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

时间:2019-05-12 22:3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

第一篇:怎样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

怎样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微课堂的题目是《怎样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课程将会在晚上20:00准时开始!

各位家长,我们的微课堂将会在1分钟后正式开始,请各位家长准备好纸和笔,做好听课准备!各位家长,让我们一起倒数十个数,来开启今天的微课堂,10、9、8、7、6、5、4、3、2、1!各位家长,掌声、鲜花送给我们的今天讲课的老师: 老师介绍:

接下来,有请闫老师带来精彩的讲座内容——

(主讲老师部分)

各位家长,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讲课的闫老师。非常开心和大家齐聚我们的微信群课堂,一起来探讨孩子教育之道。今天和家长们共同分享的主题《怎样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

各位亲爱的家长,闫老师呢先举个例子,大家看一下,自己在家里是不是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妈妈:宝贝,起床了!孩子:不嘛,我要睡。

妈妈:都几点了,还不起!赶紧起来!孩子:扭过去,蒙住被子,坚决不起。

妈妈:再不起,我拽你被子了。然后各种手段,最后孩子怒气冲冲的起床。

第二种情况

妈妈:外面冷,穿厚点,(拿着厚衣服给孩子)孩子:一点都不冷,我不想穿。妈妈:赶紧穿上,冻感冒了怎么办!孩子:我不要,我不穿!妈妈:不穿不行!必须穿!

各位亲爱的家长,上面的问题大家是不是经常遇到。父母各种为孩子好,但是,孩子却并不领情。甚至会大吵大闹。让孩子写作业,孩子呢,我不写!让孩子多吃蔬菜,孩子呢?我不吃!我就不吃!家长说什么,孩子偏偏不做什么。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甚至,顶嘴,吵架,叛逆。等到步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隔阂就更多,虽然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却完全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那么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听我们的话呢?

孩子不愿意听我们话的原因就是,我们和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我们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着为孩子好,可是却恰恰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他的地位和家长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所以,如果我们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不好,让孩子感觉到被命令受压迫的状态的话,那么就会激发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就会你说什么我就不听,我偏偏要反着来。而如果父母利用自己的家长地位,强势要求孩子这么做,那么孩子就会从我感觉到被压迫变成了父母真的在压迫我。一次行为,家长要求孩子怎么做,孩子反抗失败然后被迫接受了,但是他心底里的反抗意识却愈加强烈。而等到下次父母再强制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孩子的抗拒会更加强烈。日积月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孩子的反抗会越来越强烈,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什么话都不听了!父母要孩子做什么,孩子偏偏不!甚至孩子明明知道是不对的,也要做!

而这一切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从小和孩子的沟通上。问题不是凭空出现的,都是日积月累的。我们作为家长,觉得我做的都是对的,是对孩子好。问题是,孩子是否愿意接受这份好呢。孩子还小,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正确啊,道理啊,责任啊这些字眼,他对这些很模糊。所以,就不要以成人的角度来对待孩子。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对于他自己而言,他是感觉到自己的感受被不断的否定!

就比如穿衣服这个例子,孩子从刚开始的不想穿,父母强制要求穿后,孩子态度升级为就不穿。当父母要求必须穿后,孩子可能就会升级为大叫大闹了!外面可以看到,孩子的反抗程度是和父母的命令程度成正比的,就是孩子的感受被越来越强烈的否定!最终,和孩子所有的对话最终都演变成了争吵。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就是给了孩子负面的感受。那么如何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就需要接受孩子的感受。请各位家长牢记以下几句话: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因此,各位亲爱的家长,我们要想让孩子多听话,就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要问一下自己:“假设我就是那个不想起床或者不想穿外套或者不想吃蔬菜的孩子,希望让那个对我的生活至关重要的成人理解我的感受,会是什么样?„„”

我们可以不断练习着,换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 比如还是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这样来: 妈妈:宝贝,起床了!孩子:不嘛,我要睡。

妈妈:是不是睡的很舒服,不想起啊。妈妈也想一直躺在床上,懒洋洋的睡觉呢。但是一想到爸爸和孩子的肚子饿,妈妈就必须起床,孩子,你体谅妈妈吗? 孩子:妈妈,你辛苦了。

