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景作文教学案例
情景作文教学案例
情境体验作文教学强调感情和活动相互关系所发生的教学价值,下面是情景作文教学案例,为大家提供参考。
情景作文教学案例1 给大家提供一个“创设情境,激发体验”的写作教学案例,这是浙江龙泉邵建勇老师的课堂片断。
创设情境,激发体验。
师:古人说:“不平则鸣”,就是说遇到不平的事、不顺心的事就把它说出来。请大家谈谈不愉快的经历。
生1:有些同学叫我绰号“鸡屁股”,我很难堪,心里很难受。生2:上周五我的东西放在寝室里,不知道被谁拿去了,真气死我了。生3:有一次我到商店买电池,回到家一看,原来是假货,根本没用。第二天要参加比赛,急死我了。生4:上一次,某人向我借了一支钢笔,很好的;她没还,我向她要,她反而说根本就没向我借过笔。生5:那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姑娘摔倒了,我去扶她,她妈妈反而说我推倒了她,我解释,她妈妈就是不听。生6:坐在我后桌的两位同学经常会说话,我去劝阻他们,他们都不听,反而说我多管闲事,好出名。
师:同学们真是“青春年少,烦恼不少”。我们能不能把它写下来呢?
范文引路,真情写作: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范文《我的生日》,重点体悟人物描写方法,然后让学生自选话题写一个片断。
交流习作,师生互评。
参照范文,完成作文。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地写了一个片断。但这还不能成为一篇文章,因为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有一个完整的结构。下面请大家阅读范文《我曾经尴尬》。
师:刚才训练的片断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在哪几段?
生齐:第三、四两段。
师:除了片断,文章还有哪些组成部分?
生:开头和结尾。生:首尾呼应。
师:最后看看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对待不愉快的事的。给你们什么样的启示?
生:文中的“我”不是沮丧、泄气,而是精神振作,积极向上的,这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师:许多名人对此均有论述。:
生活中并非全是玫瑰花,还有刺人的荆棘。————冈察洛夫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亨利门肯
人生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丽,亦不如想象的那样丑恶。————莫泊桑
师:今天我们大家说出了心里话。课后请大家把心里话写成作文,内容是“记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题目自拟。
这是一个情境体验作文教学的典型案例。这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叙说往事,唤起回忆和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并通过以说促写、以读促写,从片断到成篇,一步一个阶梯,从易到难,较好地解决了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最后教学环节的情感引导也恰到好处,引导学生直面人生的痛处,学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不愉快的事情。这是一个情境体验作文课教学的典型案例。情境体验作文教学强调感情和活动相互关系所发生的教学价值。
作文情境的创设,使写作内容、写作环境、写作情感都得以优化,变学生讨厌作文为乐于作文、主动作文和有能力作文,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写真实的生活,抒真实的情感”的良好的作文习惯。
情景作文教学案例2 作为我国情景语境作文教学经典范例,洪宗礼先生的《你看他像谁》,与发达国家交际语境作文教学研究进展同步。该课为我们提供了利用情景语境因素激活写作欲望,根据情景语境作文需要教学写作知识,依据课堂情景进行情景评价等先进的作文教学经验。
1988年,洪宗礼先生的作文教学《你看他像谁》横空出世。对于该课的研究,韩雪屏先生先后发表了《一堂充满教育睿智和教育爱的课》、《真实99充实99教育爱》,曹兰发表了《在引写中达成“链”的精彩》,分别从教育心理学、对话教学、语文教育链等理论视角阐述了该课的价值。这些看法自有其道理。但似乎还缺少一种宏观的写作教育发展的国际背景。本文试图将该课放在国际写作课程范式转换的视野里,观照该课在我国作文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从中发现该课作为早期情景语境作文教学课例,堪称引领我国中学作文教学范式转变的经典之课。
从世界范围看,荣维东先生认为,作文课程经历了三大范式转换:20世纪60年代前为文章中心,70年代后进入作者中心,80年代开始出现读者中心倾向。
文章中心重在结果,意在写出好文章。其教学内容主要是主题、结构、语言等,写的文章注重文采,强调要有健康的主题。文章中心的问题在于缺乏语境意识,写作过程指导简单,主题单调,空话、套话、假话和大话充斥整个文章。
作者中心强调过程指导,按写作过程教给学生相关写作知识。一般分预写、写作、修改、编辑出版四个步骤进行指导。其中每一步骤的完成都有一定的方法供学生选择。但和文章中心一样,缺乏语境意识,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而且不管什么文体都是同样的写作过程,容易导致写作教学程式化。
