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参考资料专题

时间:2019-05-13 04:1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物教学论参考资料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物教学论参考资料专题》。

第一篇:生物教学论参考资料专题

2、叶绿素的提取

在研钵中放入几片(约5g)菠菜叶(新鲜的或冷冻的都可以。如果是冷冻的,解冻后包在纸中轻压吸左水分)。加人10mL2:1石油醚和乙醇混合液,适当研磨。将提取液用滴管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加人10 mL饱和NaCl溶液(防止生成乳浊液)除去水溶性物质,分去H2O层,再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将有机层转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加2g入无水Na2SO4干燥。干燥后的液体倾至另—锥形瓶中(如溶液颜色太浅,可在通风柜中适当蒸发浓缩)。

“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3)

1.提取液的改进

除丙酮外,也可用酒精替代,结果大致相同。和酒精相比,丙酮有一定毒性,因而不妨换一下;另外一种提取液是:在加入丙酮2~3ml后,再加入2ml石油醚,可以提高胡萝卜素提取效果,色素带分离现象更明显。2.层析液的改进

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教材上给出了两种层析液配方:一种是93号汽油,另外一种为20份石油醚,2份丙酮,l份苯混合而成。采用下列配方实验效果也不错:

(1)四氯化碳加少许无水硫酸钠;(2)95%的酒精;

(3)9份95%酒精加1份苯;

(4)20份汽油,2份丙酮,2份石油醚,1份苯。

其中,采用配方(4)效果最好,配方(2)经济而且简便一些,但效果有一定折扣。

3.设立对照实验

设立一个空白对照组,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一个画滤液细线,而另外一个不画,结果进行对照,消除“不同色带是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后留下的颜色”的怀疑。这样同时也培养严谨的实验作风,体现生物学科研的基本原则。

为了强调不要使层析液浸没滤液细线的意义,也可以设立这样一个浸没滤液细线的对照组,结果会发现色素被溶解下来,而无法分离。4.实验方法探索

本实验不仅可用条形滤纸进行层析,还可以采用圆形滤纸层析办法:取平面培养皿1只,铺一层细纱(厚约0.5cm),将滤纸剪为圆形放人培养皿中,在圆形滤纸中央点上滴2滴色素提取液,静置约1min,然后依次滴35滴层析液,每滴中间间隔30s,然后盖上培养皿盖,几分钟后,可以观察结果会得到近似同心圆的4个色素环,由内而外分别是黄绿色、蓝绿色、黄色、橙黄色。此实验关键有两点:一是几次滴液体要在同一点上,否则不能形成圆环;二是滴层析液的量和时间要掌握好,否则会影响效果,甚至失败。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改进(2)

1.提取色素

为了得到墨绿色的色素滤液,于实验前2~3天,取质地柔软、深绿色的草本植物的叶片放在通风处阴干。研磨时,所取叶片要除去粗的叶脉和叶柄。向研钵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进行研磨。待研磨充分后,再加入少量氯化钠和适量丙酮,就出现了深绿色的液体,液体经脱脂棉过滤后就得到了墨绿色的色素滤液。2.划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色素滤液,采用毛笔的执笔方式握住毛细吸管,悬腕,沿滤纸条上的铅笔划线作快速的划动,重复2~3次,就可以得到细、匀、齐的滤液细线。3.分离色素

(1)采用小试管法 取长15cm、直径15mm的小试管,试管塞用橡皮塞。在橡皮塞的中央用刀片刻一细槽,然后将划过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无色素的一端,插入橡皮塞的细槽中。向小试管内加入3.5ml层析液,将滤纸条慢慢地垂直插入层析液中,橡皮塞要塞紧小试管。注意滤液细线不能没及层析液。

(2)采用培养皿法 不用滤纸条,也不划滤液细线,而取直径为10cm的干燥圆形定性滤纸,用毛细吸管吸取色素滤液,在滤纸的中央点成圆形的色素斑。重复4~5次。然后取一枚缝衣针,穿一条细棉线,在棉线末端打个结,将针穿过滤纸上的色素斑中心,在距线结约4cm处剪断棉线。取直径l0cm的培养皿一套,向培养皿底中加入5ml层析液。把上述圆形滤纸扣在培养皿底上面,无线结的一

面朝下,棉线则浸没在层析液中。再将培养皿盖盖在滤纸上。采用该方法,可以看到色素随层析液由线结处向周围均匀扩散。因此得到的4条色素带呈同心环状,十分清晰。而且层析时,滤纸上的色素不会没及层析液中,点色素斑比划滤液细线容易得多,实验效果非常显著。

纸层析

定义:

以滤纸为固定相支持物的层析分离系统

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分配层析;分配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种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使物质分离的方法。分配系数是指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达到平衡时,该溶质在两种溶剂中所具有浓度之比。不同的物质因其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分配层析中应用最广泛的多孔支持物是滤纸,其次是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粉、淀粉和微孔聚乙烯粉等。下面主要介绍纸层析。

纸层析是以滤纸为惰性支持物。滤纸纤维和水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吸收22%左右的水,而且其中6~7%的水是以氢键形式与纤维素的羟基结合,在一般条件下较难脱去,而滤纸纤维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甚弱,所以一般的纸层析实际上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当流动相沿纸经过样品时,样品点上的溶质在水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一部分样品随流动相移动,进入无溶质区,此时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质由流动相进入固定相(水相)。随着流动相的不断移动,各种不同的部分按其各自的分配系数不断进行分配,并沿着流动相移动,从而使物质得到分离和提纯。

