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浅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内江市东兴区东兴街道中心学校
代艳丽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机结合、读写一体会呢?通过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鼓励学生多练笔
练笔这种作文的形式,花时少,学生的负担轻,又便于老师的指导。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教材中一般都安排了3—4次的小练笔,而且形式多样。如三年级上册中学了课文《给予树》后,要求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种小练笔,要求虽然简单,但让孩子们怀着—颗感恩的心来写,即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让他们懂得了对于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知道感恩。再如在四年级上册中学了《搭石》后,有这样一次小练笔: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很有启发。我也想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这里不仅要让学生注意平时对周围的事物要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还让他们明白,不能只看重表面华丽的东西,平凡的事物中也有许多在默默奉献着,他们的“美”不张扬 但却实在,让学生的价值观得以体现。还可以仿照着课文来写生活中的“美”,这样的小练笔达到了多重效果。在教材中这样的小练笔还有很多很多,也有可能教师因为平时的教学时间不够用,不进行或者进行了也不给予学生们任何的评价,我想这样的话,教材安排这样的小练笔的用心就白费了。不管是几句话,还是—整篇文章,我们都应该及时地为他们评价,并给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学生的写作潜能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我们可不能低估了他们的实力,往往会让我们出乎意料。学生的写作督能,是可以进行无尽的开发。写作教学不仅仅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在儿童学龄前和小学低段就应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学龄前儿童在他们还不会写字的时候,他们是利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及内心的感想的。这时教师和家长,就应重视孩子们的举动,并顺时引导,诱发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到了中段,尤其是三年级,在学生刚学写作时,不要让他们对作文有畏惧心理。三年级开始写作不再是几句通顺的话就行,还得有结构相对完整、篇幅短小的文章。这对他们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他们的作文中有几句或几段可取之处,教师都应极力鼓励,对他们的作文应多一些表扬,少一些删减,借平时练习写作的机会激发学生写出更优秀的作文,让他们树立好写作的信心。总之,学生的写作潜能是无限的,这就得看老师们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去激发,让学生的潜能在写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三、利用课外阅读和平时在生活中的积累,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
经过学生平时的课内外的阅读,肯定会积累非常多的知识,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他们也会收集到很多写作的素材,对他们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 的写作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可以让他们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写作。在学生刚学会写字时`可以让他们读一些绘本,并将平时的所学用绘本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写作打下基础。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后,可以采用教材上的小练笔的方式。学会日记后,写日记也是对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学校或者老师还可以举办一些和写作有关的活动,例如:参加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大比拼、校报或广播站资料征集、自编故事大赛等等。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达真实的自我
现在国家和政府对教育也投入了非常多。学校有了多媒体、大量的图书,补充了更多的专业教师„„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各小学也举办了不同形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而这些课外活动,会让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的充实,对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为了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很多学校举办了读书活动、书信比赛、征文比赛、跳蚤书社、校园广播站、故事大赛、诗歌朗诵赛等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尽情享受读书和写作的快乐,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将学生的童真童趣尽情地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这就得靠我们所有的教师担负起重任,将小学语文教学引领进一个全新的境界。让孩子脱离读书难、写作难,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爱上阅读、爱上级写作。
第二篇:语文教学与书法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与书法的有机结合清代刘熙载认为“字如其人”,他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对个人来说,写好字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书法,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一、借字载德,陶冶学生的情操。中学生由于受年龄、认知能力、阅历等方面的制约,对汉字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及汉字的艺术美不甚了解,我们应当让学生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外型最优美,内涵最丰富,最具有创造性,最具有艺术美,最能给人以想象的文字。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文字,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为一门艺术,而且在国际艺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有人自豪地说汉字是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而且,种种迹象显示,汉字继英文之后,正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脑语言。
语文教学讲究审美,讲究情操的陶冶,而书法与之结合,正好能实现这方面的目标。汉字笔画安排巧妙,字形变化多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比如笔画有顾盼、对称、和谐、向背之美,字形有俊秀、洒脱、凝重之美等。练习写字可以感受点画之美、字形之美、墨色之美和气韵之美,从而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在书法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古代许多著名书法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
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芒。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第二、以字养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习惯是人们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惯常行为,它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社会性等特点。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差,这与广大的学生家长和一部分老师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的书写能力已是无关紧要”的思想认识有关。殊不知,一种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而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智慧,更不是物质条件,而是顽强的毅力。写字很苦,不仅手累,身累,心更累,要写好字,必须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写字很枯燥,每一个汉字都是点、横、撇、捺、折等笔画的重复,因此,要写好字就必须具有顽强的毅力。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肯定了写字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正面引导,让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生根。有关专家认为,学生不重视书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值得反思。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一些教师已经很少在黑板上写板书,而是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很难想象他们教的这些学生中,日后有人走上教师岗位后,还会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地写板书。还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来自某些新闻媒体的炒作,那就是:人类将进入网络时代,办公、写作等将全部由电脑完成,毛笔字,甚至钢笔字,已经逐渐失去它的实用性,老年人练字消遣消遣还可以,青少年浪费大量时间习字根本就没有必要,写好写坏无所谓。这种认识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书写,不肯在写字上下功夫。
