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大全]
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姓名:小S 性别: 男 年龄: 14 性格特征:为孤僻、沉默,对什么都缺乏兴趣,随意性很强。
二、主要问题
1、学习成绩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纯属应付。学习表现得很盲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他知道答案)。
2、自身的生活也很没有规律,生活懒散,自己的物品总是随意摆放。晚上就寝后,很难入睡(有时会到户外走动),起床却很早。
3、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有时还有抵触、急躁的情绪。
4、没有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通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会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
5、经常会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易走极端。对有些问题会越想越严重,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
6、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翻看别人的物品。班级同学把他当小偷,总是躲的远远的,不愿和他交往。
三、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父母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错。读初中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其溺爱有加。初中以后,其父亲经常外出,难得回家,这种稳定的家庭成员关系被打破。经常单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逐渐变得不愿和父亲交流。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躲在某个角落看书或胡思乱想,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成绩一直都很好,他父母也经常以他们为例数落他,责怪他不争气,他慢慢变得话少了。
2、个人成长历程
小S身体状况一般,小学时成绩中等,无明显心理障碍。从中学开始,由于学习任务加重,他的学习开始成绩下滑,但这时尚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尽管注意力已不集中。作业能按时完成,但质量很低。
小S平时极少和老师、同学交往。当有同学惹他的时候,开始忍着,后来会想尽一切办法报复,把别人的好东西弄坏或偷偷的扔掉,和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僵。
3、学校教育
小S原校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不允许有学生影响学校教学的现象出现。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抓学习上,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而对象他这样的学生注意很少。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不但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教会他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反而拼命的对其施加各种压力,更为严重的是老师经常在课堂批评或不正确地评价他,说他脑子笨,没有上进心,一天到晚只知道发呆消磨时间。同时班级同学也经常取笑他,老师也要求学习好的同学不要和他交往。由于教育的大环境使他觉得越来越不被人重视,这更加剧他对学习的厌倦,进而会转化为对周围事物的厌倦。
四、分析与诊断
1、诱发因素
儿童抑郁症即儿童神经症抑郁,病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孤独、不愉快、忧虑、失望和精神痛苦,有时还可表现为具有攻击性。儿童抑郁症的病因主要是因心理遭受长时间不良刺激后而诱发的。
2、行为表现
儿童抑郁症的行为往往表现为不愿与人交往、孤独、离群,对同伴和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冷漠,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容易自我贬低、自我责备,甚至产生自虐,性格极其古怪。有的患者会变得固执、焦躁不安,易发脾气。另外还具有周期性的喜怒无常,有时患者还会表现出爱挑衅、有破坏和攻击行为出现。此外,这类儿童还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身体症状。如头痛、腰痛、失眠、食欲不佳、消瘦、全身游走性疼痛或搔痒等。
通过几次与小S的谈话和对诱发因素、行为表现的分析,确定小S患有轻度抑郁情绪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从小S这一个案可以看出形成其抑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感上受到过重大打击(这主要指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由于家庭原有的稳定人际关系被打破,他长期和不爱说话的母亲生活,缺少父爱,对于他的早期心理发展影响很大,易形成内向性格。这为他以后的人际关系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母亲不爱讲话,更使得他也会使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会主动地寻求帮助,而且长期积累在内心深处,这就导致了他不良的身心发展。
第二,自尊心、自信心曾经受到过严重挫折。小S的挫折主要来自于父母、老师及同学的讽刺、挖苦,在这种情况下他逐渐失去和周围人交往的信心。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习困难进行教育,经常在班级中批评他,挫伤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他的自尊心。进而形成不良的情感认识,即厌倦学习,从而加快其成绩下滑,同学们也不愿和学习成绩不好的他(所谓的差生)接触,让他缺少跟别人交往的机会,便使得他更加封闭自己。很明显这是以学习困难为特征的抑郁症。这类抑郁症,可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
第三,心理防御的过分表现。我们都知道心理防御机制表现之一就是压抑。一些为社会伦理道德所不容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压抑,这种被压抑的冲动与欲望并不会消失,仍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小S就在这种情形下,把自己的抑郁转化为胡思乱想,经常有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想法。
