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有机结合[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7:0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有机结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有机结合》。

第一篇: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有机结合

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有机结合

--------案例呈现及反思 姜堰市唐元中心小学

郁云

我们提倡自主作文、自由作文,把作文教学渗透到学生全部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确是生活的一种需要,这是还作文教学的本来面目。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无疑是落实这一课程理念的、最好的组织作文教学活动的形式。

【案例】教学完《只拣儿童多处行》后,组织一次游园活动,要求学生观察景物和游人的表现,体会“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

一、组织交流对“只拣儿童多处行”的体会。

二、习作指导

(一)谈话激趣,初定文题。

这次游园活动令我们大开眼界,游园中的见闻让我们兴奋不已,游览中我们更是感触颇多。如能拿起你们的神奇写话笔,写下这次难忘的游园活动,我们将不枉此行,愿意吗?可以“一次游园活动”为题。

(二)组织交流,丰富素材。

1、布置交流:你游览了园中哪些景点及每处的见、闻、感?

2、四人小组间交流

3、指名交流

4、师评议、点拨 a.按游踪顺序介绍

b.说出游园活动中的见、闻、感 c.突出重点说,不必面面俱到

【评点:开放习作不是不需要指导,而是要淡化指导的痕迹,“踏雪无痕”方是最高境界。以上的三个要点,既是对交流的要求,其实也是对写作要求的渗透。作为教师,做到此方是长进。】

(三)静思默想,习作构思

1、静想构思

2、交流

3、评议,鼓励自由创意写作

(四)片断练写、评议

1、写评片断

2、小结﹙以表扬肯定为主﹚

(五)小结,布置成文 反思: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真实作文的机会。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创造了大量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交流的机会。综合实践活动还能让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与社会上多方面的人打交道。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交流技巧、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与提高。它与学生在单纯的学科教学中的口语实践相比,很好地克服了单一性和脱离生活等缺陷,有真实作文的特性。学生能在活动中不知不觉锻炼写作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作文兴趣,丰富了作文素材。

新课程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新教材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办小报、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题材,便于让学生“我手写我做”。

当然,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突出学生的自动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已制作好的。如学习了《师恩难忘》后,可布置学生开展“感谢师恩”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做贺卡、送贺卡。教师可先请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先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其他同学照着制作过程,在原先已经做好的基础上加以革新,也可当评判员评价。这个自由自主的参与过程,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口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相信,接下来的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重视资源的合理运用,凸现作文教学的特性和时代特性。

教师应依据儿童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重视综合资源合理利用,设计出更多的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

同学们喜欢节日带来的快乐、幸福。可学生对节日的知识知道多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快乐的节日”活动。我通过校讯通把活动的要求告诉家长,取得家长配合,让孩子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而后,让学生带上节日留影、纪念品、节日资料到学校来。课上,我先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喜欢的节日,在小组介绍节日时,学生运用各种喜爱的方式说出自己喜欢的节日,或吟咏诗歌,或展示对联,或将故事·····通过自由展示,大家加深了对节日的认识。随后我们又举办了几次小展览,如摄影展、邮票展、纪念品展······真是美不胜收。最后,我再以节日“节日小建议”为题,让学生计划、安排最近的一个节日该怎么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自己感知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介绍喜好的节日小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作文动机被充分激发的兴趣和应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元谋县物茂小学:雷永林

摘 要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学与教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的一种崭新的支撑,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发挥多媒体及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重难点,感知语言,培养语感。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性,激发审美情趣,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教学

结合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结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所谓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结合,就是通过小学学科课程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的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下面仅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几条有效途径:

一、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象,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授《夜莺之歌》一课时,教师三次出示夜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每一次出现各有作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

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圆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必然使教学内容从封闭走向开放,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课前应用多媒体等网络技术搜集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更能把课文了解透彻。然后在教学课文的时候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然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出示当时的影片资料,同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情景,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喜悦心情。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朗读、阅读能力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这些环节都不能忽视。朗读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很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

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获取信息,拓宽素材积累空间,促使学生建立素材“信息库”,对素材分门别类收集,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贮存、加工、处理能力。在阅读教学预习中,采取单元整体预习的方法,利用已有资源如网络、杂志、书籍等,在作者、背景、知识、出处及相关方面查找整个单元的资料。课堂教学中,学生随时提取适合某一阶段学习内容的资料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适时补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动画、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心应手。

