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的应用研究初稿--毕业论文
数字化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重点研究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在高中必修4中的两个应用实例,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威朗数字化信息系统探究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在“盐类水解”这一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技术;高中化学教学;盐类的水解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的背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及实验知识是通过“听”、“想象”、“背诵”及“题海战术”,这种 方法十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及思维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新课程要求教育信息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融入化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化学反应本质规律的认识。将化学反应及现象的本质转换为直观、可视的数据,尤其是对于教材里没有设计实验内容的某些教学难点和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可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1、2 研究的意义
对学校而言,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一部分实验会产生有毒气体,而大部分学校都没有通风厨,开展数字化实验对这方面没有要求,从而降低了成本。其次,对于某些爆炸等安全系数不高的实验如果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将不会对学生的安全有威胁而且有力与实验的顺利进行。对学生和教师而言,教师能够将因学校设备缺失而无法进行的实验转变为实际实验,在学生面前清晰展示实验,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对于高中化学教材中或传统模式下的实验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概念、知识,可以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辅助进行实验或改进实验,使学生观察到直观的实验演示和具体数据、图像,加强了理解和记忆。既有利于教师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和摆脱实验教学的困境,又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很好的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的内涵及应用研究 2、1 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的概述
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是指在传统实验的方法技术上,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传输实验中的各种,由计算机中的软件来处理数据获得实验结论的实验方法。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是对传统实验的补充和优化,并非是对传统实验的取代。数字化信息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探头)、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含软件)三者连接,对不同实验过程中的某些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强、气体浓度、化学PH值等进行检测,经数据采集器采集到数据,经转换后输入计算机,再由计算机经过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把实验结果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在计算机上呈现出来。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是一种高科技、现代化的实验方法,是新课程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2、2 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研究现状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数字化传感技术在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理科教学与实验探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化学教学很少涉及如何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实验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如今,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化学实验越来越被重视,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在大部分高校已得到推广。但如何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合理融合到中学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当今化学教学的一大难点。2、3 新课程背景下数字化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对数字化信息技术有了一定认识之后,部分教师已经尝试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引入高中化学教学,关于数字化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研究的文献也越来越多,它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的教学设计、教学作用,还有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的课程开设、实验教学总结及其可行性研究等。2、3、1 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现有文献中,马雪燕等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应用于高中化学必修1中“离子反应”的课堂教学设计,使生硬难理解的离子反应的本质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把无形变为有形,方便学生理解记忆。马秀芬、赵秀清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 的催化效率”的教学设计,由实验得到的曲线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还进行了传统教学设计分析和加入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2、3、2 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作用的研究
唐文伟认为:“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实验教学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创设新的学习环境,能够形成新的探究工具,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能够实现对传统实验的优化改进。”田国生认为:“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将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李淑妍认为:“将传感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利于探究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丰富化学实验评价的内涵,能够培养学生数图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3、3 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传统实验改进的研究
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有别于传统实验,席艳丽把“水果电池的探究实验”在传统实验地基础引入了数字化信息技术加以了改进,得出了水果电池的最佳实验条件。数字化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及实验改进的应用实例
化学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尤其是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用实验了辅助教学,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学困境,比如高中化学必修4中“盐类水解”这一章中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一节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于水解反应知识点的理解主要靠想象、背诵和题海战术,现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影响Al3+水解因素的探究”引入课堂教学,探究数字化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3、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盐类水解这一章的第3课时,在此之前,教材分析了盐类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并指出了不同盐溶液酸碱性的本质是因为其中弱酸根离子的水解,本课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以及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3、2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知道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观察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3 教学重难点
