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讲稿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讲稿
一、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⑴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⑵ 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⑶ 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⑴ 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⑵ 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⑴ 准确认读406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7个常用偏旁。
⑶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6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⑷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⑸ 初步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
4、口语交际。
⑴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⑵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⑶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⑷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⑴ 打好认读基本功,进一步提高认读能力。
⑵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⑶ 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⑷ 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知道课文的大意。
⑸ 认识并能体会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⑹ 喜欢阅读,喜爱图书,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6、写话。
⑴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⑵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⑶ 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并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二、教材安排:
1、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⑶ ”与“识字”、“课文”和练习组成。
2、“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
3、“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4课,共23课。
4、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三、教材特色:
本教材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重视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该册教材充分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开篇用了五个页码,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以精美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
2、重视方法。“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提高自学的能力。具体表现在:(1)文中授法——教材中专门安排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课文。如《英英学古诗》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传达给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2)图中明法——如“习惯篇”除了给学生读书姿势的暗示,还给了学生练习背诵的方法提示;另外,在识字教材、课文、单元练习的插图中也有许多学法提示。(3)练中悟法——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提示了一定学法,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摸索出规律,领悟到学法。
3、重视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材中安排的课外语文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如学了《一株紫丁香》要求学生找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读一读,抄一抄;学了《水乡歌》课后的练习——收集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学了《小动物过冬》,要求学生搜集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练习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基于上述几点,本人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习惯篇 ※内容介绍
本册“习惯篇”共有5页彩色插图。第1页有两幅小图,第2、3页和第4、5页均为通版,两个通版各有5幅小图。其中第1至3页的插图的主题是“勤于朗读背诵”,第4、5页插图的主题是“乐于课外阅读”。
※教学建议:
1、精心指导,教给方法
这几幅图,通过具体的情境与人物,在引领学生了解看书、借书规范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课外阅读的方式和途径,可在教室,也可在阅览室,可一人品读,也可多人交流。
2、遵循原则,积极评价
要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让学生从图片中得到启发,从课外阅读中享受乐趣,特别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如举行朗读竞赛、背诵课文、古诗词竞赛),要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持之以恒,不断体验收获与成功,激发他们扩大阅读、深入阅读的欲望。
3、融于生活,不断强化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强化“每天读一篇以上的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字,翻一翻字典”的意识,那么这些习惯久而久之一定能够养成。
教师还应十分重视学生阅读情趣的培养,多鼓励孩子,让他们立读书之志,享受读书的乐趣。班级里也要创设浓浓的文化氛围,创设读书的大环境。班级可张贴读书的名人名言,建立图书角,开辟读书专栏,号召家长共同参与,实现校内外的联合,教师亦可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与学生共同分享,或介绍给学生好的故事、书目。
二、识字篇 ※内容介绍
“识字”课有以下三种形式:
词串识字:包括 “识字”1、2、5、6课。看图会意识字:包括“识字”
3、7两课。形声字归类识字:包括“识字”
4、8两课 随文识字:课文1——23课 ※教学建议:
(一)用好情境图画。
打开集中识字课文,最引人注目的往往是一幅幅意境图,利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辅助内容,无疑能使识字写字变得轻松容易一些。情境图的作用主要有:
1借图引词。如教学“识字2”,可先将本课的情境图用投影或其他形式放大展示,指导学生仔细看图,想一想: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怎样的场面?(城楼、检阅)图中有哪些景物?(红灯、金水桥、海陆空)由这些景物你想到了什么?(焰火、狂欢夜、腾飞、中国龙)教师围绕词串循循诱导,学生就能凭借生活经验说出与课文相应的词语。这时板书出示的词语,就是经过学生头脑初步加工过的“半成品”了。这样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的潜能得到发挥,学生在看图说图的过程中,就初步认识了字音,感知了字义,对词串内容也有了整体的感悟。
2扣图识字。看图会意识字中的一部分生字有与之相配的单幅图。例如教学“识字7”时,可让学生对照“大门里有个孩子竖着耳朵听声音”这幅图识记“闻”,既使学生对“闻”的字形结构了然于心,也知道了“闻”的意思是“听”。再如“识字3”中,学生联系那幅“挂得不正的画”和另一幅图中画斜了的桌子腿,就知道“歪”的写法和意思了。教这一课的“灶”时,可以让学生看那幅“锅灶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的?(灶)它有什么用处?(生火做饭)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会明白,“灶”字为什么是火字旁加“土”了。
3赏图诵读。在读词串时,如果把一个个词语孤立开来读,就破坏了词串的整体意境,听来干巴巴的索然无味。教学时,可先借助图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产生情感的共鸣,为诵读定下情感的基调。如教学“识字6”,学生看了“草原奔马图”,就可以想象“(骏马)在(秋风)萧瑟的(塞北)奔驰”这样具体的情境,用有力而稍显凝重的语气读好“骏马秋风塞北”,而不是毫无表情的呆读、枯读了。同样,学生还可以凭借课文中的“水乡杏花图”,把“杏花春雨江南”想象成“(杏花)沐浴着(春雨),(江南)多美啊!”这样的画面,轻快、舒缓地读出来。此外,在看图会意识字和形声字归类识字教学中,凭借情境图也可以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把韵文、小诗读得正确、流利,读出诗的韵味。
说到词串识字,我想重点谈一谈:所谓“词串识字”是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如,“识字1”(金秋 烟波 水乡/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 归舟 渔歌/枫叶 灯火 月光)围绕“金秋”介绍了秋天的景物。这样安排目的有四:一是让学生在韵语中识字,便于记忆;二是通过词语与插图匹配,帮助学生认识秋天的事物;三是让儿童诵读,就像在诵读一首小诗(读《金秋》好似在读马致远的《秋思》),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一幅生动可感的秋景图;四是“积词成句,积句成章”,为阅读做铺垫。词与词之间留有空白,学生朗读时,把一个个各具意义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和结合的可能加以联属或预测,形成整体快读的能力。在教学时要突出它的几项功能:⑴ 借助拼音识字,进一步熟化拼读技能。⑵ 借助插图识字,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如:“识字5”对“蟒蛇 蚂蚁 刺猬”冬眠的了解。⑶ 借助语境识字,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识字1”中的“烟波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来理解。
⑷ 探究汉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如:“识字1”中的“芦苇 菱藕 荷塘”前五个字都是草字头?“烟”和“灯”为什么都是火字旁?