四、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能够写作、轻松愉快的写作,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运用声象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自从多媒体信息技术进入作文课堂,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各地揽胜”,“名山大川”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如:“熊猫”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动物,可由于生存环境决定它们只能生存在祖国的西南地区,不冷不热,箭竹丛生的地方,这便是我们无缘与熊猫相见的原因。然而,通过多媒体作文,学生不但见到了熊猫,而且还了解到关于熊猫的许多方面的特点。如熊猫的生性孤僻,活动范围小,喜欢在树上活动。繁殖,发育慢,以箭竹为食,有人的灵性,是残存的古动物,更主要是直接观察了熊猫的活动形象。再如“孔子”,“哥白尼”古今中外著名人士,学生对他们的详情了解甚少,可是对媒体作文满足了学生的欲望,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五、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在一个“用”字上。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要点。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运用。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练习途径。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课程整合无疑是将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转化为信息技术的传授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已阔步进入了语文课堂。应该说,“善假于物”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已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其产生的能量和蕴含的潜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难以企及的,它必将结出丰硕的实验果实。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特点与作用》.李永前

4、《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2期

第三篇:语文教学与书法的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与书法的有机结合清代刘熙载认为“字如其人”,他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对个人来说,写好字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当注重书法,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一、借字载德,陶冶学生的情操。中学生由于受年龄、认知能力、阅历等方面的制约,对汉字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及汉字的艺术美不甚了解,我们应当让学生知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外型最优美,内涵最丰富,最具有创造性,最具有艺术美,最能给人以想象的文字。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文字,只有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为一门艺术,而且在国际艺坛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有人自豪地说汉字是我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而且,种种迹象显示,汉字继英文之后,正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电脑语言。

语文教学讲究审美,讲究情操的陶冶,而书法与之结合,正好能实现这方面的目标。汉字笔画安排巧妙,字形变化多姿,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比如笔画有顾盼、对称、和谐、向背之美,字形有俊秀、洒脱、凝重之美等。练习写字可以感受点画之美、字形之美、墨色之美和气韵之美,从而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在书法教学中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古代许多著名书法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

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芒。通过讲述这些,可以引导学生向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

第二、以字养性,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习惯是人们经过一定时间形成的惯常行为,它一旦形成,具有稳定性、社会性等特点。现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书写不规范,而且书写质量差,这与广大的学生家长和一部分老师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的书写能力已是无关紧要”的思想认识有关。殊不知,一种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同时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而现在的学生缺少的不是智慧,更不是物质条件,而是顽强的毅力。写字很苦,不仅手累,身累,心更累,要写好字,必须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进行练习;写字很枯燥,每一个汉字都是点、横、撇、捺、折等笔画的重复,因此,要写好字就必须具有顽强的毅力。

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中小学生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免除这些毛病。”郭老的话肯定了写字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个性及道德情操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作用,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第三、正面引导,让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在学生心中生根。有关专家认为,学生不重视书法,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值得反思。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一些教师已经很少在黑板上写板书,而是用多媒体课件替代。很难想象他们教的这些学生中,日后有人走上教师岗位后,还会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地写板书。还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来自某些新闻媒体的炒作,那就是:人类将进入网络时代,办公、写作等将全部由电脑完成,毛笔字,甚至钢笔字,已经逐渐失去它的实用性,老年人练字消遣消遣还可以,青少年浪费大量时间习字根本就没有必要,写好写坏无所谓。这种认识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书写,不肯在写字上下功夫。

语文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白,虽说近几年电脑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在我们国家,无论是使用人数,还是知识的普及程度,还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当今社会还有90%的文字工作需要用手写,将来电脑再普及,书写也不会被遗弃。你可以有手提电脑,但打印机可以随时待命吗?正如我们人类现在已经拥有飞机、轮船、火车与汽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可是仍需要用脚走路、跑步一样,我们是无法不用手书写的。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有了清醒的认识,才会在练字上下苦功,从而达到写好字的目的。

于漪老师说:“由于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广阔,想得宽,想得深,也想得杂,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常常超越他们的年龄,这就大大增添了教者的‘困’的程度。”而把书法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无疑是解“困”的一个好办法。

德育与智育兼顾,人品与字品兼得,何乐而不为?

