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读练式数学自主课堂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读练式数学自主课堂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忠山小学喻利蓉
合作学习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就道出了合作学习的真谛,也阐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认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成功实施读练式数学自主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我国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在教学上,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相互讨论、提出问题、质疑、争辩、最终达成共识,解决了问题;实现了教育教学以人为本,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潜能等育人目的。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它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近年来,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下面是我对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读练式自主课堂中的一些尝试做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编组要有三性,即目的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很多的数学课堂中,分组合作往往是为了显示课堂热闹而采取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教学行为,其实不然。因为讨论要适时,当遇到学生之间出现有争论的问题时,就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的最佳时机;当多数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就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契机。所以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在;也可能就此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学习数学成功的快乐,影响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学习效果。因此,我在了解我班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等的情况下,通过认真分析整理后,把学生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搭配分组。在课堂上,我一般是采用异质分组。也就是这样分配的:因为学生较多,就按每8个人为一个小组,但我知道一般4人小组是最佳的组合,4人中,包括一名成绩好的学生、一名学困生和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我虽然以8人为一个小组,但我都把每个学困生都捆绑给小组中的其中的3个学生的,这样经常都相当于是四人小班在进行合作学习。但是长期的异质分组,也会导致学习方式流于形式。因此为了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有时我会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学习。这种组合一般是学生水平相当临时组合在一起,因为学生一般在自己的心目中想要找竞争的对象,所以会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组合。这种自由小组合作方式,使得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相互比较,互相促进,学习效率可明显提高,但必须注意的是自由组合也并不是让学生自愿组合,教师有时也要进行有目的性的调配。这类组合比较适用于综合性的课型。例如:在教学课后的思考题时我往往临时采用自由分组,这样使同等水平的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更深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组长的职责要明确
小组长的职责是:①每天早晨跨进教室就交自己的家庭作业给学习班长;②收小组成员的家庭作业,并等到在全班展示交流后给予批改;③组织小组内交流讨论解决本小组每个同学在家庭作业中遇到的困惑;④每天督促检查小组帮扶任务的完成;⑤每周星期一上午,负责组织小组内完成对上周的评优工作;⑥负责组织课堂临时下达的合作学习任务或讨论任务;⑦负责平时小组同学的课堂纪律。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培养和发展,在小组中,每个小组的小组长轮流担任,每个周轮换一个同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交代具体,表达清楚,尽量做到能让每个同学都明白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四、教给学生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即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记录和学会点评提升等。
小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不够强的,特别是刚开始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教师交给一点一滴的合作学习的具体做法和要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我们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里经常会出现“有的听,有的看,有的什么也不干”的情况。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时间比较短暂,在对合作的意义不甚明了的情况下,我们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明确小组合作的意义,如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要一边听一边想,特别是要把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同时学习在别人的启发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我在教学中还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盯着别人的问题解决了没事,竟忘记了自己最初想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培养学生养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将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序地写在草稿本上,在合作中边听别人的发言边做记录,同时还提出自己的观点准备自己的发言。为此我明确要求没有交流的同学做到:①必须听懂同学交流的内容,否则及时表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请求帮助解决为止;②努力思考寻找用另一种方法解决同学交流的问题,等待自己交流的契机进行点评提升,交流总结。
小组合作时我随时鼓励学生要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展开争论和辩解,有时甚至可以跨组讨论。只要对解决问题有益的方式和行为都可以灵活或者说成综合运用都很好。同时要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存感激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不断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上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时,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就需要同学们测量大量圆形实物的周长和相应的直径的长度,一个小组的同学有的拿着圆的实物,有的就用尺子量,有的就将量的数量填入表格内。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交流,教师进行适时的点拨,最后通力合作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关系。通过这样的合作,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重点得到凸现,学生不仅能比较直观地理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而且每个人都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活动,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是亲自经历了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合作探究数学知识的乐趣!