妈妈:那赶快起来吧,妈妈现在开始数数,看你数到几能起来。妈妈相信,一定不等妈妈数到30,你就起来了。来,妈妈预备数了。1.2.3 然后第二种情况呢

妈妈:外面冷,穿厚点,拿着厚衣服给孩子。孩子:一点都不冷,我不想穿。

妈妈:孩子身体这么棒啊!妈妈都有点冷呢。但是虽然你身体帮,可是你看今天刮风,一旦感冒了,又得吃很苦的药了。孩子,你喜欢吃那么苦的药吗? 孩子:我不想吃

妈妈:那咱们就多穿一件,保暖一下吧。

各位亲爱的家长,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就会带来不同的效果。第一种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不但感受不到父母对他的好,反而会让孩子怒气冲天,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听话。而第二种方式呢,孩子感受到的是暖暖的爱意,孩子想反抗都没得可反抗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我们和孩子产生了共情。什么是共情,共情就是共同的情感。我们和孩子的感受相同,我们不是孩子的对立面,而是和他站在一起,这样,我们和孩子之间就能顺畅的沟通。

要想和孩子一直顺畅的沟通,作为父母就必须要了解孩子的感受,学会倾听孩子,与他产生共情。但是,我们父母并不是天生就会说产生共情的语言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们“母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感受被否定的经历。为了能流利地说出这种接纳他人的“新语言”,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操练。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如果是嘴上说在听,其实却心不在焉,那么会让孩子感到气馁。如果家长能真正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容易地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我们甚至什么都不用说。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3.说出他们的感受,让孩子感觉父母和他感受相同。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当我们对这些技巧越来越掌握的时候,我们就会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父母和孩子不是对立面,而是真正的家庭和谐,孩子一回家就来找父母,诉说学校的各种趣事。以后孩子青春期发育,也不会和父母产生隔阂,叛逆等状况,孩子有什么心事也会和父母诉说,这不就是各位父母最期望的嘛。那么关于父母和孩子的共情,还有以下几个问题要注意,闫老师为大家慢慢讲解:

一,我们父母,是否要时时刻刻和孩子产生共情呢?

不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的对话大多都是些生活琐事。比如:孩子说:“妈妈,我今天放学后要去小林家。”这时候,妈妈没必要回答他:“哦,你决定下午去朋友家啊?”只需要简单地说:“谢谢你告诉我。”就足够了。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再和孩子产生共情。回应孩子的正面感受其实并不难。比如:孩子兴奋地告诉你:“我今天数学考了97分!”家长只需要用同样的语气回应他:“97啊!你一定很开心噢!”

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则需要我们使用沟通技巧。我们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略、否定、说教的方式。一位父亲坦言,当他开始设身处地的把儿子的伤心、难过等负面感受想象成儿子身体上的伤痛,他对儿子的情感需求就越敏感。他意识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身体一样需要得到及时认真地关注。

第二个问题: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们需要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觉得那样?”或者问:“怎么了啊”这样的问题吗?

有的孩子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他们惊恐、生气、不开心。但多数情况下,“为什么”只会给他们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难过心情,分析原因,然后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或难过。也有的时候,孩子不敢说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说出的理由不够充分——“就为这点小事哭啊?”

当孩子难过的时候,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很难过。”对孩子会很有帮助。而不是“怎么了?”或者“你为什么有那样的感受?”。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

第三个问题,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吗?

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而是需要我们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类似“你做得对”这样的回应方式,也许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但是,却妨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省。

举个例子,例如:

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

家长:你们彩排了很多次了!你说得对。她就是够讨厌的!对话结束。

相反,从下面的对话方式中,可以看出:如果接纳孩子的感受,就能让孩子积极地思考问题。孩子:老师说要取消我们的表演。她真讨厌!家长:那你一定很失望。你期待了那么长时间!

孩子:是啊。就因为彩排的时候,有几个同学捣乱。那也是他们的错啊!家长:(安静地听)孩子: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该演什么。老师很生气。家长:原来是这样啊。

孩子:她说如果我们好好演,就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最好还是再复习一次我那部分。你今天晚上提醒我,好吗?

以上,我们可以总结: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第四个问题,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很重要,能否简单地说“我了解你的感受”?

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我了解你的感受”,孩子并不相信你。他们可能会说“不,你根本不了解!”但是,如果能把问题细化,比如:“宝宝,你今天是上学的第一天,有些紧张很正常,毕竟有那么多新东西需要去适应。但是,妈妈相信你,肯定会很快适应,并且很快在学校交到好朋友的,是不是?”我们这样和孩子对话,那么孩子就知道你真正理解了他。

第五个问题,我试图说出孩子的感受,结果弄错了,该怎么办?

