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
一、认识物体物体表面的大小
1、感受面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生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但是在公主16岁的时候被一名巫师施了法术,从此昏迷不醒,国王非常的着急。后来有两位兄弟打败了巫师解救了公主。国王为了表示感谢,赐给兄弟两人每人一根绳子,让他们各自去圈土地,被谁的绳子圈住的地就归谁所有。哥哥是这样圈的。(电脑出示),弟弟是这样圈的。(电脑出示)
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弟弟圈的地面大
师:弟弟圈的地面比哥哥圈的地面“大”,看来研究“面”的大小是很有价值的。板书:面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关于“面”的知识。
2.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师:其实,每个物体上都有面,比如(媒体出示:篮板的面,乒乓球桌的面,荷叶的面,美丽的湖面),你还能在教室里找一找其他物体的面吗?
师: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物体的面,你们想摸一摸它们吗?请挑选一个你课桌上的物体,摸一摸它的面。像老师这样五指并拢,认真的摸这个面的全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
交流:谁来说说你摸了什么物体的面?再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摸的?(3个)评价:真不错,你把()面的每个地方都摸到了。
问:刚才3个同学摸得面,哪个面比较大?那个面比较小? 师: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各不相同,有的大,有的——(小)
小结:每个面都有自己确定的大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称为它们的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3.感受面积的大小
(1)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那么黑板表面的大小呢?
生: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
媒体出示,生读一读。
师:你还能像这样说一说吗?先同桌互相说说看。(3个)如:课桌桌面的大小是课桌桌面的面积,文具盒盖面的大小是文具盒盖面的面积。评价:虽然你说的不怎么流利,但老师佩服你的勇气;再试试,相信你一定行;这位同学说的很完整,声音也响亮,为大家树立了好榜样,我们向他学习。(2)师:那你会比较这两个面积的大小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师: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一起说。师:能在教室里找两个物体的面,比比它们的面积吗?(2个)
二. 理解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1.复习近平面图形
我们班的同学真善于观察和思考,想一想如果我们把数学书的封面画下来是什么形状呢?
2.感知平面图形的面积 那么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
老师给你一支粉笔,你能表示他的大小吗?
指名上台画。其余的同学请看黑板,看看他的想法和你的想法是否一样,方法是否准确?
同意吗?
那涂色部分的大小是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那刚才老师画的这一圈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课件出示
在这个长方形中,蓝色的边线表示它的什么呢?教师操作,红色部分的大小表示的是它的„„
正方形,圆呢?
出示:这两个图形他们有面积吗? 这样呢?
师:只有封闭的平面图形才有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平面图形的面积。
3.加强对周长和面积的理解
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片段,如果它是与周长有关,还是与面积有关?自己读题。
(1)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2)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3)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4)为了使这幅画更加美观、坚固,我在它的四周装上了木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再给它装上一层玻璃,这件事与什么有关?
三、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1.比较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大小明显)第2题
同学们学的真棒,都答对了。接下来我们来看副地图。这就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们中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出示)今天老师从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和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再看看整幅地图,观察一下,比我们江苏面积大的省份,多吗?
我们江苏省的面积虽然比较小,但是我们经济发达,你知道去年我们江苏的财政收入在全国排第几名吗?是全国第一名,厉害吧?
刚才同学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比较四个省份的面积大小的?(看)好,我们接着来。
2.比较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注意语言要规范)
第一组:面积大小明显 下面3个图形,让你选一个参加涂色比赛,你选哪个?为什么?最不愿意选的就是„„因为„„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
看来观察法确实很不错。
第二组: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例2)师:观察法继续。现在有刚才那么确定吗?为什么?
师:是啊,当图形面积相差明显时,观察法很方便,但当两个图形的面积相差不明显时,使用观察法就有可能不太准确了,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能准确地进行比较呢?
