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情境 实践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时间:2019-05-13 00:2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情境 实践探索有效教学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情境 实践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第一篇: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情境 实践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情境 实践探索有效教学途径

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梁雪梅 643000

【摘要】“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四个有效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在教学中如影随形,并通过情景化的问题、目标化的活动、精细化的设计、明确化的指向,落实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关键词】 情境设计 有效教学 途径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通过师生、生生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学》一书中告诉我们,有效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包括“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试形式——关注结果”四个要素,“为教师的行为提供一种解释或描述的框架,并在这种框架内为教师的行为设置一定的规范,提供必要的处方。” 有人说崔允漷教授用望远镜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了教学的星座,又用显微镜放大习以为常的课堂事件,为教学提供了“星空图”。

1.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习意向。指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引起学生对教学问题的关注与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产生学习的欲望、释疑的冲动。

在《串联电路的特点》教学中,老师将充满时代气息的“海宝”毛绒玩具进行改装,在海宝玩具的两只眼睛上分别安装1只小灯泡,使海宝的眼睛能发光。再从闭合开关“海宝两只眼睛的亮度不同”这一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猜想通过两只眼睛(灯泡)的电流是否一样大。使问题生活化,情景问题化,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意向。

在教学《大气压强》时,老师模拟马德保半球实验,将2个橡皮半球,用力将它们挤压而合在一起,请两位力气较大的同学将它们拉开,结果两位同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拉开,下面的同学纷纷要求换力气更大的同学,结果还是不行。正在学生们无计可施,感到困惑疑顿之时,老师说有办法不费吹灰之力把它们拉开,学生们立即表现出好奇和惊讶,纷纷猜测教师可能使用的方法,并表现出急于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

2.参与直观体验,明释学习内容。指在师生对话中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新课程改革中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不能被简单传递的,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而得以理解的。

在教学《运动的相对性》时,教师创设学生用钢尺搬运橘子比赛的情境,通过让搬运橘子多的胜方介绍取胜的经验,让运橘子的同学和观察的同学分别说说 自己看到的橘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有效的引导学生在描述同一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中,明确了参照物的选择与物体运动状态的联系,在同一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的认知冲突中,深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明确合理选择参照物的方法。

3.灵活教学方法,调试学习形式。指采用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或是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或是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等。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他说“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知识,但二者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要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够理解。”

在教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教师设计了“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假设”环节,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判断:在光滑的地面上,分别拉动重力不同的两个物体,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拉着同一个物体分别在不同材料的地面(砖地面、光滑水泥地面、瓷砖地面、木地板)上滑行时有什么区别?搓手时,两手使劲压紧与轻轻按住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充分体验和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依据的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等因素有关,进一步强化了猜想假设的合理性。在设计实验方案环节,教师出示了三个问题要求学生讨论解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摩擦力?摩擦力用什么工具来测量?如何才能使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相同呢?学生在协同学习和对话交流中,明确了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间接的测出摩擦力的大小。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有效的掌握了实验猜想和实验方案设计的方法。

4.经历知识生成,关注学习结果。指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或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既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课堂对话与交流、动手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分析后,对知识的知晓、分享与运用。

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对器材进行了如下补充:两块厚薄不一样的玻璃板、一个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两支与AB大小不一的蜡烛、一对完全相同的三角板、两颗完全相同的玻璃珠、两块带槽的模(一块表面涂成黑色)、两个一样的塑料字母、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一盒火柴等。实验时,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器材进行平面镜成像的探究活动,结果在小组汇报时,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后发现:用镜子实验,则无法在镜的后面找到像的位置;用厚玻璃板实验,则在镜的后面发现有两个像;用三角板或玻璃珠实验,则需要给三角板或玻璃珠涂上颜色才能看清楚像的位置;只有和蜡烛A一模一样的蜡烛B才能和A的像重合;用白纸接不住蜡烛A的像;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在桌面上,蜡烛B则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用带槽的黑色模板在镜后找到的像更清晰,用字母实验时,两个字母是左右相反的等等。教师一一罗列出学生们的发现,并和他们一起讨论分析,最后达到共识:实验中应该选 择的器材是比较薄的蓝色玻璃板,两支一摸一样的蜡烛、玻璃板底座、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然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个实验应该选择的光线条件,并做对比实验,让学生明白了应该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实验效果更好。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用刚才选定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得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相对于平面镜对称。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下,出现了课堂上生成的精彩。学生们经历了充分的实验探究过程,自己分析得出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这四个要素在教学中形影相伴。它们与目标化的活动、精细化的设计、明确化的指向一起,共同支撑起有效教学行为的主体框架,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改进的路径,使混沌的教学有了清晰的面貌。只有当教师系统思考教学前、中、后的所有教学行为,通过讲述、板书、声像呈现、动作示范等行为,激起师生间和生生间的问答与讨论,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将这四个要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才有可能是教学行为,否则就只可能是在演讲、演戏、自言自语„„或者只是在工作着,而不是在教学。