纸层析是以滤纸作为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滤纸纤维与水有较强的亲和力,能吸收22%左右的水,其中6%~7%的水是以氢键形式与纤维素的羟基结合。由于滤纸纤维与有机溶剂左右的亲和力很弱,故而在层析时,以滤纸纤维及其结合的水作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纸层析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时,发生两种作用:第一种是溶质在结合于纤维上的水与流过滤纸的有机相进行分配(即液—液分离);第二种是滤纸纤维对溶质的吸附及溶质溶解于流动相的不同分配比进行分配(即固—液分配)。虽然混合物的彼此分离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实际操作中,点样后的滤纸一端浸没于流动相液面之下,由于毛细管作用,有机相即流动相开始从滤纸的一端向另一端渗透扩展。当有机相沿滤纸经点样处时,样品中的溶质就按各自的分配系数在有机相与附着于滤纸上的水相之间进行分配。一部分溶质离开原点随着有机相移动,进入

无溶质区,此时又重新进行分配;一部分溶质从有机相进入水相。在有机相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溶质就不断地进行分配,沿着有机相流动的方向移动。因样品中各种不同的溶质组分有不同的分配系数,移动速率也不一样,从而使样品中各组分得到分离和纯化。

可以用相对迁移率(Rf)来表示一种物质的迁移:

Rf=组分移动的距离/溶剂前沿移动的距离

=原点至组分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致溶剂前沿的距离

在滤纸、溶剂、温度等各项实验条件恒定的情况下,各物质的Rf值是不变的,它不随溶剂移动距离的改变而变化。Rf与分配系数K的关系:Rf=1/(1+αK)。

Α是由滤纸性质决定的一个常数。由此可见,K值越大,溶质分配于固定相的趋势越大,而Rf值越小;反之,K值越小,则分配于流动相的趋势越大,Rf值越大。Rf值是定性分析的重要指标。

在样品所含溶质较多或某些组分在单相纸层析中的Rf比较接近,不易明显分离时,可采用双向纸层析法。该法是将滤纸在某一特殊的溶剂系统中按一个方向展层以后,即予以干燥,再转向90,在另一溶剂系统中进行展层,待溶剂到达所要求的距离后,取出滤纸,干燥显色,从而获得双向层析谱。应用这种方法,如果溶质在第一溶剂中不能完全分开,而经过第二种溶剂的层析能得以完全分开,大大的提高了分离效果。纸层析还可以与区带电泳法结合,能获得更有效的分离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指纹谱法。

叶绿素提取的实验中,研磨叶片时为什么要加碳酸钙?棉塞塞紧试管口的作用?橡皮塞行吗?

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棉塞是为了防止乙醇挥发

研钵中研磨叶片提取叶绿体色素时,至少要破坏几层磷脂分子,才能使色素分子溶于无水乙醇中?答案5层。哪5层?

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而叶绿体是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所以要使色素溶于乙醇中,需要破坏一层细胞膜和叶绿体的双层膜,总共就3层磷脂双分子层,或6层磷脂分子层,数不出5来的。

叶绿素提取实验

实验中的提取液为什么是绿色的?

因为叶绿体中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这四种色素,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占的比重较大,它们的颜色都是绿色的,所以提取液就呈现绿色

叶绿素提取研磨叶片时,如果加入碳酸钙过多,会对实验有何影响?? 叶绿素的提取中加入碳酸钙的原理是什么?

a'ming问: 在提取过程中用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色素的破坏,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钙离子取代镁离子,形成物理性质不变化学更稳定的化合物。

:中和酸!在酸的作用下,叶绿素中的镁可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而且,除了代换Mg外,可使去镁叶绿素迅速分解出叶绿醇,并形成去镁叶绿酸,使溶液呈褐绿色,化学反应式如下:

(C32H30ON4Mg)COOCH3COOC20H39+2HCl=(C32H32ON4)COOCH3COOC20H39 +MgCl2

叶绿素a

去镁叶绿素a(C32H32ON4)COOCH3COOC20H39+H2O=(C32H32ON4)COOCH3COOH+C20H39OH

去镁叶绿素a

去镁叶绿酸a

叶绿醇

山东 秦莉:在实验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加入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具体的情况是这样的: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处的环境具微碱性,实验中,由于研磨会使细胞结构遭到破坏,细胞液(具微酸性)流出,酸性的细胞液就会直接接触叶绿体中色素,致使叶绿素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使叶绿素失镁,呈黄褐色,所以加入少许碳酸钙是为了中和细胞液的酸性,可起到保护叶绿素的作用

防止叶绿素的变化

叶绿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对光热、酸碱等比较敏感。因此,在加工或贮藏过程中常易褪色或变色,对蔬菜成品感官质量影响巨大。叶绿素的防护:

①碱处理。将蔬菜在0.01%的氢氧化钠等稀碱溶液中浸泡20分钟-30分钟,叶绿素生成叶绿酸盐、叶绿醇等,颜色仍为鲜绿色。但这种方法保绿时间不太长,会导致营养成分的严重损失。

②用铜或锌取代叶绿素中的镁。可选用醋酸铜、硫酸锌溶液,浓度以0.1315%最好,ph值为9,浸泡30分钟。生成铜和锌的衍生物可以长期保持绿色。铜比锌活性高,取代反应速度快,但铜的残留量受质量标准限制,而锌的安全性较高,护绿效果也不差,成本也较低,可优先考虑使用锌制剂来保护蔬菜的绿色。

纸层析的问题

1.书上说固定相是滤纸吸附的水,流动相是有机溶剂,这里说的水和有机溶剂都是来自于展开剂吗?所以展开剂必须包含水和有机溶剂是吧?

