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

时间:2019-05-12 22:3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

第一篇: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教

学中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这段话的精髓是语文课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教学既是知识的传授,同时又是品德的教育。在新形势下,如何寓德育教育于语文学科教学之中,是每个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利用名人故事,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语文教学中经常进行让学生讲故事,而讲故事是一种形象而生动的讲解方法。尤其名人的故事,学习了许多名人的传记,比如《“布衣总统”孙中山》,孙中山虽是总统身份,却过着平民的生活,他的“布衣”特点恰恰符合了他的“民 主”、“平等”、“权利”、“博爱”等政治思想,他的故事教会我们生活要懂得节俭,在为人处事方面还要注意对人民主平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爱国英雄文天祥,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名垂千古,学习诗句的同时还感受他的爱国魂,让学生懂得做人不要忘本,学会感恩,学会爱家,爱学校,爱故乡,爱祖国,通过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认识,并付之于行动。

二、通过作文教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写作文,内容多样,读后感就是其中之一。读 后感,“感”是重点、是关键。因此这种由此及彼的联想,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读后感要联系社会实际和个人思想行为谈谈读了文章后的感受,篇幅可长可短。如阅读了《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后,学生能抓住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乐观主义精神联系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很深入地谈了乐观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之后,学生们谈到了现实生活中父亲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父

亲的勤劳、坚强、不怕吃苦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但自己不知道感激,反而嫌父亲严厉,这 次学习让学生们不但反省了自己,还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亲情,感谢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在背景和人物介绍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讲授每篇课文都有必要对写作背景和主要的人物作介绍,教师应该根据情况进行取舍或补充。如我讲老舍《济南的冬天》,课外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作者开头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 静。”可见,作者内心郁闷,郁结之深且难以释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生一时迷惑不解。这时需要插入一些写作背景作解释。由于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 地,因而朱自清陷入苦闷彷徨当中。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革命者要走出他们的革命道路确实不简单,而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刚刚建立在他们的无私奉献的基础上,我们应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也应该向学习他们,处理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还要求学生明白这些思想品德,并付之于行动中去。通过自我实践 自我完善。

实践出真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乃至一时难以收效的东西,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到社会上体验。为此,我利用自己身为班主任,负责班级思想德育教育工作之便,利用节假日,倡导学生到敬老院送温暖,唱歌,打扫卫生;教师节向老师送贺卡;向贫困学生献爱心,„„让他们把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写成材料,用作文形式反馈到教学中,通过评比表彰,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也起到了自省、自重、自我挑战、自我完善的作用。

五、通过朗读,进行思想情操教育

叶圣陶提出了“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以激昂,委婉处还他以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收获。名家的看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少了语音这个重要的表情要素,再好的文字表达功能也是静止有限的,只有好的文字再加上恰当的朗读,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文字加上这些情态才能活起来。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情操感染,一种精神享受,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这种方法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会真正地体会其中的情感,我试图不断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不过想象与实际会有一定的距离。但我还是努力地去探索,尝试。

六、利用语文课外活动,深化思想。

通 过语文课外活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说是一条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品 德。课外阅读是学生吸收社会信息、增长知识的重要方式,对陶冶学生情操、塑造高尚的品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外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各种名著。如华罗 庚、罗曼·罗兰等名人的传记和著作。《约翰.克利斯朵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文学名著,既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重要意义。

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订阅思想内容积极向上的书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以便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把握时代的脉搏,提高思想境界。除了开展课外阅读外,还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走进社会”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都离不开智慧,德育也是一样.被重视、被尊重、被关爱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对成长期的孩子尤为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忽视,我们应该想方设法用爱去感染学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能在教坛上能走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教学中

五里甸子学校 付祖奎 2012-11-5

第二篇:语文课堂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单位:梯面镇梯面小学五联分教点

作者:黄灶焕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的任务。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从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更是责无旁贷。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天天接触思想性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需要。下面是本人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教材语言形象的感染作用。重在潜移默化,而不是干巴巴的理性说教。老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与儿童互动的质量,帮助儿童把活动深入延续,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感知课文的形象,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对于描绘景物为主的课文,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要紧紧抓住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

