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3:1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第一篇: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摘要: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目前仍未取得根本的突破。我认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应当是改革课程结构、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必须有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活动。因此,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是学生成为教育教学主体的方法。希望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郑东园区作为校外教育基地,相对于学校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园区的体育拓展课程,作为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注重人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更加注重人本身的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应是自己的一种权利。学生是其意识活动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主体。主体地位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由于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预防或降低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与其他传授系统科学知识的课程不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尤为重要。因此,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心理需要出发,从解决问题出发,使学生有参与活动的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充分参与,尽情表达。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激发,其目的也是为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现今校外教育的许多课程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体现的还远远不够。教师主宰学生活动过程的成分还很重,教师替代学生思考,取代学生说话的成分很大,无视学生兴趣和需要,命令学生去说去做。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逐渐意识到要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们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建筑。”这就是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信奉这一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才能取得卓越的成效,实现既定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在下边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知识。随着教学的发展,多媒体、语音等手段代替了传统的黑板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感官获取更加丰富的知识。但是,学生仍然很少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教学。这就使得教学的质量打了很大折扣,教学效果也随之下降。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情况,采取一定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一方面使他们学会知识,更重要的要是学会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我认为想要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发展。皮亚杰说过:“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先决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才会在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而不感到辛苦,勤奋学习而有感到厌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善于抓住机遇,创设条件,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中,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主体,而且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这就意味着把教学的立足点转向学生,从本质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以问题式学习带动思考与质疑。课程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题目设计,改变教师出题,学生答题的被动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可以从从两个层次上促进对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第一层次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自我知识更新的层面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作为问题提出,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层次是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从学科知识更新的层面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即敢于质疑。这是一种充分张扬个性、促进个性化知识体系构建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再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必须培养学生做主人的兴趣,但光有兴趣而无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难以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难以发挥。要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让学生懂得怎样做学习的主人,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会参与实践,具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能力。为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创新的能力。

“独立思考”是指学生能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思考的方向,并坚持不懈地用心读书,不人云亦云,不满足于同学、老师的释疑,能不断地于无疑处生疑。自觉探求是“自主阅读”能力的纵深发展,学生遇到问题后,能深入思考,寻找有关资料、获得问题的解决。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求能力,教学时,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创造有利的条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应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教师长期潜心培养,而学生一旦具备这些能力,定能在学习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创新思维的品质。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结果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有价值的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想象、判断、推理训练学生,能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让他们有大量的时间阅读、思考、想象,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广泛的交流,获得进行创造思维的空间。当学生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基础知识以后,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思维活跃,产生创新的火花。这种创新能力,实际上又为促进和发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所处的层次,挑选出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讲授,讲完之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教师做总结。采用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同学在课前自主进行比较深入的预习;另外,通过课堂相互的补充、讨论,可以调动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一般让学生讲授时间不能太长;不能每次课都采用这种方式。另外,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

总之,要想全面提高我们园区的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基本学法的指导,转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李阳 2015年8月

第二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教学工作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方式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学”是活动的主体“, 教”是活动的主导,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学校的中心定位

我校确立了“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中心定位,具体体现和落实到教学上,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而传统教育的专制性弊端,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完整意义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服务“, 学”是“教”的落脚点,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主体。什么是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主

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创造性。教师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促使他们产生一种自我概念,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其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教师要形成平等、民主的教风。再次,要善于引导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最后,要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创新能力,这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独立的,方法应该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本质、规律和方法,不但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进入知识大门的钥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才是教学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教学的

根本目的。将以教师为主导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原则,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指导学习,从课堂专制式转变为平等、讨论式,从填鸭注入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从单向传播式转变为双向感应式。一句话,就是从学会式向会学式转变。贯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3 将以培养能力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

进入21 世纪,最重要的资本是“人才资本”,最重要的人才观是能力素质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高知识含量和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观。总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根本的原则,是我校办学的中心和主体定位,是我们当前和今后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点内容。我们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提高,通过这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和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扎实工作,将学生素质、教师水平、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篇: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校在教育思想定位中能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标准,是学校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工作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方式应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学”是活动的主体“, 教”是活动的主导,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双方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最大效应,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思想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被动式的满堂灌,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倒置,教与学脱节。

二是在课堂突出“结论式”教学,学生缺乏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于死记硬背,使学生不能对知识灵活运用。

三是教师对“教是为了不教”认识模糊,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差,步入了重传授而轻方法、重分数而轻能力、重理论而轻应用的学习误区。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了忽视,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学校的中心定位