五、适时引放、充盈“合作”——尊重学生的“创新资源”。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摆正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而如何摆正其中关系,做到“收”、“放”自如,其关键就在于教师的“引”。
“引”是指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能袖手旁观 ,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适时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创设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 , 使得“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有挑战性的问题 , 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有趣味性的问题设计,常常让学生“深陷”欲罢不能的学习境界。
“放”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资源,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
案,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的一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怎么再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知识上和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迁就学生,让学生们都明白对于知识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无的原因,使孩子们在心诚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自我亲身体验过程中,也受到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可见,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让个体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培养“团队”精神。
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评价必不可少。利用评价既可以可以激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但小组合作组织不当,更会导致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帮助、甚至等着抄答案,会出现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开展小组评优活动,可激励每个学生互助的精神。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开展一题多解,比一比哪一组的方法多而妙,并要小组内每个同学都依次上台展示交流;这样成绩好的学生就会感到为了小组的荣誉不能只顾自己学会,应该帮助差一点的组员;学困生来自集体的荣誉感驱使他主动学习,这样小组内便容易产生互助互学的好作风,也给了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学会取长补短,使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我班规定自己小班遇到疑难首先满足自己小班的同学解决,但不能加分,自己小班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就机会让给其他小班的同学解决并加分奖励;每周总结一次,每周每小班加分最多的前三名评为优,作为今后班上评选三好生、优干……的主要条件。坚持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的导向性和激励性,把原来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的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舟共济海让路”……合作学习就有这样的功效。
老师们:请相信只要我们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独自去探索,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我们的自主课堂,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同我们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就会给我们若干惊喜,就会最大限度地生成他们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读练式自主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阳平镇中心小学
赵芳芳
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认识。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小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贯串教学始终(1)复习中创设情境
复习中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创设氛围,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复习中去,通过对旧知识的唤醒,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个较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新知的学习状态中,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2)新授中启发心智
新授中针对重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重点。多项交往的组合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3)练习中提高效率
“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中,老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
三、拓展合作学习形式
如何采用合作学习活动形式,要依据教学内容、问题解决的不同而各有侧重。1.适时进行多样化交流。
适时交流,给予了不同能力的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机会,每个人还将会得到来自不角角度、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流时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能包容多种答案,应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一方面交流不会“冷场”,另一方面要遵守“有相同意见可不重复”之规则。交流中有述说、有补充、有倾听、有启发,使有效合作得以实现。
2.灵活运用多种合作形式。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解决,积极运用“做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合作学习也是教学目标之一”等先进理念,可以丰富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
四、适时引放、充盈“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摆正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而如何摆正其中关系,做到“收”、“放”自如。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让个体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重视合作学习评价
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因此,恰当、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
1.课堂评价。“你的想法真了不起”,“这个小组办法多,合作好”。许多教师能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成功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定期评价。
在两周或一个单元教学后,进行“个人与小组”评价活动。先上组内评价个人,后组间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
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独自去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
第三篇: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化楼小学 王永刚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把小组成员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并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
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做法和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分好学习小组,通常一般四至六人为最宜。分别为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其他为组员。在课堂讨论中,组长负责整理,组织小组内的讨论结果,并汇报小组内结论,副组长辅助组长做好组内分工。在课下学习中,组长负责检查组内同学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有疑问的同学帮助解决问题,并做好课下跟踪复习工作,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进行互教,互学,互帮,最后达到查漏不缺的综合提高。
二.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
小组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的学习形式有以下三种
(一)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各小组成员展开讨论,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小组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他们中有的想到: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而不是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甚至是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呢?如果是这样形状的车轮车子会怎么走?组内学生各发表自己的想象,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合作学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有利于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延伸,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集体研究
在这种策略中,学习任务被分成不同的部分,由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但强调在小组内展开广泛的讨论和研究,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时”教师提出问题:圆柱体如何变成长方体?小组共同动手操作切饼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启发学生讨论研究(1)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吗?(2)通过刚才的试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共同收集整理试验信息,并引导学生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进行猜想,“如果把圆柱的地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如何推导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集体研究得出结论,师生给予评价,从而使全体学生对这一课题有深入的认识。
(三)小组教学
例如在学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及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时,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把分数问题迁移到百分数中,为了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互教互学活动,要求已会的学生教会不会的同学,然后对其测试,予以表彰。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三.小组合作学习贯串教学始终