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语文课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就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文中所刻画的场景、人物都充满激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去深刻体味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铸成的。小金花、大嫂、大娘、志愿军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无一不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文中所包蕴的扬善弃恶的情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形象。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教育与感染。

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要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学生又难以理解、体会的重点语句。我们要引导学生细加推敲,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写的训练,也能提高思想认识,加深教育。如教《挑山工》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有利于对课文说明的哲理加深认识。由于读写结合,学生有话可说,既提高写作能力,又加深课文学习的思想收获。

二、在反复朗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对作

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现老班长的光辉形象,不少学生被老班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后来我布置选择你最喜欢的课文缩写时,80%以上的学生都喜欢《金色的鱼钩》。可见,有感情地朗读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从整体上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从而把握朗读的基本语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感情。例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课文记叙了十里长街上无数群众冒着严寒目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深切哀悼和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要指导学生用深情、低沉的语调朗读,要读得轻而缓。将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开始朗读时,可请理解较深,朗读较好的同学读,达到渲染气氛、感染同学的目的。从而达到了从朗读中渗透了学生的思想教育。

如教《火烧圆明圆》一课时,课文通过介绍圆明圆当年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历史,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我们可能过对重点词、句的范读、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对诸如“不可估量”“瑰宝”“精华”“化为灰烬”等重点词句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性的诵读加以处理后,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地与作者情感同步。从而深刻地受到了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的暴行的情感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

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达到了从反复朗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外部教育的影响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在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更加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教《诚实的孩子》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他会想些什么?这样的启发能诱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运用课文学习后所获得的思想认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达到深化课文思想教育的目的。

每位少年儿童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初步意识到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而促进他们产生追求美好前景而奋发向上的愿望,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理想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深化了思想教育。

四、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从课文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这样,才能用自己对人对事的认识和态度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教那些思想性

很强的课文,教师自己对课文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就难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受到感染。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能将文章中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的话,就会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必然会打动学生,教育学生,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总而然之,语文、英语、数学是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深化了课文思想教育的目的。

第三篇: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贯穿于作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八步区仁义镇龙珠小学陈纪悌

论文提要:小学作文教学纲要也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在教学中队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在长期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文有真情实感,培养诚实的品德;

二、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创设良好的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关键词:作文教学品德教育

俗话说“文如其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与作文的紧密关系。纵观古今中外的一些不朽之作,无不印证了这一点,如果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精神,就不会有保尔在烈士墓前关于“生命意义”激人奋进的议论;如果曹操没有统一河山的雄心壮志,就不可能有《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博大胸襟和热烈情怀的表露;如果毛泽东没有建立新中国的雄韬伟略,就不可能产生《沁园春·雪》中品评古今人物,展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抱负。不可争辩的事实,数不胜数。并且小学作文教学纲要也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思想教育,这以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一、作文有真情实感,培养诚实的品德

诚实是一种美德,它在小学生作文中的具体体现是写真人实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用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是对小学生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受一些范文模式的束缚和考试的压力,很难写出反应现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的文章。致使学生胡编乱造,移植别人的作品。不仅使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养成说谎的坏习惯,这和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是相悖的。

如何能培养学生写真的良好的文风呢?

1、让学生养成写真实的习惯。编造情节是当前小学生作文的通病。如要求学生以《拾到东西以后》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写了这样一件事:他在公共汽车上拾到一元钱,问身边的乘客都说没丢。怎样处理这一元钱呢?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用真一元钱买了一张车票,周围的人向他投来谴责的目光,下车时,他又向售票员多买了一张票。小作者在文章结束时发表了议论,他认为:把钱留下来固然不应该,但如果交给售票员,又有落入个人腰包的可能,只能用它来买张车票,才算真正交给了国家。我在评改时,感到这篇文章的立意是很新颖的,但又认为一个小学生能选择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问题考虑得那样复杂深刻,似乎不大真实。经过一番了解,我才知道这个学生在一本刊物上看到一篇类似的文章,觉得处理方法很独体,所以就照搬过来了。像这样编造部分情节的现象应引起老师的注意,如不防微杜渐,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所以教师要向学生讲清说假话的危害,让学生知道些假话就是说谎,是坏习惯。这样,使学生彻底打消胡编乱造、蒙混过关的念头。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是学生逐渐养成写真情实事的好习惯。

