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李晓帆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李晓帆
学生刚入学,就有不少家长和我沟通,反复提到三年级学生作文起步教学的重要性。为此,我专门读了一遍语文课程标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经过深思熟虑,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颇见成效。
一、做做,老鹰捉小鸡的精彩游戏
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会真实生动。第一单元的作文内容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这个题目范围广。辅导之前,我决定先带学生做个游戏。上课铃一响,我对学生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玩个游戏--老鹰捉小鸡…”话还没说完,学生就欢呼雀跃起来。游戏前,我讲清了要求:边玩游戏边观察:观察游戏过程,观察老鹰、小鸡、鸡妈妈各自的动作、神态、语言,看谁的观察最仔细。游戏中,学生分组玩得特别开心。最后一刻,为游戏创造高潮,我也加入了其中当老鹰,有意地夸张了老鹰的动作、神态、语言,便于学生观察。结束回到教室,引导学生详细地回忆了游戏过程,说的过程中,特别指导学生回忆刚才印象最深的片断,并尝试着让学生加进好词好句,让表达更生动。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人参与做游戏,学生兴趣高,有话可写,第一次作文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完成得相当出色,我也相信,这第一次作文的情景会成为学生最美的回忆。
二、说说,花开的美丽瞬间
在教学《花钟》这一课时,有一个重点是仔细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文中的语言很美: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充分感知书上例句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花在整点开放,并也试着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学生在思考讨论之后,举手了:下午5点多,紫茉莉送来了缕缕香味。晚饭后,月亮升上了天空,月光花也随着开放了;不久,晚香玉又飘来阵阵香味;最后,昙花露出洁白的大花瓣。啤酒花像喝醉了酒的汉子醉醺醺地开放了。蛇床花像一把把小花伞黎明三点从美梦中醒来,芍药花在清晨七点和太阳一起醒来……学生畅所欲言,把他们知道的都用最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了,我好惊奇。第二节课,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将花开的情景用一小段文字写下来,成了一次小练笔,许多学生观察细致,语言精致,这是我意想不到的。现将学生的片段摘录如下:
蔷薇:黎明五点左右开放;清晨起来,最爱伏在窗台上,凝望窗外红砖堆砌的墙上烂漫一片的碧波似的蔷薇,白的、粉的、红的、紫的……青翠中满眼的小花,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爬满了这小巷的围墙,开遍每一道围墙、每一个窗台、每一块草地,开在小巷里每一户人家的房前屋后。
紫茉莉:下午五点左右开放;紫茉莉一破土便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她刚长起像一棵棵棉花亩,有两片大而半圆的叶子,再后便乘着阳光雨水,长出了一簇翠绿的长桃形的叶片并叉枝。约莫在五月的时分,她开始蹿出了点点越长越长的红花蕾。终于有一天,一朵花开了,两朵花开了。随后一朵朵儿犹如满天星般开了。
三.写写,秋的声音
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我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写写,秋的声音:
师: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说:“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吧!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
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的方式写一写吗?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啦”,是它们欢快的歌声;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是秋雨正在弹琴;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呼呼”,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学生的发言分明就是一首小诗,在后来的《秋天的图画》作文写作中,学生将这些精彩的句子用进去了,为文章增色不少。
四、读读,经典名著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我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摘抄两个好词,一个好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争能背诵下来,并定期检查。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在平时,要多进行听说读写做的尝试,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情辞真切的好文章。让我们不断探索,让孩子们轻装上阵,在作文之路上勇敢前行吧!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杨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教学设计
凯里市第十小学——杨晓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8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构建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平面图图形的周长,促进对周长的理解。
3、初步发展学生的客观空间。教学重难点:建立并理解周长的概念。
教学准备:桌布图片,一片树叶图片、一本数学书、一个长方形、一个圆和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
学生准备:小组一个圆(两组)或一个长方形(三组)或一个正方形(三组)或一个三角形(两组)和一条红丝带,每人一张题卡(题卡上一个圆或一个长方形或一个正方形或一个三角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周长。(3分钟)
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前几天,老师去商店买了一块正方形的桌布,老师觉得这块桌布不够漂亮,想用丝带在四周围上花边,怎么围呢?谁上来指一指?(老师拿出长方形桌布图片)生:(一学生上台指,其他学生遥指)
师强调:看清从哪儿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师:刚才这位同学指的其实就是桌布一周的长度,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生活中的新朋友。板书课题:周长。同学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指一指,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5分钟)
1、认识周长。
(1)、师:刚才我们找到了圆形桌布的周长,那其他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同学请看,这片树叶,它的叶面也有周长,谁能指出它的周长?(找一个学生指一指)他指的对吗?
