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语教学开展情况说明
辉岩小学“双语教学”设施、开展教学情况说明
因辉岩小学近85%的在校生为布依族,近几年来,一直开展“双语教学”即汉语、布依语言教学,依靠地方布依语言及地方民族文化内涵为基础,具体开展教学方式为:
1,一、二年级开展布依歌舞教学,主要学唱布依哥,学跳地方民族舞蹈,让低年级学生感受布依族文化和语言的魅力,增加民族自信。2,三四年级开展布依语交流语言教学,教学生学会用布依语作简单的日常生活语言交流,增加在校各民族学生的互相交流及了解布依族文化。
3,五六年级开展布依族简单教学文字,让学生学会书写,阅读布依族文字,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内涵的了解。
4,教学设施有:布依族竹竿舞、花棍舞、粑棒舞,香花舞等布依族舞蹈道具和一些民族乐器。
第二篇: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
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
一、什么是双语教学
要顺利地开展双语教学,首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双语教学。所谓的双语教学,指的是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需要明确的是,外语是教学的语言和手段而不是教学的内容或科目。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出的双语教学的定义,可以把双语教学分为三种形式:(1)沉浸式双语教学,在学校完全使用非母语教学;(2)保持式双语教学,开始采用母语教学,随后在一些科目上逐步采用外语教学,其他课程仍采用母语教学;(3)过渡性双语教学,先部分或全部采用母语教学,随后采用外语教学。双语教学已经不是一个新名词了,在新加坡、印度、香港、加拿大等地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些国家和地区多采用沉浸式双语教学。但这种教学形式并不适用于我校的双语教学,因为中国大陆的语言环境并不像那些双语国家一样,中外并重,但深圳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比内陆的学生高,这种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双语教学可以采用上述形式中的保持式双语教学,随着学生英语水平和师资水平的提高,逐渐过渡到沉浸式的全英教学。
二、双语教学的目标
我校首次开展双语教学试验,双语授课班级与普通班级课时相同,加之基础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双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尽量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具体而言,在保持式双语教学阶段,学生能阅读理解简单的专业相关的英语资
料、具备基本的专业相关交流能力。进入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后,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较为自如地用英语语言、英语文化掌握专业知识,养成英语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
三、双语教学的困难
我校双语教学的主要瓶颈有三个:第一是师资问题,双语教师所占比例很小,今年引进了几名英语与专业知识并重的大学毕业生,但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尤其是双语教学经验,而长年从事非双语教学的教师要在较短时间内转型为双语教师也是比较困难的事。要解决师资问题,最重要的是多学习,借鉴但不抄袭成功的双语教学经验。其次,由于小学学科知识难度不大,没有学科教育背景但教学经验丰富的英语教师通常能够胜任低年级的双语教学。再次,加强教师英语能力培训,让其余教师慢慢转型为双语教师。第二是学生英语水平问题,我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展双语教学,这个学龄段的学生英语处于启蒙阶段,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即使同一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可能也参次不齐,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英语,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明白。在教学英语上最好能与英语教师同步,一定要把握好英语与汉语的平衡,平衡并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简而言之就是“敌强我若,敌若我强”,这里的敌指的是学科知识的难度,如果学科知识难,就可以用汉语讲,尽量让学生听明白,如果所讲授内容并非课堂的重难点,即使学生没有听懂也没关系,这时就可以尽量用英语讲解。第三是教材问题。目前有三个解决方案,第一是引用国外教材,因为很多这类的优秀教材站在学科前沿,内容丰富,讲述透彻,知识覆盖面广泛,语言生动、地道,但这些教材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教育。第二是使用现有的中文教材,这样能贴合中国的教育体制,但中文教材不利于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环境,其内容不一定适合双语教学。第三是根据已有的双语教材和中文教材编制校本教材,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编制双语教材对教师团队的能力要求很高,既要有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学科知识水平,还要有很高的英语能力。综合以上三点,可以先使用中文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多参照国外双语教材,用好网络资源,条件成熟后再考虑编写校本教材。
四、如何开展信息技术双语教学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25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还有2分钟的时间,保存做完的练习。
2.分段教学。如果一堂课的内容不能一次性的讲完,在教学中要采取分段授课的形式,分段练习的方法,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生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双语班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
3.将机房操作系统和部分常用软件换成英文版。许多学生英语水平很低,却能顺利操作英文版的游戏,这就是环境的力量。为学生尽量创设一个英文的学习环境,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由于学生已经非常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将其换成英文版,他们也能通过经验或者图标提示来猜测中文含义,所以不会妨碍学生操作。
4.教师整理重点计算机词汇,印发给学生。尽管我们尽可能地在双语教学中使用简单用语,但有时还是会用到一些比较生僻的英文单词,所以,在课前,应同时准备好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把将用到的较难但又较关键的生词提供给学生。
5.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用英语,多操作。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能单纯的用试卷来考核学生,而信息技术双语课又为教学新增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可以将学生的考核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表现,而是作品完成情况。
6.教师必须在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上不断提升自己。双语教学课程教师的备课、组织教学工作量常常大于母语教学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此项工作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篇:昌吉州“双语”教学指标说明
