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导学案的十化设计
初中生物导学案的十化设计
平鲁三中:赵国亮
[摘要] 生物学案导学最关键是学案的设计。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十个方面总结了学案设计应体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生物 学案导学 十化设计
现在很多地方使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最关键是学案的设计。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如何设计学案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十个方面总结了学案设计应体现的主要内容,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学案设计的问题化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二、学案设计的参与化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三、学案设计的方法化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四、学案设计的层次化
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编制要求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必须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参照各方面信息,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的“学案”。其特点是: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要具有预先性和指导性。
五、学案设计的生活化
学案设计的生活化,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间搭建起桥梁。联系生活世界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可以在导入阶段联系,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可以在课堂临近结束时联系,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作为本节课汇总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可以在传授新知时联系,把生活世界的某些相关经验或疑难作为了解与掌握新知的“敲门砖”;也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用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一句话,用在当用时,行在当行处。
六、学案设计的实验化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注重知识而忽视智能、忽视实践、忽视创造的偏向。实际上智能、实践、创造是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特别是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科学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
七、学案设计的艺术化
如果把一堂生物课比作一场戏,教师就是编剧、导演兼演员。要取得成功,首先要编好剧本备好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握好开头、结尾与中间过程等三个环节。有人曾比喻它为“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开头应像凤头那样美丽动人,基本教学过程应像猪肚那样丰硕肥大,结尾要像豹尾那样有力。大自然丰富多彩、奥妙无比。为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美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八、学案设计的探究化
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便会专心研读,从而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
九、学案设计的思想化
广义的生物学科思想蕴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能充分认识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并自觉激发自己学习生物的兴趣;二是能掌握学习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既掌握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分析法、实验分析法、因果推理法等基本学习方法,并能运用相应方法进行学习,又明确生物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关键性思维原则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想的方法是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即指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即是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知识发生过程中,不乏假设、论证、结论的推理过程,不乏科学素质要求的体现,不乏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知识的发现需要勇于去探索和实践,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深刻性无一不得到很好的凸现。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的实验性学科,除了具备和其他学科的相似之处外,还具备着作为生命科学特有的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显然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同时,长期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启发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刻苦的学习品质。
十、学案设计的图表化
用数字、图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事实、原理等知识,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促进其智力发育。图与图群不仅精美,而且使知识简约化、生动化;图与图群中充满信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构建难忘的知识体系。所以学案设计的时候,应构建各种图解,用有趣的图片和表格来来丰富学案的情境。在引导学生看图识图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可以设计的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物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图,表现形式有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系谱图、概念图;另一类是表示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或者是某生物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图形和图表,其表现形式有数据表格、坐标曲线、柱形直方图、流程图等。
第二篇:初中生物学论文:初中生物学案导学的六化设计
初中生物学论文:
初中生物学案导学的六化设计
[摘要]生物学案导学最关键是学案的设计。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学案设计应体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生物 学案导学 六化设计
现在很多地方使用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最关键是学案的设计。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如何设计学案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学案设计应体现的主要内容,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学案设计的生活化
学案设计的生活化,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反思等活动中,高度关注学生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努力打通两个世界,在两个世界间搭建起桥梁。联系生活世界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可以在导入阶段联系,把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状态的工具;可以在课堂临近结束时联系,把生活世界中的某些问题呈现出来,作为本节课汇总新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抓手,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水平;可以在传授新知时联系,把生活世界的某些相关经验或疑难作为了解与掌握新知的“敲门砖”;也可以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自始至终用生活世界的资源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一句话,用在当用时,行在当行处。例如《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了几年了,但大肆捕猎、贩卖和宰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却屡禁不止,这一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愚昧行为,就是对生物科学的无知。