确立“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中心定位,具体体现和落实到教学上,就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而传统教育的专制性弊端,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完整意义的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为“学”服务“, 学”是“教”的落脚点,科学的教学观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主体。什么是主体性,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创造性。教师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使学生成为主体角色,促使他们产生一种自我概念,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其次,要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气氛,教师要形成平等、民主的教风。再次,要善于引导主体的积极行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性,体现民主性,尊重差异性,增强激励性。最后,要培养学生主体的创造、创新能力,这是教学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独立的,方法应该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学习本质、规律和方法,不但掌握知识,更要掌握进入知识大门的钥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才是教学最本质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将以教师为主导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的原则,要真正体现在学生这个主体上,其突破点是教师教学观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指导学习,从课堂专制式转变为平等、讨论式,从填鸭注入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从单向传播式转变为双向感应式。一句话,就是从学会式向会学式转变。贯彻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2.1 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科学设计出会学习的教学目标,能科学处理教学内容,准确领会所教内容的方向性,能科学运用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育对象优选最经济、最见效的教学方法。2.2 要开展创新优化主体教学体系的研究工作。

研究主体教学最优化的理论;研究主体教学优化策略;研究主体教学优化教学的课堂模式;研究优化主体教学的艺术技巧。

2.3 要建立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制。学校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向科学管理要质量;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向45 分钟要质量;课堂以学法为中心,向教学改革要质量。需要明确的是,教师与学生主导与主体地位的确立,不应是主客体的失衡,他们应该形成合作、合力、和谐的“共生效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相对的具备有主客体的统一性。教师是传授知识、组织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体,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将以培养能力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

进入21 世纪,最重要的资本是“人才资本”,最重要的人才观是能力素质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以能力为中心的高知识含量和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而素质教育正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它强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发展的全过程的能力培养。国外教育家称21 世纪是一个营造以人的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和学习革命的世纪。因此,要求现代教育要确立“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模式,以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轻能、重考轻用、高分低能”的弊端。建立以能力为根本的教学模式,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把握好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关系。教学不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理解、消化知识,创造性的运用、发展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素质的核心。在教学中,要把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发展素质三个不同层次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转化,全面发展。特别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探讨一个标准答案。

有人把教育的目标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基点”,即:以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为核心,以培养综合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基点,这正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根本标准。

其次,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这是模式构建的核心内容。要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专业学科设置,更新知识,调整布局,培养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如我校目前作为医学专科学校,其主要培养对象是在基层从事医药服务和管理的各类实用技能型人才,而不能盲目地与本科院校攀比。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把握不同层次的空间。不求全,要求专;不求大,要求好;不图虚名,突出特色,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用人单位欢迎、能独立生存发展的实用人才为目标。使“能力为本”成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成为学校办学成败的唯一标准

总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根本的原则,是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点内容。我们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提高

第四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通常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思路,由课程信息、课程学习、学习工具、案例示范、资源库、在线测试等模块组成。

网络课程是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软件来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实施教学活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课程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克服强调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片面性。

一个网络教程,要想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则教程必须易于控制,随时可以后退或者前进,其中还要有视频教程,讲解要通俗易懂,且旁边要有文字注释,以达到快速实效的效果。

再者,一方面要根据接受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网络课程组织者和设计者,首先要确定课程目标,设计选择媒体和相关资源、设计教学内容组织策略、设计形成性练习;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发现学习的特点,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按照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设计综合实践内容的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课程还要根据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而定,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解答,这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跃,或者增添一些图文,这样也许更易于学生的理解。

同时,网络教程的模块也很重要。第一,不能太花俏;第二,不能太复杂,要简明扼要;第三,要易于操作。所谓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在网络教程中一样可以体现。

专题学习网站是近年来人们致力于探索的、着眼于俺自主引导原则、围绕主题、网络资源、开展建构主义下的学习,同时关注信息素养教育的网站建设形式。通过运用网站,使学习内容主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活动网络化、学习评价多元化,能较好地实现个别学习。

第五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一、学生为主体-课堂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打破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少数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更多的学生充其量是陪衬的“演员”,甚至是观众或听众的弊端,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给全体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集中精力,均有收获。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呢?现结合课改实验谈点浅见。(一)新理念

教师要具有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作为衡量课堂教学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教学就成为了无效的或低效教学。(二)重新认识学生

