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时间:2019-05-12 22:5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第一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

摘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和阅读速度等。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怎样才能达到阅读效果呢?我认为,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怡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学观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下面,我结合本人近40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历,针对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p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二、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一方面,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促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以及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能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其次: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第三: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反复诵读与深入理解相结合,能使背诵获得最佳效果。最后是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

四、以学生为主体

在阅读教学中,谁是阅读的主体,这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先是教师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及相关资料,然后写出教案。这个教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课堂上要提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以及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板书提纲。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预设”好的问题与结论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民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参与阅读教学呢?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参与式的阅读教学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体验?p探究的生态氛围,这是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绝大部分学生成为对话的“听众”。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他们从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使他们认知和情感协调发展。

2、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教师走进文本,就是要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组织和引导的“底气”。要做到一读二想。读,就是要反复朗读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独到的发现。想,就是要想一想,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在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好,除了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外,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留给学生宝贵的阅读时间; 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起“桥梁”。如: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向学生介绍有关文体阅读的基本知识等。

3、抓“生成性”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预定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而参与阅读教学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问题及问题的结论主要靠学生参与过程中生成。因此在参与式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思考,提高参与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只有深刻领会和把握当今语文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内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重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学习,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篇:对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对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存在问题的思考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语文老师,在写作教学这一块有较多的困惑,却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这些困惑。这段时间学习了朱传世、毛洪其、王立娟、季丽娟等几位老师讲课,静下心来作了一番思考,觉得这初中写作教学难的原因较多,但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要从学生和老师处找,下面谈一点我的思考。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1、学生的问题

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基础参差不齐。在农村,学生不但经常会受到“读书无用”论等不健康思想的侵扰,而且还会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青年的不良习惯的影响。家长过早的放弃,老师也觉得力不从心。

学生进入初中,感觉是只能“吃老本”,有的甚至只能退化到抄写的程度上,如果布置一篇作文,要求600字以上,就只听见下边一片“妈呀”声。

2、老师的问题

我觉得当前应试教育之风依然盛行。因为现在中考作文的文体不限,所以很多老师就主要训练记叙文,而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则训练得不够,甚至有的根本就不训练。就只训练记叙文吧,又因很多老师在写作教学中缺少系列训练,所以学生的作文依然感觉难,感觉写不好。

二、解决办法

1、进行写作教学的系列训练

在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修改上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训练,让学生知道作文的步骤,怎么写。这一点在几位老师的视频教学还有互动对话里面让我受益匪浅,我会慢慢一步一步的训练学生在写作各环节的技能。

2、改变改作文和评价作文的方式

以前通常都是学生写,老师改,老师一头扎进作文堆里,评语写了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这就像毛洪其老师说的“评价方式单一,而且不到位,无效评价。有标不依,无限拔高,追求理想境界。没有阶段性标准,缺少量化测量。”

三、过程与效果

我个人认为,写作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我如今在慢慢的改变我的做法,对于写作教学的系列训练还不见效果。

对于修改和评价方面,我要求学生第一步自改,然后交上来随机发下去互改,并写出评价的语言,再交上来我全部翻看一遍,再次作评。发下去之后我要求学生作出反思,力争在下次作文中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其实很多学生缺少的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把看到的现象转变为思维的过程。

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于那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到底能有多大的收效,但我会继续坚持下去,并更多的学习优秀老师的做法来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第三篇:试论如何对初中语文进行有效教学

试论如何对初中语文进行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在当今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其中不乏高效的模式,这些对于现在的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及时反思自己,结合实际科学,研究新的高效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况,来讨论如何进行有效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在教学、学习、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中还存在着“生搬硬套”的现象,有些学生对于老师的安排已经习惯,完全不知自己已经丧失了主动意识。而在这样的现象下,语文教学的情况尤为突出。因此,当代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谨记国家实施教育改革政策的宗旨,让学生真正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主动学习,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那么究竟要实施怎样的措施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语文进行有效教学呢?