二、学案设计的实验化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着注重知识而忽视智能、忽视实践、忽视创造的偏向。实际上智能、实践、创造是各种能力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特别是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科学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应大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例如:结合“观察长骨的构造”这一学生实验,在学生掌握了长骨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实验内容先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解答:当骨膜严重受损时容易出现骨坏死的现象,其原因是什么?有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鸟的一根前肢骨从骨膜中剥去,保持内膜完整,过一段时间,被剥去的前肢骨又重新生长出来了,这一实验证明了什么?自行车架的构造与人体长骨的结构有哪些相似之处?接着,向学生介绍医学上运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断肢再植技术以及科学家试图通过下肢骨的人工骨折来增加人体高度所作的实验等方面的知识,以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三、学案设计的艺术化
如果把一堂生物课比作一场戏,教师就是编剧、导演兼演员。要取得成功,首先要编好剧本备好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握好开头、结尾与中间过程等三个环节。有人曾比喻它为“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开头应像凤头那样美丽动人,基本教学过程应像猪肚那样丰硕肥大,结尾要像豹尾那样有力。大自然丰富多彩、奥妙无比。为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巧用美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运用简笔画,几棵水稻、一只昆虫、一只小鸟、一只老鹰,寥寥几笔便栩栩如生,尽现一幅农田生态系统图;又如:几棵树、一座山、一汪洋大海,几个小箭头便构成海陆风的形成、水的循环,讲解方便。
四、学案设计的探究化
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生物演示实验或是设计简单的学生实验,讲述生动的生物学史,列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等;多种方式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解释生物现象、探索新问题的求知欲。当学生产生了疑问,有了解问题的需要后,再让他们自学教材,他们便会专心研读,从而使自学获得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一节时,先课前让学生分组捉老鼠,设计一系列的讨论题给他们,如“一般在什么地方容易捉到”、“什么会影响它们的生活”、“你怎么跟别人验证你的结论是对的呢?”等问题。通过这样一个探究实验设置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导人了下一环节。
五、学案设计的思想化
广义的生物学科思想蕴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能充分认识学习生物知识的意义,并自觉激发自己学习生物的兴趣;二是能掌握学习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既掌握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分析法、实验分析法、因果推理法等基本学习方法,并能运用相应方法进行学习,又明确生物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关键性思维原则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想的方法是加强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所谓知识发生过程,即指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即是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知识发生过程中,不乏假设、论证、结论的推理过程,不乏科学素质要求的体现,不乏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例如:新教材光合作用的发现和过程的知识,从最早的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恩吉尔曼证明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光合作用具体过程(重点)知识。科学知识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规律,知识的发生过程充满着挫折。知识的发现需要勇于去探索和实践,生物知识的实用性和深刻性无一不得到很好的凸现。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的实验性学科,除了具备和其他学科的相似之处外,还具备着作为生命科学特有的特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意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显然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同时,长期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启发教学,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顽强刻苦的学习品质。
六、学案设计的图表化
用数字、图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事实、原理等知识,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促进其智力发育。图与图群不仅精美,而且使知识简约化、生动化;图与图群中充满信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构建难忘的知识体系。所以学案设计的时候,应构建各种图解,用有趣的图片和表格来来丰富学案的情境。在引导学生看图识图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可以设计的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物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图,表现形式有实物图、模式图、示意图、系谱图、概念图;另一类是表示生物学实验的过程、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和结果,或者是某生物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图形和图表,其表现形式有数据表格、坐标曲线、柱形直方图、流程图等。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让学生用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氧气和二氧化碳随着血液循环的浓度变化情况。
第三篇:初中生物导学案的编写
初中生物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与教案、学案的区别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效课堂体系中以改变备课方式为切入点,把备“教案”变为备“学案”、又将备“学案”变为备“导学案”,意在把教学的立足点、课堂的支撑点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最初的教案重在教,是教师编制的教学方案;“学案” 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而为学生编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是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特为学生设计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线路图”、“指南针”,不仅是教师教的“导案”,更确切地说是学生的实现自主学习的“导案”、“学案”、“练案”。
二、导学案的功能
“导学案”的功能体现在“导”“学”“案”三个字上,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导”,其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
