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能大赛催化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技能大赛催化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普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提出了更新的希望,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催化了课堂教学的根本变革。中职校要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课堂教学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本文结合实践,就技能大赛引导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工厂;四位一体;课堂教学改革;
一、技能大赛是改革的产物,具有时代意义。
2008年6月28日,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和“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所以,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出现,开拓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革新之路。技能大赛在推进职业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逐步形成了普及所有院校的良好局面。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展示了职教学生的精湛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体现了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拓展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 1
合素养。从积极效应可以看出,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是很好的催化剂,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二、目前中职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中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1)教学方法的问题。很多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仍在走传统教学方式之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思维受到限制;(2)教学手段的问题。职业学校课堂教学难以打破单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普教模式,体现不出职业教学的本色。多媒体教学模式没有得以很好地应用,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实习实训安排不足,满足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需要;(3)师资水平的问题。职业学校的任课教师有不少是从普通大学毕业生或大专院校的教师中聘用,专业不对口,远不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掌握一定专业技术,但缺乏实践经验或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因此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将教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技能大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一)技能大赛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1、以往的办学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随着技能大赛的到来,中职校在办学目标上,要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把学生技能比赛、学科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资格取证作为工作重点,提
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与适应。
2、以往的课程设置大多分为基础理论模块与实习实训两大模块。随着技能大赛的推广,中职校应将课程设置细分为四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技能实训模块和岗位训练模块,使得教学目标更明确。
3、以往的技能比赛很少被重视,参加的人也是微乎其微。随着技能大赛的普及,各中职校要建立覆盖全体师生的参与制度,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技能大赛要实现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
(二)技能大赛推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性推进。技能大赛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与整体素质的更高要求,使得课堂教学有必要作更合理的改革。
1、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只有这样,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才能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
2、着重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在备课中体现合理课堂要素的新配置。
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大打折扣。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
3、打破旧的框框,把车间作为课堂。
以往的课堂就是一张黑板、一张讲桌和几十张桌凳,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而现在各中职校要把课堂设在车间,让车间作为课堂,教学时学生围绕实训设备站着,老师对着设备讲,让书本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将“纸上谈兵”式灌输进化到“实战演练”式指导,同时也可把技能大赛的各项要求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的头脑,为将来参加技能大赛提前打基础。
4、搞外来加工或出租设备,把车间变成工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搞来料加工,也可以把多出的设备出租给别人加工用,使得车间成为工厂。这样,学生身在车间,可以体验工厂的氛围,比较有利于学生实训与技能水平的提高,为技能大赛储备能量。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学习与借用,它将真实的工业环境与教学
环境融合在一起,是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符合新加坡实际的新模式,旨在使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生产、教学、科研、鉴定”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将企业产品引入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即为实训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下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又能就地取材搞科研,学生也能通过技能鉴定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四、中职技能大赛可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注重个别培养,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教育。为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各职校将优质教育资源优先用于技能大赛,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辅导极个别有希望参加大赛获奖的学生身上,从而忽视了大多数的普通学生,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这与国家开展技能大赛的初衷是相悖的。
第二、注重比赛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各级各类比赛时间跨度长,选手的训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参赛的老师、学生和指导老师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赛中,对正常教学工作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学校看重比赛过程,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教育过程。
第三、注重技能教育,忽视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应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
才。技能大赛的侧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提升,但并非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有些学校为了在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单纯只抓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赖以支撑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五、结束语
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催化了课堂教学改革。中职校要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平时要充分备战,处理好实训与教学的关系,不要为竞赛而忽视了正常教学,更不能影响教育教学,要防止违背技能大赛的宗旨而走向误区。课堂教学改革要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教师课堂上要联系技能大赛内容去教学。各中职校要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说,技能大赛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但比赛仅是形式而不是目的,举办技能大赛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静,姜明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12-16.
[2]陈慧敏.融“赛教学”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4)[3]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23-24.