到了读者中心阶段,则力求避免上述两个范式存在的问题,强调写作是特定语境中的书面表达交际行为。目的、读者、话题、作者、语言等语境因素制约着文章的风貌,并贯穿写作过程的每一环节。在交际语境写作范式中,写作成了一种有目的、有读者对象的言语交际行为,是一种生活需要,因而学生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目前,西方各国正走进读者中心范式。而在我国,尽管三大范式都有存在,但仍以文章中心为主导,与西方国家处于交际语境作文范式阶段相比,至少落后了三十年。
洪宗礼先生的《你看他像谁》,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正是世界作文教学开始出现交际语境作文范式苗头的时候。该课运用情景语境教学法,指导学生写作,恰与世界同步。其贡献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洪先生所处的时代,交际语境写作思想还未传入我国,在洪先生的“引写”理论中,只是提到情境引写法,也未提到交际语境写作。但是我们细细思量,洪先生这里的情境引写,与李吉林的情境教学似有联系,却又大不相同。李吉林的情境,是要人为创设典型场景,并非自然情境。而洪先生的情境,首先是一种自然情境,即情景语境。也就是说洪先生的情境引写,已经孕育着交际语境写作的做法,是一种情景语境写作。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看他像谁》创造性地预示着、孕育着中国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场革命
第二篇:情景式作文教学案例
情景式作文教学案例
导语:情景式,就是场景描写,描写场面或景物。在文章的开篇对环境进行基调式的描绘,为抒发感情渲染气氛、设定情景。以下是有关情景式作文教学案例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情景式作文教学案例
回顾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
a、重“理”轻“情”。
指的是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每次作文指导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运行着一套固定的模式,怎样审题,怎样选材,甚至细化到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于是学生的作文就是:一样的开头,一样的过程,一样的结尾。原本关于话题所产生的写作冲动在固定的程式中僵化了,属于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也湮没了!
b、重“文”轻“境”。
不少老师还沿袭传统作文教学中的方法,重视范文“文字”内容的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失去了真实情境的学生面对作文题目往往会束手无策,长此以往,逐渐对作文失去了信心,最后还有甚者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
c、重“计划”轻“故事”。
现在的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教学篇目,这成了每位语文教师每学期的作文教学任务。把那些篇目一一落实,似乎一学期的作文训练已经到位。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篇目”是远远不够的,也是单调乏味的。因为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发生,所以我们既要考虑教材规定的篇目,又要关注儿童本身,这需要教师的有效整合。而这些往往被教师忽视,在教师眼中,作文是任务;在学生眼中,作文是负担,享受不到习作带来的愉悦。
d、重“形式”轻“真实”。
我们经常可以在优秀作文中,看到老师这样的评价:“文中多处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句子显得更生动!”“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语句老到,思想深刻,点明题意!”,还有什么“环境衬托法”、“前后照应法” 教师在指导或讲评作文时,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方法,殊不知这会扼杀孩子真实的天性,套上固定的枷锁,让我们看到一张张带着成人面具的稚嫩的脸。
那么如何加深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作文时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呢?不妨在这里初谈一点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
体验就是对生活、生命和生存的经历和感受;
体验是“亲自”感受到的心灵境界,是主体从自己的内心情感出发,积极主动地去体验生命及其价值。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直接经验。体验强调人对事物、生活的亲身经历,强调感受的过程和结果。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亲历体验”。所谓“亲历体验”,就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件事、人物、事物、思想。只有经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
如果学生对生活、生命和生存没有自己独到的经历与感受,学生是很难或者说是不可能写出具有独到感受的文章来的。那么如何在作文时诱发学生的体验呢?