(二)区分难易轻重。
就字的音、形、义而言,孰难孰易总是相对的。不同识字课中的难易内容也各有侧重。“词串识字”中每个生字都具有意义的关联,而在字形结构上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因此教学的重难点是识记字形。而“看图会意识字”因为有示意图,“形声字会意识字”一般是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几个字,都减少了字形识记的难度。如“识字8”中,学会了“包”,根据“泡”和“饱”的偏旁,就能很快地据义区分这两个字的写法了。对于我们吴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可能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音不分,边音、鼻音不分,这些都是教学中确定重难点时所应考虑并要着力解决的。
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还要关注学生基础。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习语文的渠道也是相当宽广的,教师要相信一部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教新课前,可以问问学生:生字中你课前已经认识了哪些,是怎么认识的?等等。这样做,对班级学生的知识状况摸了底,以便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更加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避免了在课堂上做重复耗时的事,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同时,让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更加自觉、自愿、自主地识写汉字。
在识字中注意“以熟带新”,能化解教学的难点。有些生字中的部件已是学生熟悉的了,如“识字3”中的“歪”(不、正均是熟字),再如“识字5”中的“梅”(木、每也都学过)。识写这一类字只要稍加点拨,注意结构的变化就可以了。当然,要提示学生注意的是:有些独体字作为偏旁时,某些笔画须发生变化,如“识字1”中的“歌”(哥),“识字5”中的“梅”(木),“识字6”中的“骏”(马),等等。
(三)把握构字规律。
看图会意识字揭示了会意字、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十分有利于学生识记。占汉字绝大部分的形声字也有其独特的规律,即形旁表义,声旁表音。如“识字4”中“猫 描 锚 喵 瞄”这几个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声旁“苗”,根据不同的形旁,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字义并区别运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看看偏旁就知道”是学习形声字的好方法。不过,也要提醒学生不能犯“字读半边”的错误。许多形声字的声旁并不能完全表示整个字的读音,有的只是韵母相同,声母、声调并不同,如“猫”、“泡”;有的甚至声母韵母都不相同,如“铁”,这是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四)教给识记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识记的方法,就等于让学生掌握了主动识字的工具。学生在自主性、趣味性的观察、比较、分析中能很快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常用的识字方法可以归纳为“五个一”。
(1)数一数:用数笔画、笔顺的方法识记一些独体字。
(2)比一比:把字形相近或含有相同部件的字相比较,找出异同点,如“夕——多”,“梅——海”。
(3)分一分:把合体字分成几个部分识记,这几个部分大都是熟悉的字或部件。如蛇(虫、它),吐(口、土)。
(4)编一编:根据字形特点,编字谜或顺口溜,以帮助识记。如“识字l”的“夕”可以编成“加一横不好,加一倍不少”;“归”可以编成“一竖短,一撇长,一座山,倒在旁”。
(5)问一问:适用于识记形声字。如教学“锚”和“泡”这两个字时,可以分别让学生想一想:“锚”和“泡”为什么是金字旁和三点水旁?怎么记住这个字?
