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时间:2019-05-12 22:1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第一篇: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摘要: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形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选择。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成为有知识的人、会思考的人,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会学习、会探索的创造型人才。剪纸教学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创新技法和设计,有利于培养具有探索创新的一代新人。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剪纸艺术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小学生中开展系统的剪纸学习和训练,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剪纸艺术,让学生体味到我国剪纸艺术独有的韵味美和意境美,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因此,在我们现今的时代里,其价值需不断被重新认识和开发出来。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鉴赏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本文从探索剪纸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角度,对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间艺术;美术课堂;课程教学实践

民族民间艺术是与当地人情风俗密切相关的,并与当地区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有着密切关系,是具有独特乡土气息的一种艺术形式。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似开在家乡的一朵朵奇葩,很值得我们去认识、学习、发扬。积极挖掘本地的民间艺术,丰富民间艺术内容,对促进民间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深远意义。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工艺品,早在汗、唐时代,民间妇女使用金银箔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贴在窗上和门楣上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剪纸艺术造型简洁概括,通过平面简单的图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民间剪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它不仅仅表现人们喜闻乐家的事物,也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在学校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美术人类学的理念去指导学校美术教育实践,从美术人类学的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艺术,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族民间艺术,使之成为当地学校美术教学不可多得的宝贵的校外教育资源。

一、民间剪纸艺术

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之处并不是无生命的自然形态的装饰变形,而是有生命的观念的装饰变形。剪纸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渗透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纤巧成天的意趣,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如今,剪纸艺术早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艺术的广阔天地,如包装设计、邮票设计、影视等个方面都有民间剪纸的身影,透出独特的清新淳朴的气息。民间剪纸的造型方式与内涵,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品种丰富,蕴涵深厚,形态多样。民间剪纸的造型方式对现代艺术设计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民间剪纸的造型蕴含着东方基本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意蕴,可以使现代艺术设计的内涵得以升华。民间剪纸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人们看到剪纸造型就马上会联系到它所具有的美好涵义。这种抒情的表达方式,将物、情、意、趣融于一体,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和想象的空间。将民间剪纸艺术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联系,可以大大提高设计的内涵和文化。

二、编入民间剪纸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造型手段和技巧,同时促进智力和各种潜在创造力的提高发展。它真正的意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文、审美方面的素质和修养。而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民间剪纸是我们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美术,他们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从大量的民间剪纸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乐观精神。学习民间剪纸中劳动人民所表达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崇敬和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由此看来,民间剪纸的学习在美术教育中,是意义深远不可取代的,民间剪纸的教育,应被充分的理解,广大美术教育者,要运用好这一学科知识,把握好这一学科特点,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三、民间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一)剪纸艺术实践课开设的必要性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材料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它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我国各地剪纸,地方风格流派和地域文化特征各不相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学校美术开设剪纸课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传统文化的传承

是实现民间艺术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剪纸艺术根值于民间的生活土壤,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造型特点、本土艺术特色和地域特征鲜 明,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还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同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比较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和特定的表现语言。现存知名的剪纸艺人年事渐高,且日益减少,“剪纸艺术正处在濒临灭绝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使它得以存活。开设剪纸艺术实践课,可以有效使得剪纸这项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同时也是保护我国非物质遗产的一条重要途径。开设剪纸艺术实践课更能体现出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既能使学生通过教育学习到一种传统手工艺技能,又能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加深对文化厚土的感情。因而,在美术教育中加强民间美术的素质教育这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2.现代教育氛围的弥补

现代社会由于电视、多媒体、网络的冲击,将他们笼罩在一个虚拟的天地,孩子变得更加浮躁。再加上现在都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没有了劳动、实践的锻炼,无法体会劳动的艰辛。剪纸艺术的创作、实践活动,它集绘画、手工的教育功效于一体,是帮助理解传统文化和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的有效手段。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学生在美术课上学习剪纸艺术,可使他们加深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的艺术现象的关注程度,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协作能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陶冶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剪纸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质,学生在剪纸的时候养成了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并迁移至学习和生活中,使其终生受益。