关于指标评估等级标准说明
制定自治州县(市)“双语”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方案是确保我州“双语”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机制,为实施好“双语”教育工作,搞好“双语”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评估验收的内容和要求
1、本评估指标为二级指标体系,A级指标6项:组织与领导、覆盖面、经费保障、师资水平、设施设备、管理与质量,下设30项B级指标。
2、一级指标的A1、A3、A4、A5项指标是政府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实施管理的过程性指标,是对本县(市)“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行为的过程性评估。其中A3、A4是提供的基本条件保障达到的程度,A2和A6是评估本县“双语”教学工作发展的状况。
3、体系中二级指标多数是用定性方法描述评估标准的,最好采用多人评估的方法,即同一评估小组成员依据自己所采集的相关信息按评估标准定等评分,然后计算出二级指标的人均分,作为该二级指标的评估得分。
4、定量描述的二级指标要按照计分办法的数字界定赋分,由一人操作即可。
5、评估赋分要尽可能做到表达规范、清楚,量化准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增强评估结果的说服力和区分度。
6、在督导评估过程中应从帮助工作的目的出发,提出改进意见并限期整改,期满后跟踪督导整改情况。
7、在督导评估过程中严格杜绝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学前班、幼儿园都要建立健全有关“双语”教育教学的过程性档案资料和各类统计报表,不是突击加工再造的表册资料。
二、关于评估指标的具体说明
A1组织与领导 10分 B1制定规划 2分
1、指标说明:
县(市)政府认真落实区、州关于推进“双语”教学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双语”教育5年发展规划,有明确的分实施计划,措施得力有效,能认真实施。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政府有关文件、会议记录和相关部门落实“双语”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及规定;查阅政府教育工作会议记录、有关文件和政府“双语”教育发展规划、计划及实施措施;深入乡(镇)学校基层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和问卷等形式,评估确保“双语”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规定、措施的落实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达到程度定等评分。B2 领导机构 3分
1、指标说明:
县(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双语”教育领导机构;把“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县(市)、乡(镇)领导联系学校工作制度,工作有实效;建立县(市)、乡(镇)主要领导及部门“双语”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及工作责任追究制。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乡(镇)党委政府关于成立领导小组的文件,关于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有关文件及每年考核结果的使用情况;查阅县(市)、乡(镇)党委政府关于“双语”教学工作责任追究制以及领导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的有关文件及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汇报等,评估领导职责的履行情况。深入乡(镇)、学校、有关部门,通过个别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领导落实“双语”教学工作的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依据评估标准。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达到程度定等评分。B3部门重视 3分
1、指标说明:
县(市)政府要以多种形式和措施大力宣传、积极推进“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相关部门重视和支持“双语”教育工作,做到任务明确,协调配合;教职工和学生对“双语”教学工作认识明确,没有错误的言论和行为;家长、社会对学校“双语”教学工作满意度高。
2、评估办法:
县(市)党委、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加强对“双语”教育有关政策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双语”工作的认识,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支持;依据新政办发[2003]103号文件精神落实“双语”幼儿园、中小学、高中阶段教师教师“适当增加1—2名”的规定核编,依据有关政策及时拨付“双语”幼儿园、中小学、高中阶段规定的教育经费,满足“双语”教学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落实“双语”贫困幼儿、中小学生各项补助政策;做好 “双语”教师建设工作;加强“双语”教学的管理与实施工作。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落实程度定等评分。B4措施到位 2分
1、指标说明:
县(市)政府要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建立“双语” 教育教学工作督导评估机制,完善“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奖惩制度。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党委、政府有关文件、会议记录和相关部门落实“双语”教学工作奖惩的具体规定;深入乡(镇)、学校基层单位采取查资料、进行个别访谈和问卷等形式,评估各项规定、措施的落实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达到程度定等评分。A2覆盖面 20分
B5幼儿园、学前两年以上双语教育覆盖率 5分
1、指标说明:
幼儿园、学前两年以上“双语”教育覆盖率达80%以上,每年递增9个百分点。
幼儿园、学前两年以上覆盖率:是指接受两年以上“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适龄幼儿与少数民族适龄幼儿总数之比。
少数民族适龄幼儿;是指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3-6周岁幼儿。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学龄前儿童档案资料,抽查公办、私立幼儿园(班),核对幼儿学前受教育的具体数据,查在园幼儿花名册及在园民语幼儿花名册。适龄幼儿及适龄民语幼儿统计表,内在外幼儿花名册,外在内幼儿花名册,残疾幼儿调查统计表、登记表。要求档案健全及规范,数据真实可信。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当年覆盖率达不到标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直至扣完此项得分为止。
B6小学“双语”教学覆盖率 4分
1、指标说明:
小学“双语”教学覆盖率达80%以上,每年递增9个百分点。小学“双语”教育覆盖率:是指在校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适龄小学生与在校少数民族适龄小学生之比。
少数民族适龄小学生;是指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7-12周岁儿童。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普九”档案,核实各种有关数据。深入中小学、乡(镇)验证各类数据。查阅在校生花名册,适龄失能儿童登记 表,内在外就读学生花名册,外在内就读学生分类花名册,不足年龄、超龄在校生登记册,残疾儿童、少年调查统计表、登记表。留级和流动学生花名册,及以上资料中少数民族学生所有表册。要求档案健全及规范,数据真实可信。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当年覆盖率达不到标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直至扣完此项得分为止。
