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

时间:2019-05-13 14:5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

第一篇: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

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

秭归县一支笔中学向传新

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沉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凝结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同时汉字是中国人的又一重要的身份表征,正如黄色的皮肤一样,是增强中华凝聚力的重要纽带。至于书法艺术更是中国的国粹。所以,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需要加强书法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书法,让书法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认为“字如其人”,他在《艺概;书概》中把写字提到了一个人的才志的高度。他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对个人来说,写好文字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书面交流的工具,字迹工整漂亮,让人产生愉悦之情,增加阅读欲望;反之,写的近似“鬼画符”,需阅读者“破译”,不仅破坏阅读情绪,而且达不到与大家沟通的目的。细想,人们把写的字看作是人的“第二门面”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写的字不好,一个人在人们的印象中就会“丢分”。200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的书写,明确写明:“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一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那就是汉字书写出现了危机,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语文教学中的书法教学,到了不容忽略的程度。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书法,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提倡语文教学应当与书法有机地结合,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借字载德,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尤其是我们的汉字,更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中学阶段的写字教学,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对中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融汇写字教学,借字载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中学生由于受年龄、认知能力、阅历等方面的制约,对汉字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及汉字的艺术美不甚了解,我们应当让学生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外型最优美、内涵最丰富、最具有创造性、最具有艺术美、最能给人以想象的的文字。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文字,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为一门艺术,而且在国际艺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有人自豪地说汉字是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而且,种种迹象显示,汉字继英文之后,正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脑语言,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从而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并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无比自豪。

语文教学讲究审美,讲究情操的陶冶,而书法与之完美的结合,正好能实现这方面的目标。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我国汉字笔画安排巧妙,字形变化多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比如笔画有顾盼、对称、和谐、向背之美,字形有俊秀、洒脱、凝重之美等。练习写字可以感受点画美、字形美、墨色美和气韵美,从而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在书法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历史上也有一些人,字虽写得不错,但人品不佳,人们厌其人,而恶其字,最终人书俱废。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并结合书史的典型范例进行教育。由于这类熏陶的结果,加之书法艺术本身的引导作用,结果是受过书法教育的学生道德素质明显高于未上过书法课的学生。

第二、用字养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习惯是人们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惯常行为。它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社会性等特点。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差,我想与广大的学生家长和我们一部分老师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的书写能力已是无关紧要”的思想认识有关。殊不知一种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理所应当也包括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教育。

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而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智慧,更不是物质保证,而是顽强的毅力。写字很苦,不仅手累、身累、心更累,但要写好字,必须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练习;写字很枯燥,每一个汉字都是点、横、撇、捺、折等笔划的重复展现。但写字虽然枯燥、乏味,又不能就此不写,特别是在严冬酷暑的日子里,每写一回字,都可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为了在学生中养成一种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应当把汉字书写的基本姿势和要领如“头正、身直、足开、臂安”、“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等知识给学生作讲解,还应当要求学生:练字时不在乎数量的多少,也不在乎速度的快慢,一定要讲究质量。要求学生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是用心写的,它代表了自己的最高书写水平,而不是为应付老师的作业。为调动学生汉字书写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汉字书写责任感。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肯定了写字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试想,语文教学最讲究教书以育人,若不提倡写字的“横平竖直”,又怎能鼓励做人的“堂堂正正”?以楷书为例,楷书字体端正,用笔讲法度。在写字过程中,很多学生怀有追求楷书的“正直”和认同楷书风格的心理,写好每一笔画和每一结构单位,把每个字写得堂堂正正、规规矩矩、富有活力。“字愈精神人愈灵”,受楷书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就会具有楷书的品格。绝大多数写字好的学生品学兼优,是和写字影响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写字时,坚持正确的坐姿、执笔和运笔,始终保持桌面写字环境的整洁,并成为习惯,会对他们的精神面貌产生积极影响。汉字“以形写意”、“拼形表意”的特点,自古就有引发伦理教育的功能。教“诗”字,可讲“诗言志”,进行与志有关的教育;学习“信”字,可联系“人言为信”,进行人格和道德关系教育。