目标不同于目的,目标是指想要到达的境地和标准。学习目标是一堂课学习的中心是师生学习的方向盘,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所以制定学习目标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首先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三位目标要求,既有知识目标又有能力方法目标还要有情感目标。其次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要表述明确具体,以学生为主体,外显动词使用要恰当,让学生读得明白,知道要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要求。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XX解决XX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且可将学生自学中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漏、易混点等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另外学习目标的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学习环节的导线作用
导学案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及课型有具体的环节安排,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时间预设。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包括:明确目标、独立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质疑提升、巩固完善、达标测评。本着时间分段,任务切块的原则,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起到“线路图”的作用。
3、学法指导的导航作用
目标、环节为学习指定了方向及线路,导学案各学习环节中的学法指导在于告诉学生怎么走,相当于学生学习的“向导”。主要包括:知识识记和技能训练的方法指导,问题处理策略指导。(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过程可给予学生这样的方法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每次只对单一因素——一种鳍的作用进行探究和观察,限制其他因素的干扰,这样容易获得研究结果。)要明确告诉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观察、记忆、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如鱼的外部形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指导学生可以采用观察法,观察过程中要运用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变量的有序的观察顺序,同时作好观察记录等)以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
4、习题的导学作用
习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中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同时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做到及时发现矫正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师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习题的设置首先要紧扣本节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其次习题的设置要面向全体,设置要有层次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侧重于巩固强化课堂知识信息、理解运用,属于基础题,难度系数较低。选做题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难度、灵活度较大,是对学有余力同学的培优,侧重于培养学生知难而进高的钻研精神。另外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5、知识超市的导疑作用
所谓“知识超市”是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及学生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的参考资料。可以是与本学习目标相关的背景材料,学科问题的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如讲近亲结婚危害时关于达尔文,摩尔根的婚姻悲剧故事,讲进化论时关于达尔文生平,讲现代生物技术时基因工程转基因工程、酶工程等,也可以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例题,通过知识超市引导学生前置预习,解决学生预习中的疑难,促进学生完成学案实现学习目标,为课堂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
一份好的导学案要体现四个特点:①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②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③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④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编写导学案的学习内容要注意以下六个原则:
1、以学生为本,切合学生实际的原则(主体性原则)
每个导学案的编写,均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来编写,怎样有利于学生学习怎样编写,容量和难度都要适合于学生的实际,容量过大或难度超出学生实际是毫无意义的。让我们用学生的思维去备课,用学生的头脑去思考,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来编写导学案。编写导学案也可以由学生参与,尤其是课代表。这一原则也可以称为“主体性原则”。
2、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课时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问题化原则
编写导学案要做到目标知识化(目标才能明确),知识问题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问题层次化(复杂的问题才能简单化)。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要在怎样设计问题方面多加研究,要注意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不易太多,太碎;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发现了......等等。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学案的主线下进行自学,让学案成为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参与化原则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原则。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要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5、方法化原则
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水产动物一节中学法指导学习本节一定要紧紧围绕动物形态结构与它们的运动、呼吸方式和生活环境相适应这一基本观点)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做笔记的方法、小组合作技巧等方法进行指导。最初的导学案可标明一些要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想边听,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之后在及时提出等等。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6、层次化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导学案的编写方法 在编制“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习者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同学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1、明确教学目标建立知识结构框架
导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知识结构包括学科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课时知识结构。通过知识结构分析,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
2、把握知识的重难点找准最佳切入点
“导学案”把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让学生自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重要手段,是“导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情况,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要具有一定的层次。
4、通过练习及时自查和巩固学习效果