给大家一个动手实验的机会,提醒三点: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个图形,你可以再上面写写画画,做做记号。2.为了给大家提供帮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透明方格纸和小纸条,如果你觉得有用,可以用它。3.如果你暂时不会,同桌之间可以商量一下。看看你能找到几种不同的方法。
小组合作,比较大小。教师巡视。
学生活动,师提醒学生要做好记号,表示你怎么做的。同桌交流:我的结论是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怎么样。指名交流,请把你比较的方法和其他同学分享一下。指名上台交流。
师:其余的同学请仔细看,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是否相同。这是什么方法?(重叠)和你的方法一样吗?有不一样的方法吗?数格子其实就是以一个格子的面积为标准进行测量。这小纸片到底怎么用,想到的请举手。(如果学生没想到,那就老师直接展示)
指名上台交流。师:就是以小纸片的面积大小为标准进行测量,测量下来1号图形有这样的几个?2号图形呢?说明„„(结合课件演示)
以一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为标准进行测量,这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板书:测量法)
3.小结方法 师:(借助课件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面积,物体表面都有自己特定的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还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我们找到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常用三种方法,分别是„„
交流汇报: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
带着这些知识和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题
四、巩固练习
1.我会想(试一试第1题)
师: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你选哪种方法,为什么?交流时可以趁机比较方法的多样。
同桌合作,指名交流。(重叠、测量)
通过我们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证明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 2.我会数 再来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你能一眼就观察出来吗?请谁来帮忙?(出示网格)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6页第三题,小方格已经帮你画好了,请你数数每个图形的面积各占这样的几格,并做好记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队。重点交流第4副图。课件展示。
通过把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整格,我们把一个提醒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方法真不错。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3.估计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个小方格。谈话:看,这片树叶你能估计一下大约有几个小方格?你说说你怎么估计的?评价语: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我们数不规则图形的时候,一般先数满格的,再数不满格的,2个不满格的算作1格,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小方格的作用还真大,不仅可以量规则的图形,还能估计不规则图形呀。
四、拓展延伸。
谈话:最后老师和大家玩个游戏“谁的面积大”,老师先让你们猜猜,有2个图形,一个是4格,一个是16格,你猜猜谁的面积大呢?
来看看。为什么4格的图形比16格的图形面积大呢?
看来,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这种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3.思考题(机动)
最后,老师还准备了一道挑战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这里有两块空地,用方砖铺满下面的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 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自己尝试一下。
指名交流。
(画线,按顺序数)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在与周长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面积概念的内在涵义。
2.通过面积的大小比较,经历用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通过概念类比,比较等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实例,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在与周长的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面积概念的内在涵义。
教学准备:彩色卡纸,不同的度量单位卡片,剪刀,直尺,橘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生活中的“面积” 出示粉刷墙壁图。
师:二年级的高艺涵家装修房子,准备粉刷墙壁。她和爸爸来到油漆店,店长和爸爸的交谈中,高艺涵听到这样一句话:“要粉刷的墙壁面积有多大?”“墙壁的面积”她是第一次听到,你听过“面积”吗?谁能说说这里的墙壁面积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面积的概念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而产生的,从生活中的面积原型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面积,并通过学生说面积,暴露学生已有认知。
二、感知“面积”的概念
(一)、初步认识面积 1.说一说,建立面的认知
什么是面?教室里有哪些面?地面、墙面桌面等
黑板的面在哪?通过学生指、摸活动认识黑板的面不是一个点而是黑板的全部。
2.摸一摸,感受面的大小 摸掌面,感受掌面的大小
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
摸数学书的封面,并借助手掌量一量,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有几个掌面那么大。4个,6个……答案不同
由于每个人的手的大小不同,并且估计时也会有一定的误差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的面积。
【设计意图】说清“面”,建立面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面积的含义,即“面的大小”。这里的“大小”不是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比较之后产生的相差关系,而是每个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概念的产生,不是因为大小比较的需求,而是人类对“面的大小属性”的交流的需求。学生通过摸和说,感知面的大小过程中,一步步逼近面积的真实内涵。学生测量的封面有几个掌面那么大,答案的不唯一恰好为后面统一面积单位做下铺垫。
(二)多角度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数一数,长方体的面
长方体有几个面?那几对面?哪个面最小? 2.辨一辨,曲面的面积
杯子(圆柱形)的表面有面吗?有哪些面?(上面、下面、侧面)学生摸侧面,感悟曲面的大小。
杯子表面的大小就是杯子表面的面积
橘子的表面有面吗?有,在哪?学生摸
那这个面有多大呢?给橘子剥皮,橘子皮的展开面的大小就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3.画一画,将橘子的面拓在黑板上。
4.老师课件演示点、线、面有序递进给平面图形涂出面积。想一想:一条线段绕o点旋转一圈,会组成什么图形呢? 5想一想,这样的图形有面积吗?
