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18:0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第一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

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我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2页。教材简析:

《面积》属于几何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时是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时应根据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数格子等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从而使学生获得初步面积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从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几何知识部分的编排上看,小学生由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知发展上“从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本课,不仅是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而且是后面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具体形象思维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对于这种抽象的面积知识相对困难,即使有少数同学通过不同途径听说过“面积”一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讨论、交流、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3)体会数学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各种事物的认识,并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建构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面积相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各一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尺子、字典、橘子和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小明和小丽家新房子的情境图。想一想:谁先完成?为什么?

2、说谁先完成理由,知道“面”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小明家新房子的情境图,直观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初步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1)找一找,摸一摸,认识面。师:请你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物体,想看吗?摸橘子的面与刚才摸数学书封面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比一比,体验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物体的面都一样大吗?谁来比一比:哪一个面比较大?(3)结合实例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像这样说说什么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2、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还能像这样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师:同桌说说,边说边比画;然后请学生汇报说„„。

3、结合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完成教材例1后面的“做一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老师在学生建立了物体表面之后,引导学生对物体表面的大小进行比较,在学生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语言对面积进行简单的描述,用语言促进感知,有助于学生认识面积的意义。)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思考: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这些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

2、结合实例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谁能像这样说说什么是圆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呢?

3、想一想,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三、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

1、观察法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板书:观察)海南省三市县的面积轮廓图,比较面积的大小。

2、重叠法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等宽不等长的两张长方形纸片)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呢? 师:请看,他是怎么比的? 我们给这个方法取个名,就叫它“重叠法”。(板书:重叠。)

3、测量法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想想:这两个图形,现在你还能一眼就看出来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 师:观察的方法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比较吗?

师: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比较吗?咱们动手试试看,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好办法。

学生动手操作。思考:

(1)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4、小结:有道理,要测量图形的面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用正方形是最精确的。

(这里以激趣为基点,注重巧设悬念,制造认知冲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和追求成功的意境,既扩充完善了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又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独特作用。)

四、综合运用,加深理解

1、小游戏:“我来说,你来做”。听老师的叙述,做相应的动作。如果你觉得是周长的就用手指画一圈,觉得用到面积的就用手掌面摸一摸。

2、用数格子的方法表述面积。

3、小小设计师。

五、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1、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关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什么?

2、小明房间地面是用30块正方形瓷砖铺成。小丽房间地面也是用30块正方形瓷砖铺成的。这两个房间的地面,哪个面积大?

(通过小结,既让学生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学生说其它收获,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潜能。课尾再次回到小明家新房子的情境素材,不只是在课堂结构上实现了学习素材的首尾呼应,圆融统一,最后的思考,打破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为后面研究统一的面积单位打下了伏笔。课堂并不是画上句号,而是留下了更多的悬念-----“课虽终、趣犹存”,这是教学的大境界。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观察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重叠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测量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3页例3和“想想做 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不同单位面积的表象,能说明或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能根据实际正确 选择面积单位。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和操作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和单位面积大小的观念;培养观察、类比等思维方法,体会不同面积单位意义的一致性,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通过面积单位的认识,体会学习内容的发展和自身的知识的积累,初步了解面积单位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教学难点] 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4把米尺;学生在课本第111页上剪下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2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每组准备4把米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引导:我们的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请你摸一摸,让同桌的小朋友着一看。启发:我们教室每张课桌面是同样大的。你想知道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的具体数量吗?那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出面积有多大这样的数量呢?

引导:你能用一个物体的面量一量,说出大约有几个这样的物体面大吗?自己选一个物体,比如课本、文具盒、垫板、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用它的面去量一量,看看大约是多少,等会大家交流结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量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师板书交流的结果)2.引入新课。

质疑:同样大小的课桌面,为什么量得结果里的数不一样?请你说说是为什么。那怎样就能使大家量得的结果里的数是一样的呢? 说明:看来,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需要用统一大小的面去量面积。我们量长度用长度单位,而这里量面积就要用面积单位。也就是说,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观察感受,认识单位 1.说明单位。

引导:你看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说明:大家想知道什么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首先我们来看面积单位。在测量和计量面积时,常用的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提问:看了这些面积单位,你又想知道些什么? 说明:大家看到这些面积单位,又想知道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的,各有多大。接下来我们就认识这些面积单位。2.认识平方厘米。

(1)说明:我们上节课数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看一个图形面积有几个方格大,用的方格是正方形的。今天要认识的三个面积单位,是像方格那样的正方形,但不同的单位,正方形大小不同。

引导: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从我们准备的这些小正方形中,找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找出来举给老师看一看。