B7初中“双语”教学覆盖率 4分
1、指标说明:
初中“双语”教学覆盖率达75%以上,每年递增12个百分点。初中“双语”教育:是指在校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适龄初中生与在校少数民族适龄初中生之比。
少数民族适龄初中生;是指有本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13-15周岁少年。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普九”档案,核实各种有关数据。深入中小学、乡(镇)验证各类数据,查阅在校生花名册,适龄失能儿童登记表,内在外就读学生花名册,外在内就读学生分类花名册,不足年龄、超龄在校生登记册,毕业生名册、适龄毕业后未升学和在高一级学校就读学生花名册,残疾儿童、少年调查统计表、登记表。留级和流动学生花名册,以及民语学生所有表册。要求档案健全及规范,数据真实可信。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当年覆盖率达不到标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扣完此项得分为止。
B8高中阶段“双语”教学覆盖面 4分
1、指标说明:
高中阶段“双语”教育覆盖率达55%以上,每年递增20个百分点。高中阶段“双语”教育覆盖率:是指在校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 族高中阶段学生与少数民族在校高中阶段学生之比。
少数民族高中阶段在校生;是指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普通高中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普高、职高档案资料,核实各种有关数据。深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乡(镇)验证各类印证材料和数据。要求档案健全及规范,数据真实可信。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当年覆盖率达不到标准,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扣完此项得分为止。
B9档案资料 3分
1、指标说明:
全面推进“双语”教育实名制管理办法。要在“普九”普查和建档的标准基础上,独立建立和完善“双语”工作各类档案资料,做到资料规齐全,整理规范,数据统一,真实可信,并保持连续性。
2、评估办法:
检查县(市)、乡(镇)“双语”教育的各类普查、统计报表,查阅学校、幼儿园“双语”教育实名制管理的各类表册和印证资料,数据准确、规范,具有连续性和科学性。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各项要求达到程度定等评分。A3经费保障 20分 B10经费到位 8分
1、指标说明:
县(市)政府要依据新政发[2010]16号文件精神,对公办“双语”幼儿园(含学前班)、中小学按照一类事业单位标准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有关规定按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预算外收入100%返还。
2、评估办法: 查阅并计算县(市)政府三年教育财政拨款数据、财政经常性收入数据,到学校及核算中心座谈了解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达到水平。
3、评分办法:
每有一个测点达不到标准,扣除该测点的全部分值。B11经费扶持 8分
1、指标说明:
县(市)政府对民办“双语”幼儿园(含学前班),在经费方面要参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有关规定进行适当扶持。
2、评估办法:
深入幼儿园“双语”学前班座谈访问,查阅有关文件资料,了解贫困民语言幼儿学前一至二年学前班书本费落实情况,幼儿伙食补助费落实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各县的实际情况和帮扶程度定等评分。B12管理规范 4分
1、指标说明:
县(市)要规范管理“双语”幼儿园、中小学建设资金和专项资金,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无截留、挪用现象;“双语”幼儿园、中小学的建设项目(援建项目)要保证质量,按期完成。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政府有关落实“双语”幼儿园、中小学建设资金的文件、县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双语”幼儿园、中小学建设资金专项经费的计划并实地了解实施情况。“双语”援建项目按期完成。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建设资金、专项资金,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无截留、挪用现象赋满分,否则为0分;建设项目(援建项目)按各项要求达到程度定等评分。
A4师资水平20分 B13编制保障 4分
1、指标说明:
县(市)要采取抢抓政策机遇,争取编制补充,建立实名制管理等积极措施,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双语”教师编制、人数基本满足正常教学需要。要建立和完善“双语”教师招聘、管理、使用和实名制管理制度。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教师档案资料和“双语”教师聘用、管理和使用档案资料,了解“双语”教师编制、人数和待遇落实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各项要求达到程度定等评分。B14更新机制 3分
1、指标说明:
县(市)要建立统一协调的教师出入口工作机制,拓宽教师招聘渠道,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具备“双语”教学能力,具有合格学历的师范毕业生从事“双语”教学工作。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政府关于建立教师更新机制的有关文件,了解编委、人事、财政、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协调、落实情况。召开校长、教师座谈会,个别访谈,了解工作实效和满意程度。
3、评分标准:
依据评估标准,按各项要求达到程度定等评分。B15合格率 3分
1、指标说明:
中小学“双语”教师合格率达90%,并逐年提高。
中小学“双语”教师合格率:是指是指资格合格的“双语”专任教师与现有“双语”教师总数之比。
合格“双语”教师:是指资格合格的“双语”专任教师(包括汉语教 师),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考试课程教师所任课程与所学专业一致或相近;母语为汉语(含民考汉)的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母语非汉语的幼儿、小学教师汉语水平达到HSK五级或MSK三级乙等,初中教师达到HSK六级或MSK三级乙等,高中教师达到HSK七级或MSK三级甲等。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政府关于 “双语”专任和新任教师的相关资料、文件及统计表,验证“双语”专任和新任教师的相关证书,计算合格率。
3、评分办法:
每项每降低2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扣完此项得分为止。B16教师、校长培训 3分
1、指标说明:
县(市)要制定“双语”教师、校长培训和提高培训规划,分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按规定切实开展校本、园本培训,工作有实效。选派教师、校长参加各级各类提高培训,按规划的周期全面完成培训任务,规划周期完成率达100%。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政府“双语”教师培训规划,计划,及其落实情况的过程性材料,县(市)积极开展落实“双语”培训校本、园本培训的方案、计划及其落实情况的过程性具体材料,各项培训效果好。召开中小学教师座谈会,个别访谈,了解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及执行后的效果。县(市)按时按要求选派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安排、通知、经费支出、培训汇报等过程性材料,教师参与积极性高、效果好,培训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积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规划的周期完成情况赋分,每年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规划周期完成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
B17教师考核 4分
1、指标说明:
县(市)建立“双语”教师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付诸实施,并与职称晋升,绩效工作挂钩。有考核情况的过程性具体材料和考核结果。不断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达到自治区规定的合格“双语”教师标准。
合格“双语”教师:是指从事和胜任“双语”教学工作的在编在岗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并且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HSK”合格标准为:中职学校和高中教师为8级,初中教师为7级,小学教师为6级;非汉语课教师:中职学校和高中教师为7级,初中教师为6级,小学教师为5级的标准。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双语”教师考核标准及考核要求文件,实际验证考核工作开展情况,合格“双语”教师比例逐年提高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双语”教师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按达到程度定等赋分。合格“双语”教师按每年提高的幅度量化赋分。
B18交流 3分
1、指标说明:
制定“双语”学校与汉语学校交叉挂职、挂教交流规划和计划,做到挂职、挂教具体时间、岗位、学校、人员四落实。并完善挂职、挂教工作的相关考核制度和落实的过程性资料。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双语”教师民汉学校县城支教与城乡挂职交流工作规划及执行情况,查阅支教与挂职交流教师档案,召开座谈会,到相关学校了解选派优秀教师及学校落实情况,有实际效果。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根据落实情况定等评分。A5办学条件 10分 B19幼儿园建设 4分
1、指标说明:
县(市)及乡(镇)政府要按照(新政发【2010】16号)文件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为少数民族幼儿接受“双语”教学提供条件保障,并逐年提高幼儿园的办园类别。要创造条件使每个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建立一所“双语”示范性幼儿园,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幼儿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资料和各类统计报表。实地抽查乡(镇)幼儿园,重点检查园舍、办园条件的管理及使用情况。
依据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办法》(新教基【2009】38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评价指标》(新教双【2010】6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指标体系(试行)》(新教双【2010】13号)文件规定标准。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全县90%以上的幼儿园完全达到配备标准,赋满分,每降低5个百分点扣0.5分。
B20 中小学建设 3分
1、指标说明:
中小学校园校舍面积达到自治区规定标准,并满足“双语”教学需要。要与时俱进的配备试验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卫劳器材、电教信息技术等设备,满足需要,不断达到国家、自治区颁布的最新标准。
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按规定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提高设备的完好率;要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有作用,提高使用率。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的统计资料;按要求实地查看中小学校园校舍、试验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卫劳器材、电教信息技术设备达标情况,重点检查园舍、器材的管理及使用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全县90%以上的中小学完全达到配备标准,赋1分,每降低5个百分点扣0.2分。管理规范,设备完好率高赋1分,有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损坏赋0分。实验开出率、使用率达95%以上赋1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
B21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3分
1、指标说明: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校舍面积、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各类教学设施、电教信息技术建设备能满足需要,逐步达到自治区《关于开展示范性乡(镇)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评估工作的通知》(新教职成办【2005】15号)标准。
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按规定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提高设备的完好率;要充分发挥仪器、设备在实验、实训教学州的作用,提高使用率。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的统计资料;按要求实地查看学校校园校舍、实验实训基地、各类教学设施、电教信息技术建设情况,重点检查管理及使用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完全达到配备标准,赋1分,每短缺一项扣0.2分。管理规范,设备完好率高赋1分,有人为因素造成设备损坏赋0分。实验实训开出率达98%以上赋1分,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
A6管理与质量 20分 B22教学管理 3分
1、指标说明:
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有“双语”教育教学实施方案;有专职评估、指导人员;积极开展工作,对“双语”课堂教学有要求、每学期不少于一次检查、指导和评估;重视远程教育资源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并充分发挥其在“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政府“双语”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及其落实情况和过程性材料。学校有课堂教学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相关规定,及落实情况和 过程性材料。抽查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各项指标达到程度定等评分。B23教学研究 2分
1、指标说明:
县(市)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对“双语”教学工作进行质量分析、指导、评价,为加强“双语”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逐步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教研部门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对“双语”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质量分析、指导、评价,为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管理,落实“双语”教学研究工作的通知、安排、要求,以及研究工作开展的过程性资料;抽查幼儿园、学前班、中小学落实“双语”教学研究工作的过程性资料。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各项达到程度定等评分。B24面向全体学生 2分
1、指标说明:
小学、初中按划分的学区完成招生任务,不以考试、测试、面试等形式选拔学生;不以汉语水平、竞赛成绩、奖励、证书等作为入学的依据;均衡编班,均衡配臵教育资源;不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实验班和特长班;建立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帮扶制度,帮扶工作成效明显,无留级生;没有劝学生转学、退学和开除学生的现象。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学校关于“双语”招生、编班及帮扶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制度,有检查落实情况的工作总结、汇报。深入学校召开教师、学生及家长座谈会,通过个别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落实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各项落实程度定等评分。B25环境建设 2分
1、指标说明:
在校园和班级中,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汉语环境;要求“双语”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校园内要用汉语交流。组织各项活动学校要突出“双语”应用。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学校关于汉语环境、汉语交流、各项活动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深入学校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通过个别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落实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落实程度定等评分。B26课程设臵 2分
1、指标说明:
严格执行自治区双语教学课程设臵方案和课程标准,按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校与地方课程,不随意增加、减少课程和课时;按规定使用教学用书。
2、评估办法:
依据自治区《关于印发<高中阶段“双语”教学课程设臵方案(试行)>的通知》(新教基[2008]13号)、自治区《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双语”教学课程设臵方案(试行)>的通知》(新教基[2007]50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学前班)课程设臵方案的通知》(新教双[2009]11号)文件要求。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落实课程计划,幼儿园、学前班、中小学开足、开齐课程,查阅教育行政部门落实课程计划的文件、通知、要求,抽查幼儿园、学前班、中小学落实课程计划的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落实程度定等评分。B27教学模式 2分
1、指标说明:
从当地和学校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和教师的状况以及各年级、各学段的衔接,实事求是地选择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向模式三教学过渡。
2、评估办法:
依据自治区《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新党发[2004]2号)文件要求。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情况。抽查幼儿园、学前班、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状况以及各年级、各学段的衔接的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按落实程度定等评分。B28课堂教学 2分
1、指标说明:
认真备课,每周每门课程集体备课时间不少于1课时,教师教案规范,汉语授课课程用汉语书写教案,没有无教案和不备课上课现象;依据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按时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每学期组织全校性教学观摩活动不少于1次,每学期每门课程的观摩课或示范课不少于1节,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中层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听课、评课及教学检查有记录并及时反馈;按自治区规定和教学要求布臵学生家庭作业;各科作业量和作业总量适当;非考试科目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1、2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30分钟,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45-60分钟;初中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每天1-1.5小时;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学生每天在校时间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8小时。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学校关于教学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深入学校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通过个别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落实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观摩课或示范课、教师、校长、中层领导听课每少一节扣0.1分;学生各科作业量和在校时间按达到程度定等评分。
B29教学质量 3分
1、指标说明:
建立健全“双语”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办法,每学年要进行一次质量检测;“双语”班学生各年级质量检测合格率高中在70%以上,初中在80%以上,小学在90%以上,幼儿园(学前班)结业前达到熟练地汉语对话,并逐年有所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结果以等级形式呈现,不公布考试分数,不以考试成绩排列班级和学生名次,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定教师工作的唯一依据。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学校关于“双语”教学质量监督、评价方案和质量检测的办法及过程性资料。深入学校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通过个别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公布考试分数,按成绩排列班级和学生名次,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定教师工作的唯一依据的情况。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教学质量监检测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2分,其它测点按落实程度定等评分。