重点:影响盐类水解因素的探究。
难点:对影响盐类水解因素实验的分析理解。3、4 教学过程 3、4、1 回顾旧知
通过回忆第1、2课时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盐类水解的初步认识,为新课程的引入做基础。3、4、2 导入新课
提问“为什么用纯碱清洗油污时,用热水可以洗得干净些?”以此问题引入新课。3、4、3 课堂讲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产盐的弱酸越弱,即越难电离,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同理,生成盐的弱碱越弱,该盐的水解程度越大”。从反应条件考虑,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而影响水解程度的因素可以从引起水解平衡的因素分析。所以本节课以AlSO4溶液的水解为例来探究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因素。3、4、4 实验探究过程
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来探究影响AlSO4溶液水解平衡的因素。3、4、4、1 实验目的
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是高中化学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对于本知识点的学习,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对影响AlSO4溶液水解平衡的因素进行探究,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部分的知识。3、4、4、2 实验原理
除强酸强碱盐外,大部分的盐溶液均现出一定的酸性或碱性,其本质是盐类的水解。AlSO4是一种盐,但是因为其中Al3+的水解,使AlSO4溶液显酸性,水解方
+程式为:Al3++3H2O ⇌ Al(OH)3+3H。它的水解反应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溶液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及温度都会对水解反应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以此影响水解平衡的移动。本实验利用PH传感器测量溶液的PH值,以此反应溶液中H+浓度的大小,来探究影响水解的主要因素。、4、4、3 实验用品和装置
⑴试剂:AlSO4溶液(0.5mol/L)、H2SO4溶液、NaOH溶液、蒸馏水;
⑵仪器:PH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恒温水浴锅、温度计、100ml烧杯6个、250ml容量瓶、20ml移液管;
⑶装置图:如图1所示,从做到右依次为:计算机、数据采集器、PH传感器 3、4、4、4 实验步骤
⑴探究生成物浓度对AlSO4溶液水解的影响
按图1所示将PH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计算机连接好,打开计算机上的专用软件。配制0.5mol/L的AlSO4溶液,用移液管量分别取20ml AlSO4溶液于6个烧杯中,再分别向上述烧杯中滴入不同滴数的H2SO4溶液,依次为0—5滴。将用蒸馏水清洗过的PH探头放入AlSO4溶液中,开启数据采集器,分别测量上述6组加入不同量H2SO4溶液的AlSO4溶液,待数据稳定后进行记录。
⑵探究反应物浓度对AlSO4溶液水解的影响
将配制好的AlSO4溶液分别稀释为0.4、03、0.2、0.1 mol/L和初始溶液一起共5组进行测量,待数据稳定后进行记录。
⑶探究温度对AlSO4溶液水解的影响
将配制好的0.5 mol/L AlSO4溶液取20ml,用温度计测量AlSO4溶液的初始温度并用恒温水浴锅分别将其加热,测量温度分别为20、30、40、50、60、70℃时的PH值,进行记录。3、4、4、5 实验数据分析
⑴表1为加入不同滴数H2SO4溶液后引入了不同程度的H+而改变了生成物的浓度时得到的AlSO4溶液的不同PH值。图2为根据表1得到的溶液PH—生成物浓度变化曲线。由此曲线可以看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溶液的PH随着生成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溶液的PH增大说明当向溶液中加入H2SO4溶液使水解反应的平衡被破坏后,使平衡移动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当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后溶液中H+浓度将减小,测得溶液的PH值将增大。此实验结果表明生成物浓度的大小影响水解反应,增大生成物浓度不利于水解反应得进行。
表1 不同滴数硫酸后AlSO4溶液的PH值
图2 不同滴数硫酸AlSO4溶液的PH变化曲线
⑵表2为不同浓度的AlSO4溶液下的PH 值,图3为不同AlSO4溶液的PH曲线。由该曲线可以看出,随着AlSO4溶液浓度的增大,即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溶液的PH减小。由此表明反应物浓度的增大可以促进AlSO4溶液的水解。
表2 不同浓度AlSO4溶液对应的PH值
图3 不同浓度AlSO4溶液的PH变化曲线
⑶表3为不同温度下AlSO4溶液的PH值,图4为根据表3得出的不同温度下AlSO4溶液的PH变化曲线。由此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的PH值依次减小,说明溶液中的H+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表明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提高温度可以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
表3 不同温度下AlSO4溶液的PH值
图4 不同温度下AlSO4溶液的PH变化曲线 3、4、4、6 实验结论
影响Al3+水解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温度升高有利于Al3+ 水解,反应物浓度增大也有利于Al3+ 水解,而生成物浓度增大不利于Al3+ 水解。3、4、5 课堂小结
通过实验说明影响AlSO4溶液水解的因素中温度升高促进水解、反应物浓度增大促进水解、生成物浓度增大抑制水解。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请通过得出的结论解释课堂开始时提出的问题。3、4、6 教学反思
本节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通过对比Fe3+溶液颜色的深浅进行教学,Fe3+溶液颜色的变化不是很明显,学生通过肉眼不容易观察,使教学进行具有一定的难度。从以上课堂教学可见,将数字化信息技术引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可以使实验更方便、更直观地将实验结果反映出来,简单明了,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4 总结
将数字化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可以得出直观形象、具体准确的实验结论,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帮助教师突破重难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字化信息技术实验除了可以应用在盐类水解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应用于理解“平衡移动”原理、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验证“沉淀溶解平衡”实验、探测“酒精灯火焰温度”等中学化学课堂教学。
参 考 文 献
[1] 唐文伟.化学教与学[J],2010(4):69—70.[2] 马学燕.教育实践与研究[J],2013(5):68—70.[3] 马秀芬,赵秀清.尝试做数字化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7—8:82—26.[4] 张玉娟.基于数字化实验的选修课开设[J].化学教与学,2010,7:11—13.[5] 钱扬义,邓峰.数字化化学探究实验室的建设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49—52.[6] 李淑妍.基于传感技术的中学化学实验室开发及教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7] 陈琛,姚如富,邵忠德,翟蒙.数字化手持技术实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本科生毕业论文,合肥师范学院,2013.[8]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反应 原理[M](2007年2月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6—58.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元谋县物茂小学:雷永林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结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结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结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下面仅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几条有效途径:
一、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授《夜莺之歌》一课时,教师三次出示夜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每一次出现各有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圆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课前应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搜集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更能把课文了解透彻。然后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然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出示当时的影片资料,同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朗读、阅读能力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这些环节都不能忽视。朗读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很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分门别类收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在阅读教学预习中,采取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利用已有资源如网络、杂志、书籍等,在作者、背景、知识、出处及相关方面查找整个单元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提取适合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资料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适时补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心应手。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能够写作、轻松愉快的写作,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运用声象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自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作文课堂,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揽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如:“熊猫”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动物,可由于生存环境决定它们只能生存在祖国的西南地区,不冷不热,箭竹丛生的地方,这便是我们无缘与熊猫相见的原因。然而,通过多媒体作文,学生不但见到了熊猫,而且还了解到关于熊猫的许多方面的特点。如熊猫的生性孤僻,活动范围小,喜欢在树上活动。繁殖,发育慢,以箭竹为食,有人的灵性,是残存的古动物,更主要是直接观察了熊猫的活动形象。再如“孔子”,“哥白尼”古今中外著名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详情了解甚少,可是对媒体作文满足了学生的欲望,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五、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在一个“用”字上。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运用。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练习途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课程整合无疑是将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转化为信息技术的传授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已阔步进入了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它必将结出丰硕的实验果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李永前
4、《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2期
第三篇: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现在的课堂教学非常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创新的机会,但是在广泛使用这些信息技术时,我们又发现了它存在着很多不足。两种教学方式均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将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一.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教师讲解和教科书,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但它却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创造性地去学习。
2.教育手段
传统教学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说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方向,有目标的人才培养,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的接受情况。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是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
3. 教育形式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不能互相选择,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情况选择最佳的学习进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利用远程教学方式创造了灵活的学习方式,没有格局限制,学习渠道也越来越多,为很多有学习困难又想接受正规教育的人提供了方便。
二.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提高网络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配合起来,以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带动教育在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中的改革与发展。这种“整合”既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也不是两者勉强的掺和,而是两者要做到双向互动,紧密融合,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整合。
1.加强师生交流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时,存在着潜在的情感交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蕴涵着重要的情感信息。所谓言传身教就是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传输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在集体环境中生活,不但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还能很好地适应各种层次的教学和教学对象,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绪变化,用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这一新生事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单一的封闭教学模式,信息化课堂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才能的辅助工具。但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也是创设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网络课堂虽然提供给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却容易忽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被削弱了。因此,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从学习氛围、教学方法和教师教态上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系统。如:提高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在教学中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系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做试验,一起交流探索。
2.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这样直接的讲解知识可以省掉学生摸索的时间,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非常好,对于知识的重难点把握的也很好。而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源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很多,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丢失目标。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被忽视,这样往往容易形成课堂氛围看起来很活跃,学生参与率高,但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缺乏深层次的知识体验和思维活动,使学习过程最终失去教师的控制。现实中发现,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多是只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而忽视了教学目标。因此,加强网络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与控制,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网络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师们更是赞不绝口。甚至有部分教师心里潜意识的认为多媒体课就等于优质课,还有很多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带来的五彩缤纷的课堂效果,而对教材重难点不去探究,也无暇探究,看似课堂设计非常精美,视听效果也很好,实则学生上课走马观花,所学有限。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如果只是一味的用课堂效果来吸引学生,就会有喧宾夺主之味。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首先,要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师应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重难点知识,认真备课,不能单纯的依靠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而是应让多媒体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第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人心所导,各如其面,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施教之前,应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有效组织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达到活学活用,恰到好处的运用信息技术。