第四,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较严重的偏差,进而形成不良的认识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意志的指导下使他去行使一些不合常理或不正当的事情。
五、心理辅导策略
根据小S的实际情况,采用认知与行为矫正相结合的综合性辅导对策。疏导过程要求形式多样化,例如个别疏导、集体疏导等。个别疏导是利用个体(包括同学、任课教师、朋友等)单独给予帮助。集体疏导是利用集体(包括班级、学校、社会团体等)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给予帮助。心理疏导过程要考虑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争取到家庭和任课老师的支持尤为关键,也是辅导工作中的重点。
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缓解小S情绪入手,引导其摆正目前自己的位置,从而解决其自我责备、自我贬低的古怪性格。第二阶段从帮助他明确其错误认识态度及长期如此的后果着手,促使他积极配合老师和周围人对他的帮助,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配合的转变。第三阶段则指导他逐步去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去。第四阶段则在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做好跟踪辅导,直至他以健康的心理状态顺利地踏上社会。
六、辅导过程
1、第一阶段
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主动找到了我。请他坐下以后,他看起来很紧张,两手捏着衣襟,大约沉默了一分钟。我问有什么心里话,你可以讲,我会替你保密,以取得他的相信。当然他还是将信将疑。他开始讲话,但我从他的讲话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而且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这是人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表露出他既想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次谈话主要问了一下他对新学校的感觉和原校的情况,以及他的一些兴趣爱好,为下一阶段的诊断治疗打下基础。在谈话过程中他显得比较激动。我也察觉他看问题的方法与一般学生有很大不同。
从谈话中我了解他的情绪变化和认知困惑。在谈话中一方面和他交换我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设身处地的站在他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利用谈话帮他树立信心,找回自尊,慢慢地他不再会责备自己没用,没人瞧得起,因为我已经给他最多最直接的关心。他逐渐喜欢我去找他谈话,后来他跟我讲,每一次谈话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放松,一种从未有过的信任。我也鼓励他主动找我聊天。应该说这一阶段的策略实施还是比较顺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第二阶段
随着彼此信任关系的逐步建立,小S开始跟我谈了一些自己看问题的方法。他说,一次在图书馆看书,正看得兴致浓浓,突然附近有一个人的手机响了,他心里想,这个人怎么这样没道德、没修养,真是社会的渣子,像这样的人应该给予严惩,甚至应该判死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有人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等,他都会认为这样的人会破坏改革开放,会阻碍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应该在社会存在等等。从他的言谈中可以看出,由于没有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进而形成适当的情感意识,从而导致他用不适当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客观事物和突发事件。正因这样,长期的不当情感积累,给其内心造成极大压力。
为此,我主动去发现他生活、学习中每一处闪光点,每一个小小的进步,还刻意的安排一些额外劳动给他。有一段时间我安排他每天负责打扫教师办公室,他打扫的很认真,每天还帮老师摆好桌椅放好物品,办公室的老师都夸这个小孩不错。我也借此机会在班级大大表扬了他,看得出来他虽略显羞涩,但内心是很开心的。除此以外,我针对他的特点提出一定的要求。第一,每个星期要能够举手发言一次。第二,能够很工整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由于我们之间建立了信任,他的作业慢慢能很好完成,虽然正确率不是很高。可是举手发言他却一时很难做到,为此我还特意关照任课老师,有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逐渐引导他主动发言。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三周的引导,才有了他的第一次主动举手,就这件事我还特意打电话给其父母,要求给予他表扬,他父母也按照这个要求去做了。事后他别提多开心,还特意跑到办公室告诉我这件事,我也鼓励他做得更好。
3、第三阶段
在谈话过程中我了解到他父母经常不在一起,父亲因业务关系经常外出很少能见面,一般都和母亲在一起。他母亲不太爱说话,喜欢看书,经常带他到图书馆看书,但他总是看些根本看不懂的书(对于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而言)。例如,上晚自习经常自己的英语书不看,却在看大学生才看的新概念英语,有时看一些哲学书或者还没有学过的书,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另外,他还谈到一件事,有一次到表哥家做客,看到表哥的飞机模型很漂亮。他就说了一句,这个模型做得真好。结果他表哥说这不算好。为此他就一直不高兴,也不讲任何理由。回到家里,他就一直想为什么模型很漂亮,而表哥说不漂亮?是不是表哥瞧不起我?甚至想,我为什么要去他家呢?要不去该多好啊?这个模型是不是他买来的?我真想把这个模型踩得粉碎,等一系列问题。从这次谈话可以看出,他已具有一定的攻击性行为。一旦失去自尊或受到重大挫折便会发作。但这种攻击性通常又不直接表现出来,而是把攻击冲动转化为抑郁倾向,越是想攻击,抑郁也就越深。
针对这种情况,这一阶段我引导他逐步体验生活,改变自我,参加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因为有了前两阶段的基础,他已经能够和班级一些同学交往,但话还不是很多。在进一步树立信心的同时,我特意安排班级内几个信得过的同学,主动和他交往并在一起玩。刚开始他有些不习惯。慢慢的他能做到走出教室到操场上打篮球。有了这样一个开始,以后只要学校有活动就尽量让他参加,引导他逐渐融入集体,得到更多同学的关照。开始他还是不太情愿,但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他做得越来越好。这其中,我还特别抓住两次学校组织学生活动的机会,启发他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同学的温暖。记得有一次到外地秋游,我特意把他和几位要好的同学编在一组,一路上我们谈学校生活,谈今后打算,能够从谈话中感受到他不再有偏激的看法,可以用正确的观点思考问题,在中午自由活动时我们还在一起野餐,一起打牌,一起拍照,整天都玩得很开心。在回来以后,他在秋游感想中写道——我觉得自己已经属于集体,不再感到孤独,这次秋游是我有生以来最愉快的一次,我要用更好的表现、更好的成绩去报答老师对我的关心。
