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践

时间:2019-05-12 22:0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践》。

第一篇: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践

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践

摘 要: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提出后,因其不仅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而且更有利于教师授课中的实际操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如何形成一套有规律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经验。

关键词:情境教学;价值;创设

“园丁”这个词形容教师最贴切不过了。首先,园丁对花木精心呵护,细心修剪,犹如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教导,体现出的是态度;其次,哪个园丁会对几十种花草浇一样多的水,施一样的肥,晒同量的太阳呢?估计这样做的话,花草早都死光了,这不正如教师所说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吗?最后,花草死了,没有哪个园丁会破口大骂,基本都会反思自己的养育方法,这体现出教育者的自我反思。由此可见,“园丁”是对教师最形象也是最具情境化的称呼。而情境化的语言不仅亲切形象,更便于让人理解其深刻内涵。

语文情境化教学其实已经较早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首次提出“情境教学”的理念,至今,这一教法已经广泛用于教学之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形成一套有规律性、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情境教学的价值

“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而构建的情境需与授课内容相适应,它与“情景”是有区别的,“景”是看到的直观而具体的景物,情境是由情景构成的一定的意境,是可感而不可见的,“情境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意境,以达到唤起学生的共鸣和个体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常用的方法归纳为如下几种:

1.从生活中汲取经验

教材中所写的生活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尤其是有些年代久远的文章,当代学生更加难以理解,教师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能够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他们的感受力,强化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如,我在作文辅导课中,发出过这样的讨论: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哪个大?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学生讨论很激烈,我加以引导,这涉及的是两种学派、两种思想的争论,其实这正是2013年有些高校自主招生的面试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是有帮助的。

2.借助音乐和画面再现情境

音乐和画面给人以形象和美的享受,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情境教学中运用音乐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音乐的选择要符合课文内容的基本要求,与文章内容相融合。图画不仅能迅速了解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而且能再现教学内容情境,课本前面的插图就体现出这种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可以加以指点和启发,并进行深情并茂地讲述,从而使学生充分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3.运用课堂表演创设情境

课堂即兴表演要求教师积极构建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表演情境之中,而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表演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祥林嫂》这课时,导入环节设置了案情发布会的形式:同学们,昨晚在江边发现了一具女尸,年龄在三十多岁,衣衫褴褛,经查是祥林嫂,究竟是谁导致了她的死亡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抽丝剥茧,找出幕后真凶吧。这一新颖的课堂表演形式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当然,表演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改编课本剧。笔者就曾经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让学生将其改为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展现烛之武杰出的语言艺术。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本篇文章,并唤起了他们对学习古文的兴趣。

4.深入挖掘语言艺术是承载情境教学的关键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善于用准确、简洁、优美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教学情境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成。说到底,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用教学语言来实施,枯燥乏味的语言很难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一课时,我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朗诵文章,引导学生赏析其中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学生很快被带入了山中小屋那虚无缥缈的意境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意蕴。

5.参与式讨论引入情境

屈原作为历史名人,爱国诗人,我在教学《离骚》的时候,以爱国精神为主旨,创设了一个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情境:谈一谈你怎样看待屈原投汨罗江自杀的举动,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间。固有的观念主张屈原的死是爱国举动,唤醒民众,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应该勇敢反抗,而投江自杀是逃避现实、懦弱的表现,这样一来,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标准和唯一的答案,而是让学生查资料,用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又一可行方法。

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很多,我在具体的操作中,总结出以上几点,所谓“山不过来,我过去”,善于调整思路,更新观念,最终我们会发现离山越来越近,情境教学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这两大特性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深入探索这一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 安徽省怀远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有效识字情境教学

有效识字情境教学

《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和写作的基础,是一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过程就是学习文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给人的感官以多重刺激。凭借汉字阅读和凭借拼音阅读的效果和收获是不一样的。以下是我调查到的一些教师关于有效的情境 识字教学的案例。

