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编制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
一、新课程
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4、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5、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6、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8、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9、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10、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11.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构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B)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1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5.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
16.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17、下列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是(C)A、教材 B教室 C、教师 D、计算机网络
18.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19.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构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1.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22.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23.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A.对 B.错答案:B
24.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论断。A.对 B.错答案:A
2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A对 B.错答案:B
26.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A.对 B.错 答案:B
2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A.对 B.错答案:A
28、一般来说课程的具体结构是指(C)
A.教学计划和教科书 B.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D.教科书和教案
29对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的理论的是(C)
A.心理学 B.伦理学 C.哲学 D.教学论
二、教学
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A)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 D.课外辅导
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5.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课堂教学
7、“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D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8.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C)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9.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 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10、“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C
11、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CD 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综合课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上课 B.备课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4.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构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5、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BC)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
16.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A.对 B.错答案:A
17.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A.对 B.错 答案:A
18.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A.对 B.错答案:A
19.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A.对 B.错 答案:B
三、教师
1、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3、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4.教师向学生叙述 描绘事物和现象的教学方法称为(C)
A.讲读法 B.讲解法 C.讲述法 D讲演法
5、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C)。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6.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C)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综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7.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包括(D)
A.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C.职业道德素养 D.多年教学经验
8.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的印象和看法属于(C)
A.绝对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非正式评价 D.正式评价
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B)
A.复杂性、创造性 B.主体性、示范性 C.长期性、间接性
10.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A.对 B.错答案:A
1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A.对 B.错答案:B
12.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A.对 B.错答案:B
四、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四个发展阶段。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构成表象;(3)理解教材,构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构成技能技巧。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构成表象 B.理解教材、构成概念 C.运用知识,构成技能技巧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C)是现实的过程。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认识过程
7、教育活动的本质是(A)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C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9、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作出的评价报告属于(D)
A.绝对性评价 B.绝对评价C.非正式评价 D.正式评价
五、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A)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2.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是:A.整体性B.实践性C.预定性D.开放性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CD)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下列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科学B体育与健康C.历史与社会D综合实践活动
六、智力
1.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答案A A.对 B.错
2.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A.对 B.错 答案:A
4.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2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5.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
6.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7.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A.创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七、注意
1.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A.对 B.错 答案:B
2、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3、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八、学生
1、生发展是掂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5、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12级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6、对学生的知、情、意 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制定目的是
(A)为积极预防在校学生伤害事故(B)为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C)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D)为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ABCD
8、学生应当不断提高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为此,(A)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B)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C)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D)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ABCD
9、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巴班斯基 赞可夫 加里宁 凯洛夫
10、构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是(B)
A.布鲁纳 B.罗杰斯 C.沙塔诺夫 D.瓦根舍因
11、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2、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1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15、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16、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7、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九、教师
1、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B民事诉讼C仲裁D老师申诉
4、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C)A.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法
7、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突发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
8、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
10、国家规定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必要功过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符合一定的专业要求这样的要求一种(A)A.绝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1、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12、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13、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
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1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5、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十、班主任
1、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2、.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4.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________领导者和________。
5、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D)
A.搞好教学工作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做好教学工作 D.组织建设成员的全面发展
8、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核心_,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纽带,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9、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优秀生的骨干作用和抓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10、班主任的工作是从C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D)
