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音乐课堂如何对小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一、什么是节奏?
节奏本身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具有时间感音乐节奏。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声音强弱、长短的配合、对比、反衬、联系等千变万化而有序的组织形式。在音乐中,一个音可能是许多拍,一拍之中也可以使许多个音,这就使节奏与节拍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多种多样的各种节奏。音乐课要注重音乐实践,节奏训练就是一种音乐实践活动。老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小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小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节奏训练对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作用
德国当代著名的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由此可见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一)节奏训练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乐感。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小学生掌握准确的节奏和恰当的速度,才能更加深入生动的表达音乐,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很重要。当我们看现场演唱的时候,当歌手唱到歌曲的高潮动情处,台下的观众就会情不自禁的随之拍手舞之蹈之,真情实感发自内心的流露出来。小学生在听到一首歌曲或乐曲时,当情感产生共鸣时,也会情不自禁的拍手。音乐节奏和生活有密切联系,人们在生活中的多种行为动作(如走路、劳动、舞蹈、划船等等)所特有的节奏韵律,在乐曲中往往有所反映,例如舞曲、进行曲、摇篮曲、船歌等。当小学生听到这些乐曲时,就应用引导的方式来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如练习进行曲时,引导他们联想解放军的队列行进;练习摇篮曲时,让他们做拍洋娃娃睡觉的动作等等,这样他们就能够较快地掌握住乐曲的音乐形象,更好地表达音乐当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
(二)节奏训练能够培养小学生音乐记忆力
音乐记忆力是指个体对音乐形象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能力。例如在听记简单的节奏时,小学生首先感知的是声音,然后根据音符时值的长短,把听到的节奏准确的记录下来,再对听到的节奏进行回忆比对,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当小学生听到他所喜欢的音乐时,就会跟着一起哼唱,即使唱不好也会投入很高的热情。也会自然地对音乐作出最初的、最直接的表情反应,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有趣的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习惯,我国的儿童喜欢头部左右摇晃,澳大利亚的儿童喜欢上下晃动。因此,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对音乐的反应既是先天的也是可以培养 的。奥尔夫主张八种节奏打法:双手拍掌、双手拍腿、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跺左脚、跺右脚。小学生在课上进行节奏训练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台前展示、分组合作等方式充分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音乐表现力。
(四)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张。音乐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音乐由节奏、旋律、和声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其中,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基础和动机,音乐通过节奏来呈现它的生命与存在。节奏的训练可以促进左脑的发育。对小学生左右脑的平衡发育起到作用。最终对小学生创造意识的产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任何可以发出声响的物质都可以作为节奏训练的载体,教学中将语言和动作结合起来进行节奏训练。
培养小学生节奏感,激发其自主创造即兴节奏的兴趣。如:进行节奏填空练习,老师写出未完成的节奏,小学生即兴为空缺的小节填充节奏。小学生用即兴的音符边读边拍出节奏等等,运用一些生动多变的教学形式,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们就完成了节奏训练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会主动进行一些即兴创作,他们的乐感和创造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发展并不断进步。
(五)节奏训练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在学唱歌曲之前将零散在乐曲中的节奏进行系统化训练,把简单的节奏趣味化、复杂的节奏直观化。节奏训练的特点是:明快、活泼、有趣,我们可以将枯燥的节奏运用在多样化的节奏训练中,转变训练方式。变成学生或师生之间拍拍手、跺跺脚的练习形式。这样可以激发不同程度的小学生都能有兴趣的积极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通过趣味多样的节奏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节奏训练的方法步骤:
(一)建立恒拍意识
在视唱的过程中建立恒拍意识很重要。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在音乐活动中占有非常特殊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均匀地敲出每一个拍点