没有关系。孩子会很快把你纠正过来的。例如:

孩子:爸爸,我们的测验推迟到下周了。爸爸:那你就可以轻闲几天了。

孩子:不,我不高兴。同样的功课还得再学一个星期。爸爸:哦。你是希望赶快考完。孩子:对了!

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对他人的感受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虽然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孩子能体会到我们的努力。

各位亲爱的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呢,需要不断的练习。各位家长朋友,孩子未来成长成什么样子,绝大多数要取决于我们每一位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想让孩子成才,家长就要先学习家庭教育,如果您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有困惑的话,欢迎随时到我们朗培学校,我们始终秉持着一个原则,孩子的成绩重要,但,孩子的成长更重要。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朗培教育始终和您在一起。

最后,闫老师再次感谢你能够耐心聆听,相信此刻您更加了解如何和孩子沟通。朗培学校会不遗余力的针对孩子的问题、家长的困惑,提供更完善的微课堂,欢迎您每周五晚20:00—21:00准时聆听!

各位家长,再见,晚安!

第二篇:父母怎样讲话孩子才愿意听

父母怎样讲话孩子才愿意听

北京二中 程中一

生活中,作为父母,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我们说啥,他就听啥,我们不让干啥,他立刻马上就停止,一丝一毫犹豫都没有。

但是,事实却往往是:

你越害怕什么,孩子偏偏就越干什么;你越不让干什么,孩子似乎就越喜欢什么;而你越鼓励干什么,他却往往越提不起劲来。

好像他生下来,专门就是为着和你作对而来。

因此,家里经常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父母指责孩子不听话,后脑勺长反骨;孩子痛斥父母不理解自己,对自己实施法西斯专政。

每当此时,很多父母都会感慨:自己的话在孩子那里越来越没有分量了,自己一片苦心却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这孩子简直太不懂事了。

其实,你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

前段日子有位妈妈和我抱怨,几乎是哭诉了。她似乎确实应该愤慨。孩子上高一,脑袋瓜子挺聪明,就是爱上网玩游戏。有一天妈妈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把电脑给砸了。孩子也忍无可忍,一气之下不去学校上学了。

妈妈这下急了,给我电话,老师,我该怎么办?我问妈妈,孩子在学校学6天,周末休息想放松放松,玩一玩,过分吗?也不太过分。孩子每天在学校呆10个小时,回家想放松放松,玩一玩,过分吗?也不太过分。

是的,如果他不是你儿子,他是别人的儿子,也许你能客观地看问题。打一场篮球,要半小时,一般打上瘾了,怎么着也要2-3个小时;逛一趟街,要逛得满足了,保守讲,2小时;一个孩子玩游戏,你给30分钟,45分钟,瘾才上来,就戛然而止,你说难受吗?就像睡觉睡到半拉,生生把人拖起来,还横眉冷对,怒不可遏,你难受吗?吃饭吃了5成饱,生生不让吃了,你难受吗?

不但不让吃了,现在还把碗给摔了,换成是你,你愤怒吗? 愤怒。

我说,一个成年人上了一天班,回家想放松,会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找朋友喝点小酒等等,没有人会指责他,我们甚至很体谅他,这么累,放松放松嘛。但一个孩子这样做了,我们就不依不饶。

这是其一。其二,我们渴望孩子放学回家,除了吃饭,就是学习。但是,其实一个孩子真正的学习在学校里,如果学校里的学习是无效的,那么回了家里再努力,你收获也不会太大。而事实上是,一个孩子如果在学校的学习都没有努力,那回了家也不太可能好好学习。你看见的是他回了家没有学习,但你看不见的是他在学校都干了啥。我们要解决的是他在学校的学习,而不是回了家的学习。如果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是有效的,甚至效率很高的,那么回了家为什么不能玩一玩?毕竟人生除了课本上、试卷上那点点东西,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如果上学学习、回家学习、周末还学习,人生就像遥遥无期的苦役,抬头一望,就看到边了,那我们还活着干什么。

我们今天努力工作,不就是因为工作中能体现出我们的价值,工作后有不错的物质回报,拿着这样的物质回报,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吗?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工作要一直一直干下去,看上去遥遥无期,没有停歇,到你生命终了的那一天,除了工作,其他美好的事你都不能干,连个懒都不能偷,我看,即使这个工作再有趣,你再爱它,你也会撞墙而死。是的,一直一直做一件事,生命中没有其他的点缀,这悲催的人生不要也罢。孩子们也是一样。再爱学习的孩子,他也需要调剂,需要喘息。况且,我们现在所指的学习,是狭隘的学习,主要指学习课本知识、为考试服务,它的指向性是很单一的。

