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创新能力知识点

时间:2019-05-12 22:0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章创新能力知识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章创新能力知识点》。

第一篇:1-3章创新能力知识点

第一章

1经济学上的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新的产品质量)(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其目的是获得潜在的利润。2创新的主要特征:

(1)创新的普遍性A处处可创新B时时可创新C人人可创新

(2)创新的主体性A创新是人的本质B人的大脑是创新的物质基础

(3)创新的价值性

(4)创新的继承性

(5)创新的新颖性

(6)创新的风险性A产品的风险B企业的风险C环境的风险 3创新的类型

(1)按创新成果是否首创划分A原始创新B改进创新(2)按创新成果应用范围划分A绝对创新B相对创新(3)按创新的来源划分A自主创新B模仿创新

(4)按社会活动领域划分A科技创新B管理创新C观念创新D文化创新教育创新E知识创新 4创新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2)有助于增强国力(3)有助于培养人才(4)有助于发展企业 5创新活动程序(1)准备阶段(2)设计阶段(3)实施阶段(4)评估阶段(5)完善阶段 6创新学的概念

创新学是通过对创新本质及规律的研究,将创新活动理论化和系统化,为创新提供思维和方法的学科。它是以所有不同领域的创新活动及其规律和创新者的创新素质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不是以某种具体物质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其目的在于为其它学科提供创新理论和方法,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7创新学的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是在理论思辨的基础上,为了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而进行的,对特定对象的内外部关系进行量的分析考察,寻找有决策意义的结论。(2)质性研究方法

它不追求精确的结论,只是了解问题之所在,了解清楚问题的情况,得出感性认识 8创新学的学科体系

创新学是研究创新本质及规律的,将创新活动理论化系统化,为创新提供思维和方法。创新学学科体系主要由创新基本理论,创新原则,创新特征,创新方法,创新者素质,创新能力开发,创新成果推广和运用,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等组成。创新理论是创新活动的思想基础,创新原则是创新活动必须遵循的逻辑,创新方法是创新过程中运用到的手段或技巧。当创新者具备了一定的创新素质后,就能自觉地从思想出发,遵循创新逻辑运用创新方法,不断开发创新能力,对对象进行不断创新。创新成果通过推广运用,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更好地鼓励创新,国家必须建立创新体系,提升国家总的创新实力。9创新原理

(1)组合原理是通过人为的组合形成新思想新方法,新产品的原理,将研究对象进行简单叠加,或先将对象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解,然后将分解出来的有关部分,根据需要再进行叠加,我们把这些叠加称为组合。根据参与组合的组合要素的性质和主次以及组合的方式,组合大致可分为同类组合,异类组合,主体附加,重组组合选择组合五个类型。

(2)移植原理是指在创新活动中,把一个已知对象的概念原理内容方法,或部件等,运用或迁移到有待研究的对象之中,从而使研究对象产生新的突破而导致的创新。

(3)变向原理是指在创新活动中,把研究对象的原理与属性,顺序结构,大小色彩等因素通过改变,打破常规的思考和处理方向,从而引发创新的原理。人们有意识地改变以往习惯的角度或方向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产生出未曾见过的新事物。

(4)任何发明创新,都必定有创新的起点和创新的原点。从某事物的某一创新点,按人们研究创新的方向,反向追索到创新原点,在以创新原点为中心进行多向发散,并寻找新的创新方向。这种先回到原点,再从原点出发,进行创新的原理就是还原原理。

(5)迂回原理是指当创新活动在某个部位受阻时,不妨暂停僵持状态,或转入下一步行动,或从事另外的活动,或试着改变一下观点,或注意与该问题相关的另一个侧面,待其他问题解决以后,该难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

(6)完满原理是指完满充分利用,凡是在理论上认为未被充分利用的方面,都可以成为人们创造发明的对象,可从中发现创新目标。完满原理是引导人们对某一事物或产品的整体属性加以系统分析,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审视还有哪些属性可以再被利用。

(7)群体原理是指利用群体智慧的力量来进行发明创新的原理。需要创造者们能够摆脱狭窄的专业知识范围的束缚,依靠群体智慧的力量,依靠科学技术的交叉渗透,焕发出更大的活力。10创新原则

