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速度滑冰的教学意义
1速度滑冰的教学意义
答:速度滑冰是我国北方学校冬季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北方有条件的高校、中、小学校在冬季体育体育课中都普遍开展了速度滑冰运动,通过速度滑冰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速度滑冰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从事体育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中国速度滑冰的3次提高
答:第一次大提高是在1959年~1963年。男子优秀运动员代表是王金玉、罗志焕和杨菊成。罗志焕于1963年以2:09.20秒的成绩创造1500米全国纪录,并获得1963年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男子1500米冠军,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速度滑冰冠军。第二次大提高是1990~1994年。刘龒飞是长、短兼备的的选手,他在1990~1994年间保持了1500米(1:54.06秒)、3000米(4:09.40秒)、5000米(7:08.60秒)的全国纪录,直到1997年4月他保持的5000米全国纪录才万春波以7:06.05秒的成绩打破。叶乔
波是1992年2月29日以167.260
分的成绩为中国赢得第一个世界速度滑冰短距离全能冠军。第三次大提高是2002年至今。于凤桐的500米个人最好成绩是34.37秒,创造了新的全国纪录。
3速度滑冰技术的内容和形式。答:内容:速度滑冰技术是指速度滑冰运动员为在全程各区段达到最佳速度,所需的各项运动动作(运动系统)的总和。
形式:速度滑冰技术是运动员在冰上借助于冰刀,采用特殊的滑跑姿势和正确的滑跑技术动作,用最省力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滑完项目距离,从而创造优异成绩。4速度滑冰技术特点 答:
(一)特殊的滑跑姿势
(二)滑跑
(三)推动身体前进的支点在体侧
(四)滑步速度变化呈脉动曲线
(五)以冰刀为用具完成不同形式的技术动作(六)速度滑冰技术是典型的周期性运动
5滑跑姿势的动作要求是什么? 答:
1、上体姿势。上体应前倾至几乎与冰面平行或肩背略高于臀部,与冰面形成10~25度角,上体要放松、团身、两肩下垂,上体成背弓的流线型姿势。力求接近流线型。头部微抬起,目视前方10~20米。
2、腿部姿势。腿部蹲屈成低姿势。膝关节前弓成约90度~110度角,踝关节为55度~75度,髋关节角度屈至45度~55度角。6单支撑蹬冰动作的要求
1、准确的蹬冰时机。准确适时地移动重心是非常重要的,身体总重心沿横向开始移动,浮腿从支撑腿后位开始向前摆动,运动员身体失去平衡做积极“倾倒”压冰,这就是蹬冰动作的开始。
2、牢固的蹬冰支点和侧蹬方向。冰刀以内刃切入冰面,刀尖指向滑行方向,形成牢固的支点并随着身体重心横向移动,将全身力量集中地作用到冰面,向侧推蹬,产生强而有力的推动力。
3、用刀刃中部蹬冰。在整个蹬冰过程中,将身体重心控制在冰刀的中部用全刃向侧推蹬冰。
4、浮腿做协调配合。浮腿加速向前侧摆动,重心移动和蹬冰腿做加速展腿的协调配合动作,使蹬冰线越来越向水平倾向水平倾
斜(蹬冰角缩小),而使水平分力加大,当浮腿前摆着冰时,则是快速伸腿展腿的最佳时机。
7、双支撑蹬冰动作的要求
1、体重控制在蹬冰腿,随重心移动蹬冰角缩小,加快展腿速度,并在结束蹬冰时达到最快速度。
2、保持冰刀内刃全刃压冰向侧推蹬的蹬冰方向(刀尖指向滑行方向)。
3、充分利用蹬冰腿肌肉长度,使肌肉产生尽可能多的能量,蹬冰距离(幅度)尽量延长,在加快展腿的过程中作用力总时间相对加长,使蹬冰结束时产生最大蹬冰力量。
4、蹬冰速度达到最快,并将蹬冰腿充分展直。在蹬冰结束时,蹬冰腿(膝、踝)关节充分展直,踝关节足石屈。8滑跑的特点
1、滑跑弯道时,身体姿势始终保持向左倾斜状态。
2、滑跑弯道时,必须处理好左倾姿势、滑跑速度和
弯道径三者的关系。身体倾斜度大小与滑半跑速度的平方成反比,与弯道半径成正比。(身体与冰面的夹角)3.弯道滑跑中没有自由滑行阶段。4.弯道滑跑的平均速度比的摆臂动作不同。
单支撑腿左腿蹬冰动作要求? 答:
1、保持两肩、臀部与冰面平行稳定。
2、保持大腿和膝部位于胸下,体重心位于冰刀中部。
4、展腿方法:
先展髋,同时深屈膝踝(压膝),当浮腿摆经蹬冰腿时,蹬冰腿膝关节开始积极加速伸展。
5、沿弯道半径
9、双支撑左腿蹬冰动作的要求 答:直道快。5.弯道的摆臂动作与直道
并以左刀外刃牢固咬住冰面。
3、身延长向外侧蹬冰。
第二篇:浅析《速度》教学
浅析《速度》教学
(一)速度概念初步建立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概念后,必须学会比较不同形式的匀速直线运动。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学生原来的经验及逻辑思维是:运动快慢取决于运动时间和位移。两个作直线运动物体位移相同,哪个物体所用时间少哪个物体运动快;或者在相等时间里那个物体位移大运动则快。如果两个物体运动时间不同位移也不同,又如何比较运动快慢?只能取其中一个变量相等比较另一变量关系:如果时间相同哪个位移大运动快,或者位移相同哪个所用时间多运动慢,从而得到速度定义——
速度是描绘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与发生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控制变量讨论问题的方法不仅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建立速度概念,还可以通过比较丰富多彩运动快慢,找到描绘运动状态物理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考究多个物理量变化关系采用控制变量方法具体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初步学会科学思维方法并为后继学习指明方向和开辟航线。(二)平均速度