而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需要多方面的学习。比如:情绪控制、对人生的理解、对自我的认识、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对责任的担当、对美(文字、外形、道德等)的品味等等,都要学习,没有这些垫底,你知识的学习也必然学不到家。咱家孩子现在正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一课,如何管理自己的欲望,如何平衡玩乐和工作?高一数学学函数,老师还要先引入,再讲解,再做题检验、再通过做作业巩固、再复习;过上一段时间后,再回过头来再来一遍,不经过这样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起伏、思索、发酵、等待,我们对这点点知识的认知都不可能到位。

那今天孩子要学习非常非常重要的一课,会对他一生的人生、事业起到关键作用的一课:如何管理自己的欲望。我们却不给他的生命留白、留空间、留余地,让他自己完成思考、反复、发酵、再认识的过程,而妄图一步到位,直接就会,如果孩子做不到。我们就生气地吼他:这孩子怎么这样呢?一点都不会规划自己的时间,一玩上了就什么都忘了。而我们恰恰忘了,不是他不会,是你没有给他时间学;不是他不想,是他还来不及对自己做要求的时候,你就急吼吼地冲上去了。生命需要留白,只有留白,孩子的智慧才有空间生发。我跟这位妈妈讲,把电脑给孩子安上吧。砸了电脑,人可以出去玩。心跑了,留住身子有什么用?孩子现在这么大,腿那么长,迈开腿,你追都追不上。孩子越大,你管的越不是身子,越是心;孩子再大,心就要让他自己保管了。只有自己保管,才能管到家。如果你强行要替人家管,那结果只有两个,要不人家一走了之,你彻底没招了;要不这孩子一辈子没心了,你得管一辈子,这两种结果,我想我们都不愿意看到。

去年冬天的时候,有位妈妈给我打电话,孩子高二,玩游戏玩疯了,经常夜不归宿。因为这个,父母与孩子经常发生冲突,非常严重的冲突。家里闹得鸡犬不宁。孩子甚至经常“恐吓”父母,暗示他们如果再管他,学也不上了。妈妈受不了。我跟妈妈讲,你要用心来换心,不要再冲突了,冲突下去,家里的门就朝孩子关闭了。妈妈听进去了。有一天,孩子又要出门。妈妈很恳切地讲:玩累了,就回家睡觉吧。毕竟网吧不舒服,不像家里的床,又软又舒服。饿了,家里也有吃的。结果,孩子当晚凌晨3点就回家了。现在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也不错,慢慢地越来越好了。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心,这颗心可以杀人放火,也可以柔软如水晶。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他心中是不是有爱。只有爱可以唤醒良知!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莫朗德和蒙丹,虽然都是问题学生,但莫朗德有深爱他的母亲,赏识他的马修老师,他的心被爱牵制,再恶作剧,再闹腾,他也不会出格,反倒后来因为音乐回归自我,成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但蒙丹呢,他所遭遇的不是遗弃、就是排斥、怀疑、殴打、辱骂,当世界对他怀有深深恶意的时候,他对这个世界也抱有刻骨的仇恨。教育是心对心的呼唤,是灵魂对灵魂的唤醒。学校、家庭不是劳教所,要教会孩子的是爱,是善,是信任,不是怀疑,不是指责,不是谩骂,不是冷漠。

这些道理,那位妈妈听进去了。把电脑安上了。孩子也发誓好好学习。之后一周的学习非常认真,每天回家还要学一会。妈妈很高兴。可到了周五,孩子因为肚子疼,在家休息一下午,妈妈很恐慌,给我信息:老师,咋办?我担心孩子又会撂挑子?我给这位焦虑中的妈妈回了5个字:平常心待之。又过了好几天,这位妈妈给我回了几条信息,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反省。

家长们,您要欣赏自己的孩子。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又是一个大周末,学生可以回家呆两天半。我习惯地接到了家长们的电话,“我儿子xxx不想上学了„„”我说:“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你都要欣赏自己的孩子。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或许对你有些启发。”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凳子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您最好带他去看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他,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来。因为全班三十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做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五十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四十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同桌排在第二十一名。”

说这话时,她就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神采,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他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去得比平常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了,有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位置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议,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出乎意料她的意料,直到结束,都没有点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正在等她。路上他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学校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有能力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哭了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有你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耐不住十几年的泪水,任它落在手中的信封上。家长们,我的故事讲完了,您或许有所感悟。