三、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互补关系。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课堂教学的一个最大优点是教学手段灵活,教学信息丰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突出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宜培养创造性人才。从这一点上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中得到启发。但是网络课堂教学使得计算机成为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障碍。这一障碍不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课堂接受情况。相比之下,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便于控制课程进度,及时了解学生接收情况,课堂教学过程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眼神、动作中都传递着爱的信息,缩小了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这恰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所以,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正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恰好能弥补网络课堂教学的劣势。它们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它们是优势互补的关系。
总而言之,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它们各自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将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能产生无可比拟的效果,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
第四篇:浅谈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浅谈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宁陵县高级中学
翟亚薇
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总体背景下,多媒体在英语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正在逐渐影响着教育教学观念,改变着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技术的利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给老师和学生新的感受,是一种颇具模拟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手段。他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还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让学生清楚的看见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他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已成为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必然,并已逐步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沿。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这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呢?我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看法:
一、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
1、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有着与本国语言的一些异性,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不能适应,致使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形、声、色、光等表现法创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别扭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内容。我们在给同学们观看视频材料---马丁·路德《I have a dream》演讲的真实场景,视听结合,声形并茂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历史,实现了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调动了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优化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强化感知,突出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一般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丰富,就能为进一步形成概念,理解知识和掌握学习的规律打好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要遵循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运用好多媒体这一有效教学手段,就不仅避免了以往在教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教学用语言表达较为困难的矛盾,而且预先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这样教学既延长了学生思维的活动时间,又从中受到启迪,深刻理解了所学内容,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3、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方面,多媒体技术集文体,图形,图像,动画影响于一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提高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了条件。
4、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
多媒体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优势可以帮助教师传递最大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式和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从而给学生形成一个良好循环的学习过程。我通过实践,运用多媒体比不同多媒体平均要节约15分钟。省下的时间,我把它用于加大练习量,也就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到了实处。
5、利用多媒体可优化老师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备课,整理知识点,上课时写在黑板上,学生边看边记录到笔记本上,黑板空间有限势必要边擦边写,不仅浪费时间,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死板。而多媒体教学法的运用,彻底改变了粉笔教学法,把知识直观地投影在大屏幕上,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节约了时间,使教学气氛相对轻松活跃。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增加多种新颖的练习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和补充,扩大课堂知识容量,加快课堂节奏,督促学生学习态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的最大优点在于:随时更新知识的同时也不会查找不到旧知识,不像黑板那样擦掉就没有了,这样学生会把知识点深深地记在脑海里面了。
二、多媒体英语教学的“几点注意。”
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让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效,节能等许多甜头,但也要注意的是
1、多媒体英语教学中的课件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人类的学习行为是外部刺激和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提供的外部教学活动与学习者的个体内部心理相吻合,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教师传授的知识化为学生的知识。因此,我们制作的多媒体英语课件在整体课件上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而且还要使课件的展示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已成为英语课件设计的一个基本原则。