第四篇:历史与现实如何有机结合

模块七

浅谈历史与现实在历史教学中的结合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总的来说,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历史经验变为现实财富。

但是历史不是过去,而是鲜活的现在;历史也不是分数,而是让学生体味人生。因此,我们教师要把历史与现实交汇,创造出富有生气的中学历史新课堂,提高历史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真正有收获。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呢?

1、历史教材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电影电视、图片动画、民情风俗,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的话题等,这些都是历史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应抓住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契合点,把这些活生生的材料应用到课堂上。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历史是“活生生”的,是“有血有肉”的。

2、历史教学方式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在历史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致来参与课堂活动,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模型、图片、录像、电影、多媒体等),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才能获得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能真正得到陶冶,才能真正去体验历史。初中学生一般都渴望获得认可与欣赏,喜欢表现自我,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在课堂上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

3、历史教学活动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当前,中日关系紧张异常,钓鱼岛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比如,我国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知道钓鱼岛历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为什么它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有证据吗?难道中国倚强凌弱?因此,我们教师在教授古代史知识时,就应该讲清楚这个内容。根据国际通行准则,判断和证明一个国家对一片领土是否拥有主权主要基于两个方面,即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二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历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历史是现实的过去,而现实则历史的延续。历史讲述着人类的过去,具有的不可逆性,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然而,历史又是过去与现在永不休止的对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不是瞬间形成的,而是有着各自的历史渊源。人们常常需要“以史为鉴”,来加深对现实的理解,科学地预见未来。在历史教学中,把握时代的脉博,抓住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活跃历史课堂,激发学生探究历史,优化历史教学的一种正确选择。

第五篇: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房县实验小学 汪祖云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信息教育技术课程紧密联系,融于一体。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力支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又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活动平台。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时代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借助网络环境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与实践,能有效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切实拓展学科课程资源,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并激发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明确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是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前发展的需要,亦是将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于实际的发展需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综合实践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做浅显分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信息教育技术课程紧密联系,融于一体。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力支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又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活动平台。因为,在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其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成果也大多有赖于信息技术制成。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通过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了一个新的课题。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借助网络环境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与实践,将能有效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进行,切实拓展学科课程资源,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并激发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

一、信息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目标、地位和作用

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地位是什么,很多教师都感到很模糊,他们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手段,一种工具,他们假设学生已经具有了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但是学生的这种能力从哪里来?信息技术本身的教育应该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指出: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包含三层意思:首先,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探究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其他内容有机整合。其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国家谋求建立“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网站”,各地区、各学校要谋求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学校、跨班级的合作指导提供条件。再次,信息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景,防止陷入纯粹的技能训练。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课程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这两个纲要的核心是一致的,即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

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有几年的时间,积极与其它学科整合,开展了一些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诗经文化香满校园》、《房陵的流放文化》、《孝子黄香》、《五月五过端午》、《走近雷天明烈士》、《遨游汉字王国》、《我们周围的环境》、《房陵的道教文化》、《房陵的野人文化》、《房县米酒》、《房县山珍》等等,积

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学校领导也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与开发,逐步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课程,建设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网络平台,致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打造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网络特色。

二、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领域之一,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并和这三个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技术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手段、工具,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

1、利用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点燃知识的火花。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被生动、新奇的事物激起求知欲。抓住这一心理特征,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无疑为开展综合实践打开了大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研究中。

所以,教师的有效指导,首先是创设活动环境: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性学习、获得最多最佳的信息,制造“会话交流”的学习环境。

我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环境》一课的时候,我用数码相机拍下了这样一组照片:在街道边的垃圾堆、河水面上的飘浮物、机动车、非机动车随意占道以及乱扔果皮食品袋等等。然后我运用powerpoint,配上了文字和符号,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演示,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情绪,他们一个个表现出极度不满、甚至气愤的表情。接着,我启发学生思考:要改变人为破坏的家乡面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脏、乱、差的现象,使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你认为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通过小组研究之后中,学生们马上确定了自己小组所要研究的主题。