2.为什么点样的时候要点的小一点,而且要多次,点大了就没有现象吗?为什么?

3.原理上的问题,我查了资料,说纸层析是因为各组分的溶解度不同,然后再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不同,那为什么这样就能分离了呢?而且我们实验做出来,比如铜离子和铁离子,最终两条色带是离开原点有一定距离的,为什么?

1.纸层析的话,固定相是滤纸纤维中所包含的水分,(你应该知道,做纸层析色谱的话,滤纸之前都是要经过处理的。用化学试剂浸泡什么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这里说的水并不来自展开剂。展开剂中也不是必须包含水和有机溶剂。

2.要是在纸层析色谱上点样太大的话,跑样的时候,会拖尾的。要是只点很少的话,点又不容易观察,所以要多试几次确定点样量。

3.老实说,你这个问题有点纠结。你是下了功夫的,可以看出。

那就请你想象一下哦,物质A共有10,在a点处流动相分配了7,在固定相分配了3;而流动相不断向上走(毛细效应),新的流动相在a点处又分配了原在固定相上的3中的0.7,即又分配走了2.1,现在固定相上就剩0.9了。同时,a点稍稍往上一点的b点,固定相就分配到了流动相跑过来7的0.3,即2.1。所以这个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往上爬行的。

同理,由于物质B和物质A的分配系数不一样,爬行速度是不一样的,当流动相到滤纸终点时候,A可能爬的快点,B爬的慢点,但是离原点就都有一定距离了。这时候,拿尺子量一下物质A离原点的距离L1,再量一下流动相终点离原点的距离L2,Rf=L1/L2(Rf是比移值哦)

叶绿体色素的纸层析结果显示,叶绿素b位于层析纸的最下端,原因是: A 分子量最小 B分子量最大 C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D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D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

溶解度小就很难往上走了啊~~象叶黄素,胡萝卜素,因为溶解度大,可以随水的蒸腾一直到很上面~~~

叶绿体中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条上随层析液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实验三十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纸层析法)以及叶绿体色素性质的观察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组成和性质对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很有帮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以及氮素营养之间又有密切关系。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便成为研究光合作用与氮代谢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作物育种、科学施肥、看叶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高等植物叶绿体色素主要包括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类。它们是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并在类囊体中与类囊体膜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色素易受光氧化,提取色素应在弱光中进行,并避光保存色素。

一、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等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

(二)仪器与用品

天平,量筒,烧杯,具塞试管,研钵,离心机,漏斗,滤纸等。

(三)试剂

丙酮,碳酸钙,石英砂。

二、实验步骤

1.用于理化性质鉴定和色层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提取: 取含水量较低的新鲜植物叶片,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中脉后剪碎,混匀。去中脉后称取4 g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石英砂,再加入10 mL丙酮,匀浆。取滤纸1张,置于漏斗中,用丙酮润湿,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用少量丙酮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过滤,得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暗中保存。

2.用于定量分析的叶绿体色素提取:取新鲜植物叶片,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去掉中脉后称取0.5 g,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石英砂,再加入10 mL丙酮,匀浆,过滤,再用10 mL丙酮冲洗滤渣,得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暗中保存备用。

Ⅱ、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分离色素的方法有多种,纸层析是其中最简便的一种。当溶剂不断从层析滤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流动相与固定相间分配系数不同,因此它们移动速率也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一、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新鲜制备的叶绿体色素溶液。

(二)仪器与用品

量筒,新华滤纸,大培养皿一只,结晶皿或小培养皿,毛细滴管,毛细管,电吹风,剪刀。

(三)试剂

丙酮-汽油(航空)推进剂(V/V=3/10):用分析纯丙酮与航空汽油以体积比3:10混合即得。

二、实验步骤

1.取一长滤纸条卷成芯(纸芯的长度取决于从结晶皿或小培养皿底部到大培养皿边缘的高度),用毛细滴管在一端点样(注意一次所点溶液不可过多,使色素尽量少地扩展),电吹风吹干后,再重复数次(也可把浓叶绿体色素溶液放在平底培养皿中,用滤纸一侧蘸叶绿体色素,然后将纸沿着长轴方向卷成纸捻,使浸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好在纸捻的一端)。

2.另取一大圆形定性滤纸(比培养皿直径稍小),在滤纸的中心戳一孔径与纸芯相符的小孔,将纸芯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图形滤纸的中心处的小孔中,并使纸芯与滤纸齐平(勿突出)。

3.取一小结晶皿或培养皿,皿内加入适量丙酮-汽油(航空)推进剂,把插有纸芯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培养皿上(纸芯垂直),使纸芯的下端浸在推进剂中,迅速将大培养皿盖上。此时推进剂借毛细管引力顺着纸芯扩散到圆形滤纸上,并把叶绿体色素沿着滤纸向四周推进,不久即可看到被分离的各种色素的同心环。待推进剂前沿将要达到培养皿边缘时,取出滤纸。待推进剂挥发干后,用笔标出各色素的具体位置与名称。

盐 甲醇 叶绿醇

三、思考题

1.用不含水的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无水丙酮等提取植物材料,特别是干燥材料中的叶绿体色素,结果会如何?为什么?

