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教学论期末
湛师2011级生物教学论试题 简答题: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规范(考了让你设计一份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了解)
(一)常见物理性伤害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使用锋利的物品、或处理破碎的玻璃不当,会割破皮肤,造成伤害;在加热实验材料时,如操作不当会被烫伤;另外,由于实验室的电路安装不当、或学生使用电器设备不当有可能触电。这一类伤害可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有效地预防。1.要求学生:
(1)使用玻璃、金属器皿及锋利物品要轻拿轻放。破碎的玻璃应放入制定容器。
(2)加热实验材料时不要离开实验台,被加热的试管管口不要朝向任何人,不要用手直接去拿被加热的器皿。
(3)要知道电源的位置,知道总电闸在实验室什么地方。2.实验室要安装三孔的、有接地保护的电源插座。教师要确认插座的接线正确、地线已经接地。
3.实验室中应备有急救箱,并放置在明显的位置,急救箱中应随时备有常用的应急药品和器材。
(二)化学药品
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中,有危害性的药品包括有毒、有腐蚀性、易燃药品等几大类,个别药品同时具有上述几种危害。
有毒化学药品一般可通过呼吸、口腔、注射、与皮肤或伤口接触进入人体,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的中毒反应。急性的中毒反应可发生于中毒时或中毒后几小时之内,慢性中毒是多次中毒后在较长时间后才出现反应。腐蚀性药品有固体的、液体的和气体的,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对人体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较轻的可以引起正常组织的过敏反应或发炎,较重的可造成组织永久性的破坏。易燃药品有引发火灾的潜在危险,要远离火源。预防措施:
1.使用所有化学试剂和药品时都要小心,应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药品。2.保持实验室中良好的通风。3.药品的容器使用后要盖好。
4.接触药品后要及时清洗,离开实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5.不得在实验室中饮食。
(三)实验动物
使用活动物对学生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抓伤、咬伤以及由动物传播的疾病等。预防措施:
1.实验动物最好去专门的供应部门采购,不要将野生动物(脊推动物)带入实验室。
2.学生不得将动物带回家中去做实验。
3.实验室中如果有师生被动物咬伤、抓伤或其他伤害,应立即报告校医或去医院。
(四)实验用植物
用于生物学实验的大多数植物一般不会对学生造成危害、但某些地区会有少数有毒的植物,如果不加防范,可能造成学生植物中毒,出现头痛、眩晕等中毒症状。另外,很多人对植物的花粉、或孢子过敏,因此在实验室中使用产生花粉和孢子的植物也要小心。
预防措施:
1.不要食用作为实验。材料的植物的任何部分。2.不要让植物的汁液进入眼、口或伤口中。
3.完成植物实验后,要用肥皂洗手之后再离开实验室。
4.生物学教师要了解本地常见的有毒植物,并尽可能不用这些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五)微生物的使用 预防措施:
1.切勿使用病源微生物作为中学实验材料。
2.不要培养来自人体或动物的微生物。要把所有实验用的微生物都作为致病微生物来处理。
3.教师要向学生示范,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接种操作技能。
4.在将任何微生物的培养物扔掉之前,都应先经过灭菌处理
(六)人体生理实验的安全
中学生物实验中有些要从人体自身取材,如取口腔上皮、取血制作血涂片等。在这些实验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在实验中传播疾病。有些传染病可以通过人的体液及接触过体液的器具传播,因此实验中凡使用会与学生口腔或体液接触的器具。都应该是一次性的产品,如果不具备一次性的器具,则应使用取自动物的实验材料。
(七)实验室安全守则与安全协议书
生物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外,还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实验室安全守则。安全守则应贴在实验室最明显的地方,并要在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上课时就了解到安全守则的内容。安全守则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储藏室和标本室的规定。2.对学生使用实验材料、设备的要求。
3.对学生在课外时间使用实验室和进行实验的要求。4.安全用电的要求。
5.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方面的要求。6.实验操作的要求。7.使用急救箱的要求。
8.禁止在实验室饮食,任何化学药品和生物实验材料都不得入口。教学策略(考了探究教学是怎样进行的?)科学探究通常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教学方法(考了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
3、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 材料分析: 一.讲解技能
1.原理中心式讲解定义
原理中心式讲解一般指以概念、规律、原理、推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 适用内容:
生物学概念、生理功能、遗传变异、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生态学等。讲解方法:
交替应用分析、比较、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综合等逻辑方法 2.设计你对“竞争的概念”的讲解 二.板书
板书的类型及优点(都考了): 板书,即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或写在投影片)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
功能分类:正板书——写在黑板正中提纲挈领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副板书——写在黑板两侧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
板书呈现方式分类及其优点:(1)提纲式:纲目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认知结构的理解和记忆。(2)表格式:类目清楚,井然有序,增强教学内容的主体感和透明度,便于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对比。(3)图示式:能反映事物的关系和结构,又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较复杂和抽象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图文式:对刚开始学习生物学的学生尤为适宜。(5)综合式:将学生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和“并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简约化的知识网络。(6)问答式:用于设置系列问题,组织学生回答或由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7)计算式和方程式:以数字运算来表述,文字少,逻辑性强,应用于讲解计算题。(8)图表式;(9)图解式
板书的设计目的(优点):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
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请你思考] 有的老师一节课的板书写完了一板又一板,请问:这是否合适,为什么?(了解)
答:可以从板书技能应用原则和板书技能评价方面考虑:
板书技能应用原则与要点:(1)文字语言的规范性;(2)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为标准;(3)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3)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4)写在教案上(计划性)板书技能评价:1.板书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重点突出; 2.板书简明扼要、整洁、规范; 3.板书系统性好、逻辑清晰; 4.字体有足够的大小,便于观察;5.板书与语言配合密切; 6.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7.板书书写速度快、好 8.板书醒目、直观; 9.板书美观 教学设计
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会给出一些内容)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分析生态系统的分。
2.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的复杂网络体系。
(二)能力目标
1、概括出生态系统的成分,讲解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
2、学会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三)情感目标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通过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游戏,培养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意识,以及团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消费者等级和营养级的区别
第二篇:生物教学论期末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和决策。2.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测定和科学判断的系统过程。
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而做出的“教”与“学”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教”与“学”的基本要求。4.教学方法: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切工作方法总和,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5.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学完一节课或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些什么事情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6.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7.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问、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师生相互交谈的教学方法。
8.讨论法: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发表自已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9.直观教学:在教学中以亲身实践或以具体事物、现象以及事物、现象的逼真描绘来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促进对知识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掌握和理解的教学工程,称为直观教学。
10.复习教学法:就是通过反复地学习,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把知识系统化的一种教学方法。
11.探究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词条》
12.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微观教学”,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借助视听技术,采用可控的教学环境,系统培训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的师资培训模式。
13.直接直观:利用生物和它们的标本等进行教学的直观形式,叫直接直观。14.间接直观:利用人工制作的教具,使学生间接地去认识生物体而进行教学的直观形式,叫间接直观。
15.语言直观:是最基本的直观手段,一是教师采用最好的语言与教具相结合的形式,另一个是语言的形象化和板书。
16.文献法:是一种通过搜集、鉴别、分析和整理文献资料,从中探讨教育现象和教育本质的一种研究方法。
17.调查法:它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座谈、访问、问卷、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结论或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18.实验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药品和生物材料进行独立操作,从观察生物现象或本质的变化过程中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形成一定世界观的教学方法。
19.观察法:它是研究者在自然状态下,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感知教育现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20.信度:指考试结果的可靠性指标。是考试的可信性程度,即考试分数的稳定性与一致性。21.效度:反映考试准确性和有效性的指标。反映所得分数的有效程度,即是否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22.区分度:是指试题对学生学业水平的鉴别能力的指标。好的得高分,不好的得低分。
23.难度:指试题难易程度的指标。过难与过易都不好。
24.STS教育:其基本立足点是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不是科学本身,而是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比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力度更大。
25.课程: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课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学设备的设计与规划,同时还包括上述过程的使用与操作者即师生。
26.课件:在CAI活动中,呈现教学内容,接受学生的要求和回答,指导和控制教学活动的程序及有关的教学资料称之为课件。
27.说课:就是对“课”的说明和解释。是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和专家,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28.CAI: 即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执行教师的教学功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或者是辅助教师的讲解等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9.观察:知觉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30.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驱使下,以问题为指向,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学习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是基本过程。
31.合作学习: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策略。
32.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小组学习:根据一定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1.生物科学的性质P13