举两个学生为例:其中一个是认真刻苦的女生,做事一丝不苟,其写字也体现出来,写字的基本要求都能做到,但有一个小问题,带撇捺的字都写的角度过大,有些字如“全”等在上部的这样写可以,但比如“桌”字底下的撇捺则不能分的角度过大,否则会使字软趴趴的没力气。我们给她写了不同的几个字比较说明,再写就好多了,其实是她的性格上太柔弱,通过纠正写字这一小点问题,我们发现她渐渐的变刚强了,走路有力气了,坐在座位上时挺直胸膛,与人交往时不再怕,很有自信。这样一段时间后,其他字也写的好看了。事实表明聪明的她通过写字,真的在这些方面才提高了上来。另外一个例子是一名男生,单亲家庭的孩子,其父脾气暴躁。他写字时所有的竖画向左斜,横画朝右上戳,整个字倒是挺结实。我们就耐心的调理,向他说明,要按田字格中心的竖线方向写好所有的竖画,横线方向写好横画,鼓励他矫正,有点进步就表扬。半年多下来,他写的字竖画基本上垂直了,他的脾气性子也不那么狂躁了。

第三、正面引导,让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有关专家认为,学生不重视书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值得反思。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一些教师已经很少在黑板上写板书,而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很难想象他们教的这些学生中,日后有人走上教师岗位,还会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地写板书。当然,另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来自于某些新闻媒体的炒作,并得到不少学生的认同,那就是21世纪人类将进入电脑、网络时代,办公、写作等将全由电脑完成,毛笔字甚至钢笔字已经逐渐失去它的实用基础,老年人练字消遣消遣还可以,青少年浪费大量时间习字没有必要,根本不需要用笔写字,写好写坏无所谓。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市场,也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书写,不肯在写字上下苦功。更有人宣称:字写得再好也不如用电脑打印出来的端正清秀。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写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从社会交际角度看,近几年电脑、网络虽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我们国家无论使用人数还是知识的普及程度还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当今社会还有90%的工作需要用手写。将来电脑、网络再普及,书写也不会被遗弃的。你可以有手提电脑,但打印机可以随时待命吗?有人说:正如我们人类现在已经拥有飞机、轮船、火车与汽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人类仍需要用脚走路、跑步一样。我们是无法不用手书写的。此言甚妙!一语中的。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才会在练字上苦下功夫,达到写好字的目的。

于漪老师说:“由于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广阔,想得宽,想得深,也想得杂,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常常超越他的年龄,这就大大增添了教者的‘困’的程度”。语文教师只有知“困”而省,不断追求,才能形成“语文教育机智”。而把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无疑是解“困”的一个好办法。德育与智育兼顾,人品与字品兼得,何乐而不为?

第二篇:语文教学与书法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与书法的有机结合清代刘熙载认为“字如其人”,他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对个人来说,写好字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书法,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一、借字载德,陶冶学生的情操。中学生由于受年龄、认知能力、阅历等方面的制约,对汉字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及汉字的艺术美不甚了解,我们应当让学生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外型最优美,内涵最丰富,最具有创造性,最具有艺术美,最能给人以想象的文字。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文字,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为一门艺术,而且在国际艺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有人自豪地说汉字是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而且,种种迹象显示,汉字继英文之后,正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脑语言。

语文教学讲究审美,讲究情操的陶冶,而书法与之结合,正好能实现这方面的目标。汉字笔画安排巧妙,字形变化多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比如笔画有顾盼、对称、和谐、向背之美,字形有俊秀、洒脱、凝重之美等。练习写字可以感受点画之美、字形之美、墨色之美和气韵之美,从而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在书法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古代许多著名书法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

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芒。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第二、以字养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习惯是人们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惯常行为,它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社会性等特点。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差,这与广大的学生家长和一部分老师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的书写能力已是无关紧要”的思想认识有关。殊不知,一种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而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智慧,更不是物质条件,而是顽强的毅力。写字很苦,不仅手累,身累,心更累,要写好字,必须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写字很枯燥,每一个汉字都是点、横、撇、捺、折等笔画的重复,因此,要写好字就必须具有顽强的毅力。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肯定了写字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正面引导,让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生根。有关专家认为,学生不重视书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值得反思。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一些教师已经很少在黑板上写板书,而是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很难想象他们教的这些学生中,日后有人走上教师岗位后,还会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地写板书。还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来自某些新闻媒体的炒作,那就是:人类将进入网络时代,办公、写作等将全部由电脑完成,毛笔字,甚至钢笔字,已经逐渐失去它的实用性,老年人练字消遣消遣还可以,青少年浪费大量时间习字根本就没有必要,写好写坏无所谓。这种认识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书写,不肯在写字上下功夫。