2.研磨提取叶绿素时,为何要加入CaCO3?

3.画图说明叶绿体色素纸层析结果,并解释原因。

4.铜在叶绿素分子中具有替代镁的作用,这有何实用意义?

5.黄色素与绿色素的分离中,KOH溶液中为何要加入甲醇?如不加入甲醇,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测量(改良纸层析法)

(一)原理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酒精或丙酮提取。提取液中的叶绿体色素可用层析法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溶剂推动时,不同物质的移动速度不同,便可将色素分离。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的酯,可与碱起皂化反应,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以此法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开。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具有共轭双键,在可见光区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镜检查。色素吸收光能由基态转变为激发态不稳定,回到基态时,可以发射出红色荧光。叶绿素中的Mg可被H +所取代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后者遇到Cu2+可形成绿色的铜代叶绿素。

(二)用品和材料 托盘天平、培养皿、滤纸、玻棒、烧杯、漏斗、研钵、滴管、漏斗架、坩埚、三角瓶、剪刀、95%酒精、汽油、碳酸钙、无水碳酸钠、石英砂、分光镜、试管、试管架、石油醚、醋酸铜粉、氢氧化钾、50%醋酸、酒精灯等。

(三)实验步骤

1、色素的提取 将剪碎的鲜叶8~10克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95%酒精5~10毫升研磨成糊状,再加入20毫升左右的酒精,充分混均,以提取匀浆中的色素,3~5分钟后,过滤入三角瓶中,加10克左右无水碳酸钠以除去提取液中的水分,将提取液转入另一三角瓶中,加塞待用。

2、色素的分离 取一圆形滤纸,用剪子剪一宽约0.5厘米的缺口直达圆形滤纸中心部位,再将0.5厘米宽的弯曲成90度,保留的高度与培养皿相当。之后用玻棒蘸取色素提取液加到小纸条(相当于纸心)上,风干后再加,反复多次。然后将之放置到加有无色汽油的培养皿上进行层析。不久就可看见被分离的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由内到外依次是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用铅笔标出滤纸上各种色素的位置并注明其名称。

3、理化性质

1)皂化反应。吸取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毫升放入试管内,再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钾片,充分摇匀,片刻后,加入 5毫升石油醚,摇匀,再沿试管壁慢慢加入1~5毫升蒸馏水,轻轻摇匀,静置试管架上,随即可看到溶液分两层,下层是酒精溶液,其中容有造化叶绿素a和叶绿素b(还有少量叶黄素);上层是石油醚溶液,其中容有黄色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将上下两层溶液用分液漏斗分离,分别装入试管内,加塞放于暗处,以供观察吸收光谱用。

2)H+和Cu2+对叶绿素分子中镁的取代作用。吸取叶绿体色素5毫升放入试管中,加入50%醋酸数滴,摇匀后,观察溶液的颜色有何变化。

当试管的颜色变成褐色后,倾出一半于另一试管中,投入醋酸铜粉末少许,微微加热,然后与未加的比较,观察颜色有何变化。

3)叶绿素的荧光现象。取较浓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毫升,放入试管中,观察光线透过叶绿素提取液和叶绿素提取液在暗背景下的反射光的颜色有何不同?

4)叶绿体色素的吸收光谱。先调试分光镜,伸缩分光镜的望远镜筒,使彩色光谱清晰可见,然后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乘于试管内)至于光源和分光镜的光门之间,观察光谱有何变化?再把经过皂化作用后分离出的绿色溶液和黄色溶液分别至于光源和光门之间,观察光谱有何变化?试说名其原因

(四)注意事项

1、用于分离的色素提取液浓度宜高些,纸心上色素浓度高些分离效果好。

2、分离图可在暗处保存,以免色素被光氧化。

3、皂化反应中,须待氢氧化钾充分溶解后才能加入石油醚,反复用石油醚萃取,待上层黄色完全除去,下层才为叶绿素钾盐。

4、吸收光谱的光合色素浓度应适中。

5、取代反应如遇温度低可以在酒精等上加热,以加快反应。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为什么要在近末端1.5CM处斜剪去两侧?

为了使滤液扩散均匀,两角的滤液扩散快

叶绿体色素分离试验为什么要加入碳酸钙,过多和过少有什么不同?

添加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体色素不被破坏,因为色素存在于叶绿体基粒片层结构中,叶绿体环境是偏碱性,而细胞质中含酸性物质,研磨过程中细胞破裂同时也破坏了叶绿体,色素逸出;在酸性介质中色素不稳定易分解。因此,加入少量碳酸钙在研磨时与酸性物质反应,降低溶液酸性而避免色素破坏。

叶片液泡为酸性,研磨后液泡破裂,使叶绿体色素处于酸性环境,加碳酸钙可以中和环境。

生物: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叶绿体的(?)受到破坏,实验结果可以看到四条色素带,分布在滤纸下层的色素是(?)

