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板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作用
白板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作用
刘宇峰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白板教学在地理课堂上呈现了一定的优势。它的出现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更好地利用已有的平台找到更适合课堂教学的素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白板教学是即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之后的又一伟大创新。特别是使用一段时间后,越是发现它在地理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感知传统教学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明显区别。特别是在初中地理教学阶段,白班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白班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地里的兴趣
地理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饶有兴趣的学科,而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向导,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学生有了浓厚兴趣才能主动学习,不断探究末知。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文地理我运用白板播放了“2014年索契冬奥会”入场式的音像资料,比赛时的精彩片断和优秀运动员个人照片,向学生介绍了各国运动员的外貌特征,民族服饰,宗教和语言。“2014年索契冬奥会”是学生比较关注和丰常感兴趣的事件。创设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观察和体会,讨论地理人文部分世界各地的不同情况。从而产生对人文地理学习兴趣。
只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刻苦钻研的精神,精心设计,讲究艺术,引导得法。电子白板应用能使学生更向往学习地理知识。更加增长学习地理知识的信心。如让学生走出教室对安陆琉璃厂的参观并采集视屏资料,对本地的地质构造,矿产资源,风化侵蚀,地壤剖面,水库综合效益,对白兆山周边的地貌观察;植被的分布,景点设置,对环境破坏如何加以控制。带领学生观看钱冲古银杏群落引导学生分析钱冲银杏的生存环境,运用数码照相机把它拍下来,利用电子白板在课堂中播放展示,对当地生产生活有用的情况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让学生体验到快乐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能用”,让学生充分广泛的接触地理事物,理解应用和巩固课堂知识。使课内课外相结合,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增强了感性的地理知识,用能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主动思维,解释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电子白板增加了地理教学中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学生不仅可以向教师学习,还可以通过网络、光盘、录像、电子图书等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获取知识。电子白板不仅仅是为了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与学的改变,尝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课程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体现信息社会,利用电子白板教学与时俱进,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利用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送速度和容量。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传送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地理课每星期只有两节,时间非常有限,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收获,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提高信息的传送速度和传送量。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中涉及到得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剖面图,降水量分布图,景观图片等很多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快速的展示所需的地图,非常的方便快捷。如在学习《西亚》一节时,课件展示西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亚洲地理分区图、中东地形图、苏伊士运河图、土耳其海峡图、古代丝绸之路图、中东战争图片及西亚的景观图片等。利用多媒体按照教学程序适时地播放地图和图片,任意切换,提高的信息的传送速度和传送量,使学生对西亚的信息有了更多夫人感受,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在复习时,应用多媒体展示全图和局部图,有效地进行全图和局部图的比较,让学生进行图文转换及大量信息的再现,节约了时间巩固了知识。
三、利用电子白板把地理事物变得具体化和直观化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抽象的较少,具体的较多,无形的较少,有形的较多。如地理事物的形态特征,地理位置等多事有形有体的,实实在在的,但为什么学起来感到比较难学呢?
地理这门学科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我们生活的空间和范围是有限的,学习这门学科受到四个方面的限制。第一、空间的限制。因为直接的感官印象只能看到我们视野所及的范围,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视野范围是有限的。第二、时间的限制。某些地理现象它们是随时间而变化的。第三、物的限制。大量的地理事物都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到,所以不能形象的表达出来。第四、人的心理限制。因为少数人是得天独厚的天才外,我们一般人把周围世界的印象摄入头脑并转换为主动地观察的能力是有限的,而把这些感官保存在记忆里面就更有限了。为此,在学习地理时必须借助其他只管手段。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让地理事物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繁到简和由简到繁,层层叠加或剥离,形象生动的再现地理事物。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越来越小了说明了信息化技术在广泛的应用,它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距离,因此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如学习八年级《锦绣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在知道学生完成活动题:“以北京为出发点,请你设计一条赴桂林、阳朔、北海的旅游路线”时,教师展示课件:全国铁路干线图,闪烁北京、桂林、阳朔、北海四个地点。展示桂林、阳朔、北海三个旅游景点图片,是地理事物变得具体直观,有利于学生设计。
电子白板教学避开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中理性的去接受地理知识,使知识形象化,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创造了条件。在认识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时,地理事物如印度洋、大西洋、欧洲、亚洲、非洲、红海、黑海、地中海、阿拉伯海、苏伊士河、土耳其海峡等可用动画的形式分别闪现,也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操作,准确的读出五海三洲,在电子白板图上填充五海三洲的名称。班里其他同学都能目睹同学所填的名称是否正确,同学之间相互评比,校正,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利用多媒体不仅能使学生记住名称,还树立了地理空间观念。
电子白板在地理教学中体现了一定的优势,合理适度地运用好电子白板,为地理教学锦上添花,也推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上大放异彩
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上大放异彩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严重的冲击,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以及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很多时候需要有效的借助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我教学实际经验,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优势和应用方法,以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的现代化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课堂
实践和应用
当前,教育界正经历着一场由信息技术带来的从形式、内容到观念上的重大变革。在《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明确指出:课程与技术应用的整合在于将技术作为工具导入教学,以提高某一内容领域或跨学科情境中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学习。
