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札记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2:0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札记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札记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

第一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札记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

让老课文上出语文味——评黄德宝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

附小 陈华娇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老课文又是情感型课文。教此类课文,既忌在故事情节上打转,空泛地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又忌脱离课文情感线,搞分割式的“语言训练”,肢解课文。老课文如何有新意,如何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呢?

著名特级教师王松周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综上所述,“语文味儿”就是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本色和本体,语文味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语文教学就是语文味的教学。

黄德宝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是成功的。课堂中有这几个亮点:

一、咬文嚼字,嚼出语文味

语文教学应当提倡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咬文嚼字,从而使学生的语感伸向言语形式的各个“角落”,真正品出它的味来。这告诉了我们语文课堂的本质:沉入文本,深入咀嚼语言文字,嚼出语文味来。黄老师的这堂课,正是这一方面的典范。如对“五战士——五壮士”这个称呼的改变的研读,使学生明白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绝路,做出死的抉择,这才是英雄本色。这篇课文我也教过几次,但是从来没有落眼在这个点上,当时听了眼前一亮。

二、抓重点词句,品出语文味

抓住关键词语讲解课文内容是黄老师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他不仅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意,还要理解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和蕴含的情感,用文中的情感诱发学生读的欲望,这样读的质量就有保证了。如教学第三部分时紧抓“斩钉截铁”和“热血沸腾”这两个词,第四部分抓抢、夺、插、举”几个朴实无华的词让学生体会班长的机智勇敢,还引导学生推敲了作者用“砸”之巧妙,同时通过改句“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与原句比较、评析,引导学生体会语言间的细微差别,从而揭示词语运用的规律,这是最有效的词语训练。

三、琅琅书声,读出语文味

情感型课文的教学,应将“读”进行到底,以读促悟,以悟促读,读悟相融,促成情感熏陶和能力发展和谐共振。这节课黄老师通过重点语句指导读、体会读,再现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如:为了不让„„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和“同志们,用石头砸!”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采用个别读、评读、师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不断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资料补充,、增添语文味

单元主题是“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狼牙山五壮士》承载的是对近代史中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历史的回顾。本单元教学的人文目标是要求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但今天的学生距离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非常遥远,教师如何带领学生走进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从而深刻体验到中华儿女的矢志不渝的爱国热情,黄老师课前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适时地展示出来,通过列举日寇的滔天罪行,引起学生的愤慨讲解课文时把“决心”“仇恨”两个词放在具体事实中理解,从抽象到具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之动心,再以“情”促读,可谓水到渠成。

五、言语训练,凸显语文味

很多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往往在教学第四部分“石头像„„带着„„带着„„”这个地方进行仿写,而黄老师把这一环节挪到跳崖部分来进行仿写,是他设计的高明之处。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回答,而是提供了书中出现的句式:“石头像„„带着„„带着„„”让学生通过从课文中找依据,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______,带着_____,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试写一句话。这一设计,还起到了多重效果:从课文中寻找依据来写,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通过队伍壮士心情的描写,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句式练笔,达到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

本节课黄老师将情感激发的基础建构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品读中,建构在语文能力的培养和积淀中。教师从词语的理解、句子的对比、句子的仿写多种角度关注语文教学的特点,让老课文的教学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几点建议:

1、透过语言文字的理解,可以很好地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我觉得也可以利用文中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插图来帮助理解。

2、教师缺少对学生恰当的评价,当学生答对时老师应肯定、表扬;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是,老师应用鼓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教学“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这一部分时,可利用资料来指导朗读。如:想到南京大屠杀,他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想到马鲁他人体试验,班长马宝玉他„„朗读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4、课堂即将结束是,是不是可以通过站起来齐声诵读,表达自己对五壮士深深的敬意和缅怀,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顶峰。最后,可以用比较煽情的话语引导学生读课题如:同学们,这才是英雄本色,这才是壮士情怀---------狼牙山五壮士;他们像一座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丰碑---------狼牙山五壮士;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狼牙山五壮士。

第二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实录

师:有两个朋友很喜欢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

贴图:小柳树。

师:他呀,就是小柳树,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来,请你仔细地看一看。

师板书:

师:还有一个朋友,谁?