音乐的速度与音乐的形象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在歌谱中也会经常发现一些速度标记,如中速、中速稍快、快速等等。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可以采用中速,不要太快或者太慢。学生先是和着老师的速度拍击,然后听着音乐拍击,这时难度肯定要加大,因为每首歌曲音乐音乐情绪的不同,音乐的速度也是不同的。刚开始老师可以带着小学生一起做,小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之后,老师可以带1-2小节,之后学生自己独立完成。2.走恒拍 学生听着音乐按照歌曲节拍原地踏步。这个教学活动一举两得,一是可以让小学生进一步的熟悉歌曲,又训练了小学生走恒拍的能力。稳定的恒拍及音乐节拍感是音乐节奏感急用速度表新音乐的能力的基础。
学生用手拍恒拍或者用脚走恒拍都要求小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并努力控制自己的速度,以便合上音乐中的拍子。
(二)识读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骨骼,是读谱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读、写、说、运用。识读节奏要让小学生认识、记牢音符的形状、名称、实际时值及实际音响效果,要能在唱歌、视唱、听音、创编、演奏中运用。
在音乐教学中对小学生节奏训练时不能着急,从简到难,循序渐进,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
1.识读节奏从简单入手
常用的节奏很简单,但是很重要。只有简单的节奏练好了,复杂的节奏就容易了。最简单的节奏是一拍一音,即四分音符的节奏。一拍一音的具体训练方法是手敲拍子的同时读“da”字。”“da”字要和敲击拍子同时发出,不能有先后早晚,这就是一拍的开始。收拍的同时一刹那“da”字结束。
做练习时因为是两个小节,很短,要求小学生一口气唱完,中间不要唤起。用耳朵倾听,拍子拍的是否均匀,前后两个半拍是否均匀。拍手时指尖向上,要严肃,拍得整齐,班或组速度保持一致,不要随意。刚开始一定要严格要求,这对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小学生在做节奏训练时不仅要听清自己的节奏,还要关注他人,学会聆听与合作。开始用中速练习,基本掌握之后就可用快速或者再慢的速度练习。
练习完一拍一音的四分音符,就可以练习均等的一拍两音,即八分音符的节奏,也就是前半拍一个音后半拍一个音。这也是2:1基本关系的具体体现。
练习方法及过程同前一拍一音。
一拍两音练好之后,就可以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编排不同的节奏进行训练。谱例:
小学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刚开始可能会把一拍两音的节奏读成一拍一音的节奏,老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认真听范读认真看谱例。在节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让小学生养成认真看谱例的好习惯,因为有些小学生一是随意性强,不看谱例瞎读,再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使看着黑板也可能出现错误,需要老师指读。
小学生在练习一拍两音即二分音符的时候也容易出现错误:一是读的两拍的时值不足,可能就读一拍的时值或者一拍半的时值。二是不匀速,第二拍拍得早,总想着够两拍就行 了。
2.设计多种音乐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小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小学生在读节奏的时候,总是反复的“dadadada”时间长了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视觉听觉疲惫。这时教师就要设计多种音乐教学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1)制作节奏卡片,编排节奏。每次可以让一个组的学生到前面来编排节奏,每个学生手持不同的节奏,变换站队顺序,就可以出现不同的节奏,台下的学生来读节奏。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节奏卡片用磁铁贴到黑板上,找某个学生随意打乱顺序就出现了新的节奏。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原来自己也可以编排节奏。
(2)在节奏训练的读上下功夫。小学生总是“dadadada”肯定厌烦,教师可以根据音符时值的长短编写“走跑”的。
教师还可以根据每小节的强弱拍编写谱例:
“ti”代表强拍,“ta”代表弱拍,这样小学生一看就知道每个小节第一拍是强拍,每拍的前半拍是强拍。
教师还可以选取教材中的某一首歌曲的一个乐句进行节奏训练,这样不仅让学生有新鲜感,还可以降低学习新歌的难度,又能熟悉歌词,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小学生可以替换不同的歌词,比如小蝴蝶、小青蛙、小花狗等等,并且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这样小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
(3)小学生动笔写一写做一做。《中小学音乐课标》中提出:鼓励音乐创造
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小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小学生的创造意识。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
可能大家都认为音乐课唱一唱听一听动一动就可以了,适当的时候动笔写一写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采用的方式方法供大家借鉴。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在会读节奏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做接龙游戏,一条节奏,先让小学生数一数多少小节多少拍,然后老师读其中的某个小节,小学生读其他的小节,或者分组接龙都可以。中年级的小学生老师可以空出1-2小节的节奏,让小学生填写。有的老师可能会觉得太简单了,小学生肯定都会。实际上小学生在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有很多问题,提示老师不要怕麻烦,一定要每个小学生的答案都检查一遍。小学生做题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是不写拍号,二是不写终止线(一定要强调终止线的写法)三是抄写 谱例错误,四是填写的答案不正确。老师提示方法:一是抄写谱例完整正确,二是认真看清楚拍号,三是最后一小节要有结束感。具有结束感的节奏老师可以带着小学生总结一下,如:X X、X ——、X 0等节奏。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尝试着听记2小节的节奏,记住一定要从简单节奏入手,小学生听记熟练之后再听记难一点的节奏。
四、结论:
以上是我对小小学生节奏训练的的一点粗浅认识,我利用各种方式对恒拍、识读节奏、设计多种音乐教学方式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小学生始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提高了小学生对音乐的音乐感知力、音乐表现力、音乐记忆力和创作能力,对我的音乐教学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然在我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希望更多的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曹理 何工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版
2、傅利民 音乐论文写作基础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赵方幸 儿童视唱练耳教程(1)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
4、赵方幸 儿童视唱练耳教程(2)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
5、赵方幸 儿童视唱练耳教程(3)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
6、赵方幸 儿童视唱练耳教程(4)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6年
7、曹理 缪裴言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李重光 怎样练视唱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
9、李重光 儿童视唱入门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
10、王云峰 赵宝军等 小学音乐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1、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教学如何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教学在中小学中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音乐生活化,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采的音乐活动的同时,有趣地、开心地掌握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增强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即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音乐充满人生,让快乐伴随终身。
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原动力。音乐犹如千军万马,是节奏把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根本形不成音乐,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而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因教师抽象而单纯的讲解音符时值与名称,用死板、枯燥、机械的反复拍打的方法进行教学,把想要表示的音响、运动和情感人为地割裂开来,使得学生的内心体验得不到满足,教学效果极差,导致学生讨厌节奏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一、利用游戏,激发兴趣,训练节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音乐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和认识规律,将各种节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熟知的事物相结合,进行启发教学,能使节奏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例如在教学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启发学生模仿火车叫、乌龟走(× —)、大象走×、小兔跳×× ××等;再在琴上弹奏有×—、×、×等组成的旋律来表现各种动物的走路形象,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形象的感性认识。然后,再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符号的时值:请一个学生慢走,再用一般的速度走,最后跑步走。紧接着把这些节奏编入音乐游戏的《钟》中进行巩固,并采用双响筒、碰铃、三角铁伴奏。
时针(三角铁)× — × — |× — × — || 分针(双响筒)× × × × |× × × × || 秒针(碰 铃)×× ×× ×× ×× |×× ×× ×× ×× || 以六人为一组、其中三人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其他形式分别演奏双响筒、碰铃和三角铁进行简单的立体节奏练习。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第九接受了节奏训练。
二、结合想象 感知节奏
音乐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要感受并理解音乐,必然伴随着人的想象活动。而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传入耳朵,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一系列关于对这些声音进行判断分析、加工整理后,使其由抽象的“音”幻化为具体的“像”的一个过程。音乐源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表现,其实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里,音乐无处不在,节奏无处不有。因此,我们采用柯达依教学法,先通过声音使学生从感性上识别,再加以丰富地想象,最后予以模仿。让学生觉得节奏训练并不那么枯燥无味,反而是更有兴趣的去学习。进而在强烈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1、倾听—感知 只有在倾听音乐中,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各种听觉训练,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节奏,如火车声:轰隆轰隆;钟表:嘀嗒嘀嗒;小鸡叫:叽叽叽叽;青蛙叫:呱呱呱呱等。