A.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B.组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C.搞好教学工作 D.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1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13、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14、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掂量班集体是否构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什么图案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两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7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九年制义务教育。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A)未满18周岁的公民(B)已满18周岁的公民(C)未满16周岁的公民(D)已满16周岁的公民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倡的“五爱”是指①爱祖国 ②爱人民 ③爱家乡 ④爱劳动 ⑤爱科学 ⑥爱社会主义(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 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A)刑罚处罚(B)行政处分(C)党内纪律处分(D)罚款处理 B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交通信号包括哪几种?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多少岁可以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8周岁。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十二、教育学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B)A.狄尔泰 B.杜威 C.鲍尔斯 D.阿普尔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B)
A.教育规律 B.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 D.教育事实
3、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芽_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
4、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B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5、的作者是(A)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6.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在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C)
A 康德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林克
7、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8、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9、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错
10、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十三、教育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A培根B夸美纽斯C赞可夫
2、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A)A.主体性教学 B.尝试教学 C.反思教学
4、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对
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6、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7、“教育即生长” 提出者是(A)A.杜威 B.洛克 C.华生 D.皮亚杰
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A.教育目的 B.教学方法 C.教学原则 D.课程设置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
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1)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3.1)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 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6.1).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
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
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8.1)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9.1)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
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10.1)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11.1)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
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 方式所构成
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2.1)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
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70,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久地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激励学生潜能的 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笼罩.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88,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心不在焉_,反应迟钝为特征.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
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_,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判断_的过程.(14.1)10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资料,形成价值 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确 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人们心理特征.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谈话等.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题.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两种.107,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 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
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
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 洛克 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
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
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
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0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0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
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
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
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1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
1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
1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1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
1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白板说
12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1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2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
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
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
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
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
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
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1862年 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
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
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
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
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
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
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
等级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
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
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
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
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
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
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
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
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
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9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
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20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20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
段。
2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班级。
204、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05、在19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英国。206、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支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平行管理。
20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目标管理。20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
20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2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2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1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213、在19世纪初斯,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1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1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常规管理)。
21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21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民主管理)。
218、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目标管理方式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219、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选择题: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B)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D)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
第二篇:教师招聘考试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总结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
一、新课程
1、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4、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5、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6、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7、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8、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9、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