出示小枣树的图片。

师板书:小枣树。

师:来,叫叫他的名字。

生:小枣树。

师:小柳树和小枣树看到大家这么爱学习,送给大家一个礼物。

出示课件:海面上有三个小岛一座大山。

师:这个礼物在这三座岛后的大山里,小朋友们想不想要这个礼物呀。

生:想。

师:这三座岛里有许多有趣的事。

师:第一个岛是什么?

生:故事岛。

师:原来是小柳树和枣树让咱们倾听他们的故事呢。请打开书,听老师读,听听课文讲了什么?

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听完故事,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不能嘲笑别人。

师:请把话说完整。

生:我们不能嘲笑别人。

生:小枣树会结枣子,小柳树不会结枣树。

生:小柳树比小枣树长得快。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讲得也不错,小柳树小枣树向我们点头呢。我们通过第一个岛啦。来到了泡泡岛。

看这些泡泡,想不想解开里面的秘密啊?

生:想。

师:小柳树给我们一些时间,请准备好读故事的小朋友做好读故事的姿势。

生读。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快去看看小球球里面到底是什么?

课件。

光秃秃 忍不住 虽然 乘凉 风 破浪

出示:

小柳树低下头说:“说我不会结枣子呗……”

师:奖励大家几个词语宝宝。

大青枣 红枣 枣树

浅绿色(出示柳树图和两种颜色)

师:用哪种颜色。

生:浅绿色。

曲弯 弯曲曲 歌曲

师:小泡泡里面的秘密都被小朋友们攻克啦,第二个岛我们也过啦。

出示:

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小柳树的腰细,树枝绿,真好看。

师:看看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分享你的发现吧。

生:不一样。

师:你更喜欢哪一个。

生:我喜欢第一个。

师:那把你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

生:第二个读起来不好听。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第一个句子。大家一起读,童老师听一听。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我好像看出小柳树的腰好细啊,小枣树的腰好绿啊。现在老师来读一读,你闭上眼睛,看看看到什么了。

师读。

生:我看到小柳树发芽了。

生:它身上穿上浅绿色的衣服,真好看。

师:那你把喜欢它的感觉读出来,你来试试。

生读。

师:老师觉得他读得很美,如果能读得仔细一点就能读得更好,小朋友们用自己的感觉来试试。

生读。

师: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生读。

师:这个地方跟老师读一下“小柳树的芽……”快来看看夏天的小柳树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件:夏天的小柳树。

师:看看小柳树的叶子,把它的样子读出来。

生读。

师:真美,你们就是小柳树,我看小柳树腰直了没有。春天,注意你可以和旁边的小伙伴一起读。也可以找你喜欢的小伙伴读。自由地读吧。

生自由读。

师:老师发现有几颗小柳树表现得真好,快回位子。

指名四位同学读。

师: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听,也可以心里跟着读。

生读。

师:旁边的小枣树又是什么样呢,春天来了他还是光光的,夏天,可是小柳树怎么也想不到,到了秋天,小枣树长了很多果子,这时候小柳树会想什么说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小枣树说得话可难读啦,小朋友们有信心读吗?

生:有。

师:那请小朋友认真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

师:大家读得那么认真,我想和大家挑战挑战,谁来?

老师和同学赛读。

师:谁来当评委说一说。

生:我觉得老师比小同学读得好。

师:哪个地方好。

生:老师有感情。

师:我为什么能读成这样呢,是因为我读得非常用心,怕加一个字也怕减一个字,非常认真。小朋友你们也像老师一样读一读。

生读。“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不发芽……”

师:你们都很认真,但我们在齐读,要读整齐,咱们是一个整体,大家互相照顾一下,这次再读一遍,把它读整齐。

师生齐读。

师:你看,这枣树多可爱啊,虽然以前小柳树总说他不好看,他说了小柳树哪些优点啊。

生:可以在树下乘凉。

生:小枣树说小柳树比它落叶的晚。

师:别人发言一定要认真地听。小朋友们再去认真地读读,体会一下小枣树说的小柳树的优点。自由地读。

生自由读。

师:多可爱的小枣树啊,他的话让小柳树不好意思地笑了。为什么?

生:因为它不好意思,它说小枣树,小柳树没说它还表扬它。

师:多可爱的小柳树和小枣树,你们喜欢他们吗?