在“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对学生学习效果紧系巩固。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各个层面的新问题,帮助学生及时从练习中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及时的正确的纠正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以及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五、导学案的编写流程
1、准备阶段
备课组长提前一周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工,组内成员明确了备课内容后,每人要充分利用这一周的时间进行编写学案的准备,确定本节课详细的教学目的,重难点,知识构成。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知识结构,根据现代教学理念设计出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形成初案。
2、集体备课阶段
主备人先说课,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及确立的依据,突破重难点的策略,课堂活动的准备,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及理论依据,教学方法,手段等。然后全组人员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各抒己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同时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确立一个最优的教学思路,由主备人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确定后的导学案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可以共享,共享“导学案”.集体备课作为重要的备课形式在高效课堂操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集体备课有这样几个误区值得注意:(1)集体备课=组长备课;(2)集体备课=轮流备课(3)集体备课=统一备课,统一教案(4)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资源共享”。所以共享后的“导学案”要求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必须体现有个性化修改的二次备课,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让集体备课成为真正的集智备课。
六、编写导学案应注意的问题
1、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好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而言,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2、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3、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展示导学案、反馈导学案,(预习展示反馈也可以是一节课的三个环节)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4、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温馨提示: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5、课后反思、不断完善
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②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③知识点的训练程度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④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⑤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第四篇:初中生物导学案使用心得
初中生物导学案使用心得
泽夫中学翟玉军
上学期用上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学生的学习质量有了保证,教师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少。对上学期的导学案使用的效果撰写一点自己的心得。
一、在教学效果上,使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
上学期使用了导学案后,八年级学生的成绩明显比七年级有大幅度提高,原来的权重分在40分左右。到八年级达到60分左右。而七年级的学生的生物成绩也有较好的表现。
在原五标教学模式中,虽然在课堂上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考题对学生来说却非常陌生,即使是在课堂上讲过,学生的印象仍没有在导学案中呈展的题目深刻。因此,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生物学题目)的记忆。因而成绩就提高很快。
新课教学在17周左右完成,再利用2个周的时间进行复习梳理,主要的就是了解知识点。但由于开卷考试,学生不如语数外学科重视,教师又不能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大大降低。但是,上学期的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的记是建立在平时的,上课留字留印象,复习留理解,记忆在复习课中再加以强化,考查的是导学案的知识,学生重视,成绩提高,兴趣提升,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运用导学案后,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知识面大为提高。
有些老师对导学案中能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有一些怀疑。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能力学生的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是查找课文,文字组织上有相当的进步,一些以前的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生,在利用导学案学习时却表现出不同的潜力,比如我在让学生利用表格填写出人的一生中骨的动态变化的时间、成分和特性时,这些学生的表现是能非常迅速地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进行填写。
其次是知识面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还是对生物题目的见多识广,原来的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模式中占用学生的时间多,学生自学过程中抄答案的可能性大,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易造成对知识的识记不劳。利用导学案教学后,知识传授和练习都要求在课堂内解决,不留作业在课堂外,这样对难的题目学生都能在课堂内解决。增加了理解,也就增加了印象,并且能在教师指导下开阔解题的思路,清除了许多错解,这就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面。
不过,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等在考卷中较难体现出来,但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有利用互动学习的过程是有所加强。
三、对于新学期的导学案的撰写来说,还有些心得是要说一说的:
1.模式:在教导处的指导下,提出了一个小组学习模式。小组学习模式的教学环节主要是: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和探究学习及合作学习。我们的导学案也主要是围绕这几个关键环节进行设计。
2.自主学习环节,我发现,以填空为主才是适当的,所需要学生填写的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力求是在课文中能找得到,并且空数不超过5个为宜。这样学生能在课堂内利用5分钟的自学活动中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当然如果遇上较难的内容,可能还是由教师做一定的提示,学生才能完成自主学习。
3.互动学习环节,可分为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应充分挖掘能让学生进行小组互动的话题,设计讨论时,最好有两到三个选项,这样小组中六位同学才可能有自己的判断,才可能较好的进行讨论,并能迅速得到统一的答案和解释。
另外,课文中的活动也可以融合在互动学习的环节中,进行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4.探究学习环节,我们认为应该要以解决题目中的难点为目标,也就是要能解决学习难点为前提,每节课都有一些难点,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难题,这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探究学习来解决,需要老师的演示包括投影、板演,详尽的讲解,在导学案中也可以罗列出解题要点,特别要注意的地方,以保证能顺利地解决学习难点,能在学习活动结束后能顺利准确地完成过关检测。
5.导学案占的版面我认为是16K两页为好,后页则是用于练习,这样一堂课做的练习
才足够,学生学习的问题才能较好的反映出来并得到解决。如果时间足够还能对一些有争议的题目进行适当的讨论,对学习重点加以强化。
6.练习的题目在初中生物科来说,我认为是没必要分组,因为我们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我们的要求不能过高,没有必要搞一些非常难的题目,对于一般的题目也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知道题干的意思,知道解题的方法,知道答案。形式主要的是选择,辅以填空和识图,切忌论述,有问答题就应该在课堂活动中解决,否则学生无法周全解答,时间耗掉了,课堂效益还得不到保障。
