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新理念,也是行动的策略。课堂是由“学生、教师、文本”这三个主要要素组成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握好几种对话关系。
一、把握学生与文本的关系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文本对话,更多的应是学生语文本的对话。由于他们的认知结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应珍视他们独特的阅读的感受与理解,允许对文本有多元的解读,有多种的答案,在个性化的阅读中,不能去追求“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在学生的理解中,却不尽相同,而且他们都还有自己的理由,这正好也说明了阅读的理解不同,阅读的结果就不尽相同。
(二)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话”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个体阅读的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不能用教师的讲解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而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阅读,自己学会怎样阅读,理解文本。从主体理论决定了: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是读本,而不是教本。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的阅读实践,与文本、课文以作者进行对话,与课文及课文的作者进行思想交流与心灵的碰撞。书,要靠自己去读,去领悟,语言知识、文化底蕴要靠自己去积淀。
(三)要注意引导读懂课文,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不能离开作者的本意,漫无边际的进行多元化的理解。
新课程理念下的“对话”不能由一种倾向走向另一种倾向,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与摒弃的关系,处理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仍不可忽视。学生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进行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疏通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上。其主要任务是如何把文本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感情。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后,在引导学生超越文本,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二、把握教师与文本的关系
教师要重视自身对文本的阅读,珍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课前的备课应该是一种“以文相会”的教学行为。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不应该受教师用书或其他教案了约束束缚。“对话”强调的是,要引导学生读书,自己必须先认真读书,读到心领神会处是才能动笔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吃透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有人说:“千重要,万重要,不掌握教材就没有法。”当代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她40多年从教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钻研教材上的。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
三、把握学生和教师关系
新课程要求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这种理念意味着平等,相互平等,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意味着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创设一种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情景与条件,关注学生的学情,决不是再现教案,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案即预设,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允许学生超越预设的教案活教材。课堂教学的精彩常常不是(或者说基本上不是)因为老师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为学生的精彩而精彩。好多情况下,掌声不是送给老师的,而是送给学生的。
(一)切忌把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分析和琐碎的提问代替学生的阅读。
(二)不能偏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化感悟、体验和解读,而忽视教师应有的引导和指导。正确地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此时你的责任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水平,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就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引导、示范等活动,帮助学生把书读进去,把有用的语言材料,思想观念内化。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学会阅读,学会如何去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不能忘了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会用语文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外,就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我浅显地认为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理解阅读——感悟欣赏。
生动课堂是新课改的真正回归。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活动、无阅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之相反,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就是要师生互相阅读,多种方式诵读,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基本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彰显学生的个性的教学目的。
(一)阅读教学课堂氛围的浓厚化。
课堂是构建阅读教学有效的实质前提,以往教师只强调一味的范读,但很少谈及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试想,一个对文章脉络都不清晰的学生又怎么去开展想象呢?比如我教《暖流》一课,就充分地让学生细读,精读,深刻地领会暖流是怎样的心理活动,把文章读透,读活。才能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作用。
(二)阅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对课文的理解因生活阅历而有所不同,那么,有效地阅读教学要从这些特性出发,对课文的内容合理筛选,让内容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才会融合贯通。
(三)阅读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文的美景虽然无处不在,但却需要有教师去发现它,并带领学生去寻找,感悟,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设计疑思,引导学生发现,探索文章的语言美、文字美、形象美、意境美。例如,在教学《黄山奇松》时先让学生略读一遍,然后小组之间采用最喜欢哪句话的方式来介绍黄山松,教师可作穿插点拨,最后教师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把时间、课堂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感悟黄山奇松的壮观、挺拔。从而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被黄山松的精神所感染,这样的课堂学生不但真正的喜欢,而且教师也教得非常轻松。
二、想象生情——拓展升华。
想象是思维的重要方式,合理的想象能充分地激发人的情感,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通过想象,超越课本,贴近生活,拓展学生美的享受和境界。
(一)由课本知识向生活方面去展开联想。
在《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课本知识向生活方面去展开联想,让学生体会老师的可敬之处。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进而就可以培养学生对老师、父母、社会的感恩。
(二)由现实向未来进行联想。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所有生活经历,从生活经历的实际去想象未来。比如教《水》时就让学生想象有水时人们可以用水做什么?如果以后没有了水未来将会是怎么样的?