(二)积极实现剪纸艺术课程实践探索,落实课程教学

上好民间美术中的剪纸艺术课,须经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循环学习过程;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和课堂实践,才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既然中国民间剪纸在小学美术课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来上好民间剪纸课,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美术素养?这与教师怎样来编排好这堂课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为一堂剪纸课的好坏,主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最主要要处理好“教”和“悟”的关系。“教”是指从教师的讲解入手,以教师为主讲,学生跟随教师,教师通过讲解把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直接掌握这种优秀经验。“悟”是指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领悟,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发挥潜在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到“教”和“悟”相结合。

1。正确认识民间剪纸并培养自身对民间剪纸的热爱

要体高“教”的质量,首先教师自身要对民间剪纸有一个全面、客观、深入的认识。在正确认识中国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对民间剪纸的热爱。要感动别人,一定要先感动自己。中国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从大量的作品中反映出劳动人民的那种善良、勤劳、乐观和智慧的品质,从中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由此,我们会产生对劳动人民的敬佩和热爱,对祖**亲的热爱,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当教师在教学时具备了这种强烈的感情,并很自然的流露出来,必然能用这种强烈的热爱中国民间剪纸感情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也为之深深打动,热爱起中国民间剪纸。

2.注意民间剪纸与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运用新的教育技术和情境教学

在具体“教”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运用一些有效的,新的教育手段。首先要注意多与其他学科的融会贯通。中国民间剪纸不是孤立存在的一门课程,它在艺术领域与绘画、设计、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影戏演出中的角色道具,最初皆以纸雕刻而成,走马灯中的刀马人物以剪纸染色制成,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乐趣。把范围扩大一些,民间剪纸与历史、文学、地理等等学科都有很多关联。例如山东的喜花不同于其他地方,是常用葫芦、盖碗、瓷壶等外形作轮廓,剪纸的工细粗健不同,取义颇富古代民俗文化含义,如葫芦,因其植物蔓长,像征结婚生子,家族蔓延不断.在新的教育形式下,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多的被人们重视,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美术也是如此。现代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强调与其它学科的融合,这样不仅进行了本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成果。

3.教师注意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有了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上的讲述生动,但是有时教学效果不佳,其原因就可能是教师在授课时忽略了“悟”,就是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那么就成了“填压式”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的“填”知识,一味的“压”知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整个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这样课堂气氛就会低落,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在进行中国民间剪纸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悟”。教师的作用是诱导学生领悟,要留有疑点,空白处,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和思考。就像欣赏剪纸作品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在剪纸的图形上一起做探讨,让学生说说对于剪纸图形的看法和感受。这样不仅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法,如游戏法、故事法、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如: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操作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来的各种头饰,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来的各种面具打扮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化妆舞会等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也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内容的选择上,我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先让学生学剪“喜”字,这是典型的轴对称剪法,而且都是直线剪法,训练也是从有痕到无痕。在实践中,我还要求学生变魔术,在原作品上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把喜字中的“口”都变成空心圆、变成人物的眉毛、眼睛,这不但增加了曲线剪法,而且使图案更加美丽。不少同学学会了喜字、福字、挂钱等的剪法后,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植树节让学生剪各种形状的树、树叶;六.一节联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喜欢的、有创意的表演服装、道具;国庆节剪贴国旗、剪窗花;元旦节举办剪纸作品展览等。[1]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 [2] 潮阳民间剪纸[M].广东省潮阳县文化局文化馆,2003 [3] 杨坚平.潮州民间美术全集•潮州剪纸卷[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 [4] 颜明霞 谢奕锋.剪出春秋(广东剪纸)[M]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5]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许恩源.装饰花卉[Z].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第二篇:民间美术之-----剪纸艺术

剪纸历史悠久,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和基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本土艺术特色,它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从而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而开展剪纸艺术活动,能发展幼儿动手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体验剪纸活动的快乐,并能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一、剪纸教学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

1、剪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剪纸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情趣,让孩子在剪纸活动中锻炼大脑、五官、四肢的协调能力。在剪纸活动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动脑,始终专心致志的参与活动,这样就可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剪纸活动充满兴趣。剪纸可以充分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2、剪纸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剪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剪纸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剪纸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明的直观体现。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幼儿阶段提倡剪纸教育活动,符合我国教育宗旨。幼儿园进行剪纸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儿童在剪纸活动中体会中国文化艺术的纯美。幼儿在亲自动手的同时,教师要进行生动活泼的有效讲解,让古老文明的光辉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