案例1:教学一个“碧”字,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它是一个“王”字加一个“白”下面再加一个石头的“石”字,不要记错了,然后让学生伸出手指来念:一笔横,二笔横,三笔竖……最后布置抄写八遍。可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把“白”字写在“石”字的位置,而“石”字去写在了“白”字有位置。而另一位教师同样教的是这个“碧”字,她编成一首儿歌“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字形。还有教那个“星”字,她又编成:“星星宝宝哪里来,太阳妈妈生出来。

儿歌识字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我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成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案例2:教“日”字时,教师编成了“四周不透风,一横在当中”的字谜,小朋友们猜中后,兴致勃勃。教师趁机教“目” 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个谜面,请其他同学猜猜看好吗?”在“日 ”字谜的启发下,小朋友很快编出“四面不透风,两横在当中”的字谜,经过老师的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大雨冲倒一座山”(谜底:雪)、“白云跟着走”(谜底:运)等。

字谜识字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老师根据字的形状和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了。

猜字谜和编字谜为孩子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使学习生动有趣,唤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样既能帮助儿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又能培养儿童的口语表达、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案例3: 教“藏”字,老师先讲清“藏 ”可以分成四部分“艹、爿、臣、戈”,再讲清各部分的意思,然后结合故事演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大臣(出示“臣”字)发现有敌人在后面追他,他就赶快跑到卖兵器的地方。这时他看到时墙角有一团草,就马上拿草来放在自己的头上(拖动“艹”),他又看到旁边有一大堆木材,他连忙把木材搬过来,放在自己的左边(拖动“爿”),这时他又发现自己的右边还露在外面,他又赶紧去拿几件兵器放在自己的右边(拖动“戈”组成“藏”)。敌人追上后看了看就离开了。学生们津津有味的听着,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接着问:“敌人为什么没有发现他,啊?”学生们答:“因 为大臣藏起来了!”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轻轻松松地记清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

由于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通过故事把枯燥的机械的识记变为有意义的有情节的识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不但有效的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而且印象深刻,很难遗忘。

案例4:“柳”字一直到高年级都 有学生把中间的那一撇忘记写,在教学中我们就专门抓住这一重要点,引导学生们想象:微风吹来了柳枝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柳枝细一些,微风中轻轻地飘起来;有的柳枝粗一些,微风中还是那样挺直的,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再也不会将“那微风中飘起的柳枝”给忘记了。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案例5:1)“开火车”:老师说:火车火车往哪开,其他学生边做发火车开动的动作,边说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来,先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后继续开(读错的学生要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2)“手拉手、交朋友”:教师准备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走在一起手拉手交朋友。

3)“摘苹果”: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用卡纸果篮(学生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利用这一点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学生学的情趣盎然,单调的识字教学或词语复习变得丰富多彩。

在长期的教学中,老师创造了的多种多样识字方法,如集中识字、随文识字、谜语识字、归类识字、联想识字、注音识字、图画识字、生活识字、游戏识字、生字开花识字、情境识等。这些识字方法都积累了老师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学中我们应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组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必然走向封闭、单调,甚至牵强附会,不尽情理。学生的发展是唯一的追求,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认字,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我们把运用到的识字法和看到听到的识字法进行了归类,分析出一些比较易于孩子们接受又非常有趣识字法。如图文识字、生字开花、熟字换偏旁识字、猜谜语识字、联想识字、故事情节识字、游戏识字等有效的情境识字教学法。

第三篇: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副本 (精选)

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师范部初等教育文科

姓名:王 征 学号:Z11155236

语文课上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指出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质。语文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抓好语文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好语文教学。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原本生动丰富、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变得僵硬、枯燥、乏味,极大地妨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新课程的学习强调在情境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朱绍禹先生[2]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这种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教学环境,带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教师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设。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形象生动的语文情境,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语文课上情境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创新学习,才能让语文课的教学更加的有效,更加的有价值。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具体谈谈语文课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一些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表达的欲望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而创设问题情境对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巧设问题情境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活跃的思维,引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如在教学《看云是天气》这篇课文时,我在文本拓展部分中设计了一个练说的内容,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火烧云的形状难道只有这几种吗?天空中还可能出现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提问,为学生的写作表达提供了框架,也促进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确。学生们有的说像一棵大树;有的说像一条龙,有的说那朵 [1]新课程标准