2、想象—理解 想象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我们让孩子们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通过想象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
总之,节奏训练师音乐教学中最基础的训练,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低年级抓起,选择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课堂互动 训练节奏
课堂互动
训练节奏
我们每一个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各种奇妙的声音的世界里,身边处处散发着音乐的气息,与之相伴的就是音乐的灵魂——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每一首乐曲中都有它的存在,它与旋律是不可分隔的,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训练更是不可忽视。为了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并进行有效的节奏训练。学生在学习唱歌、舞蹈、器乐的活动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节奏。因此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循序渐进的进行节奏感的训练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我们有效地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传授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说说我在音乐课堂上的一些做法:
一、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知其中的节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说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对于低年级初学节奏时,我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这方面节奏练习。听记节奏,让学生用耳朵去聆听,去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大自然中有很多奥妙有趣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等),我用课件播放这些声音,让学生猜一猜,由于猜一猜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之一,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很自然地把音乐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处处有音乐。当我播放火车鸣叫声:呜——,学生一听就知道是火车的声音,听着听着便会将节奏说出来,同时对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也有一定的掌握。此外,还让学生听一些乐曲或伴奏,听多了,学生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节奏哼了出来。
如教歌曲《牧羊女》:在一开始的时候,我和小朋友们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第一遍)师用F的力度弹奏上行的琶音,用P的力度弹奏下行的琶音。(第二遍)用P的力度弹奏上行的琶音,用F的力度弹奏下行的琶音。师:在音乐里,强可以用f表示;弱用p来表示,它们都是力度记号,生用自己身体动作来表现强和弱,生表现音乐中的强弱。
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把握了许多不同的节奏,逐步形成了一种能记住所听到的节奏的能力。
二、借助学生的肢体语言,体验其中的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低年级学生擅于模仿,模仿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进行角色扮演等,他们都乐此不疲。在教学中,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使参差不齐的学生都做得整齐划一,师生一遍又一遍地训练学生感知节奏以达到教学的要求。也可以采用游戏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节奏学习。首先,模仿的节奏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格爱好的不同,我们老师要给学生多作动作示范,在示范时,必须要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地进行示范,使学生对音乐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在做的时候要求动作尽量不要重复,因为生动有趣的动作,会使学生身处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能更好地感知节奏,体会律动。这种游戏活动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模仿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进行语言节奏练习。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积极地从生活实例中寻找节奏,增强学生学习节奏的兴趣。如钟摆:Ⅹ Ⅹ∣Ⅹ Ⅹ∣ 嘀 嗒 嘀 嗒
火车开: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
咔嚓 咔嚓
咔嚓 咔嚓
小狗叫:ⅩⅩ Ⅹ∣ⅩⅩ Ⅹ∣
汪汪 汪 汪汪 汪
等学生对这种自然界中的声音的节奏掌握熟悉后,再进行语言节奏训练。如:念诗歌、儿歌等,要有节奏地念。如二年级歌曲《你造》,抓住节奏
ⅩⅩ Ⅹ∣ⅩⅩ Ⅹ∣
小桌 子
我擦 的
先按这个节奏把歌词念出来,掌握之后再进行扩充延伸,如: ①ⅩⅩ Ⅹ∣ⅩⅩ Ⅹ∣
小凳 子
我摆 的 ②ⅩⅩ Ⅹ∣ⅩⅩ Ⅹ∣
小抹 布
我洗 的 小纸 篓
我倒 的
教师给出学生熟悉的节奏,ⅩⅩ ⅩⅩ∣Ⅹ 0 ∣,要求学生按节奏说一句话。如:我去 做好 事 0,不能 告诉 你 0。