3、剪纸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包含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绘画教学,一个是剪纸教学。我国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落后陈旧,灌输式教学带来很多误区,阻碍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剪纸教学是教师和孩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运用灵活的指导方法,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在幼儿美术教学方面,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至关重要,剪纸教学是培养幼儿兴趣最好的方式。剪纸教学让幼儿美术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幼儿用自己的努力换来丰厚的成果,剪纸作品的形成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在剪纸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定本次剪纸活动的对象,并根据剪纸对象设定与之适应的工具、材料、资料。幼儿在看到这些东西时,会主动萌发剪纸的愿望,希望亲自参与到剪纸活动中。这些事先设定的材料,会激发幼儿创造的灵感。在剪纸活动中,不仅要提供必要的剪刀、纸张、胶水,还要根据剪纸活动的主题,提供相关辅助材料。这样孩子在剪纸活动中,才能没有阻碍,超级发挥。在材料准备上,要掌握级别和难度的区分,要根据材料来引导幼儿的能力,同时材料的质量也尤为重要。比如此次剪纸活动的主题是花园,就要准备树木、花朵、小草、房屋等需要的材料,这些材料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质地。要保证剪出来的图形贴近实际,这样才能创作出逼真的形象。其次,在剪纸活动中,要充分运用音乐、故事、诗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寓教于乐,把剪纸活动当成最有趣的事来对待。剪纸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发扬光大,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生动体现。对剪纸教育的不断研究和发展,是提高我国幼儿教育整体水平的有效方式,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第三篇:浅谈民间剪纸艺术

浅谈民间剪纸艺术

关键词:文化 剪纸 艺术

摘要:劳动人民凭借着简单的一把剪刀、一张纸,就能创造出许许多多美好、纯真、极富有情趣的艺术形象。正如郭沫若所说:“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这确实是对剪纸艺术最恰当的评价。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庞大阵容。各种艺术品类异彩纷呈,灿若星河。在我国民间美术中,剪纸艺术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剪纸作为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历史渊源久远。现在发现的最为早期的剪纸是我国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先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五幅团花剪纸。这些剪纸,都是将纸折叠数次,然后剪出来的。其中有一幅对猴团花剪纸极其精彩,在几何形的内圈之外,剪出十六只猴子,分成八对围成一个圆圈。每对猴子相背而立,又回过头来相对而视,好像正在林间嬉戏,极其生动,富有情趣。由此证明早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的剪纸艺术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因为它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最简单、最普通,应用的范围又很广,所以,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中原还是边疆,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只要有人聚居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剪纸。它成为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形式。

剪纸是民间的,也是艺术的。它的创作者、欣赏者和保存者主要是广大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他们创作这些剪纸作品的目的,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以达到美化生活和寄托自己理想的目的。它伴随着喜庆节日、礼仪祭奠等民事活动,或装饰于门窗壁间,或作为刺绣底样为女红所用。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而创作的。农村妇女仅需一把小剪刀,她们或母女相传,或师徒相授,代代延承,衍生不息。她们虽然没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但她们更可以不拘成法地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劳动人民凭借着聪明才智,在艺术实践中,将剪纸这一艺术形式锤炼的日趋完善和丰富多彩。剪纸艺术象一首质朴动人的民歌,清新、活泼、健康、富于创造性,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美好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它是中国民间美术这个百花园中最富有生活气息和民族

