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教学模式千变万化,多种多样,尤其是语文教学。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层出不穷,然而,这种现象是“百花争艳”还是“泡沫繁荣”?我结合课堂观摩认为,不管教学模式怎样,都要体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任务不在于教学生学到了什么,而在于教学生怎样学,真正做到,教育不是“告诉”而是启发。
绝大多数老师教学环节机械、程序化,总是按照提前备好的课一字不差的去教学生,就连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也是向自己提前准备好答案的那一方面去引导学生,致使课堂教学就像是公务员上班一样一成不变,让学生听了一节课就知道所有的课怎么上,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殊不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元素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教学模式不仅受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制约,而且受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单靠机械程序的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力,那么课堂教学将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
老师们,我们口口声声强调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当我们真正走进语文教学时就会发现,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学生面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不愿意回答,不乐意去做,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有些问题、课后作业忽视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所以才使极具人文价值,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忽视乃至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个弊端提出的,它力图改变语文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关注生成中的课堂情态,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在课堂上要做到:发现学生的浮躁,要借助巧妙的引导,诱使他们沉下心去;洞悉学生的紧张,营造轻松的氛围,让他们体验课堂的快乐;看到学生的疲倦,要采取新颖的方式设疑激趣,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发现学生的懈怠,可以制造认识上的错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得教学过程轻松而愉悦。
例如,在执教一年级《识字一》中的生字时,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个字及愿意集中精力听课,我就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我问生“谁看过动画片胡图图”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口若悬河,说出了和胡图图有关的故事来。我又问生“图图有一门最厉害的功夫,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们一起告诉我是动耳神功,我继续问他们“你们有会动耳神功的吗?想不想学?”同学们给我打答案是都想学,于是我就顺势引导告诉他们要想学会动耳神功就必须先要学会“耳”字。听了我的话他们学“耳”字的时候可认真了。有时我还会故意不拿课本上课然后问学生今天我们该学什么了,老师没有带课本今天该教的字怎么写你们告诉老师好吗?他们都会纷纷回答告诉我今天该教什么字怎么写,这样做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少讲,学生多说,看起来老师似乎很轻松,但实际上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跳出传统模式,关注学情,关注学生活动如何安排,多预设一些问题,要有相当的机智和把控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要学会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成长,让不同的个体在学习时都能有所得,在思考时都会有所悟。以学生为主体的终极目标是让不同的个体得到均衡、多元、共同的发展。当前尤为要警惕以追求高效而形成的新滋生的课堂上的傲慢与偏见,它以供人观瞻为目的,以牺牲部分学生的课堂体验为代价,其结果也就催生了课堂里新的不公,甚至使得课堂教学跨越了促使个体自由成长的道德底线。学生的差异客观存在,由差异造成的差距也在所难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学习自主权,收获主动求知的快乐,奠定终身发展的情智基础,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任务。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竹山县柳林乡民主小学
李振华 竹山县柳林乡洪坪小学
马立庭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主动探索。
1、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过去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接连不断的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同样的问题,由老师或学生提出来,是不一样的,往往是由学生提出来的效果要好一些。
2、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要把学生作为学习主动地探索者,关键还在于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动口、动眼、动手,教师要时时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积极状态。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一般来说教师的认识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小学生的心理还处于发展阶段,加上本身的知识有限,单凭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为主体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1、在明确教学目标上起主导作用。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学习,教师在进行每一课教学时,都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2、在设计训练上起主导作用。教学是一门艺术,新鲜有趣,不同凡响的教学环节,独具匠心的技巧设计,不仅使学生爱学、乐学,而且还可以化知识为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训练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要领,提高读、说、写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和运用技巧,教师要抓住训练中的点点滴滴加以归纳、综合、提炼,并在总结中渗透学习的本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3、在精讲教学环节上起主导作用。教师的讲解要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学生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做些升华性叙述,以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讲解一定要做到精当、简洁、明了,其作用多半具有引导性和示范性。