2、注重多媒体课件风格和教师风格的一致性,避免把英语课堂变成课件展示课。教师通过课件按照自己设计的逻辑进程,选用最适合自己的教法,有效的地组织教学,因而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过程中,教师应亲自创作,自然的把自身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体现自己的教育思路,又让学生易于接受。但是过多的依赖多媒体,会将教师成放映机,有些老师为了突出课件的作用,使用了长时间大容量的教学课件。由于课件太长,以致于取代了常规的英语教学,而使英语教师变成了课件的展示者,这样看起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其实只有老师一人在忙,而学生只是看表演而已。长此以往,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如同放映员,其威信将大为下降,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偶尔借用多媒体课件是可以的,达到的效果也很好。但一味的依赖其效果将发生反作用,3、多媒体英语教学不能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因为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是无法取代的。如常规的备课、批改作业、板书设计等。所以英语教师不要一味的赶时髦,应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让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有机配合,合理运用,发挥其长处,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化枯燥为有趣,能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效果。但也要认清多媒体教学不是唯一选择,不能滥用多媒体。因此,我们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从实际效果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好的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达到人机合一,多媒体英语合一的境界,提高教学质量,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数学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由传统教学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转型期。信息技术以它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在教学中的角色已越来越重要了。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 用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开发来辅助教学, 已成为了一种学科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文] 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其实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素质教育是没有很大矛盾的,其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比纯粹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更高更严格,传统的板书设计和板书实践、备课改作等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甚至可以说老师的第一个粉笔字可以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一、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
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从媒体的使用上来看,传统教学使用的挂图等手段相对平面、不够逼真,但是对于有些教学用传统教学的方法效果会更佳,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除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主题图画,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用传统模式以“讲述+板书”的形式讲授,多以语言讲述为主,板书为辅,效果会更为实际。而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学生对几何形体的再现,对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往往离开这些几何实体,而依赖于头脑中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形象反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依赖于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依赖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过程中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培养和发展。如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学生难以想像出也难以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一个个的小正方体依次堆积,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长方体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通过动态演示,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材料,学生的想象有了坚实的基础,以此得出了“长方体体积公式”,从而使学生空间观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效果。但是,多媒体板书随着大屏幕的翻动而消失学生不易记起,在教学过程中用上传统板书方式把长方体体积公式板书定格在黑板上,也取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二、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取长补短
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1、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
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是几千年教学模式精华的结晶;
4、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不足:
1、以教定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
2、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3、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等。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本来一个顶点两条直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的图形,会感觉枯燥无味,课前巧妙的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课前把学校的操场拍摄下来,融入到课件当中,让学生在我们熟悉的环境当中找出角来,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讲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时候,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制作活动角,然后结合课件,课件设计成两组角,每一组有两个角,第一组是一大一小两个角,第二组是两个相同大小的角,只是两个角的边一条长,一条短,通过课件移动两组角,让学生感知两组角重合后的变化,最后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息技术教学手段就轻松的把这种抽象的空间观念化难为易。而这点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优胜与传统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具有:
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
3、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4、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不足:
1、教师面对电脑点击鼠标,无意间语言就会失去激情,失去抑扬顿挫,让人听了昏昏欲睡。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上课,板书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上课,板书相对来说就会变得很少,讲授过程中的一些公式、定理会随着大屏幕的翻动而消失,在解题时不利于学生理解,从而不利于理解教学的内容。
3、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传输了较多的内容,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肯定有不能理解和疑惑的地方,从而造成学习质量的降低。
教学中应把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媒体教学不可一概而论,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特点、不同的内容有的放矢地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起来一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二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在这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的教育改革大潮中也不可丢掉传统教学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各有优缺点,如何正确处理两种教学模式的关系是个长久的课题,两者不能对立起来,而应有机结合,以传统教学手段带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促进传统教学的改革,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和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才是两种模式结合的精品。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电教》2009年20期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传统教育的影响》李向荣
2、《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39期 作者:郭艳敏《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