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测量、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争辩、操作、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使学生初步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辨方法和先猜想后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学生分析: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及度量问题。在本课之前,学生又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作了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为本课内容的教学作了铺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两个三角形争论,大的对小的说,我的内角和比你大。)
(学生小声议论着,争论着。)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解决这个问题啊?
生:可以把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比一比。
生:它们不是一个角在比较,可怎么比呀?
生:我们先画出一个大三角形,再画一个小三角形。分别量一量这两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样就知道谁的内角和大,谁的内角和小啦。
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 “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出示,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想探索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谁大?】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
师让学生分别画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做着记录,并统一填表格。(表格略。)
生汇报测量的结果:内角和约等于180°。
师启发学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也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可能出现问题:用测量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不是刚好180°。使学生明白是因为测量存在误差的缘故。】
2.用拼角法验证。
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约等于180°,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生:我们手里有一些三角形,可以动手拼一拼。
生:还可以剪一剪。
师:那同学们就开始吧!
(学生动手进行拼、剪、折等方法,检验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
生: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是180°,所以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生:我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也是180°。
生: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因为全面研究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三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所以可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结论。通过这些过程使学生明白:探究问题有不同的方法、途径,并且方法之间可以互为验证,达到结论的统一,从而使学生明白获得探究问题的方法比获得结论更为重要。】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出示题目:在三角形中,已知∠1=78°,∠2=44°,求∠3=的度数。
2.已知∠
1、∠
2、∠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猜一猜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图略,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学生猜后,教师抽去遮盖的纸,进行验证。
通过以上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并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师:(出示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出示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 °。
师:(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指均分后的一个小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生有的答90°,有的答180°。)
师:哪个对?为什么?
生:180°对,因为它还是一个三角形。
师:每个小三角形的度数是180°,那么这样的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时学生的答案又出现了180°和360°两种。)师:究竟谁对呢?(学生
(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
脸上露出疑问。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探究后,学生开始举手回答。)
生:180°。因为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了,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总是180°。
生:我发现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接在一起的两条边上的两个角没有了,比原来两个三角形少180°,所以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不是360°。
师:你真聪明。(课件演示。)
四、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新知识,现在能来帮助大、小三角形进行评判了吧?(生答能。)
师: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五、探究性作业
求下面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图形略。)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反思:(转载自本网hp/wwdwyanwenm,o请保留此标记。)
1.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究中收获知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通过量、折、剪、拼等多种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究,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得出研究问题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能力、团队精神。我们要从平时抓起,在平常的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前后四人为一组,深入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这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落到实处,才不会变成某些公开课的摆设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学实录
一、创设生活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教师上班路线图)
师:老师从家里出发到学校上班有三条路可以走,你认为老师走哪条路近呢?
生1:我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因为第一条和第三条路都是弯的,只有第二条路是直的。
生2:我也认为老师走第二条路近。
师:是啊,弯来弯去的线总是比直的线要长。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连接老师家、公园和学校三个地方,接近一个什么图形?连接老师家、国贸大厦和学校这三个地方,又接近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老师走一、三两条路就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三角形的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是否可以从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关系来解释老师上班走哪条路近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
二、开展探索活动,体验边的关系
1.发现问题。
师:老师手里有一根吸管,想把它随意剪成三段,什么是随意呢?
生1:随自己的意思,可长可短。
师:把这根吸管随意剪成三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2:能。
生3:不一定。
师:每人从材料袋中,取出一根吸管来剪一剪、围一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有的围成,有的围不成)
师:看来不是随意剪成三段就能围成三角形的,这里面肯定有学问,大家想研究吗?(想)那谁愿意把没围成的作品提供给大家研究?(一学生将作品呈上)
师:有谁觉得能围成,想来帮帮他?(一学生上来帮助,教师也帮助围,还是围不成)
师:怎么会围不成呢?是什么原因?请同桌同学小声商量一下。
生4:因为其中的两根吸管太短了,再长一些就围得成了。
师:同学们认为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所以围不成,那么,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多长时才可以围成呢?