10、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11.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构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1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B)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14.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5.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1999年——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3)全面推广阶段
16.在本次课程改革中,考试改革体现着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体表现在(ACD)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17、下列课程资源中最重要的是(C)A、教材 B教室 C、教师 D、计算机网络
18.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ABC)
A.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 B.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有利于扩大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的比重
19.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B)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0.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其中,利用网络资源(ABCD)
A.有利于开阔学习思路,拓宽知识面B.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及时、更开放C.能够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和时空的局限性D有利于构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1.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B)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22.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课程的建设、实施与发展将成为学校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23.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A.对 B.错答案:B
24.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论断。A.对 B.错答案:A
25.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A对 B.错答案:B
26.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A.对 B.错 答案:B
2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A.对 B.错答案:A
28、一般来说课程的具体结构是指(C)
A.教学计划和教科书 B.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D.教科书和教案
29对课程的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的理论的是(C)
A.心理学 B.伦理学 C.哲学 D.教学论
二、教学
1、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教学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A)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 D.课外辅导
3、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4、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5.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活动方式。
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课堂教学
7、“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D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8.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C)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9.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 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10、“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提出来的。C
11、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CD A谈话法B复习课C单一课D综合课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上课 B.备课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4.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构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5、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BC)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
16.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A.对 B.错答案:A
17.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A.对 B.错 答案:A
18.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A.对 B.错答案:A
19.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A.对 B.错 答案:B
三、教师
1、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奴隶社会初期出现。
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BCE)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3、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4.教师向学生叙述 描绘事物和现象的教学方法称为(C)
A.讲读法 B.讲解法 C.讲述法 D讲演法
5、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C)。
A热爱学生B为人师表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D团结互助
6.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C)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综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7.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不包括(D)
A.文化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C.职业道德素养 D.多年教学经验
8.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对学生的印象和看法属于(C)
A.绝对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非正式评价 D.正式评价
9.“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B)
A.复杂性、创造性 B.主体性、示范性 C.长期性、间接性
10.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A.对 B.错答案:A
1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A.对 B.错答案:B
12.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A.对 B.错答案:B
四、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2、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教学过程一般分为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四个发展阶段。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构成表象;(3)理解教材,构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构成技能技巧。
5.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构成表象 B.理解教材、构成概念 C.运用知识,构成技能技巧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C)是现实的过程。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认识过程
7、教育活动的本质是(A)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C
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9、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A备课B排课表C批改作业D教研活动
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作出的评价报告属于(D)
A.绝对性评价 B.绝对评价C.非正式评价 D.正式评级啊
五、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A)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2.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特性是:A.整体性B.实践性C.预定性D.开放性
3.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ACD)A.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B.课外兴趣小组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下列课程中,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科学B体育与健康C.历史与社会D综合实践活动
六、智力
1.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答案A A.对 B.错
2.在全人类中智力是常态状态分布。
3.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A.对 B.错 答案:A
4.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D)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2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5.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
6.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7.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A.创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七、注意
1.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A.对 B.错 答案:B
2、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3、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八、学生
1、生发展是掂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B。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C毫无顾及地接受
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5、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12级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6、对学生的知、情、意 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7、《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制定目的是
(A)为积极预防在校学生伤害事故(B)为妥善处理在校学生伤害事故(C)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D)为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ABCD
8、学生应当不断提高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为此,(A)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B)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年龄,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
(C)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自身的认知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D)学生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当根据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ABCD
9、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巴班斯基 赞可夫 加里宁 凯洛夫
10、构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的是(B)
A.布鲁纳 B.罗杰斯 C.沙塔诺夫 D.瓦根舍因
11、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2、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1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14、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15、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A)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16、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7、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九、教师
1、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B民事诉讼C仲裁D老师申诉