(五)优化练写过程
在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大体循着“观察范字一尝试描仿一反馈评议一临写巩固”这样的程序,逐步把字写对写好。“观察范字”即默记书后田字格中的范字,注意字的笔顺和主要笔画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而不必对每个字的每一笔都逐一分析。例如:“识字3”中的“尖”,观察字形时主要应注意“上下结构”、“上部紧窄,下部舒展”、“竖不带钩”这些要点;对“识字5”中的“滑”则要注意“左窄右宽”;而“识字7”中的“耳”,重点应注意的是“横距相等”的书写要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可适当组织小组或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尝试描仿”就是让学生以观察所得为指导,在田字格中描红、仿影。针对一些汉字结构上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边描仿边说笔顺和书写要领,如学写“识字2”中的“州”,可以这样边描边说:“州”字有6笔,从左向右写;三点不相同,方向有变化;中间一竖短,右边竖最长。“反馈评议”是指师生对照课本中的范宇对描仿情况进行评议。评议写字有直观性的要求,有条件的班级可用投影放大展示有代表性的学生写的字,甚至书写的动态过程,让其他学生清楚地知道,怎样的字才好,字怎样写才好。“临写巩固”是学生自主动笔的环节,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一堂课书写训练的“终结”。因为写字是一个复杂的手脑并用的心智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有时要循环往复地进行“观察一尝试一评议一巩固”的训练。因此,学生临写时教师仍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评析。也要注意展示那些写得好的字,用身边的“范字”激励、规范全班。
随课文识字的主要途径是寓识于读,让学生借助课文这种最常用、最规范的语言环境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课文教学中识字写字的程序一般这样安排:在初读课文时正音;在熟读感悟中理解生字词的意义;最后自主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如教学《英英学古诗》一课,在导入新课后,可先让学生听范读,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再指导学生根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自读课文。组织反馈时,可集中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也可以通过朗读检查字音。正音的重点应是学生容易认错的那些字:“背”是多音字;“英、静”是后鼻音,不能读前鼻音;“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翘舌音;“思”也是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准平舌音;还要注意“层”
读平舌音。最后可以按平舌音、翘舌音、后鼻音将生字归类,集中读一读。对字义的理解,则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语言环境,在读中感悟。在指导书写时,“英、教、静”要认真指导按笔顺描红,“英”的一撇上要出头,“诗”的第二横要写得长一些,“静”要注意偏旁“青”的变化,上面第三横要短,下面“月”的撇要写成竖,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一定时间内识字量安排上的过轻过重,会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不必把一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写的生字都集中到一个课时、一段时间里去让学生书写,特别是生字较多的课文更是如此。以《夕阳真美》为例,可以采用分散书写的方法:有的生字在读写过程中,以板书为示范,随时组织描仿临写,如“傍、沉、灿”;有的字则可以结合阅读理解,相机指出字形特点并指导书写,如“蓝”。还可以根据生字在课文中的分布情况,把书写的任务大体均分在几个课时内。仍以《夕阳真美》为例,假如用两课时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那么在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的这一课时,可以重点指导书写其中的“傍、芒、蓝、伏、余”;在阅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的这一课时,再指导书写其中的“慢、沉、涨、灿”。
三、阅读篇
※内容介绍:课文1——23课 ※教学建议:
(一)发挥朗读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朗读能力是儿童必备的语文基本功。“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第一学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教材把朗读课文作为每篇课文的首要作业,凸显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课堂上要用琅琅的读书声替代烦琐的分析提问,让儿童在“口诵心惟”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1、备课中重视。把朗读作为备课的主要内容,特别要考虑朗读指导的内容、方法、步骤,并且准备好范读。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对课文朗读的感悟有多深,上的课就有多精彩;教师的朗读水平越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越浓。教师对课文中人、事、景、物所倾注的感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备《2008,北京!》这一课的时候,题目中的“北京”就要读得情真意切,让人听出“北京,你真了不起!”“北京,你真幸运!”“北京,你终于赢了!”“北京,我们为你纵情欢呼!”的弦外之音。读课文的开头“中国赢啦!中国赢啦!”第一个“赢”应重读,第二个“啦”应延长,以表现申奥终于成功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纵情欢呼的场面。如果教师对这两处的感受都平平淡淡,学生读书的热望从何而来?
2、教程上体现。课堂上要精讲多读,把尽可能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读书。这种以读为主的阅读教学程序一般为:初读,整体感知语言材料;精读,领悟揣摩语言文字;诵读,积累内化优美句段;动笔(书写,写话),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这种阅读课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识字,理解词句,积累语言,在读中想象课文情境,领悟思想内容。例如教学《青松》时,可先让学生听范读,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接着逐句读诗,并对照插图想想诗意,然后交流读懂了什么,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共同讨论。读前两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积累,看图想象,重点理解“压”、“挺且直”的意思,体会青松不怕压力、无比坚强的品格。读后两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着重扣住“高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冰雪融化后,青松洁净苍翠的美好形象。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上述表现青松品格的重点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不宜过快,前两句要读得有力,读出青松的坚强气概;后两句语调上扬,读出赞美的感情。学生在“朗读”与“理解感悟”之间走了几个来回后,就能够熟读成诵,并逐步认识、喜爱青松这一形象,甚至愿意做一个像青松那样气质高洁的人。
3、评点中指导。对朗读的评点一要及时,二要具体。学生读得怎样,要及时评点。读得好的充分肯定,有问题的及时指出,或让其重新朗读,或给予点拨矫正。如果不置可否,读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对不对、好不好,听的学生也不清楚到底该怎样读。学生朗读后,教师(也应组织学生)进行具体评点。读得好的,不仅要给予肯定,更要指出好在哪里,如“字音咬得很准”,“你这样读真切地表达了语句含着的感情”;读得有欠缺的,也应委婉地指出来,如“可不可以这样读(范读)”,“要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应注意哪些词呢”,“怎样读才能表达这种感情呢,谁愿意试一试”。对学生的朗读如果总是简单模糊地来一句“读得还可以”,“读得不行”,甚至不作任何评点,谁还能对朗读感兴趣呢!