生命性、思想性、实验性、现代性、综合性 2.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3.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理念P41 初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4.学生实验包括的类型P141 ①模仿性实验 ②阶段性实验,③独立性实验 教师的演示实验包括的类型P139 ①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②验证巩固知识的演示实验③指导实验、实习活动的演示实验
5.新课标所制定的教学目标P16 ①知识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③能力 6.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的内容 P286 ①本体性知识②条件性知识③实践性知识 7.生物学的概念包括
①名称②例证③属性④定义 8.说课包括的内容 P217 课件:①说教材②说教法与学法 ③说教学过程 ④说板书设计⑤说评价分析 课本:说教材,说学情,说方法,说过程 9.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P135 1)有助于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原理和掌握规律 2)能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生物学知识 3)训练生物学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 4)培养生物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5)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6)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有助于向学生进行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教育 10.谈话法的特点 P80 优点:1)能充分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启发性)•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3)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 4)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当堂巩固 • 5)实现教学的双向交流
缺点:量少、分散的知识点、教学秩序不好维持等。由于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课本上:谈话法如果运用不当或者教师准备不充分,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影响教学进度,会提出意外问题,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11.直观教学的要求P90
1)灵活选取教具,提高教学效果 2)出示直观教具的时机要适当 3)注意与其他教法配合
4)讲解科学,指示清楚、准确 5)照顾全体
直观教学法的作用P86 1)能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知生物及其生命现象,为形成正确的概念和掌握原理打好基础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的生物学知识
3)能引导学生对具体生物及其生命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综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加快学习的速度 12.讨论法的要求P84 1)精选内容、找出题目 2)充分准备、认真组织 3)合理安排、巧妙分组 4)讨论时要引导、点拨 5)创造互助支持的气氛 6)讨论结束应小结
复习教学法要求P94 1)明确复习的目的及要求 2)注意复习的多样性
3)注意复习的重复性与及时性 4)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做好学生指导 5)做好复习的反馈和跟进工作 6)照顾全班,因材施教 7)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 13.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P170 ①交互的实时性 ②实现个别化教学
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④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⑤提供教学决策支持 ⑥实现非顺序式信息呈现 ⑦呈现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 14.现代教学法的特点P111 1)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4)重视学生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6)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三、基本应用
1.你认为一堂优秀的生物课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或什么才是一堂成功的课? 答:生物学课堂评价指标中比较重要的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1)教学目标:评价时主要看课堂教学目标的提出是否准确反映了大纲的要求,制定的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是否有不同的要求,是否明确具体,易于操作,能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并达到目标要求。
(2)教学内容:评价时主要看其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是否能把握教材并恰当的处理好重难点,对各种问题和规律的解释是否注重了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有序,各环节的衔接是否自然等。(3)教学方法:评价时主要关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适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并符合学生的特点,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且具有时效性。(4)教师素质:从课堂教学看,教师素质主要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组织应变能力,评价时主要看教室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仪表是否大方得体,语言是否精炼,规范,流畅并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板书设计是否合理,书写是否规范,突出重点,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熟练,是否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具和设备,实验演示等操作是否规范,教师能否驾驭课堂,能否根据学生实际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等。
(5)教学效果:评价时主要看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完成了认知目标,是否实现了既定的能力发展目标,是否体现了思想感情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2.探究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有何区别?请设计一个中学生物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及其他因素的关系 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探究性: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形式表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
验证性:因结论是已知的,不存在假设问题 实验原理:因探究内容而异
