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必看]小学生情景作文教学初探
小学生情景作文教学初探
鄞州区章水镇中心小学 马丽君
<摘要>现在的学生接触面狭窄,又缺少生活经验,因此他们笔下的作文就如同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即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最终体现。那么,如何让学生写自己的作文,能够言之有物,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作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一些有灵活性、启发性的的情景,如:回归自然、入情入景、引领遐想,在加上老师的点睛之笔,引导学生去写自己的心中之想。<关键词> 作文教学 情景 想象 批改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薄弱点。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作文已异化为应试工具;作文与学生生活、学习严重脱离,学生无内容可写,无感而发,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作文时学生多半是无病呻吟。陶行知先生指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文中的“真人”,就是要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笔表我意”。我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鉴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决定在上作文课时将情景带入课堂,用情景启发灵感,具体有下面几点尝试:
一、回归自然,感受清新
写作题材源自生活。大自然的万千姿态、绚丽色彩及社会的纷繁复杂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只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不能有效地去把握或及时地再现那些情景,因此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给孩子们接触社会,走进自然的机会,给孩子们提供自然、清新的“实验室”,引导学生去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清新气息。
我所工作的地方地处山区,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在作文教学上便可充分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阳春三月之季,带孩子去河边放风筝,摘野花,编花环送亲人;炎炎夏日之时,带孩子到浅水滩摸螺蛳,打水仗,尽情享受清凉:秋高气爽之日,来到“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捡树叶,做贴画,装点教室;寒风凛冽之际,也不忘带孩子堆雪人,打雪仗,看山上美丽的雪景。当学生融入于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时,他们笔下的花草、樟溪河、树叶、雪人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透露着快乐与陶醉,又何需担心他们的作文言之无物,虚假空洞呢?
二、入情入景,趣味盎然
作文实际上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去表情达意的创造性活动,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周围世界中获得真切感受,激发感情。教师应及时因势利导,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由“情以物兴”、“感物吟志”进入“情景交融”的状态。因此,在获得写作题材后,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浙教版第五册《三味书屋》等这些课文时,针对按方位顺序介绍某一场景的训练要求,可在学习课文前创设问题情境,如:“让你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你会怎么介绍?”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比较按哪种方位顺序介绍比较合理。接着导入课文教学,让学生有意识地自主地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还可在这个单元结束后对同类文章进行比较,在总结这类习作的写作方法的基础上,也能意识到可按不同的场景特点或各自的喜好选择最合适的方位顺序进行介绍,写出自己的个性来。这样,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进行这样的训练以后,我发现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学习某类习作应如何叙述内容、表达思想,并领会写法、积累词句,逐步积累并掌握了写作的要领。
三、插上翅膀,引领遐想
在课内或课外创设的情境空间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广阔的情境中围绕主题再添加一个细节或一两个角色,为原有情境增色、添趣,以丰富情境;对于典型,生活情境的展示,由于它往往集中反映一种现象或一种美感,教师应给学生有关对世界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知识,以深化情境;想象对发展思维起积极作用,要在情境的创设中渗入想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想象情境以拓宽情境,立足自我。