4、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C)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C)A.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法
7、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对突发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
8、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
10、国家规定要获得教师资格证必要功过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符合一定的专业要求这样的要求一种(A)A.绝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11、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B。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12、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13、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1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15、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十、班主任
1、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2、.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4.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________领导者和________。
5、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6.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D)
A.搞好教学工作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做好教学工作 D.组织建设成员的全面发展
8、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的核心_,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纽带,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9、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优秀生的骨干作用和抓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10、班主任的工作是从C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D)
A.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B.组织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C.搞好教学工作 D.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12、.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13、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14、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掂量班集体是否构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由什么图案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两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7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九年制义务教育。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A)未满18周岁的公民(B)已满18周岁的公民(C)未满16周岁的公民(D)已满16周岁的公民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倡的“五爱”是指①爱祖国 ②爱人民 ③爱家乡 ④爱劳动 ⑤爱科学 ⑥爱社会主义(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⑥ 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A)刑罚处罚(B)行政处分(C)党内纪律处分(D)罚款处理 B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的交通信号包括哪几种?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年满多少岁可以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8周岁。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多少周岁的公民?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十二、教育学
1、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B)A.狄尔泰 B.杜威 C.鲍尔斯 D.阿普尔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B)
A.教育规律 B.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 D.教育事实
3、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芽_阶段、创立阶段和发展阶段。
4、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B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5、的作者是(A)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6.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在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C)
A 康德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林克
7、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8、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9、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错
10、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十三、教育
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A培根B夸美纽斯C赞可夫
2、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3、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A)A.主体性教学 B.尝试教学 C.反思教学
4、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对
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6、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7、“教育即生长” 提出者是(A)A.杜威 B.洛克 C.华生 D.皮亚杰
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A.教育目的 B.教学方法 C.教学原则 D.课程设置
教育心理学填空题汇总
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1)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3.1)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
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6.1).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 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
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8.1)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9.1)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10.1)3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或改变的.39,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40,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41,服从是指在权威的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
致的行为.4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43,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11.1)44,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
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45,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46,焦虑症是一种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47,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48,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 方式所构成
49,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12.1)50,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必须针对教学目标.51,如果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是讲授教学.52,上课开始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的集中注意课中的重要信息,对所教内容产生预期.53,对所学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54,知识领会过程中的转换,即指用自己的话或用不同于原先表达方式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55,教师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56,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解法,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57,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和个别化教学等.58,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59,行为目标的陈述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和行为标准.60,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61,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62,任务分析必须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63,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到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64,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65,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66,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67,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主张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合作学习概念或原理.68,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_人际关系_,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13,1)69,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课堂情境_.70,课堂管理_始终制约_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71,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_持久地_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72,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是指教师在课堂创设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组织良好的_学习环境_,激励学生潜能的
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73,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群体规范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74,班内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_定型的期望_.他们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75,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共同活动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76,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_固定的编制_,责任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77,班级,小组,少先队,团支部等都属于_正式群体_.78,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_联合群体_和集体等三个阶段.79,集体则是群体发展_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80,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_约定俗称_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制约.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81,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_软情境_,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82,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_,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是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的气氛区.83,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够维持_相当长_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 笼罩.84,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期望_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