确实,我在辅导中无时无刻都融入对他的关心,对他无私的爱。在假期,我安排几位同学到他家做客,使他在家中也能感受得到来自同学的关爱。他的父母也热情的接待了同学们,这也让他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小S的心情也越来越开朗,他的孤独、离群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4、第四阶段
在小S的情况已有很大的改变的前提下,我的疏导工作重点放到行为规范方面,从小S的家庭着手,要求父母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多带他进行户外活动,开阔眼界,陶冶情操,使其性格逐渐开朗起来。在学习生活中,通过移情来解决他的胡思乱想。主要是将生活安排的很满,通过忙碌丰富的生活来代替胡思乱想。有时还带他出去散步。长此以往,通过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实践,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地改变。
七、成效与反思
通过前后近8个月的心理疏导,小S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抑郁症的主要特征都消失,平时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没有明显的人格缺陷。目前,小S已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工作中表现很好,带班师傅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最近他打电话给我,很高兴地告诉我:他现在正在学电脑办公自动化,还利用工作之余读夜高中,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顺利毕业。有时他还会在休息日到学校来看看几位老师,谈笑中能够感觉到他已能适应现在的生活。通过跟踪调查,我认为对小S的辅导是基本成功的,效果也很明显的。从中可以认识到,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破碎动荡的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灾害,孩子的情感在这样的家庭中得不到补偿,很容易造成人格方面的缺陷。虽然小S在得到老师帮助的情况下有了变化,但社会上其他的错位群体、弱势群体,是否应该得到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帮助。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二篇:四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四年级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一、基本情况
张某某,男,9岁,聪明好动,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是我们班有名的“捣蛋鬼”。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比如拽小女孩的头发、用橡皮屑砸别的小朋友、随便讲话等,要么情绪低落,一声不吭,埋头做小动作;下课在楼道打闹,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与同学闹矛盾,每次值日时都以扫帚作武器,在班上追打其他的值日生,同学们既讨厌他又害怕他,都不愿与他一起玩耍。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
二、原因分析
通过近一年的观察,我发现张某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狡辩固执,;劳动方面意识淡薄;学习方面兴趣不浓、投机取巧。而形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其父母整天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2、集体的排斥。孟某在班里总是很显眼,上课做小动作,胡乱地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作业不认真完成,谎称作业本丢在家了,经常跟同学发生争执„„甚至老师说今天有同学犯了什么错误,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他,此时的他也会难为情地伸伸舌头。作为一个9岁的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父母对孟某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但对他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他们对孟某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他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辅导措施
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促使他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加强。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了解了他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班主任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他的心理建设,加强对他的心理监护,使他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他,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要想解决他的不良表现,还得从他的家庭入手。
首先,找家长谈心,帮助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交谈中向家长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一味地包办,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其次,走进家庭,了解孩子学习的环境。我建议条件允许的家长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使孩子有一个安静学习的小天地。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作为家长,每天应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也在一旁看看报刊,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他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挖掘“闪光点”,促进转化。