《月光曲》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它所蕴涵的内容很丰富、很深刻的,这就给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了空间。上课时就应该及时抓住了这个契机,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播放音乐让学生闭目欣赏《月光曲》,用心去感受。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学生很快进入了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的境界。这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说听了乐曲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情趣高涨,各抒己见。有的说,看到了调皮的孩子;有的说,看到了跳舞的小鱼;有的说,看到了涨潮;有的说,看到了出海的探险家„„在这一“想”一“说”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想象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荷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散文。学好这篇课文,需要学生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在文章后面,作者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荷花。在上课时,首先出示一幅色彩淡雅,姿态优美、各异的荷花图。图上粉白的荷花,有半开的,有全开的,有未开的,在碧绿、硕大的荷叶的衬托下,清新可爱,有如美丽的白衣仙女,婷婷玉立。这种感受太美了!一切都通过视觉进入了学生的大脑,充实学生头脑中的表象。紧接着,一曲轻缓、柔和的乐曲响起。这是作为课文朗读的配乐。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已感染了课堂的气氛。然后,教师悄悄地点燃几支花香型薰香。薰香的气味由淡到浓,沁人心脾。在这种氛围下,教师进行课文的范读。当教师读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一名同学头戴荷花的头饰,身穿雪白的衣裙,在讲台前翩翩起舞。课堂上,美丽的荷花图,优美的乐曲,诱人的芳香,婀娜的舞姿交织在一起。学生随着教师的朗读,在多种感官的体验中展开美妙的想象,好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想象性作文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好方法,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积极作用,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不再局限于眼前所看到的事物之中了,能够进行合理的想象与推测,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赋予文章生命,将文章写的优美而富有灵性。
四、点睛之笔,锦上添花 每次批改作文,就是学生和教师进行一次思想感情的交流,学生作文是心灵的流露,情感的抒发;教师批改则是思想的启迪,感情的疏导。教师要遵从“多就少改”的原则,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而又能婉转指出不足,保护学生的写作信心。
班上一个不善言辞的小男孩,每次写作文是他的一个难题。但是有一篇周记,虽说篇幅不长,但我看到了他的内心世界,我让孩子们写周记无非也是起到一个与教师心灵沟通的作用。原因是他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起了冲突,甚至大打出手,打算离婚了。孩子在周记本上向我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他很难过,父母为了他要离婚,他也很后悔,自己如果平时听话点就不会出现今天这种局面。我首先在他文章后面写上一个“优”,然后补上:愿意跟老师来谈谈吗?老师随时欢迎你来。第一天孩子没来找我,第二天放学他滞留在教室不走,我明白了,便支走了其他孩子。留下他一人第一句话竟是:“老师,这次周记我真能得“优”吗?我笑笑说:“不相信你自己吗?你愿意跟老师讲心里话,而且你的内心表白也打动了我,我当然得给你“优”啦。他笑了,笑得很灿烂。可忽然又停住了,我说:“你爸妈的事老师帮你,你只要安心学习。”他又笑了。后来我进行了家访,向他的父母谈了孩子的心事,双方也和解了。经过那件事之后,小男孩改变了对作文的看法,原来的厌烦,害怕变成了喜欢,感兴趣。看来老师在作文中的批语也能成为培养孩子写作兴趣的力量。
在情景作文教学中创设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从而促使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去体验客观情境,在情感的驱动下,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与想象,从而激起表达的动机,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彰显出学生的个性。
<参考资料> 1.《情景作文教学谈》 邓明东 江西教育 2001 年01期 2.《灵动笔下的文字》 王益红 福建教育出版社
3.《“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 李吉林 《课程 教材 教法》 1997.03 4.《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 夏惠贤 广西教育出版社
5.《双位联动循序渐进— “ 个性作文”的教学尝试》 倪芳.广西教育.2003.7、8.第67页 6.《作文教学呼唤真情》 郭娟 综合天地 2005.8 第53页
第二篇:[高考必看]小学生如何学英语
匈牙利著名女翻译家卡扎.罗姆尔,通晓十多种语言。通过多年摸索和学习,她把自己学习外语的丰富经验概括为简明易懂的十条,这对每一个外语学习者都有普遍意义。这十条是:
(1)学习不中断,哪怕挤出10分钟也好,早晨是大好时机。(2)学厌了可变换一下学习方式或形式。(3)不要脱离上下文孤立地死记硬背。(4)随时记下并背熟那些常用的句型。(5)尽可能“心译”接触到的东西,如一闪而过的广告,偶尔听到的话语等。(6)只有经过教师修改的东西才值得牢记,也就是说,要记住那些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东西(7)抄录和记忆句型和惯用语时,要用单数第一人称。(8)外语好比碉堡,必须同时从四面八方围攻:读外文报,听外语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外语课本等。(9)要敢于说外语,不要怕出错误,要请别人纠正,不要难为情,更不要泄气。(10)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达到目的,坚信自己有坚强的毅力和学好外语的才能。