加碳酸钙目的是研磨过程中产生氢离子…保护叶绿素…四条带的从下到上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颜色依次是橙黄…黄…蓝绿…黄绿…手机答题…

在做叶绿体提取和分离中为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这个问题,当初也让我很是疑惑,现在告诉你原因:

二氧化硅,就是石英砂,就是硬质小颗粒,帮助研磨,就像某些动物胃里有小石块一个道理。

碳酸钙嘛,实际上,叶绿体中的色素所处的环境具有微碱性。实验中由于研磨会使细胞结构遭到破坏,细胞液(具有微酸性)流出,酸性的细胞液就会直接与叶绿体中的色素接触,致使叶绿素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使叶绿素失镁,呈黄褐色。而碳酸钙是强碱弱酸盐,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还是有一部分溶解后呈现一种弱碱性,中和细胞液的酸性,保护了叶绿体的色素。这可不是什么定理。。

在色素的提取试验中碳酸钙,二氧化硅,无水乙醇不加有什么颜色变化

碳酸钙的作用是保护叶绿素

不加碳酸钙会使滤液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

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带的颜色变浅 无水乙醇是将提取的叶绿素溶解

不加无水乙醇提取不了色素,除非加了其他有机溶液...可以用____法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中,无水乙醇的作用是_____,层析液的作用是___.层析法

溶解叶绿体色素

利用色素扩散速度不同,使析出的颜色分层

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实验中层析结果与色素化学结构的关系? 的确有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叶绿素。他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有所不同,层析的结果与相对分子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分子质量大的在下面,其次层析后色素带的宽与窄就只和这种色素在叶绿素中含量的多少来决定了

相似相容原理

一、科学解释

“相似”是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上相似;“相溶”是指溶质与溶剂彼此互溶。例如,水分子间有较强的氢键,水分子既可以为生成氢键提供氢原子,又因其中氧原子上有孤对电子能接受其它分子提供的氢原子,氢键是水分子间的主要结合力。所以,凡能为生成氢键提供氢或接受氢的溶质分子,均和水“结构相似”。如ROH(醇)、RCOOH(羧酸)、R2C=O(酮)、RCONH2(酰胺)等,均可通过氢键与水结合,在水中有相当的溶解度。当然上述物质中R基团的结构与大小对在水中溶解度也有影响。如醇:R—OH,随R基团的增大,分子中非极性的部分增大,这样与水(极性分子)结构差异增大,所以在水中的溶解度也逐渐下降。

对于气体和固体溶质来说,“相似相溶”也适用。对于结构相似的一类气体,沸点愈高,它的分子间力愈大,就愈接近于液体,因此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也愈大。如O2的沸点(90K)高于H2的沸点(20 K),所以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H2的溶解度。

对于结构相似的一类固体溶质,其熔点愈低,则其分子间作用力愈小,也就愈接近于液体,因此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也愈大。

二、通俗解释

(1)有机物一般易溶于有机物中,而无机物一般易溶于无机物中。

有机物如油,酒精等,无机物如水等。沾满机油的手用汽油洗而不用水洗就是这个道理。

(2)极性分子一般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而非极性分子一般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

极性分子如水分子,氨气分子等。非极性分子如二氧化碳分子,氧气分子等。

根据相似相容原理,为什么酒精(有机物)还能溶解在水(无机物)里面呢?

相识相容是指结构相识和同属于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CH3CH2OH与水都含-OH,而且分子量接近又能形成氢键所以相容

什么是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

1)有机物一般易溶于有机物中,而无机物一般易溶于无机物中。

有机物如油,酒精等,无机物如水等。沾满机油的手用汽油洗而不用水洗就是这个道理。

2)极性分子一般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而非极性分子一般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中。

极性分子如水分子,氨气分子等,非极性分子如二氧化碳分子,氧气分子等。

研钵

研钵是实验中研碎实验材料的容器,配有钵杵,常用的为瓷制品,研钵

也有玻璃、玛瑙、氧化铝、铁的制品。用于研磨固体物质或进行粉末状固体的混和。其规格用口径的大小表示。

进行研磨操作时,研钵应放在不易滑动的物体上,研杵应保持垂直。大块的固体只能压碎,不能用研杵捣碎,否则会损坏研钵、研杵或将固体溅出。易爆物质只能轻轻压碎,不能研磨。研磨对皮肤有腐蚀性的物质时,应在研钵上盖上厚纸片

或塑料片,然后在其中央开孔,插入研杵后再行研磨,研钵中盛放固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3。③研钵不能进行加热,尤其是玛瑙制品,切勿放入电烘箱中干燥。④洗涤研钵时,应先用水冲洗,耐酸腐蚀的研钵可用稀盐酸洗涤。研钵上附着难洗涤的物质时,可向其中放入少量食盐,研磨后再进行洗涤。

生物实验中为什么提取叶绿素不直接用层析液提取?