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虽说近几年电脑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在我们国家,无论是使用人数,还是知识的普及程度,还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当今社会还有90%的文字工作需要用手写,将来电脑再普及,书写也不会被遗弃。你可以有手提电脑,但打印机可以随时待命吗?正如我们人类现在已经拥有飞机、轮船、火车与汽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可是仍需要用脚走路、跑步一样,我们是无法不用手书写的。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才会在练字上下苦功,从而达到写好字的目的。
于漪老师说:“由于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广阔,想得宽,想得深,也想得杂,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常常超越他们的年龄,这就大大增添了教者的‘困’的程度。”而把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无疑是解“困”的一个好办法。
德育与智育兼顾,人品与字品兼得,何乐而不为?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元谋县物茂小学:雷永林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结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结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结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下面仅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几条有效途径:
一、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授《夜莺之歌》一课时,教师三次出示夜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每一次出现各有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圆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课前应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搜集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更能把课文了解透彻。然后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然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出示当时的影片资料,同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朗读、阅读能力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这些环节都不能忽视。朗读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很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分门别类收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在阅读教学预习中,采取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利用已有资源如网络、杂志、书籍等,在作者、背景、知识、出处及相关方面查找整个单元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提取适合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资料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适时补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心应手。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能够写作、轻松愉快的写作,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运用声象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自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作文课堂,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揽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如:“熊猫”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动物,可由于生存环境决定它们只能生存在祖国的西南地区,不冷不热,箭竹丛生的地方,这便是我们无缘与熊猫相见的原因。然而,通过多媒体作文,学生不但见到了熊猫,而且还了解到关于熊猫的许多方面的特点。如熊猫的生性孤僻,活动范围小,喜欢在树上活动。繁殖,发育慢,以箭竹为食,有人的灵性,是残存的古动物,更主要是直接观察了熊猫的活动形象。再如“孔子”,“哥白尼”古今中外著名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详情了解甚少,可是对媒体作文满足了学生的欲望,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五、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在一个“用”字上。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运用。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练习途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课程整合无疑是将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转化为信息技术的传授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已阔步进入了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它必将结出丰硕的实验果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李永前
4、《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2期
第四篇: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现在的课堂教学非常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创新的机会,但是在广泛使用这些信息技术时,我们又发现了它存在着很多不足。两种教学方式均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将他们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达到优化教学之目的。
一.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教师讲解和教科书,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但它却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信息环境下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有创造性地去学习。
2.教育手段
传统教学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说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方向,有目标的人才培养,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的接受情况。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是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
3. 教育形式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和学生都不能互相选择,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情况选择最佳的学习进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利用远程教学方式创造了灵活的学习方式,没有格局限制,学习渠道也越来越多,为很多有学习困难又想接受正规教育的人提供了方便。
二.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提高网络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配合起来,以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带动教育在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中的改革与发展。这种“整合”既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也不是两者勉强的掺和,而是两者要做到双向互动,紧密融合,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整合。