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虽说近几年电脑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在我们国家,无论是使用人数,还是知识的普及程度,还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当今社会还有90%的文字工作需要用手写,将来电脑再普及,书写也不会被遗弃。你可以有手提电脑,但打印机可以随时待命吗?正如我们人类现在已经拥有飞机、轮船、火车与汽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可是仍需要用脚走路、跑步一样,我们是无法不用手书写的。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才会在练字上下苦功,从而达到写好字的目的。

于漪老师说:“由于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广阔,想得宽,想得深,也想得杂,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常常超越他们的年龄,这就大大增添了教者的‘困’的程度。”而把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无疑是解“困”的一个好办法。

德育与智育兼顾,人品与字品兼得,何乐而不为?

第三篇: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

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的不渗透着德育教育。俗话说教书育人,在教好书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怎样去做人,这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门艺术,它是按照语文的教学规律,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的,它不是直接的理论说教,从德育作用方式和效果的角度看,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是它的最大的特点。以阅读教学为例,文艺性的作品往往描绘生动的任务形象和丰富的生活画面,饱含作者的感情传达到他们内心,这样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学生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憎作者所憎。在语文教学中,对这种作品的思想内容的感受、体验与思考是不知不觉渐进式的,既所谓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

下面,我就谈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是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

一、通过图片展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情感。

为了激发学生更加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学习了《我多想去看看》这一课,通过图片认识了国旗、国徽、天安门等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除此以外,我还进行了课外拓展,让学生们搜集更多的图片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我让学生把自己在名胜古迹的留影带来,举办一个图片展。俗话说,:“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两天的功夫,学生带来的图片丰富多彩。图片有北京的天安门、长城,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杭州的西湖,长江大桥等。这个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粗浅的知识,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培养了他们对社会和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深深感受到祖国地大物博、人们勤劳、智慧,激发了他们长大后要“发明新机器”、“为国争光”、“到天上去探索”等美好的愿望。

二、通过语文与绘画想结合,激发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

学完《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课后,学生们知道了江南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更加感受到家乡的美丽,人民的勤劳,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课后,我将本课进行了延伸,以“可爱的家乡”为题,画一幅画。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画出了自己熟悉的人民广场、滨江长廊、牌坊街、西湖公园,宽宽的街道、琳琅满目的商店、还有历史悠久的湘子桥等,一张张布局简单,稚气可爱的画面都倾注着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我将平时收集的有关家乡的图片和美术作品等同学生的作品摆放在一起,举办一个以“可爱的家乡”为题的画展,让孩子们欣赏,这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他们边看边谈论家乡的风光、建筑、工厂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激发学生长大后建设家乡的志向。另外,还通过画老师、同伴、家庭成员、各行各业的人们、革命英雄人物等,培养幼儿初步的爱人民的情感。三、诵读儿歌、童谣,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学做尊敬长辈和他人的好孩子。

在课文中我们学习了《在家里》这一课,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动人画面:晚上,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给他们送上水果。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通过反复地诵读,学生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接着我引导孩子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体会?自己是怎么做的?学生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要向课文中的小女孩学习,关心尊敬长辈;有的说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一点小事情;还有的说有好吃的东西先给爷爷奶奶吃,等等;同时还让学生读一些像《孔融让梨》这样的经典故事,使学生从小就知道关心爱护他人,尊敬师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课后搜集有关尊敬长辈的诗歌和童谣进行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

另外,我还通过入学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懂得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写字习惯。通过观察图画,认读字句,诵读拼音中的儿歌,让学生懂得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爱台湾的小朋友的思想感情。还通过诵读儿歌、古诗,懂得要保护动物,爱护树木,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明确教学德育渗透艺术的实质并以此为指导。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自然而然地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师要深刻地认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质,善于不露痕迹地,巧妙地把德育融合于知识的传播和能力的培养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艺术境界。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元谋县物茂小学:雷永林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结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结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结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下面仅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几条有效途径:

一、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授《夜莺之歌》一课时,教师三次出示夜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每一次出现各有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圆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课前应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搜集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更能把课文了解透彻。然后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然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出示当时的影片资料,同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朗读、阅读能力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这些环节都不能忽视。朗读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很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分门别类收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在阅读教学预习中,采取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利用已有资源如网络、杂志、书籍等,在作者、背景、知识、出处及相关方面查找整个单元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提取适合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资料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适时补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心应手。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能够写作、轻松愉快的写作,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运用声象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自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作文课堂,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揽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如:“熊猫”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动物,可由于生存环境决定它们只能生存在祖国的西南地区,不冷不热,箭竹丛生的地方,这便是我们无缘与熊猫相见的原因。然而,通过多媒体作文,学生不但见到了熊猫,而且还了解到关于熊猫的许多方面的特点。如熊猫的生性孤僻,活动范围小,喜欢在树上活动。繁殖,发育慢,以箭竹为食,有人的灵性,是残存的古动物,更主要是直接观察了熊猫的活动形象。再如“孔子”,“哥白尼”古今中外著名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详情了解甚少,可是对媒体作文满足了学生的欲望,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五、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在一个“用”字上。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运用。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练习途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课程整合无疑是将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转化为信息技术的传授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已阔步进入了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它必将结出丰硕的实验果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李永前

4、《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2期

第五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

摘 要:现如今,时代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的文化发展。对于“人才”的定义,我们似乎有了新要求,不再是只要求具有高学历,还要求具备高品质。优秀的德行会使人生成为加法,德行欠佳会使人生成为减法。小学生的人生刚刚起步,让他们今后能够成长为21世纪的优秀青年也是我们的愿望。教育中有句行话:“先成人,再成才。”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优秀品德教育的熏陶,能为学生将来的良好品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立德树人;作文;阅读;诗词

在现今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普遍将“育人”放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识与品德兼备,能够让学生的人生更加灿烂辉煌。莎士比亚说:“道德和才艺是远胜于富贵的资产。堕落的子孙可以把贵显的门第败坏,把巨富的财产荡毁,而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朽的神明。”在还没有先进科技的年代,古人也将“修身”作为自己的情怀:诸葛亮的“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孟子的“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等等,无不都是对“立德”的体现。中华上下五千年来,“立德”这种崇高的精神一直被世人所敬仰和推崇,在复杂的当今时代,良好的德行、高尚的情操更显得尤为珍贵。语文是一门具有实践性、和生活密切贴合的学问。不断更新的语文版本教材也越来越注意在课文中渗透德行教育。因此,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倘若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德育,往往会错过塑造健全人格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将语文教学和立德树人高度结合,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树立“德才兼备”的正确发展方向。从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和诗词教学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一、于作文教学中立德树人

作文的内容反映了学生的思想,这也是现今作文中为什么要求学生立意积极。学生的作文内容是消极的,这种消极情绪会感染他人,让内心充满阴霾。学生的作文内容是积极的,那么学生的人生态度也是积极向上的。作文是探索心灵的钥匙,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就可以对学生的态度略知一二。学生在作文中稍微有些立意消极,我们教师就应该对这名学生格外注意,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帮助学生驱逐内心的乌云。记得曾经在报纸上看过一则新闻,新闻的大概内容是:一名小学生在作文考试中只得到了二十分。然而,从这篇作文中我可以体会到学生的快乐,整篇作文字数也够,但是却只得了二十分,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学生的写作题目是“记一次快乐的经历”,文中的内容是“我”和同学捉了很多蜻蜓,其中有一只还被不小心弄断了翅膀。教师给低分的理由是:学生没有爱护小动物。可见,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学生似乎意识不到,但是我们站在成年人的立场上能够明确发现学生的不足,对学生及时给予指导、点醒学生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即使作文语句优美,但是存在一些错误思想,这样的作文也是不够积极的。曾经,有些学生在作文中透露希望自己将来能挣很多很多钱,这样就能住上大房子,不用像现在这般生活拮据;有的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愿意成为一名清洁工„„”朗读作文时,话还没说完学生就哈哈大笑。明明是一篇很优秀的作文,但是他却感觉同学们的笑声那么令人伤心,因此在朗读时也没有了底气。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更正思想,立德树人。

