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引领 学校教、学、研持续升级
科研引领 学校教、学、研持续升级
2004年8月,我校开始着手“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课题(以下简称“跨越式”课题)的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四年多的课题实施,各方努力之后,“跨越式”课题犹如春风化雨,促进了本校的长足发展。
一、孩子进步
“跨越式”课题试验研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超水平发展。从总课题组的历次测试书中可以看出,试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非试验班成绩,在识字、阅读、写作等单项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2006年7月,首批试验班二年级参加了全县抽考,我校成绩在全县名列第一。2007年5月,2004级试验班的学生有9人参加了第九届世界华人作文大赛,有两名学生获得二等奖,两名学生获得三等奖。2008年5月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师生“个性杯”征文活动中,2005级试验班有3名学生参加,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跨越式教学不但使学生开阔了思维,拓宽了知识面。而且树立了很好的学风, 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地用真实的情感从事各项活动。有些学生的想法、做法较独特,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从他们的作品和上课说话的条理性上看出思维水平提高幅度很大,对于同伴的想法能有意识地倾听,并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做事认真是他们的好习惯,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特别强,班级的卫生、纪律等各方面都是最棒的,同学之间相处都是礼让与谦和。这些是从他们大量的阅读中得到的文化的滋养。
二、教师成长
如果说现代教育技术、丰厚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备能为教师带来新的理念和手段,那么课堂教学改革就不仅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提升自我、锻炼自我。“跨越式”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升华,还有教学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实质性提高。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水平。特别是在自主科研与工作创新等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跨越。
兰海燕老师作为2004级首位实践者,四年来,除在本课题上获得十几个奖项外,在全县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中获小学语文学科第一名,同时获“拓展资源”特别奖,被县政府评为“模范教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获市级公开课一等奖等,省级录像课二等奖,还被县教研室聘为语文“兼职教研员”,被推荐为青年教师后备干部。正是几年的“跨越式”课题研究锻炼了她。在一批批试验老师的带领下,一大批中青年教师逐步成长起来了。
三、学校发展
我校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逐步使“跨越式”教学模式在各年级推开,由试验教师任年级教研组长,把试验教学辐射到各个班,并把其教学方法渗透到中高年级。学校专门成立了中心教研组和“跨越式”教学课题组,在北师大专家组的引领下,学校的教科研水平、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试验研究中,课题带给我们的除了本身的成果外,更大的收获是让我校的教育科研逐步地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之路,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全面升级。
研究中我们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把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作品、拓展资源、学习培训、数据统计、研究成果、总结报告等建起详尽的档案,形成全面、系统的过程性材料。四年来孩子的优秀作品编印出几十本学生作品集,其中有许多是非试验班的。编印出了试验教师的优秀教案集。每学年都编排出几个优秀英语课本剧,在班级和学校等场合演出。
2006年10月的“河北省远程教育应用现场会”,我校作为分会场,全面展示了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整合与运用情况,汇报了科研成果,与会同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7年9月,河北省现代教育试验校工作验收组对学校的资源、应用、培训、课改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北师大教育技术学院的课题组与我们建起一套系统、科学、快速的交流网络,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告别了盲目性和课题与教学相脱离的状态。四年来,总课题组的老师们每月一次到校指导,具体到每一节课。采用备、讲、评一体化的指导策略,走着“在教中研,在研中学”的科研之路,课堂教学实践成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我们在总课题组的引领下,在不断的研究中、互动中,在量与质的积累中,教学水平、教学观念、信息素养、业务水平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四、家长认可
在参与试验的几年里,我们多次对家长的“跨越式”实验教学的《征求意见问卷》中,98%的家长都认为对孩子的发展有帮助。许多家长反映,孩子的文学素养、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
我校以“跨越式”课题试验为引领,对全校教师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和远教资源的整合、运用,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行教、学、研一体化,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的试验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在内涵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现在的课题研究已进入中高年级,语文学科的单元主题教学研究模式初步成型。
(作者单位: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一小)
第二篇:学案引领以研促教(简报)
学案引领以研促教
2014年3月19日,我校教务处组织开展了“XX职校2014年春季学期教研活动——国培学习汇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全程深入活动过程。本次教研活动有我校副校长JIU及全体教师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授课教师虚心反思,为今后的教学实践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教训,找到了捷径。
开展本次教研活动旨在全体教师来共同分享JIA世民老师、赵子龙老师在全国骨干教师培训中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通过他俩系统的介绍与讲授,使全体教师得到了共同学习相互提高的机会,特别是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对全面提升本校教学质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JIA世民、赵子龙老师做培训学习汇报时两位老师把整个培训学习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一一的诠释在全体教师的面前,还重点讲授了专业教师的发展要素,给我们专业教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最后校领导做了精彩的点评,对本次教研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第三篇:以清洁可持续支撑和引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以清洁可持续支撑和引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对能源的渴求似乎表现的漫无止境。根据麦肯锡研究预计,中国将占到2030年前全球新增能源需求高达1/4的比例。