B30综合素质 2分
1、指标说明:
认真执行国家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双语”班中小学学生体育健康达标率在90%以上;近视率小学在10%以下,初中在20%以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在95%以上。
2、评估办法:
查阅县(市)关于落实国家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深入学校实地查看,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落实情况。查阅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成绩、体育健康成绩、体检表、健康卡了解健康达标率、近视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
3、评分办法:
依据评估标准,中小学生体育健康达标率、综合素质合格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0.1分;中小学生近视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扣0.2分。
三、B级指标定等评分参照表:
等级权重计算方法:赋分标准×权重=得分 优 秀 1.0-0.9 良 好 0.89-0.80 合 格 0.79-0.70 不合格 0.69以下
第四篇:关于开展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关于开展双语教学的几个问题
作者:何全旭等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2487 更新时间:5/2/2006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需要,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引进原版外语教材,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1“双语教学”含义的界定
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给“双语教学”下的定义是: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
由此可见,“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例如,化学、数学、计算机等等)来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的目的.因而,“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母语加第二语言,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的第二语言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第二语言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用教学语言来促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又不绝对地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还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我国不象新加坡、加拿大、印度这些双语国家,语言环境中外并重,所以我国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它的目的性,属于“外语”教学范畴,而不是“第二语言”的教学范畴。我国的“双语教学”应该属于“保持型双语教学”。
2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1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现代教育观念要求培养基础扎实、专业口径宽广、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基础,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英语理解和应用水平尤为重要。我国目前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与国外有一定差距,进行研究和发展技术必须首先对国外同行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这种了解包括对英语文献的理解以及面对面直接信息交流的理解。因此提高英语水平就成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2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现代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加入WT0后,意味着中国经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发展主流,并成为我国经济从被动开放走向自主开放,从局部开放走向全方位、多领域、全景式开放的重要里程碑。这种蓝图的实现必然要靠人才来支撑,作为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必须顺应和适应世界潮流,介入到国际主流中去,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英语是主要的国际交流语言,而英语能力和水平是提高这些能力的重要条件。
2.3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
英语在中国只能算是外语而不是第二语言,在中国缺乏英语学习环境,这是长期以来,一直被我国英语教学所忽视的问题。随着与世界接轨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使小学、中学、大学英语教学逐渐形成“一条龙”,改变”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普遍存在的现状,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双语教学”正是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凸现的一个新亮点。
2.4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都是基于英语这个国际性通用语言上开发的,英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的主要语言支撑。由于计算机高级语言大多为英语,掌握英语直接有利于编程,有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客户的需要,也有利于使软件具有对英语客户更加友好的界面,因此从这一点说,英语水平直接关系我国软件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一般在中学已经学过6年英语,在大学又要花相当的时间学习英语,虽然四、六级通过率逐渐提高,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力和使用水平一直不理想,高校课程教学显然需要进行改革,开展“双语教学”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为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3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
“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教师坚持使用外语进行教学,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解答问题,教师都用英语进行。学生方面,上课时要尽量吸收能够听懂的语言知识(句型、词汇等),还应尽量使用外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当然,在语言能力不及的时候,学生并不必拘泥于一定要使用外语来表达,也可以转用母语来表达。
3.1教师必须是“双语人才”