想学好英语,首先要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英语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喜欢的事,就容易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有的同学说:“我一看到英语就头疼,怎么能培养对英语的兴趣呢?”还有的同学说:“英语单词我今天记了明天忘,我太笨了,唉,我算没治了。”这都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初学英语时,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树立必胜的信心,缺乏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丧失了上进的动力,稍遇失败,就会向挫折缴枪,向困难低头。你就会感到英语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学习积极性也逐渐降低,自然也就不会取得好成绩。但是,只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到学英语的必要性,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英语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习。开始时多参加一些英语方面的活动,比如,唱英文歌、做英语游戏、读英语幽默短文、练习口头对话等。时间长了,懂得多了,就有了兴趣,当然,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和欲望。然后,就要像农民一样勤勤恳恳,不辞辛苦,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一定会取得成功,收获丰硕的成果。毕竟是No pains, no gains吗。
练好基本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条件,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谈不上继续学习,更谈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实,必须全神贯注地认真听讲,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到以下“五到”:
一、“心到”。在课堂上应聚精会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脑要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思维要活跃、思路要开阔,心随老师走,听懂每一句话,抓住每一个环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多联想、多思考,做到心领神会。
二、“手到”。学英语,一定要做课堂笔记。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过目不忘,记忆本身就是不断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常言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老师讲的知识可能在课堂上记住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所以,做好笔记很有必要。英语知识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学到的每一个单词、词组以及句型结构,都记在笔记本上,甚至是书的空白处或字里行间,这对以后的复习巩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三、“耳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专心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而且要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的语音、语调、重音、连读、失去爆破、断句等发音要领,以便培养自己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听见听懂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头脑里形成反馈以帮助记忆;理解领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以便迅速作答,对比同学对问题的回答,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四、“眼到”。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要双眼紧随老师观察老师的动作、口形、表情、板书、绘图、教具展示等。大脑里形成的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结合,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五、“口到”。学习语言,不张嘴不动口是学不好的,同学们最大的毛病是读书不出声,害羞不敢张嘴。尤其是早读课,同学们只是用眼看或默读,这样就只有视觉信息,而没有听觉信息在大脑里的反馈,当然记小学生如何学英语 忆也不会太深刻,口部肌肉也得不到锻炼,也就很难练就一口纯正的英语。所以,要充分利用早晨头脑清醒的时间,大声朗读;课堂上要勇跃回答老师提问、积极参与同学间讨论和辩论,课下对不清楚的问题及时提出,要克服害羞心理,不耻下问。对学过的课文要多读、勤读、苦读,可以跟录音机读,竭力模仿其语音语调以纠正发音,要读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一些精典文章最好能背得滚爪烂熟。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练习英语口语,比如,与外教交流、参加“英语角”活动、与同学进行对话、讲英语故事、唱英文歌曲、演英语短剧、进行诗歌朗诵等。除了对课本中的范文要细读精读之外,还要多看些适合我们中学生的课外读物,既可增长知识,又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提高了我们的阅读水平。
学英语,词汇的记忆是必不可少的,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没有了词汇,也就谈不上句子,更谈不上文章,所以记单词对我们就显得极其重要。记忆单词关键有二:
一是持之以恒:每天坚持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过几天再回头复习一次,这样周期循环,反复记忆,经常使用,就会变短时记忆为长时记忆并牢固掌握。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开始,就要坚持下来,千万不能半途而废,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是良好的记忆方法: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学无定法,但学有良法。我认为,张思中的“集中识词,分类记忆”不失为一种适合中学生的好方法。把中学生应掌握的3500个单词集中汇总,分门别类,先过单词关,然后再学教材,在课本中使用和巩固它们的用法。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同一元音或元音字母组合发音相同的单词归为一类;根据词形词性、同义词反义词等集中记忆;把相同词根、前缀、后缀、合成、转化、派生等构词法相同的单词或词组列在一起集中识记印象比较深刻,记忆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样每天记40-80个单词,坚持不懈,多联想,多思考,多使用,词汇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注视单词的用法和词组的搭配,牢记老师讲过的单词惯用法和句型,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解题,而且在写作时也会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把单词记住,了解词性、词义,掌握其固定搭配与习惯用法,背会时态、从句的各种用法,工作只是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得将它们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像学游泳,光学理论,不下水应用,不等于掌握了这门技术。不必要搞题海战术,但一定量的典型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先重视基础练习,如课后习题,单元同步练习,这些是针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性练习,不能好高骛远,光想着一口吃个胖子。基础知识掌握后,有的放失地做一些语法方面的专项练习和考试题型的专题练习。特别提倡同学们准备一本“错题集”,把平时做错的具有代表性的试题或语言点记录下来,以备将来查漏补缺,这样对知识的掌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记住了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项目就是把它学好了,关键在于使用语言,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英语学习首先是一个记忆过程,然后才是实践过程。学习英语,无论如何,勤奋是不可少的,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也没有所谓“速成”的灵丹妙方,急于求成,不做踏实工作,是学不好英语的。任何成功的获得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自己丧失信心而一蹶不振。对考试的失败,冷静分析,认真思考,只要对胜利充满信心,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胜利一定是属于你的。
第三篇:浅论小学生作文情景诱导
浅论小学生作文情景诱导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从游戏情境法、信息整合情境法、文本资源情境法等方面浅论小学语文作文情景诱导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游戏情境法 信息整合情境法 文本资源情境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写作的阐述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阐述使我们更加明确到:作文就是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所做、所感通过语言文字组合,外化为书面语言与人交流的过程。作文教学应采用各种手段,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中感受和体验真实的生活,从而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写作动机。而最常用最有效的作文教学手段就是创设情境。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事件,在事件发展中诱导学生分析、思考。心理学认为,只有亲身参与的活动、事情,印象才最深刻,也最有向人叙述的价值。因而创设情境,诱导学生观察的兴趣,利用迁移,诱发叙述、写作的兴趣,从根本上讲能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尝试作文的兴趣。在设计整个场景中,学生都被情景“奇特”所吸引,呈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只要随即抓住时机,及时将兴趣引导到写作上,学生因为亲身经历了事情的发展过程,掌握了记事的方法,很快就写出了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对此,我想在这里谈谈对于创设作文情境,诱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几种方式。
一、游戏情境法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能使严肃的事情变得轻松,使凝固的氛围趋于缓解打破了以往严肃、死板的教学环境,使原本应该是快乐轻松的作文训练恢复了应有的生机。往往能很好地解除学生“上课”的紧张心理,使学生神经松驰,精神振奋,从而无所顾虑,思维开阔。在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让他们即兴作文,他们往往因为置身事内,亲临其境,到写作时就会特别容易进入角色,而且有感而发。有一次,我们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贴鼻子游戏,同学们看到贴鼻子的同学那滑稽的样子,一个个都捧腹大笑。于是,我就趁机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觉得可笑?可笑在哪里?”