2.进行猜想。
生1:我认为当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板书)
生2:我认为当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板书)
生3:我认为要随便的两根吸管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板书:随便)
师:这些都只是同学们的猜想,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怎么办?
生:可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3.实验验证。(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
师:在做实验前,老师还有些不放心,“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这个实验的材料怎么找呢?
生1:可以量一量,剪一剪。
生2:把一根吸管对折剪开,其中的一段再平分成两段。
生3:拿三根一样长的吸管就可以了。
师:这样的话,两根吸管的长度和还等于第三根吗?
生4:大于第三根,可以用做第二个实验的材料。
师:现在就请同桌合作完成实验,特别注意是否要“随便的两根”。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结束了,我们来开个实验结果发布会吧!谁愿意第一个上来发布实验结果。
生5:我们做第一个实验。先挑选两根一样长的吸管,并把其中一根平均剪成两段,我们发现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边说边演示围的过程)
师:大家的实验结果与他们一样吗?
生6:我们的实验结果是: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时能围成三角形。(学生上台演示围的过程)
生7:老师,他们的实验材料有问题,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已经大于第三根了,所以这个实验的结果是错的。
师:数学是非常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一定要认真仔细。
生8:老师,我们的实验结果也是围成的。(学生上台演示围的过程)
师:对于他们这一组的实验情况,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9:老师,他们在围的时候,两根吸管的端点根本没有接触,其实是没有围成三角形。
师:老师请你们再试试好吗?(这一组学生按要求再试了一次,果然围不成)
师:现在你们想重新发布实验结果吗?
生10: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虽然这组同学的实验有问题,但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来解决疑问,学习就是要有这种精神才会进步。
师:谁来发布第二个实验结果?
生11:当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可以围成三角形。(学生边说边演示围的过程,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生12:我觉得你说的不对。这是我开始没有围成三角形的那三根吸管,其中一根短的吸管与一根长的吸管的长度和也是大于第三根的,可是却围不成三角形。所以,要随便的两根吸管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时才可以围成三角形。(全班学生都赞同他的想法)
师:你想问题很全面,老师和同学都很佩服你,真了不起!现在谁能把实验的结果再来发布一下?
生13:任何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时,可以围成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把“随便”、“任何”说成“任意”。(板书:任意)
4.得出结论。
师:那么,对于已经围成的三角形,是否意味着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呢?请大家拿出课前画好的三角形量一量、算一算。
生1:我量出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厘米、2厘米、2.6厘米,经过计算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全班学生同意他的发现)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实验验证,你能得出三角形边的关系吗?
生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教师上班路线问题。
师:现在你能用三角形边的关系,再来解释老师上班走哪条路近的问题吗?
生1:老师走第一条和第三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两条边,而走第二条路好比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因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所以走第二条路是最近的。
师:看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我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小明、小华四人小组正在开展学习活动,让我们也一起参加吧!
下面四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1)出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一组小棒。
师: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1:不能。因为1厘米加2厘米等于3厘米,两根小棒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所以这组小棒围不成三角形。
师:1厘米加3厘米大于2厘米,怎么会围不成呢?
生2:要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才行,只要有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不大于第三根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2)出示“2厘米、4厘米、5厘米”的一组小棒。
师: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生3:能围成三角形。因为2厘米加4厘米大于5厘米,2厘米加5厘米大于4厘米,4厘米加5厘米大于2厘米,所以这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师:大家的想法都跟他一样吗?
生4:我觉得太麻烦了,只要算最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是否大于第三根就行了。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4:因为如果连较短的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也大于第三根,那么最长与最短的小棒长度和、较长两根小棒的长度和肯定大于第三根。
师:谢谢你找到这么好的判断方法,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判断以下三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题略)
3.蚂蚁搬家路线问题。
师:同学们的本领越来越大,蚂蚁要请我们去帮忙了。原来蚂蚁正从低处往高处搬家,搬着搬着就吵了起来,都说自己搬家走的是最近的一条路,我们给它们当裁判好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四只蚂蚁爬的路线)
师:谁来判断一下呢?