三、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时内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要为学生服务。
1、做到尊重学生。教师要放下“师”架子,视自己为普通中的一员,置身于“主体”之中,教师还要具有科学的态度,从实际出发,按着学生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教师还要照顾好“学困生”,课堂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2、做到多向交流。教学中要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教师听,学生之间交流的三向结构。
3、做到环境宽松。教师在课堂上要交换角色,使学生产生平和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无拘无束、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最佳氛围。
四、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
1、评价要以鼓励性为主。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地同时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回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
2、评价的方式多样性。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生本课堂”的落实,关键是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又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最佳,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不知觉中收获了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体验到快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主的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去发现学习,更好地发展。
第三篇: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长春市六十八中学 张艳玲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使他们在最大范围的教学参与中获得更多的语言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更快地把第二语言变成第一语言系统,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英语对答的应用能力。
下面我以《新目标》中where is the post office?一课的Section B为例来阐述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英语课堂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即复习、新课的引入,操练实践、小结和作业。从教学的阶段来看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温故而知新”。简单的师问生答,是一种复习的方法。但这样,学生就只是顺着教师的思路将所学的内容温习一遍。至于学生的思考过程,学生的知识再提取能力如何,意念和功能句的结合是否正确,应用程度是否灵活等都不能通过学生的回答体现出来。因此,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观察学生能否在主线的制约下完成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再提取过程。此时,配以情景为导线,生问生答的链式快速反应复习方式好于师问生答式。它引导学生更深一层地参与活动,可以更好地看出信息输出的完成情况。例如,在复习where is the post office?Section A时候,可以这样设计:请一名擅长画画的同学到黑板前现场画一个问路的路线图,其他学生用语言将自已想像中看到的路线表达出来。这远比师问生答式复习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每个学生展开想像的空间,培养自己判断事情的能力。
在教师了解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后,课堂教学就进入到新知识的引入。引入阶段多是以教师为中心呈现新的教学内容,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听和观
看为主。而引入阶段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如果引入做得不好,就会出现教学效果不好或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引入阶段应精心设计,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导入的力法有很多,像借助图片、欣赏录像、讲故事、同学表演等。只要是能激起学生的亢奋点的方法,均是可以采用的导入方法。我在这一课中导入是借助一段问路的录像来引出新课中问路的新句型:Where is the……?
良好的导入是新知识实践成功的一半。实践阶段包括听、说、读、写的内容,也涉及到全班、分组、配对、个别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能否设计有效合理的练习,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实践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实践中,活动的设计者要紧扣学生积极竞争,勇于创新的心理特点。例如,在突破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个magic bag,袋中装满各种学生会表达的物品,如a ruler,two pens,a toy,a post card,a pocket recorder等,让学生用疑问句句式去猜袋中物品,猜对即为奖品。学生们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练习使用“Is there a …… in the bag?”和“Are there any ……in the bag?”在满是激情的情景活动之后,学生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此时,引导学生根据实践经验,自己总结出一节课的重点是必要和有效的。因此,一定要给学生反思、自己整理、归纳、总结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能力要求的自由空间,让学生真正从实践中归纳出理论。小节便可以采用学生总结,教师引导和补充的方式。例如我在这一课中就是由学生首先总结这节课的主要句型。Where is the the……?Is there a book shop near here?Which is the way to……?