我发现他虽然经常犯错误,但他依然有向上的愿望,他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欢的,上课认真听讲时也会积极发言,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所以我们可以发掘他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他进行再教育。
上课时,有意识地多让他发言,特别当他的回答有新意或声音响亮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让他尝到发言成功的快乐。万一,发言时回答得不够理想,就及其宽容地予以肯定,培养他的自信心。
每当学校举行比赛,只要能与他对得上号,就要积极动员他参加。同时,教他一些参赛的方法,让他感到老师在关心他,在器重他,在帮助他。在班级活动中,也多为他提供表现的机会,比如讲故事、唱歌、表演课本剧等,因为他的主动参与会使他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再次在同学中间也树立了一定的威信。
3、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
维果茨基说过:“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该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那么他将自暴自弃,他的个性发展也必然受到限制。因此,要调动他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必须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当他能主动参与劳动时,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当他学习上有一点小进步时,就把她进步的消息告诉家长;当他能主动帮助同学的时候,让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谢谢”;当他做错事的时候,引导他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情况会怎么去做。当他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给老师,并给予鼓励„„ 让他明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努力,我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的。在这以后的学习中,我始终坚持“欣赏、夸奖、鼓励”的方针。他的成绩也一步步上升。
四、辅导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师生共同努力,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比较在乎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评价,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脾气也有所收敛。他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他能按时完成作业,改变了以前与同学相处时毫不在乎的态度,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积极为集体做事,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相信他通过他自身的努力,今后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应该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我们要运用教师的综合素质去影响他们,通过我们的笑脸创造和谐,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内心,用我们的真情换取他们的真心。
第三篇:学生厌学案例及心理辅导
一学生厌学案例及心理辅导
在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案例:
问题诉述:老师您好,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虽学习成绩差点,但我一直没有厌学的念头,自年后感冒在家呆了一段时间后,也不知道啥原因,一想到上学,心里就感到恐惧,胃里也伴有不适感。父亲和我几次去医院检查均正常,这样家里就再送我返校。但来到后,一节课也很难坚持,尤其是晚睡前很想回家,于是,我有机会就给家里打电话,接我回家后,吃饭也香了,身体感觉舒服多了。所以,最近几个月来,我很少能在学校待完整的一天,周日返校简直使我苦不堪言,想放弃上学,家里人坚决不让,我自己也觉得不上学不行,所以,就这样度日如年,心里总感觉老师和同学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我想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已经都讨厌我了,但我实在无法,老师你帮帮我吧。
孙妈妈分析:
通过上述情况,该同学属于典型的由厌学引起的躯体反应。针对这种情况,这个学生最需要改变和未来需要改变的是情绪问题和行为习惯,通过逐步增强自控力,克服厌学情绪,进而消除躯体症状。
孙妈妈支招:
在征得来访者同意后,我们为他制定了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帮助他克服厌学情绪。短期目标是:培养自信心,找到成就感。长期目标是:培养兴趣爱好,扩大交往圈,培养学习兴趣,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通过几周系列的工作,该生自信心和自控力增强了,对上学有了正确的认知,当厌学情绪产生时,自己便做深呼吸给自己注入战胜自己的能量,逐渐打消厌学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克服了厌学。
孙妈妈心语:
在校生产生厌学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
1.情绪和情感消极。有些同学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压力和鄙视,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这种消极情绪不断积累,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从而害怕、讨厌学习。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有的学生在家中因受到过分的宠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有一种“我即中心”的优越感,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导致师生关系不融洽,同学关系紧张,产生厌学心理。