(三)由课堂到大自然探索美。
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喜欢独立思考,探根究源。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要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将学生引入阅读的天地,让阅读真正地成为滋养学生生命的源头活水。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教师、文本”这三个主要要素中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具有丰富的心灵世界和细腻的情感,具有高尚的精神品味和完美的人格,深入挖掘文本的美育内涵及德育因素,陶冶学生性情,升华思想境界。作为教师,我们要陪着学生一起读书,一起争论,一起分享美好的知识成果,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篇: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
阅读作为每个人的一项基本必备技能,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每个人得到很好的自我提升。正是因为有了阅读才让每一个学生的大脑得到了开发,用文字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小学语文作为在基础小学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真正让人受益一生的。在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而阅读是一个必备的掌握技能。所以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充分的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从实际出发,从各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开展好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兴趣 氛围营造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阅读生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谓阅读能力,就是人们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这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之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阅读、自主思考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和语文素养。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一、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小学语文的时候,学生对于充满了许多陌生汉字的语文课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本身阅读在最初就是一件单调比较无聊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学生在放学之后宁愿做数学卷子也不愿意写语文作业的原因。虽然语文的读读背背相对来说更加轻松一些。许多学生大都是在课堂上才会认真的去阅读老师所要求的阅读任务。在随着年级的升高之后,学生渐渐的开始了自主阅读,但是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大多都是一些小说,对于学生真正应该吸收的知识内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相关性。所以对于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具有针对性,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来为学生量身定制学生的专属阅读计划。这便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爱好需求为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阅读,在这样的良性引导下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渐渐增大,之后便渐渐的会去阅读各种不同类别的书籍,而这样的良性引导对于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也是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会使得学生在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中轻松掌握阅读技巧。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在刚刚接触阅读的时候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给予学生适当的基础教学这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这只能够在课堂上才有机会得以实现。但是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目标的不明确性使得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想要提高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效率,应当首先明确本节课教学的目的性,比如,在教学《闰土》的课程上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这样在上课一开始让学生翻到《闰土》,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完成阅读。在时间到了之后随机提问学生,本文所讲诉的大致内容,让学生讲诉在短短5分钟内所看到的内容,刚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的效率并不能够达到这么的高效。但是可以在五分钟到的时候询问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大致内容,如若学生的反应并不是十分的强烈,则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候再次阅读。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逐渐达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快速阅读的技能。然而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中学生自己会逐渐掌握属于自己的阅读技巧,同时再让学生站起来对自己的阅读方法进行总结,更能够进一步的让学生对自己的技巧领会得更加深刻。随后对学生的技巧进行补充和总结,这样在学生经过了深刻思考后的提点往往事半功倍。所以对于学生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要充满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使得课堂的阅读教学保持高效率,同时也让学生们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不断提升自信。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即使在课外也愿意进行阅读活动。
三、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对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和阅读兴趣的激发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然而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之后,为了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就需要老师进行习惯的培养。例如,可以每天在上课之前的5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讲故事,让学生在课下多翻阅故事书,选出自己最为喜欢的一篇,进行背诵总结,比方小明看了《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故事,最为喜欢的就是《皇帝的新装》这个篇章,就可以将其大致的总结下来,然后再进行一定的背诵,最终在轮到自己讲故事的时候,在台上给大家分享自己最为喜欢的故事,并且说出通过这个故事自己学到了什么道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渐渐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阅读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慢慢的学生就会自己主动的去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最终就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目的。
以上不同方式的教学策略,让原本难以开展的阅读教学变成了一种随着时间渐长越发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阅读过程。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讲故事,快速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发现阅读所带来的好处。在不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的开展。这样无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也达到我们对学生阅读教学的目的。最终让学生享受由阅读带来的种种好处。
【?⒖嘉南住?