一、使抽象事物具体化,让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一般是先让学生预习课本,其次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巩固练习。当遇到那些比较抽象的文章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聊,从而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我们就可以使这种情况发生改变。例如在讲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时,单凭对课文抽象文字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受三峡的美,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之情的。于是我们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长江三峡的视频资料,其画面一定要充分体现长江的大气磅礴,然后在课上作为导入播放,相信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听着悦耳的音乐,看着激情澎湃的画面,再加上教师一定的讲解,一定??在视听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书本上那些抽象的文字瞬间就成为了具体的形象。这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就会随之增加。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灌输型,也就是直接安排学生要做的事情,让他们执行指令而不是自己思考应该做什么。在新的改革环境下,我们应当充分让学生学会自主,才能真正地做到寓教于乐。例如在《走近纽约》一文中,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也做一回导游,把自己的同学当成游客,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精彩。

教师要有去调动学生兴趣的意识,不能一味地采取“灌入式”教学。总而言之,我们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从学习环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和条件。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环境、性格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下教师的架子,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是老师,在课堂下是朋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想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的班级里有一个性格非常内向的学生,他从来都不敢举手发言,就算不小心被点到了,也是唯唯诺诺。教师有心想要帮助他,于是处处找机会。有一次上课的时候,这位教师专门挑了一个特别简单的词语,让他读出来。但是他的声音还是微不可闻,于是教师微笑着告诉他:其实刚刚他读得很准,可不可以大声点再读一次呢?这位学生果然受到了老师的鼓舞,大声地读出来,班上每一位同学都鼓起掌来。以后每一次,这位学生都能积极地举起手,因为他体会到了表现自己的快乐。

四、适当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作为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就是备课。相信每一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预设课堂上会发生的事情流程,再作出相应的措施。但是千万不能把课堂设计得满满的,教师应当适当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放飞自己的灵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机会去展现自己,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教师应从自己做起,转变教学观念,推陈出新

由于一位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他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对其进行推陈出新。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而老师的作用只是加以引导与启发。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以此观念作为主要参考,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行为方面在课堂上作出整改,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意义,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提出的改革,如果我们想要得到实际成果,就必须不停地探索。我们要充分利用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上各自不同的优势,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使语文教学不断地改革创新,获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结语

总之,教学是一门既讲究技术,又讲究艺术的学问。我们想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的观念,首先不断更正自己的教学观念,再以充分的理论为基础,进行实践,这样不断地总结完善,创新发展,一定会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万永翔.语文教师适应新课改的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20).[3] 杨雪峰.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素养[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03).(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河中学)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

我们语文的课堂追求为:课型定位要灵清;组织形式要灵活;文本解读要灵透;语言学用要灵动;学情应变要灵敏;规律把握要灵便。

经典文本适合作为“主题型文本”来对待。经典的价值主要不在于实用,而在于审美和文化的传承。偶尔可以上成“满汉全席”,但其他文本,要经常做成清淡家常。

教这种文本,教师就是要敢讲,就是要敢“导”,就是要激发学生对这些经典的兴趣,不要教得太功利。教的方法呢?可采用“教师主导式”或者“学生质疑式”这两种课堂常式(以“教师主导式为主”)。经典篇目中的经典信息应该用灵活深情的方式“给予”学生,不一定非要让学生从零开始去折腾。自然文本一旦变为了教学文本,它必然承载着相对稳定的教学价值。有些目标的实现可以操近路。毕竟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时间有限,所有一切都要学生去刨根究底,其实是不现实的。

记住:犯不着课课都抠主题。一课一练,一课一得,也行。那其他的文本呢?教材中的大部分文本不具备经典的价值,那该如何办?我们就需要灵活:那就不作为主题性文本来对待,而是转变思维,把它们处理为: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思辨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拓展型文本等等其他文本。这样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