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过程: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
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现象:未知,可以不描述
已知,应准确描述(与实验假设一致)
实验结论: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3.教案的基本结构包括哪些内容?详细叙述编写教案的基本过程? 答:一般包括①讲授的课题②教学目标③教学重难点④课型⑤主要教学方法⑥教具⑦教学过程⑧板书设计 基本过程:
1.研究课程标准的精神
课程标准是你国家指定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学的指南,具有法律的作用。首先要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研究,领会标准的精神,抓住她的本质,形成一定的教学理念,有效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2.研究教学目标
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目标等三大部分。目标要具体、明确,难度适中,可执行性要强,即能完成目标。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学生的水平,年龄的特点,学校的实验及设备情况进行选择。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等。
4.对教学内容的深加工
包括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要补充的内容,要对教学内容的前后进行适当调整,要改变语言的组织,增加问的成份和启发性等。参考有关的教案。5.准备教学用具和实验材料 要精选教具,加强直观。6.设计良好的引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起注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7.拟定启发性的问题
启发性是基础,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启发——思考——能力——智力。包括提问,巩固联系,讨论题等。8.时间分配
备课时,对每一部分需要多长时间要充分准备,合理分配时间。9.设计板书提纲 10.编写教案
简单案与详细案。新教师要写详细案。11.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优化教案。
4、试论述中学生物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答: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等三个方面。
一、生物教师的专业知识
1、普通文化知识
2、专业学科知识
3、教育科学知识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
1、教学设计技能
2、应用教学媒体技能
3、课堂教学技能
4、组织、指导学科课外活动技能
5、教学研究技能
三、教师的专业态度
1、专业理想
2、专业情操
3、专业人格
5、你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1)CAI与教学理念更新
CAI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它只是教学手段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主导思想,以主题任务来驱动教学进程,使学生会把计算机(网络)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写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2)CAI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
CAI的主题是课程,而非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不能为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不能动摇教师的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地位,而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位中心,以改善学生学习为目的。(3)CAI与实验教学
观看多媒体演示实验的教法不能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教师要始终明确,CAI所展现的终究不是现实,无法取代学生亲身实践探究的学习。(4)CAI对学生学习的不利影响
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只顾欣赏课件本身,而忘记了思考,以至于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所以老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管理。
多媒体教室的光线不能太亮,否则就会影响观看效果。
CAI不能片面理解为教师一个人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它不仅是指课前的设计制作,课上的实施融合,而且还包括课后基于互联网、局域网的师生间、生生间,以及学生与计算机网络互动交流的继续学习过程。因此,应向学生开放网络教室,让学生可以随时自主的上网查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5)CAI与课件的设计制作
在设计制作课件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应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收集积累。
6、什么是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应怎样设计教学策略?
答: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高效实现教学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试、优化,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教学策略的设计应从教学目标出发,要遵循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适合学习和学生特点,考虑教师自身的条件和环境、设备等客观条件。1)全面分析掌握并组织处理好教材内容 2)精心选择教学媒体并熟练运用
3)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4)整体设计课堂活动,精心组织教学
第三篇:生物教学论期末复习提纲1
生物教学论期末复习提纲
问答题
1、请简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学科课程 目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 自然科学课程,教学中应体现其科学性,探究性 技术课程 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地位 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生物(学科课程)、科学(综合课程)高中阶段:生物,必修+选修 与其他学科有了相同的学分要求 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p7 培养全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
2、初中生物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初中生物新课程的总目标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的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3、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 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作用。
(2)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与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作好准备。
4、初中新课程理念有哪些?