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问题或者说瓶颈问题首先是师资,从理论上说,在进行“双语教学”时,教师除母语学科用母语教学外,其他学科的教学都必须用外语。所以,对我院来说,要实行“双语教学”,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都不能运用中文讲授,但目前还不具备这一条件,师资力量不够。“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专业要精深、英语好,还要求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有关专家认为,教师素质和使用“双语”的能力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决条件,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展“双语教学”,往往弊大于利。目前,我院要求有条件的专业通过选送外语水平较好的教师外出培训和有目的的引进英语水平高的人才等途径,力争尽快对部分课程实行英语教材和中英文交替授课的做法是切合实际的。
3.2“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准
“双语教学”,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当高,实行“双语教学”也并非每个学生都可以轻松接受。“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英语听力的同时,也应对学生进行特殊的培训,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这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学生英语水平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盲目用“双语教学”来要求他们,那么就无异于拔苗助长。因此,通常情况下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母语,经过一到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使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英语水平,然后逐渐地开始进行“双语教学”,即使用英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3引进原版优秀英语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
“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依托外语原版教科书和教学参考用书,没有原版教材,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如果要求我们的教师通过备课,将统编教材翻译成英语,查询英语专业用语,再用英语授课,这对教师来说实在难于做到的,也是无法进行实质性的“双语教学”的。
在我院“双语教学”实践中,学院要求具有国际通用性的专业应尽量使用外文原版教材,采取多种方式使用外文教材,如外文版教材,外语授课,或汉语授课,或用作辅助教材指导阅读,以及有条件的专业向学生推荐1—2门课程的外语教材,配合教学,指导阅读等做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3.4有意识地创设校园英语环境
有意识地创设校园英语环境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学校应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通过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和教师,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品德上给予无声的熏陶,让人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英语村”,在我院,外语系创设的“英语角”和化学系创设的“双语寝室”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此外,英语教育应把老师、学生从”做题、过级”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以一种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也符合英语教学规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总之,“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作者:何全旭 吴为民
上一篇文章: 关于“双语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文章: 双语教学的性质、条件及相关问题
[关闭窗口]
第五篇:开展双语教学 传承民族文化
开展双语教学 传承民族文化
——坝固民族小学实践民族语文教学
坝固镇位于都匀市东部,距市区36公里,是一个边沿大镇。东与三都、丹东寨两县接壤,北与麻江县毗邻,321国道穿而过。总面积141.5平方公里,人口2.35万人,其中苗族2.16万人,占总人口的90%,布依族0.192万人,占总人口的8%,汉族0.048万人,占总人口的2%,是苗族比较聚居的地方。坝固苗族操苗语中部方言,苗语原始、古朴、保留完好、交际面大、民族文化丰富。坝固民小学生近800人,其中学前班2个,学生100人;教师36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4人,少数民族教师中苗族31人,均懂苗语。学校自1983年恢复苗族文字试验推行以来,到2008年底止,坚持双语教学不间断25年来,共有4000余人学习民族文化,同时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并不断挖掘和发展。运用母语和汉语同步教学,培养了较多民族学生和有用人才。
通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和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现在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在开展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将来更好地开展双语文教学工作,现将我校开展双语文教学的经验成绩、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综述如下:
一、开展双语文教学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双语文教学的实践,增进了对双语文教学必要性的了解与认识 学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实行双语文教学,利弊得失,从理论上说,教师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持肯定的态度的,认为双教学,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儿童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也有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双语文教学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有不置可否,对双语教学抱有半信半疑的态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在我州得到进一步的贯彻落实,我校双语文教学的一直坚持也得到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学校自1983年开始在四年级1个班开设苗文课,比较成功,认为对学习汉语,提高民族教育有较大作用。教学方式是使用苗文和汉语进行“双语”教学。使用的是1982年由本地教师编写的《苗文课本》,课时安排基本是每周1—2课时。通过苗语文的一直坚持,初步统计1983年新入学的适龄儿童会讲汉语的占20%,会讲苗语的占90%。到2006年,新入学的适龄儿童会讲汉语的占90%,会讲苗语的占70%。同时“双语”教学是相对于单一汉语教学来说的,它是不通过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母语辅助汉语及其他语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从我校多年的双语教学实践来看,在全日工资制小学开设一个班的“双语文”教学,不仅不会影响汉语的教学质量,反而有助于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如1987—1988学第一学期的期末统考中,我校四年级“双语班”学生共35人,语文、数学及格人数分别为31和32人,平均分分别为78.9和82.6,比其他未开设苗语文的教学点同级学生情况及格率高出20%,平均分高出15.6分。在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上也总是高于单语文教学班。教师们在有力的数据面前,体会到双语文教学对提高汉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对加强民族教育的保护和传承的任务感逐步增强。