(1)系统辩证原则就是指思考问题和从事工作需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从各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过程和事务中去思考问题,从它们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关系中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创新遵循系统辩证原则,是要从整体的联系的结构的功能的层次的非线性的观点,对某一特定系统进行分析归纳综合。

(2)市场评价原则,也可称为效益与效率原则。创新成果的大小,除基础科学之外,都要通过市场进行评价和检查。创新的评价标准,一是新颖性,二是价值性。创新设想经受市场考验,实现商品化和市场化,要按市场定价的原则来分析。评价通常是从市场寿命观市场定位观市场特色观,市场容量观市场价格观和市场风险观六个方面入手,考察创新对象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前景,而最基本的要点则是考察该创新的使用价值是否大于它的销售价格。

(3)比较优势原则,也可以说是适合原则适度原则,强调遵守创新的比较优势原则,就是量力而行,遵从效用性标准和成本性标准,需要人按相对较优的原则,对设想进行判断选择。

(4)成功的创新往往出奇制胜,构思独特,不同凡响体现见人所不见,思人所不思的特点。在创新活动中,关于创新对象的构思是否独特,可以通过创新构思的新颖性,创新构思的开创性,创新构思的特色性来判断。

(5)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机理简单的原则,可从新事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否重叠,超出应有范围,新事物所拥有的结构是否复杂,超出应有程度,新事物所具备的功能是否多余,超出应有数量等方面进行约束。

(6)不轻易否定,不简单比较原则,是指在分析评判各种产品创新方案时,应注意避免轻易否定的倾向。

第二章

1创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根据其对创新活动影响的内容性质作用力的强度,范围大小以及效果的基本因素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环境对创新作用的内容和性质来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客观环境和主体环境两大类。客观环境包括需求环境,竞争环境,政策环境,信息环境,人际环境的。主体环境包括个体主体环境与组织主体环境。

(2)根据环境对创新活动作用力的强度和范围大小划分。可将环境分为创新内环境和创新外环境,其中内环境主要是创新主体的心理因素,创新外环境是创新主体之外的各种因素。

(3)根据环境对创新活动作用的效果来划分。可将环境分为良性环境和不良环境。

2创新环境优化原则(1)整体原则

(2)动态发展原则(3)层次性原则(4)结构合理原则(5)特殊性原则,3创新的宏观外环境(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4)技术因素

4创新的微观外环境(1)教育环境(2)人际环境(3)工作环境 5创新心理

按照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创新心理也可以划分为两大构成部分(1)创新心理过程。创新心理过程是人们在创新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突出地体现在创新才能创新精神两个方面

(2)创新个性。创新个性是指个体在创新过程中心理活动所特有的动力特征,主要包括心理过程的创新倾向性,创新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创新心理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

6影响创新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二外有环境因素,三个体能动性因素 7创新需要

(1)心理学中的创新需要。心理学中需要是指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2)经济学中的创新需要。在经济学中,需要是指欲望,是指对某种物品的渴望。欲望是现代经济学的动力,所有经济学分支都默认人类是理性人,他们对资源有需要有欲望,并且这种无限的需要直接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三章

创新能力是知识型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需要,21世纪人才素质毫无疑问已成为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做一名优秀的人才,拥有杰出的创新能力,是其必备的条件。1创新能力

(1)观察问题的能力。它是指创新主体正确观察对象,认识对象的能力,它反映一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主体在观察活动中的智力体现

(2)提出问题的能力。它是指创新主体在已有知识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存在的问题重新发现和认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依据之一

(3)分析问题的能力。它是指创新者对于提出的问题,经过相关资料的寻找搜集,分析处理,尝试解决直至弄清问题的整个过程,分析问题的能力一般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性质分析能力,定位分析能力,因果分析能力,趋势分析能力,过程分析能力

(4)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是指创新者面对提出的问题和分析的结果,在尚无现成办法可用时,将问题从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直至完成目标的全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取决于创新者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指为了实现解决问题的目标,运用一定的知识和信息,调动自身肢体的潜能,改变客体的存在状态,以适应足体需要的能力。

(5)人际交往的能力。他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2创新能力开发的基本原理(1)遗传素质原理(2)环境原理(3)实践原理