1.加强师生交流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时,存在着潜在的情感交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蕴涵着重要的情感信息。所谓言传身教就是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在传输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在集体环境中生活,不但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还能很好地适应各种层次的教学和教学对象,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体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情绪变化,用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这一新生事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一个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单一的封闭教学模式,信息化课堂主要包括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媒体是创设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才能的辅助工具。但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也是创设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增进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网络课堂虽然提供给了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却容易忽视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人格魅力被削弱了。因此,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从学习氛围、教学方法和教师教态上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系统。如:提高网络学习的交互性;在教学中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完善师生之间的交流系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做试验,一起交流探索。
2.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有利于系统的传授知识,这样直接的讲解知识可以省掉学生摸索的时间,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非常好,对于知识的重难点把握的也很好。而网络课堂的学习资源多采用非线性超文本方式组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很多,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丢失目标。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容易被忽视,这样往往容易形成课堂氛围看起来很活跃,学生参与率高,但实际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浅层,缺乏深层次的知识体验和思维活动,使学习过程最终失去教师的控制。现实中发现,利用网络课堂教学往往不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大多是只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而忽视了教学目标。因此,加强网络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与控制,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对网络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做到因材施教 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的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多媒体、网络资源,教师们更是赞不绝口。甚至有部分教师心里潜意识的认为多媒体课就等于优质课,还有很多教师只是一味的追求文字、图片、声音、录像带来的五彩缤纷的课堂效果,而对教材重难点不去探究,也无暇探究,看似课堂设计非常精美,视听效果也很好,实则学生上课走马观花,所学有限。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如果只是一味的用课堂效果来吸引学生,就会有喧宾夺主之味。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首先,要熟悉并掌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师应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重难点知识,认真备课,不能单纯的依靠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而是应让多媒体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发挥其特有的优势。
第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人心所导,各如其面,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施教之前,应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有效组织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达到活学活用,恰到好处的运用信息技术。
三、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互补关系。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课堂教学的一个最大优点是教学手段灵活,教学信息丰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突出了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宜培养创造性人才。从这一点上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从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中得到启发。但是网络课堂教学使得计算机成为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障碍。这一障碍不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课堂接受情况。相比之下,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便于控制课程进度,及时了解学生接收情况,课堂教学过程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眼神、动作中都传递着爱的信息,缩小了师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这恰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所以,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势正好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恰好能弥补网络课堂教学的劣势。它们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它们是优势互补的关系。
总而言之,网络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它们各自的特性所决定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将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能产生无可比拟的效果,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
第五篇: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
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
秭归县一支笔中学向传新
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沉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凝结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同时汉字是中国人的又一重要的身份表征,正如黄色的皮肤一样,是增强中华凝聚力的重要纽带。至于书法艺术更是中国的国粹。所以,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需要加强书法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书法,让书法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认为“字如其人”,他在《艺概;书概》中把写字提到了一个人的才志的高度。他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对个人来说,写好文字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书面交流的工具,字迹工整漂亮,让人产生愉悦之情,增加阅读欲望;反之,写的近似“鬼画符”,需阅读者“破译”,不仅破坏阅读情绪,而且达不到与大家沟通的目的。细想,人们把写的字看作是人的“第二门面”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写的字不好,一个人在人们的印象中就会“丢分”。