生1:我说是1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
生2:我说是2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生3:我说是1号和4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
师:为了慎重起见,我看还是利用老师提供给大家的立方体模型,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4:我觉得应该是3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生5:我还是觉得2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师:老师发现有一组同学把立方体模型打开来观察,我们也来试一试。
生6:老师,是3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师: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呢?
生7:我们把立方体模型打开后,发现1号、2号和4号蚂蚁爬的路相当于三角形的两条边,而3号蚂蚁爬的路相当于三角形的一条边,所以3号蚂蚁爬的路最近。
(教师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演示)
4.寻找合适的小棒问题。
师:同学们帮蚂蚁平息了一场纷争,现在能帮老师一个忙吗?老师手里有一根3厘米和一根5厘米的小棒,想再找一根小棒围成三角形,你们说找多长的合适呢?
生1:3厘米。
生2:7厘米。
生3:6厘米。
„„
师:有这么多种答案,你能用一句话或一种表示方法来概括一下吗?同桌同学商量—下。
生4:一定要大于2厘米,这样它与3厘米加起来就大于5厘米了。
生5:我有补充。这根小棒的长度不但要大于2厘米,还要小于8厘米。如果是8厘米也不行,因为3厘米加5厘米等于8厘米。
师:谢谢你们替老师想得这么周到,选择小棒的长度肯定在2厘米到8厘米之间。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你们帮助老师解决了难题,老师要奖励你们。现在给大家推荐一个有趣的电脑游戏,不过这个游戏得用到这节课学到的本领,你们说说这节课掌握了哪些本领?
生1:我知道三角形边的关系。
生2:我知道可以用猜想、实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知识。
„„
师:同学们确实学到了很多本领。老师把这个游戏的网址告诉大家,在这个网站里有许多跟学习配套的游戏,既好玩还可以提高数学能力,请同学们课外去试一试。(板书:略)
第二篇:“数学广角”教学实录与评析
“数学广角”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播放《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的主题曲。
师:听完这段音乐你想到了哪几个主人公?
生: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
师:今天是大头儿子九岁的生日,围裙妈妈和小头爸爸分别给他送了一件精美的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送礼物的动画情境)
师:我们先来看围裙妈妈送的礼物。(引出例1,出示2件上衣和3条裤子图)
师:你们认为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大头儿子该穿什么衣服合适呢?
生1:蓝色上衣和白色裤子。
生2:红色上衣和白色裤子。
„„
师:看来,同学们对衣服的搭配问题还挺有讲究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入有趣的数学广角,研究一下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评析】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一情境导入,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的呈现与画面融为一体,为后面多角度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组合法。
师:如果1件上衣和1条裤子搭配是1种穿法,你们知道大头儿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吗?
生1:2种。
生2:6种。
生3:8种。
师:(教师暂时没有对结果作出评价)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穿法,同学们可以拿出学具盒里的衣裤图片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摆法进行展示与交流)
生1:2种,蓝色上衣和粉红色长裤,红色上衣和白色长裤。
生(插言):还有1条黑色的裤子没搭配,还有其他的穿法――
师:这种方法有“遗漏”。(板书:遗漏)
生3(一边操作,一边数有几种,在操作中出现重复):8种。
师:大家认为这种摆法正确吗?
生:不正确。红色上衣与蓝色裤子,蓝色上衣与黑色裤子各摆了两次,重复了。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板书:重复)
生2:6种。先选红色上衣分别与3条裤子搭配,再选蓝色上衣分别与3条裤子搭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操作演示搭配的方法,并用连线的方法表示)
师: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生: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师:还可以怎样搭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生:先选定裤子,再分别与上衣搭配。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同步操作演示搭配方法,并用连线的方法表示)
师:我们在搭配衣服时要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在搭配的时候就要有顺序。(板书:有顺序)
2.排列法。
师:大头儿子选择了红色的上衣和白色的裤子穿上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头爸爸送的礼物吧。(课件出示礼物盒)
生:好。
师:要打开礼物盒就必须输入密码。小头爸爸提示大头儿子:礼物盒的密码是由9、3、7这3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你们帮大头儿子想一想,这3个数字一共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把你的想法写在草稿纸上。(引出教材的例2)
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
师:你们对这两位同学的排法有什么看法?