2、采取多种命题形式。作文训练要着重形式写自己的话,强调真实感,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写”。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时,务必要

使学生有话可写。

小学阶段以命题的作文为主,这就和小学生写作素材少发生了矛盾。为使学生能把有限的素材写进文章里,而又不至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师可采取灵活的命题方法。一是在同一写作要求的前提下,多拟几个题目。例如,让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给他们出了一系列题目:《这件事教育了我》、《班级里的新鲜事》、《我真高兴》、《后悔》、《我学会了做饭》、《第一次游泳》等,由学生任选其一,也可以在不改变写作要求的前提下自拟题目;二是半命题。就是题目写出一半,另一半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素材补充完整,并写出文章。例如,以《我的„》《„的人》等题目,乳糖学生写一个记人的记叙文,要求通过二、三件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这样的命题拓宽了学生的选材范围,再也不用挖空心思去胡编乱造了;三是就是提出要求由学生自主命题。这样能使学生选材范围更加宽广,也极容易写出他们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应该指出,学生写假话的主要原因是缺写作作素材,而写作素材的来源是丰富的生活,没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就难以持久地使学生写出真实感。如要求学生写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个班32名学生竟有12名写拾到钱交给老师,10名学生写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人让座。据了解,他们所写的事件大多是照搬的,没有生活的真实感。为解决这个问题可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每开展一项活动之前,都要向学生讲明活动的内容、要求和意义,让学生积累素材。比如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每周每个学生要选择自己认为满意的一篇日记贴在墙报上,互相交流。有的学生看到别人的日记很有感触,觉得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为什么别人能写出感人的日记,而自己却把这么好的素材舍弃了呢?就是抓住这个机遇积极

诱导,告诉他们:“在作家的眼里,每件事都是写作的素材,好多很有意义的事都没有引起你们的注意,说明你们还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不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如果遇事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长此下去,就会积累大量的素材,写文章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二、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社会生活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其中既有真、善、美,也不可避免存在假、恶、丑。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思想、各种人物都会登台表演。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耳闻目睹,必然会受到社会上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所以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提高他们对事物属性的鉴别能力。

1、定向观察,深入分析。小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对一些事物理不清头绪。就是在指导学生分析事物时,不要急于让他们去观察社会,以免造成学生不知道看什么,想什么,写什么,而要从家庭或学校入手,由小及大,由近及远。如命题为《我的„》,要求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或性格特点,并要求从优、缺点两方面选材。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往往只有人物的优点,不写缺点。这次把人物的缺点作为一项要求提出来,迫使学生不得不认真地去观察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这样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定向观察分析的能力。又比如在《给爷爷(奶奶)打分》或《给外公(外婆)打分》的作文命题中,提出上述要求,并要求在一周内完成。〔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题目,因为我们这个地方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平时在家照顾孩子的一般是老人,孩子对他们更了解〕不料这次作文在班上引起很大的反响,第三天全部交齐。评改后,我把作文发给老人核对,老人们大都认为叙述的情节完全属实,有一些老人简直不相信是孩子自己写的文章。有一名学生写道:“爷爷,您大概忘记了,又一次我向奶奶要零钱花,奶奶不但不给,还批评

了我,您把我叫到厨房,背着奶奶给了我十元钱。„您溺爱我,袒护我,却不能和奶奶一同教育我,您是我的好爷爷,可是我只能给您打75分,而奶奶要打100分。”还有一些同学不同程度地指出爷爷或奶奶的缺点,并且观点都很正确。有位老人深有感触地说:“我这点毛病平时连自己都没有觉察,没想到会给孩子留下这么深的印象,看起来以后还得改正。”学生们也一致反映这次作文没费劲,观察分析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多次反复训练,不断变换观察对象,为以后观察分析较复杂的事物打下基础,也在思想和品德上教育了学生。