【主题型文本】

大略相当于传统的“精读课文”。这一类课文,一定是经典,而且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承担着传承文化责任的名篇。这些名篇需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之一:第一,这个文本具有比较高的文化品质,值得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进入内核。第二,这个文本可能是学生早就熟悉了的,但具有多角度解读的价值,能够推陈出新让学生豁然开朗,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主题型文本是教材里经典之中的经典。语文教师要视这样的文本为至宝,要研究透文本,要拿出具有全局意识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主题型文本的教学,以教师主导型为主,教学目标一是教思维方法和鉴赏方法,二是强调情感熏陶和思维提升。这样的文本,在每册教材当中有三四篇即可。它应该成为一学期后每一位教师风格独具的“精品课”、“代表课”。

《社戏》主题型文本的处理方式。

传统的方法,当主题型文本来处理。抓情节,析人物,论主题。要咬文嚼字,要重锤敲打,要字斟句酌。

抓住最后一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揪住“真的”两个字,采取删除替换的方式让学生琢磨鲁迅微妙的心理──越是想要强调与求证“真的”就越可能不是“真的”。看来,戏好不好,豆好不好大有文章哟!

可让男女生抽签确定了正反方: 正方:戏好,豆也好。

反方:戏不算好,豆也不算好。

然后要求孩子们速读课文,紧扣情节,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准备辩论。围绕着“好”字,不断地推进辩论内容: 第一个层次:戏和豆到底好不好?

第二个层次:《社戏》中其实最“好”的是什么? 第三个层次:重点辩论谁是《社戏》中最“好”的人? 第四个层次:让学生揭示归纳总结《社戏》“好”的实质。【尝试篇目】

《皇帝的新装》《合欢树》(七年级上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七年级下册)《故乡》(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我的叔叔于勒》(八年级下册)

《回忆鲁迅先生》(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九年级下册)

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不可能每一篇文章都投入这样巨大的精力: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我们的智慧也有限,学生学习兴趣的多样性也决定了不可能有任何一种教学形式可以包打天下。如果篇篇都这么教,其新颖独特性也就丧失了。所以,以教师主导型为主的主题型篇目的教学要倾尽全力但要点到为止。

主题型文本的教学不着重于具体某一项语言能力的训练,而是侧重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写作型文本】

这类文本的典型特征是整体或者局部具有鲜明的写作示范功能,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大刀阔斧取其可用之处来作为学生的写作示范素材。

《社戏》当作写作型文本来处理。

教孩子们写什么呢?要教点儿新的,实实在在有用的。可大胆地为教学瘦身——教学定位为《写“想”也可以写得多姿多彩》。我先让学生尽情欣赏作者写“愁”写“喜”和写“急”的精妙文字,总结出“写想像、写动作、写景物”来写心情的规律和方法,让学生仿写,这篇课文,鲁迅写“心情”写得特别出彩,孩子们特别好模仿。比如我们看他写“急”──因为没有船看不成戏而着急。“着急”是一种抽象的心情,怎么写?鲁迅很聪明。他先写“我急得要哭”。点出“急”。这是典型的直接写正面写。然后写因为“急”,我产生了幻觉:我似乎听到了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句子非常精彩。激烈的情绪使“我”有了幻想。很有意思的。没有用“急”字,但写得很到位。接下来的一段鲁迅换了个写法。也还是不用“急”字,而是写了我的状态“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其他孩子都开开心心地讲戏”,“只有我不开口”。写的是我的行为。在这个“不开口”中,我们能感觉到,“我”已经“急”出生活常态了,要“急”出毛病了。

写“急”写得很简单,三句话,三个角度,三种法子,各得其妙。

接着是写“高兴”。因为双喜想到八叔的航船回来了,可以去看戏了,我的心情由“急”而“喜”。怎么写呢?