[2]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2.云像一匹骏马;有的说这朵云像一座房子„„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他们似乎看到了真正的火烧云一样,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此时,他们主动地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当学生还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美好的想象随着白云一起飘向蓝天的时候。我引导他们把刚才想到的,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下来。因为孩子们有了把想象与文本紧密地结合起来的体验,有的学生写的居然比书上还要好,那种想象和表达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想。其次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样的问题情境与文本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想象和表达的空间,让学生联系文本,结合他们平时的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激发他们说与写的欲望。

二、创设自主探究情境,启发思维的创造性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上适时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活跃的思维,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

其次,这一环节的情境创设,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激发了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愿望,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究课堂问题,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效果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每一个人都提供了一个自己动脑动手的平台,给了每一个人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了课文所要阐述的内涵,今后凡事都要学会自己动手试一试,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的这个道理。

三、创设表演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与动机密切相关,如果不存在智力障碍与知识缺陷,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度的大小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和需要基本同义。而诱因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使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

动机主要有三种作用:

1、激发行为,使有机体进入活动状态;

2、行为定向,使有机体有选择地进入某种活动;

3、维持行为,使有机体保持适当的行为强度直到选择的活动得以完成。”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保持一定的劲头直至所选定的学习任务完成。

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9.皮亚杰[1]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所教的东西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兴趣是学生认知活动的契机和直接诱因。”

兴趣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周国韬等人(1993)通过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认为: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所学内容和从事某种活动感到有乐趣,是属于内在动机的范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长期保持语文学习兴趣,就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内驱力入手,配合各种诱因,以激发学生的自身激励,从而保持适当的学习劲头,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叶圣陶先生认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由此可见,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还应注意语文本身的一些特点: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生活化,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具体是看、听、感、想、做;

(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结合语文自身的特点,我们认为以下方法在激励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上是比较有效的。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需求,就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好奇心人皆有之。根据学生探奇的心理,设置悬念的“圈套”,让学生去钻,也不失为激发兴趣的一条锦囊妙计。在教学中有很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如时事政治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时候为学生创设一个表演的教学情境,更有利于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时,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因为文章的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遥远,只凭讲读来学习文章,学生是很难理解文本的。因此,我决定把这篇课文先交给学生,以电视剧的形式自己导自己演,第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分段的时候,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在段与段之间有空行,数一数空行就知道了是几段。接着我趁势说:“那么,课文留有空行,就是为了方便我们分段吗?你们不妨联系电视连续剧,联系电视中的镜头切换来思考。”过了一会儿,有学生领悟到了:“每一部分就像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开始小男孩碰到德国鬼子是一集,小男孩带路是一集,游击 [1 ]转引自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9.1队和小男孩联系又是一集,消灭鬼子又是一集,最后部分又是一集。” 我顺着学生的话说:“好,这节课老师就让你们来当导演,当演员,我们也来把这篇课文拍成四集电视剧,怎么样?”学生群情沸腾,跃跃欲试;我借机出示阅读要求,并且强调:“要想演得好,必须要先把剧本吃透!”在整体感知课文的环节,我打破了“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这种模式化切口,而是从课文写作上的一个特征——空行——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电视表现手法,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阅读心理,然后让学生来表演,对此学生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这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最后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老师适当地渲染一些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在宽松愉悦的表演情境中感悟了夜莺的人物品质及其形象,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地去阅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使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真正地走向有效性。

总之,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利用这些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学生自然就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让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他们的主体作用也就明显地突显出来了。语文课堂上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声有色。新课改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该根据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情境生成学习材料、问题。语文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些情境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并且蕴涵语文知识。作为教师还应找准情境与知识的切入点,及时生成问题材料。还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也就是一种基于旧知识,经验的认知建构。[2]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最近发展区”,认为新知的建构应基于这个区域,才能获得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尤为重要。