a)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需要; 全体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的标准;
较大的灵活性,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c)倡导探究学习
生物科学不仅是事实与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
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高中新课程理念有哪些?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
b)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促进个性发展。c)倡导探究学习--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搜集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为进一步学习和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6、请分别写出高中新课程知识性目标动词在各水平的要求。(每个水平列举三个)
各水平的要求 了解水平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
排列
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理解水平
知识性 目标动词
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
范,比较,描绘,查找
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应用水平
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
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技能性 模仿水平
尝试,模仿
目标动词 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水平
运用,使用,制作,操作,进行,测定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经历(感受)水平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反应(认同)水平
情感性 目标动词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参观,观察
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领悟(内化)水平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
确立,形成,养成,决定
7、生物1,生物2,生物3,选修3等模块分别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是什么?(自选一个回答)
每个模块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价值如下。
“分子与细胞”模块(生物1)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遗传与进化”模块(生物2)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稳态与环境”模块(生物3)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选修3)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8、请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文件,是“编教材、教学、评估和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四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不同点:(1)课程标准主要是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后 的学习成果,而考试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生物教学大纲则是统一的要求;(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是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5)课程标准隐含的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较好一本教科书。
9、如何理解“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参考p11,结合网络查询)
课程标准隐含的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忠于教材、分析教材、教好教材”这种教教材的方式已不能达到21世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材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2)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10、科学具有哪些本质和特征? 具体的参照 P22-P24 本质: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使用了一些特有的方法来观察、思考和求证,并以此形成了科学的特征。这些特点反映出了科学本质的基本方面,及自然科学与艺术、文学等领域的不同之处。
特征:定量化(精确的测量)、严密细致的观察、对照试验、量化的预期、用实验检验预期和假设,科学在自我更正积累和进步,以及科学过程等。
11、什么是生物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希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哪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希望通过生物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1)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2)科学的探究方法与技能;(3)科学、技术和社会;(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1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主要强调什么内容?
主要强调以下几点:(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2)角色的调整;(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13、什么是概念图,在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他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见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一般来说,它可以作为三种工具:教的工具、学的工具呵评价的工具。(1)作为教的工具主要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它能以简练的形式展示所要教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原则。(2)作为教学的工具,学生可以用概念图作课堂笔记或者用它整理笔记和组织学习过得内容,概念图还可作为帮助学生贯通整个课程内容以及整合跨学科的内容。(3)作为评价工具时,一方面可以评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为教师或学生自己提供反馈信息。
14、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应注意哪些原则和方法?
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包括:(1)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学习。(2)教师的角色由传播者变为服务者或帮助者。(3)学习的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4)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会,还有责任帮助小组的其他成员学会。
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1)积极主动相互依赖。可采取A设置的目标具有相互依赖性。B奖励据哟相互依赖性。C资源共享。D每个成员都要担任小组完成目标所需要的补充性和连接性。(2)面对面的促进互动。(3)成员要负起责任。(4)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5)评价和过程监控。
15、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有哪些基本形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学生通过调查某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想法、冲突来完成相关的知识学习。
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根据活动情况分为: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实验室探究三种基本形式。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内容;推理性探究是“没有动手做”二应用探究方法的探究,它主要是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时间是探究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过程,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到最终的解释、报告全过程。
16、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具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生物学实验操作的一些基本技能。(3)哟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5)哟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6)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17、略答生物学备课的主要内容和程序是什么?(好像答案太多了些,你们可以自己根据需要进行理解的记忆,记忆大纲点就行了,其他的帮助理解用的)
教学工作是一种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使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我们把教师教学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称为教师的备课。
教师备课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工作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备课越充分,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不管是初出茅庐的新教师,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要进行认真的备课。尤其
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更需要认真的备课,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不仅对课本中新的教材要认真准备,就是对比较熟悉的教材也要在总结过去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准备。这样,才能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因为,“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任何卓有成效的教学,都凝结着教师的心血和汗水,是来之知不易的。