提取是可以提取,问题是你接下来怎么办呢?你先用层析液将色素都溶解了,然后你又要怎么使色素分层呢?层析液是有机溶剂没错,也可以溶解色素是没错,但它在这里不是用的这种性质啊!主要是利用溶解度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程度来区分色素的: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低的就扩散得慢.再说,提取叶绿素有更适合的丙酮,就用不着层析液

生物提取叶绿素试验中层析液和酒精的作用有是什么分别?

(1)由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是有机物,而层析液是有机溶剂,所以可以溶解这些色素,但是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相同,所以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也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因此,不同的色素就在扩散时分离开来了。

结论:层析液的作用是溶解并分离不同色素。

分离的原理与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有关。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由于四种色素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不同,因此每一种色素分子在层析液分子的作用下,克服色素分子之间的引力,向层析液中扩散的速度不同,即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其中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扩散速度最快,其次是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溶解度最低,扩散得最慢。依据此原理使滤纸条上处于同一滤液细线上的四种色素在扩散中分离开来(2)酒精的作用

叶绿体中的色素溶解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或丙酮(相似相溶),形成色素液。

①取材时要选取新鲜的颜色较深的叶片,是因为以便使滤液中含较多的色素;

②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得充分,更有效地破坏细胞结构;但由于二氧化硅是特别细的白色粉末,再加上控制不好用量,易过量,使滤液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硅,而导致滤液颜色变浅。滤液中杂质越多,实验现象越不明显。有实验证明,改用白细河沙(洗净干燥后用)代替二氧化硅粉末,这样研磨更充分,滤液中减少了杂质的含量,颜色变得深绿,实验效果明显。

加入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镁原子,当细胞破裂时,细胞液内有机酸中的氢可取代镁原子而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碳酸钙可中和有机酸以防止去镁反应的发生。

③研磨要迅速、充分。这是因为一是因为丙酮容易挥发;二是为了使叶绿体完全破裂,从而能提取较多的色素;三是叶绿素极不稳定,能被活细胞中的叶绿素酶水解而破坏。

④制备滤纸条时,根据小孔(边缘)扩散原理,物质分子沿边缘扩散速度要大于里边扩散的速度,因此要将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主要是为了延长边缘长度,这样可以使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

⑤画线时,一定要细并且直,这样可以防止色素带重叠,使色素分子均匀分布在一条直线上,做到扩散起点一致。重复划2~3次,是为了增加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分子数量,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⑥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没及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于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2.解题障碍的突破

(1)用“类比分析法”或“直接判断法”解某些实验步骤对实验结果影响的题。

[例1]某同学在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操作情况如下所述:

①将5 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丙酮、石英砂、碳酸钙以后,迅速研磨,然后按要求过滤。

②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划2~3次。

③把划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

但结果实验失败,请指出其错误所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类比分析法”解。对新鲜绿叶应除去粗的叶脉后再行称重,以增加单位重量叶片所含的叶绿素;此外,还需将叶尽量剪碎,提高研磨效果;划滤液线时,须待所划的滤液线干燥后再重复划线,否则会造成划线过粗和色素浓度低的情况;滤纸条插入层析液后,由于摇晃,使层析液接触滤液线而将色素溶解,会严重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1)未去除粗叶脉和将叶剪碎,降低了叶绿素的提取率

(2)上一次滤液细线未干燥,即划下一次线,使滤液线过粗或线上色素量较低

(3)由于摇晃,层析液接触滤液线,溶解了色素

第二篇:生物教学论

1、你认为学习本课程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2、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3、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4、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5、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任务特点等的理解,这些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生物教师对中学生物课程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深入和变化。特别是在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生物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生物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生物学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生物科学,对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二是人们对青少年认知规律的认识。生物老师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的认识,有组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是生物学教育的另一基石。教师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工作中的理论基础。我们将在第三章集中介绍一些影响当今科学教育改革方向的理论和观点。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明确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后,要有能力去设计一系列目标明确、教学方法适当的学习活动,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常动手实践,并在学习中较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要考察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态度、情感和过程技能等方面的进步,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我们将在第十章介绍评价的相关内容。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具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才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生物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是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技能。我们将介绍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教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途径和要求。

6、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1)教师基本素质:①政治素质;②道德素质;③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学理论知识;④心理素质

(2)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3)参与和共事的能力

7、如何准备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课?

答: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准备一般应包括:(1)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2)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如:实验课时计划的编制,应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实验目的,确定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写好课时计划。(3)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4)准备药品、仪器和用具等工作。

8、教案的一般格式包含哪些内容?

教学课题a)教学目标 b)教学重点c)教学难点d)教具e)课的类型f)教学方法(模式)g)课时安排h)内容要点(板书设计)i)教学过程j)教学后记(课后分析)。教案格式多样,具体的写法主要因人而异,常见的形式有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图文式等,也可几种形式综合使用。

第三篇:生物教学论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开辟新道路的起点,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这次全会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经济全球化为主体的全球化趋势在今天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其实,全球化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初就开始酝酿形成。对外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力水平得到长足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过去了,回首这段历程,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昔日的穷国变成今天如此强大的国家,这无疑体现出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改革开放事业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也从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所以,今天我想浅谈一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和暴露出来的不足。

首先,改革开放在中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使中国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同时,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突破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束缚,彻底摆脱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转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逐步完善,经济发展又好又快。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谈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建立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其它体制。

改革开放中,我们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从一度频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的水平。