虽然引入速度概念,对于匀速运动,无论那段时间或那段位移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但是针对变速运动,物体在各段时间和位移的速度是变化的。速度与时间,位置或者位移有直接关系,加速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减速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那么如何描绘变速运动质点运动快慢呢?这样自然地引出平均速度的粗略描绘和瞬时速度的精确描绘。虽然速度与时间和位置有关,按照速度定义可以求出一段时间或者是一段位移的物体运动快慢,由于物体在每点和每一时刻的运动情况不同,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必须强调这一前提和背景,这种描绘方法是粗略而非精确的。因此平均速度定义为:在变速运动中位移与发生位移所用时间比值叫做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虽然与运动的背景和性质有关,只能粗略描绘物体运动。但是它却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匀速运动是理想,变速运动才是现实模型。研究变速运动才有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少教师质疑课本没有说明平均速度作用与意义,课本没有说明这点正是它优点。优秀教材不可能罗列和说明所有内容、这是教学布白艺术,也是当代教育教学理念。一些内容的确是要说明清楚并且加以强调,有些内容教师可以发挥,也可以不用发挥。但是这点教师必须充分地发挥,新教材已经从旧教材的封闭逐渐地走向开放,从特别注重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过渡到通过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建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它不仅要求教师说明平均速度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将富有时代气息的、丰富多彩的现实内容以及科学前沿内容充实进去,唤发课堂生机,培养学生兴趣情感,丰富感性认识和培养能力。
教学存在客观内在的规律,有认知和情感方面、有最优化标准和原则等。它要求每一位教师终身地学习、探讨、实践和研究。但是教学过程又极具实践性,每位教师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总结出丰富的教学成果和经验,体现着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教育教学规律是科学,体现出其共性,教师的教育教学的风格是个性,体现出其艺术性,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优秀教师就是这样在漫长探索过程中从偶然走向必然、从盲目走向自由。(三)瞬时速度
既然不像匀速直线运动、而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和位移有关系,需要引入什么物理量才能精确描绘变速运动?从逻辑来看要知道变速运动整个过程规律,就是要知道每个时刻或位置运动规律,反之亦然。在这种自然诱导下,学生认识瞬时速度概念强烈愿望诞生了。
课本提供一个例子让学生形象认识瞬时速度,如做变速运动的汽车其速度计指针摆动,形象地反映汽车速度变化,指针某时刻显示数就是某时刻汽车速度。那么如何从平均速度认识瞬时速度?要确定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者位置速度,如取包括这点在内的一段时间或者位移为分析对象,求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描绘物体速度,当然是大概和粗略描绘。但是如何取时间更短些(位移自然也小)的平均速度来描绘该点速度,相对前面的描绘更精确一些。如果所取时间不断缩短,位移也不断减少……取得的平均速度就更加接近于某个点的速度,描绘的精确度越高。不像一些同学认为时间太短导致位移太小以致于无法测量,或者时间太短以致于速度无穷大。只是在极限背景下所取时间极短,仪器已经无法分辨物体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此刻的平均速度转化为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是以平均速度为基础,采用变速运动求位移的方法,将时间从有限小量向无限小量分割,实现从近似和估量处理过渡到精确计算和描绘的目的。体现从有限向无限、具体向抽象、近似向精确过渡的辩证思维。速度方向也有潜伏过程,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方向就是运动方向。曲线运动情况截然不同,瞬时速度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的运动方向相同,这就为日后学习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打下一定的基础。(四)总评
旧教材编写具备完整知识结构,具有严谨逻辑推理过程。新教材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空间,同时也给教师一片自由发展天地。新教材知识结构再也不象以往那样,通过教师严格讲授学生机械接受而建构,而是让学生在自由探讨和课堂参与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教师不再机械应用教材教学。教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桥梁,是一种知识的载体,是通向大自然和广阔社会窗口。