[4]邱国金 “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职教通讯,2011-04.(239):60-63
第二篇:让技能大赛引领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让技能大赛引领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普及,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也提出了更新的希望。技能大赛使得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相适应,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中职校要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结合实践,就技能大赛引导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改革;教学工厂;四位一体;
一、技能大赛是改革的产物,具有时代意义。
2008年6月28日,教育部正式提出建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制度和“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全国有大赛”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序列。所以,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出现,开拓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革新之路。技能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逐步形成了普及所有院校的良好局面。大赛检阅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果,同时展示了职教学生的精湛技能、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体现了学生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拓展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素养。从积极效应可以看出,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目前中职课堂教学情况分析
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中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1)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很多职业学校仍以传统教学方式,教师的上课就是“照本宣科”,学生主要是靠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在课堂上显得被动,思维受到限制;(2)教学手段的问题。职业学校课堂教学难以打破单一的“一支粉笔、一本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没有得以很好地应用,实训基地建设落后,实习实训安排不足,满足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3)师资水平的问题。职业学校的任课教师多数还是从普通大学毕业生或大专院校的教师中聘用,远不适应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掌握一定专业技术,但缺乏实践经验或相关企业工作经验。因此上课时不能很好地将教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三、技能大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1、以往的办学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随着技能大赛的到来,很多中职校在办学目标上,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切入点,把学生技能比赛、学科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职业资格取证作为工作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身份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与适应。
2、以往的课程设置大多分为基础理论模块与实习实训模块。随着技能大赛的推广,很多中职校将课程设置细分为四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技能实训模块和岗位训练模块,使得教学目标更明确。
3、以往的技能比赛很少被重视,参加的人也是微乎其微。随着技能大赛的普及,建立了覆盖全体师生的参与制度,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技能大赛要实现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
(二)技能大赛推进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性推进。技能大赛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与整体素质的更高要求,使得课堂教学有必要作更合理的改革。
1、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只有这样,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才能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
2、着重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在备课中体现合理课堂要素的新配置
很多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大打折扣。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
3、打破旧的框框,把车间作为第二课堂。平常所说的课堂就是一张黑板、一张讲桌和几十张桌凳,老师站着讲学生坐着听。而现在把课堂搬到车间里,学生围绕实训设备站着,听老师对着设备讲,让书本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将“纸上谈兵”式灌输进化到“实战演练”式指导,同时也可把技能大赛的各项要求潜移默化地注入学生的头脑,为将来参加技能大赛提前打基础。
4、有条件的职校,可以搞外来加工或出租设备,把车间变成工厂。这样,学生身在车间,可以体验工厂的氛围,比较有利于学生实训与技能水平的提高,为技能大赛储备能量。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学习与借用,它将真实的工业环境与教学环境融合在一起,是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基础上,开发出来的符合新加坡实际的新模式,旨在使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生产、教学、科研、鉴定”四位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将企业产品引入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即为实训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下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又能就地取材搞科研,学生也能通过技能鉴定取得技能等级证书。
四、中职技能大赛可能给课堂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一、注重个别培养,忽视了大部分学生的教育。为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各职校将优质教育资源优先用于技能大赛,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辅导极个别有希望参加大赛获奖的学生身上,从而忽视了大多数的普通学生,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这与国家开展技能大赛的初衷是相悖的。
第二、注重比赛过程,忽视了教学过程。各级各类比赛时间跨度长,选手的训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参赛的老师、学生和指导老师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 2 备赛中,对正常教学工作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学校看重比赛过程,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教学教育过程。
第三、注重技能教育,忽视了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应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能大赛的侧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提升,但并非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有些学校为了在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单纯只抓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赖以支撑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中职校要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平时要充分备战,处理好实训与教学的关系,不要为竞赛而忽视了正常教学,更不能影响教育教学,要防止违背技能大赛的宗旨而走向误区。课堂教学改革要适应技能大赛的要求,教师课堂上要联系技能大赛内容去教学。各中职校要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说,技能大赛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但比赛仅是形式而不是目的,举办技能大赛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静,姜明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陕西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5):12-16.
[2]陈慧敏.融“赛教学”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9(4)[3]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23-24.