生:喜欢。

师:他们说你们今天认真地读书,你们闯过第三个岛啦,可以去山洞里拿礼物啦。

课件:书签。

师:原来这些礼物就是书签,这些书签飘到了老师脚下,有小柳树和小枣树,要想得到它你得对它说一句话,想要小柳树的就对小柳树说,想要小枣树的就对小枣树说。

学生说话,教师发礼物。

第三篇:《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实录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对话激趣,导入古诗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

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

师:为什么总是想家?

生:在别人家里不方便、不习惯。自己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还有我喜欢的小伙伴,玩游戏,说说笑笑,那才开心呢!

师:刚才,他说的在人家家里作客的心情,大家都有过吗?

生(齐答):有过。

师:好。这就叫:作客的心情。下面,我们学一首古诗(板书:夜书所见 叶绍翁)看看诗人在外作客时怎么想念家乡和亲人。先齐读题目。

生:(读题目)。

师:谁知道这个“书”字在这里的意思?

生1:书本,在夜里读书嘛!

师:“书”字有这个意思。但是,把它用在题目里,和前后的词连接起来,特别是和“所见”连接,想想看,还有什么意思?谁说一说?

生2:写!

师:说得太对了,说明你肯动脑筋!再想想,“所见”,联系前面“夜书”来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2:看见到的,就是诗人夜里写下他看见的那些情况。

师:很好。你把题目的意思说得完整、清楚。再齐读一遍题目。

生(齐读题目)。

师:“书”这个词有两个意思,主要是看把它放在什么句子里,如“我们读书”,那就是“书本”;可在“夜书所见”里呢?

生:写!

师:对!就是“写”,这叫“一词多义”。大家再来说说“夜书所见”的意思?

生(齐):诗人在夜里写下他看见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师:诗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我们读了诗歌就知道了。(出示自主学习提纲)打开书自由默读,注意有拼音的字。

生:(默读)。

师:(出示生字卡:萧(xiāo)萧 梧(wú)叶 促(cù)织)谁来拼拼音?

生:(拼音,师相机正音,全班跟着拼音)。

师:这首古诗有两个字(板书)“促、深”要特别注意写法。你们看“促”的左边是单人旁还是双人旁?(生:单人旁)所以不要多写一撇;“深”字右边头顶上有一点没有?(生:没有!)那就不要加点!

师:这首诗(课文)的左下角有“注释”,它是帮助我们了解生字生词的,要联系课文来理解。现在,大家边读课文边看注释,看看谁先初步弄懂全诗的大意?

生:(自由读课文,互相讨论)。

师:这首诗都能通读了。四句嘛,能背吗?谁来?

生:(多数举手)

师:(指一位)你背看看!

生:背得好。现在,同桌的互相背,看能背这首诗的有多少?

生:(互相背诗)

师:看来多数同学都能背这首诗了。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配着音乐背一次。(点击音乐)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师: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提个要求: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先学前两句,仔细默读,认真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想好了就举手。

生:(边读边想,有的互相议论,有的举手)。

师:(指生1)你说说!

生1:诗人看到了萧萧秋风吹下落叶送来寒冷,江面上也吹来秋风……(到“动客情”就语塞。)

师:你说对了。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寒冷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认真体会后,谁想好了谁回答。

生2:(举手)冷冷清清。

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回答。

生3:(自由读以后举手)孤单、寂寞、苦闷。

师:对,诗人这时确实感到孤单、寂寞、苦闷,就像你们在别人家里作客人时有过的那种心情呀!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产生另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众生举手)

师:(指一人)你来说!

生4: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师:对,对!很容易想家,想亲人。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容易引起的一种心情。这就叫(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生:(齐读)

师:现在来学后两句诗。(出示挂图或指看文本上的图)。边读边看看注释。

生:(默读后两句)

师: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高兴吗?

生:(笑)捉蟋蟀呀!师:你们高兴,我也高兴。诗人在这深夜里忽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的,诗人一定会高兴的。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自由读,讨论)。

师:“知”,你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看见(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解释?

生1:估计、猜想。

生2:料定。

师:这三种解释都有“想”的意思。不过,“料定”多少带有肯定的意思,要确切些。请再读全诗。

生:(轻声,细读)

师: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开心呀,他自己当然也很高兴!可是,诗人这时毕竟不是在在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生:诗人越会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师: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师: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静思细读)。

师:(观察生读后)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

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

生:(自由读)

师: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

生:(齐读)。

师: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建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写成这么美好的诗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鼓掌)

师:那好,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诗人孤单单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着。秋风萧萧地吹,树叶落了,送来寒意;那篱笆下捉蟋蟀的儿童啊,更加思念遥远的故乡、亲人……!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滚状)涌上心头,越想越怎么样?