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我们国家在新的国际竞争的形势下对教育宗旨和

[1]施红雷.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实效性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教学内容、方法、过程与空间的一次新的调整。新课程需要我们吸纳教育教学实践中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发展的新方法、新成就。小学语文课堂利用有效情境创设进行的教育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教育,是学生能够学会学习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有效的语文情境教学,也为我们当前语文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可能将使我们渐渐接近、甚至最终达到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将引导我们朝着远离应试教育,而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迈出坚实的一步。

i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D]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1 [3]皮亚杰.认知心理学《中外教育研究》[J] 2008,(11)[4].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9.[5]施红雷.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实效性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第四篇: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永胜县星湖中学 子 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象化,把教学方式趣味化,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欲望。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问题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学要围绕问题转,并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和经验。教师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向思维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寻找求得新知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情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发展,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发展情境。胆怯型的学生需要亲和、安全、宽容的教学情境;厌学型和逆反型的学生则需要人文关爱、耐心交流、肯定进步的教学情境;内敛型的学生却需要鼓励支持、表现才华、展示自己的教学情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时候,说明教学适应了学生的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产生高效而快乐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教学情境,不只是由教师个人设计安排,重要的是要靠全班同学共同努力,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互帮互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丢掉刻板说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真情对待学生,真心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营造出轻松、快乐、活泼的教学氛围,也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相互交往、共同发展。

第二,教学情境必须紧扣教材内容,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服务。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偏离教材内容,教师应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会出现冲淡教学主题和不突出重点的现象,导致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特点,而且要充分考虑到让学生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只有适应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才能使创设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变化的、动态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机会。情境教学中,有可能会出现预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求变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无法驾驭教学,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影响教学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情境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情境教学一定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态度。只有让他们的主动性和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获得新知识和情感体验。

总之,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增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自主地、有效地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有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思考

宁化一中

刘敏华

[摘 要]高中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本文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的的可行性入手,探讨了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结合笔者个人的教学实践,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明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标 情境探究 化学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让他们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学习的重要性。[1]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认识逐渐得到发展。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学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讲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入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实现有效教学。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是采用问题驱动的过程。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恰当地进行化学课堂探究教学呢?

一、化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探究”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情境探究式教学符合化学学科知识的建构特点:大多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研究和发现,都是从“探索”开始的。在化学教学中,若能利用类似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学习,通过创设合理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学习。这样既符合人们认识自然的规律,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尤其是今年暑假听了连城一中黄一文老师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讲座后,让我对问题情境驱动探究有了更深的认识。

2.高中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单元都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以帮助教师利用这些情境素材创设与所学主题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教学参考书上都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提供给老师教学时选用。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探究教学,可操作性强,更能体现自主性、合作性、体验性。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方法

良好的情境能吸引学生进入充满探索、充满思考的化学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恰当的、有效的化学问题情境,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认识:

1、利用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充满着新鲜和好奇的心理情景中完成教学,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化学实验都有着浓厚的兴趣。新教材中实验比较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演示,或者让学生配合完成实验来引发思考和讨论,也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对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和假设进行验证,这样通过实验创设一种很好的化学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学习了钠与水的反应后,再提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又是怎样反应的呢?能置换出铜来吗?并补充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不仅巩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时又加深了对钠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利用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化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化学情境,贴近生活,学生更易接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讲“铁和铁的化合物”可以从你有贫血的小测试入手,结合常见补铁剂——硫酸亚铁,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预测性质,展开对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探究,进而设计探究实验,同时服用补铁剂硫酸亚铁时为何服用Vc辅助治疗,切开的苹果放置一会切面变色等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Fe2+ 和Fe3+ 转变。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利用化学史来创设教学情境

比如在化学必修2讲元素周期表时,可以巧妙的把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知的各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小卡片上,进行反复排列比较,才最后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并依此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故事穿插到课堂中创设情境。不但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的教育,更可以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追求知识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4)利用热点新闻、事件来创设教学情境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的知识情景。如果我们能够及时的抓住社会的热点新闻或者曾经发生过的事件,适时的引入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会对知识的认识更加的深入,还可以更好的学以致用。