在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及创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动作模仿。根据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师示范动作(拍手、拍腿、跺腿、耸肩等),让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学习节奏的敏感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知节奏。如①(拍手)ⅩⅩ Ⅹ∣ⅩⅩ Ⅹ∣ ②(拍腿)Ⅹ Ⅹ∣ⅩⅩ Ⅹ∣ ③(跺腿)Ⅹ ⅩⅩ∣ⅩⅩ Ⅹ∣ ④(耸肩)Ⅹ — ∣Ⅹ —∣
三、运用打击乐器,强化学生的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低年级的学生,当看到老师把打击乐器一一展现在他们眼前时,学生都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利用他们的这种热情,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节奏的训练。
1、学习锣的节奏
首先出示锣,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并说一说锣的声音是怎样的? 教师示范: Ⅹ Ⅹ∣Ⅹ—∣Ⅹ 0∣Ⅹ 0∣ 教法:①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
②学生用左手做锣,右手做棒,拍击锣节奏,休止符用握拳表示,边说边拍。③学生默唱拍击锣节奏。
④请几位学生上台敲锣,其他学生跟着默唱。
2、在学习双响筒、镲、钹、三角铁、木鱼等打击乐的节奏时,方法跟学习锣的节奏差不多。同时在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除了认识的打击乐器外,还可以引导利用一些道具(如文具盒、铁桶、碗筷等),去敲一敲,听一听,感受其中的节奏。学生在学习打击乐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了各种乐器的音色和音质,还懂得了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敲出特别好听的声音,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创编节奏
在低年级阶段应当启迪并鼓励儿童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去设计创编节奏,就算不完善,或者十分简单,也比只演奏奏别人规定好的音乐强。在学生熟悉节奏的基础上,采用打击乐器或动作进行大胆地创编节奏,在这一创编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创编节奏,让每个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大胆地进行尝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不仅要表扬积极参与创编的学生,也要鼓励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发掘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鸭子拌嘴》,他本来就是一节关于小乐器的音乐欣赏课,所以,在热闹的气氛下孩子们本身的好奇心好学心就比较强,在课本的最后,了解熟悉了钹,镲,锣等乐器之后,孩子们本身就跃跃欲试了,此时老师出示小小高手的节奏 木鱼: x x o | x x o | x x o | x x o || 钹: x x xxxx | x x x | x x xxxx | x x x || 镲: x x | x x | x x | x x || 学生们根据这些节奏自如的创编。
总之,在音乐课堂中,节奏教学能帮助学生们初步感知音乐,初步掌握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低年级学生学习节奏时,练习的方法得当可以减少练习的时间得到更高的质量,因此在节奏训练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想象力,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喜欢节奏,愉快地去练习,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这些都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有关节奏的教学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第四篇: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有效的评价能融洽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课堂充满生机和快乐。
目前,课堂评价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奖惩性评价,二是激励性评价。
奖惩性评价的主要形式是加分或扣分,教师依据班级制定的小组或个人的考核方案,给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在相应的考核项目上加分,没有达到课堂要求则按规定进行适当的扣分。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控制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主导学生的课堂行为。比如:教师希望学生积极发言,就可以按发言的次数加分;要强化板书的书写,就给板书好的学生加分;如果要让学生大声地讲话,就可以给发言洪亮的学生加分。也有的教师采用加“星”、加“红旗”的方式,都是同样的道理,其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学生做出行为后,得到了他希望得到的结果,学生以后再次出现该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在高效课堂模式下,这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教师经常采用的评价手段。
然而,课堂评价不仅仅是给个分值,这样会使课堂学习活动显得机械而缺少生气,教师的恰当的语言激励也至关重要。要发挥好语言的评价作用,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评价不能模糊。在课堂上常常听到一些老师的评价是“你真棒!,你说的很好”等等简单的赞扬的语言,这样的评价虽然也有激励作用,但指向性不强,可能学生本人和其他学生并不知“棒”在何处,“好”在哪里。所以,教师的赞扬要具体明确,如:你的板书很好;你的语言很流畅;你的表达很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如果能把语速再放慢一些就更好了;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让我们共同研究一下……这样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如沐春风,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引导和激励。