生:越睡不着,越兴奋。

师:这时,诗人眼前一亮,蹬开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诗人就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师:你们看(字幕显示):“诗,就是诗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来的浪花!”……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诵读一遍吧!

生:(齐声诵读)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好不好?就根据《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把古人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要想像、顺口、有感情。先分组讨论,看哪组表达最好?

四、拓展阅读

师:你们还读过那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情。

师: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首古诗带回去背一背,讲一讲,你也会成为了现代小诗人。

第四篇:《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1

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五壮士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谈体会,再跟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给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采用了引入式教学方法,没有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而花了不少时间。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只要用一句话过渡就好了,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我还是放得不够,我应该从第二自然段的扶到第四、五自然段的放,扶放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节约时间。朗读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应该变换读的方法,如引读法、比较式朗读法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2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成功地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学完课文后,反思如下:

一、课初教师复核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叙述思路。这样做了之后,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构思方法会有一些感性的整体的认识。

二、课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首先由文中提到的四个关键词语入手。由这四个词语展开课文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对这些词语的体会,而且学生学起来也思路明晰。二从抓住重点语段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感悟、朗读,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如:班长马宝玉的“走!”体现了班长及战士们的坚决,为了战友和群众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斩钉截铁”的所得体会、运用。抓住这些字词反复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努力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我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让学生张扬个性,真正释放其创造性。

四、创设情境,加深体会,训练口头表达、想象能力,提高语感。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说出体会,训练口头表达、想象能力,提高语感。

五、课后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写学后感,内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丰富知识。

六、需要改进地方:

1、由于老师忘记下课时间,结尾处有些乱,学生未来得及汇报个人感受。

2、未调动起全班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虽然她们也在听,但未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3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社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五年级第九册中的第二十二课,这篇课文所写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我组织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可以说这节课,学生的课前有所准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勿忘国耻”。课后思考。练习第四题“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这道题可以看出需要让学生懂得详写与略写。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1、学会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

2、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的同时了解详写与略写。针对这两个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教学:在速阅读课文方面,列出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扫读法、跳读法、读思法)围绕三种方法,自己运用阅读方法。在理解详写略写方面,采用了两种方法:

1、抓住题目中的“壮”与战士的'对比,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到“壮士”就是写五位战士的勇敢,表示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学生也知道了课文的最后一段最能表现五壮士的不怕牺牲的精神。

2、在学生理解课文顺序的同时,让学生用列表的办法抓住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让学生明白课文通过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表现他们的英雄气概。让学生知道略写的部分也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删去不写。总之,本人设计本教案时是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经过冷静的思考,其原因有、本人提出这个问题也比较含糊(原问题是: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段落,用表格列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我想可能这样提出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段落,用表格或列提纲,列出各段中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词语。或者让学生直接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3、在学生没有理解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时,应该发挥学生的集体的力量,进行合作探究,体会“壮行”、在“壮心”、“壮言”、壮志”、“壮举”在朗读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教好。

第二课时,直接让学生划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再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学生掌握了知识。但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回答较差,主要是引的不够。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有这三点体会:

1、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

2、出示重点句子时,设计好引导语。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4

1、注重学生读书。

这类的抗战文章,距离学生年代较长,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体会、感知五位壮士的英勇顽强、坚强不屈、面对强敌无所畏惧、面对死亡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接着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互读文本,这是和文本的第二次对话。接着全班汇报,这个时候学生会用到这样的句式:我最受感动的地方是——————,因为——————。我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是第三次读。接下来,对于大家都愿意读的地方,最能突出五壮士品质的段落,让学生齐读、展示读、感情朗读。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书中,就和作者产生了一种共鸣,就对五壮士多了一种理解和钦佩,就能水到渠成的体会文章的中心。