梅子涵先生认为:“儿童应该多亲近文学,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以善为美,劝人为善,喜欢读童话的孩子通常不会变坏,从小看童话长大的孩子与从没看过童话的孩子有很大不同。”阅读无疑是最直接、最便利诱发体验的方式了,将习作有机地融入孩子的阅读中,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不仅对孩子的阅读过程进行了有效的引领,还加深了孩子对作品内涵的领悟,此时习作成为联结孩子心灵与作品灵魂的桥梁。
“续”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期待。一篇童话都是一个故事,有的故事让我们满心欢喜;有的故事催人泪下,甚至不愿接受。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乘着童话的文字继续飞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结尾。如看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觉得小姑娘太可怜,学生就开始续写。
“新”写,使故事中有“我”的创造。如在阅读完《鸟的天堂》这篇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改写成导游词,尽量用上文中优美的语言,将文本文字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曾祥芹先生提出一个“表达性阅读”的概念,即要关注阅读吸收后的倾吐——以文表心,也就是将习作与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读写协调发展。
“后”写,使故事中有“我”的情感。往往在读完一个故事,一篇小说,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在心里泛起旁人体察不到的涟漪时,写下的感触、读后感。在看完《爱的教育》中《痊愈》这个故事时,学生写道:“有过生与死的较量,才懂得珍惜和可贵。幸好,《痊愈》这篇日记让我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旅行,使我深深地明白:珍惜生命,珍惜我们健康生活着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吧!”通过写读后感,让学生充分与文本、与作者对话,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树立人生价值。
将习作融入孩子的阅读中,既提升了阅读,使孩子对文学作品有了对话,有了内化,又升华了感悟,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能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势必激起他们言说的欲望,此时安排“写”恰到好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接触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正“生活”起来的源泉,而这种“生活”正是他们所见、所闻后的所感、所悟。
【案例1】 《秋天的雨》
开学前几天,一直下着雨,淅淅沥沥的,坐在办公室里的我,望着窗外,微风拂面,夹杂着雨丝,独自享受着雨带来的清凉。望着望着,突发奇想:何不让孩子们淋一淋雨呢?于是就布置了“淋雨”、“写雨”的回家作业。
淋一淋“雨”
可以走到窗边,阳台上,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雨进行一次亲密的“对话”。
如果雨小了,可以走进雨中,用手和身体与雨进行一次“零距离”接触。
写一写“雨”
让雨也在我们的稿纸上“下一下”吧,比比谁的雨下得更美,更大,更欢!
附学生片断:
学生甲:我又将手伸出窗外,雨滴在我的手上,轻轻的,凉丝丝的。我静静地听着雨声,这声音让我感到喜悦,刚刚无精打采的我,现在像听到命令似的,马上振作起来。我闭上眼睛,细细地听,慢慢的,慢慢的,我觉得这就是一首欢快的曲子,那轻快的旋律真像音乐家在演奏
学生乙:我昂起头,仔细看着小雨点儿,它有着苗条的身材,穿着一件透明的衣裳,是那么轻盈,是那么飘逸。雨儿如同银丝般飘下来,密密的,斜斜的,朦朦胧胧的一片
学生丙:这几天,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风,一直轻轻地吹着,没有夏天的狂暴,没有冬天的寒冷。雨还是下着。我跑到楼下,张开双臂,雨点儿落在我的手臂上,凉凉的,冰冰的,十分舒服。调皮的雨点儿一会儿躲在头发里,一会儿坐在手臂上,一会儿躺在手心里
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去观察、去感受,去体会,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富于个性的语言,写出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怎不令人欢喜?
生活是一本多彩奇妙的无字书,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纳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要让学生留意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变化,留心大脑中冒出的小理解、小感受,并随时记下它,从而拓宽习作的视野,积累习作的素材。
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
【案例2】《陀螺大战》
上学期,陀螺成为孩子们最时尚的玩具,风靡一时。课间有围在一起聊陀螺的,什么“银爪白虎S”、什么“旋翼飞凤”、什么“震山狮神”、什么“怒江灵豚”说得头头是道;回到家,有赛陀螺的,三个一群,五个一撮地围在一起,随处可见。陀螺占据了他们的思想,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全部。与其这么发展下去,不如来个陀螺大战,一比高下。
陀螺知识大比拼
向同学们介绍陀螺,说说自己的陀螺的零件,以及这些配件的功能。
别开生面的陀螺大战
陀螺大赛分四局,第一局预演赛,参赛选手在指定地点先热热身;第二局预赛,共分为6轮,每轮6位选手,坚持旋转到最后的陀螺获胜;第三局复活赛,在第二局中表现不错的陀螺还可以进入复活赛;最后一局是总决赛,决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陀螺大赛的筹备工作:
1)战场的布置:5名男生。用小方凳围成四四方方的战场。
2)摄影1名、裁判4名和通讯员1名。
“陀螺”飞进了作文本
比赛结束了,大家仍沉醉在比赛的火热气氛中,连平时不爱玩陀螺的女生,平时样样不出众的学困生也获得了第二名,大家为之高兴和兴奋。教师趁热打铁,将写作的活动引入正题。经过交流和指导,学生愉快地写作,不多时,一篇篇佳作“新鲜出炉”。
刘铁芳博士说:“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残缺的,缺少幸福体验的童年是暗淡的。”一堂好的作文课应当与学生游戏一起发生,只要孩子心中有游戏的诉求,作文课就可以拉开“序幕”,搭好“舞台”,让孩子们的言语自由“舞蹈”。
【案例3】《点鼻子》小游戏
为了让学生明白“观察”的重要性,我决定在语文课上玩个小游戏。看到我在语文课上又发白纸,又滴墨水,学生一脸疑惑,带着好奇又是看,又是问,谁也猜不出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准备工作就绪,我终于发话了:“同学们,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耶!”在一片欢呼声中,我们的游戏开始了:要求同学们跟着我的指令做。左手拿纸,右手食指蘸墨水,点鼻子。真点鼻子?学生开始矛盾,真点!无奈,学生跟着我点了鼻子。
结果出来了:墨水印全在同学们的鼻子上安了家,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得人仰马翻。突然有同学发现我同样点了鼻子,但鼻子上没有墨水印。经过一番争论后,同学们终于明白。“老师用食指蘸墨水,中指点鼻子,我们缺少了观察!”,“都是不仔细观察惹得祸,害得鼻子受苦受累!”,“原来老师这般“狡猾”!”