3.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学生不知道为何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感到前途迷茫,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4.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过重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对学习越来越感到厌倦。
孙妈妈建议:
厌学的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与学习优良学生比较,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老师和家长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友爱和关心,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厌学心理,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
第四篇: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
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案例一:
王峰,男,高一(7)班。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案例二:
牛培培,女,高一(7)班。每当老师批评她时,她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
我找她谈话,她也是听过算了,有时也会和我顶撞,回到教室一如往常,是个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学生。做事很情绪化,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老师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过程和辅导策略: 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心理咨询室单独交谈,了解他的情况,让他充分地发泄内心关于学校与老师的不愉快记忆。
刚开始他闭口不语,我就避开主题,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谈起,并多次强调会为他所说的话保密,后来他终于开口了。在交谈中,我还了解到他爱好打篮球。
坚持疏导教育: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与他发生正面冲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当他犯错误时,不当着其他人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这样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对他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意识到自己还是有学习的潜力。
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尤其是减轻他的心理压力,然后逐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
经过我和各科老师的不懈努力,这两个孩子的学习态度明显好转,学习成绩正在赶超其他同学。
第五篇:初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范文
初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目大变化的非常时期,他们在心理上具备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他们还不够成熟。因此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
一、逆反心理辅导 案例介绍
李斌是我班一个个成绩中等的男生,智力可以,自尊心较强,但有时又有自卑感,做事经常情绪化,喜欢表现自己,逆反心理比较严重,对自己要求狠不严,做事随意性大。老师让他做的事,家长叫他干的事他置之不理。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正确评价学生,挖掘“闪光点”。
自尊和被人尊重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人的天性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特别是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就更应该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我 利用李斌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那次以后,当的心灵之火被点燃了,他的逆反心理也变弱了,他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所以对于学生我就想,如果发现他们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2、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所以在平时我都对该生关爱有加,经常找他谈心,问问家里的情况等。
3、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李斌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
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李斌的逆反心理已逐渐消除,遇事不再盲目的顶撞,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学习比以往更认真,上课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语文成绩进步很大。
二、离异家庭问题孩子辅导 案例介绍
王宇航,男,15岁。学习成绩一般,性格内向。皮肤较黑,身材偏矮。父母离异,法院判其随母亲生活,但实际上因母亲收入不高,住房条件差而让他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提供一定生活费。王宇航在学校各类涉及家庭状况的调查表中从不填写父亲姓名,仅写母亲。在班级中,他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有时他上课迟到,进教室时扭扭捏捏,有些同学笑话他,他就发火。课余时间,同学们在他课桌旁边开玩笑,他就认为同学们在嘲笑他,独自喃喃自语;同学们打闹碰了他的桌、椅,他认为是故意闹的,专门是针对他。
案例分析
因王宇航父母离异,对他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因他判给母亲,母亲较关爱他,但由于经济、生活所迫,他与父亲同住,却感受不到父爱,反而有寄人篱下的感觉,父子关系疏远。
由于性格内向,疑心重,且皮肤较黑、身材偏矮,自卑心理较重,缺乏可交流的玩伴,形成不合群的心理,拒绝与人交往,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