学生学习这课,心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比较运动快慢提出问题、找到比较快慢方法,到引出速度概念,好奇心理暂时满足;但是一旦用速度概念研究变速运动,虽然可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和具有的现实意义,但是不能精确地描绘一个完整的运动过程。学生们的内心引起新的不平衡甚至思维上产生强烈冲突,要求研究物体某一时刻和位置速度——瞬时速度,教师应用速度和平均速度概念,通过不断缩短时间最后引入极限思维过渡到瞬时速度,最终解决全部问题。至此,通过学生努力参与和积极探讨,整节课的知识得到完整的建构,实现了强烈愿望。学生们的思维得到充分训练,掌握科学思维方法,逐渐形成稳定和探索的心理,教学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第三篇:速度滑冰社团工作总结(李周勇)
前进农场小学速度滑冰社团工作总结
李周勇
前进农场小学速度滑冰社团今年九月份开始组建,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追捧,结合我校实际,速度滑冰社团每周开展1次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教学效果较为明显。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试验与摸索,学生基本适应了我的教学内容与流程,在前半学期的教学中,我主要以陆地模仿和速度轮滑教学为主,教授学生直线滑行、中心的转移、弯道滑等技术,学生在教学中能够积极配合,认真观摩技术动作,通过我的讲解示范和技术指导,组织学生采取分组练习与比赛、循环练习等方法,不断巩固加深技术动作的定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训练,学生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在每次课开始前,我都会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带领学生做好相关热身准备活动。针对轮滑运动特点,重点做好脚踝、膝盖、腰部、髋关节的热身,避免轮滑活动中碰伤、扭伤这些部位。在速度滑冰教学过程中,我重点加强速度滑冰的基础动作练习和陆地模仿。在学生学习陆地模仿动作的时候,通过自己观察教师示范来进行模仿,经过观摩与尝试初步了解动作要领,然后在教师的集中讲授中进一步掌握动作。
此外,我还在速度滑冰教学中加入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轮滑游戏环节时考虑到教学实际情况,比如“齐心协力”游戏主要是针对学生基础情况不同,个体差异的原因,通过学生的互相帮助,带动提高学生的轮滑水平;开火车和钻山洞主要是练习学生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通过这些游戏给学生自主的平台,展示自我的空间,既使学生的练习密度达到了要求,也使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娱乐身心。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比如学生在上课前需要整队在教师带领下进行热身运动,不得擅自离开,谨防出现教学事故;课堂教学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让学生养成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在游戏中,有个别的小组没有很好的完成任务,出现后面同学摔倒现象,小组同学没有及时的给予帮组,影响了集体,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互帮互助精神的培养;在练习密度上需要进一步提高,老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符合孩子的特点,多让学生参与练习等等。
第四篇:速度滑冰队员假期训练安全协议
速度滑冰队员假期训练安全协议 为了确保学生在校训练期间的人身安全,严格责任界限,健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一体化网络,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签订本安全协议书:
1、学生在假期间自愿参加速度滑冰训练,必须由学生监护人与委托监护人签订《速度滑冰队员假期训练安全协议书》。学生的监护人是学生的父母或依法确定的监护人,其监护关系不因学生的入学而转移给学校,学校与学生只是教育管理关系,监护人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
2、学生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损害的,由其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
3、学生在校训练期间,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身体受到伤害,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如能够证明学校有过错的,按学校过错的大小确定学校应承担的赔偿责任;如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学生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符合下列条件即可确定学校无过错:
(1)损害事件的发生与学校的设施无关,或者虽与学校的设施有关,但学校的设施并无缺陷;
