反思四:加强讨论过程的监控与指导。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反思,课堂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断走向深入,为了讨论而讨论的现象逐步退出课堂。3.教学手段更加多元

信息化时代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许多变化,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成了不少人的共识。很多教师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元化,通过这些外化的教学手段,设计了很多教学情景,安排了诸多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收益。例如在课堂中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发使用教学网站、利用博客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这些教学手段的加入使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都不断的延伸。

4.教师对学生评价走向多样性

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优势智能,用多元指标来综合评价学生,真正指导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课改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分别从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活动评价、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多角度评价的尝试,通过分层教学为学生搭建学习的阶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在老师评价的引导下迈入更深的学习层次。“多鼓励,少批评”已经贯穿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的始终。课堂上学生的自评、互评尽管不等于考试,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更注重了对学生参与的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探究的能力、资料的搜集情况等多方面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以欣赏、赞美、鼓励学生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四篇: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得与失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得与失

一、收获:

(一)使用“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欲望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采用高效课堂教育理念,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合作研究、探讨问题,可以踊跃的的发言,可以谈感受、谈收获。让学生完全的成为教学中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交流中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教师的角色也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切实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高效课堂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学生在高效课堂中,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合作、研讨探究,从而集思广益,达成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内化。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活动就是对新知识的认知和固化的过程,知识来源于自身的参与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来源于自我学习和研究的成果,知识就是对自己学习活动最直接的肯定和奖励。他们是知识生成的参与者、研究者、总结者、受益者。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和协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答能力;锻炼了学生用于创新的胆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消除了对于学习困难、知识枯燥的畏难心理,体会到了收获知识的成就感和参与学习活动的喜悦感。既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展现着自己的特长,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使自己更加的自信。

二、存在的困惑

(一)、教师说改容易养成难

教师改掉一讲定乾坤的习惯难,而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索取的学习道路同样阻力重重。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可忽视。需要教师在自身观念转变的前提下,想方设法调动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走向高投入度、善于合作、善于表达的学习道路。

(二)小组合作学习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几个常见的问题,如:学生合作不积极,合作学习不够深入,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等等。

(三)、捆绑评价容易长效难

这是教师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之一。一开始,奖励还起作用,可是时间一长,奖什么都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教师自己也感到疲于应付。问题何在,怎么解决?

(四)、学习任务设计容易完成难

对照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很容易,但是真正完成任务——做到堂堂清就难了。完成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想较好的完成当堂任务,就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刻地反思,“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学后教,问题评价”,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的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做到:

1.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把合作落到实处。(1)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2)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3)在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思路得到开阔,训练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的方法上不免有些生疏,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师,应该事先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都要形成固定的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包括发言都要有固定的句子。比如:在小组展示时要先说:“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组展示的问 题是„„”。展示结束时要说:“我们组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等等。这样的流程学生们熟练掌握了,慢慢就形成了习惯,也就学会了合作学习。在小组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在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不同意见,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们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3.应用多元评价方法.单一评价体系的弊端自不必多说。我们采取多元评价,即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教师应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语言表达,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应用小组互评,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试着给别人以鼓励,给自己信心,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中来,从而有效确保每个学生加入到合作学习中。

4.培养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学习的合作技巧学习合作技巧是顺利进行合作的前提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相互改进、互补共效的过程。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提醒和修正,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经常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 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善于接纳、尊重他人的劳动和努力,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认真虚心接纳他人的合理化建议,甚至敢于否定自己。在直言无忌而又从善如流、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每个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一项工程,会遇到问题的,我们只要坚定信念,深入研究去发现问题,不懈探索来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打造出高效课堂。

第五篇:新课程教学改革-课改教学经验总结

一、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教师已成为学生最真诚的合作者,最谦虚的倾听者,最具慧眼的伯乐。教师的角色开始由

高临下的权威者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开始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开始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然的转变还体现在,教师由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囿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摘汉字果,猜字谜,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凝聚了集体的智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我还常常和学生一起排演课本剧,共同动手布置识字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老师用微笑安抚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实施以来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课堂上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当然也可以考一考自己的老师,老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师生共同研究探索,共同读书学习。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正讲述着《尾巴的功能》的故事。老师,你知道多少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一个孩子的突然考问使我措手不及。我没有恼怒,没有训斥,而是坦率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对不起,我也了解得很少,但我们可以一起去研究。

三、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学字时,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卧钩像个锅,锅里炒蹦豆,蹦出两个剩一个。他这一形象的联想一下子使所有学生都记住了字;还有一个学生讲字,他走上讲台后,刷刷几笔,画了太阳和月亮,然后指着图说:如果有一天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那世界该多明亮啊!简单的一句话,寥寥数笔便将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手影戏》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校园里,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做手影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大阅读、课本剧表演、手抄报、电脑报等。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口头评价。如你读得一个字也没有错。

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2)作业评价。如:你真棒学习稳正确、整洁等,在作业本上印上大拇指小红花

红旗等小印章。获得10个小印章换一张喜报。

(3)及时评价。如建立家校联系簿,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灵。

(4)阶段性评价。学校开放周、家长接待日期间,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六、几点体会

1、教师培训是关键。教师的才能和智慧决定着课改的质量和深度;

2、教育理念是基础。教师的观念决定着课改的方向和性质;

3、方法改革是重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

4、评价改革是动力。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七、问题与困惑

1、学生的思维发展了,表现欲强了,但学习不扎实,跳跃性大。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夯实双基教学。

2、教育的起点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教育的终点是让孩子各尽其能,但学生中两级分化严重。

3、存在课堂教学形式化倾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制约了师生交流互动。

4、如何缩小由于新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而造成的教师之间的差异?如何加强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人格、专业才能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是儿童的教育,课程是儿童的课程,教育应向学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师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经验总结。

下载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高考语文得与失

    2012高考语文得与失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不仅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质”,而且体现了重视基础,考查能力的命题宗旨。 我们高三教学都紧围绕高考进行,从第一轮复习到最后冲刺都......

    浅谈课改以来教学方式的变化

    浅谈课改以来教学方式的变化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

    「“双减”课改」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双减”课改】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说起课改我们都不陌生,回顾参加工作以来,所经历的课改浪潮已很多次了,今天我就课堂改革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为什么要进行课改?从根......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 课改

    **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 (讨论稿) 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变革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为了深化我校“导学案”课......

    高三语文教学得与失

    高三语文教学得与失 2011年高考山东语文卷沿袭了历年山东卷的风格,整体难度有所降低。高三的教学工作是紧张但有序的,回眸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一、制约本学科各轮复习的......

    全市首届课改教学改革好课堂大赛感想

    乌兰察布市首届课改教学改革好课堂大赛感想 卓资县二中田万义 全市首届课堂教学改革好课堂大赛已经落下帷幕,这场历经一个星期的大赛给我的教师生涯留下多彩的一笔,可以说这......

    语文“课改课”总结[5篇模版]

    语文学科“课改课”开展情况总结 根据教育局“课改课”总体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实际,本学期我校多次组织了教师对小学语文“课改课”理论知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

    语文组课改计划

    语文组课改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将努力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力求在课堂教学的教法、学法等各个环节进行探索。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大胆尝试,结合教育体育局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