后记
事后,一篇篇文章《点出了道理》、《“狡猾”的老师》、《“小”鼻子中的“大”秘密》、《与众不同的语文课》、《那一刻》跃然纸上,看得我欣喜若狂,不禁为学生的精彩而喝彩。不需要传统的说教,不需要作前的指导,那灵动的语言,那深刻的道理,都在那一次迸发,这都缘于“体验”!
心理学认为,情境是对人有直接刺激作用、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具体环境。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 因为“学习产生与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课堂情境的学习。”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和思维的前提,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作文教学情境,是为诱发学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背景,一种应急状态。
【案例4】《找试题》
有一次教师预先告诉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小型考试。当学生作好了心理上、物质上的准备后,教师郑重地翻开讲义夹去取试题,然而没有,接下来是教师一系列的“找试题”的动作,神态也随着找的过程不断变化,学生由观望开始变得莫名其妙,最后忍俊不禁时,教师宣布“试题”找到了,就是用大300字,将老师“找试题”的过程写下来。
紧张、期待、疑惑、豁然这瞬间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作文兴趣盎然,写作情绪轻松而自然,写起来非常顺手。
“老师胸有成竹地翻开讲义,满怀希望地‘抖动’课本,失望地望着在地上滚动的硬币,有些慌乱地找遍身上所有的衣袋,仅存的一线希望破灭了,从走廊上回到讲台上,还一边无何奈何地摇头,尴尬地望着学生;最后带有几分狡黠地宣称”
学生写作上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写,也就是说,没有体验。诱发学生的体验,有意识地“制造材料”,教师就要有目的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使它成为一种强化的刺激信息,构成学生审美感知的表象性,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和作文灵感。陶行知先生说:“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的生命不会被稻草塞满;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的歌声可以在宇宙中飘荡。”孩子们的创作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中才能得以正常的发挥,只有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让他们有所想,有所感,而后文思涌动,写出一篇篇佳作来。让我们为孩子们营造一方自由的天空,荡涤所有灰色的尘埃,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作文走进真实,让孩子们在“作文”这片领域里自由驰骋,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作文,想说爱你并不难!”
第三篇:初中英语情景教学案例
Unit 7 It’s raining.一、本课的主题是: Weather and actions.二、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1.认知目标(knowledge objectives)
1)Using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Present tense to express actions 2)Describe the weather and what you are doing.2.技能目标(Ability objectives):
1)Improve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Learn to give a report.3.情感目标(mental objective)
Pay attention to the weather changes,take care of yourself.三、活动设计及实施
Step 1: Lead in Tai Yuan TV station needs a weather reporter.Do you want to be a weather reporter? 设计目的:通过电视台招聘天气预报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Step 2: New words Show different pictures,ask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weather in the pictures.(Rainy、windy、cloudy、sunny、snowy)设计目的: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学习不同的天气状况。Step 3: Practice 1)听力练习,完成1b、2a、2b的听力活动。
2)学生仿照1c、2c对话与组内成员合作交流,进行情景对话。
设计目的: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Step 4: Report(Learn to be a weather reporter)
多媒体展示 CCTV Weather Report Hello, everyone.Here’s CCTV’s weather report.Different weather is in different cities.Look!It’s ______ Shanghai is ______It _ _____
in Harbin, the children_______ a snowman., the man ___________
at home.in Hangzhou, the students _________ _____.Guangzhou __ ______, the boys_____________.设计目的:让学生“学了就用”,学生在练习使用目标语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口语。
Step 5: Group work(Try to be a weather reporter)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形式展开讨论,谈论各县的天气状况。2)在讨论完成后,每组派代表到台上作报告。介绍太原市各县的天气状况及人们的活动,选出“最佳天气预报员”。