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85,教师的积极情绪状态往往会_投射_到学生身上,使教师与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都联结起来,从而在师
生间产生共鸣性的情感反应.86,处罚学生的消极的课堂行为,但不能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和_剥夺学习权利_等手段.87,焦虑是教师对当前或预计到的对自尊心理有潜在威胁的任何情境所具有的一种类似于担忧的反应倾向.88,只有当教师_焦虑适中_时,才会激起教师改变课堂现状,避免呆板或恐慌反应,从而推动教师不断努力以
谋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89,人们往往相信_大多数人_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将有助于他.90,个人可能为了避免他人的_非议或排斥_,避免受孤立,因而发生从众现象.91,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消极的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92,积极的课堂气氛是_恬静与活跃_,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93,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_心不在焉_,反应迟钝为特征.94,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_失控的气愤_,学生过度兴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95,人际交往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_传递信息_,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96,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现象,它以_认知协调_,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97,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_人际交往_.98,也有的心理学家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_,性格问题行为,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类
99,教学评价是指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_价值
判断_的过程.(14.1)10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_描述并分析_资料,形成价值
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101,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_行为与结果_确
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102,测验是测量一个样本的系统程序,即通过观察少数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或现象来_量化描述_人们心理特征.103,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的评价则常常采用_非测验性_的评价手段,如案卷分析,观察,问卷量表以及 谈话等.104,教师自编测验的主观题包括论文题,_问题解决_题.105,教师自编测验的客观题包括_选择题_,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等.106,评分必须以一定的比较标准为依据,评分的标准可分为绝对标准和_相对标准_两种.107,教师要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多种角色.(15.1)108,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师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_诊断学生_学习困难的能力,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109,在教师的知识和智力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他们的_思维的条理性_,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有较高的相关.教育心理学填空题
1、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描述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和指导实践活动。
4、注意的功能为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5、根据注意的产生和保持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类型。
6、有意注意 是主动的、自觉的注意,是注意的各哦机形式。
7、德国心理学家为解释知觉的整体现象曾经归纳出多种原则,其中主要有接近性、相似性、闭合性和连接性等原则。
8、记忆的种类有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9、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组成。
10、识记的是识别和记住客观事物的过程。
1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将思维划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1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13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思考途径,探索各种可能结论思维。
14、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以及具体化、系统化等环节。
15、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6、意志是受意识的支配和调节,经过克服困难及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7、需要、动机和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即个体动力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他成分都是需要的变化形态。
18、兴趣的品质包括:指向性、广博性、持久性和
兴趣的效能性。
19、智力的核心内容是(抽象思维能力)
20、人在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诸方面都会表现出类型差异。
21、根据个体的理智、情绪、意志在性格结构中占据的优势情况,把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型和一致型。22、1990年情感智力概念被正式提出。
23、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与坚韧性是教师的一致特征。
24、态度形成一般要经过“顺从到认同再到内化”三个阶段。
25、态度的转变过程一般为“解冻--变化--凝固”三个阶段。
26、教师威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权利另一个是人格影响即教师本人履行职责的努力和成效。
27、成熟是指个体生理方面的发展。
28、学习需要以个体的一定成熟为其物质基础和自然前提。
29、经验和施展证明,成熟受用尽废退的自然 法则所支配。
30、学习必须适应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
31、审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的同时在头脑中形成课题的影响。
32、技能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联系,使活动方式能够极少需要意识控制,能顺利、完善地进行时才形成。
33、正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积极的影响,即起促进作用。
34、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监控。
35、学习策略主要有元认知识和体验、学习的调节与控制以及学习方法三个要素构成。
36、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导、调节着学习者的认识过程。
37、监控学习进程,实际上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估学习方法与各种学习因素相符程度的过程。
38、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学习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学科学习直接相关的专用型的学习方法;一类是通用性较强的通用型学习方法。
39、知觉策略是指知觉过程中,在元认知活动作用下,家感觉通道,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有机构合起来的一种机制。
40、概念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寻找事物或现象分类的依据。
41、规则的发展学习是指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然后让学生在例证中概括出一般规则的学习方式。
42、问题解决策略主要有两类,即算法和启发式。
43、一般说来预习有读、划、批、写、思、做等步骤。
4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存在依赖与整个社会的存在。
45、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一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是通过个体反映了社会道德,它依赖和制约于个体。
46、一般认为,品德主要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几种心理成分,即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
47、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
48、道德观念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
49、研究表明,学生道德信念的发展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道德信念,只有道德信念的某些因素: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了初步的道德信念。
50、从少年期开始,比较自觉的、稳定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51、人对自己行为的评定叫做自我评估。
52、一个人的道德评价水平同他所掌握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与他的成熟和智慧也有关。
53、儿童的活动主要是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54、幼儿期的主要活动是游戏。
55七岁时儿童所掌握词汇的数量大约为三岁时的4倍。
56、幼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包括兴趣、害怕、快乐、依恋。
57、韩进之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
58、六七岁到十二三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随着生理年龄的变化逐渐步入青春发育期。
59、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60、儿童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
61、道德行为习惯是在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
62、道德情感的内容极其丰富,比如自尊感、友谊感、荣誉感、信任感、事业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感、革命人道主义感等。其中道德义务感和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倾向性的核心,是标志品德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他们在人的整个道德情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64、与儿童相比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同样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但其交往关系与性质都与幼儿存在完全不同的特点。
65、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二年级是中学生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66、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
67、(自我意识的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原因。
68、(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程)是第二原因。
69、(独立意志)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原因。
70、作为学校心理教育工作,就总体情况而言,其重心应该是心理素质教育。
71、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成功。
72、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
73、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
74、心理教育又是学校教育中的背景教育。
75、心理辅导是对学生进行帮助的过程,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潜能开发。
76、学校辅导内容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职业辅导。
77、心理辅导的途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团组辅导、学科渗透、家庭辅导。
78、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成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活。
79、心理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包括:诱导式、自我分析模式、主体参与模式。
80、心理教育课的整个环节包括:确定主题、课前准备、上课。
81、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全体、和谐、互动特征。
8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必须抓好课前设计环节,课堂组织环节,师生交往环节。
83、对学生的心理偏差为偏爱、偏信。
84、班主任教育权威体现的是权利和威信的有机统一。
85、可以将班集体氛围归结为:人际、学习、教育、教师、群体、文化氛围等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一、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 洛克 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自身的内在需要。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成熟机制。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年龄特征。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内发论的观点。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培养目标。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1957年。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无差别原则。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服务者角色。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1989年。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101、师生在人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02、课业及进程是指:课程。