参考资料:《有效教学》崔允漷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1

第二篇:实验教学情境设计

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王宏老师针对上述问题总结了创设物理实验情境的如下方法:

1. 情境设计与实验效果

物理实验的事实表明只有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实验情境所感染,或曰思维进入预定情境之中时,实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例如,当一个“马德堡半球”呈现在没有情境准备的学生面前时,在学生的脑海中只能形成一个冷冰冰的球形铁制品视觉形象。这种孤立的视觉形象脱离了丰富的内涵,它既不能激发观察者的兴趣,更不能激发观察者丰富的联想。观察者在心灵深处的感受是非常微弱的。但是,如果教师先介绍发生在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验证大气压存在的惊人实验后,再呈现“马德堡半球”,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就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

当然,实验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历史的陈述,更重要、更大量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只有当演示实验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所要观察的现象、探索的规律、验证的结论,才能牢牢拴在原有认知结构的锚链上,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学、实验本身只是一种手段,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创设实验情境,从而使实验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部分,赋予生硬的器材以勃勃生气,单调的实验才能具有丰富的色彩,实验效果也自在其中了了。

2. 创设实验情境的几种方法。

实验情境的创设实质上是一种背景设置,情景铺垫,是一种思维与情感的激发所作的准备,目的是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学习状态。有鉴于此,实验教学中情境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应用历史事实设计实验情境。物理教学中的许多实验在历史上有着特定的地位,在科学发展中起过特定的作用,科学家们为此曾付出大量的、艰辛的劳动。比如上面提到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还有放射线的发现、焦耳热功当量实验等等。这些实验事实与丰富多彩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阿基米德定律实验”展开之前,首先应用历史史料设计实验情境,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从而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的展开奠定了情境基础。

(2)运用“问题”设计实验情境。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居多。其教学目的除了验证物理定律以加深理解之处,主要是为了理解、深化及运用物理概念。概念的心理动力是思维,而思维源于矛盾,因而在演示实验前后以及过程中,制造矛盾,提出疑问,主动联想,是设计实验情境的又一种方法。当然,这些问题的设计,应该围绕实验主体教学的实质展开,即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实验,进行这种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借以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开始,在联想和想象中活跃,在获得正确答案中发展,最后在具体实验验证过程中及结果中得到强化,从而完成一个层次的认识。例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沉入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实验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实验:(1)用弹簧称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称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

(2)用弹簧称挂铁块徐徐浸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弹簧称示数变化,待铁块全部浸入再置于不同深度,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3)换用煤油或酒精重做上面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液体密度不同弹簧称示数有何不同?在其他有关实验中,也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通过实验过程加以验证。例如,提出“空气有没有重量?能否称出空气的重量昵?磁铁能够吸引铁块,铁块也能吸引磁铁吗?”这些问题源于生活实际,但又往往被人们熟视无睹或常规生活经验相悖,这就更使即将展开的实验笼罩上一层趣味的“灵光”

3.揭示实验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设计实验情境 随着实验教学的深入,学生不仅需要富有趣味的史料与问题启示,借以烘托实验主体,更需要揭示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正是新实验的认知基础,而新实验又为知识体系添新的素材,为学生的认知思维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物理教材“电磁感应”一章中,通过六个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总结出感生电流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有变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经验的教师在演示“磁铁不动,线框运动,有感生电流产生”之后,启发学生运用运动学中“相对运动”的知识来思考、推理第二个演示实验。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能从第一个演示实验推理出:“线框不动,磁铁运动,同样有感生电流产生。”有了这个判断,教师再加以演示验证,实验效果就非常明显。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第三个实验,即磁铁和线圈一起运动,有没有感生电流?学生的思维由于受到第二个实验的激励,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后面三个实验,学生的思维逐步激活,进入丰富的联想空间,最终得到结论:“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生电流产生。”