3创新能力开发的有效途径(1)学会学习(2)勤于实践(3)锻炼品质(4)营造氛围 4创新能力训练(1)观察能力训练

理解观察的特点,遵从观察的要求,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能力训练(2)问题能力训练

培养问题意识,关注问题产生的途径,问题能力训练(3)学习能力训练

把握学习能力的特征,理解学习能力的理念,学习能力训练(4)沟通能力训练

熟悉沟通程序,掌握沟通技巧,排除沟通障碍

第二篇: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高校有责任要向社会培养一批适应时要需求、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思维能力强的优秀电子商务人才。各大高校所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是一门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1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大都来自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行创新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推进我国电子商务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1.2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

随着企业发展战阶段、竞争优势等不断发生变化,电子商务的应用也需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从事电子商务业的工作人员也应该顺应市场需求,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动态,并提出相应的具有创造性的应对方案,让企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创新能力是每一个电子专业毕业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他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运用和操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参与就业时的一个竞争优势。

1.3创新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大学课堂引进创新教育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就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应用能力,使其在专业技能上不断得到提升,进而获得企业或者公司的认可,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高。

2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困难因素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但电子商务专业是一种新出现不久的专业,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再加上,电子商务知识更新速度快,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会导致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了。

2.1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质上是一种交叉学科,涉及到了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知识体系。要想真正做到面面俱到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职业技术学院级别的高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而本科院校则相对更加注重向学生灌

输系统的理论知识,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系统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更别说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了。

2.2缺乏实践教学资源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有很多课程都需要上机实验,这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引进一批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采购模拟环境试验软件。学生在上课期间可以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模拟操作。这种教学模式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就是,可以有效地规范课堂秩序,把课本上的知识点体现在课堂实际操作中,同时也容易对学生进行评估检测。缺点就是,电子商务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再先进的模拟软件也不能永远的替代现实环境,而且,这种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多受形式的局限,给实习生安排的工作几乎都是事务性的,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4师资力量不足

要想更好地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还需要一批技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又能很好地将其与电子商务理论和实际运用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型教师人才。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生专业,该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一大部分年轻教师毕业之后就直接进入了课堂,他们对电子商务专业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只有亲自去体验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及时了解关于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让电子商务专业在大学校园发芽开花。

3.1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通常会把自己定位在操作员的位置,他们认为创新不是自己的事情,并对创新持着怀疑的态度和看法。事实上,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主要是应用型创新,是每一个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而且,它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专注的研究,就有可能获得一定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多举出一些成功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创新思维和电子商务应用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真正的投入到电子商务的创新与实践学习中去。

3.2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能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置一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提高各个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设计并选取交叉性较强的学科知识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设《电子商务创新与创业》课程,具体系统的向学生讲授创新思维与方法,有效的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创新性型教学方法。重视课堂环节的系统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帮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对现实中一些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探讨与研究,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想象,并将研究讨论的结果反馈给公司企业,并及时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对部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价,在通过教师的点评,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电子商务知识。

(3)重视实践教育环节。校内实训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高校应在模拟环境中引导学生对公司企业电子商务创新应用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的创新能力。专业实习对于创新知识的积累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了解电子商务经济的行业特色以及发展规律。让学生多一些电子商务案例进行探讨和分析,不断积累创新经验,增强创新意识。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电子商务平台公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实践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积累一定的经验,学到一些创新理念,及时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创业实践为应用创新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鼓励在校大学生利用淘宝、大学生商城等免费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创业,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技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3创新品质的培养

提高创新能力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品质,创新品质主要包括勇敢、勤奋、不怕苦、不怕累、不拍挫折等素质。电子商务实践和网络营销都是富有挑战性的的工作,随时都有可能遇见挫折和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增添一些挫

折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勤奋勇敢、不拍挫折的精神,让学生逐渐形成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

第三篇: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

一、基本内容

创新能力是指领导干部通过更新观念,采取新的对策,对工作中不合适的地方进行革新,创造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新局面的能力。

它包括:洞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判断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1、洞察力: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是一个合格领导不可缺少的能力。他能洞若观火,把事物现象、人的行为背后的内容或意义看得一清二楚,并及时发现问题,决策正确,处理得当。