设计目的:“最佳天气预报员”评选活动,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对话、竞赛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教会了学生欣赏他人,并通过正确的评价建立自信。
Step 6: Homework 介绍太原境内各区县的天气情况及人们不同的实时活动状况。(不少于10句话)
设计目的:将书写训练置于真实的语言情景中,使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
四、反思及体会。情景教学就是通过设计出一些真实性和具体场合的情形和景象,为语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实例,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创设的情景越活泼、生动、准确,学生就越能理解所传递的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激发表达思想的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比较真实的情景,教师把课堂主阵地还给学生,是一个学生主动运用本单元所学目标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了就用”“在用中学”“在用中进一步巩固”,使学生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语言学习活动中。
第四篇:情景案例
辅导员技能大赛情景案例题库 1、2010年9月7日,钓鱼岛附近海域,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冲撞,后又受到日方另外两艘巡逻船跟踪、冲撞、截停、登船、检查。随后日本巡视船非法扣留中方渔民渔船。这一事件激起国内广大学子的强烈愤慨,在国内数个大中城市如沈 阳、重庆、贵州、西安、武汉等地均发生学生大规模涉日游行活动。请辅导员就以上材料说明:简述此次事件发展过程、结果和我国政府态度。假如你是有学生参与上次事件的高校辅导员,请简述你在国际涉华事件冲击高校和社会稳定时的工作思路。
2、你们班的一个女孩给你写了一封信,告诉你她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一天到晚满脑子都是和他在一起的影子,并且常常在心里呼唤着这位男同学的名字。结果导致最近成绩直线下降,她非常苦恼,渴望得到你的帮助。作为她的辅导员,你会怎样处理?
3、最近,你班的小明同学迷上了上网,经常逃课,学习成绩遭遇滑铁卢。三番五次谈话、家访,还是网瘾难戒。假如你是小明的辅导员,你会如何帮助小明戒掉“网瘾”?
4、今天,女生甲哭哭哭啼啼地来找你,说她放在宿舍里的1000元现金早几天不见了,而家境贫寒、同宿舍的乙这几天却出手阔绰。由于乙与她关系向来不太好,她曾私底下对好朋友说过怀疑她的钱是乙拿了。不知怎的,这话传到了乙的耳朵里,乙不依不饶,在宿舍里指桑骂槐,舍友们议论纷纷。女生甲觉得太委屈了,便出现了开始的一幕。假如你是她们班的辅导员,当你知道了这种情况后,你将如何处理?
5、某校大二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致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6、如何彻底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助力车、摩托车、电瓶车使用与管理问题?
7、如何对心理忧郁型学生进行特殊教育。
8、某大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主动和社区联系,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学校每周安排40多名享受各种社会资助的学生到敬老院、社区困难家庭进行公益劳动,并在一大会址、上海科技馆、上海昆虫馆等单位设立服务基地。现已建立了3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形成了以研究生支教团、曙光志愿者服务队、交通安全宣传队为代表的多个特色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接受资助的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劳动回馈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综合素质也获得极大提升。思考: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原则有哪些? 9、2005年8月,某大学在当地民政局的批准下成立了社会捐助接收点。学校为接收点安排了包括展示厅、洗衣房、消毒房和仓库在内的150平方米场地,并斥资20万元进行装修,购置了货架、空调、清洗和消毒等设备。学校将接收点归口到勤工助学中心管理,并制定了比较规范的接受捐赠、清洗消毒流程和人员工作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始终突出学生资助工作的尊重性、自主性、灵活性和相互性,弱化施予性。为了发挥捐赠物资的最大帮困效果,接收点并不直接以实物方式发放捐赠物资,而是制作了慈善爱心券,通过院系发放至困难学生手中。困难学生凭爱心券就可以随时到工作站和接收点挑选自己需要的学习生活用品,尽量做到各取所需、物尽其用。对一些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制作了爱心卡,有爱心卡的学生可以每月定期到接受点领取爱心物资。有不少条件得到改善的贫困学生也将自己用不到的物品捐赠出来,让爱心继续传递。思考:有哪些方式来拓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来源?
10、某校08级学生殷某某,因病在本地医院多次检查,没有查出病因。后转至合肥、北京等地查出病因,但治疗需要大量费用,家庭无力支撑高昂的治疗费。治愈后返校,但身体仍然较虚弱,不适宜吃食堂的饭菜,且课程学习落下较多。针对上述情况,作为院系辅导员该如何做? 11、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11时15分,10级学生林新上完英语课后回到宿舍。据室友吴强反映,林新在室内来回走动了一阵,神态有些匆忙,然后找吴强借50元,但吴强身上没有现金,于是未借,之后听到林新嘟囔了一句“没有钱,怎么办?”不久吴强离开宿舍去吃饭。下午吴强及其他同学就没有见到林新,但当时不以为意。当晚,林新未归宿,室友曾致电林新,但因手机余额不足无法打通。5月30日(星期五),仍未见林新上课和归宿。5月31日(星期六)晚上23:15左右,林新所在班级团支书向辅导员余老师报告林新连续两夜未归宿情况。针对上述情况,作为院系辅导员该如何做?