关于实验情境设计,还有许多方法需要探讨。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同行研究这个问题。

第三篇: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践

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实践

摘 要: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提出后,因其不仅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而且更有利于教师授课中的实际操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如何形成一套有规律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经验。

关键词:情境教学;价值;创设

“园丁”这个词形容教师最贴切不过了。首先,园丁对花木精心呵护,细心修剪,犹如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教导,体现出的是态度;其次,哪个园丁会对几十种花草浇一样多的水,施一样的肥,晒同量的太阳呢?估计这样做的话,花草早都死光了,这不正如教师所说的因材施教的理念吗?最后,花草死了,没有哪个园丁会破口大骂,基本都会反思自己的养育方法,这体现出教育者的自我反思。由此可见,“园丁”是对教师最形象也是最具情境化的称呼。而情境化的语言不仅亲切形象,更便于让人理解其深刻内涵。

语文情境化教学其实已经较早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首次提出“情境教学”的理念,至今,这一教法已经广泛用于教学之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形成一套有规律性、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情境教学的价值

“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一定的情境,而构建的情境需与授课内容相适应,它与“情景”是有区别的,“景”是看到的直观而具体的景物,情境是由情景构成的一定的意境,是可感而不可见的,“情境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意境,以达到唤起学生的共鸣和个体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创设教学情境常用的方法归纳为如下几种:

1.从生活中汲取经验

教材中所写的生活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甚远,尤其是有些年代久远的文章,当代学生更加难以理解,教师通过一定的情境创设,能够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他们的感受力,强化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如,我在作文辅导课中,发出过这样的讨论: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哪个大?老子和孔子打架你会帮谁?学生讨论很激烈,我加以引导,这涉及的是两种学派、两种思想的争论,其实这正是2013年有些高校自主招生的面试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是有帮助的。

2.借助音乐和画面再现情境

音乐和画面给人以形象和美的享受,同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情境教学中运用音乐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音乐的选择要符合课文内容的基本要求,与文章内容相融合。图画不仅能迅速了解课文内容,易于接受和理解,而且能再现教学内容情境,课本前面的插图就体现出这种效果。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在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教师可以加以指点和启发,并进行深情并茂地讲述,从而使学生充分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形象。

3.运用课堂表演创设情境

课堂即兴表演要求教师积极构建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表演情境之中,而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学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和表演性。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祥林嫂》这课时,导入环节设置了案情发布会的形式:同学们,昨晚在江边发现了一具女尸,年龄在三十多岁,衣衫褴褛,经查是祥林嫂,究竟是谁导致了她的死亡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抽丝剥茧,找出幕后真凶吧。这一新颖的课堂表演形式达到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当然,表演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改编课本剧。笔者就曾经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言文时,让学生将其改为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展现烛之武杰出的语言艺术。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本篇文章,并唤起了他们对学习古文的兴趣。

4.深入挖掘语言艺术是承载情境教学的关键

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善于用准确、简洁、优美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教学情境在学生的脑海里生成。说到底,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用教学语言来实施,枯燥乏味的语言很难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一课时,我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朗诵文章,引导学生赏析其中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学生很快被带入了山中小屋那虚无缥缈的意境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意蕴。

5.参与式讨论引入情境

屈原作为历史名人,爱国诗人,我在教学《离骚》的时候,以爱国精神为主旨,创设了一个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情境:谈一谈你怎样看待屈原投汨罗江自杀的举动,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间。固有的观念主张屈原的死是爱国举动,唤醒民众,人固有一死,重于泰山。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应该勇敢反抗,而投江自杀是逃避现实、懦弱的表现,这样一来,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但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标准和唯一的答案,而是让学生查资料,用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由此可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实施情境教学的又一可行方法。

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很多,我在具体的操作中,总结出以上几点,所谓“山不过来,我过去”,善于调整思路,更新观念,最终我们会发现离山越来越近,情境教学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工具性这两大特性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深入探索这一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 安徽省怀远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四篇: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