鲁迅的方法更丰富。

第一种法子还是直接写。写了四个字:我高兴了。

第二个法子跟写“急”一样,也写“幻觉”: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这是快乐带来的幻觉。因为快乐,放松了,膨胀了,要飞升了飘扬了,恨不得全世界都能看见我。当一个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会觉得自己比天高比海宽。就是这样的哟。倒霉的时候呢,一定相反,身体会收缩会变得沉重,主观里边是一种躲避,希望被世界忽略遗忘才好。以身体的幻觉来写“高兴”,非常高明,人人读了都感同身受。

第三个法子也跟写“急”是一样的,写动作,写状态。主要有两句:我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这个“一哄”可以带领学生好好体会。因为这两个字中有声音,有动作,有神态,有心情,有群体形象,也可以想像出个体表现,用词朴实,但很经敲打。第二句“大家跳下船”也写得好。它和前边的“一哄”相呼应,如果换为“大家上了船”,就一点儿意思都没有了。一个“跳下”同样的也是有动作有声音有场面,把个“高兴”写得活灵活现。

但比起写“急”,鲁迅有了新法子:那就是写环境。非常经典的一段文字“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这几段文字各种参考资料已经分析得太多了,不再多说。为了扣住写作主题,我和学生对于这段的对话一定要有意思。我问:如果不是高兴,而是焦虑,还能闻到清香吗?如果是焦虑,那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会像啥呢?如果是焦虑,那“歌声和乐声”还是歌声和乐声吗?我换个情景让学生一想像,非常有趣儿。比如,学生说,那山啊,像监狱,像锁链。那船啊,拖都拖不动。那乐声,像夜半鬼叫„„这样对话,就是要让学生体会用“景语来写情语”的妙处。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说明文,要首先教出“科学”和“理性”,也要努力教出“情怀”和“思想”。

《纪念碑》定位为写作型文本

在自己的班上上《纪念碑》,我设计得简单实用。课堂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说一说

1、说说“第一自然段”特别重要。

2、说说“第三自然段”还可以放在其他的位置。但放在这个位置特别合适。

3、写浮雕的文字占了一半篇幅,说一说:这篇文章是不是头轻脚重了?

第二板块:写一写

1、如果要用一小段文字整体介绍纪念碑的各个组成部分,你试着写一写。然后对比原文,自我评价。学习一点儿顺序安排的方法。

2、试着用一小段文字“说明”一幅浮雕。然后对比原文。学习一点儿说明画面的写法。

第三板块:想一想

1、你会去纪念碑吗?如果去了,你能够和作者的情绪产生共鸣吗?结合学生藐视英雄的真实案例,结合周振中的诗歌和刘成章的《读碑》,做一点儿关于“人民英雄”意识的拓展和点拨工作。

2、读背重要语段。

这个练习相当于主问题设计吧。你一边评价一边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一举几得。

再枯燥的课文也要努力上出一些情趣。

长文精教,一课一得。有所“舍”才能有所“得”。把学生的思维对象和思维过程都变得有趣儿些。尽可能地教给学生一些方法。马上练习,追求实效。

无论如何,尽可能地从教知识和教能力的层面进入到教智慧和教情怀的层面。教《白杨礼赞》,它定位为写作型文本。茅盾是最好的学生。你看,他特别听话,平时老师在教你们应考作文时候提到的那些要点,茅盾同学全做到了:比如反复点题呀,比如排比句的应用啊,比如先抑后扬啊,比如先形象后精神啊……又比如说《春》当中用视觉、嗅觉、触觉来写抽象的事物,《济南的冬天》中的舒缓的开头方式,《四季交响曲》中的动态比喻句等等,这些写作点如通过提炼整合,都可以成为生动有趣的活的写作教材。

【诵读型文本】

语文老师的有些累是自找的。我们太迷信讲。其实,作家既然“用笔如舌”(朱自清语),那么学习者自该重视“赏笔入耳”。对于散文艺术的欣赏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在忘情的吟诵中,自己去心领神会,从整体上去把握每一篇散文特有的魂儿(或者叫调子、味儿、神韵等)。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是懂得欣赏之道的。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不敢放手让学生读的原因在于受制于“考点”。诵读恰恰不是“考点”,而为了把其它考点“千锤百炼”后使学生不失分,在我们的课堂时间分配中诵读就只能是“蜗居”甚至“胶囊居”了。大刀阔斧地创造“美读”课型,实践美读吟诵课,其实展示的是语文教师的语文良心和语文勇气。