教师可在作文批阅时指引学生。作文批阅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有些教师在进行作文批阅时经常看得不够仔细,为了提高批阅速度尽快完成工作,只看个开头和结尾,其他的地方匆匆略过,这样的批阅方式会忽略掉很多细节。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将作文批阅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对学生作文当中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犹记一名学生曾在作文中对乞丐的行为方式表示不同情,他认为“靠博得他人同情而骗得金钱,远没自己通过辛勤?诙?得来的踏实”,甚至还表现了对乞丐的鄙夷。我将作文中类似于这样的句子画出,并附上评语:每个人选择怎样的职业都自有他的理由。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心,要以平等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会美丽很多。教师要善于从作文中捕捉学生的情绪,用温暖的文字引导学生的品质发展方向。

二、于阅读教学中立德树人

阅读是引导学生发展方向的航标。雨果曾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古人也曾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书中的优秀思想可谓是精神食粮,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能被作者的思想感情所感染。阅读可以先从课文阅读抓起。《用心灵去倾听》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詹天佑》表达了一种爱国情怀;《别饿坏了那匹马》表达了身边人的温暖和善良„„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对真、善、美的凝练,教师恰当运用,可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时候,我就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了李大钊先生的人物描述,并播放了一段关于李大钊先生的视频。学生通过课文当中的字,加上教学课件,也体会到了李大钊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革命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当然,从课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李大钊对孩子的疼爱。随后,我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学生都纷纷畅谈和父亲相处的细节以及感人的事情,有的学生说至动情处眼睛里还闪着泪光。通过这篇课文,学生也更懂得了父爱的深沉、内敛。另外,我还让学生做课外阅读。平时,我自己也会阅读一些适合少年读的书籍,并推荐给学生。学生在阅读过后,我还会让学生写观后感。学生在阅读中被书中的人物所感染,因此写起来也是酣畅淋漓,十分顺手。这样,学生就能将书籍中的优秀品德通过自己的笔尖表现出来,与书籍中的灵魂交融。另外,我还在班内要求学生坚持每周写读书笔记,增大学生阅读量;不定期举办“读书日”,让学生互相交换书籍,以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三、于诗词教学中立德树人

诗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载体,古人和近现代诗人都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诗的字里行间,通过读诗,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灵魂。小学六年级以学习古诗和简单的词为主,在诗词教学中,学生的审美不仅可以得到锻炼,文学修养也会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诗中的高尚情操会使学生的内心得到洗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少优秀的诗词文化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内容。例如,《芙蓉楼送辛渐》这篇古诗中的千古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学生在被要求背下这首古诗的同时,还应该了解这两句诗的感情。本诗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是现今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在教学时不妨将此作为侧重点,让学生分享自己还了解哪些诗人有类似的诗句,并展开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学中拓宽眼界,也体会诗中的优美意境和思想价值,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冶炼,也使教师达到了教学与德育齐头并进、两不耽误的目的。

总之,教师应该将语文教学和德育两手抓,避免重视教学而丢了德育。只有将语文教育和立德树人相结合才能赋予语文生命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教学开出灿烂的品德之花。

参考文献:

[1]陈广团.在作文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J].语文建设,2011.[2]彭雪燕.学以致用 立德树人:语文教学理应传递生命的正能量[J].中学语文,2014.[3]柯文进.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北京教育(德育),2013.

下载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德育有机融入语文教学

    让德育有机融入语文教学 湖北省崇阳县实验小学 刘君霞 [摘 要]德育,即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行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

    历史与现实如何有机结合

    模块七 浅谈历史与现实在历史教学中的结合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总的来说,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历史经验变为现实财......

    浅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浅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内江市东兴区东兴街道中心学校代艳丽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机结......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现在的课堂教学非常提倡利用信息技术,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创新的机会,但是在广泛使用这些信息技术时,我们又发现了它存在着很......

    书法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教案

    书法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教案 【教学内容】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以及懂得做人也像写字一样,“......

    浅谈历史学科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浅谈历史学科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历史学科的的教......

    多媒体教学应该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应该与传统板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现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技能。特别是对年轻教师而言,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被他们忽视或弱化,似乎要下岗休息、退居二线......

    加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加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 王学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样,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