10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105、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106、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07、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08、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109、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和指导性。
110、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被称为(课程类型)。111、基础型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
11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113、从课程制定者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114、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一般称为(教育目的)。
115、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主要有三方面,即(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116、从狭义上理解,制定某个学程的具体过程是(课程设计)。
117、影响学生学习特点的因素是(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18、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四个方面,分别是(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灵活性)。1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孔子。121、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122、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赫尔巴特。
123、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间接性。124、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白板说
12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12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27、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法中贯彻:启发性原则。12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129、《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130、《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循序渐进原则。131、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132、《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13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谈话法。134、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活动称为(教学)。13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36、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这是最早的关于教学过程思想。137、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
138、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等方面。139、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140、实质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斯宾塞)14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智力)。
14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有(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43、根据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叫(教学原则)。144、直观手段一般可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145、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授法)。146、考试的核心环节是:命题。
147、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效度。
148、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区分度。
149、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夸美纽斯。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1862年 150、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克伯屈。
15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班级授课。
152、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53、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教学组织形式。154、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教学策略。155、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形式型策略。
156、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57、备课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制定教学计划。)158、常见的教案有(讲义式、提纲式和综合式)三种。
159、根据教学任务可将课的类型划分为(单一课、综合课)两类。
160、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课的结构)。161、综合课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部分组成。
162、考试的方式有(口试和笔试)两种。
163、考试命题的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164、学业成绩的评定可以彩(记分和评语)两种形式。
165、常用的记分法有(百分制和等级制)两种
166、等级制记分法包括(文字等级记分法和数字等级记分法)。
167、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集体上课。16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169、外部分组包括(能力分组和兴趣分组)两种。
170、外部分组是指打破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改由按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兴趣)来编班。171、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172、教学策略按构成因素可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性)。173、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17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17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疏导原则。17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17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17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179、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80、“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81、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182、狭义的学校德育即指(道德教育)。
183、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与世界性)等特点。184、德育内容主要由(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构成。185、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化)的统一过程。
186、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187、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自我品德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88、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189、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190、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者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德育方法)。19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192、说服法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193、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194、陶冶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熏陶)等。
195、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表扬奖励、批评处分和操行评定)等能力构成。196、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197、“润物细无声”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法)。19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
19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可兼行的情境或问题中做(两难问题)。200、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20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陶冶法)。
20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是对品德发展的(强化)手段。
203、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班级。
204、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05、在19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英国。
206、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支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平行管理。
207、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目标管理。20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人。
20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
2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211、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212、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
213、在19世纪初斯,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1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1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是(班级常规管理)。
216、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班级平行管理)。
21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班级民主管理)。
218、将传统的他控式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的目标管理方式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
219、在班级管理中,通常我们把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称为(班主任)。
选择题: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罗马(B)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D)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D)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比较严厉为特征是古代
A.希腊 B.埃及C.斯巴达 D.雅典(C)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C)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
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 D.现代(D)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
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翟 D.荀子(A)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A)
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B)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B.兼爱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C)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张是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学不躐等”出自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A)“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A)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A)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B)