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的书写,明确写明:“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那就是汉字书写出现了危机,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语文教学中的书法教学,到了不容忽略的程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书法,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提倡语文教学应当与书法有机地结合,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借字载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更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中学阶段的写字教学,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对中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融汇写字教学,借字载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学生由于受年龄、认知能力、阅历等方面的制约,对汉字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及汉字的艺术美不甚了解,我们应当让学生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外型最优美、内涵最丰富、最具有创造性、最具有艺术美、最能给人以想象的的文字。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文字,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为一门艺术,而且在国际艺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有人自豪地说汉字是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而且,种种迹象显示,汉字继英文之后,正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脑语言,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从而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无比自豪。
语文教学讲究审美,讲究情操的陶冶,而书法与之完美的结合,正好能实现这方面的目标。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我国汉字笔画安排巧妙,字形变化多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比如笔画有顾盼、对称、和谐、向背之美,字形有俊秀、洒脱、凝重之美等。练习写字可以感受点画美、字形美、墨色美和气韵美,从而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在书法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历史上也有一些人,字虽写得不错,但人品不佳,人们厌其人,而恶其字,最终人书俱废。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并结合书史的典型范例进行教育。由于这类熏陶的结果,加之书法艺术本身的引导作用,结果是受过书法教育的学生道德素质明显高于未上过书法课的学生。
第二、用字养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习惯是人们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惯常行为。它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社会性等特点。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差,我想与广大的学生家长和我们一部分老师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的书写能力已是无关紧要”的思想认识有关。殊不知一种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理所应当也包括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
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而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智慧,更不是物质保证,而是顽强的毅力。写字很苦,不仅手累、身累、心更累,但要写好字,必须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练习;写字很枯燥,每一个汉字都是点、横、撇、捺、折等笔划的重复展现。但写字虽然枯燥、乏味,又不能就此不写,特别是在严冬酷暑的日子里,每写一回字,都可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为了在学生中养成一种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应当把汉字书写的基本姿势和要领如“头正、身直、足开、臂安”、“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等知识给学生作讲解,还应当要求学生:练字时不在乎数量的多少,也不在乎速度的快慢,一定要讲究质量。要求学生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写的,它代表了自己的最高书写水平,而不是为应付老师的作业。为调动学生汉字书写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汉字书写责任感。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肯定了写字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试想,语文教学最讲究教书以育人,若不提倡写字的“横平竖直”,又怎能鼓励做人的“堂堂正正”?以楷书为例,楷书字体端正,用笔讲法度。在写字过程中,很多学生怀有追求楷书的“正直”和认同楷书风格的心理,写好每一笔画和每一结构单位,把每个字写得堂堂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字愈精神人愈灵”,受楷书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就会具有楷书的品格。绝大多数写字好的学生品学兼优,是和写字影响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写字时,坚持正确的坐姿、执笔和运笔,始终保持桌面写字环境的整洁,并成为习惯,会对他们的精神面貌产生积极影响。汉字“以形写意”、“拼形表意”的特点,自古就有引发伦理教育的功能。教“诗”字,可讲“诗言志”,进行与志有关的教育;学习“信”字,可联系“人言为信”,进行人格和道德关系教育。
举两个学生为例:其中一个是认真刻苦的女生,做事一丝不苟,其写字也体现出来,写字的基本要求都能做到,但有一个小问题,带撇捺的字都写的角度过大,有些字如“全”等在上部的这样写可以,但比如“桌”字底下的撇捺则不能分的角度过大,否则会使字软趴趴的没力气。我们给她写了不同的几个字比较说明,再写就好多了,其实是她的性格上太柔弱,通过纠正写字这一小点问题,我们发现她渐渐的变刚强了,走路有力气了,坐在座位上时挺直胸膛,与人交往时不再怕,很有自信。这样一段时间后,其他字也写的好看了。事实表明聪明的她通过写字,真的在这些方面才提高了上来。另外一个例子是一名男生,单亲家庭的孩子,其父脾气暴躁。他写字时所有的竖画向左斜,横画朝右上戳,整个字倒是挺结实。我们就耐心的调理,向他说明,要按田字格中心的竖线方向写好所有的竖画,横线方向写好横画,鼓励他矫正,有点进步就表扬。半年多下来,他写的字竖画基本上垂直了,他的脾气性子也不那么狂躁了。
第三、正面引导,让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有关专家认为,学生不重视书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值得反思。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一些教师已经很少在黑板上写板书,而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很难想象他们教的这些学生中,日后有人走上教师岗位,还会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地写板书。当然,另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来自于某些新闻媒体的炒作,并得到不少学生的认同,那就是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电脑、网络时代,办公、写作等将全由电脑完成,毛笔字甚至钢笔字已经逐渐失去它的实用基础,老年人练字消遣消遣还可以,青少年浪费大量时间习字没有必要,根本不需要用笔写字,写好写坏无所谓。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市场,也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书写,不肯在写字上下苦功。更有人宣称:字写得再好也不如用电脑打印出来的端正清秀。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写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从社会交际角度看,近几年电脑、网络虽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我们国家无论使用人数还是知识的普及程度还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当今社会还有90%的工作需要用手写。将来电脑、网络再普及,书写也不会被遗弃的。你可以有手提电脑,但打印机可以随时待命吗?有人说:正如我们人类现在已经拥有飞机、轮船、火车与汽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人类仍需要用脚走路、跑步一样。我们是无法不用手书写的。此言甚妙!一语中的。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才会在练字上苦下功夫,达到写好字的目的。
于漪老师说:“由于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广阔,想得宽,想得深,也想得杂,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常常超越他的年龄,这就大大增添了教者的‘困’的程度”。语文教师只有知“困”而省,不断追求,才能形成“语文教育机智”。而把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是解“困”的一个好办法。德育与智育兼顾,人品与字品兼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