2、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定向观察基本限于家庭和学校,而全面观察的取向要转向社会。社会上各种事物都不同程度地染上政治色彩,如何观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能不能让学生写社会的“阴暗面”,这个问题很多老师都持否定态度。我认为不应该将社会“阴暗面”划入学生写作的禁区,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生活组成部分,并且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极好反面材料。关键在于教师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对事物有个明确的认识。今年我给毕业班辅导作文,有一名学生在《我的爸爸》一文中邪了这样一段话:“爸爸在在深圳打了10年的工,掌管的是单位重要物质部门,他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都说他是单位的积极分子,还多次受到表扬。这些年,和他一起打工的叔叔们有很多发了财,可爸爸还是原来的他,听妈妈说是因为爸爸不喜欢贪小便宜。”抓住这个细节,我在班级进行了公开讲评,做了积极的正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贪小便宜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在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但它不是社会的主流,更不是社会的本质。党和政府已制定严厉的措施,决心铲除腐败,净化社会环境,那些以权谋私的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通过引导,使学生知道哪些是美的,哪些是丑的,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

质。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避免在观察分析时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三、创设良好的写作情景,陶冶道德情操

认识是社会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对一个事物的评价,人的主观能动性起主导作用。好人做好事感到光荣,坏人干坏事不觉得可耻。作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的关键。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

1、阅读优秀文章,观看优秀的电视节目。编入教材的文章都有较强的政治意义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各级电视台也为少年儿童安排大量的优秀节目。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写观后感,小评论,并组织学生讨论。切忌阅读和观看那些凶杀、色情的书刊和电影、电视片。

2、多接触先进人物,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先进人物都带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他们事迹中的闪光点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作用,如听法制讲座、英模作报告,到“五保村”、军烈属家做好事,开展一些健康的文体活动等,使学生既从中受到教育,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3、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德育体系,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中无时无处不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样就能逐渐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2、班主任教学参考

3、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第四篇:寓管理于服务中

寓管理于服务中

管理与服务是一对矛盾,但在基层组织工作中,管理与服务具有重要的同一性。首先是构成要件的同一性,管理者即服务者,被管理者即被服务者。其次是最终目的同一性,管理和服务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担负多重任务:既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带领群众致富,又要保一方和谐稳定,乃至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还要结合本地实际,公平公正地落实各项民生举措,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那么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应该如何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基层干部既要党和组织满意,又要群众认可,基层干部就必须要少些官员情怀,多些公仆意识,甘当农家人,就要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接地气,走进基层问民计、走进群众听民声,把群众当朋友、当先生、当亲人,到群众呼声最强烈的地方去,到困难和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去,才能处理好管理与报务的关系管理与服务内涵丰富,基层干部必须把握好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首先,服务决定管理,管理服从于服务。管理与服务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管理是形式,服务是内容。一方面,服务决定管理,当人民群众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必然要求基层干部在社会管理中进行创新。这就要求干部把群众当朋友,沉到基层结穷亲基层干部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眼向下看、心向下想、腿向下跑,和群众在田间地头聊一聊,炕头树下扯一扯,串串群众的门,吃吃群众的饭、干干群众的活,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有针对性,抓基层才能抓到点子上,决策部署才能和群众的所想、所盼、所需合拍,也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另一方面,管理服从于服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基层的管理必须服从于服务群众发展的要求。这要求干部把群众当先生,深入基层寻良策;把群众当亲人,走近基层解难题。管理与服务的对立统一关系告诉我们,不能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片面地用管理代替服务,会滋生“官本位”思想;片面地用服务代替管理,会增加社会风险。第二,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是基层组织工作的必然要求。基层干部作为和群众直接接触的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着政府的形象更应当顺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一方面,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摒弃一切妨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社会和谐的陈旧管理观念,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和行政处罚进行管理的工作模式,实现由“管理者”角色向“服务者”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加强基层管理工作的方向,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探索建立一套有利于服务经济建设,操作规范、管理透明、服务高效、执政为民的基层行政管理机制,做到既不失职不作为,也不越权乱作为。

群众对政府的信赖,就象一朵娇嫩的花朵,保护得好能开得鲜艳夺目,反之,则易枯萎,凋谢。珍惜群众对政府的信赖,为政者要倍加爱护。

第五篇:思想品德教育258

思想品德教育

《我爱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孩子热爱家乡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是养育自己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的MTV)

2、歌中唱到的景色多美啊!唱的是什么地方?(生答)对,这是作者的家乡。(板书:我的家乡)

3、讨论:家乡指的是什么?