指出:小朋友的眼光真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黑板上贴出1平方厘米)小朋友量一量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提问:边长是多少? 指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家仔细观察这1平方厘米的大小,记住它的大小。(板书:1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可以写成1 cm2。(板书:1 cm2)这里cm表示厘米,右上角的小“2“表示“平方”,也读成1平方厘米。(让学生集体读两遍)(2)引导: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摸一摸它有多大。你有什么感觉呢?告诉大家。

拿这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与你的指甲比一比,看看哪个指甲面的大小最接近。交流:你哪个手指的指甲接近1平方厘米?和同桌说说你接近1厘米的是哪个指甲,把那个指甲给同桌看一看。观察:大家看一看1平方厘米的大小,闭上眼睛想一想,把1平方厘米记在心里。强调:1平方厘米就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大小。(3)引导:大家观察教材第61页的两个长方形,都是由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知道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为什么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说明:要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只要看这个图形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4)引导:你能拼一个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吗?独立拼一拼。交流、展示拼成的不同图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面积是4平方厘米。说明:用几个1平方厘米拼成的图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3.认识平方分米

(1)引导:平方厘米这个单位比较小,一般用来测量比较小的面。如果要测量像课桌面、椅子面这样比较大些的面的面积,就要用稍大一些的面积单位。现在大家拿出你准备的这样一个稍大些的正方形,(贴出1平方分米)量一量边长,想想它可能是哪个面积单位。

提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认为它是哪个面积单位?

指出:大家的判断真对!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请同样观察这1平方分米的大小,并记住它的大小。追问:1平方分米是怎样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2)引导:你能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码?试着比划给老师看一看。指导:1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比划:一只手手心朝前,一只手手心朝里,用拇指和食指搭成边长大约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大约就是这么大。想象:大家在头脑里画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记住它的大小。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分米呢?请你举出说一说。(学生举例交流)强调:1平方分米就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大小。.(3)测量:请大家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同桌两合作,再量一次课桌面,看看大约多少平方分米。(学生操作测量)交流: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指名几人说结果)这次测量结果里的数相同了吗?为什么这次会相同呢? 提问:我们是怎样测量的?把你的量法做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学生演示)说明:测量长方形面的面积,可以一行一行地量出这一行是多少平方分米,再量出有多少行,得出一共有多少个平方分米。长方形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4.认识平方米。

(1)引导:根据前面的学习,你认为1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说明:边长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画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板书:1平方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像这样大的正方形是1平方米。量较大面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作单位。

提问:1平方米还可以怎样写?学生读一读。(2)引导:你能用米尺摆出1平方米吗?由组长负责,带领全组同学在前面或后面摆一摆,看一看1平方米有多大;再往里面站人,看看1平方米的地方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提问:看到1平方米有多大了吗?你个例子说说,什么物体的面大约1平方米? 1平方米大约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说明: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像大家刚才那样站9~10个同学所占的面积大约1平方米。

(3)引导:根据黑板上画的1平方米,你能估计一下黑板面大约有几平方米大小吗? 5.梳理面积单位。

(1)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各有多大? 你能比划或者举例,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大约各有多大吗?(2)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面积单位的三句话。提问:这三个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怎样排列? 说明:其实还有比1平方厘米更小的,比1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以后我们再认识。(在板书的3个面积单位两端往左右标出箭头)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量出面积特别是多少。

交流: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摆的?(演示、观察每排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摆了几排,一共多少平方厘米)正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摆了几排,每排有几个1平方厘米? 说明:一个图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在测量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时,可以像刚才这样,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看每排是几个1平方厘米,有几排,就能知道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在图下对应填写单位名称。交流:你是怎样填的?这两个单位有什么不同?你发现有什么联系吗?(用1厘米做正方形的边长,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指出:长度和面积的意思不一样,长度是线段的长短,面积是面的大小。所以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要用正方形表示。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这里要填哪些面的面积单位?插图表示什么地方的大小? 请小朋友想想这些面的实际大小,看看量得的数,想想用哪个单位名称,再在()里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 选择3道要求说说怎样想的。

说明:选择面积单位,要想想物体面的实际大小,再看看量出的数,思考用哪个单位是正确的。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问题要帮助解决吗? 2.课后活动。

布置: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相互合作,用旧报纸拼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积和门窗面积,在小组之间交流。回家作业:补充习题第49页。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在与周长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面积概念的内在涵义。

2.通过面积的大小比较,经历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概念类比,比较等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实例,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在与周长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面积概念的内在涵义。

教学准备:彩色卡纸,不同的度量单位卡片,剪刀,直尺,橘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生活中的“面积” 出示粉刷墙壁图。

师:二年级的高艺涵家装修房子,准备粉刷墙壁。她和爸爸来到油漆店,店长和爸爸的交谈中,高艺涵听到这样一句话:“要粉刷的墙壁面积有多大?”“墙壁的面积”她是第一次听到,你听过“面积”吗?谁能说说这里的墙壁面积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面积的概念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而产生的,从生活中的面积原型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面积,并通过学生说面积,暴露学生已有认知。