中学生物教师的备课程序包括教学工作的一般准备;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包括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
一、生物学教学工作的一般准备
生物教师对于教学的一般准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㈠、钻研教学大纲和分析教材。
㈡、阅读、收集教学有关的生物学资料。㈢、搜集实验材料,制作直观教具。
1、搜集实验材料。
2、制作直观教具。
㈣、熟悉自然界。
㈤、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可包括许多方面: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
2、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
3、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水平。
4、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应。
二、制定生物学教学工作计划
任何工作,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都应有一定的计划。一个生物教师要全面地完成中学生物学教学任务,就必须在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时分配等进行周密的筹划,制订这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教案)。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并能按时完成任务。每一阶段及学期终结时,还可以根据计划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总结经验,为今后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必要的资料。所以,制定周密的计划是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根本保证。㈠、制定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是新学期开始之前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 的要求制定的,通常是经教研组集体讨论并交学校领导审查后执行的,它是保证整个学期生物学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本学年或本学期总的教学目的要求。
2、分析掌握教材的特点,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3、确定授课时数,安排教学进度。
4、学生实验的安排。㈡、制定单元教学工作计划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通常也称单元备课。教师在制订学年或学期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必须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深入地钻研,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深刻领会教材的目的性、科教材的特点,一般把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构成一个单元。在制订单元工作计划时,教师学性和系统性。具体地说,教师在掌握整个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它和前后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本单元的编排体系;列出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研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便具体安排本单元的教学进度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何安排组织实验教学,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及物质上的准备等等,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单元教学工作计划。㈢、制定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编写具体的课时计划是教师备课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教学前重要的准备工作。课时计划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教师辛勤备课之后写成的,而备课充分与否和讲课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认真制订课时计划是上好每堂课的前提,课时计划是教师上课的重要工具。
1、教案的作用。⑴ 可以使每次教学有明确的目的,因而不会出现无的放矢,浪费时间的现象。⑵ 可以使教师预先把所用的教材进行充分的准备,加以适当的选择、组织和补充。⑶ 可以使教师选用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⑷ 可以使教师充分准备好教具、例证、问题、练习题等,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⑸ 可以使教学时间支配得当,不至于造成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⑹ 可以使教师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增强教师的自信心,不致临场慌张。⑺ 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水平,积累经验,可以使教师容易检查出教学中的优缺点,以便改进教学。⑻ 便于领导检查和开展教学经验的交流。
2、教案的内容。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板书提纲、教学过程(其中包含复习旧知识、导言、新课教学内容、复习巩固新知识和作业等)的时间分配。
3、编写教案。
第四篇:生物教学论
1、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2、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3、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4、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5、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任务特点等的理解,这些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生物教师对中学生物课程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深入和变化。特别是在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生物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生物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生物学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生物科学,对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二是人们对青少年认知规律的认识。生物老师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的认识,有组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是生物学教育的另一基石。教师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工作中的理论基础。我们将在第三章集中介绍一些影响当今科学教育改革方向的理论和观点。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明确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后,要有能力去设计一系列目标明确、教学方法适当的学习活动,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常动手实践,并在学习中较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要考察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态度、情感和过程技能等方面的进步,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我们将在第十章介绍评价的相关内容。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具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才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生物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是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技能。我们将介绍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教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途径和要求。
6、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1)教师基本素质:①政治素质;②道德素质;③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学理论知识;④心理素质
(2)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3)参与和共事的能力
7、如何准备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课?
答: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准备一般应包括:(1)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2)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如:实验课时计划的编制,应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实验目的,确定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写好课时计划。(3)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4)准备药品、仪器和用具等工作。
8、教案的一般格式包含哪些内容?
教学课题a)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具e)课的类型f)教学方法(模式)g)课时安排h)内容要点(板书设计)i)教学过程j)教学后记(课后分析)。教案格式多样,具体的写法主要因人而异,常见的形式有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图文式等,也可几种形式综合使用。
第五篇:生物教学论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开辟新道路的起点,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这次全会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经济全球化为主体的全球化趋势在今天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其实,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初就开始酝酿形成。对外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力水平得到长足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过去了,回首这段历程,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穷国变成今天如此强大的国家,这无疑体现出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也从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所以,今天我想浅谈一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和暴露出来的不足。