但是学生在总结中漏掉了一些增补内容。例如当不知道路的时候,被问的人应该用的答语:Sorry,I don't know.You can ask that man.这里我通过课件在屏幕上做了系统的归纳。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知识,又能够让学生了解总结知识的方法。作业是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作业的布置也要让学生感兴趣,要让他们从作业中再次有参与的热情和体会成功的喜悦。简单必要的知识的复习、巩固要融入一种有趣的活动,要对学生有挑战性。例如,为了巩固所学的关于询问路径情况时,如简单地要求学生仿照书中的句型写出几句话来,也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不能让学生充分地展开知识面。如果让学生自己画一张回家的路线图,第二天 到前面来为大家形容一下回家的路线,用这种形式完成作业,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对英语学科的喜爱。这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种发自内心的兴趣,恰恰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的作用会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外在的学习动力,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更好地完成由知识向能力进行迁移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诸环节符合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但是在当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能做到重视操练实践阶段的组织,将其作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这往往形成一种狭窄的观点,既学生的主体参与是在操练实践活动中。而在教学的其他环节却忽视了真正 意义上的主体参与。按一般要求,教学中教师说话的时间应当不超过整节课的三分之一,但在实践中,如果只能在实践操练阶段保证学生的参与,教师说话的时间是会远远超过这一要求。如何让教师保证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究。
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安全、专业、有效的文档营销服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豆丁正在全球各地建立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第四篇: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张应龙
【关 键 词】主体性;课堂教学;数学;学生
【正文】今年起,湖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而所有改革的焦点,不外乎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造能力。各项改革措施中所强调的又不外乎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然而,这一项项改革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有学者指出“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但成效并不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至今仍统治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
其实,只要我们翻开几千年的中外教育史,便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改革建议只能说是旧话重提,实在不是什么新东西。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教学法便是运用对话,列举出机智巧妙的问题进行教学,其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探索新知;古罗马的昆体良所倡导的修辞学方法,则强调教师要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学方法,则提倡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注意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到近代,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强调从做中学;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所有这些,无一不是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一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我国,古代便有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早在汉代的王充,便极力反对“信师是古”,他批判死记硬背的教学为“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主张“极问”,以“订其真伪,辩其虚实”;到了魏晋时期,以嵇康为代表,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教育思想。我国近现代的教育家更加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陶行知,晏阳初,蔡元培……都围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过深刻的见解。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基本原则。
1、深刻性原则
深刻性原则是指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维活动的开展不是停留在表层上的,而是进入深层次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不要搞成形式上轰轰烈烈的一问一答式的简单提问,要立足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并辅之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2)要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更要鼓励他们积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在数学教学中应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即要求全体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参与数学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喜悦,这无疑可以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主体意识。
3、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指教师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去组织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时应有不同的要求,随着他们学习的进步,才能逐步提高要求,不要“一步到位”和“一刀切”。这样才能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参与中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积极参与数学教与学的良好习惯。
4、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是指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做到循序渐进、整体把握.这是因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数学学习总是从表面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中不断深化.所以要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整体情况去设计他们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行为是逐步形成的,起始阶段可以是被动的,随着习惯的养成会逐步变为主动参与,最后达到自觉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二、主体参与的教学方法
1、增强参与者动力,激活参与者主体
明确目标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教师可以在开始教学内容前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达到目标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中学生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表现欲旺、富有创造精神等特点,因此给予他们明确的目标、开放的空间、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消除参与障碍,创造参与条件
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经常会有畏难或害怕犯错误的情绪。这是影响他们积极参与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设备,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体验和模仿实践活动,培养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3、开展任务式教学,增加参与机会 数学教学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式”,也就是让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角,给他们以明确的任务并提供具体的操作要求、方法和步骤作为参考。在任务式活动中,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和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小组讨论”、“个别讲解”等组织形式来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也可以不拘形式,指定一行学生不必站立,不必等老师提问,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既省时又高效,特别适合探究性学习。
4、难度适当,给予学生参与者的成就感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注意难度适当,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并让每个学生感到“我能做,我会做”。教师还应考虑到个体差异而进行分层次教学活动,让全班都动起来。当学生觉得自已能行时,就会积极开口,踊跃表达,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教师的评价方法,使学生获得参与的成就感。
5、形式活泼多变,增加参与兴趣
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于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比如小组即兴表演比赛、单词接力赛、短剧表演、猜谜游戏等。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遵循信息互补的原则,即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还应设法让学生运用语言去获取信息或传递信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达到了学以致用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6、扩大活动空间,增强参与的氛围