12、“我是一位来自山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学业成绩一直非常优异。上大学后,忽然感到心中茫然,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有时候想到辍学在家的妹妹和年迈的父母我也恨自己不争气,可我的确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学习上得过且过,生活上马马虎虎,盲无目的,上课打不起精神,我不是因为喜欢上网而荒废了学业,而是因为实在没劲才去上网聊天打游戏。”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院系辅导员该如何做?
13、“我今年已经大三了,一直优秀的我一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当然这也与家庭的期望有关,父母都是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严传身教下,我从小就知道努力与奋斗。在大学,我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生涯设计,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成绩要拔尖,英语二年级通过国家六级;三年级入党,使自己的政治生命有所昄依;与此同时锻炼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于是,在大学我像一只陀螺飞速运转着,珍惜大学的分分秒秒,因为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我却发现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我忽然怀疑起自己的学习能力,我感到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在失落,甚至多年积累的自信也受到挑战,对未来,我忽然担心起来,我该如何办?” 针对上述情况,作为院系辅导员该如何做?
14、谢飞(化名):男,1988年出生。该同学原为09级学生。刚升入大学时,由于基础较好,加上选择院系的压力学习较为认真刻苦,大一时各门功课都是良好以上。但是进入大二后,他觉得大学生活不过如此,对所学的专业也不是很感兴趣,主观上的放松情绪导致了他对于课程的兴趣逐渐减退,主观认为课堂上的知识没什么用处,看到不少同学经常光顾网吧,他也想放松一下,于是就开始上网,到后来,每天有多长时间挂在网上他自己也说不清楚,结果到了大二期末,累计不及格学分达到了16.5,按照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于2011年9月降到10级,重新开始大二生活。针对上述情况,作为院系辅导员该如何做? 15、2010年11月,一名信息工程学院在苏州松下半导体公司实习的学生,因生病未能及时获假引起同学离职,短短一两天内班级半数以上的同学从公司离职,多数同学希望结束实习,回校上课,并希望学院同意其要求。学生中的活跃分子有的甚至鼓动学生提出许多条件,称达不到要求就集体回校,甚至上访也要达到目的。人力资源公司无法做通实习生的工作,等待学院派人处理。针对上述情况,作为院系辅导员该如何做?
16、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在谈及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曾说过下面一席话:“目前全国在校的2000万大学生,绝大多数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他们成长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通信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蓬勃兴起的时期,并且其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一些学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你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怎么看,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你了解多少,对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什么见解。
17、一同学和宿舍同学发生口角,离校出走一天未归,请以辅导员的身份向院系领导写一份汇报。
18、一位原本优秀的同学进入大学后逐渐堕落,上网,玩游戏,成绩下滑,其辅导员采取各种方法来帮助该同学,该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根据此案例,你认为高校辅导员应具备什么条件,谈一谈你的经验。
19、某大学一毕业班同学一起聚餐告别。四年同窗一朝即将分别,情之所至,大家一通狂饮。酒后,十几名男生三五相扶往宿舍走,正巧碰上迎面而来的外系学生张某等人,张某曾在一年前与毕业班学生李某发生过纠纷,李某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此时酒后的李某借人多势众,要求大家帮忙教训张某等人,李某故意撞到张某,张某见状破口大骂,这帮人一拥而上对张某等人大打出手,有同学急忙向辅导员报告了情况。(有一被打学生后经鉴定为轻微伤,并入院治疗)。问题:
①这属于哪一类学生问题? ②你该如何处理这个事件?
③李某应该受到怎样的纪律处分?
④其他参与打架同学应该受到怎样的纪律处分?
20、某大学生朱某周五私自离校,周一上课时缺勤,班干部以为其请假故未向辅导员报告。至周二仍不见其踪影,班干部方与辅导员沟通。辅导员立即拨打该生手机,但一直处于关机或无人接听状态(事后得知是该生去会见网友,误入传销组织,手机被抢走扣留。因该生机智地谎称学校两天找不到人就会报警,传销组织也从该生手机感到此话当真,而该生又态度坚决拒不加入,故最终放人)。请你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该案例上你得到哪些反思和启示?
21、人事部李经理请她的助理小杨三天后把2010年的人员离职情况告诉她。三天后,小杨去见人事部李经理,李经理问小杨,去年有多少人离职。小杨汇报说,2010年由24个人离职。提问:你如何评价小杨的工作方法?为什么人事部经理的烦恼?作为辅导员如何将此事与班级学生的工作态度联系?