生:这两种都正确,都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师:说得真好。小头爸爸又提示大头儿子,其中最大的数就是打开礼物盒的密码。同学们,你们知道是哪个数吗?
生:973。
【评析】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摆一摆、数一数、连一连、写一写的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掌握了有序的搭配方法。同时,教学还通过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感悟了“有序搭配”(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
三、联系生活,拓展创新
(教师在课件中输入密码,打开了礼物盒后出现了一架照相机)
师:哇,原来是一部精美的照相机,小头爸爸想得真周到。为了纪念大头儿子的生日,他们准备去公园照几张“全家福”。他们从家出发要经过超市才能到达公园。
师:观察这幅图可以发现,从家经过超市去公园一共有几条不同的路线可以走,谁能有顺序地说一说?
生1:先选路线1分别和路线4、5、6搭配,再选路线2分别和路线4、5、6搭配,最后选路线3分别和路线4、5、6搭配,一共有9种。
生2:先选路线3分别和路线4、5、6搭配,再选路线2分别和路线4、5、6搭配,最后选路线1分别和路线4、5、6搭配,也一共有9种。
„„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能够有顺序地找到9种路线。大头儿子一家选择了路线2经过路线4来到了公园。(课件出示公园图)
师:美丽的公园到了,该照“全家福”了。下面我们来做个照相的游戏,请3位同学上台来扮演大头儿子一家。
(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上台扮演角色,教师组织学生推选了3位戴上头饰扮演一家三口)
师:还少了谁啊?
生:摄影师。
师:谁愿意来做摄影师?
生:我会照相,我来做摄影师。
师:3个人照“全家福”,只能站成横排,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排法?有几种就拍几张照片。
(所有的排法都由摄影师自主操作,台下的学生进行口头统计)
生(摄影师):一共可以照6张。
师:“全家福”拍完了,大头儿子觉得肚子在咕噜咕噜叫,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带他来到了超市的食品区,货架上有3种饮料和3种点心。(出示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题)
师: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1种,你们知道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吗?
生:6种。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15页的第一题,就是屏幕上出现的题目,用线连一连。
(学生做完后,教师指名要学生到展示台展示并进行集体交流)
师:快乐的一天即将结束了,大头儿子一家三口快快乐乐回到家里准备点燃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可是在点燃之前,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为了勉励大头儿子好好学习,又送了3个字给他,想知道是哪3个字吗?
生:想。
(课件出示:读,书,好)
师:“读,书,好”这三个字都要用上,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谁能有顺序地说一说?
生:读书好、读好书、书读好、书好读、好读书、好书读。
师:大头儿子用这六个词语写了一段话,激励自己好好学习,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我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围裙妈妈为了让我把书读好,特别让我每周六到图书馆去读好书。上周六,我借了几本好书读。图书馆的阿姨对我说:“你现在正是好读书的时候,这几本书好读,你用课余时间读书好)
师:大头儿子同时也把这段话送给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多读好书。你们有信心读好书吗?