在学习必修1中“金属钠的性质”时,引用网络报道,设计了以下的问题情境:在广州市珠江河段曾经出现过惊险神秘的“水雷”,若干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浮在水面上,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蹿出亮红色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马上冒起浓浓的白烟,而且一旦接触了桶内物质,双手立刻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桶推到江里。一遇到水,这个桶就爆炸了。„„又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准备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为金属钠在煤油里是不会燃烧的。

问题:1.为什么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水桶不下沉?为什么“水里的东西也能着火爆炸”? 2.人们接触了桶内的物质,为什么双手立刻感到剧烈的疼痛?3.为什么消防队员将打捞上来的铁桶用煤油浸泡?感受此情境,学生的好奇、议论、猜测油然而生,求知的迫切性得到了强化,探究氛围逐步形成。此时再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探究以及三个问题的设置,使得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了强化,知识得到了升华,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同时,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析。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能够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再是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化学药品也不是你所想象的都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化学变化不是都是“爆炸”“腐蚀”等那么可怕,充分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强化持续学习的动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情境要本真意蕴[3]

教学情境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走出一些误区,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所使用的情境的价值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素材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曾经听过一位老师上氧化还原反应的公开课,在刚上课时播放<明月几时有>的歌曲,然后在突出“月有阴晴圆缺”,引出对立统一的关系,让听课老师和学生都云里雾里,偏离了教学的目标和设置情境的初衷。

2、教学情境要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良好的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蕴涵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能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实践环境,富有思想内涵。现在很多学生一问现象是“爆炸”,对化学实验有点乐热于尝试探究,但又心怀恐惧。这恐怕也就是化学老师平常渲染的负面因素有关。

3、情境要有真实性,最好贴近生活。

学生学习知识,不是只为了能够对知识进行准确表述和客观再现,而是要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原有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和进一步解释,并且还要使知识发生迁移和生长。因此,课堂中创设的教学情境越真实、越接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就越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建构和内化。事实情境具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而往往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情境要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从情感到行为都能够渗透和融化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真实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中所体现的知识和技能,也很容易领悟和挖掘具体教学情境中所蕴涵的观点和价值。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越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

教学情境应该具有促进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激发和增加学生潜能的功能。由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总是受到个人能力以及情境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提供的情境,一定要精心地选择和设计,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可通过探究等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否则,创设情境的教学素材所涉及的知识若远离了学生实际,只会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实施“情景探究教学”的体会

1、应该明确教学思路。在情境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重在“主动探索”,教师的行为重在创设教学情境和“引导探究”。对学生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对教师来说,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使学生达到“愤而启,悱而发”的教学目标。[4]学生要注意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提出假设,在验证中检验假设,在归纳中迁移创新。此外,教师还要善于调节课堂探究的氛围,把握好探究程度和时间。并相机启发点拨,使问题迎刃而解。

2、应该把握好创设教学情境的最佳时机。理论上来说,创设的教学情境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通常,问题情境的创设大都在教学的导入、过渡阶段,但也可以在教学的结束阶段。一堂课的开始可以通过实验、知识的逻辑顺序导入,联系生活与生产现象提出问题情境;一堂课结束后,可以提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形成悬念式问题情境。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向名师和同行学习,借鉴他们的教学艺术。

3、创造性的开发和使用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挖掘教材内容背后蕴藏的教学思想,观点和科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2] 王云生.新课程化学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3] 杨玉琴.化学情境的本真意蕴 化学教学,2011,(10):30-33 [4] 潘国良.动态问题生成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初探

中学化学,2013,(3):7-8

下载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枫香九校 肖智忠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情境导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情境导入 冯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电影、一本书,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读者,让你非看不可。做事如此,讲课亦如此,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导......

    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情境 实践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情境 实践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梁雪梅 643000 【摘要】“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四个有效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在教......

    有效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大全)

    有效创设小学语文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离开了教学情境,也就难以进行教学,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以利于学生对所......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宜良县竹山镇中心小学李发蝌【摘要】针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情境教学就是通过教师调动学生主观感受,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内容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 制作课件 、角色扮演、激情描述、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让学生......

    小学英语如何有效创设情境教学

    小学英语如何有效创设情境教学 魏惠丽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创设典型的情境,使用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可视的语言,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

    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当前的教学工作要求明显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国家长期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