2、记忆力:记经历过的事物和情况的能力。任何创新活动都必须以所记得的经历和事物为基础。

3、想象力:在过去经验和知识的通过思维加工产生的形象或新的设想能力。想象力可以使领导者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在可依据的展开丰富想象,制定全新方案,创造新的工作局面。

4、判断力:是指对事物和各种现象进行分析、辨别的能力。领导干部要对各种知识和信息进行思考和分析,挖掘出新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引发创新。当前正处于改革发展中,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领导干部认真分析研究,运用正确的科学分辨力,去判断过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思维力: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是找出事物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方法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打破思维和僵化,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 1

进行思考。

6、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创新的民族将日益发达。领导干部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这几种能力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观察力是窗口,记忆力是仓库,想像力是翅膀,判断力是钥匙,思维力是针线,创造力是粘合剂。

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

1、创新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党政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时代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需要领导干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组织建设和神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2、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效率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挥将促进领导干部转变观念,不断释放自身能量,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带动群众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3、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组织的竞争实力。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领导干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新方式和途径为核心,转变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服务群众功能、扩大党组织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凝

聚力和影响力。

三、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缺失的表现

1、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些干部主观上缺乏应变思维,缺乏创新动力,照搬陈规旧俗,凭经验做事,完全照搬上级指示不走样,缺乏竞争意识。

2、畏首畏尾,逃避创新。一些干部顾虑重重,在不利的客观情势下就“唯条件论”,过分强调客观问题,缺乏创新的信心和勇气,丧失组织的活力,失去发展的机会。

3、浮躁蛮干,扭曲创新。一些干部对本地区的优势和不足缺乏了解,立功心切,情绪浮躁,脱离实际,把蛮干当作创新,照搬他人模式,头脑发热,独断专行,好大喜功,热衷于“政绩工程”。

4、骄傲自满,不思创新。一些干部在取得成绩后,处处居功自傲,没有继续创造新的动力,导致裹足不前。

5、心胸狭窄,不容创新。一些干部不但缺乏创新能力,而且也不容他人有创新的表现。对创新过程百般刁难,对创新成果冷言冷语。

四、创新能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1、思想僵化,观念保守。一些干部思想保守,习惯于穿新鞋,走老路;工作目标定位低,起点不高,缺乏二一流事业、创一流业绩的赶超意识。

2、自身能力缺乏。面对困难和问题,发展信心不足,缺乏敢为天下锐气、自我加压的勇气、奋发进取的志气。不善于深入研究新的问题,创新意识不强,对发展中的问题不敢破解,缺乏改革创新的动

力,不注重学习,尤其是科技知识和市场管理知识,对待市场经济,缺乏新思路、新办法。

3、过于重视自身利益。怕决策失误而承担责任,怕引起上级领导怪罪而丢“位子”,怕失去群众信任影响自身形象。因此,在工作中,宁可错失良机也不愿去创新,宁可逃避也不去冒险创新。

第四篇:创新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仅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共30分)

1.(b)向思维就像在院里一个地方深深地挖下去。(1分)正确

A.横B.纵C.正D.逆

2.在工程创新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集成性的创新,特别是(a)。

(1分)正确

A.自主集成创新B.自主集成创新C.组织集成创新

D.研究集成创新

3.如果在创造性设想的实施前后,对其进行(d),能及早认清该设想推广应用的可能性。(1分)正确

A.统一管理B.监督管理C.指标检测D.科学的评价

4.“挑战完美”是对现有事物本身的功能进行(b)思考。(1分)正确

A.反方向B.深入C.缺点放大D.多方面

5.下列哪项不是社会评价的内容和指标(c)。(1分)正确

A.是否有益于改善劳动环境B.是否符合当地文化和习惯C.是否使用新技术

D.是否有益于提高生产力

6.在管理方面的()更接触到了企业内在的本质。(1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D

A.管理理念创新B.管理制度创新C.管理方法创新D.管理文化创新

7.工程是多种技术的有效(b)。(1分)正确

A.调整B.集成C.集合D.积累

8.尽可能省去一些材料、成分、结构和功能等,以诱发创造性设想的方法,称为(b)。(1分)正确

A.焦点法B.省略法C.类比法D.缺点列举法

9.氛围对创造的作用主要是(a)。(1分)正确

A.情境作用B.控制作用C.塑造作用D.组织作用

10.一般来说,对待劣质的东西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b)。(1分)正确

A.将其抛弃B.转化为有用的东西C.保持原状D.暂时收起

11.以某一特定对象为主体,增添新的附件,从而使新的物品性能更好、功能更强的创造方法,称为(a)。(1分)正确

A.主体附加法B.省略法C.替代法D.间接注意法

12.学习型组织边界的界定是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a)关系的基础上,因此,它将超越根据职能或部门划分的“法定”边界。(1分)正确