生:有。
师:我们一起和大头儿子度过了美好的一天,最后让我们一起为大头儿子点燃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并祝愿他生日快乐吧!(课件演示祝贺生日的动画情境,学生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评析】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搭配“路线”“照相”“点心”“汉字”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搭配中的学问”(排列组合)知识的学习兴趣,强化了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和学科中的应用意识。不仅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在学科整合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感觉到了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四、全课总结
师: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评】本课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分析和推理,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纵观本课的教学和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1.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本课由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动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情境导入新课,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把本课要学的知识编了“大头儿子过生日”情境贯穿全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很容易体会搭配中有序、科学、合理、巧妙的学问,找到了“有序的搭配”方法。
2.有效整合材料,体现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的知识点是排列与组合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又不能直接讲排列组合。如何通俗易懂地讲比较深奥的问题呢?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没有直接呈现排列与组合的原理,而是把教材合理融合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把各种情况一一有序地列举出来,并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摆一摆、数一数、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掌握“有序的搭配”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头儿子”生日即将结束时,教师来了个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感受快乐的同时还要把“书读好”,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注重了数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还渗透了思想教育,体现了学习的三重境界――“为知、为己、为人”。(作者单位:江西省永新县教研室 江西省永新县埠前中智希望小学)
□责任编辑 邓园生
E-mail: jxjydys@126.com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七巧板教学实录
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南宁市三美学校
梁
峰
评点:南宁市教科所
邝国宁
师:同学们玩过七巧板吗?
生:玩过!(一听到“玩”,学生一个个精神倍增。)
师:七巧板(Tang ram)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十九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请看老师在网上下载的有关资料„„(大投影屏幕上显示美国、芬兰等介绍七巧板的资料)哪位同学翻译一下这段英文?
生:我来试一试:“七巧板是中国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利用这七个图形可重新组合成三百三十种不同的图形„„”
[评点] 通过让学生“翻译”来自国外的资料,不仅简单扼要地介绍了七巧板的来历,构成七巧板的基本几何图形,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作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教学中让学生翻译英文,体现了学科间的有机渗透。
师:哪位同学再来说一说,如何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七巧板。
生:„„(学生口述,老师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图形。)
[评点] 让学生自己说比老师“告诉”学生要好得多:学生通过探索达到认知的目的,同时可以训练他们口头表达、传递信息的能力,既复习了上一节“平行线”、“垂线”、“取线段的中点”等有关数学概念和作用的基本方法,也为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如何找平行线,计算角的大小等作好铺垫。
师:七巧板做好了,下面请同学们观赏几幅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屏幕显示1994年由香港承办的第3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会标——由七巧板拼成的一条乘风破浪的帆船;接着显示图组:一棵老树,一只乌鸦,一座桥,一间房屋,学生发出阵阵赞叹声。)
师:看到这几幅图你们联想到什么?
生:帆船让我想起一句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很好,那后面四幅图呢?
(全班学生受上位同学的启发,齐声朗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评点] 数学课又“变成”语文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充分调动起来,个个跃跃欲试。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这几幅图中有哪三组平行线、垂线,并指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说出它们的度数。
生:(按教师要求准确解答。)
师: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所做的七巧板,以小组为单位拼出各种有趣的图形,同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你的拼图用了什么形状的板?你想表现什么?
(2)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指出三组互相平行或垂直的线,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3)在你拼出的图案中,找出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并将它们表示出来,指出它们分别是多少度?
(各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构思、分工,随即动手拼图,整个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学生们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力,力求拼出内涵丰富,构图精美的画面,有的还在画上配诗„„,当各小组依将走上台展示他们各自的杰作时,课堂上又掀起一个高潮。)
师:各小组展示的拼图都匠心独具,非常精彩。下面请大家再看以下几幅图片„„(屏幕显示南宁三中体育馆——逸夫楼,墙壁上的拼图丰富多彩)我们学校如今正建设新的图书楼和学生公寓,同学们课后不妨多动脑,为学校的新楼设计图案或标志。若哪位同学的设计有创意,我将向校领导推荐,采纳你的佳作。
[评点] 通过让学生画、剪、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教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师:同学们若有兴趣,课后可在网上查阅有关资料,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页,为宏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增添光彩。这节课我们通过拼图游戏,让大家在“玩”中学习数学,哪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甲生:这节课让我觉得学习数学非常有趣„„
乙生: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依靠大家的齐心协力,同时还要注意分工„„
丙生:我认为任何复杂的图形其实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基本图形,也就是说许多看起来复杂的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
[评点] 精彩!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竞能感悟到数学的精髓和实质,从方法论的高度阐述了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发言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整节课就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愉快的“对话”中结束。
[总评] 素质教育的要义在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的自主参与是本节课的最大成功之处。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有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动手操作、推理与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苏氏的精辟论述恰到好处地给本节课作了一个注释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59页例4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当导游的过程中利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利用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你猜猜他是谁?