首先,改革开放在中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使中国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突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束缚,彻底摆脱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完善,经济发展又好又快。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谈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其它体制。
改革开放中,我们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从一度频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的水平。
(二)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开放过程中, 我国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的关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并把它作为对外开放的立足点。
对外开放前20年,我国主要以“引进来”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对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二十多年来,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走出去”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 逐步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三)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正如小平同志的论断一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经济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1978年,中国GDP总量仅3624亿元,2007年已达到246619亿元,2009年更是达到了333244亿元,年均增长9.7%。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均GDP过2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和工业化中期阶段。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就城镇居民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居民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工薪收入外,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就农村而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不仅促成了我国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回想当年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乡村的路都是泥泞崎岖的小路,基本不能开车,村民们出门都是骑单车,最多也就摩托车,没有电话,更谈不上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而如今在农村,都是宽敞的水泥大道,砖瓦房比比皆是,小洋楼也不稀罕,一部分农民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平板电视机、自动洗衣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寻常农家,小汽车也已进入部分富裕农户。这种巨大变化时那时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在这些巨大进步的背后,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出现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贫富差距扩大、特权与垄断现象普遍等等,这些都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许多问题,阻碍我们的发展道路。下面我将从上面所讲的三方面谈谈我们在改革开放当中所吸取到的经验:
(一)经济发展给环境和资源状况带来的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过快地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宝贵的环境容量,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二)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 1.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低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于农民基本上不享受社会保障,而城镇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因此,城乡收入实际差距应为6倍左右。2.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由于缺乏有效调控机制,垄断行业及一些高收入行业的收入水平增速过快,导致行业差距不断扩大。2007年,证券业的年人均工资最高,达14.3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次是其他金融活动和软件业,达6.96万元和6.22万元;最低的是畜牧业、农业职工,分别仅为9521元和9861元。最高与最低的行业收入差距为15倍,比上年的7.8倍扩大了7.2倍。3.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虽然近几年对开发西部加大了力度,但东西部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2007年全国人均GDP已达18934元,东部人均GDP为32283元,西部为13212元,东部人均GDP是西部的2.4倍,比1991年的1.9倍扩大了0.5倍。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上海人均GDP最高,达到66367元;不考虑直辖市,则在省区中浙江省人均GDP最高,为37411元,贵州最低,为6915元,两省人均GDP之比,由1991年的2.7倍扩大为5.4倍。
(三)特权与垄断问题
据《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报道,中国亿万富翁3220人,其中2932人即超过90%是高干子弟;在5个最重要的工业领域——金融、外贸、地产、大型工程、安全业,85%-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子女的手中。由于政府长期垄断权
力和资源, 在中国从上而下形成了诸多垄断行业, 如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石油等行业。这些企业在政府的豢养下, 高成本、低服务, 排斥竞争, 独霸天下, 多以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出现, 难以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 成为计划经济的顽固堡垒, 也是百姓意见最大的行业。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展望
(一)继续坚持基本原则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胡锦涛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
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二)重要改革:
第一,价格改革完成的结果就是,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最终商品的价格都是市场决定的。价格改革带来了什么样的重要成功呢?就是中国结束了短缺经济,以前有很多东西我们想要买,但是没有,因为价格由政府控制,不能完全的反应供求关系。在价格开放以后,最重要的是推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供给极大丰富,带来了一定程度上供求之间的相对稳定,再往前推进就是产品过剩,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第二,最重要的改革是农村改革,我们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80年代初、70年代末我们的经济基本都是国有,经过30年的改革,特别是90年代末 “抓大放小”,各小型的竞争企业都由国有改为私有,或者是股份制。还有”乡镇企业”的改革,乡镇企业原来都是集体所有,现在基本上已经私有化。数据显示,2004年整个固定资产里面国有或者国有控股占60%,但是今年上半年这个比重下降到了40%,为什么这个改变很重要呢?从生产的主体改变来看,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感程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挖掘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潜力,在我看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第三个改革的内容,就是外向型经济。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强调外向型经济,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我们比较穷,既没有东西卖给别人,也没有钱买别人的东西,我们有的是劳力,但是不能挣钱,因为那个时候经济本身就运转不了。陷在经济的陷井里面,怎么逃出来呢?就是引进向外,外国有很多市场,价格也很高,我们的东西比较便宜,收入也比较低,很多生产的潜力发挥不出来。外向型经济简单的意思就是,我们给外国人生产,外国人买了我们的东西我就增加了收入,国民经济就开始运转起来。外向型经济的出发点就是在国内交换频率很低的情况下跟外国人交换,这个交换发展到极致,就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上涨 总结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我们的国家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这种种现象都暗示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所以,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汲取经验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时刻记住,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阜新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参考文献:
[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2] 邓小平文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邓小平文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