总结:家乡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吃、穿、住、行都离不开这片土地。妈妈养育了我们,我们深爱自己的母亲;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对这片土应该有怎样的情感呢?把板书补充完整。(我爱我的家乡)孩子们,请你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二、学文明理。

(一)初步感知

1.红星村是湖南省长沙市东光镇镇一个典型的农村,我们一块去看一看吧1

2.播放关于红星村的录像。

(二)分析明理

1.听完了介绍,同学们想一想,红星村是怎样富起来的?(发展个体经济,招商引资,办村组企业)

2.红星村兴办了哪些企业呢?(农贸大市场、红星花卉大市场、家具城、化工厂)

3.我们来了解一下红星花卉大市场(看书)

a.这个花卉市场的规模怎样?(大)说明了什么(经商者多)

b.这些美丽的花木可以用来干什么?对红星村的村民有什么帮助?(孩子们可以各抒已见)c.总结:这个花卉市场给经营者和国家带来了财富,像花卉大市场这样的企业,红星村还有很多,难怪那儿的人们都富裕起来,过上了好日子。

4.瞧(出示课件:红星村的别墅图)这就是整齐、威武的“红星农民新村。”

谁来当当小解说员,结合课文说一说红星村村民的生活情况?

5.总结:红星村的村民抓住改革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小作者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

我们来读一读。(教材P59诗歌,出示灯片并配上音乐)

6.红星村现在如此的富裕,你知道它原来的样子吗?

a、生存方式:人多地少、种菜、养猪。生活情况:一家九口挤在土坯房里,只求填饱肚子。

b.过去的红星村不富裕,人们是如何努力去改变它的?

7.家乡富裕后,红星村的人们又是怎么进一步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通过学习,你发现红星村的村民是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去爱家乡的?(板书:建设家乡)

总结:大家这么热爱家乡,我们相信,家乡的明天将更美好

三、激情导行。

1.你的家乡在安徽省的哪个市(县)?,哪个乡镇?

2.你的家乡现在可能还没有红星村那么富裕,想一想:

a.你的家乡有什么特点(风景、特产等)?b.家乡的人民怎么样?

3.当当小导游:外宾来你的家乡旅游,你会向他们介绍些什么?

4.长大后你准备怎样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谈一谈想法)

小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是养育我们成长的地方。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表现,爱祖国的人也一定会爱家乡。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同学们要把“我爱我的家乡”这句话,永远记在心中。

下载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文课堂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品德教育

    [论文摘要]技校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分析 [论文摘要]技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查找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是我们从事学生思......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

    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中 【内容摘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

    寓德育教育于实践活动中

    寓德育教育于实践活动中 社会经济全球化?p信息化?p网络化的新型社会环境,使得广大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青少年思想上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层出不穷。首先是追求理想......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寓德育于美术教学中 以 “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同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相结合、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寓德育于生活之中、寓德育于情境之中”这一总体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了学生的美......

    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寓德育教育于物理教学中 上海晋元高级中学 沈亚辉 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学物理学科以其严密的科学性、深刻的人文性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

    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寓德育教育于数学教学中 素质教育,德育为首。如果在学科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忽略了德育的渗透,那么教育也就失去了它的真谛。有人认为品德学科和语文学科因其学科的......

    寓革命传统教育于才艺展示中

    “寓革命传统教育于才艺展示中”活动方案 姜堰市蒋垛镇社区教育中心校外辅导站 一、 活动设计背景。 1.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姜堰解放60周年、关工委成立2......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作者:刘俊彪单位:西吉县将台中学 【论文提要】当今艺术教育的现状而引发笔者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思考。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