特色的鲜艳花朵。

剪纸艺术是真正的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和农村妇女的创作。正由于此,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是与劳动群众、特别是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它包罗万象,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劳动群众喜欢的家禽和家畜:鸡、鸭、鹅、猪、牛、羊等,喜闻乐见的动植物:老虎、狮子、猴子、仙鹤、梅花鹿、荷花、梅花、兰草、牡丹等,还有谐音寓意、祈福迎祥题材:石榴结子、连年有余、百年好合、五谷丰登、福寿双全等。以及戏曲人物、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也都是剪纸常常表现的题材。在这些题材中,生动的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饱满、亲切、纯真的思想感情和健康的审美趣味,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剪纸艺术材料工具简单,形象单纯而质朴。剪纸的造型是在写实的造型基础上概括夸张的,他们大胆删去了一切繁枝缛节,只保留物象最强烈、最典型的外形和最具特征的部分,它简练的线条、极富装饰性的程式化的处理方法,着力从整体与大的结构关系方面表现人物的动态、神情。形体简洁生动,力求给欣赏者一个完整而统一、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在作品中只保留、传达最主要的东西——性格特征、气韵和神态。它不求肖似,在夸张方面极为大胆、奇特,主观色彩强烈,对不同物象的情感、神韵、动态作生动的刻画,并赋予它们生命的活力。

剪纸的样式很多,最常见的有:(1)窗花。它主要流行于北方,北方的窗户多用白纸糊,每年春节都要更换一次新纸,再贴上色彩鲜艳的窗花,使人感到特别清新、亮堂、喜庆热闹而有新年的气象。窗花在民间剪纸中占绝大部分,所以在有些地区成为剪纸的代称。(2)门笺。又称过门笺、挂笺等。张贴门笺有驱邪、招财之意,给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3)喜花。又称为礼花,是我国民间结婚、生子、节庆喜事时用来装点各种器物和礼品的一种剪纸样式。常有美好的寓意如:“双喜”、“双全”、“事事如意”、“喜上眉梢”等,以突出礼品的外观美。(4)鞋花。鞋花是用作鞋面刺绣底样的一种剪纸样式。在民间剪纸中,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是一种重要的样式。它的纹样,一般比较疏朗、匀称。剪纸形式除上述的几种外,其它形式还有很多,不在此赘述。

剪纸另外一种是彩色的剪纸,彩色剪纸既然是在单色剪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表现手法也当然趋于相同,它分为:剪影、阴剪、阳剪、阴阳混剪四种。剪影法:这是剪纸的初步,它只需按心象剪出物体的外部轮廓形状即可,轮廓完成以后,再在剪影上进行粘贴或彩绘。阴剪法:在剪影的基础上,将内部镂出线条结构,类似印章中的白文,即剪去线条、留下剪影的底子。阳剪法:与阴剪法正好相反,镂空底子,留下线条结构。在底部衬上各色彩纸,衬色剪纸多用这种表现手法。阴阳混剪:阴刻剪纸平淡厚重、浑然一体,但处理不好易显沉闷板结;阳刻剪纸明朗清晰、玲珑剔透,但太精巧了容易显得单薄轻飘。若二者结合,则取长补短、疏密相宜、有虚有实、重点突出。以上就是我对剪纸的一点点认识。

第四篇:浅谈陇南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陇南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陇南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思想智慧的结晶。它继承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纯洁明快,大胆夸张,具有极旺盛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陇南民间艺术在内容、形式、风格上都有创新和突破,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间艺术;陇南

[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1-0056-02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始终凭借着智慧和双手,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求,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制造出了无数实用美观的传统生活工艺品,同时也形成了世界性的产业,世界各国珍贵的传统手工艺品可以称得上是国家和民族传统生活文化的象征。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古老民间艺术之一,是千百年农耕文化所形成的艺术体系,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逢年过节、迎亲嫁娶时贴在窗户或墙壁、礼品上,用于装饰点缀,也常常与死者一起下葬或在葬礼上燃烧,还被用作祭祀先祖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现代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但在我国农村也还有不少地方,仍沿袭过去传统的习俗。

陇南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比较悠久。它早期只是象形单剪,用来表现花花草草等小景或小情小调,是用来美化窗户的一种供观赏的窗花艺术。后来逐渐发展到灯花、门饰、顶花、贴花、图案和人物造型,以至于流传到现在的剪纸画、剪纸组花、剪纸连环画及各种精湛的剪纸工艺品等。剪纸形式由单剪到阴阳复合剪、对称剪、套色剪、染色、烟薰剪绘;剪纸方法由剪到剪、刻、凿并用;表现内容上不仅继承发展了传统习惯的花草虫鱼、飞禽走兽,而且由动物花草到人物故事,以至于大胆揭示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变革和抒发情感,表达理想、愿望的题材,成为人们开拓文明进步的工具之一。