《记承天寺夜游》诵读型文本实例

读诗三境界 ·

读懂诗歌 ·

读懂诗人

·

读懂社会(读出自我)

做到了反复美读,当堂背诵,咬文嚼字,适当拓展。第一部分:赏奇景

【注:本堂课不要学生预习。课文如此之短小,文字也浅,无需预习。】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第二部分

论奇人 今天我们讨论一个话题——

【投影展示】

月是空明之月 人是

之人

第三部分

悟奇情 【投影展示】

元丰二年七月,苏轼被诬陷以诗诽谤朝廷,被捕入狱。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被贬黄州。

苏东坡蓬头垢面、跌跌爬爬地带罪从湖州向黄州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到了荒凉的小镇黄州。

在黄州,他无薪俸,生活困难,便租50亩荒地(城东坡之地)经营,故称苏东坡。在黄州,他完成了千古流芳的佳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苏东坡离开黄州之后一路被贬,一直被贬到了海南。历典八州,行程万里,却能够随遇而安,一路走来一路歌,越贬越豁达—— 【投影展示】

*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贬官琼州:“抒说先生睡未足,着人休撞五更钟”; *

贬官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正如他自己在黄州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投影展示】

苏轼说: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组织生读)因为人是空明之人 所以月才成为空明之月 空:了无尘埃 明:明心见性 【投影展示】

设计朗读的方法: “轻”读还是“重”读 “缓”读还是“疾”读 声“ 抑”还是声“扬” 声“断”还是声“连”

总之,课堂上“读”与“析”的分寸,“守”与“拓”的分寸还是应该把握好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处理成诵读型文本

1、导入:略说事件,略说初读感受。

2、三个语言片段的情趣朗读: 读出诗情画意; 读出跌宕情节; 读出鲜活形象。

3、在聚焦读的基础上泛读全篇其他焦点文字,深化学生思维,总结百草园生活的“趣中有憾”,三味书屋生活的“叹中有笑”,归结全篇。

1、情趣朗读的方法

2、灵活用句的方法

当然,朗读有多种多样的方法,教《海燕》,当然是定位为诵读型文本。我抓住“高傲”一词作为切入点大做文章。诵读、反复诵读、各种各样的诵读。象征意义点到为止,赋予海燕新的意义成为了着力点。最后,每一位同学都选取原文中的词句重新构筑小诗来表达自己对于“高傲”的理解,好不精彩!《小溪流的歌》可分角色诵读,我们用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的声音唱读《春》,我们用慈祥从容的老奶奶老爷爷的声调唠嗑《济南的冬天》,我们用浑厚深沉的壮年之音去演绎《秋颂》,我们用富于变幻的理性思索的成年人的音调来读《四季交响曲》„„我们在读中分辨明快清新之美从容淡恬之美和热烈激昂之美„„

【尝试篇目】 《悬崖边的树》《木兰诗》(七年级上册)《黄河颂》(七年级下册)《沁园春〃雪》(八年级上册)

【语用型文本】

全名应该叫做“语言应用训练型”文本。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应该属于这一类型。此种类型文本的定位是为语文减负,也是为教师减负的重要节点。这类文本,主题思想的理解几无障碍,其呈现的外部特征是语言的多彩多姿,值得学生去积累应用。在教学这类文本时,就不宜在剖析主题上面绕圈圈耽搁时间,也不宜无视散文语言机变灵透的特点而在句子理解上大费周章劳而无功越讲越糊涂,而应该直截了当针对文本特点,组织学生去灵动地参与和语言有关的积累和训练活动。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着力点比较多的是重点词语的咀嚼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其它方面的语言训练则相对薄弱。