2、课件辅助教学。

由于学生历史知识较为匮乏,所以学生对于当时的抗日战争了解不够深刻,如何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当时的背景,我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前活动的过程中,我主要播放了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件的图片,配以《江河水》的音乐,很好的烘托了气氛,使学生产生了对日军的.愤恨,对当时中国人民深深的同情,这样就奠定了学生学习本课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英勇跳崖”这一环节的时候,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了文本。这个时候,我用五壮士跳崖的图片,配以《国际歌》,引读最后一部分,在这样的旋律中,读着这样感人的文字,不仅仅是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知到文字的美,听课人、做课人,同样有相同的感受。

不足。

注重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注重了创设情景,但是忽略了对学生个别朗读的指导。整节课上,学生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但是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感情,老师指导不够。

在生成性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还略显不足。应该确确实实体现以学定教,今后在这方面要多作尝试。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5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文章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画出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批注。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此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最后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写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全文写出了五壮士志壮、胆壮、言壮、行壮和气壮,通过这五壮,体现了五壮士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可以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6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教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后,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我深有体会。下面就说说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的。

一、凭借教师示范读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但教师范读时必须充满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这样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中,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后,但就是读时体现不出来五壮士的这种精神,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精神。这无形中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语言文字就知道怎么读了。

二、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读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完班长领战士们走上绝路这一部分时,怎样让学生读出班长的果断和坚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这部分中的重点词语去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觉,读出了班长的斩钉截铁、坚决果断。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由此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凭借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抓住句中重点词语去训练学生的朗读,都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当然,训练学生朗读,增强学生语感的方法还有很多,这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7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本课从文体知识入手,教学生布局谋篇的基本规律的,但并非只注重文章的表现形式,因为“无论结构、语言还是写作方法,都要服务于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因注意正确处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理清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语言入手,理解内容,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如讲《狼牙山五壮士》第三段时,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哪几句是直接描写五壮士的?(学生回答有两句话:一句写班长,一句写另四个战士)老师提问: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

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体会到班长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态度果断、毫不犹豫,决心牺牲自己,掩护人民)再问:那四个战士怎么不一个一个写啊?(学生回答:因为他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接着问:从哪儿可以看出四个战士与班长想法一致?(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最后老师又问:为什么不用“跟”,而用“紧跟”?(同学回答:这说明他们心里想的`和班长想的完全一样,决心为人民献身)这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只用了一个“走”,一个“紧跟”就把五壮士那种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展现出来,可见一字一词的运用都是经过作者认真思考才写上去的。

这样,不仅做到了语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读学写,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

“从文体知识结构入手,教学生布局谋篇基本规律”的尝试,有利于把握规律,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减轻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在比较中鉴别,帮学生加深理解;有利于从读学写,读写紧密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8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所写的事件战争年代时期发生的事,不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好课文,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该影片,再现当时的`情景,课下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使得学生在课前有了较充分的准备,更便于理解教材。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快速阅读课文。课后思考·练习第四题“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这道题可以看出需要让学生学会详写与略写。

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划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理解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情绪高昂。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懂得了词语所表达的效果。最后再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很容易读出激情。尤其是五位壮士英勇跳崖的描写部分,无须老师指导,学生的感情自然升华,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9

教学中,我主要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默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首先,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投影后,我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其次,“明理”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理解不了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的道理。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来解决。

1、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

2、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正好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纪念碑图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这是胜利的结局。

3、出示“五壮士纪念碑图”图片。启发学生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吗?这样一来,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

教学中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到位,如:第二段可以老师泛读,让学生从老师的朗读中感受五壮士对敌人的恨以及英勇做战的机精神。“抡 ”字的读音没给学生纠正,没有关注全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要求过多,小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分工没有细化。

总之,上了这节课自己收获挺多,在课堂中不断成长自己,锻炼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第五篇:《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9篇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1

1、注重学生读书。

这类的抗战文章,距离学生年代较长,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我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体会、感知五位壮士的英勇顽强、坚强不屈、面对强敌无所畏惧、面对死亡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接着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互读文本,这是和文本的第二次对话。接着全班汇报,这个时候学生会用到这样的句式:我最受感动的地方是——————,因为——————。我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是第三次读。接下来,对于大家都愿意读的地方,最能突出五壮士品质的段落,让学生齐读、展示读、感情朗读。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书中,就和作者产生了一种共鸣,就对五壮士多了一种理解和钦佩,就能水到渠成的体会文章的中心。