(2)学校或老师履行了应尽的教育管理职责,损害事件仍不可避免地必然发生。
5、学生训练结束后应立即离校回家,非学校老师的原因学生在校内滞留、嬉戏玩耍,或回家途中进入网吧等娱乐场所造成伤害的,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
6、严禁教职员工侮辱、殴打、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如因此造成后果的由教职员工本人负责,学校还可根据情节对教职员工进行纪律处分,但教职员工履行职责,进行正常的批评教育,出现意外后果的,学校不负责任。
7、学校开展校内外集体活动,因组织不周,造成意外伤害的,学校应承担责任;因学生不听指挥,违犯有关规定,造成意外伤害的,学校不承担责任。训练期间,学生未到校或私自离校,学校应及时通知学生监护人。学生因此造成社会危害或出现意外事故的,学校不承担责任。
8、学生监护人要做好学生交通安全监护工作,学生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出现交通事故的,与学校无关;
9、学生在训练期间严格按照训练制度、训练要求进行学习,如在训练过程中没有按照教练员要求训练过程中随意离队、打闹、做危险性游戏、或携带危险性物品(小刀、尖锐物体等等),教练员在发现后进行教育纠正,如还不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学生承担责任。
10、由于是假期进行训练,学生安全问题是首要。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要做好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尽量做好学生的安全防护和准备工作。排除一切训练前的安全隐患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训练环境。训练结束后安排好学生的安全回家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允许在街市、网吧等娱乐场所逗留,到家后必须由家长进行安全报告,做好训练后的安全教育工作。给学生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是你我共同的愿望!!
家长签字:
家长练习电话:
第五篇:《速度》教学设计
《速度》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速度》一课的教学,一般我们物理教师会采用教材的安排,让学生观察大量的运动物体的图片或视频材料,感受运动物体的快慢来引入速度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反应看虽然不错,但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感性材料早已司空见惯;有的学生对材料还会产生相似联想,思维不知在何方;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对速度问题他们在小学就已经学好了,无须重复学习。我对《速度》这节概念
课的引入做了如下改进:
1、没有给学生准备任何观察的材料。
2、设计了四个问题,让他们展现思维的火花。
教学课例:
问题一:我们学习速度这个物理量,它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同学们对速度似乎了解的很透彻,假如你骑自行车上学,你一下子超过了行人,你比他快;马路上的小车一下子超过了你,它比你快。似乎快慢是必然的,实际.......对他们快慢的比较在你的大脑里经历了一系列思维判断后得出的。请问:你知道你是怎么比较它们快慢的?(学生基本上是瞠目结舌,这个问题已经紧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思考了,教师不做任何解释)
问题二:在运动场上,百米赛跑中,观众和裁判是如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很顺利的得出比较它们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学生归纳得出后回到问题一,让学生自己解
决)
问题三:假如在我们学校运动场上400米的冠军和奥运会上马拉松的冠军,要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又该怎么比较?(学生根据问题二的结论,要求教师给出他们运动的时间加以比较。教师给出时间让学生计算,然后归成两类)
问题四:假如让你去给速度定义,统一它的算法,你应该怎么来定义速度?(学生基本上各抒己见,分成两派。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定义和算法)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可以解决学生认为速度早已学过,不用再学的错误观念,使他们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能紧紧的抓住学生的思维走向,使他们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这样处理我认为要比按照教材提供的处理方法好
得多。
初中物理概念课有些是没有任何实验来辅助教师来完成概念引入的,针对这种情况,要做好课,首要任务教师一定要清楚学生头脑中对要接受的概念是怎么思考的,怎么建立概念才让学生接受。怎样使用教材的确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值得思考、研究的课题。以上内容仅仅是个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若有不妥之处,恳请诸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