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结论尽管被广大教师日益接受,但往往体现在新授比较多,而复习中依然是一问一答的基本模式,学习的参与率比较低,兴趣也不浓,对旧知与即将学习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不大感兴趣,更难以激发一种积极的状态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了。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一点。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买3个书架共75元。如果买5个,一共要多少钱?”时,可把例题改成连续两步计算应用题“买3个书架共75元,每个书架多少钱?如果买5个,一共要多少钱?”作为复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问题应怎样解答?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全体的讨论参与,了解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一方面复习了连续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逐渐解决了新课的重、难点,使新课的学习难度降低,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四、重视合作学习评价
心理学认识: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因此,恰当、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
1.课堂评价。“你的想法真了不起”,“这个小组办法多,合作好”。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成功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就可夺得红旗”来激励;在黑板右边画一个统计表,对讨论交流积极,独立思考用心,汇报正确有代表性等,采取记红星、记对号来评价和鼓励。
2.定期评价。
在两周或一个单元教学后,进行“个人与小组”评价活动。先让组内评价个人,后组间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如“爱动脑筋的学生、乐于助人的同学;红星最多小组、进步最快小组、最团结小组”等均会产生出来。
实践证明,教学中针对重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重点。多项交往的组合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达到了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我开展小组教学两年多来,四年级时所接班级数学成绩和平行班相差十五分,现在已经反超平行班,数学成绩跃居第一,这充分证明了小组教学的作用和必要性。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小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更好的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第一阶段小结[范文]
《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阶段小结
南漳县东巩镇双坪初级中学课题组
自2015年5月立项以后,南漳县东巩镇双坪初级中学课题组在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全体教研成员团结协作,勇于开拓进取,课题研究进展十分顺利,已初见成效。在教学应用中,凸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为我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为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任务,尽早结题竣工,现对课题研究作阶段性总结。
一、第一阶段目标任务
1、自课题组成立以来,课题组成员充分论证这一课题在我校及语文这一学科开展的可行性。全体教研组成员都把课题研究当作一份光荣的任务,把它当成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次难得的机会,他们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惧困难,不辞辛劳,热情始终饱满,行为始终专一,把课题理念,精神落实到备、教、改、辅等教学环节中,并且认真总结,积累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教研论文,为课题研究总体推进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2、通过课题研究实践的锤炼,每个教研成员基本实现由教学型教师到教研型的转变。
3、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课题启动时,每个教研成员都承担了各自的研究项目,有明确的分工。但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帮助支持,交流经验,借鉴好的方法,遇到难题集体讨论,想办法加以解决,团队优势明显。
二、第一阶段工作进展(一)广泛宣传发动
本课题研究的主体是校本课题,课题启动时,首先向全校师生公布这一信息,让全体师生人人知晓,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
(二)审定教研组成员
结合本课题师资状况,反复研究,选定了9名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实施主要研究工作。其成员具备较高的基本素养,有进取心和事业心,敬业精神强,为教研成员提供了人力保障。
(三)明确责任
本课题研究组组长为陈正权校长,负责教研的领导组织、技术指导工作,对各成员也分配了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子课题,明确其任务和目标,规定了任务完成的期限。
(四)研究过程
我们在启动课题研究时,决定2015年5月—12月为课题准备阶段。
1、学习课题文件,把握课题理念、精神,课题组长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与技术指导。
2、落实课题精神的具体方法、形式的确定,以及怎样在备、教、改、辅中实行。
3、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成员的确定、分工。
4、制定《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
5、釆取听讲座、对教案作业定期检查、举办教研课、示范课、经验交流、论文的评选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教研工作的顺利实施。
6、通过专题学习,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得到了更新和改进,教研能力得到了提高,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备、教、改形成了符合课题要求的基本模式,师生在课堂中的双边活动呈现互动。学生初步具备适应小组合作的方式,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学习的技能。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教研组成员大多是教学一线教师,缺乏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课题研究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2、小组合作与课堂中的实施环节的有效性有待深入研究。
3、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任务,存在急功近利思想。以上问题须在课题研究第二阶段着力解决。
第五篇:《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第三阶段小结[范文]
《自主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第三阶段小结
南漳县东巩镇双坪初级中学课题组
课题研究资料,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或使用的所有信息材料。课题研究资料不仅能让人们了解有关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历史和当前研究动态,而且可以为论证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可以说,研究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判断教育课题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收集、整理、分析课题研究资料,为撰写结题报告积累第一手材料。
一、课题研究资料的收集
1、多途径收集课题研究资料
一是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收集。课题往往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联系紧密,课题组要注意保管好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学习笔记、听课记录、作业批改、教学成绩册,以及学生成长记录、班级管理日志、课外活动计划与总结等资料。
二是从课题研究活动中收集。课题研究过程中设计及使用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观察记录表、个案记录表、心理测试量表、实验数据等,都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三是在阅读学习中收集。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无论是略读还是精读,都可以发现对课题研究有益的研究资料。要养成文献摘录、资料剪辑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注明资料来源(作者、文章题目、发表媒体及日期等)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资料收集的类型
1、计划性资料
课题研究起始阶段所形成的各类资料,包括课题申报表、课题论证书、立项通知书、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研究人员登记表等,均可作为计划性资料保存积累。
2、基础性资料
课题研究前期及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的调查、研讨等工作所产生的各类资料,包括开题报告、调查问卷、观察记录表、个案记录表、测试量表、课题研究规章制度等,可作为基础性资料收集保存。
3、过程性资料
即课题研究实施阶段产生的各类完成性资料,包括教学设计、观课议课记录、检测记录、案例记录、教育叙事等,特别要注意积累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与文字、音像等材料。
4、专题性资料
围绕课题进行的专题研究所形成的资料,如专题研究记录、专题讲座笔记、针对某项专题形成的论文和报告等。专题性资料对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5、效果性资料
课题实施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估等,都会得到相应的资料,如学业水平检测成绩统计,家长和社会评价,等等。这是形成最终成果、证明研究有效性的主要资料。
6、总结性资料
课题组与课题组成员个人的专题性或综合性的总结,可作为课题总结性资料收集、保存。这些总结对课题研究的持续、深入进行和最终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反思、矫正和深化价值。
三、对收集的课题研究资料进行分析
1、定性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文字、声音、图片等资料进行系统审查、汇总、归类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和意义分析,从而揭示出事物内在特性的研究过程,它是一个对资料分类、描述、归纳、抽象的过程。定性分析的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包括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个案记录、学生作业、教师教案及相关音像资料等。定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把研究资料和信息量化,采用数学手段加以处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过程。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一般用统计分析法,包括用特征量来显示数据资料,对样本资料进行检验和从样本资料推测总体情况等内容。统计分析的理论性较强,建议教师在具体运用时参照有关统计实例,同时借助计算机完成对相关数据的处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