生1:我猜是蜘蛛侠。
生2:我猜是皮卡丘。
生3:我猜是波拉希兽。
师:都不是。我们来一起看看他是谁。
(课件演示:头戴巫师帽,身穿巫师袍,手持魔杖的精灵老头出现,对小朋友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动物魔法学校的校长。”)
师:动物魔法学校的小动物们要去旅游,听说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们可能干了,想请大家做导游,解决旅行中的数学问题,你们乐意吗?
生:乐意!
(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颁发导游证,运用会说、会做、会听、会合作4项评价,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努力提高各项能力。
师:动物魔法学校校长给每个小朋友留下了一件神秘礼物,大家打开桌上的信封看一看。(信封中装着导游证,背后贴着一张评价表,如图:学生拆信封。
师:请把导游证戴上。看看它的背面,我们比一比,看谁会说、会做、会听、会合作,那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五星导游”,课后魔法学校的校长还要送给他一颗魔法星呢。
师:各位小导游,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喽!
一、学习新知识
(一)教学尝试题
1.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情景1:小动物们组成两个旅游团——乐乐团和哈哈团。乐乐团的旗上写着“我们排成了3行,每行8个”;哈哈团的旗上写着“我们排成了9排,每排4个”。旁边还有一辆汽车说“每辆车只能坐6个。”)
师: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乐乐团的小动物排成3行,每行有8个。哈哈团的排成9排,每排有4个。
生2:我还发现每辆车只能坐6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乐乐团有多少个游客?算式是3×8=24个。
生2:乐乐团和哈哈团一共有多少人?3×8=24,9×4=36,36+24=60个。
生3:哈哈团和乐乐团一共需要多少辆车?用60÷0辆,他们一共要10辆车。
师:小导游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下课后我们还可以接着提。因为马上就有出发了,所以现在我们重点要解决车的问题。
(师出示尝试题:乐乐团的游客排成了3行,每行有8个。可是每辆车只能坐6个,他们需要几辆车呢?)
2.解决问题
师:你会解决吗?请你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如果没想好,可以自己先想一项,再和同桌商量商量。(学生尝试,教师巡视,请两个学生板演:①3×8=24(个)24÷6=4(辆)
②3×8÷6=4(辆))
师: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好,请你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做法)
师:我们先请到黑板上做的导游先说说他们是怎么想的。
生1:(分步式)我先算乐乐团一共有多少人,3是有3排,8是每排有8个,24是一共有24个游客。再用24个游客除以每辆车只能坐6个,等于4,需要4辆车。
生2:我列的是综合式。也是先算一共有多少个游客,有24个,再算要几辆车。
师:你们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我们是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游客,再算需要几辆车。
(板出小标题)
师:这道综合式谁能来说说怎么算呢?
生1:先算3×8=24,再用24÷6=4。
师:为了让大家把他的算法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这样写。除以6还没算,照写下来。(板书:3×8÷6)
=24÷6
=4(辆)
像这样有乘法又有除法的式子,我们该怎样算呢?
生1:先算乘法再算除法。
生2:我不同意生1的说法,有乘法又有除法的时候应该是谁在前面先算谁。
生3:我对生2说的有意见,那如果有小括号呢,就应该先算小括号,不是谁在前面先算谁。
生2:我现在说的是没有括号的时候。
师:你谁能把他们的说法总结一下呢?
生4:有乘法又有除法的时候,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没有小括号就谁在前面先算谁。
师:说的真好,表扬他。同桌一人选一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板书:42÷7×34×9÷6)
同桌互相说。
(二)自学课本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9页,今天我们学习的是59页的例4。请大家先看图,想想图的意思再填一填。
(学生自学)
师:谁能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投影展示学生课本)
生1:先算6×4=24,再用24÷3=8。
师:你能给我们说得更详细点吗?比如说6是什么?4是什么?算出来又是什么?