[4]邱国金
“三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职教通讯,2011-04.(239):60-63
第三篇:山阴县2011课堂教学改革技能大赛
山阴县2011—2012学年课堂教学改革技能大赛
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校、县直各中小学学校: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课改氛围,不断增强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基层教学管理注入活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特制定本方案。望各学校接通知后,认真组织实
施。
一、实施办法
1、校级初赛(2011年10月——11月)。大赛先从基层学校开始,规模小的学校可分校进行,规模过大的学校可先分学科组进行,然后学校统评。任课教师必须人人参与,赛课内容随教学进度进行,领导小组组织教师听、评,对照大赛课堂评价标准,对所有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给出A、B等级性评价,A、B等所占比例由各乡镇自行决定(教学成绩考核排名不在前50%以内的不宜定为A等)。评定结果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公示,增强透明度,确保大赛活动评价的公平、公正。
校级初赛后,B等排名在后5%~10%的教师要与A等课教师结对,实行“一帮一”帮带,制定提高计划,学校应采取跟踪听课、说课、议课等措施,促使其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接
受乡(镇)级提高课验收。
学校初赛活动期间,中心校要组织人员对各校赛课活动进行巡查,从校赛组织安排、参赛教师的教学案、听课评价记录、随机听课等方面进行督查落实,确保校赛活动催生高效课堂,不走过场。学校初赛活动结束,向中心校上报有关
材料及评价结果。
2、乡(镇)级复赛(2011年12月)。根据各校(或学区)上报结果,由乡(镇)统一组织复赛,从中评选出乡(镇)A、B等课教师,A等课教师人数不超过该乡(镇)任课教师总数的4%,初中、小学各占二分之一,任课教师总数不包括兼课不足任课教师工作量三分之一的行政管理人员。各校(区)B等课后5%的教师,由乡(镇)组织抽听 “一帮一”提高汇报课,但不再纳入乡(镇)A、B等教师评选。乡(镇)级复赛活动结束,各乡(镇)把选拔出的4%的教师,按小学、初中两个学段排好顺序,于2012年1月12—1
3日上报县教研室。
3、县级决赛(2012年4月)。各乡(镇)上报人数的前2%按学科参加县级决赛,择优评选出县级一、二等奖优质课教
师,后2%的教师不再参加县级决赛,获奖等级将根据前2%教师的赛课成绩确定。若单位推荐的前2%中的教师素质过差不能获奖,本单位的其他教师都不再设奖。
二、措施保障
1、教育局成立以赵凯为组长,教研室人任翠虹主任、张万勇副主任、薛有山为副组长,以县教研室全体中小学教研员、各中心校校长及业务副校长为成员的课堂教学改革技能大赛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我县课堂教学改革技能大赛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教研室,任翠虹(小学)、张万勇(初中)、薛有山(初中)为办公室负责人。各(乡)镇中心校及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大赛活动方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的组织领导,确保大赛
顺利实施。
2、各级大赛活动要严密组织,评选要做到公平、公正,要使广大任课教师端正态度,积极参与,真正使课堂教学中的优秀者脱颖而出,评选的结果要让学生满意,教师服气。对于论资排辈、弄虚作假、草率应付的,取消该单位本学年学科优质课教师的评选资格,并同时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3、教育局将根据参加县级大赛教师的获奖层次,对各乡(镇)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专项考评,纳入年终考核。各乡(镇)
也要根据参赛教师排名和B等课教师汇报课的提高情况,对各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技能大赛进行专项考核评价。
4、县级大赛获奖教师,依等级分别颁发一、二、三等奖证书,并从一等奖教师中择优分别授予山阴县课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乡(镇)、校级也可分层授予相应称号,但A等课教师在“一帮一”活动中未起到应有的帮带作用的,不能获“学科带头人”称号。
5、获校级A等、乡(镇)B等以上、参加县级决赛的教师,优先推荐参加上一级组织的“优质课”评选。希望各乡(镇)学校将大赛等级做为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参与课改、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在评优、评先中向A等课教师倾斜,真正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
山阴县教育局教研室 二0一一年十月十日
第四篇:论技能大赛对中职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技能大赛对中职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作者:孙贻峰 张超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8期
2008年6月,教育部正式提出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的口号,这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大大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发展。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检测着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现出职业院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娴熟的职业技能。另一方面,技能大赛也像杠杆一样“撬动”了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
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普通教育观念的影响,一直存在着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学生重理论考试、轻实践技能,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需求和社会需要。职业技能大赛提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教育,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从而促进教学观念的革新,实现了从理论教学为本位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转变,逐步建立起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以技能考试为重点的考评体系,真正使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二、技能大赛促进了课程内容的改革