陇南民间剪纸艺术的产生、发展,同其他门类艺术的形成一样,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思想智慧的结晶。它继承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古拙质朴、粗犷奔放、纯洁明快、对比强烈、大胆夸张和随意装饰,具有极旺盛的生命力。其中早期以粗犷浑厚为特征,后融汇发展,渐渐在粗犷中见秀腻、浑厚中藏雅致,更为俊秀绚丽,艺术感染力日益强烈。在原有的基本特征上又有了纤秀、细腻、雅致之色。特别是人物造型上的跨越给陇南民间剪纸艺术增添了不少美色,使其至今独秀一枝。

陇南剪纸粗犷、淳朴、浑厚,主要表现在线条运用和造型描绘方面。目前,虽然受到外来剪纸艺术的影响,线条有变化,但基本上还是保持它们固有的特征,在构图上非常注意黑白对比、合理安排密疏关系和平衡稳重的效果,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艺人们的思维方式都有了可喜的变化,对造型变形非常大胆,不完全局限于物体对象的真实比例,而根据意境需要进行必要的艺术夸张,强化浪漫色彩但不失真实感。他们对“鸳鸯戏荷”、“双凤朝阳”等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永恒主题的艺术作品,都有着可喜的传承与发展。陇南民间剪纸也非常讲究装饰性和对称性。变型夸张非常大胆,不受物象真实比例的局限,按照意愿变形夸张,充满浪漫色彩。这种变形在绘画上无法理解,在剪纸中却妙趣横生、奇特可爱。如对猪一类动物的装饰就非常引人注目,人们骂人时张口说“懒猪”、“笨猪”,可农民就最爱猪,有猪才有丰年,这是千百年来农民心中美好的夙愿。剪纸者在剪猪的时候,除了巧妙变形外,还要在它臀部一侧剪上两朵花,或把猪的耳朵竖起来刻上一朵花。这是陇南农民感情气质的反映,他们用剪纸这个艺术语汇抒发自己的向往、理想愿望和期求,希望过上福康、吉祥、富裕和兴旺的生活。这一艺术风格上的特征,使陇南民间剪纸更加古老质朴、原始粗犷,民俗民风更加浓烈。正是由于上述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上的特征,使陇南民间剪纸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世世代代在陇南大地上熠熠生辉。

陇南民间剪纸在“十年浩劫”中濒临灭绝,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门能充分体现人们喜怒哀乐的民间艺术又渐渐兴旺发达起来。以笔者所在地成县以及西和、礼县、徽县来看,剪纸在这方面的变化是喜人的,人们不再是仅仅过春节时剪窗花,而是每个节日都要剪,劳作之余,也要拿起剪刀,来展示和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在剪纸题材上,人们早已不满足那些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摩托车、小洋楼、修剪果树等现代题材进入了艺术家及爱好者的视线。

从剪纸作品中可以看出陇南人民群众的生产、经济、生活状况和他们的思想、感情、信仰和情操,这是陇南民间剪纸作者辛勤劳动的智慧结晶,是陇南民间剪纸艺术的可喜进步。陇南民间剪纸艺术在内容、形式、风格上都有创新和突破,特别是反映群众政治、文化、生产、生活活动的大场面是陇南剪纸艺术一个可喜的尝试。

虽然说陇南民间剪纸艺人都在深刻研究剪纸的传统和发展创新,但与相对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相比,这些精神生活还不够。一是认识不够,好些人都认为剪纸不能登艺术的大雅之堂,认为只是“玩玩”而已。二是缺乏组织,剪纸相对“涣散”,任其自生自灭。针对这两点,笔者认为,剪纸是民间最早的一门喜闻乐见的艺术,应是一门最广泛的艺术,是艺术殿堂的一部分。二是应该组织起来,成立剪纸协会,定期免费培训,参加比赛,调动广大剪纸艺术者的积极性。这样,陇南的民间剪纸艺术才会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扬。