2、课件辅助教学。

由于学生历史知识较为匮乏,所以学生对于当时的抗日战争了解不够深刻,如何让学生更深的体会当时的背景,我较好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前活动的过程中,我主要播放了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件的图片,配以《江河水》的音乐,很好的烘托了气氛,使学生产生了对日军的愤恨,对当时中国人民深深的同情,这样就奠定了学生学习本课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英勇跳崖”这一环节的时候,学生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感知了文本。这个时候,我用五壮士跳崖的图片,配以《国际歌》,引读最后一部分,在这样的旋律中,读着这样感人的文字,不仅仅是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知到文字的美,听课人、做课人,同样有相同的感受。

不足。

注重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注重了创设情景,但是忽略了对学生个别朗读的指导。整节课上,学生激情澎湃、热血沸腾,但是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感情,老师指导不够。

在生成性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主性还略显不足。应该确确实实体现以学定教,今后在这方面要多作尝试。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2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成功地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学完课文后,反思如下:

一、课初教师复核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叙述思路。这样做了之后,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构思方法会有一些感性的整体的认识。

二、课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首先由文中提到的四个关键词语入手。由这四个词语展开课文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对这些词语的体会,而且学生学起来也思路明晰。二从抓住重点语段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感悟、朗读,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如:班长马宝玉的“走!”体现了班长及战士们的'坚决,为了战友和群众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斩钉截铁”的所得体会、运用。抓住这些字词反复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努力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我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让学生张扬个性,真正释放其创造性。

四、创设情境,加深体会,训练口头表达、想象能力,提高语感。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说出体会,训练口头表达、想象能力,提高语感。

五、课后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写学后感,内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丰富知识。

六、需要改进地方:

1、由于老师忘记下课时间,结尾处有些乱,学生未来得及汇报个人感受。

2、未调动起全班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虽然她们也在听,但未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3

教学中,我主要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了自由读,默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首先,我挖掘了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投影后,我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其次,“明理”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要阶段。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理解不了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的道理。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来解决。

1、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

2、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正好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纪念碑图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这是胜利的结局。

3、出示“五壮士纪念碑图”图片。启发学生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吗?这样一来,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

教学中有些地方处理的不到位,如:第二段可以老师泛读,让学生从老师的朗读中感受五壮士对敌人的恨以及英勇做战的机精神。“抡 ”字的读音没给学生纠正,没有关注全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要求过多,小组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分工没有细化。

总之,上了这节课自己收获挺多,在课堂中不断成长自己,锻炼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4

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教学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后,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方面我深有体会。下面就说说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的。

一、凭借教师示范读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但教师范读时必须充满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这样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中,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后,但就是读时体现不出来五壮士的这种精神,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精神。这无形中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语言文字就知道怎么读了。

二、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读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完班长领战士们走上绝路这一部分时,怎样让学生读出班长的果断和坚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这部分中的重点词语去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觉,读出了班长的斩钉截铁、坚决果断。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由此不难看出,在教学中,凭借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抓住句中重点词语去训练学生的朗读,都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当然,训练学生朗读,增强学生语感的方法还有很多,这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5

《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社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五年级第九册中的第二十二课,这篇课文所写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我组织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可以说这节课,学生的课前有所准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勿忘国耻”。课后思考。练习第四题“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这道题可以看出需要让学生懂得详写与略写。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1、学会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

2、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的同时了解详写与略写。针对这两个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教学:在速阅读课文方面,列出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扫读法、跳读法、读思法)围绕三种方法,自己运用阅读方法。在理解详写略写方面,采用了两种方法:

1、抓住题目中的“壮”与战士的对比,使学生非常容易地理解到“壮士”就是写五位战士的勇敢,表示对五位战士的敬佩之情,对他们很尊敬。学生也知道了课文的最后一段最能表现五壮士的不怕牺牲的精神。

2、在学生理解课文顺序的同时,让学生用列表的办法抓住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让学生明白课文通过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来表现他们的英雄气概。让学生知道略写的部分也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删去不写。总之,本人设计本教案时是重在阅读方法的指导。经过冷静的思考,其原因有、本人提出这个问题也比较含糊(原问题是: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段落,用表格列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我想可能这样提出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段落,用表格或列提纲,列出各段中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词语。或者让学生直接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3、在学生没有理解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时,应该发挥学生的集体的力量,进行合作探究,体会“壮行”、在“壮心”、“壮言”、壮志”、“壮举”在朗读五壮士英勇跳崖部分教好。