总之,利用好导学案教学,还有一些环节需要注意,整篇导学案中要注意美观整洁,编排要合理,特别是要注意相同的知识点不要分散,要用一个活动去解决,基本的概念用自主学习活动解决,课文的活动、生物科学历程用互动学习解决,知识难点、较难的题目用探究学习活动解决,课堂作业用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课堂内把本节的导学案的学习活动都加以解决。课后仍然要回收检查,以督促所有的学生都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第五篇:初中生物学案设计格式及要求
初中生物学案设计格式及要求
一、课题
要注明章节及课题内容,并且注明第几课时。
二、设计人姓名 要注明设计人姓名。
三、学习目标
1.目标内容:目标要具有三维性。
①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在课标和教参中表述比较具体,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课标、教参要求进行设计。②能力目标: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一般方法的训练,对各种图文资料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或社会问题的能力。设计目标时,要注意和知识的结合,不要空洞的谈能力的培养。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主要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因此,设计目标时,要从学习态度、科学观念或所学知识的意义等方面,深入思考情感教育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感悟。2.目标描述:
首先要明确的是学习目标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样做和做什么;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完成了什么任务。从陈述方式上来说,三维目标的陈述主要可分为两类:
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即明确表述学生的学习结果,采用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这种方式指向可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领域。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有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解释、阐明、设计、拟定、应用、撰写、模仿、运用等等;
二是采用体验性目标方式,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所采取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经常使用的行为动词有体验、参与、交流、关注、认同、确立、形成、养成等等。
3.目标数量:一般不要超过3项,内容较多时可进行综合,不要过于零碎,以免难于操作。
四、重点和难点:
结合《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分别说明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学习过程
主要采取任务引领,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即以学习任务启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程序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以合作交流展现思维历程并形成知识结论,以反思扩展挖掘知识内涵,促进深层次理解,形成完整的知识的建构,以尝试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其程序是: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明确学习任务及要求,出示程序性问题)——合作共建(合作交流,形成共性结论)——反思拓展(挖掘知识内涵)——系统总结——尝试应用——诊断评价——课后反思。
(情境引入:精湛的情境导入,能愉悦学生的耳目,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情思。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在情境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情境的创设,建立起生活与知识的桥梁。)
1.自主探究——要展现学习任务及学习问题。
① 学习任务——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包括是让学生干什么、如何干、解决什么问题等,通过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或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② 学习问题——根据学习任务设计程序性的问题,用程序性问题引领的学习活动。
设计要求:首先要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找清核心知识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系,依据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零碎的小知识点融入学习任务之中。然后依据学习任务设计具体的逻辑性的问题或程序性的活动。
设计原则:一是任务要明确,任务不应只是知识的要求,而应包括研究的方式及内容,学生能按照任务的要求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二是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具体知识点进行设计,任务不要过大,以免使学生不易下手,大的任务可将其分成几个小任务;三是要有系统性,任务之间符合知识的递进关系,使每一项任务既是前一项任务的扩展,又是后一项任务的准备;四是要符合认识规律,任务解决的程序要符合认知历程,符合知识的发展过程;五是要具有活动性,能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知识,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研究方法或学习方法。2.合作探究
要通过生生及师生交流,形成共性的认识。
①交流方式:一是生生交流,主要是小组内的交流,既促进相互矫正,又达成共识;二是集体交流,在教师组织下进行小组间,或师生之间交流,集体达成共识。
②交流内容:
一、交流研究方法,让学生回顾研究历程,说明操作及搜集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二、交流知识结论,让学生全面表述研究结果;
三、交流研究中的疑惑,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发反思扩展活动。
3.反思扩展(或问题探讨)——要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及研究中的问题,促进深层思考与理解。
①反思形式:一是学生提出问题;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②反思内容:一是研究过程,针对研究过程提出疑问;
二是知识结论,针对知识结论的内涵提出问题,三是关联知识,针对关联知识提出辩析性问题。4.尝试应用(或典例分析)——要通过典型例析,将知识转化为应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5.系统小结:这是让学生及时构建认知体系,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其作用是:一结合以前的知识基础,重新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并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或者是本节课所应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二对照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反思本节课的任务是否都已完成。总结方式可以是学生自结自悟,可以是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立体交流。
6.学习诊断(或诊断评价):这是对当堂教学情况的形成性评价,通过诊断练习,师生共同反馈当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应用。题目设计要少而精,要遵循基础性、针对性、层次性(难易要有梯度,考查形式要注意简单与适当综合相结合。)要注重诊断评价的结果,实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引导学生和教师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反思提高。另外,评价结果也可以记入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评价(建议各学校开展初中生生物综合素养评价的研究)之中。
7.课后反思:这是“学案”实施后的体会或感悟。是要教学实践后完成的。内容可围绕课标把握、教材处理、问题设计与处理、活动方式及程序设计、反思与拓展设计、诊断方式及内容设计、教学策略与机智、教学效果等方面,反思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提出对本节“学案”的实施建议或改进设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