第五篇:浅谈美术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美术课堂教学艺术

延吉市十二中李芳

在美术课堂上,课堂教学艺术尤为重要。因为课程的本身就在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进行的。美术课堂教学艺术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准确的掌握教学原则,灵活地运用教学环节,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通过优美的教学语言,既突出重点,又能抓住关键,并辅之以事先设计的提问,清晰的板书和必要的演示,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泼而又愉快的气氛中开展双边活动,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展示课堂教学艺术的。

一、引课的艺术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是美术课堂教学艺术中很关键的一项。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引课,例如:在讲《中国画的意境》一课时,我选择了一首学生较熟悉的古诗给学生有感情的背诵了出来,然后让他们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幅画面,进而引出本课的内容;在《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中,我没有先介绍本课的题目,而是把从生物、地理老师那里借来的一些挂图给学生们先欣赏,再让他们进行讲解,进而导出本课的主题。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提问引入、练习引入、故事引入等等多种引课方式。

二、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武器,同时也是组织学习的工具,美术课所讲授的都是艺术性很强的内容,所以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的语言要讲究艺术性。要注意语言要有层次、有条理、用词优美,而且说话的语速快慢得当,声调要有轻重缓急,语言要有节奏感,有感染力。在美术课堂上,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状态都很放松,如果教师的语言索然无味、语调平淡,就很有可能变成学生的“催眠曲”了,也就不能达到教学效果了。但是,一节课上总用过于激情的语调去讲课也不合适,这样一节课下来,不仅学生会感到疲劳,教师会更辛苦。因此,上课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艺术。

三、设问的艺术

好奇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有了好奇心,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教学中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设置大部分是在教师备课时设计的,如何设计问题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也存在着一定的艺术。例如在讲《格尔尼卡》时,我按照欣赏这件作品的顺序,准备了一系列和作品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欣赏作品,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由被动的听老师讲解,变为主动的去欣赏作品,当学生把问题都解决了,这件作品也欣赏完了。而且这件作品还会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板书的艺术

板书设计是为了配合教师的讲解将一些提纲性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文字内容比其他学科相对较少一些,图文结合是美术学科板书的一大特点,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黑板画的基本功,还必须将文字和画面进行合理的布局,使人看起来协调、美观,符合美术中的构图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身心愉悦的进行学习。

总之,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艺术,在日常教学中,只要互相学习、互相探索,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就一定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下载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民间剪纸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陕西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含五篇)

    陕西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同时它作为中国本源文化的哲学体现,在表现形式,色彩构成等方面都有着美化,吉祥的特征。......

    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学的尝试

    如何激发幼儿手工剪纸活动的兴趣 鲍集中心幼儿园 王瑾秀 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小班的孩子对小动物是最感兴趣的,于是我经常有意识地让孩子欣赏各种动态的民间剪纸动......

    中国名族民间剪纸艺术教案

    中国名族民间剪纸艺术 -----窗花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的一般常识和它的艺术特色。 2、运用所学的方法剪出美丽的窗花。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

    初一第五课《民间美术——剪纸》(写写帮推荐)

    湘教版七年级美术第五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教学目标: 使学生从亲自制作剪纸的实践中掌握剪纸的制作技巧,并能从中能够体会剪纸之美。让学生理解剪纸的形式和特点。 教学......

    剪纸艺术[本站推荐]

    剪 纸 艺 术 民间美术是以劳动大众自己创造或供众多人民欣赏的作品而言,且与民间风俗有着密切关系。它就地取材,质料便宜,不需精雕细琢自有其淳厚古拙或纤巧天成之风趣,令人......

    中学美术教案:剪纸艺术五篇范文

    中学美术教案 课题:剪纸艺术 课时:一课时 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 课业类别: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剪纸的发展历史、艺术流派、审美心理、丰富的表......

    传承民间剪纸艺术提高校本课程品味

    校本课程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也是创新教育的研究课题。多年来,我校在如何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学校特色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研究。根据我校的办学思想――“关注学......

    网络环境中的民间剪纸艺术教学

    网络环境中的民间剪纸艺术教学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剪纸是在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它是植根于民间的璀璨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现代孩子对于剪纸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