生1:我想请生2帮我说。
生2:6就是有6条船,每条船上有4人,24就是一共有24人。然后这24人去做碰碰车,每3人做一辆,24÷3=8,要8辆。
生3:我能比生2说得更好,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在划船,6×4=24(人),再算要多少辆车,24÷3=8(辆)。
师:你们认为他们说得怎么样?夸夸他们。我们看书的时候不但要知道文字信息,还要注意图里告诉我们的数学信息。
(三)巩固
师:中午到了,有些游客肚子饿了,他们来到了麦当劳森林餐厅。
(课件演示:一群游客来到麦当劳森林餐厅,其中有一个游客说:“我们每排有6个,排了3排。”麦当来森林餐厅的老板说:“欢迎光临,可是我们已经有48位客人在用餐,只剩两张桌子了。”)
师:只有两张桌子了,导游们怎么办呢?
生:那就看看一张桌子要坐多少人。
师:每张桌子要坐多少人呢?请你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写完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巡视,请生板演。)
生1板:3×8(个)48÷6=8(个)
生2板:3×8(个)18÷2=9(个)
师:请这两个导游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3就是有3排,6是每排有6个,18是一共有18个游客。48是已经有48个在用餐,6„„,不知道。
师:那好,你先坐下在想想。我们再请第二个导游说说。
生2: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3×8(个),再算每桌坐多少个,18÷2=9(个)。
师:你们同意谁的意见呢?
生:同意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3:因为48个是已经来的,不是和后面的18个一起的。
生4:我们要求的是18个坐两张桌子,每张桌子坐多少个,和原来有的48个没有关系。
师:你们同意吗?现在你明白了吗?(对生1说)
生1:明白了。
师:我们解决问题时要仔细想一想,哪些数学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多余没有关系的,没有关系的就不用它。
二、拓展
师:有些游客去吃午饭,还有些游客累了,想休息休息。
(课件演示:有6行游客,每行有6个,旁边有10个帐篷。动物魔法学校的校长说:“各位导游们,请给他们安排安排吧。”)
(学生每人一张“有6行游客,每行有6个,有10个帐篷”的图。”)
师:请导游们自己安排安排,也可以和别的导游商量商量。
(学生解决问题)
师:哪位小导游先说说你是怎么安排的?
生1:我是这样安排的,前面9个帐篷每个住4个游客,最后一个空着。
师:这间空着你打算干什么呀?
生1:我想用来放行李。
师:这个导游可真不赖,安排得挺合理的。你们还有不同的办法吗?
生2:我前面9间房和生1的一样,最后一间我留给校长住。
师:你考虑的可真周到。
生3:我前面4个帐篷每个住3人,后面6个帐篷每个住4人。
师:你为什么这样安排?
生3: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的时候,我看见饭店里有2人间、3人间也有4人间。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4:我只用3个帐篷就行了,每个帐篷住12个。
生5:我不同意生3的办法。12个住一间人太多了,不舒服。
生6:我们去旅游的时候都没有12个住一间的,这样会很吵,旅游的人心情也会不好的。
师:哦,我们导游不仅要让游客玩得高兴,还要让游客住得舒适。我想各位导游肯定还有很好的安排办法,下课以后我们再继续说,好吗?
三、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有乘法又有除法时,谁在前面先算谁。
生2:我又学会了很多知识,数学很有用。
生3:我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数学无处不在。
师:小朋友们真是棒极了。下课后把导游证后面的评价表填好,评出我们今天的五星导游,魔法学校的校长又送给他们魔法星呢!