22、在某高校旧宿舍拆迁过程中,学校现有宿舍资源无法满足全校学生同时搬入新宿舍。在学校学生宿舍搬迁方案还未正式出台之前,全校学生都对此事给予了极大关注。各种猜测和流言也在学生群体中散播,气氛十分紧张。
该校旧宿舍十四号楼住有五个学院的女生。某日晚六时许,几名材料学院的大二女生在三层楼梯处(三层多为管理学院女生居住),散播材料学院刚召开的班长会议上通知的“校方出台的搬家方案”,称已确定只有十四号楼大二女生搬到旧宿舍楼,其他人均搬到新宿舍楼。她们号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勇敢地站出来抗议不公平的方案”,不久就聚集了许多围观的女生。管理学院的女生听说是材料学院正式公布的消息,深信只有十四号楼大二女生才会搬到旧宿舍这一事实,同学们的不满情绪更加高涨。
九时许,管理学院的某大二女生号召“管理学院女生全下楼示威去,找领导讨个说法!”。同学纷纷叫上室友涌到楼下,有班干部试图劝阻激动的人群,但毫无作用。加入抗议的同学越聚越多,约有一二百人,而号召大家抗议的那个女生却没了踪影„„
作为辅导员,面对这样的情况:
1.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最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2.怎样才能协调好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利益? 23、2009年9月16日,周三。开学第三周,辅导员接到2009级公共事业管理班卢同学父亲的电话,问我能不能帮其女卢某转系,说卢某想转到语文教育专业学习,因她对语文学科更感兴趣。案例思考:对于这起典型大一新生学习不适应事件,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解决?
24、一天早上出完早操后,一名同学向辅导员报告说放在书包里的两百元钱被人拿走了。当时操场上还有很多人,而这位同学的书包和其他人的书包就放在一起,并且其他人的书包都未动过,唯独他的书包被人翻过。辅导员问他把钱放进包里的时候,有哪些人在场,他说很多人都在场,自己也说不清了。辅导员只好提醒他自己今后多注意。此后,又有该同学寝室的其他人陆续向辅导员报告说自己放在枕头下或放在抽屉里的钱总共约1000多元被盗,但门窗均未有被撬的痕迹。案例思考
1、对查证落实的学生钱物被盗案件中作案人你会怎么处理: A、交由公安机关处理 B、查实,并报请学校处分
C、赔偿钱物了事 D、纪律处分,并根据情况进行深入教育
2、目前高校学生钱物被盗案多发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共同特征?怎样根治?
第五篇:体育情景教学案例分析
体育情景教学案例分析
王伟 谭悦
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模式。案例(1)快速跑:
“嘟--”的一声哨音,同学们站在老师的四周,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四周随意站立的开始形式,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同学们,谁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改变过去一上课老师首先宣布课的内容,而设置一个问题,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经过了短暂的沉默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风上由空气对流形成的。”老师满意的给予肯定,接着告诉大家,“今天老师要把空气‘装’起来,让大家来玩一个‘追泡泡’的游戏。”老师便从事先准备好的口
袋里,取出一支玩具“泡泡枪”,一扣扳机,从枪口喷出许许多多的肥皂泡来,学生们兴奋的追逐着;老师让四个小组长和老师一样,拿着泡泡枪,向操场的四周喷射。在阳光的照射下,七彩的肥皂泡,满空飞舞着,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满场地奔跑着、扑打着、嬉笑着┄┄学生们玩得正有趣的时候,老师又让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把泡泡“装”起来,只见奋力地把泡泡“装”
在塑料袋里。(有趣的活动,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准备活动,)
“同学们,空气的没有阻力?”老师向学生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学过自然的学生轻而易举回答了老师的提问。“今天老师要让大家利用空气的阻力练习快速跑。”老师取出一只塑料袋,帖在胸前,做着快速跑的示范动作的,塑料袋帖在胸前纹丝不动。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散开来,朝着规定的方向,各自独立地进行着尝试、体验着快速跑的感觉。有的学生在跑动练习中塑料袋总是滑落下来,老师让大家帮他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塑料袋会掉下来呢?”适时组织学生分组尝试、体验、讨论寻找答案。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速度慢下来的时候,空气的阻力作用就小了,塑料袋就掉下来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解决学习中困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巡回观察中,老师提示大家“用前脚掌着地”、“注意两臂前后摆动”、“跑直了,上体稍前倾。”只见塑料袋掉下来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学生学习积极性却越来越高,最后,老师发挥了比赛的杠杆作用,把学生练习快速跑的热情再一次推向了新的高潮。
“塑料袋不仅可以练习快速跑,还以用来做其他游戏和活动吗?”学生们立即散开来动脑筋去尝试,一个个金点子闪亮登场了:有的同学吹鼓了塑料袋,打起了排球、踢起了足球;有的学生把塑料袋套在脚上玩起了“两人三足”的游戏┄┄
下课了,老师让学生们把破损的塑料袋集中起来放入垃圾箱。案例(2)绕障碍跑:
A教师事先安置好场地,场地上画一个图案,其轮廓线条有点象中国地图沿线条回路环线,在各转折点上放置标杆小旗,共9面。导入情境“游祖国”,练习开始,要求:学生从起点出发,沿图案边线过场上的每一面旗子,跑一圈回起点(约60M)。采用计时,比一比谁用得时间最短?于是每2名学生一组,起初很多同学很努力,后来有学校田径队的同学跑出了好成绩,于是后面的一些学生就松松垮垮地跑完全程,也有非常努力的,但一比较,得知自己的成绩还差一定距离,一脸的无奈。再跑第二轮,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不如第一轮。等到二轮下来,下课时间快到了。