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最后指出:这是一条线,并不是一个面,所以没有面积。
如何才能让它有面积?
课件演示涂色表示图形的面积。
6.巩固练习练习十四 第1题
【设计意图】通过丰富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由实物到平面,让学生初步感受由体到面,面积的守恒。点、线、面有序递进给平面图形涂出颜色,促使学生对面积的认识由表象走向深入。通过辨识,让学生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是面,才有面积。从周长到面积,学生经历了从线到面的飞跃,是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通过“描”、“涂”环节,使学生类比区分面积和周长,从而强化对面积的认识。
三、探究面积的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一)观察比较
出示课本64页第2题,比较三个省市地图面积大小。最大的青海省和中国地图比较。结论:面积的大小具有相对性。
中国地图中找到海南地图,学生海南岛的面积最小。
教师向学生介绍:海南省是陆地面积最小,但海域面积最大的热带海洋岛屿省。
【设计意图】运用直接观察法,学生可以直接观察、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并感受面积大小的相对性。介绍海南省面积的特殊性,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自信心。
(二)探究例2面积比较方法
1.讨论比较策略,思考比较方法
重叠法 剪切法 间接比较法 尺子测量法
2.自主探究,选择测量工具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允许学生思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3.体验测量单位的一致性 4.优选测量单位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剪切法、重叠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间接比较选择正方形做测量单位最合适,圆形和三角形虽然也能帮助判断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却不能密铺,不能代表图形本身的面积。
【设计意图】给学生时间,允许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剪切法恰恰体现了面积的可加性和面积守恒的特点。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做面积单位的合理
性。
(三)巩固提升
1.完成课本62页做一做 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小正方形。向学生渗透图形的变换和组合等思想。2.数一数下列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几个图形的面积都是8个小正方形,但形状不同,向学生渗透面积守恒。
四、回顾总结,展望新知
小游戏1:猜一猜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结合游戏,说一说面积。小游戏2:准备两张相同面积的卡纸,一张上4个正方形格子,另一张9个格子。请男生和女生分别闭眼睛看卡纸,说出格子数。再请学生猜那张卡纸面积大。从而引发矛盾,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为下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五、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墙
面
大小
观察法
地
重叠法
封
剪切法
板
间接比较法
曲
……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61-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做合适,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台上)
(台下)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引出“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1)摸一摸,认识面。
学生边说边摸一摸自己看到的面。(2)比一比,知大小。比较自己看到的面。
(3)观察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大。(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2)列举其他物体的面积,并比较面积的大小。(3)比较橘子和足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使学生感知面积,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3、说明封闭图形的面积
(1)如果把桌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2)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出示图形:
总结: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
(1)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观察法:
(2)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大小。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摆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面积守恒观念。)(3)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重叠法
5、探讨面积比较方法,发展度量意识。(1)比较下面一组图形的面积: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尝试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较。
小结: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还有其他方法吗?(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引出小精灵的话: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讨论:可以选什么形状做度量单位呢?(4)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方法。
学生根据提供的学具,自主度量比较面积大小。(5)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学生反馈自己选择的图形,是怎样摆的? 通过电脑一起回顾:
讨论:如果要准确地测量图形的面积,哪种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一是正方形能铺满(密铺);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摆放时不受位置方向的限制。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
四、应用面积单位表征面积,感受单位的价值。
1、完成62页“做一做”。
交流注意引导:一是两个半格算一格。二是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面积不变。
2、小小设计师: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2个方格的有趣的图形。
体会:图形的面积相同时,形状和周长不一定相同。
五、回顾整理,展望新知。
1、教师:回顾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第四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教学中,我还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