今天,中国能耗和环境排放已然成为引起全球焦虑的焦点。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能源结构的调整也备受关注,为缓解环境压力,寻求清洁能源,近几年政府也在进行一系列的规划,2013年9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第四条就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
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源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国际能源格局的风云变幻,中国正面临着世界各国能源战略部署所带来的挑战,这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严峻考验。
为保持中国的能源需求和优化能源结构,中国在今后的能源发展应由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驱动。政府政策、产业结构和企业行为都要作出的改变,才能确保中国以更加高效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式消费能源。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上说到2014年重点工作中时提到,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截至2013年底,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天然气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4.6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7%,发电量为1.4万亿千瓦时,占比为26%。
同时,中国应该推进清洁能源集中地区高标准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的建设,打造清洁能源的循环利用体系,通过加快电网建设、油气管道建设、铁路运输通道建设,解决清洁能源集中地区的清洁能源输出问题。
能源问题已经上升到世界发展的战略问题,当然也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要想实现能源转型,应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同时还要高效用能。企业应积极履行环保低碳社会责任,推动绿色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低碳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这样,才能使中国能源发展支撑实现新的经济发展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家能源》编辑部
第四篇:浅谈科研兴教
浅谈科研兴教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断深入,科研兴教成为越来愈多人口中关注教育发展的一个热点话题,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随着教师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对于高深理论的研究,而更多的则是属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层次。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的进行素质教育改革则成了我们必须正面解决的问题,不论从一线教师方面还是从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学者,这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研究 素质教育 教育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社会的转型,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历经实践的磨砺与考验,我们相信教育只有坚持科研、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肩负起“科教兴国,教育先行”的历史重任。那么进入21世纪,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教越来越深入人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我的理解中,科研是科学研究的简称,用科学研究来振兴教育,对这句话,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和分析。首先科学研究是创新和应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某种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活动以求得到对该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的过程,科学研究工作可以按其性质、目的和过程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既相互区别有相互联系。基础研究没有特定的功利目的,它只是一个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探索,它的成果不但扩大了科学理论领域,而且提高了应用研究的基础;应用研究则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放入下一步有目标的研究之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开发研究则是把应用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随着教师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对于高深理论的研究,而更多的则是属于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层次。那么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则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中已经出现的问题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设计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为教育改革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用科学研究去振兴怎样的教育呢?世纪之交兴起的素质教育改革的热潮可以称得上是当代中国教育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在教育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同样也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回声。可以说,素质教育是继“文革”结束、教育地位被重新肯定之后,我们对教育的又一次深刻反思和革命。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而非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确是中国教育的软肋,在我们决心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之时我们有必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是:在当代中国国情之下,怎样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素质教育?怎样的素质教育才是适合中国发展的?我们希望看到的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希望通过科学研究而振兴的教育,我认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我们需要教育更公平更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教育更好更快的推动教师自身建设,需要教育在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之上更能提高国民素质,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
对于“科研兴教”这个热点话题,我把重心定位在科研上。在我看来,不论做什么事情,目标容易确定,蓝图容易描绘,最难确定的是过程,怎样走才能高效快捷的实现理想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要问题,而研究该问题的最重要贡献者就是科研工作者。科研工作者一般分为教育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二者之间,我认为培养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和科研能力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去培养一线教师能力呢?