许多成功的教学片段反映出现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在某些方面学生对信息的掌握可能比较是更快、更多。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了。因此她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这其中就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特别是运用数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上课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了解学生的的准备状态,这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起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在上课前不妨认真回答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的是那些?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内容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内容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上述问题可以利用上课的导入来了解。如一位教师在设计分数的意义时,考虑到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但不清楚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没有更深入地了解,上课一开始接在黑板上写了四分之一,让学生说说关于这个已经知道了什么。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让他们用四幅图分别表示出四分之一。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只有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那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四)要善于取舍教,调整教学顺序。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新课展开、巩固练习、课后延伸、课堂小结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都可以作为教学形式,但这些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具备的。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的选取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五)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鼓励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好奇好问是学生的天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教学方式,叫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在课堂上,我们很少看见学生质疑,即使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也形同虚设,很少受到实际的效果,这恐怕与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关,在学校里往往是教师说了算,书本说了算。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为了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往往自己唱主角,让学生床配角,常常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教学,几乎把学生可能发生的思路全部提示出来,面面俱到,以防患于未然,致使学生无疑质。或者唯书唯师的观念束缚,当学生在课堂上以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童言无忌提出一些问题时,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压抑和挫伤,致使一些学生有疑也不敢质;严重扭曲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作为教师应以极大地耐心和诚心千方百计的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尽管他们所提的问题那么幼稚,甚至可笑。这样才能是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

(六)分类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有层次性、针对性,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在课堂练习当中要求各异,大体讲,练习题一般分为基础练习题,如教材后的“做一做”,可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去讲和做;变式练习题,如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去讲和做;综合练习题,如教材中带星号的练习题,让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去讲和做。这样,全体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七)准确设问,多法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教学论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钻研教材,提出准确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发现知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要学,会学,乐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师主导---课堂的方向

如果把授课集体比作一艘船,学生是帆,教师则是舵,营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交流的主体,接受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主导。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和作用的减少,相反,这样的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学习将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重视过程将会事倍功半。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小学生毕竟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个体,她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适时的点拨和引导。那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其组织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主导作用呢?(一)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的广度 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互动的三元模式,可以通过预习、听讲、作业、复习四大环节接触文本,但他们的显示水平和交互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很顺畅地读通文本的各个细节,他们无法知道授课的深广度的合理范围,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这一角色才名正言顺,教师在解读文本,理顺教学环节、提炼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更有维度,可以适时调控课堂教学的深广度,让教学秩序在合理高效的范畴内正常运行,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课中引导,明确目标,通过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的认识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采取各种手法,把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精华变为学生头脑中精神财富和智慧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操作,讨论、比较等实践活动都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然而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的答案、自己概括出来的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己克服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快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这时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做到,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教师只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适时的引导一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三)评价反馈中的引导

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的回答符合教案的设想时,执教者往往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的用“很好”、“你真聪明”之类的语言加以肯定,然后问其他同学:“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此时此刻,如果我是学生就会这样想:你都说“很好”了,还问我们干嘛!而在钟老师教质数与合数的判断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以一个裁判的身份出现,把每一次反馈评价的权利都教给学生,如:“你们的例子都举对了吗?同桌互相检查一下”;“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吗?谁来重复一遍“;“就用他的方法试一试”等,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充分体现了教师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四)适时给予点拨与引导

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给予及时的点拨和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正确答案,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先让学生通过调查搜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百分数,获得对百分数的感性体验,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百分数的共性,再通过抽象概括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实际上对于这个“百分数”的概念,学生经历了曲折的试验、比较、归纳、猜想和检验等一系列的探索过程,教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又如在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老师问你们盟自己想办法算出的数吗?有困难的话,可以在四人小组里商量一下或向同学请教,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

综上所述,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两者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的,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这样不但有得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营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课堂教学也是时代的需要,得益的将是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作为主导的教师,以上只是个人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起浅见之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下载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训练为主线”实施方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

    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标题:课堂上是学生在学习,不是老师在表演 方星身份:学生 充分的课前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课堂上教师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课堂上教师除了引入课题,带领学生一起分......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语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坚持学生是教育主体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发挥......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定稿]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张素凤 杨海丽 陆洋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通过......

    "以学生为主体 以网络为主导"的网络环境下新教学模式探讨

    “以学生为主体,以网络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探讨 秦建增罗仁谢炜 摘要:通过回顾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五篇范文)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课《火烧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老师们的共识。但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落实得并不理想。这里面有认识层面的问题,......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 ★★★★★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长春市六十八中学 张艳玲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使他们在最大范围的教学参与中获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