1、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现他家庭状况,与其父母交流,请他们以孩子发展为重。尽管两人已离异,但仍应给予孩子在心理、精神上的关心与支持,不能认为负担其学习、生活费用就足够了。
2、在集体活动中安排莫某担任一定的任务,加深与同学的交流。
3、在班团干中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要主动与王宇航交流,关心和帮助他。同时安排一位热情细心的团干与他同桌,形成友好的氛围。
4、在班里举办演讲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都参加,对他特别辅导,培养其自信心,同时通过演讲活动达到主动交流的目的。
辅导效果
经过教师、家长、同学们的配合及辅导、帮助,王宇航与父亲关系逐渐融洽。在各类表格中有家庭情况填写时,能主动写上父亲姓名及有关情况。与同学关系有所改善,集体活动能参加,对同学们的善意谈笑不再耿耿于怀,他走出了人际关系的误区。
三、自卑心理辅导 案例介绍
张盈,女,14岁,成绩一般。中等智商,性格内向。皮肤较黑,脸有雀斑,属于矮胖型身材。由于张盈属于超生,于是从小就居住在外婆家,直到小学四年级才回到家中。父亲是汽车驾驶员,长期出车不在家,母亲在酒店打工,经常忙的很晚回家,家中经常只留下张盈一人,所以她和父母关系紧张,放学不愿回家。缺少友伴,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远离人群,不愿过集体生活。情绪不稳,经常发脾气,不愿面对镜子正视自己的模样。
案例分析
父母一向喜欢男孩,对张盈比较忽视。加上张盈自幼寄养在外婆家,至十岁才回家到父母身边,因而缺少父母的关怀,她也自感在家中没有地位,情愿放学待在教室,也不愿马上回家。亲子关系疏远。
由于幼时跟外婆相依为命,童年缺少玩伴,养成了退缩不合群的心理,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即使别人主动来找她,张盈也经常表示拒绝,且态度生硬,令人难以接受。人际关系不佳。
张盈属于矮胖型身材,加上较黑的皮肤和脸上有雀斑,致使张某自恕自艾,不敢面对镜子正视自己的模样,自卑感较重。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作为班主任经常与张盈个别面谈,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并与她共同制定计划以改善目前的情况。
2、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以了解她家庭情况及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写观察日记:鼓励张盈养成经常写日记的习惯,把每日所想所见记下,除了作为了解张某行踪、想法以作为辅导参考之外,并鼓励她经常审视自己的日记,以增进自我认识。
4、自我接纳:要求张盈每天必须照二次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模样,逐渐接纳自己,消除自卑感。
5、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安排张盈参加集体活动,担任一定的角色,加深与同学的友谊。
6、阅读指导:给张盈介绍各类有益增进自我了解、充实知识,沟通技巧,增进人际关系的书籍,并耐心指导。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张盈自卑感明显减弱,家庭关系及同学关系也有了改善,集体活动也能较积极地参加,尤其可喜的是,张某已不太在乎自己的外表了,学习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四、嫉妒心理辅导 案例介绍
梁欣,女,15岁,爱打扮,学习成绩差,嫉妒心却很重。她的同桌张雨,品学兼优,是个顶呱呱的好学生。每次张雨考试得第一名时,梁欣就在背后议论张雨是事先知道了题目,不然就是碰巧的。梁欣经常把张雨的笔记本藏起来,让张雨不能上好课。只要张雨积极主动为班上做好事,梁欣心里更不舒服,说张雨是爱出风头,爱表现自己。班上如有同学穿着比梁欣漂亮时,她便不高兴,暗中嫉妒,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久而久之,梁欣的嫉妒心越来越强,凡是别人有比她强的地方,她便心生怨恨,妨火中烧,不仅背后议论人,还恼得晚上失眠。为此,她感到异常痛苦。
案例分析
梁欣的这种嫉妒心理是一种恶劣的感情。莎士比亚曾把这种恶劣的感情称为“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产生嫉妒心理的梁欣对别人比她好的地方总感到不满,进而贬低和诋毁,更为严重的是不择手段去伤害同学。
梁欣为何有嫉妨之心?一是缺乏自知之明,只见自己所长,不见自己所短,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哪容得别人比自己强?二是好胜心太强,处处都想取胜,事事都想占上风,怎能服气别人超过自己?三是心胸狭窄,缺乏修养,“我行,你就别想行”,“我不行,你也别想行”,“你行,我偏叫你不行”。
辅导方法
1、案例教育
古往今来,因嫉妒而害人的例子屦见不鲜:大将孙膑才能卓越,却被嫉妒的庞涓腕去了双膝;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因为遭到30名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嫉妒,至死未能跨入科学院的大门;被评为大连市特等劳模的售货员董明当上了特等劳模之后,被嫉妒者指责为“风流劳模”、“流里流气”、“有意抬高身价”„„等等。
嫉妒之火能毁灭别人,也会断送自己。童话中嫉恨交加的后母想用毒苹果置白雪公主于死地,让她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结果,死的不是白雪公主,而是她自己;《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中气绝身亡等等。
通过这些大量的实例来开导张某,让她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
2、找出自己的闪光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梁欣虽然学习成绩差,但她是篮球队的主力、得分能手,打篮球是她的优势,让她发挥这一优势,让她看到自己也有强于别人的地方,那么,梁欣就能找到自己的心理位置,得到生活的乐趣。
3、化嫉妒心理为竞争意识
每当梁欣出现嫉妒他人的苗头时,开导梁欣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为什么这样想?”,“这样想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等。再启发她自奋:“你行,我也行!”,“你行,我比你更行!”经过长期耐心的引导,使她消极的嫉妒心理转化为积极的竞争意识,产生自爱、自强、自奋的精神。
4、参加有益的活动
指导梁欣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如:读书活动,让梁欣阅读有关书刊,加强自身修养;还可以参加班级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梁欣的嫉妒心理大大消除了,她再也不犯“绿眼”病了。她能虚心向同学们请教,学习有了进步;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思想上能达到“风贤思齐,风不贤内心自省”的境界。