2、通过民族文化的生产,生活经验记载,在唤醒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感受上,增进了对双语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经验。由于缺乏语言文字的记载和古稀有经验的老人的离世,较多优秀生产经验,生产工艺,谚语、苗歌等都相继绝世。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苗语言文化逐渐淡化。苗族文化遗产逐步丢失。报纸、电视、广播等传媒无法容纳苗文的栖息之地,无法唤醒沉睡中的苗语言文化。通过2006年对坝固民小近800名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会讲一口流利的苗语的学生不足200人,会唱苗歌的学生不足50人,会做苗族工艺的学生不足20人。严峻的现实让坝固镇政府和坝固民小吃惊,在苗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上由自然进入亟待社会人为保护的状态。
民族的语言是民族存在的表现之一,从不同的民族语言表现形式及语言结构、语言文化和口头传承文字中,我们了解到不同民族的历史背景,生存环境,社会条件、发展过程及思维模式。而且对一个民族的团结,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唤醒有极大的迫切感。同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地方经济、文化、人口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3、苗语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表情达意汉语起主导作用,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苗语也有优于汉语的表达效果。例如:”Diangdxod lolnierxod,boxbol dus fexwib”,汉语意为:春天来了,花儿灿烂,但没有苗语的意味更多彩,更丰富,更柔情。因此,实行双语教学后,在表情达意上,写作方法中,学生拓展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作文更具韵味,更有引力。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在2006年中,我校“双语班”学生共有28篇文章参加“第七届手拉手活动,全国少年记者杯作文大赛”共有20篇文章获奖,其中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4名。
4、通过苗语,帮助学好汉语
苗语的语法结构,在一般形式下为主语+修饰语,正好与汉语语法相反。如:
“好人”苗文为Neix Viet(人在前,好在后)“坝固”苗文为Genl bat(固在前,坝在后)“水深”苗文为Daob eb(深在前,水在后)
掌握了汉语的语法结构,教师有效的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就会更好地掌握了汉语。例如:在1992年的四年级“双语班”语文成绩平均分为83.5分,及格率为87.2%(试题中涉及语法的题有40%)该成绩与未开设“双语”的单语教学班语文成绩相比,平均分高出17.4分,及格率高出11.3%。
5、学生通过在校学习苗语,更多的将它运用在民间体艺上。现在地方上活跃的文艺人才,大多数是学校培养出去的学生。他们将地方上的音乐(芦笙调以及其它)译成汉语,把汉语方面的(民歌)译成苗语,互相渗透,取其精华,同唱同乐,增进了苗汉两族的友谊。例如:坝固镇举行的第一届“民间民族文化汇演”活动上,有80%的活动苗、汉族文化相互穿插,既具有汉族大方、有力的文化内涵,又具有苗族纯朴、典雅的韵味。该活动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增强了坝固镇苗、汉两族之间的了解和情谊。
二、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严重不足,缺乏相关专业教师指导。教师培训机会少,没有一支稳定的、高质量的,足够的双语文专业教师队伍。教师们虽懂苗语,但懂其语法上的结构、功能和语言、语意的只有1个人。这位教师虽积极,努力地进行教学,但工资待遇低,相关专业指导较少,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2、教学设备设施简陋,无苗文图书,教师用自己描画的样本给学生看;无苗语教学仪器,教师从家中拿出最直接的工具,如:镰刀、苗服、竹篮等进行教学作教具,下班后再放回家中作生产工具。活动场地窄小,不能摆放苗族布机等工艺硬件,不利于学生发展。
3、缺乏适合民族特点的乡土教材和上级指导。教材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教师们进行双语文教学的问题。一本由本校教师参与编写的《苗文课本》从1983年沿用直今,学校虽在后来又组织教师编写了一本教材,但缺乏上级机构的指导和审核,没有相关的专业指导是否适合作学生教材仍待解决。
4、经费严重不足。经费问题一直制约我校双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无经费就不能解决教师的培训,教学设备的短缺,教材的翻印等工作。自1983年一直坚持开设苗文课至今,教材的发放一直是个问题。今年发给同学们使用,一定要交待好学生保护书本,不能在书上作任何书写或记号,作笔记只能在作业本上。教学一年后又还给学校,作下一届“双语班”的教材。如此年复一年,同一本教材不知传到多少届双语班的学生手上。记得有一位学生说过:“这本苗文书我爸爸曾经用过”多少辛酸,多少泪啊!
三、下一步开展双语文教学的建议
1、为推动“双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引起社会各方面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重视,教育部门要把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问题纳入规化,指导并督促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教育民族工作作为考核民族学生的内容之一。
2、“双语”是一项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事业,是提高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有效途经。为此,建议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双语”教学经费的投入,改善各方面教学困难,切实为民族教育的振兴夯实基础。
3、建议尽快组织骨干,专家编写统一、规范、适合于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乡土教材,以满足学校“双语”教学的需要。同时多编写、出版一些苗语课外读物及故事、卡片等,以满足学生“双语”的学习需要,提高学习兴趣。
四、下一步开展双语文教学的打算
1、继续加大经费的投入,保证人、财、物到位,保障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积极有效的开展。
2、继续坚持苗文课的开设,并把开设班级由四年级两个班提升到在四、五年级共5个班开设,课时由原来的每周1—2课时上升到每周3—4课时。
3、巩固芦笙操,试想运筹全校民族服装按3:1的经费比例分别由学生和学校承担,三年内折价归学校,三年外学生自己所有。
4、创新芦笙舞音乐,创编苗族芦笙舞舞姿。使之既有芦笙舞纤纤的碎步,又有狂野大方的动作。努力将苗族芦笙舞打造成精品。
5、开展苗文朗读,苗文书写和苗歌对唱的比赛,充分体现“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6、拓宽“双语文”影视制作的范围,提高影视制作的质量,让学生和学校的民族文化更亮丽,让地方的民间文化得到更广的宣传和更深的弘扬。
7、争取上级民族经费的支持,翻印苗文教材,努力从“保护→传承→挖掘→整理→提炼→升华”的思路上去开展好“双语文”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