第三篇:怎样让幼儿愿意听老师的话

怎样让幼儿愿意听老师的话

在幼儿园里小孩子不听话,老师经常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老师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如果老师不提高嗓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很难接收到指令,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温和、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了“抗命”的态度。

处罚也是一样,不良或经常性的处罚,只会让孩子身心感到痛苦、不适或意志遭到压制,很难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不愿意积极与老师配合,改正缺点和错误。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探索出几种比较温和的方法,供幼儿父母参考,以此来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使我们的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一是向孩子解释行为的规范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愿与老师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 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这时我们老师要切记,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这样既不会妨碍别人,也容易让孩子接受。如上街购物时,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他东西一律不买”。家长在向孩子解释规则时,应该避免预先就认定孩子不听话。例如,“你要我说几百次,才会听话”。这会让孩子更加的任性和固执。二是以周围的幼儿或成人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她)怎么做。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除了在语言表达上老师可以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理解具体的做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孩子的模仿性或某一个人、一件事来纠正他(她)或引导他(她)。如,“宝贝你看,我们可以照那个叔叔那样做”、“你要像那个小孩一样安静”,将具体的目标告诉孩子,引导他(她)代替原来不好的行为。

三是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孩子不听话时,常常是为了要引起我们老师的注意(孩子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孩子常常用反抗(故意不听话)或大喊大叫等等其它方式,使老师满足他(她)的愿望。老师对孩子这种不良行为,首先态度要沉着冷静、不要慌张,最好的方法是暂时让孩子单独一个人,直到这样胡闹的行为停止或是态度好转再去处理。这是弱化不良行为的方法,利用不回应坏行为的方式,让孩子了解老师的态度。但老师要积极做的是,称赞、奖励好的行为,让孩子区别好与坏、容许与禁止。所以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如,可以说:“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孩子,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是一味的称赞孩子:“你真是个乖宝贝”,而是要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有礼貌”、“很热心”等等,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化。四是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老师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老师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以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了。

此时,如果我们老师与孩子进行“严肃的谈话”,就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她)的动作或行为,请他(她)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五是细心和耐性的纠正与教育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为。例如,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

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他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

六是家园配合,共同教育 孩子有很强的社会意识、荣誉感和自尊心。他(她)很在意他人的观感,特别在乎学校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可以利用孩子这种在意他人看法的心理,来纠正他(她)不好的行为。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有好的行为或已纠正过的行为,老师把赞美的话写在联系簿上,回家后让父母再一次称赞他(她)、肯定他(她)。对于不听话的孩子,父母更可以积极的运用这种方法。例如,有的孩子不肯吃蔬菜,可以请幼儿园的老师留意这件事,并且利用方法要求孩子,家长也要实行相同的规则,双方贯彻执行,一直到孩子习惯纠正为止。当然家、园双方要事先沟通好,规则也要相同。

七是针对不同的年龄和个性,使用不同的方法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还有属于孩子自己本身的气质。例如,对于动作迟钝缓慢的孩子,要利用机会给他容易达到的成就,对于年龄小的孩子需要示范引导,年龄大一点的则需要激励。引导不听话的孩子听话,并不是把一个固定的公式硬加在孩子身上,而是要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需求,在他们的身上找到力量,从而创造孩子能够自觉听话的先决条件。

第四篇:我们怎样教育孩子

5月份(读后感)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读后感

王丽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好久好久以前学校发的一本书,当时顺手放在了办公桌里,一直没有再翻出来。这学期无意间翻出来,就顺便看了看,结果就被里面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拨出问题看实质的质朴的语言吸引了。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张广利校长结合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文字呈现。其“社会即学校,家庭即学校,父母即教师”的观点,是我伴随着教育工作年限的增长,感触越来越深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培育孩子的责任,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及对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在孩子的心中打下烙印。“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使我更加清晰的知道:让孩子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比学习书本的知识更重要。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教育孩子从小该崇尚什么,反对什么,珍惜什么,爱护什么……是值得我们做父母和老师应该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是汪中求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我想,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我们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多么伟大,关键是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当下,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和学习中成长,从小事做起,从脚踏实地地做事中体验成功,从平凡的经历中发现伟大,成就孩子真实而丰硕的人生。