B导入情境“火车站”,各大组报数,教师叫号让每组的1号共同领取1号垫子(用粉笔标号),迅速去活动场地内的任意一点上,建立一个“火车站”,围坐候车;让每组2号如上方法建立“2号火车站”,要求:与上一个车站相距在7M左右┄┄依次类推。学生分别散点布置成9个分站。余下的各组同学为“火车头(司机)”,自定一种汽笛声为标志,待口令下达,各自按自选的线路去各站点接“旅客
(车箱)”。一组先试做示范,补充明确规则:(1)不落下本次列车的乘客,否则要回车接回;(2)比那列“火车”先回起点总站,而且整齐不散乱,即该小组胜。提醒“车箱”别挂错车。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练习一轮后,笑着叫着说“再玩一次”,跳着争着要做火车头。实际上火车头比别人跑得多。新的一轮开始,队伍中人员的首尾次序有了变化,跑的距离也有变化。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抢占火车站,提示:同组同学不站同一个站点。练习完3轮后,只是半堂课的时间,而且同学们大都练习得很开心。
反思:
根据两节课的尝试,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与效率问题,学生对自己参与设计的课自然感兴趣,有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高潮,课堂上虽然学生满头大汗,却很开心很带劲,在体质增强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愉悦。分析与研究
通过以上二个课例的实践与对比,课例1是一节完整的体育课,从开始到结束,学生始终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活动,把快速跑这样一节学生不感兴趣课,也是一堂比较累的课,让学生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完成教学任务,整节课,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中,一个一个解决,一个一个实践,即动脑又活动肢体,并能根据各人的能力不同,逐步达到目标,学生学得有成功感,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融入到体育课上,可以说是贯知识与兴趣于一体的一节较为成功的课。关键在于这节课生活化、人文化与综合化,吹肥皂泡是学生平时喜欢玩的一项游戏,贴近生活;让学生用塑料袋“装”泡泡、用空气的阻力练习快
速跑,问题带有悬念,且根据自己能力逐步实现,体现教育的人文化。课例2是一堂尝试课,A、B两种情境形式导入教学,产生了两种差异很大的教学效果。B方案的设计,与课例1较相同,在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参与与效率问题,学生对自己参与设计的课自然感兴趣,有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高潮,课堂上虽然学生满头大汗,却很开心很带劲,在体质增强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愉悦。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积极倡导学生参与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方法的顿悟。一旦他们发现自己的思维成果被大家采纳,这种成功的成就感,就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教学方案的参与设计,也会使教师主动从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者的角色,教学中与学生共同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情境的创设应该注重人文化、生活化。导入课堂的问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能“跳一跳”能“摘到”吃,贴近生活,富有悬念。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可能有效和成功的教育。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主动的选择,能带来主动的学习,要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全面发展,就要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内容。
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运,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在情境创设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工、独立地进行练习。如在投掷项目的情境设计中,“打抢中环”、“打野鸭”、“打保龄球”、“纸飞机”等;在跳跃项目的情境设计中,“摘果子”、春游“过小溪”、送弹药“过战壕”、“跨过铁丝网”、“小青蛙与小花猫”等等。
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健全的人格,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甚至比强壮的身体更重要。心理上的缺陷,往往使人产生烦恼、忧虑、灰心,形成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影响人体正常生长。因此,心理健康已成为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和人格健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体育教学以“体”育人的特点,在教学中,把育体和育心相结合,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愉悦心情,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人人感到“我能行”,“我想学”“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