(二)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开放过程中, 我国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的关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并把它作为对外开放的立足点。

对外开放前20年,我国主要以“引进来”为主。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对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二十多年来,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走出去”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走和平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对外开放, 逐步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三)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高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指出:“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现在,我们国内条件具备,国际环境有利,再加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正如小平同志的论断一样,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经济地位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1978年,中国GDP总量仅3624亿元,2007年已达到246619亿元,2009年更是达到了333244亿元,年均增长9.7%。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临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均GDP过2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和工业化中期阶段。

(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就城镇居民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居民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工薪收入外,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就农村而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不仅促成了我国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回想当年我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乡村的路都是泥泞崎岖的小路,基本不能开车,村民们出门都是骑单车,最多也就摩托车,没有电话,更谈不上手机之类的电子产品。而如今在农村,都是宽敞的水泥大道,砖瓦房比比皆是,小洋楼也不稀罕,一部分农民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平板电视机、自动洗衣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寻常农家,小汽车也已进入部分富裕农户。这种巨大变化时那时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

然而,在这些巨大进步的背后,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出现了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贫富差距扩大、特权与垄断现象普遍等等,这些都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许多问题,阻碍我们的发展道路。下面我将从上面所讲的三方面谈谈我们在改革开放当中所吸取到的经验:

(一)经济发展给环境和资源状况带来的严峻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性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过快地消耗了大量资源和宝贵的环境容量,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资源保障能力不足,资源环境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

(二)经济增长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 1.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

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幅低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于农民基本上不享受社会保障,而城镇单位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享受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因此,城乡收入实际差距应为6倍左右。2.行业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由于缺乏有效调控机制,垄断行业及一些高收入行业的收入水平增速过快,导致行业差距不断扩大。2007年,证券业的年人均工资最高,达14.30万元,比上年增长65%,其次是其他金融活动和软件业,达6.96万元和6.22万元;最低的是畜牧业、农业职工,分别仅为9521元和9861元。最高与最低的行业收入差距为15倍,比上年的7.8倍扩大了7.2倍。3.地区收入差距扩大

虽然近几年对开发西部加大了力度,但东西部的差距仍呈扩大趋势。2007年全国人均GDP已达18934元,东部人均GDP为32283元,西部为13212元,东部人均GDP是西部的2.4倍,比1991年的1.9倍扩大了0.5倍。在全国各省、市、区中,上海人均GDP最高,达到66367元;不考虑直辖市,则在省区中浙江省人均GDP最高,为37411元,贵州最低,为6915元,两省人均GDP之比,由1991年的2.7倍扩大为5.4倍。

(三)特权与垄断问题

据《远东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报道,中国亿万富翁3220人,其中2932人即超过90%是高干子弟;在5个最重要的工业领域——金融、外贸、地产、大型工程、安全业,85%-90%的核心职位掌握在高干子女的手中。由于政府长期垄断权

力和资源, 在中国从上而下形成了诸多垄断行业, 如铁路、民航、邮政、电信、石油等行业。这些企业在政府的豢养下, 高成本、低服务, 排斥竞争, 独霸天下, 多以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出现, 难以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 成为计划经济的顽固堡垒, 也是百姓意见最大的行业。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展望

(一)继续坚持基本原则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胡锦涛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

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二)重要改革:

第一,价格改革完成的结果就是,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最终商品的价格都是市场决定的。价格改革带来了什么样的重要成功呢?就是中国结束了短缺经济,以前有很多东西我们想要买,但是没有,因为价格由政府控制,不能完全的反应供求关系。在价格开放以后,最重要的是推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供给极大丰富,带来了一定程度上供求之间的相对稳定,再往前推进就是产品过剩,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第二,最重要的改革是农村改革,我们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80年代初、70年代末我们的经济基本都是国有,经过30年的改革,特别是90年代末 “抓大放小”,各小型的竞争企业都由国有改为私有,或者是股份制。还有”乡镇企业”的改革,乡镇企业原来都是集体所有,现在基本上已经私有化。数据显示,2004年整个固定资产里面国有或者国有控股占60%,但是今年上半年这个比重下降到了40%,为什么这个改变很重要呢?从生产的主体改变来看,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敏感程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挖掘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潜力,在我看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第三个改革的内容,就是外向型经济。中国改革从一开始就强调外向型经济,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我们比较穷,既没有东西卖给别人,也没有钱买别人的东西,我们有的是劳力,但是不能挣钱,因为那个时候经济本身就运转不了。陷在经济的陷井里面,怎么逃出来呢?就是引进向外,外国有很多市场,价格也很高,我们的东西比较便宜,收入也比较低,很多生产的潜力发挥不出来。外向型经济简单的意思就是,我们给外国人生产,外国人买了我们的东西我就增加了收入,国民经济就开始运转起来。外向型经济的出发点就是在国内交换频率很低的情况下跟外国人交换,这个交换发展到极致,就是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上涨 总结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我们的国家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党和国家工作中还存在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这种种现象都暗示着,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改革发展任重道远。所以,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汲取经验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对于进一步坚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时刻记住,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阜新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参考文献:

[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2] 邓小平文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邓小平文选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第四篇:生物教学论