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是
A.教育 B.教育学C.教育论 D.德育论(B)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卢梭 D.裴斯泰洛齐(A)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C)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D)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A)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A)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夸美纽斯C.康德 D.赫尔巴特(D)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B)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 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C)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D)以下哪一种观点是杜威的主张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课堂中心 D.教材中心(B)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A)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B)
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3.《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6.《刑法》是规范有关 犯罪 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7.《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 8 小时,小学不超过 6 小时.8.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9.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0.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11.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13.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 受教育权 ,不得随意开除学生.14.《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16.《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17.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 , 惩罚为辅的原则.1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于 2004 年 7 月 1 日正式施行.19.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0.权利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并加以保障的人们所应当或可以享有的一种利益.二,选择题(分单项选择和多向选择,共30分)(一)单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1.有关法律规定:“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它车辆应当避让.”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C)A,优益性 B,单方性 C,强制性 D,执行性 2.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3.对民办学校重大问题拥有决策权的是(D)A,校长 B,教职工代表大会 C,学校工会 D,学校董事会
4.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A)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5.有的学校在学生手册中规定:“禁止男女生之间互访宿舍.”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男女生不得无故进入异性宿舍.”这一解释属于(A)A,目的解释 B,文法解释 C,历史解释
6.“学校应当于每年的教师节组织教师宣誓活动.”这是(D)的规定.A,《教育法》 B,《山东省实施〈教师法〉办法》 C,《教师法》 D,《青岛市实施〈教师法〉若干规定》
7.依据我国相关法律,下列有可能成为行政诉讼被告的是(C)A,某教育局局长 B,某市市长 C,某市公安局 D,某乡镇党委书记 8.《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B)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B)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B)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1.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BCD)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2.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 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3.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D)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BC)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5.学校可以解聘教师的情形有(BCD)A,不能团结同事,其他教师不愿与之共事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6.下列属于体罚学生的情形是(BC)A,让1-2年级的小学生一个生字抄写10遍 B,王某上课讲话,老师令其抄课文5遍
C,李某等八人上自习课讲话,老师令李某等八人到学校运动场跑10圈
D,体育课教师在课堂上为纠正某学生的不规范动作,令其反复练习4次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有(ABCD)A,权力和自由的广泛性 B,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D,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8.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设定包括(AB)A,法定监护 B,指定监护 C,委托监护 D,代理监护 9.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ABCD)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境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25、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他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教师的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导与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迅速提高身心发展水平,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六、论述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
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
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2.(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0。
A.1985 B.1986 C.1988D.1993 E,1997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到:(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 B.规模 C.性质D.速度E.理念
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A.知 B。思 C.行 D。情E.做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B 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7.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4.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5.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6.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7.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8.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9.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10.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1.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
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教师的劳动价值。要点:(1)发展价值;(2)文化价值;(3)政治价值;(4)经济价值。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要点:(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3)课程形式多样化;(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5)重视个别差异。
3.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3)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 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18.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 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C.教育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A.教科书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三篇:教师编制考试 教育学 心理学 1
教师上岗考试试卷汇编(2)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2.(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0。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刁:(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 B.规模 C.性质 D.速度E.理念 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 B&S226;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7.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5.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6.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7.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8.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9.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10.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1.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教师的劳动价值。要点:(1)发展价值;(2)文化价值;(3)政治价值;(4)经济价值。
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要点:(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3)课程形式多样化;(4)重视
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5)重视个别差异。3.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3)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六、实例分析(16分)(文字在500字以上)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第四篇:音乐教师编制考试试卷+教育学心理学
音乐教师编制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舒曼作品的是(A)A.《桃金娘》 B.《乘着歌声的翅膀》 C.《亡儿之歌》 D.《野玫瑰》 2.下列不属于巴赫作品的是(D)A.《法国组曲》 B.《英国组曲》 C.《马太受难曲》D.《弥赛亚》 3.广东音乐中的粤胡又称为(D)A.中胡 B.板胡 C.椰胡 D.高胡
4.下列属于巴罗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C)。A.舒伯特 B.李斯特C.亨德尔 D.德沃夏克 5.下列乐曲中属舞曲体裁的是(B)。
A.蝙蝠 B.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C.四季 D.培尔•金特 6.下列属于浪漫派作曲家的是(C)。
A.拉威尔 B.海顿C.瓦格纳 D.勋伯格
7.由门德尔松首创的、一种具有歌曲形式特点的小型器乐曲体裁是(C)。
A.夜曲 B.前奏曲C.无言歌 D.组曲 8.下列不属于柴可夫斯基作品的是(C)。
A.悲怆交响曲 B.1812序曲C.悲怆奏鸣曲 D.《六月》船歌 9.《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作者是(C)。A.巴赫 B.贝多芬C.莫扎特 D.李斯特 10.请辨别是哪个民族和地区的民歌。
《酒歌》(A)《一杯酒》(D)A.藏族民歌 B.蒙古族民歌 C.江苏民歌 D.新疆民歌
11.《索兰调》(C)《阿里郎》(B)《你呀,你呀》(A)4.《美丽的小天使(D)A.叙利亚 B.朝鲜 C.日本 D.墨西哥 《流水》(B)《原始守猎图》(C)《苏武牧羊》(D)4.《梅花三弄》(A)A.骨笛 B.古琴 C.编钟 D.埙 《绣红旗》(B)《吉普赛之歌》(C)《今夜无人入睡》(D)4.《洪湖水浪打浪》(A)A.《洪湖赤卫队》 B.《江姐》 C.《卡门》 D.《图兰朵》 14 第40交响曲(D)波莱罗舞曲(A)A.拉威尔 B.贝多芬 C.海顿 D.莫扎特 15.《平均律钢琴》是下列那位作曲家的作品(A)。A 巴赫 B 贝多芬 C 莫扎特 D海顿 16.下列哪部歌剧是贝多芬创造的(D)。
A《卡门》 B.《魔笛》 C 《图兰多》 D《费德里奥》 17.目前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首手弹琵琶曲是(C)。
A.《大浪淘沙》 B.《将军令 》 C.《 海青拿天鹅》 D.《 高山流水》 18.十二平均律最早是由谁计算出来的.(D)。A 荀勖 B巴赫 C 何应天 D 朱载育
19、以下作曲家的国籍:
贝多芬(C)舒伯特(B)比才(A)A法国、B奥地利、C德国、20、在以下乐曲中属古曲的是:(C)
A、《春节序曲》 B、《金蛇狂舞》C、《高山流水》 D、《彩云追月》
21、以下是什么艺术家
威尔弟(D)多明戈(C)祖宾.梅塔(A)梅纽因(B)A、指挥家B、演奏家C、歌唱家D、作曲家
22、俄国亚历山大三世血腥统治的黑暗时代,悲观主义的思想、情绪强烈地影响着俄国的知识分子,柴可夫斯基的(A)作品是受其影响的。
A 第六(悲怆)交响曲 B 田园 C英雄 D 合唱
23、“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根据歌词回答问题 此歌曲调取自(A)