首先一点: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一说起搞教育科研,我想大部分教师都不是很了解,为难情绪大,认为搞教育科研是专家的事,教师没能力搞,也没条件搞,因此,首先必须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信心是关键,多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研方面的理论,提高教师对科研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各省市等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教育科研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了解全国各地的教育科研动态,学习与汲取各地的先进科研经验,大力开拓教师的视野;其次,从多方面入手,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
一、加强科研基本功培训。围绕教育科研论题的拟定,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进行培训,使教师教育科研的基本常识和一般的技能技巧有所提高。
二、进行专题研究。搞好专题研究是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而专题研究大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认真总结实际经验,并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科学实践,求得规律性新知识的研究。
三、进行整体改革实验。整体改革实验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后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培养教师具备高水平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在搞好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很重视整体改革实验,并逐步实现了由专题研究向整体改革实验的过渡,使我校的科研工作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第三点,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教育科研。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须的环境和物质基础,只有在有计划、有机制、有保障的条件下,教师才能完成教育科研活动,才能发展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为了加强科研工作,应建立学术科研组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科研工作,其次设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同时加大物质投入,保证教师搞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那么在专家学者们的科研工作上,如何培养出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并且使科研工作者不仅仅是做研究搞学问,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来讲,我认为首先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政策和需求,国家投入大,科研成果相对就多,人才成长环境优越,很容易出成果,同样地,环境因素也很重要,尤其在相同行业内,学校越好,科研之路越顺,导师越好,越容易出成绩。就大学来讲,国内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搞科研,本身就先天基因好,因为精英大学聚集了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精密仪器,师资方面,本科生老师的水平明显高于普通高校的水平,再看科研环境,著名高校的实验室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很多,给本科生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铸就了平坦的科研之路,同时著名高校有更多的机会推荐学生到更高一级的国外大学进修、交换,这让学生尽早就接受了先进的科研理念和世界最先进的实验技术,而这些在普通高校都是很难实现的,同时,除了学校因素,导师因素也是众多影响因素里面影响极为深远的一个,有一个好导师,就有好的实验环境和高端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可以接触高一级的科研项目,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意义重大。
在现阶段下,教育科研是引导教育与时俱进的灵魂,搞好科研兴教不是靠一代人两代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事情,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每个地区都有他人无法复制的优势,我们教育科研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些独特,用较好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强化,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与创新,这无疑是一个很艰巨的工作,但是不论如何,这种发展是推动教师进步,提高教学水平,开创更美好的教育未来的必经之路,在未来的某一天,相信我们自己也会踏上这条充满爱和奉献的道路。
参考文献:孟万金 官群:《教育科研——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王泽龙:《教研论文的类别》
叶运生 姚思源:《素质教育在中国》
第五篇:科研兴教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我校的办学方向。从2010年,我校作为寻甸县标准化实验学校,在摸索中找寻方向,积累经验,逐步取得一定成绩,得到了社会好评。2010年11月我校参与了市级科学课题《“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实践,刻苦钻研教育理论,撰写我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评比,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我校教师近年来在教学教研方面获得各级奖励多次。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成立了学校科技训练队,由学校骨干教师执教,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昂,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手工制作,教师种子标本制作也独出心裁。
2009年我校李柱林教师参加“寻甸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课堂竞赛获得了品德组第一名。2010年我校刘杏花教师参加“寻甸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课堂竞赛获得了数学组第二名。2010年我校杨挎芬教师参加“寻甸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课堂竞赛获得了数学组第二名。2011年元旦我校举行了首届艺术节,展现我校师生的综合素质,社会有关部门都来我校参观并给与了很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