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我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1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本节课中,刘敏老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刘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在课的开始,刘老师通过让学生摸数学书、桌子、黑板表面、铅笔盒盖的面,直观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再让学生比较黑板面和数学书面的大小,通过比较引出面积的含义。接着再让学生通过练习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课桌面、铅笔盒盖的大小,巩固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随后又让学生自己选择周围物体并比较他们面积的大小。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自主说一说周围物体表面的面积,和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让学生充分感知并且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
刘老师先让学生猜一猜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激发矛盾。再引导学生借助老师提供的学具,同桌合作交流,自主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初步感知用正方形进行测量比较的优点。这一环节是整节课教学的难点,这里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学生可以将两个图形重叠后,再进行观察;可以用方格子摆一摆数一数;还可以用长方形纸条摆一摆数一数……最后通过“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的问题的争论,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摆或画正方形格子的方法比较的优点。
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2今天在网上观看了著名特级教师俞在xxxx年上的一节三年级概念课《面积的认识》,底气造就了大气,正是俞老师对教材的独特见解,深入的挖掘;对学生的了解;对知识建构的把握,造就了这一堂大气的概念课。老师们都知道,概念课好上,但是要把一节概念课上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俞老师却给我们展示了一节充满大智慧的数学概念课。下面就把我听课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1.俞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扎实的课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是什么呢?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进一步是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愈来愈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俞老师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和学生谈自己理解的“面”;接着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引导,过渡到数学学科中所谓的“面”,揭示面积的概念,再接着,组织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安排测量身边物体面积的实践体验活动,巩固知识,积淀新经验,内化知识。学生从学到什么是物体的面,到发现面是有大小的,再到主动测量,主动建立测量标准,无不体现这是一节扎实的课。
2.俞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充实的课
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俞老师面向全体学生,该动手时全体都动手,该思考时,学生都被俞老师引入深深地思考中,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从这一意义上讲,这是一节充实的课。
3.俞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平实的课
听俞老师的课,没有一点作秀的痕迹,就像他在上一节平时的课。从课的开头就可见得,一般的公开课,上给听课者听的成分居多,总是用一些高科技的多媒体手段吸引听课的老师,总是让孩子们去配合自己的表演。可是俞老师的课时扎扎实实上给孩子们的课,没有用过多的多媒体手段,只是用自己的幽默风趣的语言,简洁明了的带领孩子们去遨游数学的世界,全无他人,这是一节真正的平实的课。
4.俞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真实的课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这一意义上讲,有遗憾的.课才是一节真实的课,有缺点才能有进步,才能给听课者留下反思的空间,才能与听课者一同进步。俞老师的这节课在开头用了大量的时间在生活中找物体的面,学生面的概念建立的很好,可是正是这一部分用的时间太长了,导致后面学习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用时短,学生的操作稍嫌少了些,如果学生的操作在多一些,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课堂是我们教师对课堂的追求,俞老师正是给我们展现了一堂这样的课
三年级数学《面积认识》评课稿3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人教版教材将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放在一课时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充实。而新课标教材认识面积独立成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教学,在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识的事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为后续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和面积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罗老师的课让我回味无穷:
一、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本节课上,罗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摸一摸书桌面的动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有面积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其次通过找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又出示开口图形,学生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以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
二、在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罗老师根据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各种梯度的习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子比出来,在摆铺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第三个练习让学生估测图形的面积应该是有多少个小方格,其实是在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理解面积是二维的,通过课件的逐步演示,用小方块填充整个图形,进一步丰富了面积的概念。
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课上,无论是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还是让学生用不同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罗老师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拼摆等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加深学生对建立统一测量单位重要性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