师边指边说:对,像这样从一个点起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起点,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同学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请个同学指一指。师: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叶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叶面的周长。(板书:叶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指叶面的周长,引导学生知道叶面周长的定义。)
(2)师:同学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同学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设计意图:通过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引导学生知道数学书封面周长的定义。)(3)小结:刚才咱们一起找到一些图形的周长,桌布是一个长方形,叶面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数学书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桌面是一个长方形,我们发现这些图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用一句话把它说出来。(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设计意图:结合开课的事例,初步感知周长,然后再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一第列活动,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周长的理解,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从理性上认识周长,总结出周长的概念。)2.理解封闭。
同学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课件显示)为什么没有?和之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读一读。读出关键词。这就是周长的概念,让我们响亮的齐读一次。
同学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同学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那些有周长,那些没有周长?(课件显示)
(设计意图:请学生说说不封闭图形的周长,引导学生发现有缺口的图形没有周长,进而完善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3、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四、探究求周长的方法。(20分钟)
同学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每个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图形,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汇报:你们测量圆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测量长方形用的什么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生
2、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测量正方形用的什么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生
2、量出一条边的长度,再乘以4,就可以了。测量三角形用的什么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小结: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当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当物体的边是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设计意图:学习数学最好的的方式就是在“做”中学,学生经历了由疑问——讨论——验证,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操作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操作,总结出测量周长的方法,圆形周长过程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投影仪展示课本84页1.2.3题,并要求学生依次做出并依次展示。
(设计意图: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习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六:总结。(2分钟)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体验成功的价值,在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同学们,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课后大家可以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测量周长的方法去测量自己的腰围,也可以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周长 叶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
1.讲课的语速太快,教师与学生都听不清讲什么,应在平时时刻注意保持较慢的讲课语速。
2.教师语言啰嗦,不精练,没能抓住重难点,无法引导学生说出图形周长的定义,应在备课过程中思考清楚,提炼出精准的、能让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
3.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安排头重脚轻,重点没突出,难点没突破,测量周长的方法这个教学环节,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应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4.备课较充分,教具与学具准备较好。
第三篇:三年级《认识钟表》李大伟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猜谜语引出钟表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2、组织学生观察钟面,初步认识钟面的构成,初步认识时针和分针。
3、在认识时针和分针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整时数(分针指12,时针指几),并会写整时数。
4、组织学生观察 整时时的电子表,学习整时时的电子表示方法。
5、通过P92页得做一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练习,懂得珍惜时间,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小游戏,再次强加巩固。
7、课堂小结,提醒学生时间的珍贵。教学反思
1、在猜谜语时的提示不到位,致使浪费了一定的时间。
2、组织学生观察钟面时的引导语不够具体。
3、在组织学生观察电子表的显示时,时间没把握好,有点长。
4、练习时,应该让学生多写多练。
5、整体的课堂时间安排不当,导致设计的小游戏未能进行。
6、课堂太过严肃,课堂气氛有待活跃。
第四篇:有关作文崇仁路小学 李晓琳
崇仁路小学
拿到作文题后„„
要写出好的文章,除了平时要留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和进行大量的积累以外,在进行
写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准题
当我们选定题目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审题。题目是文章的“魂”,文章必须要牢牢抓
住题目来抒写。就以本次“楚才杯”作文竞赛中小学六年级的命题作文《窗外》为例吧。如果写成了“窗”本身、“窗内”、“窗内及窗外”,那就都离题了。所谓“窗外”就是从窗里向窗外看,写我们看到的窗外之景、窗外之人、窗外之事。
如果我们有的同学一开始写“窗外之景”,写着写着,就写成自己到窗外去欣赏景色了,之后大部分内容都在写自己在窗外的活动,这就偏题了。要清楚把握的是:自己是在窗内的,而重在写窗外之景。还要注意的是:如果同学们写窗外所见,写了一些景,却没有一条集中的主线,作文的感染力也是不强的。那么该怎么办?我们可以用窗外之景为主线,串起叙事,以叙事为主,来说明问题,表达情感。
如果写窗外之事或窗外之人,就要紧抓住“从窗内向外望到的事或人”这个前提。窗
像一个画框,能给我们“从窗内向外望到的场景”以一个特写,抓住这个场景写窗外之事或窗外之人,就扣准了题目。
二、选好材。
审完题后该选材了。选取好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选得好,能写出内容生动、打
动人心的文章来。怎样才能做到选好材料?作文时得写自己熟悉的、有话可写的内容。即使有所虚构,也要以生活为基础。
“窗外”包涵了种种,如:“家的窗户外”、“车窗外”、“病房窗户外”、“监狱窗户外”、“宿舍窗户外”“教室窗户外”„„可以从这些中选取和自己生活相关的材料写。选取的材料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几个相关的片断。
三、主题深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看过的好文章,这些文章虽然类型各异——或抒写友情、或抒写
亲情,或者抒写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或者抒写自己的情感„„但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一定打动过我们的心,让人读后回味无穷。是什么打动了我们呢?就是这些文章中蕴含的深义。不是刻意在文章中喊主题口号、贴主题标签,而是在写作之前就要问自己:我要表达什么情感?我想说明什么问题?„„我写的内容是否也能引起别人的思考?是否也能够感染别人?不可拿起笔来就写,自己都没有明白自己要表现怎样的思想,抒发怎样的情感,文章怎么可能打动人呢?
四、巧写作
一篇好的文章当然也是需要用一些写作手法的。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好?从结构来讲,最
好不要一味地平铺直叙,可用一些倒叙、插叙等手法。从描写手法讲,最好能用一些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从写作手法,文字最好生动形象一些,用上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
当然,写好文章非一日之功。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打好写作基本
功,写作之时才能妙笔生花。
崇仁路小学
第五篇:李晓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
东张学校
李晓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
1、交流: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
给“惊讶”找近义词。
◎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
◎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悬念: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莫斯科 附近派人 谈话 交谈 惊讶
引路 指引 列宁 排列 蜂蜜 敲门 推敲
2、指名板画列宁的住处。
二、感悟。
1、提出问题: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解决问题:
◎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随学生回答,教师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1)(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2)列宁在观察什么?
3)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4)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5)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6)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2)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3)用“果然”说一句话。
◎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拓展:
1、画列宁找到养蜂的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课后作业:
1、用拼音写字本把会写的字每个写三个。
2、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每个写三次。
3、完成本课的综合练习,包括形近字组词、写出句子中带点词的近义词、把句子补充完整,并照样子写句子。
4、与同学合作或独立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5、回家向父母朗读本篇课文或复述课文内容。
6、用课文中或生字词中喜欢的词语同别人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