2、利用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在综合实践课中,有些技术操作点因为其抽象的缘故,很难通过单纯的讲解示范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而多媒体技术却能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用声像、图文为学生再现一个可知可感的演示平台,以直观生动的画面来解剖这些操作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我在教学《风儿告诉我》一课时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了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针对这个问题,如果只靠教师用语言是无法描述清楚的,即使说得很有逻辑性,但是学生还是会有似懂非懂的模糊感觉。所以,课前我精心准备了有关风的形成的多媒体视频课件,谈到这个问题时,我就趁机为学生播放了风是怎样形成的视频录像,学生看过之后,教师再稍做讲解,这样学生们既从感知方面,又从认知方面了解了风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既有趣又形象了。

3、利用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平台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活动中的过程方法体验、也要重视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交流平台。

(1)、通过QQ的形式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QQ方式进行,对主题活动研究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路线推介小组的同学对于从哪些方面推介感到很疑惑,他们就把问题上传到网络的相应栏目请求帮助,与其他同学合作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则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其他教师可以对这些同学进行帮助。

(2)、通过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演示文稿可以承载多种形式的文本、图片及视频信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最终成果表达形式通常有: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反思性小结、心得体会等。

(3)、通过建立班级邮箱的形式,把活动的全过程和最终成果呈现出来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僻空间设立班级邮箱,并要求活动小组在班级邮箱中动态地呈现过程性的活动情况。这样既便于同一活动主题各小组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不同活动主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借鉴。

4、利用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架设评价桥梁

评价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它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确保学习质量的一种主要策略和机制。

在整个活动中,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特征和具体实际,把评价重点放在创新上。即使研究结果在科学知识上存在缺陷,但如果思路、方法有独到之处,也要给予肯定。在评估中要突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利用正确的评估导向指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意识,使其自然地形成道德规范。

“自我反思性评价”,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要留下过程性材料,建立个人活动档案,以便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与他人分享探索的体会和进步的喜悦。以信息技术为评价工具能更好地把握评价的整体观,实现多元评价取向,便于过程性评价的实际操作。其实现方法可以是:

(1)、建立学生个人电子档案,为准确把握整体观评价提供参照标准 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应包括八个要素:①活动目标。②承担的任务。③完成任务情况。④改进的设想。⑤反思和体会。⑥自评、他评、师评意见。⑦生成性目标和主题。个人电子档案必须适时更新。学生个人电子档案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评价的主要依据,直接为开展评价提供可参照标准,同时也是“成长记录评价”的重要基础。

(2)、建立在线评价系统,实施过程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为了有效地实施过程性评价,在建立个人电子档案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网上在线评价系统,便于评价者适时跟踪评价。评价主体可以通过个人电子档案了解活动进程,适时地作出指导性评价意见,肯定过程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境。

(3)、建立网上论坛,架设多元化评价桥梁

为有效实施多元化评价,网上论坛是良好的桥梁。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实施情况开辟网上论坛,使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成为可能。让家长、社会、学生、教师都参与其中。

5、利用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创设信息环境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大量、快速地获取文字信息,综合提取重要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概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所要学习的所有文字、音像等知识。

例如:我在开展《我爱车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就组织学生分组上网查询当今社会中最流行的、最时尚的车标,并且对各类车标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们在网上很快了解了我们在生活中都不知道的各类名牌车标,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同时也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真正做到“能者为师”。只要你愿意,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网上得到答案。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还常常会产生许多新奇的点子,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创意转变成现实可行的东西,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理念与框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该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为学生开辟探究空间、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利用信息技术,将自身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为理论指导,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性学习、获得最多最佳的信息制造“会话交流”的学习环境。强调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地获取信息,综合提取信息,正确的概括要学习的文字、音像等知识,查阅各类在线图书馆。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获取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在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安排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想象思维和综合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逐步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1)信息技术支持下展示式活动;(2)信息技术支持下协作式活动;(3)信息技术支持下探究式活动。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的研究

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为了反映教育理想和目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并与教师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的前提下,整合、利用、开发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