由于他们亲身参与了,所以一个个都争着有话说,有的说他的动作可笑,有的说他把鼻子贴到眼睛上了所以可笑„„我又引导他们:“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当时旁观的同学表情、动作是怎么样的?”„„学生的兴致越来越高。见此情景,我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贴鼻子》这个作文题目,趁此机会让学生把贴鼻子的经过、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同学们的反应等等写成一篇记叙文。由于学生耳闻目睹,亲身参与,所以写出来的作文内容具体真实,描写更是栩栩如生。这样的即兴作文,不但让学生玩得高兴,养成了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还体会到身心投入才会写出好作文来的道理,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信息整合情境法
小学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让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作文的工具。
1、提供丰富的素材,构建说话的空间。如习作《可爱的家乡》利用多媒体教学,可通过播放家乡的风光片,首先为学生建立起理念的空间框架:江口县城的江滨公园、塔山公园、广信塔及广信广场,杏花的天下第一石——斑石,河儿口的封开小桂林景区„„通过进行全方位的接触后,再利用“小导游”“小主持”的形式由学生选择给自己感触最深的、自己最了解的2至3个景点,向其他同学作介绍。这样,在形象的感知下,既充分调动起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又能使其他成员择其优、指其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真正实现课堂的民主大解放,为作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此,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将语言转化为文字便不难做到了。
2、图文并茂兼配乐,构建课外延伸平台,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更为思维的个性化推波助澜,实现思维的一次次起飞与远航。同时,它又以其广阔的题材、素材领域,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畅游无极限。
多姿多彩的音响作文教学就是典型范例之一。声音常会引起人们的各种联想:城市的喧嚣,乡村的静谧,机器的轰鸣,山谷的回音„„各种音响只需轻轻触动播放按扭,就可以随意调出。多媒体的介入,进一步刺激了感官,增强了听觉效果,将生活的大舞台搬进课堂,让学生借助提示想象画面,构筑意境,进而作文。如,为引导想象春天的美景,在布置学生寻找春天的前提下,课堂上反复播放轻音乐《春天在哪里》,一边播放一边提示:春天来了,春风微微地吹──这是在绿野里──到了林子里──这儿是美丽的湖边。学生闭眼遐想,随着旋律展开想象的翅膀,全身心投入美的境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在春天的怀抱里”为题作文,结果学生想象丰富:有的写在春天的丽日下到山上野炊;有的写在春天的和风中到河边采花;有的写在春天的温馨中到菜地捉虫„„
还可以借用幻灯片,再现生活场景。如在教学《童年趣事》习作时,我事前准备一幅孩子抓蝈蝈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欣赏,这样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思维被激活,再让学生畅所欲言,叙述自己做过的趣事:诱蚂蚁搬食、捉螃蟹、捞鱼、网蜻蜓、捅马蜂窝等。随后,我因势利导,进行写法指导。这样,学生作文时就不再“头疼了”。
此外,教师还可给出多组相互关联的声音剪辑,或自然音响,或模拟音响,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回忆,构思相应的场面,编写一组组情节,从而形成配乐故事。
三、文本资源情境法
一篇优秀的课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具体而言是学生表达思想、运用语言、进行语文训练的范例。叶圣陶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例子”就包括教材所具有的体现语言运用规律的基础性、规范性的特点。学习教材,更要注重活用教材的这些特点。
1、抓住文本中精彩的片段,引导学生联想、写作。
我们在学习《草虫的村落》这篇时,感觉到这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于是我提议学生以《我是------》(可以选择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员)把自己当成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员来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类似《草虫的村落》中的写作方法把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所闻所见所感写出来。
由于学生深受《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的影响,触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很多同学都写出了精彩的文章。如有的同学以《我是一朵花》为题,这样写道“一天早上,我睡得正香,一只画眉鸟叽叽喳喳地把我叫醒说:‘你这懒花,怎么还在睡呀?看,你脸上的露珠弟弟都快溜走了,还不快点起床洗脸刷牙?’听了小鸟的呼唤,我赶紧让露珠弟弟在脸上滚来滚去,再轻轻地吻吻露珠弟弟,算是洗完脸刷完牙吧。”有的同学以《我是一棵小小草》这样想象:“夏天,狂风暴雨下起来了,我们也不怕,干脆跑出去让雨姑娘帮我们换上浓绿的衣服。”“秋妈妈怕我们着凉了,叫叶子阿姨给我们送被子来了。厚厚的一层被子,让我们感觉温暖极了。”有的同学以《我是一棵秋菊》又这样想象:“冬天来了,一些名贵花种耐不住那严寒的痛苦,纷纷与世长辞了。而我呢,因我们菊花家族的优良传统,都是凌寒独自开。”„„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精彩的语句!真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味道。这样写起来文章来,能不容易吗?