第二课时,直接让学生划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再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动作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学生掌握了知识。但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回答较差,主要是引的不够。

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有这三点体会:

1、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

2、出示重点句子时,设计好引导语。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6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本课从文体知识入手,教学生布局谋篇的基本规律的,但并非只注重文章的表现形式,因为“无论结构、语言还是写作方法,都要服务于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因注意正确处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理清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语言入手,理解内容,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如讲《狼牙山五壮士》第三段时,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哪几句是直接描写五壮士的?(学生回答有两句话:一句写班长,一句写另四个战士)老师提问: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

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让学生体会到班长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态度果断、毫不犹豫,决心牺牲自己,掩护人民)再问:那四个战士怎么不一个一个写啊?(学生回答:因为他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接着问:从哪儿可以看出四个战士与班长想法一致?(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最后老师又问:为什么不用“跟”,而用“紧跟”?(同学回答:这说明他们心里想的和班长想的完全一样,决心为人民献身)这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只用了一个“走”,一个“紧跟”就把五壮士那种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的'思想境界展现出来,可见一字一词的运用都是经过作者认真思考才写上去的。

这样,不仅做到了语言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还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读学写,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

“从文体知识结构入手,教学生布局谋篇基本规律”的尝试,有利于把握规律,提高自学能力;有利于减轻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在比较中鉴别,帮学生加深理解;有利于从读学写,读写紧密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7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所写的事件战争年代时期发生的事,不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好课文,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该影片,再现当时的情景,课下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使得学生在课前有了较充分的准备,更便于理解教材。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快速阅读课文。课后思考·练习第四题“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这道题可以看出需要让学生学会详写与略写。

所以在教学时让学生划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理解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情绪高昂。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懂得了词语所表达的效果。最后再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很容易读出激情。尤其是五位壮士英勇跳崖的描写部分,无须老师指导,学生的感情自然升华,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8

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五壮士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谈体会,再跟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给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采用了引入式教学方法,没有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而花了不少时间。第三自然段的'教学只要用一句话过渡就好了,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我还是放得不够,我应该从第二自然段的扶到第四、五自然段的放,扶放结合,提高教学效果,节约时间。朗读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应该变换读的方法,如引读法、比较式朗读法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反思9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文章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我扣住这个“壮”字,由课题入手,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1、齐读课题,《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2、“壮”是什么意思?“五壮士”指谁?

3、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

4、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让学生探明了学习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画出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批注。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语句,努力读出感情。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拔,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此外,我还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最后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各部分的小标题。

在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抓住重点语句、段落,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指导朗读中,采用创设情境、渗透历史资料等多种方式,努力使学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读,动情而读,产生情感的共鸣。在读中记住人物形象,激发爱国情感,积累精彩语言,达到文道统一的教学境界。

课文教学的重点在理解描写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全文写出了五壮士志壮、胆壮、言壮、行壮和气壮,通过这五壮,体现了五壮士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文章中的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通过感情朗读,可以把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我指导学生抓住五壮士的语言和行动进行感情朗读,学生能朗读出味道,感受到五壮士的精神。这样五壮士的形象得到了提升,精神得到了升华,课文的重点得到了突破。

下载《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札记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札记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1课

    狼牙山五壮士 一、教材分析 1.了解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是本单元学习训练的重点。以往学过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是通过把事情发展全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理解课文。......

    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3课范文

    狼牙山五壮士 一、教材分析 1.了解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是本单元学习训练的重点。以往学过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是通过把事情发展全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理解课文。......

    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第2课

    狼牙山五壮士 一、教材分析 1.了解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是本单元学习训练的重点。以往学过的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是通过把事情发展全过程分成几个阶段来理解课文。......

    《周庄水韵》教案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

    《周庄水韵》教案河南省淮滨县马集初中张健刚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3、了解课文随“时(......

    狼牙山五壮士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士英勇跳崖的部分。3、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 中华语文网—中华语文教育第一门户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魏名宝 自读目标: 1、背诵并翻译全文。 2、归纳本文文言知识点。 3、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教学重点: 1、理解“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狼牙山五壮士》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转移,同敌人英勇奋战,最后壮烈跳崖......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