一篇一篇细细品读下,再与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所做的一切相对比,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某些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或许,我们早就知道,或许,我们才发现,但这需要我们改变。“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应该改变自己”。这是一句非常简单好记的话,但做起来却相当困难。就像教我们家的小姑娘识字,发现就是简单的“东南西北”这四个字,她在学习时却东张西望,一遍一遍记不住,在那里胡猜。大怒,训斥一顿之后,孩子一边哭,一边吓得往大人怀里钻,还得一边继续胡猜。或许,冷静之后想一想,让孩子休息一下,等她能精力集中时再来认,效果一定比边哭边学习的效果要好。但当时盛怒之下,知道是错的,却还在和孩子,也和自己较着那个劲。

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做个智慧的父母和老师,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为此,我们都要努力呀!

第五篇:怎样让孩子好好学习

现如今,学生不爱学习已成为家长和教师最为头痛的问题。他们总在抱怨,孩子太贪玩,厌学,甚至还出现了逃学的现象。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在困扰着我,这里面的原因除了当今学习更具诱惑的东西过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外,这

其中也有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

一、书中阐述这几点:

他说,我坚定的相信,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于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昧,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妈妈、爸爸)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

这句话是说,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学习的态度,但需要强调的不是批评与指责,更多的是一种激励和表达出你对孩子认真学习的由衷的赞扬和由他给你带来的欢乐的态度。想要使他竭力以此给父母亲带来欢乐,那你就要爱护、培植和发展他身上的劳动的自豪感,这就是说,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低人一等。„„要跟儿童一起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关心他的成功和忧愁。

二、在学校,教师应做的:

要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积极对待学习,并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开朗、豁达的个性,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了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必须让他们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当学生进入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课本的框框里。也就是说,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识记、背诵。只有把记忆的努力和思考的努力结合起来,才能有真正的智力发展。于是,我带他们离开枯燥的课堂,走了出去。我带领学生去操场观察:秋天到了,小草有了哪些变化?下雨前,到小河边看看小鱼会怎样了?并想想看或者问问父母,产生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

1、教师要有赏识意识,多看到学生的优点、长处,多鼓励、表扬,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

2、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加倍关心他,不能责怪,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帮助他,鼓励他,这样孩子会更加喜欢你,愿意和你沟通,也愿意听你的话,好好学习了。

3、不爱学习的学生往往是学业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当给这些学生找一个或几个好的学习伙伴,经常和这些学生交流,他们的伙伴是爱学习的,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他们之间就会互相影响,就会一起努力,一起好好学习。

4、在班级中树立学习上的榜样,让他们讲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成功经验,使其他同学受之影响,也树立好好学习的愿望。

5、在班级中开展小组加分制,每周统计一次,评比一次,表扬一次,形成一种赶学比拼的学习氛围。

6、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就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

7、“爱学生”是学生爱学习的前提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温暖、期待和爱,他们自然而然会爱上你所教的这门学科。

8、教师应了解、掌握你所教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想他们之所想,你才能征服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学习。

9、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巧妙灵活的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就不会因乏味而放弃学习。

10、不断地保持儿童跟家长的精神交往。

总之,他提的建议一句话以概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尽管他的建议里我们有些到目前还做不到,但我们应该努力往这方面去做。

下载怎样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让孩子愿意听我们的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这些话让孩子快乐

    这些话让孩子快乐 中国妇女报 2008.05.06B2版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你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

    我们应怎样教育孩子

    我们应怎样教育孩子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读本》读后感2005年9月3日,我的孩子已上不学四年级了,中午放学时,我早早地站在门口等,检查他的书包,看发了哪些书,这本《道德教育......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

    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转载:新浪博客)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孩子对于教育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如何面对新时代的教育挑战?经常有父母......

    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我认为从小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孩子的行为,真正做到明是非,懂道理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严格要求、奋发向上、乐观自信、规范行为,明辨......

    【读书】怎样让孩子爱上读书

    谷华物理 读书人生 给孩子营造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广东省深圳市一家长来信说:我儿子刚上学,他脑子不笨,我们对他也充满希望。可上学两个多月来,我们发现他不爱学习,上课不专心......

    如何让孩子乖乖听家长的话

    如何让孩子乖乖听家长的话 你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两三岁孩子的智商,因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问题上,他们的“抗争”经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一则刊登在近期美国《育......

    浅谈怎样指导二年级孩子看图写话

    浅谈怎样指导二年级孩子看图写话所谓的作文就是说话,就是孩子把自己想说或要说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由于二年级孩子的感性思维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