2、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我校有个教师在教学《雨中》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说说文中的人物谁是自己最喜欢的,并说明理由。结果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如班中的卢卓健同学是这样叙述的:我最喜欢班中那胖乎乎的小男孩,因为他不仅长得可爱,而且又聪明又乐于助人,他就像我们班中的黄志满同学。(老师语:黄志满同学的确长得胖乎乎的、而且聪明、乐于助人)可惜,这小男孩不是真的在我们的班里,要不然我们就又多一位像黄志满这样的小伙伴了,不过,我一定会努力向他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的。更希望全班同学一起努力做一个可以令人称颂的少先队员。
班中的另一男孩罗世桦更是吐出了他的肺腑之言:那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我最敬佩。因为老爷爷他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能主动地冒雨去帮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捡苹果,真是太难能可贵了,如果老爷爷一不小心摔倒了会怎么样呢?但他没为自己想太多。这让作为少先队员的我感到十分的惭愧。
从这个学生练笔写下的内容可以看出利用好文本资源不仅令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而且实现了学生用自己的笔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目的,让学生从学习语文升华到实践语文。因为它的内容取于学生的身边,源于学生的生活。
记得我们的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么说过:“人才,大才,天才,都不是从天而降的,是我们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教育的结果,是忘我地勤奋学习,不断钻研发展出来的。”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我们语文教师的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教育下,在我们语文教师的忘我地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下,他们的作文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行知教育论著百篇》
③于永正“教海漫记”(1999)中国矿业出版社 ④《名人名言》
第四篇:[高考必看]小学生创新想象作文的研究
小学生创新想象作文的研究
肖云望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作文,是心智和技能技巧相结合的产物,是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的产物。正如高尔基说的那样:“想象——这是创造形象文技巧中最本质的一个。”黑格尔曾经说过:“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 文学巨匠鲁迅曾惊叹于儿童的想象,他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我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吴立岗教授也认为: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的天性。其实,最有权利想象的也是孩子,只有孩子才最有无尽美好的未来可以去憧憬、去设计、去实现。创造离不开想象,作文也离不开想象;想象制约着创造,制约着作文。想象能力决定着创造活动和创造物的水平,也决定着写作活动和作品的水平。只有想象,才能使构思不落窠臼,开辟心路,从而写出新鲜活泼的好文章来。“没有想象就写不出真正有童趣的作文”。但想象更要创新 , 想象作文要求想象新颖。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作文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反映,具有极其丰富的潜在的创造性因素。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传统的作文教学强调高立意、重技法,而比较忽视心智研究和训练。在心智领域内,相对说,又比较重视对观察、记忆、思维的研究和训练,而想象的研究和训练却长期以来排不上队。学生缺乏想象力,写作视野不够开阔,写作没有灵感,没有创造。各种“优秀作文选”中,“助人为乐”、“舍己为人”、“拾金不昧”是“有意义”的代名词,出现了“五子登科”(上街帮老奶奶拎篮子,公共汽车上让位子,星期天捡到了皮夹子,在家帮妈妈扫屋子,为邻居阿姨管孩子)的怪现象。开头结尾有套路,每篇作文读起来都似曾相识,没有个性,缺乏创意。在写作内容上,也总习惯于引导学生总结过去,1 局限于“难忘的”、“经历过的”、“熟悉的”等人和事,造成了学生思维的严重封闭性、同一性倾向。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提倡创新想象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心智,它的提出适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它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小学生创新想象作文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课堂作文教学和想象创新作文课训练,拓展学生创新想象途径,诱发学生创新想象热情,提高学生创造性想象的习惯和能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在我国,人们对想象和想象作文的认识很早。想象一词,大概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解老》中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是古老的“想象”的词语。我国古代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正是想象作用的形象化描绘。在写作上,运用“想象”也源远流长。最早的是神话,是传说,是《诗经》,是屈原的《离骚》、《天问》,它们开了想象的先河。继而是老庄哲理散文奇峰突起:“瞑北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化之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这鹏,也全是想象的产物,《逍遥游》遂成千古名篇。之后,又有唐宋传奇、宋人评话、明清小说,想象之作有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总结了想象作品的写作经验,他在论述构思时强调了想象的重要性,说写作之前,必“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级,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力浸”,这样才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随心所欲,挥笔而成。这是关于想象作品写作的经验总结。我们今天提倡想象作文,正是对优秀璀璨的民族文化的忠实传承。