《我的母亲》语用型文本处理

概括文中四件事: 一、四个小标题字数相等,结构基本相同。

二、小标题不仅能够概括事件,而且最好能够表现母亲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怀。

整节课就做了一件事,让学生为四件事拟小标题,师生评价小标题,重改小标题。围绕着小标题做事是手段,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训练准确概括的能力。他们无法抓出一个事件的核心信息,拟的小标题或者重心失衡,或者字数不对称。比如下边的。(数字是我和学生给这个标题评的分。总分3分。3分为满分。2分为基本合格。1分就是不及格了。)

其实,语言积累训练的途径很多。

1、词语句式的积累。

如《有的人》教学目标是:学习对比的句式和写法,《雨的四季》,教学目标是:积雅词,现雅境。核心环节是积累课文中的四字雅词并灵活应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目标是:仿雅句,背雅段。核心环节是提取了课文中表达最灵活多姿的一些句式让学生朗读仿说仿写。

2、语言组织形式的训练

比如《乡愁》则体会文章的四个自然段,让各个小组在各自搜索有效内容,进行想象和扩展,安排好顺序,进行点评赏析。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优秀文章的叙事顺序之妙,训练安排叙事顺序的能力。焦点集中的训练把文本价值用到了极致,富有语文味儿。

3、语言表达专项能力的训练

比如七年级下册的几篇课文《蜘蛛》、《蟋蟀》、《天鹅》让一线教师普遍“纠结”,这些文章作为科普读物让学生读读还可,但是如果要作为任何一类文体的入门文章和示范文章它们都挑不起大梁。所以我的做法是以“缩写”的方式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去掌握文本大意。通过学生的“缩写作品”,可以创造性的“读”和“写”把文本的“纠结处”淡化了,有效地训练了孩子们的概括能力,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训练中主动掌握了文本的思想精髓。语文味儿也很浓。语用型文本具有无限开发的可能,任何一个语言知识点其实都能够在典型文本中找到着陆之处。如果我们的语言教学能够在文本的“着陆”之处再实现成功着陆,语言训练就会有本可依。如果我们再善于对相同类型文本进行整合,那么语言训练更会有章可依。语文教学的局面就会打开。而不至于像现在的教学几乎是把所有的文本都当成“主题型文本”来对待,造成了教师精力和教学时间的极大浪费。而现在的公开课优质课等比赛中呈现的也几乎全部是“主题型文本”的设计,这其实是语文教学“不沾地气”的表现。下沉教学目标,活化教学手段,做好“语用型文本”的探索工作,真的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思辨性文本】

没有十全十美的文本,教材中甚至有一些文本具有明显的缺陷。这其实也是一种独特的文本资源。巧妙而充分利用好这些文本,以培养学生“深思慎问的质疑精神”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比如《北京立交桥》。编者应用这个文本作为七年级上册的篇目,其用意是值得称道的。但这个文本有两个缺点:一是说理过于理性,二是语言表达不是非常严谨。文本中病句较多(集中体现为多个并列性的分句前后顺序安排的不恰当)。因为文本缺陷的突出,所以我把这篇课文的学习定位为“思辨”——组织学生修改病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起挑战名家的观念。但是,以教材为“靶子”的做法一定要慎重,因为现在的学生本来就喜欢挑错,宽容他人和理解他人的意识严重欠缺。如果处理不当,会更加滋长这种不健康的情绪。在上《世间最美的坟墓》时,可以混杂着“作者真有错”和“作者其实没有错,是我们自己理解错误了”两种可能,在这样的真正的“思辨”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质疑问难是美德,但沟通理解是关键。批判之前必需理解,而且批判并不是为了打到,而是为了建设。

【拓展型文本】

这样的文本其实是跳板,或者说是活的广告宣传,将带领着学生进入辽远的阅读世界。比如《龙宫“借”宝》一文,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由此作为一个媒介和突破口来进行本单元的拓展链接“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学习。

《沁园春·雪》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适当做了一些拓展,引进了毛泽东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诗词若干。让学生摘抄了名句并背诵了。