4、形式有选择。朗读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对课文内容的逐步感悟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朗读中,经历从读得不甚流利,到具有一定感情这样的过程。一般地,带着思考的问题时宜自由轻声地读,交流汇报自读情况时应个别读。而齐读这种形式,比较多地适用于巩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感情,强化记忆或渲染气氛等。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初,在对内容理解不透之前就齐读,学生个体就失去了自主体味的机会,教师也难以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容易使部分学生因得不到点拨矫正而养成不良的朗读习惯。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可以在学习课文之前范读,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意蕴,进人学习情境。如教学《2008,北京!》、《登鹳雀楼》、《青松》等课文时就可以这样安排;也可以在朗读训练过程中,学生对一些结构复杂或蕴含深刻的句子,经尝试朗读乃至教师的点示仍读不好的,适时用范读引路。
(二)尊重儿童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不同,对同一篇课文的阅读体验也会不同,甚至千差万别。同一个学生读同一篇课文,此时的感受跟彼时的感受也不尽相同。阅读教学中,不应一味追求学生对教师“权威”答案的完全认同,许多时候,要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阅读真正看做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承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差异。例如,《梅兰芳学艺》一课中有这么一句话:“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在朗读时,有的学生可能强调的是“会”,有的则可能强调“说话”。联系上文,如果是针对梅兰芳的眼睛开始“没有神儿”,那么应该强调“说话”;如果照应他刻苦学艺的情形,则应强调“会”。这两种读法都有一定道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兴趣倍增。有时,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也能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敞开表达的思路。如读到《2008,北京!》结尾的一句话:“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变成了一句话:‘2008,北京!’ ”可引导学生想一想:这“千言万语”可以是怎样的话呢?学生会说:“2008年,北京取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2008年,北京会更美丽!„2008年,胜利属于你,伟大的北京!”“2008年,五大洲的体坛健儿将会聚北京!”“2008年,伟大的北京将更加引人注目„„”
(三)落实阅读中的语言训练。
教材语言平实优美、简练规范,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很好范例。阅读中的语言训练应注重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蕴含,领悟词句的精妙,在此基础上积累运用语言。
1、在读中感知内容。
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并不需要进行琐碎的分析讲解。课文大都是浅显的白话,理解起来并没有多少障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相信他们完全能“读”懂。例如《有趣的发现》第一自然段:“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教学时如果只是问诸如“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是关于谁的故事”、“他是哪国人”这些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岂不是把一句简单的话问复杂了? 学生只要读一读这句话,还有什么意思不能明白的呢?当然,对于文中一些关键词句,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作全面准确的理解。如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著名”,如果一读带过,或仅让学生知道它的字面意思(有名),那还不够,应引导学生联系下文进一步体会:达尔文善于观察比较,是他成为“著名”科学家的重要基础。读懂课文与讲懂意思折射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教学观,前者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后者把学生看成被动盛受的容器。学生读一篇课文,知道有几段,每段有几句,每句写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这些文字读进脑子里,变成自己的东西,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学会理解、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学会表达。
2、在读中品词析句。
阅读课文,不仅要知道“写了什么”,还要体会“怎么写的”、“写得怎样”。而对于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来说,这种对遣词造句的领悟并不要求作理性的讨究,主要的途径还是出声的朗读。在读中品词析句,要善于选择训练的切人点。
(1)表达准确的词句。如《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有这么一句:“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插图,先去掉“边儿”这两个字读读这句话,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明白“翅膀边儿”才是准确的。再读这句话,“边儿”就能强调重读了。又如“„„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有趣的发现》)这一句中在“可能”前加上“不大”,客观有分寸地陈述了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的生存情况,应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这样用词的好处。
(2)表意关键的词句。如:“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孔繁森》)句中括号里的词看似平常,但却表现了孔繁森助人的举动是多么无私。如果再引导学生联系有些领导干部做了一点事,“记者前后跑,留影又见报”,对孔繁森的敬意会更深一层,并能读出句中含着的感情。类似的例子还有:“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大禹治水》)(3)情味丰富的词句。如“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美丽的丹顶鹤》)这一句中的“鲜红鲜红的”不仅仅表示一种颜色,也包含了对丹顶鹤的赞美和喜爱。如果把“鲜红鲜红的”仅仅理解为“红色”,那么在朗读时就读不出那种“味儿”。
(4)统摄上下的词句。如:“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治水》)教学时,可先扣住“非常感激”和“伟大英雄”,引导学生读前面的课文,想一想:禹的“伟大”表现在哪些地方?他有哪些业绩让人们“非常感激”?学生在读中就能抓住“洪水的灾害”以及禹“吃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些突出的表现,理解了“非常感激”和“伟大英雄”的深刻内涵。又如教学《(有趣)的(发现)》时,可以从课题人手,引导学生带着“这是怎样的发现”、“有趣在哪里”这些问题读课文。这样把全文看成一个整体,学生循着一条线索,在联系中抓住了要点,理解了词句,读懂了课文。
在阅读中感悟词句,要注意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一般地,优美抒情的课文(如《夕阳真美》)可采用“欣赏法”,即组织学生听范读或朗读录音,以感受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以及语言的气韵和美感。对情节性强的课文(如《狐狸和乌鸦》),宜用“表演法”,让学生通过有趣的表演,借助表情、动作、语言、道具等,使静态的文字变得生动可爱,在“玩”中进一步感受角色形象,体会思想感情。而有些课文则可采用“情境法”,即用图片、投影、录音等媒体,创设有声有色的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如教学《大禹治水》第一自然段时,可影示“洪水淹没庄稼树木,冲毁房屋”的画面,并配以低沉、激越的音乐。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用多作讲解,学生就能感受到洪水到来时紧张、危急的情形。“比较法”也是阅读训练中经常采用的。主要是借助不同朗读方式的比较,让学生从中领悟正确与谬误,或通过朗读进行情感和语调的对比,以辨析差异,加深对词句的感悟。如《要好好学字》第二自然段中,毛主席在听了两个小八路的回答后,说:“我是毛泽东。”这句话可能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我(是)毛泽东”,一种是“我是(毛泽东)”。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让学生比较这两种读法,看哪种读法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学生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知道:毛主席先问两个小八路,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手上给他们看,是要把自己的名字告诉他们,所以“毛泽东”三个字应重读,且都要略顿一下。
3、在读中积累运用。
积累语言主要靠诵读,朗读是背诵的基础。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首先得读好。忽视这一环节,势必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因此,结构复杂,含义较深的,要指导读通读熟,再要求背诵;篇幅较长的,要帮助理清叙述顺序,明白内容要点,以提高背诵效率。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遵循“从读到说,从说到写”的原则。朗读是表达运用的重要基础,一段文字,先要读得通顺流畅,将书面语言口语化、内化,才能表达出来。部分课文后安排了“读句子,用带点词说话”的练习(如《秋游》第4项),有的安排了根据课文内容先说后写的练习(如《2008,北京!》第4项),完成这些练习,熟读课文,理解词句,感知内容是前提。