传统课堂的布置是学生坐成四组八行,它的主要缺陷是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面的学生,而且学生活动的空间较小。为了增强参与者的氛围,扩大学生活动的空间,课桌的摆放可采用半圆式、全圆式、小组围坐式等多种摆放形式,这样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合作,便于信息交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确实是课堂的主体。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改进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学习行为的调控,突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突出将学习指导纳入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下方面进行教学改进:
1、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它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前一种过程教材已有所体现,但思维过程是隐性的、开放的,教师必须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创设出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中,沉浸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使认识过程变为再创造的过程。
2、创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气氛状态两个方向。教学中同时存在着师生间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的交流回路,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气氛因素的积极作用,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
课堂要体现民主教学的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激情,善于诱导,巧妙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进入求知若渴的意境。少一些直叙,多一些设问,少一些“是什么”,多一些“为什么”,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情感,化情感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3、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反思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教育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人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学习,另一种是探究式学习,两种学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法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当他们进入大学或参加工作后,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实际上,学生自主求知活动应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可作适度点拨;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应放开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的探索过程,让其动手、动脑、实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构建认知结构和操作模式。
因此,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学习自主化,鼓励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获取知识,尽最大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第五篇: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是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务实课堂的有效模式
【内容提要】
在以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的新教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题,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精心设计,创设问题,策划课前预习提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搭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创建语文高效务实课堂。
【关键词】
结合文本 主动探索 个性化思维
敢思敢想敢于表达 高效务实
如何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教育教学工作永远不变的主题。在以创新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前提的新教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文本内容,通过多种方式沟通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是创建小学语文高效务实课堂的有效模式。
一、精心设计,创设问题,策划课前自学提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考。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文本内容的钻研和掌握,依据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单实用的语文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提出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策划课前预习提纲,设疑、设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课前预习,促使他们积极去思考,带着疑问进课堂,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搭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创建语文高效务实课堂。
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我们要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敢思、敢想、敢于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主动地转化角色,引导学生自觉、积极的学习知识,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课前预习的见解和想法,注重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培养。语文课堂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确立新的语文教学价值观——尊重差异,弘扬个性,多元解读,给学生搭建一个能充分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平台,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本宣科,拿一把尺子来衡量同学们的回答,更不能用我们成人的思维来评判孩子们的对与错。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一样,所以就应该鼓励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比如:我在教《雪地里的小画
家》一文时,我问同学们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小画家这个队伍呢?一个同学回答“青蛙没有毛衣,怕冷”。我立即说错了,青蛙冬眠了。另一个同学问:“老师,什么是冬眠?”。我说:“说了你们也不懂,等到上了中学你们学了《生物》这门课自然会明白。”由于我在课堂上没有珍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拿自己的答案来否定了孩子们的感受。因此,孩子们似懂非懂。课后我与一位老师一起讨论,他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青蛙没有毛衣怕冷,显然他已经发现了青蛙与小鸡等动物皮肤的不同,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难道不比理解为冬眠更有意义吗?我听了觉得确实这是很惊奇地发现。我这样做不但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而且没有创造出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如此下去,语文个性化教学和语文高效务实课堂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因此,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搭建一个敢于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三、给学生创建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化表现、解读的情境,提高语文教学高效水平。
学生的个性化表现需要“场”的效应,需要教师借助文本形象,带给学生情感上的渲染,让他们融入其中,自觉地运用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如我在教《小小的船》一文时,我让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听我朗读课文,想象自己坐在这弯弯的小船上,在深蓝的天空中飘呀飘,星星在身旁闪烁,像顽皮的孩子和自己在捉迷藏,该多美呀!然后我说你们听了这篇课文的朗读,有什么感受?小朋友们争着说,有的说好像自己在童话的世界里;有的说自己好像在天上
散步;有的说白云从自己身边飘过;还有的说他看到了彩虹,月亮船从彩虹桥下过;更有甚者一个同学说他看到了一个老神仙正在云朵上睡觉呢。大家各说各的,课堂上异常活跃。一时间,我被同学们的精彩发言感动了。这节课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而实现了思维的碰撞与心灵的沟通,真正地体现了个性化解读。
总之,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已不再是昨天课堂上的主宰,更不是“跑道尽头”的裁判。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重视课前预习,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充分把握课堂40分钟,给学生充分表现个性和个性化解读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是建立小学语文教学高效务实课堂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3、《陇县有效教学教改实验推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