在当代,许多学校都进行了创造性想象作文方面的研究。如上海的“听音响编童话故事”、湖南的藤昭容老师及浙江金华的施民贵老师所进行的童话写作实验等,这些教学都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藤昭容老师进行的“童话引路,作文提早起步”实验。该实验鉴于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的特点,从一年级起开始听老师读童话故事,并且边查字典边阅读童话故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往往情不自禁地把听的读的童话说 2 给同学、父母听,说给邻居的小弟妹听,从一年级结束时学生都能写100字左右的童话作文。进入二年级时,老师指导学生看图编写童话故事,一般先集体口头编,然后写下来。二年级第二学期,每个学生写了22篇童话故事(另外还写了些观察日记),平均每小时能写600多字的童话故事。每个学生共写了30篇童话,约18000字。这些作文大都想象丰富,语言生动,情节曲折。实验班三年级的作文水平远远超过普通四年级的水平。
在国外,学者们在重视作文的特殊能力研究的同时,还强调一般心理能力的研究。因此,他们主张“两条腿走路”、既发展语言能力,又发展一般心理能力,而关键是发展一般心理能力,即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当今美国和加拿大,中小学作文训练,语文老师命题一般只写明写作对象,指出一个写作范围,学生的写作自由度和大,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加拿大的一位语文老师出了一道“仰望星空”的作文题目,作了如下提示:当你仰望天空的时候,当你仰面躺在地上凝视蓝天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想到的了什么?天空突然出现什么?你进入了怎样的梦境?你产生怎样的幻想?学生只要根据题目和提示语,可以随便驰骋想象,写出许多丰富多彩、新奇怪异的文章来。在美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中有对学生写书编书的要求。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写故事;第二步,根据故事画连环画;第三步,设计封面、装订成册;第四步,贴上自己的照片,写一篇自我介绍。让学生身兼作家、画家、出版家于一身,为的也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目前,笔者所查阅到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还没有系统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创新想象作文能力的深入探索。
三、课题界定
想象作文是指学生在受到原型的启发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将记忆中的表象进行严格构思、加工,从而创造出新形象所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作文。小学生创新想象作文的能力指充分挖掘课程教学资源,通过作文课堂教学和创新想象作文训练课,开拓学生创新想像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习惯、能力和积极性。
四、理论依据
1、当代心理学理论。
3 人的智力因素主要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构成的。生理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可分为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等四个功能部门,正好与以上四种智力因素相对应:感受区产生、发展观察力;贮存区产生、发展记忆能力;判断区产生、发展思维能力;想象区产生、发展想象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使用叫多的是判断区,利用最少的是想象区,一般只开发利用了15%的想象力。
2、新课程标准。
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明确地规定习作的任务:“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针对写作教学提出建议:“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阶段目标中对个学段都提出了想象方面的要求:第一段(1——2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段(3——4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段(5——6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3、世界名家论述。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里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亚多德也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别林斯基也说:“思想是通过形象说出来的,起主要作用的是想象。”想象对一切工作、领域,对一切人都非常重要。想象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有了想象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就能提高读写能力。阅读需要借助于想象,写作更离不开想象。有了想象就可以使文思纵横驰骋,凌空翱翔,从而写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景物生动形象、有声有色。
五、课题研究框架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的习惯与积极性,使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想象。
4 2 通过研究,使学生能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想象,努力求真、求实、求活、求新。通过研究,形成创新想象作文有效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新想象作文的新法。
2、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3、创新作文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在具体的研究中,运用调查法、观察法和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
运用调查法的目的了解学生现状想象作文的能力,运用观察法,通过个体追踪研究,分析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学内容和研究策略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想象作文能力的发展。运用行动研究,经验总结法通过对阶段性的想象作文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分析、鉴别、综合、判断其有效性,为进一步调整和改善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四)研究对象和时间
对象 以本校三年(4)班、三年(2)班为对象,与这两班作文成绩水平相当的其他班级为对照班。
时间:2005年3月——2006年7月
(五)研究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大面积提高,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实行优势诱导,鼓励学生冒尖,加强对落后学生的督促,分层次、分步骤提高要求。总之,要兼顾两头,抓好全面提高。