第五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实录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12~113页。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逐步养成合理安排事情与节约时间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解决沏茶问题 1.对话导入。
这几天,番茄娃娃很不开心,他遇到难题了。(课件演示:番茄娃娃伤心流泪的画面)你们愿意帮助他吗?今天,我们就来帮助番茄娃娃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沏茶。[设计意图:创设帮助番茄娃娃解决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帮助番茄娃娃的美好心理,使新知的学习
第 1 页 成为学生的需要,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氛围。] 2.沏茶问题。(1)看图获取信息。
先让学生说说平时沏茶要做哪些事,再出示课件,了解番茄娃娃沏茶所要做的六件事。(2)操作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怎样安排才能尽快沏好茶呢? 动手操作:先小组交流,然后用学具卡片在纸条上摆一摆、贴一贴,最后算一算沏好茶至少要花几分钟。(3)交流体验最优方案。
学生展示摆好的纸条,要求把各种方案按所花时间的长短进行分类,请花时间最少的小组介绍想法,再讨论为什么这个方案会节省时间。(4)抽象数学化的提炼。
介绍箭号图示法(沏茶的流程图),感受这种表示法的简洁、明了。
3.小结。(课件演示:番茄娃娃看了沏茶的箭号图示法,很高兴)[设计意图:设计说一说、看一看、摆一摆、贴一贴、分一分等一系列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思考和交流,以解决问题。通过动手
第 2 页 操作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沏茶问题的各种方法,体验沏茶问题的最优方案,感受合理安排的思想方法。]
二、解决煎蛋问题
师:接着解决第二个问题煎蛋。(课件演示:用平底锅煎,一次能煎两个蛋;煎两面,每面煎两分钟)1.自主解决煎蛋的问题。
师:如果要煎一个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师:如果要煎两个蛋,怎样安排?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2.合作解决煎三个蛋的问题。
师:现在番茄娃娃要煎三个完整而独立的蛋,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安排?(1)12分钟方案。(生介绍安排方案,略)(2)8分钟方案。(生边说边上台用圆片演示,师配合板书,如下)第一次 ①正 ②正 2分钟 第二次 ①反 ②反 2分钟 第三次 ③正 2分钟 第四次 ③反 2分钟 共需8分钟
(3)6分钟方案。(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寻找更节省时间的安排方案)学生如果有困难时,师引导:一口锅一次能煎两个蛋,第三
第 3 页 次和第四次只能安排煎一个蛋,如果每次都安排煎两个蛋,那不就节省时间了吗?想想怎样安排,才能让锅每次都煎两个蛋呢?
汇报展示。(生边说边演示,师及时记录过程,如下)第一次 ①正 ②正 2分钟 第二次 ①反 ③正 2分钟 第三次 ②反 ③反 2分钟 共需6分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预设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对于第一种方案,只要让学生介绍就行了;第二种方案,采用师生共同合作的方式展示安排过程;第三种方案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感受这种安排的思想方法。教学时,教师应根据课堂情况灵活调控,既要注重体验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又要注重最优策略的引导;既要渗透学法指导,又要培养创新精神。] 3.观察比较,体验优化思想的应用。
师:现在,要用哪种方案帮助番茄娃娃?为什么?(指6分钟方案)节省了多少时间?为什么能节省时间? 4.运用最优方案解决煎多个蛋的问题。(1)探索煎多个蛋的合理安排方案。
师:假如煎4个蛋,又该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需要几分
第 4 页 钟?(课件演示)师:假如要煎5个、6个、7个蛋,又该怎样安排?至少需要几分钟?(课件演示)(2)引导观察,比较分析,发现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运用等多种活动,让学生理解、体验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再运用最优方案解决煎多个蛋的问题。这样设计,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5.联系生活,总结提升。
(1)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通过合理安排来节省时间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2)今天,我们帮助番茄娃娃解决了沏茶和煎蛋两个问题,他可高兴了!瞧,他来了。(点击课件:番茄娃娃伴有画外音:谢谢大家)你想对他说什么?(3)小结揭题。
这样合理安排,就可以节省时间。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数学广角里的知识。(板书:合理安排)最后,番茄娃娃有一句名言送给大家,愿与大家共勉。(点击课件:培根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同学们,我们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合理安排,才能提升办事效率!
第 5 页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合理安排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进一步体会了优化思想。]
第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