四、练习篇 ※内容介绍
全册教材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分四个板块:学用字词句、写字训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教学建议:
我重点谈谈“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
成语歌是“读读背背”教学的重点,而背诵成语又是教学的难点。虽说教成语歌不必字字落实求甚解,但背诵记忆毕竟要先有所理解。根据成语歌的特点,有的须通过观察相关事物理解,如“练习1”的成语歌:“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和“练习5”的成语歌:“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当时的气候特征,从相关景物中感受成语意思。有的成语歌可联系相关课文理解,如“练习4”中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可联系《小鹰学飞》理解;“练习6”中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人一己百/奋起直追”,可以结合《梅兰芳学艺》理解。借助生活经验也可以理解有些成语歌的意思,如“练习3”中的成语歌:“风吹草动/雨过天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可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见闻解释这些现象。
第三册“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丰富的,“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也应该是灵活而多样的。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1、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
⑴ 利用课本“情境图”创设交际情
⑵ 借助电教媒体创设“交际情境”
2、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3、发挥电教片的示范作用
4、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人的口语交际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也是相等的。可见,“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我们应设法给学生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⑴ 坚持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实践机会。⑵ 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五、写话篇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操作的:
1、落实造句训练。
2、有效运用词串中的词练习写话。如识字1和5可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写话。
3、利用口语交际内容,练习写话。如《看望生病的同学》、《学会待客》、《我打算怎样过寒假》都可以指导学生写几句话。
4、续编故事。学完童话故事《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编一个故事。
5、仿写儿童诗。如学完《水乡歌》,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特点,仿写儿 童诗。
6、补白。如学完课文《美丽的丹顶鹤》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自己印象中的丹顶鹤用语言表达出来。
7、与文本对话。针对某一人或物,初步学会用第一人称进行解说。如学
完古诗《青松》,可让学生与青松对话,说出自己对青松坚强高贵品质的赞扬。
8、观察情境图写话。《英英学古诗》文中有一幅李白独站窗前图,此时
他会说什么,想什么,让学生写出李白当时的孤独心情,从而体会李白当时写诗的意境。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㈠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㈡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单元阶段目标、第一单元这组教材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整合内容,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这一组课文中的《秋天的图画》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上学期已经学过《四季》和《四个太阳》,有的小朋友对秋天 的特点有一些了解。《黄山奇石》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十分有趣,一张张奇石图,都是一个个神奇的童话,植物王国的奇事,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学习古诗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一定会感兴趣的。
【教学目标】
1、会认56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设置一些与秋天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用有趣的故事、活动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写,小组合作学等形式进行。
第二组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有“识字二”,《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经过一年的学校学习,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经很熟悉,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一定兴趣盎然。
【学习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活动情景,设置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第四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
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学生喜爱故事,这组课文和插图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相信能从故事中的人和事懂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但学生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目标】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这组课文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模仿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周围的世界连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第五组教材体现与他人怎样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课文。有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有体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称赞》;有体现互相帮助的《蓝色的树叶》;有体现和谐相处的《纸船和风筝》;有体现尊重他人的《从现在开始》。每篇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是一组很好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育素材,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课文,从而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的《蓝色的树叶》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故事性强,生动感人,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其它三篇课文对于学生有些难度,但这三篇课文都是描写生动、感人的童话故事和谚语。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爱听故事,对于故事内容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契机。
【学习目标】
1、认识46个生字,会写4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3、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读词语、句子识字,利用图画辅助识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通过组词、朗读课文、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第六组教材体现“关爱他人”的课文。有体现强烈情感对比的对子;有表现同学之间友爱的《窗前的气球》;有表现关心有困难的人的《日记两则》;有体现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古诗。每篇课文都饱含着爱的真情。这是一组很好的培养学生爱心,获得美好人生体验的情感教育素材。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感知教材,感悟社会,关心社会。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的《古诗两首》,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因为古诗语言精练,意蕴深长。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情等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但这两首古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很广,影响很深。大多数学生在学龄前就已会背诵,对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另外古诗有它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学起来一定会有兴趣的。其它三篇课文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这三篇课文都充分体现了儿童的生活气息,学生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体验,能够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生乐于接受。另外对子是由一连串的反义词对举,内容简单,如诗歌一般,读起来富有韵律感。学生兴趣十足。