以上列出的六种文本类型是我们在教学中感受出现频率较多的类型,其实在教学生态中还有更多的类型出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提炼和总结。对于一个文本而言,其价值可能兼跨多种类型,但必然有一个“主打类型”。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这个主打类型,攻克某一个教学目标即可,课堂时间有限,文本生命力无限,什么都想教的结果是什么都没有教着。所以,全面出击往往不如定点突破。至于文本的“附属类型特质”的处理,可以作为“主打类型特质教学设计”的铺垫内容,也可以和其它文本的“附属类型特质”组合形成为新的课。以上谈的是现代文的教学。对文言文教学而言,其实还是存在以上的文本类型,总之,这其中有非常大的创造空间,我们还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摸索。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导学案的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导学案的探讨

摘 要: 初中语文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编制的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学习设计。导学案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利用导学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和评价,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导学案 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初中语文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教师只管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授教学内容,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需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只能被迫地进行接受性学习,把被动地听教师讲课和死记硬背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兴趣缺乏。学生的学习只是对教师所教知识的简单重复,能力得不到提高,反而只会压制学生的发展需要,违背新课程理念对于教学的要求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的要求。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探索,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通过学习先进学校的教学模式,发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利用导学案开展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应用导学案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使用导学案作分析和探讨。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们通过对导学案教学的实际研究发现,导学案教学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应该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应该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这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吻合,新课程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以自我为中心学习,换句话说,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强调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下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传统的在教师的强压下,对学生进行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教学需要了,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用新课程理念武装头脑,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开展教学。

随着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探讨和教学观念的逐渐更新,形成了现代教学论。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传统教学论中的“教师中心论”逐渐被现代教学论中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论”所取代。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

所谓的导学案就是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编制的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学习设计。导学案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指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导学案进行交流和评价,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自主学习。

导学案要分步骤进行:第一,上课前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安排进行有效的预习,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第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导学案回顾相关知识,明确知识结构。第三,让学生进行自学成果的展示交流,解决问题要分步骤进行,首先要解决通过学生自学或自行讨论能解决的知识点,由学生到黑板上展示学习成果,我们根据学生的展示给予必要的指导。整个过程要尽量由学生自己进行和完成。第四,依据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导学案”中预设的“知识完形”环节,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进入主动探索知识阶段,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知识技能探究问题,并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各种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究。在此过程中,我们的作用不是答疑解惑,不能把问题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过程进行引导和启发。我们应当依据课堂问题讨论效果,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完成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完成探究过程,实现学习目标。第五,课堂练习反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适中的习题,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达到巩固和总结学习成果的目的。对于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进行拓展延伸,进行知识的拓展提升;对于后进生,就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可见,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且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分层教学,这种分层教学不是在我们的主导下进行的,而是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学习的一种实际需要。

三、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学开始,师生要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组织和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学目标不明确会阻碍,教学的正常进行。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依据,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2.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自主学习,有的问题能够自主完成,有的问题完成起来有困难,此时就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通过合作探究和交流,最终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推动力,能促进学生排除困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了初中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下载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对初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的认识

    浅谈对初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的认识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可以说,在语文学习中,如果没有掌握语文和作文的一些方法或者技巧,学生的语文成绩就......

    初中语文古诗词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初中语文古诗词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摘要: 初中语文教学属于九年义务教育的第四学段,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的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对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模版]

    对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代在变迁,写作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从事各行各业工作的人,都要求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中就更注重作文教学了。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

    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心得与感悟(大全五篇)

    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心得与感悟 初中八年级语文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而在我看来,语文不只是一门学科,一种能力,更是一......

    对当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小编整理)

    对当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单位:颍州区三塔中心校大塘中学姓名:刘同 摘要:如何真正践行新课程理念:我认为,作为一名农村初中教师,不仅要充分理解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

    对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的探讨与思考[五篇材料]

    对初中语文高效教学的探讨与思考 摘要:语文学科对于初中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影响较大,对学生未来学习生涯中的学习能力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初中语文是一门知识涵盖较广......

    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教育论文[★]

    [关键词]语文 朗读 语感一、朗读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语感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理解、表达能力。通过对文章反复地朗读,对文中情感的反复体会、领悟,再加上适当......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文导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