A 河南民歌 B 河北民歌 C 山东民歌 D 广西民歌
24、《沂蒙山小调》其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曾被填上《打黄河会》的歌词,这首新民歌总称为“小调”,但是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而带有明显的(C)风格。A 民谣 B 童谣 C山歌 D信天游
25、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塑造了中华民族巨人般的形象。下列哪些是《黄河大合唱》中的歌曲?(C)
(1)《祖国颂》(2)《黄水谣》(3)《松花江上》(4)《保卫黄河》(5)《铁蹄下的歌女》(6)《黄河怨》
A(1)(2)(3)B(2)(3)(4)C(2)(4)(6)D(1)(5)(6)
26、根据以下描述,请判断他是哪位作曲家?(C)(1)他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的音乐家(2)他的作品具有平等、博爱、自由的思想(3)他被尊为“乐圣”(4)他是《致爱丽丝》的作者
A.莫扎特 B.巴赫 C.贝多芬 D.舒曼
27、伯牙鼓琴、子期知音的故事传唱了二千多年。请问,他们是以下列哪首乐曲而成为知音的?(D)A.《阳关三叠》 B.《梅花三弄》 C.《阳春白雪》D.《高山流水》
28、歌剧《洪湖赤卫队》,描写土地革命时期一支活跃在地方的赤卫队,在党的领导下同反动派进行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故事。故事的发生地在以下哪个省?(C)A.江西 B.四川 C.湖北 D.山东
29、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沂蒙山小调》、《嘎达梅林》、《对鸟》分别属于我国哪些地区的民歌?(C)A.云南 西藏 湖北 B.河南 内蒙古 浙江 C.山东 内蒙古 浙江 D.山东 内蒙古 河北
30、我国有许多地方剧种,如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等等.可谓“百花齐放”。下面选项中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剧种是(B)A.越剧 B.吕剧 C.黄梅戏 D.评剧
3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相声的基本功?(C)A.说 B.唱 C.演 D.学
32、春节晚会渐渐成为老百姓特殊的“年夜饭”。晚会往往会以欢腾喜庆的《春节序曲》为开场和结尾音乐,其音乐形式是(C)
A.打击乐 B.交响乐 C.管弦乐 D.歌剧
33、如果要为朱自清的著名散文作品配乐,你认为以下曲目最合适的一首是(D)A.《卡门》序曲 B.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
C.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D.《月光奏 鸣曲》 34.杜十娘属于以下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B)
A.《西厢记》 B.《牡丹亭》 C.《桃花扇》 D.《王昭君》
35.对“周瑜”和“秦香莲”两个戏曲人物的行当的描述准确的是(A)A.小生和青衣 B.老生和青衣 C.老生和花旦 D.小生和花旦 36.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取自地方戏曲(C)A.绍剧 B.粤剧 C.越剧 D.黄梅戏 37.音乐符号“P”和“mf”分别指的是(D)
A.停顿和中弱 B.停顿和中强 C.弱和渐强 D.弱和中强 38.“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A)A.琵琶 B.古筝 C.扬琴 D.风琴 39.民歌的创作和演唱以(B)为基本特征
A、自由性 B、即兴性 C、创作性 D生动性 40、《黄河大合唱》的词曲作者是(D)。
A田汉、聂耳 B光未然、聂耳 C田汉、冼星海 D光未然、冼星海
41、《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几乐章(D)A、一 B、二 C、六 D、七
42、《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C)曲 A、京胡 B、板胡 C、二胡 D、古筝
43、《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B)调歌曲。A、小调 B、长调 C、短调 D、大调
44、《弥渡山歌》是(A)民歌
A、云南民歌 B、藏族民歌 C、内蒙古民歌 D、新疆民歌
45、《中花六板》属于江南(A)乐
A、丝竹乐 B、打击乐 C、管弦乐 D、拉弦乐
46、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A)
A、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B 希腊悲剧和戏剧;印度梵剧;中国京剧 C、中国黄梅戏;意大利歌剧;印度梵剧-; D、中国京剧 希腊悲剧和喜剧 中国豫剧
47、《沂蒙山小调》是下列哪首民歌(D)A、山西 B、陕西 C、河北 D、山东
48、《阿细跳月》是我国那个民族的舞蹈(A)A.彝族B。傣族C朝鲜族 D.蒙古族
49、《霓裳羽衣曲》是我国(B)代著名歌舞作品 A.汉 B.唐 C.宋 D.元
50、雕塑《说唱俑》表现了古时候艺人表演时的情景,请问它是哪个年代的作品?(B)A.宋朝 B.汉朝 C.秦朝 D.明朝
二、填空题
1、(《翻身的日子》)是朱践耳1952年为大型纪录片《伟大的土地改革》而写作的一首插曲,后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
2、优秀的琵琶古曲《阳春白雪》是由民间曲牌(《 八板 》)发展而成。它以清新、快捷的旋律和节奏,描绘了冬去春来、万物生辉的初春景象。
36、被舒曼称为他的作品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枚大炮”是:(波兰)国作曲家:(肖邦)。
3、海顿在1791年第一次访问英国伦敦时创作了《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4、(《喜洋洋》)是我国著名板胡演奏家刘明源写作的一首民乐小品,全曲为三段式结构,取材于
《卖膏药》、《碾糕面》两个主题。
5、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一种在中国农村流创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
6、广东音乐是流行于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和烘托表演的小曲。
7、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其一生的舞台生活中,勇于创新,提高、发展了旦角的延长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梅派”表演风格。
8、东亚音乐多采用(五声)音阶,中亚和西亚采用(七声)音阶。
9、非洲音乐高度发展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10、欧洲民间音乐的音阶呈多样化,主要是(七声)音阶;大部分地区大多采用均分节拍,歌曲多采用(分节歌)结构。
11、《光明行》的曲作者是:(刘天华),常用:(二胡)乐器演奏,属于中华民族乐器的(弓玄)乐器组。
12、混声合唱《祖国颂》,词作者:(乔羽),曲作者:(刘炽)。
13、民族乐派的作品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题材,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14、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
15、《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曲作者:(冼星海),共有
(八)个乐章,其中《黄河怨》属于第(六_)乐章,歌曲演唱属于(女声独唱)形式。
16、爵士乐是一种(即兴演奏形态),演奏者常是根据某种规定的和声骨架和节奏,将所奏的旋律进行即兴变奏。
17、中华民族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四部分构成。
18、学堂中“乐歌”课中教唱的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
19、新音乐运动的代表作曲家有(聂耳)、(冼星海)、张寒晖、贺绿汀、吕骥等。
20、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的一种戏剧形式。
18、音乐对于社会具有(审美)功能,(认识)、(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音乐教师教学基本功
21、古诗“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的“瑟”指的是(拨弦乐器),“ 笙” 是(吹奏)乐器。
22、咏叙调是融咏叹调与宣叙调为一体,篇幅不大,与小咏叹调相似的(独唱曲)曲。
2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创作的,为典型的_(维也纳圆舞曲)结构,由序曲、五个圆舞曲和尾声构成。
24.舞剧,又称为(芭蕾舞剧),起源于(意大利)(地区,国家)。
25、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是(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
26、歌曲《乌苏里船歌》是反映(赫哲族)人生活的。
27.京剧被炎黄子孙称为(“国粹”,),京剧行当有:(生、旦、净、丑),唱腔:(西皮、二黄),场面分:(文场、武场),京剧中的“梅派”创始人是(梅兰芳),《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霸王别姬)中的唱段。
28.汉族民歌从体裁上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三大类。
29、歌剧《小二黑结婚》是根据作家(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改编。30.《月光奏鸣曲》的作者是(德)国的(贝多芬)。31.被称为钢琴诗人的作曲家是(波兰)国的(肖邦)。
3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曲作者是(火星)。
33.聂耳的代表作品除《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外,还有(大路歌、毕业歌)等。
34、《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是(光未然),曲作者是(冼星海)
35、《采槟榔》是(湖南)民歌。
36.刘天华是我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他的代表作品有(《光明行》、《空山鸟语》)等。37.法国国歌是(马赛曲)。
38、长鼓舞是(朝鲜族)族的歌舞。
39、《百鸟朝夙》是一首著名的(唢呐)曲。
40.《黄河大合唱》由(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等八首歌曲组成。
41、被称为“千佛之国”的国家是(泰国)。
42、“四面楚歌”来自历史史实故事(楚汉争霸),根据这一史实故事而创作的著名琵琶曲叫(十面埋伏)
43.歌剧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而舞剧则是以(舞蹈)为主要表现的手段的戏剧形式。
44、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又叫《悲怆交响曲 》。
45、《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80余部作品的总称。
46、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
47、歌剧《江姐》是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48、柴科夫斯基作曲的三部著名芭蕾舞剧是(《天鹅湖 》、《胡桃夹子 》、《睡美人 》)。
49、《迎来春色换人间》是选自(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
50、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曲作者(施光南);《难忘今宵》的曲作者(王酩)。
三、判断题
1、在美国南北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出现了一种节奏铿锵、音调高昂的革命歌曲,《同志们,勇敢的前进》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2、十二音技法是现代音乐创作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所始创。按照这一技法,半音阶中的十二个音处于同等地位,将这十二个音排成某一音列,称之为序列。(√)
3、室内乐,原指在西欧宫廷和贵族家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别于教堂音乐和戏剧音乐。现在,通常指各种重奏曲及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曲、重唱曲。(√)
4、莫扎特(1756—1791),德国著名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17部歌剧。(×)
5、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一共写了6首室内乐作品,以1871年新作的《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最优秀。其中又以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最为突出。(√)
6、《梁祝》是以评弹曲调为素材的单乐章标题协奏曲。全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其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段落分别表现了相爱、抗婚、化蝶的情节。(×)
7、金、石、丝、竹、革、木是我国民族乐器制作的六种重要材料,人们常用“六音”概称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
8、学堂乐歌是近代音乐史上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绝大多数是填词创作,曲调主要来自美国,其次来自西欧各国。(×)
9、著名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是古典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0、作曲家门德尔松生于德国,代表作有《仲夏夜之梦》序曲、交响曲《苏格兰》、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和《母亲教我的歌》。(√)
11、《走西口》是二人转的传统剧目,属于以唱做为主的“硬码戏”,即“做工戏”。(×)12.《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13.《彩云追月》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14.《鱼美人》是我国一部著名的歌剧(×)15.《黄河大合唱》是光未然作词、聂耳作曲(×)
四、连线题
1、(B)1.《苏州胜天堂》 A.京韵大鼓(C)2.《梦回神州》 B.苏州弹词(D)3.《常德人》 C.天津时调(A)4.《贺新春》 D.常德丝弦
2、(B)1.《迎来春色换人间》 A.昆曲(C)2.《路遇》 B.京剧(D)3.《花木兰》 C.黄梅戏(A)4.《牡丹亭》 D.豫剧
3、(D)1.《飞行的女武神》 A.西贝柳斯(A)2.《芬兰颂》 B.格什温(B)3.《蓝色狂想曲》 C.德彪西(C)4.《海妖》 D.瓦格纳
4、(B)1.《卡门》 A.威尔第(D)2.《茶花女》 B.比才(A)3.《魔笛》 C.普契尼(C)4.《蝴蝶夫人》 D.莫扎特
五、名词解释 1.和声 2.前奏曲 3.变奏曲式 4.舞剧
六、问答题
1.列举五部中国新歌剧.答:《白毛女》《 洪湖赤卫队》《 江姐 》《 小二黑结婚》《 原野》 2.简述学堂乐歌?
答: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建立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建立了起来。当时把这类学校叫做“学堂”,把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科。所以“学堂乐歌”,一般就是指出现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3.简述中华民族乐队的编排形式(附加题)
七、论述题
1、简述民歌的发展和体裁。
民歌是劳动人民自发的一种口头创作。这种口头创作形式从原始社会起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民歌的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体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2、结合莫扎特的具体作品,谈谈他的音乐风格及其创作特点。(附加题
第五篇: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内容整理总结(考试必备!!!!!)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