【学习目标】
1、认识46个生字,会写3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真情与真爱。
3、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和感情。
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重点是创设情境,感悟课文,获得美好人生体验。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读词语、句子识字,利用图画辅助识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通过组词、朗读课文、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第七组教材体现“环保”的课文。有表现保护动物的拍手歌和《浅水洼里的小鱼》;有表现爱鸟护鸟的《“红领巾”真好》和《父亲和鸟》;有表现保护环境卫生的《清澈的湖水》。每篇课文都蕴涵着这样一个道理:保护环境、关爱自然,为我们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父亲和鸟》这篇课文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二年级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限的。这篇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父亲爱鸟,而是通过叙述父亲通过如何知道林中有鸟、鸟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等深层次了解来表现爱鸟。但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感情真挚。学生乐于接受。其它几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富有儿童生活气息,语言清新、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
【学习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注重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字规律,激发识字兴趣。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第八组教材体现热爱科学的课文。有体现当代科学成就的识字8;有体现水的变化的《我是什么》;有表现回声现象的《回声》;有体现太空生活常识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有体现古生物知识的《活化石》;有体现农业科技知识的《农业变化真大》。每篇课文都反映了有趣的科学知识。这是一组很好的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意识的教育素材。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本组课文的知识了解不多。但课文的形式学生都易于接受:有生动有趣的谚语,有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等,篇篇都引人入胜,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体会,拓展自己的视野。
【学习目标】
1、认识65个生字,会写4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有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在阅读课文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在认字中,引导学生制作生字卡片,加强合作学习与交流。在写字中,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查阅相关资料。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㈠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㈡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单元阶段目标、第一单元这组教材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整合内容,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这一组课文中的《秋天的图画》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上学期已经学过《四季》和《四个太阳》,有的小朋友对秋天 的特点有一些了解。《黄山奇石》和《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十分有趣,一张张奇石图,都是一个个神奇的童话,植物王国的奇事,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学习古诗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一定会感兴趣的。
【教学目标】
1、会认56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设置一些与秋天有关的 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用有趣的故事、活动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写,小组合作学等形式进行。第二组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有“识字二”,《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经过一年的学校学习,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经很熟悉,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学起来一定兴趣盎然。
【学习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根据活动情景,设置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词语、句子进行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用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识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第四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学生喜爱故事,这组课文和插图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相信能从故事中的人和事懂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但学生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目标】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这组课文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比赛读、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自主探究识字方法。模仿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周围的世界连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写,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第五组教材体现与他人怎样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课文。有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有体现相互称赞、学会欣赏别人的《称赞》;有体现互相帮助的《蓝色的树叶》;有体现和谐相处的《纸船和风筝》;有体现尊重他人的《从现在开始》。每篇课文都洋溢着时代气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这是一组很好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育素材,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课文,从而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的《蓝色的树叶》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这篇课文的内容故事性强,生动感人,贴近儿童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其它三篇课文对于学生有些难度,但这三篇课文都是描写生动、感人的童话故事和谚语。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爱听故事,对于故事内容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契机。
【学习目标】