二、感知“面积”的概念

(一)、初步认识面积 1.说一说,建立面的认知

什么是面?教室里有哪些面?地面、墙面桌面等

黑板的面在哪?通过学生指、摸活动认识黑板的面不是一个点而是黑板的全部。

2.摸一摸,感受面的大小 摸掌面,感受掌面的大小

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

摸数学书的封面,并借助手掌量一量,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有几个掌面那么大。4个,6个……答案不同

由于每个人的手的大小不同,并且估计时也会有一定的误差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

【设计意图】说清“面”,建立面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面积的含义,即“面的大小”。这里的“大小”不是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比较之后产生的相差关系,而是每个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概念的产生,不是因为大小比较的需求,而是人类对“面的大小属性”的交流的需求。学生通过摸和说,感知面的大小过程中,一步步逼近面积的真实内涵。学生测量的封面有几个掌面那么大,答案的不唯一恰好为后面统一面积单位做下铺垫。

(二)多角度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数一数,长方体的面

长方体有几个面?那几对面?哪个面最小? 2.辨一辨,曲面的面积

杯子(圆柱形)的表面有面吗?有哪些面?(上面、下面、侧面)学生摸侧面,感悟曲面的大小。

杯子表面的大小就是杯子表面的面积

橘子的表面有面吗?有,在哪?学生摸

那这个面有多大呢?给橘子剥皮,橘子皮的展开面的大小就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3.画一画,将橘子的面拓在黑板上。

4.老师课件演示点、线、面有序递进给平面图形涂出面积。想一想:一条线段绕o点旋转一圈,会组成什么图形呢? 5想一想,这样的图形有面积吗?

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最后指出:这是一条线,并不是一个面,所以没有面积。

如何才能让它有面积?

课件演示涂色表示图形的面积。

6.巩固练习练习十四 第1题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由实物到平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由体到面,面积的守恒。点、线、面有序递进给平面图形涂出颜色,促使学生对面积的认识由表象走向深入。通过辨识,让学生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是面,才有面积。从周长到面积,学生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通过“描”、“涂”环节,使学生类比区分面积和周长,从而强化对面积的认识。

三、探究面积的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一)观察比较

出示课本64页第2题,比较三个省市地图面积大小。最大的青海省和中国地图比较。结论:面积的大小具有相对性。

中国地图中找到海南地图,学生海南岛的面积最小。

教师向学生介绍:海南省是陆地面积最小,但海域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

【设计意图】运用直接观察法,学生可以直接观察、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并感受面积大小的相对性。介绍海南省面积的特殊性,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自信心。

(二)探究例2面积比较方法

1.讨论比较策略,思考比较方法

重叠法 剪切法 间接比较法 尺子测量法

2.自主探究,选择测量工具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允许学生思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3.体验测量单位的一致性 4.优选测量单位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剪切法、重叠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间接比较选择正方形做测量单位最合适,圆形和三角形虽然也能帮助判断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却不能密铺,不能代表图形本身的面积。

【设计意图】给学生时间,允许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剪切法恰恰体现了面积的可加性和面积守恒的特点。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合理

性。

(三)巩固提升

1.完成课本62页做一做 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小正方形。向学生渗透图形的变换和组合等思想。2.数一数下列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几个图形的面积都是8个小正方形,但形状不同,向学生渗透面积守恒。

四、回顾总结,展望新知

小游戏1:猜一猜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结合游戏,说一说面积。小游戏2:准备两张相同面积的卡纸,一张上4个正方形格子,另一张9个格子。请男生和女生分别闭眼睛看卡纸,说出格子数。再请学生猜那张卡纸面积大。从而引发矛盾,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大小

观察法

重叠法

剪切法

间接比较法

……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面积》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它们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也是学习和探索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重要基础。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在教学中,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面积的含义,知道物体的面积有大小,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在整堂课中,我的课件做的比较多,因为我认为,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好,老师说的再多,也无济于事,但他们的形象思维还是挺不错的,所以让学生在观察老师演示课件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面积,学生虽然说的不是太准确,但我知道,他们已经理解其中的含义了。

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运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简便而又准确。

下载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教学反思郁金祥 今天这节课我主要教学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然后平均分的问题,主要是借助对图形的观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了什么是周......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61-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1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要求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节课是本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很好!在课堂上有一些小小的收获。 1、在开始观察养鸡场的图的时候,有学生说:......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准备这节课时,自己总觉得不知道该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 回头看以住教学“四则运算”,一般是直奔主题,告诉同学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同学进行模仿,机......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一直以来,“计算”就是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计算,计算课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