【1】谭善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7)
【2】向洪春.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3(11)
第三篇: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有效教学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有效教学
科学课教学在小学被称为小科教学,也许在一些人的眼里不如语文、数学看似那么重要,但我身为一名科学课教师,不但没有轻视它,反而努力去上好这门课,促进这门课与其它各科教学协调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现在,就小科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大家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一、渲染课堂学习气氛,增加教学趣味性
其一,是在教学中,我既注重自身的外在的教学形象,也注重言语表达的简明、扼要、亲切。语气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为良好的教学氛围做好铺垫。我认为,教师是教学的领头羊,这个头一定要领好。
其二,是充分利用黑板这块教学中心阵地,强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经常利用彩色粉笔画进行小科教学。如《动物的驯化》这一课,我在黑板左上角画了一棵对称的绿树,中上方偏右画了一只抱着铅笔的小熊猫,小熊猫下方竹叶衬托。中下方画了一个地球仪,黑板左侧中部画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白兔,右侧中部则画了一个骑马驻留遥望的牧马人。图画周围再配以河流,草地、小山。色彩生动、形象鲜明的画面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仅渲染了课堂学习的气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也让学生获得了一种美的享受。这些图画配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乐趣丛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调整学习心态,强化学习精神,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引入、编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谣让学生表演。统一学生的思想,强化他们的集体意识,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动物的驯化》这一课,我引入编创拍手歌《爱护地球,人人有责》:你拍一,我拍一 ,地球妈妈穿绿衣。你拍二,我拍二,人和动物好伙伴。你拍三,我拍三,都来爱护大自然。你拍四,我拍四,美化国家和城市,……朗朗上口歌谣易学,易于表演,为教学增添了生气与活力。适时让学生表演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歌谣,能够让学生将知识深深地融化在心灵,让学生体验到课堂教学特有的情境趣味,甚至让学生终生难忘、终生受益。歌谣表演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促进身心健康,培养了学生集体观念,勇敢精神和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与巧妙过渡
为了调节学生学习接受新知识时的心态、情绪,有时我会让学生背诵或演唱与学习相关的古诗歌谣,达到师生步调一致的教学佳境。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语言、方法,层次,让教学知识达到自然衔接和巧妙过渡。
第四篇: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莫过于欣赏。《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只要精心制定教学过程,通过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一、营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欣赏乐曲时,要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引导学生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运用视觉、触觉的活动,采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实物演奏、等手段,去感受、把握,去联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小学老教材六年级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先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张虚若的古诗《春江花月夜》,边介绍边讲解唐代的文化氛围,古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审美等。然后根据诗来画画,让生画江,画春,画月,画夜;接下来了解一点中华民族乐器的基本知识,接触一些民乐实物。经过这样一场文化熏陶,学生自然而然会静下来,去注意聆听音乐的旋律,作品的意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低段,这样的做法就行不通,必须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抓住“趣”字进行欣赏。在一年级欣赏《玩具兵进行曲》的时候,我以游戏“听鼓走路”作引子进行欣赏前的准备训练,接着以故事导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听的兴趣,后面的欣赏过程就没什么问题了。
二、形式多样,让学生全员参与
让学生小学低段的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例如,在进行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利用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我通过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的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最后,我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用身体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铃铛声等。学生想出了弹舌、拍手、拍腿、双脚重重跳等表现方法。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三、激发创造力,大胆表现音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打开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想象的能力,通过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例如,在欣赏《小青蛙》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制了打击乐器,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等等。学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为乐曲伴奏。而当一听到二胡模拟的下雨声,学生们赶紧躲到了课桌底下,装作避雨的样子。内心充满了愉悦。在对待音乐的时候,经过训练的学生们,已经会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及身边的一切“道具”,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他们快乐地学习,他们快乐地享受着听音乐的过程,他们也快乐地配合着教师的教学,达到最终的领悟与掌握。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总之,一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第五篇:小学语文怎样开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五步互导”模式解读
“先学后教,教学互导”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预习自学,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预习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主要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试自学认识生字。中年级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题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阅读,并进行初步的质疑和标注;高年级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步:检查预习、巩固预习,重在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再次进行尝试性自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这也是防止学生假学)
第三步:集体研讨,主要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突出思考的习惯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在操作中,紧扣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研讨,教师适当引导,落实以学定教,进行合作释疑,这是重点。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点、易错点、兴趣点,并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做到“以学定教”和“三讲三不讲”(讲学生通过自学还未解决的问题,讲规律、讲方法;学生没有充分预习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解决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解决的不讲)。以此培养学生的“三学会三养成”(学会自学、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交流与思考,养成参与课堂讨论,倾听老师和同学意见,并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第四步:检测巩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紧扣。第一步,教师在每次新授课之前,都要安排预习内容,提出预习要求,设计自主探究的题目,要求预习任务具体化,以题引领预习,使学生有目的地自主学习,并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第二步,利用上课5分钟的时间,检查学生对生字词以及课文朗读的检查,夯实生字词的基础。然后再根据预习中的其他内容进行简短的再次自学,目的是为集体研讨打基础,为小组交流做准备。第三步,集体研讨,本组内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研讨情况进行引导,实现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升华以及对内容的内化,达成学习的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第五步,反馈矫正,巩固所学。通过第四步的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进行达标测试 高效课堂的评价
我们知道评价是一种引导,是指挥棒,引领着老师前进的方向。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主,从学生参与教学的人数、参与广度、学生的持续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课堂进行评价。同时要求教师要把握好“三没三不两必须”:“没有学生充分的预习,不新授”;“没有学生的充分独立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不讲解”;又针对错误和弱点的纠正性和巩固性训练;必须落实双基课课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