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

摘要:新课改的教学标准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当前的教学工作要求明显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发散式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拓展思维。

关键词:数学;问题情境;

有别于一些充满情感和文学性较强的科目,数学的学习有较多的原理和改变,具有较强和理论和实践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的导致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同时,数学又是贴近生活的,可以用之于生活。为迎合新课改所带来的教学变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者凭借自身教学经验结合进教学理念对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做出了以下研究与建议。

一、精创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处在一个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结合其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套”单一的灌输教学方式,变课堂教学为学生自由探究天地。一切探究都源于质疑,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有意的制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诱发其积极性,从而为寻求正确答案而进行主动探究。同时,应当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各自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其思维创新能力上的锻炼和培养。

二、在探究中精设问题,揭示知识的本质

老师在教学探究中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不能课堂上老师什么都讲完,学生就是支录音笔,只管接收不思考,这样完全不利于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思考。但是问题要少而精,突出教材重点,解决学生学习难点,并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另外问题的提出上应当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内容太容易起不到锻炼和引发其思考的作用,而太难则无从开口。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创设符合其认知情况的问题,诱发其思考。

三、在巩固练习中精设问题,促进思维的发展

在巩固练习题设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变换问题的形式,积极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发展。对典型例题,教师可将已知条件与问题进行多层次转变,教导学生对变换前后题型的认知,并认真完成不同条件下问题的解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自身知识并开发了逆向思维。

巩固练习中无需布置大量的题目,只需要典型一题,认真落实,积极指导学生开发脑筋、积极探讨题目的正确解法,从不同的变换条件及问题的探讨出不同的解题方式,从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身解题思维模式。其次,在设计练习问题是可运用一题多问的方式,教师精心选择练习题并多层次、多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一道题目的问题覆盖学生现已掌握知识的全部,从而加以引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以往知识也得到了巩固。最后,教师在备课中注重挑选出同一类型的题目并加以整理,在学生巩固练习中可以适量涉及此题型,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从而在问题解法中概括出同类问题的解法,从而提高学生“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能力。

四、在问题解决中精设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思维对于数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教师在问题解决中精设问题,问题的设计要趣味性、思考性、启示性,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在课堂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步步设疑,步步追问,学生在课堂中全面掌握了课堂重难点,这并不意味着课程的结束,而是新问题提出的重要阶段[1]。这时,老师将所提的问题进行横向的拓宽与纵向的深入,循序渐进地设计系列发散题目,引导学生思维层层递进,探索新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这样无论从内容的发散还是解题思维的深入都能起到固本拓新之用[2]。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于“不教”。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问题情境设计,不仅促进学生敢于思考、勇于辩驳教师意见,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促使学生具备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考察问题的能力,使得数学教学的课堂异彩纷呈、绚烂多姿。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情境还需要教师继续用与进俱进的精神去探索,去实践,去改进。

参考文献:

[1]刘晓燕.《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有效数学学习》[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7)

[2] 霍宁娣.《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情境》[J].教学论文.2010,(01)

第五篇:有效识字情境教学

有效识字情境教学

《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和写作的基础,是一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过程就是学习文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给人的感官以多重刺激。凭借汉字阅读和凭借拼音阅读的效果和收获是不一样的。以下是我调查到的一些教师关于有效的情境 识字教学的案例。

案例1:教学一个“碧”字,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它是一个“王”字加一个“白”下面再加一个石头的“石”字,不要记错了,然后让学生伸出手指来念:一笔横,二笔横,三笔竖……最后布置抄写八遍。可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把“白”字写在“石”字的位置,而“石”字去写在了“白”字有位置。而另一位教师同样教的是这个“碧”字,她编成一首儿歌“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的字形。还有教那个“星”字,她又编成:“星星宝宝哪里来,太阳妈妈生出来。

儿歌识字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我认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成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案例2:教“日”字时,教师编成了“四周不透风,一横在当中”的字谜,小朋友们猜中后,兴致勃勃。教师趁机教“目” 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个谜面,请其他同学猜猜看好吗?”在“日 ”字谜的启发下,小朋友很快编出“四面不透风,两横在当中”的字谜,经过老师的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大雨冲倒一座山”(谜底:雪)、“白云跟着走”(谜底:运)等。