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地理作为一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学科,包罗万象,信息量大,知识结构开放性高,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正可以跨越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动画等将地理教学所涉及到的地理事物、形象、过程、分布、联系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在地理学科的新课改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 ,他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 ,才能乐学、会学、勤学。结合中学地理课程的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合理整编图、文、声、像等并茂的课程资源,使枯燥的理论语言文字形象通过视屏和音频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对好奇心理满足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我国的火山地震》一课时,首先利用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观看视听结合的火山、地震的三维动画演示,结合我国发生过的破坏力极强的地震影像视屏资料,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到火山、地震的场景及其巨大的破坏力。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就这样,通过形象逼真的视屏影像,渲染氛围,创造意境,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与此同时,便开始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我国为什么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的巨大能量能否为人类利用?这样,学生带着这些疑问马上进入了学习状态,开始积极踊跃地思考、讨论有关问题。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巧设问题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探究愿望。
二、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运用的教具只有挂图和课本中的插图,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形成、运动和变化,学生便难于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和地理现象,在课堂上比较被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地理事件,如果地理教师能够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列举与本课有关的现实地理材料,给学生建立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进行动态模拟,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引导学生从中观察整个变化过程,让课堂与现实地理事件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更开阔了学生眼界。让学生学习变的更加有趣,更加富有现实意义,更加富有应用意义,并且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如在讲述《气温和降水》一章节时,教师出示课件《世界年平均气温分部图》后,学生仔细观察,可发现哪些问题?(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等;
2、气温低纬度;
3、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为平直;
4、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等)。培养学生从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发展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科学视野和思维境界,在地理知识传授中,将相关内容联想起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由同求果,或由果溯源。开拓新知识,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知识重构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色彩丰富和图形多变的特点,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进行处理,使其突现出来,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要求地理教师深入研究、精练教学内容,合理布局,提取要点,简洁表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创造性地解决道理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地球公转”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用挂图或在黑板上画图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很难讲清楚,关键之处是地球绕日公转涉及空间、时间的变化,学生在现实中无法看到太阳照射地球的全貌。为使变化过程全貌展示出来,首先制作放置的投影片的叠片投影,另一张底片是地球经纬网图,第二张是夜半球及太阳光束的旋转片叠加在底片上,通过旋转使太阳直射点来回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直观、形象地表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进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动态地从正面、侧面、反面观察地球绕日公转情况,就象从宇宙多角度看到地球一样、这种形象直观的画面,弥补了教师语言讲解和挂图的不足,突破了常规教学中的难点。
综上所述,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其教学手段与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在地里课程教学中的的功能十分强大而且多样,作为地理教师需要积极挖掘其潜力,使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多方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最佳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和发展,对地理教材内容的传播和学生接受地理知识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若与教学方法不协调,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严重影响其教学效果。如教师单纯利用大量媒体进行单一枯燥的宣讲,则成了新的形式下的“满堂灌”;一味地追求“直观”,则限制了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禁锢了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先进的教学手段只有同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四、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正确使用
在进行地理课多媒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尽量搜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丰富的资源全部都灌输给学生,按照“最优化原则”,从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来选择资源,保证资源和教学过程的双重最优化。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要舍得放弃一些干扰性的信息。同时,要明确是课件辅助教师,不是教师辅助课件,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能成为教师“机灌”的工具,而主要是用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要防止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仅是一个大型课件的演示、播放过程,使教学缺乏开放性,缺少师生之间交流信息的机会,要切实做到择优而用,因势利导。另外,要从课堂实际出发,不盲目使用信息技术授课。滥用或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弊大于利,必须从实际出发,开发和选用实用性课件。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声、光、电等多种信号刺激,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盲目的使用不是围绕教学任务服务的、过于花哨的课件,使无效的信息泛滥,造成喧宾夺主,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教学内容的主题,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地理教学的实施,要考虑地理学科的张力和可创造性,但不能停留在信息本身的优化组合上,使之与正确的现代化教学观念脱节,要从地理学科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适时、适量、正确的使用,并与教法紧密结合,形成最佳的系统结构,才能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教师始终是多媒体教学系统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此充分 发挥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主观性是搞好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所在。以上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还不很全面。但我觉得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它集文学、图形、图象、动画、音频、视频于一体,使人们能更自然、更“人性化”地使用信息,它对于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
4、《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6、张祖春 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7、《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8、叶朝今:将CAI引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第三篇:白板在数学教学作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倪家营镇中心小学
冯彩萍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教师应当怎样做才能让数学课堂真正的活起来,达到最满意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多媒体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时、分、秒》时,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你的一个好朋友被恐怖分子抓走了,你必须和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一起才能救出你的好友,你们救人的方法就是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每读对一个钟面,就可以清除一个恐怖分子,只有全读对了,就可以扫除全部恐怖分子,救出好友。学生们一听就来兴趣了,都想做救人英雄,并且积极加入活动。
二、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做到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现代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所强调的重要理念,就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从具体生活抽象成数学形式再回归到生活的过程,突出数学的实用性和严谨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想了