一·读完绪论的感想:读完绪论后,我首先明确了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到底讲述的是什么,我们学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学习这门课程对我们有什么意义。总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门课程就是对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其次,我更加明确了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和岗位要求,要想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有并不断提高自己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和价值的理解、对生物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进步、持续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再次,我深刻认识到了时代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前进以及新一轮的生物学课程改革对我们生物学教师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投入的学习实践,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能够胜任这个工作并且也越来越热爱这个工作,做一名合格的生物学教师。

二·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生物学科,是以生物学为背景,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和社会要求进行选择和排列生物科学内容,求得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学历形成的学校教育的一种载体。它的学科性质可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生命性:生物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生命学活动规律的学科,是围绕生命运动这个核心展开的,目的就是探索各种生物的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它有很强的生命性,且生命性是其本质属性。

2、实验性:生物学教师的必备基础素养里明确规定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科学,众多研究成果都是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或验证的具有很强的实验性。

3、现代性:生物学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学科,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十分奥秘复杂,生物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变化的且不断有新的发现对已有的理论构成挑战,要不断对这些理论进行检验和修改,跟上时代的步伐,都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说明这个学科有太多不为人知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有太大潜力去挖掘,生物学科有很强的现代性。

4、思想性:生物学科虽说是一门自然科学,但是但是他也是需要对学生的人格、思想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让学生不仅对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并且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只有思想上认识正确率,人格强大成熟了,才能更好的进行科学研究。

5、综合性:生物学科包含的内容广泛,包含了多门学科的知识,教学价值具有多重性,教学方法与途径多样化,生物学科具有综合性。

三·在教学中体现生物学科的学科性质的做法:我认为要想在教学中体现这五个性质应该做到(1)、体现其生命性可以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亲自去大自然中感受各种生命现象。也可以在课堂中多放一些各种各样的生命现象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动态的感受其生命性。(2)、体现其实验性让学生多动手去做实验、动脑去设计实验,鼓励他们遇到不会的问题时用实验去验证、解决自己的疑问。(3)、体现其现代性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讲述一些前沿科技成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举例论证最新科技成果的益处作用等等,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快速发展,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4)、体现其思想性,教授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多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思想,如多给学生们讲一下课本上没有的一些科学家刻苦钻研、报效国家的例子,鼓励学生向那些肯动脑筋、学习认真的同学学习。(5)、体现其综合性,如遇到某一种生命现象时让学生思考这个现象可以用那种科学原理解释,然后自己在讲述过程中吧用到的物理化学等知识向学生们阐述清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生物教学论

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

1.中学生物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2.什么是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又有什么区别?

3.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

4.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哪些生物课程新理念?

第二章

1.试描述一个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

第四章

1.导入技能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技能有哪些类型?其结构如何?应用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2.提问技能有哪些类型?在设计提问和提出问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和注意事项? 3.教学语言技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应用原则如何?

4.讲解技能有什么类型?讲解技能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缺点?你认为运用讲解技能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5.变化技能分几类?教态变化技能有哪几种类型? 6.强化技能有什么类型?应用强化技能的原则有哪些? 7.运用演示技能时,教师应该注意什么?

8.常见的板书设计类型有哪些?板书技能应用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9.结束技能有什么类型?结束技能的一般过程是什么?应用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10.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第三章

1.行为主义理论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有什么学习和教学理论?根据他们的理论,在教学上有哪些启示?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有什么学习和教学理论?根据他们的理论,在教学上有哪些启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有什么学习和教学理论?根据他们的理论,在教学上有哪些启示? 4.概念转变的条件有哪些?

第五章

1、概念图

2、概念图有哪些特征。

3、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哪些用途。

4、请依据下列概念:肝脏、食道、胰腺、消化道、小肠、唾液腺、消化系统、大 肠、消化腺、口腔、胃、肛门、肠腺,试绘制概念图。

5、合作学习的概念。

6、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含义。

7、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8、学生在学习中的互动有哪些基本模式 ?

9、简述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

10、探究教学的原则是什么?探究活动的基本形式有哪三种?探究教学的特征有哪些?

11、科学过程技能包括哪13项技能?

12、探究性教学的难点在哪些方面?

13、STS的定义与特性,指出STS课程的5个学习领域并能理解STS教育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点。

第六章

1、什么叫直观教学?

2、常用的直观教具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不足?

3、直观教具对教学所起的作用有哪些方面?

4、如何选择直观教具?使用教具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下载生物教学论参考资料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物教学论参考资料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物教学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 1、狭义的教育是指以__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____。(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学校教育) 2、教育随着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

    生物教学论

    《绪论》 生物教学论是研究生物学教学理论、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学操作的应用性理论科学;是一门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学、社会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兼有文、理学......

    生物教学论

    川师《生物教学论》复习参考资料 绪 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

    生物教学论期末

    湛师2011级生物教学论试题 简答题: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规范(考了让你设计一份实验室安全守则) 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了解) (一)常见物理性伤害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使用锋利......

    生物教学论学习理论归纳

    @earth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含义: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

    生物教学论复习资料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

    生物教学论教案

    动物的节律行为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课描述动物的节律行为的概念和意义,阐明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及主要行为分类,说出生物钟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 2.区别动物......

    生物教学论专题综述

    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玉溪师范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生物科学 08生物 2008034164 和永梅 摘要:21 世纪, 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创造性人才提出的前所未有的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