2、教育性原则
作文是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是否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的思想认识。因此,教师在培养兴趣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他们健康情操,学会作文做人。
5
3、自主性原则
要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主体地位上,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出表现自己的机会。
(六)研究步骤
研究时间从2005年3月——2006年7月,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5.3——2005.4):
(1)查找资料,组织学习。课题组老师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查阅各种作文教学专著,并通
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对作文教学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方法;期初召开课题组老师座谈会,研讨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方式,把握新教育思想和新教育理念。
(2)制定方案,宣传发动。课题组老师携手制定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进行任务分工。
(3)实施前测,建立档案。课题组老师参考有关资料编制作文考核统计表,对实验班和
对照班进行前测,建立资料档案库,以备与后测进行比较。
2.实施阶段(2005.5——2006.6):
①我们按照想象作文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程序。
每周安排一次作文训练,单周安排想象作文活动课,双周安排以教材配套内容的作文训练,一个学期安排14节课。通过作文教学课和专门开设的创新想象活动课 给学生广阔的创新空间,激发创新想象意识,培养创新想象作文能力。
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创新想象作文研究中始终贯穿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多读”,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专门的积累本、分项记录整理好词、佳句、写作方法、读后感、自编名言等。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前提下,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作读书笔记,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
③丰富学生的想象作文素材。
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 6 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课题组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提高作文积极性,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想象作文习惯和能力。
在研究过程我们分阶段通过研究课与研讨会形式不断积累经验,修正教学策略与措施,逐步形成创新想象作文教学模式。
⒊ 总结阶段(2006.7——2006.7):
(1)举办一次优秀成果展,以学生的作品为主。
(2)对实验班级的学生做好后侧工作,对答卷进行技术处理,分析其有效性,并对所得数据整理分析。
(3)准备结题,收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六、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
1、教学论文
2、研究报告
3、学生习作
4、总结性材料
5、其他 七 课题组成员分工、肖云望 总负责,参与具体工作。
2、杨小亚 候细珍 侧重学习研究作文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设计。
八、课题研究条件分析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要求偏高,过分强调“思想性”,学生的习作缺乏丰富的、有个性的想象。如何拥有一套可行有效的想象作文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想象作文水平,让他们用孩子的语言描述见闻、感受,道出心中想法,头脑中的幻想,这一问题还没有系统化的研究和解决。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必要性。我们为了这方面的研究,也收集了当代作文教学和想象能力培养的最新成果及作文培养的途径、方法、范例等材料。而且,参与研究的三位教师教科研意识浓厚,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和能力,具有勤奋和求实的态度,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附:参考文献 周一贯、叶松伟《小学作文教学新概念研究》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9月 2 钟为永《语文教学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3 张化万《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新思维》《福建教育》2000年5月 4 施民贵《童话、联想、科幻作文》杭州出版社2001年5月
7 5 罗德龙《想象作文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研究》1999年11月
8
第五篇:小学生必看书目
附件
“好书伴成长”暑假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学生篇)
1至2年级
《少年红色经典——闪闪的红星》(李心田)《一年级的小豌豆》(商晓娜)
《菊花娃娃》(曹文轩)
《记忆的项链》(【美】伊芙邦婷)
《迟到大王》(【英】约翰柏林罕)
《小男生杜哥飞》(杨红樱)
《苹果魔法筐》(朱自强)
《月下看猫头鹰》(【美】简约伦)
3至6年级
《少年红色经典——指间的太阳》(张品成)《少年红色经典——微山湖上》(邱勋)《幸福的鸭子》(杨红樱)
《青蛙军团爱地球》(伍美珍)
《生命流泪的样子》(伍美珍)
《穿越时空遇见你》(郁雨君)
《爱找东西的男孩》(郁雨君)
《天使在身边》(商晓娜)
《书香童年——丁香木马》(彭学军)
《树叶的香味》(方卫平)
《茉莉的假期》(庞婕蕾)
《住在地里的小房子》(郝月梅)
《爸爸的灯塔》(张洁)
《出卖笑的孩子》(【德】詹姆斯.克吕斯)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英】罗尔德.达尔)
7至9年级
《少年红色经典——三月雪》(萧平)
《有风掠过》(张品成)
《虚狐》(薛涛)
《成长的滋味》(方卫平)
《五头蒜》(常新港)
《早安,跆拳道》(赵易平)
《少年阅读新视野——自然之谜》(【法】罗尔.冈布纳克)《发现与探索——古罗马揭秘》(【英】克莱夫.吉福德)《科学技术史少年读本——科学精神的觉醒》(【意】安德烈.伯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