解新知识产生的欲望,再进一步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运用多媒体,首先展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能不能把梯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某种图形,来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把梯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以及多媒体演示,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应把握时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及枯燥的特点,以及小学生认识上的直观性,决定了利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把握好时机,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长12厘米,宽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装着一些水,现在把一个土豆放入水中,水面升高了2厘米。求土豆的体积。对于刚刚接触长方体体积的学生来说,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正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利用多媒体演示这一情景,使学生看到当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中时,水面上升了,学生明白了,土豆的体积就等于上升的水的体积,只要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就知道了土豆的体积。而上升的水的体积怎样求呢?用多媒体演示,把上升水的部分变成红色,学生很容易看出它的长宽与容器的长宽是一样的,而高就是放入土豆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学生不仅弄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重在实用,应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这只是一种实施教学,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而不应一味地去追求美观性、趣味性,那样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只有把多媒体教学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把屏幕、黑板兼用,解决知识重、难点。一般的说,当教学内容需要展示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选用多媒体,而有时传统手段会收到比多媒体更好的效果,那就采用传统手段,比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间的语言交流等等,这样将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新课改倡导开放性的课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解放孩子的眼、耳、口、手、脑。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音形兼备,为小学生勾画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坏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识规律而定,只有应用合理,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如何上好初中地理课
首先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是专职教师较少,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此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就是把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
其次农村学生的厌学成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影响教学改革深入的一大因素。随着中招考试制度的革新,初中地理课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成了所谓的“豆芽菜”、“小儿科”,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领导、教师不重视,学生厌学,使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困境。农村学生的家长及周围人群的文化素养较低,对学生的学习不太重视,在学习上为学生提供的帮助少,更使新课程改革举步维艰。其次,农村学生的素质与要求存在着最大的差距。新课标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农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面、活动能力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很多学生的基础差,见识少,生活空间狭窄,知识储备也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老师,自我学习的觉悟不够,对知识的追求没有明确的目标,新教材还是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看待,要想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不太成熟。因而,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制约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进程,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
其三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单一。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的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资源上看,很多教师手头的资料也就是那本唯一的教学参考书,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就成为了给学生一杯水而自己也只有一杯多点的水的状况,谈不上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甚至自己必需有一条小溪或大河的能力
其四农村中学在教学评价方面还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是教师的评价过于传统,过分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诸如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板书设计等,忽视了学生学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一张试卷上。评价机制尚未成熟制约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因此学校处理好对本校教师评价和教师处理好对学生的评价,对于促进教学是一大关键。对于评价机制如何进行,由于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老师们也只能从本学校目前的教学机制出发,很多的教学工作只好围绕考试评价来进行。
初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产生的原因
上传: 巫秋花
更新时间:2012-5-23 20:04:16
由于中考不考地理,一些中学为了追求升学率,首先不按新课程标准开课,片面增加“主课”,压缩“副课”课时,甚至有的学校的把地理课改成其他主课,严重压缩了地理课时;其次按照学生“主课”的成绩分快慢班或试验班、普通班,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第三学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不学习甚至放弃学习地理;第四学生的家长也没有对初中地理给以足够的重视;第五有的地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所谓“磨刀无法,按紧死檫”,导致学生学习地理时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样初中地理教学就陷入了严重的困难局面。
本文通过对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探讨,详细阐述了教学好初中地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建立地域空间;地理教学的评价要淡化应试突出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
联系实际
学生兴趣
转变角色
创设情境
利用地图
空间思维
评价机制
学生能力
互动教学
实用技能
对初中生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不是“主科”而是增加“负担”的“副科。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因此,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地理学科摆在应有的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地理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教学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地理课要加强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觉得学到的不是干巴巴的“死知识”。这些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有重要的应用,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去西双版纳旅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从学校出发到西双版纳的最佳旅游陆上交通线。看谁设计的路线花费最低,观察景点最多,内容最丰富。认识学习那里的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观察民风,了解民俗和特有的建筑风格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机智、可亲可敬的教态等,都能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地理课堂要转变教师角色和教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讲黄土高原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观察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在观察过程中配以黄土高坡的音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而让他们感受到黄土高坡的荒凉,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特征。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黄土高原下答雨时景观图,观察地表径流情况。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它形成的原因,并设计一份治理方案。再讲“世界气候”时,利用多媒体创设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自然景观。如观察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景观,树木高大、茂密、分层、终年常绿,降水量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着蟒蛇、鳄鱼等喜水的动物。根据自然景观的动、植物特点来分析当地气温与降水两大气候要素,来掌握它的气候特征。由此判断,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它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