在技能大赛的举行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前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技能大赛选拔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熟练职业技能的人才,是对本专业的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考核。其项目设置不但能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与现代生产实践相结合,更加联系实际,而且能够把专业集中、系统的展示,呈现典型的项目化、工程化的教学要求。这些能够直接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变革和创新,引导职业学校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使之更加市场化、更具创新性,更能接近现实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而促使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生发展为目标,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逐步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三、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变革
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是按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并按工作任务中的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制定评分细则。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注意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引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形成了“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共识。通过技能大赛,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改变原有的教学方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式,进而提倡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方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掌握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位置由传统的主角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四、技能大赛促进了办学模式的改革
技能大赛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技能大赛用企业的标准引领竞赛标准,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技能大赛的内容和标准充分反映了相关行业、企业中当前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技能大赛的各个环节吸收了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技师参与和指导。技能大赛的一些项目与企业联办,各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技能大赛中。大部分技能大赛都聘请了企业的相关技术专家作为评委,参与评判,使评比标准与企业生产接轨。技术专家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了职业学校实习指导的针对性。以上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进一步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促进办学模式的改革。
五、技能大赛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高
技能大赛的关键是教师。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多数内容和要求具有涉及范围广、难度大、超出正常教学要求等特点。教师全面指导学生参赛,必须需要全面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进一步熟悉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和相关标准。因此,专业教师必须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另外,通过教师亲自参赛,可以强化教师技能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获奖教师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之,在中职学校开展技能大赛,其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使中职学校师生技能竞赛成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进器。
第五篇:中职技能大赛兴趣小组
中职技能大赛兴趣小组 赛前培训阶段工作总结
为了代表我校参加今年下半年举办的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本学期期中考试后,在高二年级选拔9名对电子电工有一定兴趣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活动时间为每周一、四晚自习时间。
在经过两个月系统培训,学生对于电子电路的构成元件以及电子原件的焊接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以后参加大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是对电路中元件的性能、单位换算、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元件的分类、外形有了更深刻直观的认识,能够根据色环判别电阻阻值的大小,根据标称值,知道电容容值的大小、耐压值的大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电感的大小,二极管的种类,三极管的类型及作用,三极管的三个极的标称。变压器原副线圈的辨别。
二是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训练。万用表是电路测试,元件检测的必备仪器,万用表表笔的接法与测量档位的选择,测电流与电压的接法,交流与直流的不同,万用表符号的具体含义与实际功效,演示并让学生进行实践,对电阻的测量、对市网电压大小的测量。电容好坏的判断,电容容值的测量,三极管e、b和c的判定、电路的通断测试。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波形,并设置其频率、幅值并调试示波器显示波形调节扫描频率和Y灵敏度,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与学习的乐趣。
三是焊接工艺的介绍与焊接的实际训练,不同原件外形、耐热性的和焊接过程中技巧的讲解。在电子技能大赛中对焊接工艺的要求较高,对基础知识要求比较广,在培训过程中尽量做到能接触的元件都尽量让学生了解到位,但是学生的基础较差,反复多次的讲解与练习才能扎实基础。
不足之处:需要的电子仪器型号种类不配套,有时存在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仪器仪表太少,焊接所需要的资料太少。
按照安排,本学期主要进行了元器件识别、电子仪器使用、焊接工艺等方面的培训。下学期主要进行电子电路知识及电子仿真软件培训。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使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为我校争荣誉。
王春莉 庞高伟 王金育
201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