1、认识46个生字,会写4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3、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整体感知、感悟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读词语、句子识字,利用图画辅助识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通过组词、朗读课文、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第六组教材体现“关爱他人”的课文。有体现强烈情感对比的对子;有表现同学之间友爱的《窗前的气球》;有表现关心有困难的人的《日记两则》;有体现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古诗。每篇课文都饱含着爱的真情。这是一组很好的培养学生爱心,获得美好人生体验的情感教育素材。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感知教材,感悟社会,关心社会。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的《古诗两首》,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因为古诗语言精练,意蕴深长。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情等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但这两首古诗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很广,影响很深。大多数学生在学龄前就已会背诵,对学生来说是很熟悉的。另外古诗有它的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学起来一定会有兴趣的。其它三篇课文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这三篇课文都充分体现了儿童的生活气息,学生经历过这样的生活体验,能够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生乐于接受。另外对子是由一连串的反义词对举,内容简单,如诗歌一般,读起来富有韵律感。学生兴趣十足。
【学习目标】
1、认识46个生字,会写3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真情与真爱。
3、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和感情。
本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注重朗读训练。重点是创设情境,感悟课文,获得美好人生体验。随文识字,在游戏中识字,结合生活实际识字,读词语、句子识字,利用图画辅助识字,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识字。通过组词、朗读课文、有趣的小故事复现生字,巩固要认的字.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第七组教材体现“环保”的课文。有表现保护动物的拍手歌和《浅水洼里的小鱼》;有表现爱鸟护鸟的《“红领巾”真好》和《父亲和鸟》;有表现保护环境卫生的《清澈的湖水》。每篇课文都蕴涵着这样一个道理:保护环境、关爱自然,为我们自己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中《父亲和鸟》这篇课文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二年级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限的。这篇课文并没有直接写出父亲爱鸟,而是通过叙述父亲通过如何知道林中有鸟、鸟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害等深层次了解来表现爱鸟。但这篇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感情真挚。学生乐于接受。其它几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富有儿童生活气息,语言清新、生动、活泼,学生易于接受。
【学习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灵活多样的方法识字,注重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字规律,激发识字兴趣。要写的字,采取学生自学、师指导、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
第八组教材体现热爱科学的课文。有体现当代科学成就的识字8;有体现水的变化的《我是什么》;有表现回声现象的《回声》;有体现太空生活常识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有体现古生物知识的《活化石》;有体现农业科技知识的《农业变化真大》。每篇课文都反映了有趣的科学知识。这是一组很好的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意识的教育素材。
对于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来说,本组课文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对本组课文的知识了解不多。但课文的形式学生都易于接受:有生动有趣的谚语,有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等,篇篇都引人入胜,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教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体会,拓展自己的视野。
【学习目标】
1、认识65个生字,会写4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有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在阅读课文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在认字中,引导学生制作生字卡片,加强合作学习与交流。在写字中,整体指导,发现规律,重视示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查阅相关资料。
一、本册教材的编排有什么特点?
如何使教材全面、准确地体现语文教学的目标,怎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落实到各项语文活动中。改变过去就拼音教拼音、就汉字教汉字的做法,让孩子一入学就受到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把语文教学目标阶段性地分解到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中。
1.识字、写字。
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识字1600-1800,本教材取用上限。一上400个,一下550个,本册安排450个,共达到1400个;写字方面,一上100个,一下250个,本册安排350个,共达到700个。
能力习惯方面的培养: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对于识字和写字方面,不仅要达到数量,而且要在能力上达到课标要求。
情感态度培养: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阅读方面。能力习惯方面的培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培养: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并在思想品德方面受到熏陶感染(这些不是外加的,要在读中自然渗透,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3.口语交际方面。
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4.开始安排写话。
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乐于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本册安排了两册写话。
了解日记格式,学习写日记。
易出现的倾向:
(1)单打
一、只重视识字、写字,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
(2)要求过高。如对拼音、识字的要求。
老师们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要对照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这是用好教材、搞好教学的关键。
1、在教材的组织编排上,注意了加强整合
教材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安排的,每一组是按照一个专题来编排的。每一组的结构和一下是一致的。每个单元,从导语到识字课,从课文到语文园地,乃至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的。专题的选择可以反映教材对语文本质的理解与体现。从前,教材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专题组织内容,这是基于“语文是工具”这样的理解的。本册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分别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专题指向学生发展的终极和精神的底子,是基于“语文首先是一种文化”的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体现这种编写意图,首先要从文化传承、发展精神的角度整体设计一组教材的教学目标;其次,教材中的阅读理解、口语交际、语言训练等内容要围绕专题目标而展开过程;再次,一组教材的教学要从感性上浸润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才可能使学生在理性的角度上有所感悟。
如第二组(22—41):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简单的导语,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习兴趣。一课“识字”,列出的词语反映了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以及珍惜时间的教育。“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
再如第六组(119—121):关爱他人。
简单的导语,点出关爱他人的主题。一课“识字”,采用的是对子歌的形式,主要讲的是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四篇课文:《窗前的气球》是关心同学的故事;《假如》讲孩子想要帮助弱者的童心;《日记两则》讲城里人帮助贫困山区孩子的事;《古诗两首》(回乡偶书、赠汪伦)反映的也是真挚的乡情与友情。“语文园地”中的儿歌《谁和谁好》、“口语交际”的话题(讨论怎样帮助残疾人)“展示台”的内容(唱“爱的奉献”这首歌)都与本组主题有联系。