三、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地图,建立地域空间思维能力
由于长期以来不少初中地理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在教学中往往沿用了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着两种引入新课方法。一种是“讲”法,即“同学们,今天我们讲„„”,这样就把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活动引向“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活动。还有一种是“翻书”法,即“同学们请把书翻到„„页”,把以地图教学为主的地理课变成看书划线的枯燥的文字教学课。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用“学习”或“讨论”来代替“讲”,用翻“图”来代替翻“书”。“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它能把所有知识都串连起来,让学生形成空间思维能力。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一些地理教师不愿用、不会用地图的情况导致教学要求不高或教学能力低弱的现象。目前在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死记硬背”现象,恰恰与地理教师不重视提高自己的地域空间思维能力有关。在用好地图的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地域空间想象能力。如讲中国的疆域时,先利用多媒体三维空间,定位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让学生利用手中地图册,读出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再让学生地图册读出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向望的国家,并勾画出中国的国界线。
四、地理教学的评价要淡化应试突出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与改革地理教学学习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改革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采用灵活多变的评价方法。地理学习评价试题的特点应是:框架性,即公民必备的大的地理知识,如我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之最”等;地图性,即所有的试题都可以通过读图完成(包括为数不少的地名填图);开放性,如冬季从哈尔滨去云南、桂林等地旅游的情境题中,有地理位置、距离、乘车路线、气温变化、民俗民风等知识点。这样的学习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改变学生怕地理、背地理的心理。
总之,在新的地理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密切地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再到“会用地理”。
我认为要上好初中地理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良好的素质是上好地理课的前提
“课上一分钟,课下十年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师不是知识的“二道贩”,而是一个指点迷津的引路人。一个地理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那么,他的课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上好地理课的关键
只有形成民主开放的地理课堂,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储备,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既突出了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又发挥了主导作用,突出了重点;既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巧妙的教学艺术是上好地理课的手段
课堂教学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要多渠道的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课前深挖教材,研究学情、教法;课上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烛光漫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是上好地理课的根本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可以给学生创造体验生活的机会。生活是地理不竭的动力,只有融入生活,才会为地理提源头活水,才能让地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创造经验,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使学生感到“地理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真正实践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的教育理念。
激活地理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让我们的学生更多、更高、更好、更自觉地掌握与运用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地理老师应有的共同追求。
第五篇: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浅谈如何教好初中地理课
地理学科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水利建设、生物、土壤、地貌等等,内容全面,知识广泛,对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祖国、认识乡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从多年的初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深切体会到,要教好地理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新的世纪,我们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向以前哪样只注重课内而轻视课外,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的输入而轻视能力的培养。否则,把考试内容练了又练,考了又考,资料如山,题目如海,学生不堪重负。在教学中,我们应立足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和家庭,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师德、师爱、师识、师艺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淡化功名利禄,提倡奉献,学习好、掌握好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观念,适应新的课程设置,适应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是教好课的重要一环。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结合学生实际,尝试和开拓新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1.注重教法,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应努力做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法改革与学法发展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手段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章节之间的关系,探索“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摸索“负担轻、质量高”的新路子。
2.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地理现实。地理现实就是每个学生所接触的客观世界中的地理规律以及有关这些规律的地理知识结构。如:地理课讲些什么内容,地理教科书的结构,怎样学好地理这门课程等。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地理这门学科研究的问题既有全球性的、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但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以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
三、紧密联系人们的生活环境实际地理教学要有成效,教师必须紧密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环境开展教学。如在教学中以生活的实际问题设问举例,用生动的语言讲些有关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积极调动学生的自我需要、兴趣和情感因素,以饱满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产生过程编排得情趣盎然。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萌发求知动机,获得情感的满足,并进而利用情感的力量来使学习深入和持久。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抽象、归纳、整体优化等思维意识,使学生从地理课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观规律的习惯和态度,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事物,由地理领域向非地理领域以及向全局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