字谜识字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老师根据字的形状和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了。

猜字谜和编字谜为孩子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使学习生动有趣,唤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样既能帮助儿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又能培养儿童的口语表达、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案例3: 教“藏”字,老师先讲清“藏 ”可以分成四部分“艹、爿、臣、戈”,再讲清各部分的意思,然后结合故事演示课件:古时候,有个大臣(出示“臣”字)发现有敌人在后面追他,他就赶快跑到卖兵器的地方。这时他看到时墙角有一团草,就马上拿草来放在自己的头上(拖动“艹”),他又看到旁边有一大堆木材,他连忙把木材搬过来,放在自己的左边(拖动“爿”),这时他又发现自己的右边还露在外面,他又赶紧去拿几件兵器放在自己的右边(拖动“戈”组成“藏”)。敌人追上后看了看就离开了。学生们津津有味的听着,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接着问:“敌人为什么没有发现他,啊?”学生们答:“因 为大臣藏起来了!”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轻轻松松地记清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

由于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通过故事把枯燥的机械的识记变为有意义的有情节的识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不但有效的减轻了学生的识字负担,而且印象深刻,很难遗忘。

案例4:“柳”字一直到高年级都 有学生把中间的那一撇忘记写,在教学中我们就专门抓住这一重要点,引导学生们想象:微风吹来了柳枝是什么样子的?

有的柳枝细一些,微风中轻轻地飘起来;有的柳枝粗一些,微风中还是那样挺直的,形象的语言,使学生再也不会将“那微风中飘起的柳枝”给忘记了。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案例5:1)“开火车”:老师说:火车火车往哪开,其他学生边做发火车开动的动作,边说火车火车往这儿开。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音、组词、分析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来,先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后继续开(读错的学生要在车上表演读儿歌)。

2)“手拉手、交朋友”:教师准备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让学生读后走在一起手拉手交朋友。

3)“摘苹果”:出示一幅画着大树的画,树上挂着写有生字的苹果,用卡纸果篮(学生拼出生字的正确读音)摘下对应的苹果(生字)。可小组竞赛,看哪组摘的苹果多。

爱做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利用这一点将游戏融于识字教学中,学生学的情趣盎然,单调的识字教学或词语复习变得丰富多彩。

在长期的教学中,老师创造了的多种多样识字方法,如集中识字、随文识字、谜语识字、归类识字、联想识字、注音识字、图画识字、生活识字、游戏识字、生字开花识字、情境识等。这些识字方法都积累了老师们许多宝贵的经验。教学中我们应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组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必然走向封闭、单调,甚至牵强附会,不尽情理。学生的发展是唯一的追求,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认字,是最好的选择。因此,我们把运用到的识字法和看到听到的识字法进行了归类,分析出一些比较易于孩子们接受又非常有趣识字法。如图文识字、生字开花、熟字换偏旁识字、猜谜语识字、联想识字、故事情节识字、游戏识字等有效的情境识字教学法。

下载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情境 实践探索有效教学途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理设计实验教学情境 实践探索有效教学途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合理消费》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合理消费》合理消费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规范小学生的消费行为,正确的引导小学生的消费方向,更好的为学生健......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论 文 题 目《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学 科 初 中 英 语 姓 名 罗 晓 君 联系方式 2012年4月15日1琼中县实验学校 英语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

    幼儿园情境绘画教学探索

    幼儿园情境绘画教学探索 [摘要] 情境绘画教学打破传统绘画教学接受性学习的弊端,重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尝试构建开放性的绘画教学模式,并以案例的形式展示了探......

    情境教学的探索历程

    情境教学的探索历程 作者:李吉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85 更新时间:2006-8-14 一、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 为了使学生的潜在智能到到早期开发,当时李吉林提出了"提早起......

    教学情境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 1.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作平行四边形,思考用哪些向量的运算可以求得点D的坐标。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题方法比较多,请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己设计解题方法。作......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 永胜县星湖中学 子 尧 (选自《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8年第37期P40) 情境教学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思维模式形......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有效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有效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思考 宁化一中 刘敏华 [摘 要]高中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本文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的的可......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枫香九校 肖智忠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