五、早恋心理辅导 案例介绍
李佳,女,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喜欢舞蹈、运动,有较好的艺术天赋,身材容貌较好,给人一种漂亮文静的感觉。李佳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想和异性接近,对异性的一言一行都十分的关注。班上有些男女同学在谈恋爱对她有一种她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影响。前不久李佳不知不觉地就暗自喜欢上了邻班的一名男生,两人互相爱慕。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拾。上课时无心听讲,下课时,她总是走到那名男生的教室周围,希望和他说会话男生;从此她学习热情开始下降。她一看书,脑子里就是那名男生的影子。学习成绩眼看着往下滑,父母问她为什么,她不敢说。她自己也知道初二非常关键,如果基础打不好,上初三就会很吃力,但是她又不能自拔。
案例分析
李佳的行为是因身材和心理发育,以及客观环境等影响,性意识的萌芽而对异性产生特殊的情绪体验,有意识地爱慕异性,这种早恋现象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理,心理的需要,陷入恋爱关系的青少年,十分敏感,生怕被家长,老师和同学知道,所以,往往是私下偷偷地接触和往来。由于早恋带有幼稚性、盲目性、朦胧性和幻想性,加上青少年自控能力较差,往往在浪漫的接触中无心学习。
辅导方法
1、个别会谈。教师经常与赵某个别进行轻松谈心。一般从关心李佳的生活入手,真诚赞美她的优点和长处,教师也主动谈自己的经历,以朋友的身份答应她谈话内容绝对保密,让她放心。这样李佳逐渐敞开心扉,主动讲出自己的烦恼,家长及以前学校的老师同学不理解她,总认为她有越轨行为。家长对她要求很严,周末和假期外出玩,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回家稍晚些就会受罚。她觉得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她不喜欢回家。教师在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状况后,和她一起认真分析,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定出计划,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改变自己。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上,并发挥其写字画画的特长,让她担任班级宣传委员,负责班上的板报工作。
2、争取家庭积极配合。教师与家长交谈时,首先肯定李佳的特长、优点,使交谈从愉悦开始,在谈及李佳的一些行为时,避免用“早恋”等名称,启发诱导家长,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要以知心朋友的姿态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使孩子感到家的温暖。帮助孩子解除青春期的迷惘。家长表示在尊重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与教师配合,帮助孩子早日走出早恋误区。后来,家长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互相沟通了解李佳的表现。
3、利用班会进行心理辅导。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找好自己人生的坐标。启发引导李佳正确对待认识自己的行为,教育女生要懂得自尊、自强、自爱、自立,男生要懂得尊重女性。让学生知道,早恋固然不妥,但一旦发生早恋,也并非是做了什么坏事。一个人爱别人和被爱都是一种非常幸福的事情。只是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正处于求学时期,不具备处理恋爱、婚姻的条件。如果一个人真的爱另一个人,应该努力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为对方创造各种通向幸福的条件,抓住自己青春期记忆力好,易于接受新事物这一大好时期好好学习,培养创造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成就大业打好基础。同时,还教学生如何与异性交往,保持一定距离,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从而避免进入情感误区。
4、写日记。鼓励李佳坚持写日记,锻炼自己的意志,最主要的是可以自省、自纠,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不断成熟。
5、读好书。推荐她在假期读一些积极向上的好书,如《中学生素质修养》、《保尔·柯察金》等,并写读后感,让她在一种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思想认识得到升华,走向成熟。
6、挖掘她个人潜能,给她各种表现机会。鼓励她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还鼓励她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获中学组硬笔书法优秀奖。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她热爱集体、珍惜自己荣誉的情感。
辅导效果
通过以尊重、理解、关爱、引导等方法进行辅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李佳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早恋的害处,能端正自我,回到了班集体之中,减少了与男生的个别来往,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六、人际交往辅导 案例介绍
张鹏,男,13岁。成绩中等,性格内向,在校极少与人交往,害怕在众人前说话,有见人就回避的行为表现。
案例分析
父母关系紧张,从小生活在父母争吵的阴影下,养成其胆小怕事的性格,父母离异后与母亲居住,母亲不准其父亲探视儿子,更造成张鹏对人际交往厌恶的心理,加之他小时候与奶奶在一起,受老人性格影响,与人交往较少,造成现在与人交往有严重的障碍。
辅导方法
1、作为班主任主动接近他与其交谈,努力地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与家长联系:请家长到校面谈或电话联系,与家长沟通思想,让其父母双方达成共识,认识其交往障碍的严重后果,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3、现场观察和模仿,陪张鹏一起观看同龄人之间相处的现实情况。如,一起观看同学课余时的游戏,一起观看同学在放学后的活动,一起在操场、阅览室等公共场所观看学生的人际交往活动。
4、参与活动和模仿,即安排该生由简单到复杂地去参与各种社交实践活动。起初我邀他一起参加同学们的活动,设法让其体会交往的喜悦。然后逐渐引导其独立与人交往。
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后,张鹏已能正常地与人交往和参加各种活动了。他还交上了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能独自与陌生人呆在一起,情绪反应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