21世纪,是以知识为主要资源,以知识和技术创新频率不断加快,社会深刻变革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建设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平台,是学校与社会、家庭,教师与家长、学生多边活动的过程。家长、学生既是受关注、受教育的对象和客体,又是参与其中、展示自我的主角和主体。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家庭、社区营造一个公开、健康、宽松的信息环境,提高家长、教师、学生获取、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和意识,造就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即良好的信息素养。这对于促进信息技术学以致用,克服单纯技术观点,加强对家长、教师、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的能力,让家长利用网络资源,参与到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指导孩子进行资料的搜集与运用,以及对孩子活动进行在线评价,具有特定的作用和特殊的效果。

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以综合性主题活动为主导,按照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完善学校教育教学,指导家庭教育,开发家庭教育资源,提高家长的素质,激发家长的教育热情,以期建立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整合的“合作型”家校关系,探索家校教育整合途径、策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模式。开展网络环境下家长学校的建设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启动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大教育和强教育,在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这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开拓价值;充分利用网络构建家庭教育平台,不仅有利于发挥校园网络作用和信息资源优势,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我们房县历史悠久,有许多灿烂的历史文化,如:房县是诗经的发源地,是诗祖尹吉甫的故乡;唐中宗李显,即庐陵王曾被流放此地;东汉时期,此地还有为父温席的大孝子黄香;生于房县又为解放房县而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雷天明等。另外还有道教圣地——观音洞和显圣殿;旅游胜地——野人洞和野人谷;土特产——黄酒、香菇木耳等。因此,我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中年级开展以“遨游汉字王国”、“我们周围的环境”等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高年级则以“诗经文化香满校园”、“房陵的流放文化”、“孝子黄香”、“五月五过端午”、“走近雷天明烈士”、“房陵的道教文化”、“房陵的野人文化”、“房县黄酒”、“房县山珍”等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能让学生走进家乡,认识家乡,充分开发家乡的教育资源,成为我校的校本教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五、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都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对学生这个社会个体的自主性、社会性有着共同的培养目标。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科学意识,发展个性特长。因此,要逐步建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方式:

1、信息技术支持下展示式活动;

2、信息技术支持下协作式活动;

3、信息技术支持下探究式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步骤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确定主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处理采集信息→开展实践活动→构建活动成果→作品展示交流、讨论完善→活动评价。我们在网站中也相应设置了不同活动阶段的项目。一方面教师能够依据综合实践主题的不同类型和阶段动态地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能够及时加以引导、鼓励和指点,能够依据活动开展的情况,吸收各方信息,对活动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从而使课程活动顺利开展。

在整个项目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自我研究的作用,强调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利用评价工具自我评价。这一过程,信息技术可为活动中每一阶段提供支持的可能:

1、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主题;

2、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获取资料的途径;

3、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有效方法;

4、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多元评价。

总之,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目前已呈现信息化雏形,在以素质教育为基本要求,改革教法和学法,探索课程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的过程中,教师有义务承担起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怎样把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网络时代和我们的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再是时髦的话题。同时,进行课程整合,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机整合,是一条越走越宽的道路。科技不断在进步,学习环境越来越优越,新型的学习方式在不断建立与完善,我们不断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扇窗,我们的学生必将成为创新精神和科技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教育技术通讯网)

2、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指导纲要总则》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4、《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5、石晋阳、陈刚《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与特点》(《教学与管理》2011年27期)

下载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有机结合[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习作有机结合[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初探

    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初探 一、课题的提出:杜威曾说过:“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社会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有的社会情境,要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的结合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

    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

    让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的不渗透着德育教育。俗话说教书育人,在教好书的前提下我们还要教育学生怎样去做人,这才是我们......

    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

    让语文教学与书法有机的结合 秭归县一支笔中学向传新 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沉淀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凝结着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同时汉字是中国人的......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精选]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幼教专业的学生如何规划职场之路 一、 活动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自己,认识所学专业,分析本专业的就业现 状和发展前景,为就业做好准备;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包括......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家乡福泉地松中学:刘晓军 授课课型:综合实践活动课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文字卡片制作,提高语段写......

    如何把教育实践活动和效能风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把教育实践活动和效能风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 工作推进的整体性,实现活动效果的多元化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建立“效能风暴”长效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实施“......

    加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

    加强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结合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 王学勤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样,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