教学中,要在整体把握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朗读、体验等感性手段,让学生有所感触,有所感想;从而主动地搜集反映关爱他人的文章,主动地背诵积累语言、主动地感动自己的心灵,进而能够把感想落实到行动上、奉献自己、关爱他人。
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请大家进一步注意,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着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也就是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最后有展示、有交流,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如第二页,收集秋天的词语,为后面展示交流作铺垫,第六页,三个小朋友,启发同学: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为展示交流继续铺垫,第21页展示台,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有什么就展示什么,前面已有安排。
如第七组: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导语”(122)点明了专题,“我们会用自己的双手,把图画画得更美”,这是引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保护好环境。
“识字7”(125)后,“我想自己编拍手歌,编好了说给你们听。”
《“红领巾”真好》(128)后,“除了爱护小鸟,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小动物呢?”
《展示台》(141),“我把自己编的拍手歌,说给大家听”“我写了几句顺口溜,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我们俩做了一个鸟巢,准备放到树林里去”。
因此,老师们在备课、钻研教材的时候,要把一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一课一课孤立地教,要发挥教材整合的教育教学效果。
2、教材的呈现方式,努力体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编写角度的创新和突破。由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既关注老师的教,也关注老师的学。
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课后的练习,还是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学习活动,都不是过去那样的布置式的,而是以学生自读自悟的形式,或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同时安排学习伙伴互相启发,体现合作精神。
像练习中的“我会认” “我会读”“我会连”,像小孩吐的泡泡里的话,它们不是装饰或点缀,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小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比如在《坐井观天》文后(61),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在《识字5》之后(84),学习伙伴建议:“我们也去收集一些谚语吧!”
从一下开始,有我的发现,展示台,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字、词的规律,主动识字、学词,积累语言。“展示台”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老师们已经使用了一年级上、下两册,对教材的这一方面的变化,感受一定是比较深的。
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人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我们相信,只有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才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只有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关系,才真正有可能培养出能独立思考的人,有创新精神的人。
根据教材编排的这一特点,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不是要教学生,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学,自己去发现,是组织学生去共同探究。这是教学思想的转变,也是教学模式的变化。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一单元:美丽的秋天
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主要由《识字2》《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语文园地二》组成,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第三单元:热爱祖国
主要由《识字3》《欢庆》《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语文园地三》组成,是一组爱国教育的经典教材。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主要由《识字4》《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语文园地四》组成,是一组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的教材。第五单元: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主要由《识字5》《称赞》《蓝色的树叶》《纸船和风筝》《从现在开始》《语文园地五》组成,是一组很好地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育素材。第六单元:关爱他人
主要由《识字6》《窗前的气球》《假如》《日记两则》《古诗两首》《语文园地六》组成,是一组很好地培养学生爱心,获得美好人生体验的情感教育素材。第七单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主要由《识字7》《“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语文园地七》组成,是一组体现“环保”的教材。第八单元:热爱科学
主要由《识字8》《我是什么》《回声》《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农业的变化真大》《语文园地八》组成,是一组很好地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意识的教育素材。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
1、会认56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二单元: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第三单元:
1、会认45个生字,会写4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第四单元: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第五单元:
1、认识46个生字,会写4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涵的道理。
3、有团结合作的意识。第六单元:
1、认识46个生字,会写3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真情与真爱。
3、有关爱他人的意识和感情。第七单元:
1、认识44个生字,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3、有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第八单元:
1、认识65个生字,会写4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有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
3、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4、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5、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调动学生的生活见闻,感知教材,感悟社会,关心社会。
6、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深入地阅读课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7、引导学生走出课堂,鼓励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体会,拓展自己的视野。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相信能从故事中的人和事懂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但学生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较难。
2、本学期的四首古诗,学生学起来有些难度。学生的领悟能力是有限的,学生对古诗的主题思想、感情等需要人生阅历来丰富。
3、关于介绍科学知识方面的内容了解得很浅。
4、生字返生的现象很严重。
5、语文实践能力有限。
6、合作意识不强。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称赞
最新版
称赞
教材分析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
在生活上,在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人,往往善于称赞别人。即使别人存在问题较多,也能给予应有的肯定。相反,有的人则总爱挑别人的毛病,在他眼里只有自己最行。
你看,本课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小獾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小刺猬说:“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看来,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