另外,教师机智巧妙的评价语言,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风趣幽默的话语,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发,在快乐的情绪中参与学习。
有人还提出很好的建议,教师可以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有机结合,将预设语言和随机语言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付,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课堂自然就会充满活力。教师评价语言也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课上,你不妨翘翘大拇指、鼓鼓掌或与学生握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回答。
好的评价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文化底蕴,要使自己评价的语言更有实效,更受学生欢迎,教师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如果课堂评价时能做到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教师就会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就会更有魅力,课堂也会更高效。
第五篇: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音乐的主要元素有音符、节奏、旋律三大部分构成,而节奏是音乐中最主要的因素,视为音乐的生命。在音乐的要素中跟生活有最密切的关系能引发人敏锐感觉的就是节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动作、为一种行为都离不开节奏。那么对于一个刚刚要系统接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节奏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节奏让音乐拥有生命力。节奏与旋律和声并重,恰恰是音乐中最早体现出来的要素。因此,节奏训练是音乐训练的最基础内容。在古老原始部落音乐除节奏外,几乎没有其他要素。在一曲音乐中,曲调和和声都必须依靠节奏而存在。而节奏可以脱离其他独立存在。例如:我国的古乐、西洋打击乐人说,音乐是有生命力的,节奏好比生命的骨架,没有节奏的支撑就失去生命力。
节奏是音乐具有特性,形象更加鲜明。不同的节奏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例如:我们欣赏圆舞曲时,它的节奏优雅而带有转动感,使人就想随节奏而转动;进行曲的节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如行进般有力量。所有的音乐作品都是这样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每一首作品中节奏又是不停地变化的。而恰恰是这些节奏让人悲伤、欢乐、甜美,总是扣人心弦。一首歌曲节奏的变化,音乐情绪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在平时音乐教学中必须把节奏训练放在首位。
一、让学生在常规训练中感受节奏。音乐课堂有许多常规性训练,例如上课前师生之间问好,及一些简单口令都是用音乐的形式来体现的,那么节奏就身在其中。在课堂上对表现好的同学也可以用2/4xxx xx x xx xx xx x 节奏来表示鼓励和赞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节奏感训练贯穿始终,让学生感觉节奏在音乐教学中无处不在,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节奏是音乐的生命,节奏训练在音乐教学中的尤为重要。
二、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节奏。每当学习一首新歌,我都会带领学生练习拍打歌曲的节奏或按节奏来朗诵歌词。它为准确的唱好歌曲就奠定扎实的基础。有时也让学生随着音乐速度、节奏、情绪跳一跳,使学生不但体验了节奏,还锻炼了学生身体协调性。在课堂上有剩余时间的情况下,带领学生玩“传传传”的音乐游戏。教师拿一个花球,教师拍击节奏,学生按老师所拍节奏来传递,至歌曲结束,让最后一个拿到花球的学生来表演节目,这个音乐游戏很受学生喜爱。这些丰富、快乐的音乐节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还可调节学习情绪,同时也巩固音乐基础知识。通过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要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乐感,就会达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节奏。大自然的日出日落、潮起潮落、四季的变化,乃至人的心脏跳动都有自身独特的节奏,天地之间无不在节奏的统领之下,只有死亡与节奏无缘。在教学《小雨沙沙》一课中,设计让学生自己结合生活经验模仿下雨的节奏:沙沙 沙 沙沙沙,教师将其改变为:xx x xx x,让学生不但联系了节奏,还认识了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还让学生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声响与音乐节奏有机的结合。也可让学生有节奏来描述爸爸、爷爷、小朋友走路的节奏:爷爷(x-);爸爸(x x);小朋友(xx xx)。使音乐课不仅学习掌握了音乐知识,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搜寻大自然及生活中的节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体验音乐表现力,并且能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探索、创新能力。同时教育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奏感回归音乐课堂中,充分体现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既丰富了音乐课堂,又增强音乐课的趣味,从而使音乐教学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要通过节奏训练,能使学生在音乐—大脑—身体之间建立一种分析、交流、合作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乐感、激发学生的乐趣、使学生掌握音乐知识;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教学互动,从而受到事半功倍的音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