A.互动B.扩充C.强化D.补充

13.以下均为创新型国家的是(d)(1分)正确

A.英国、日本、芬兰、蒙古B.英国、日本、美国、印度

C.美国、英国、韩国、南非D.美国、日本、芬兰、韩国

14.(),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1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C

A.善于创新性学习B.善于学习专业知识C.善于组织员工活动

D.善于团队培训

15.根据创意产业的概念,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创意产业范畴()。(1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C

A.迪斯尼公司B.哈里波特C.肯德基D.美国曼哈顿的“苏荷”

16.针对某一事物的缺点、希望点和特性等,进行分析、发问,以激起创新设想,产生创新效果的方法是()。(1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D

A.质疑法B.焦点法C.幻想法D.列举法

17.动机的最重要功能是()。(1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A

A.控制注意B.产生兴趣C.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D.激发创造力

18.下列关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1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D

A.应尽可能的向四面八方搜索信息B.搜索的方向范围越广,找到的可能性越大

C.就是在大海里捞针D.有唯一的目的性

19.词语发散是发散思维训练的(d)。(1分)正确

A.个性方法B.特殊方法C.抽象方法D.基础方法

20.(a)是环境氛围主要体现之一。(1分)正确

A.周围成员的心理相容和和谐程度B.成功的概率C.下属对领导的服从程度

D.周围人员的评价

21.(a)活动属于创意设计产业。(1分)正确

A.室内设计B.话剧表演C.电器加工D.数字内容出版

22.世界各国的企业认识到建立合理的内部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加大投入力度的重要性是开始于(c)。(1分)正确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B.工业革命以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D.1929年金融危机后

23.管理者对创造性人才的奖励,应当()。(1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C

A.以精神奖励为主B.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决定

C.以物质奖励为主D.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并重

24.世界各国企业认识到建立合理的研究开发机构的重要性始于(b)。

(1分)正确

A.二战前B.二战后C.一战后D.一战前

25.当要解决的问题很大、很模糊时,这时需要(d)(1分)正确

A.解决问题B.提出问题C.评价问题D.确定问题

26.有活动以外的刺激对人们诱发出的推动力叫(d)。(1分)正确

A.内在动机B.外线结构C.内隐结构D.外在动机

27.头脑风暴法的核心步骤是(c)(1分)正确

A.热身活动B.明确问题C.自由畅谈D.加工整理

28.氛围能对人的创造性起到重要作用,是由人的()所决定的。(1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A

A.特质B.理性C.能力D.感受

29.工程决策、设计、施工、运行都必须考虑(b)的要求。(1分)正确

A.设计者B.民众C.管理者D.施工人员

30.人类社会一直使用各种办法来平衡工程的()问题。(1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D

A.协调性B.复杂性C.组织性D.稳定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共30分)

1.在工程创新活动中,根据创新的“性能”和“程度”可以分为()等类型。(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BCD

A.开放式B.突破式C.渐进式D.累积式

2.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是(abc)。(2分)正确

A.创新的文化B.先进的文化C.全世界各民族敬仰的文化

D.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3.在创造力的结构中,()是潜在、更本质的方面。(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BD

A.专业技能B.能力倾向C.创造技能D.人格特质

4.以下产品和服务活动中,属于创意文化产品的是()(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ABCD

A.艺术品拍卖B.电影剧本创作C.游戏开发D.工业设计

5.以未来领导现在,就是()。(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BCD

A.任何事物都以未来为衡量标准B.进行变革和创新

C.打破习惯性的思维模式D.两面神思维就是面面俱到,照顾全面

E.追求未来的“应有状态”

6.相反联想主要包括(abc)(2分)正确

A.顺序反向B.功能反向C.结构形状反向D.功能发散

7.工程活动中将实现()和“信息流”的结合和集成。(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ABC

A.“人力流”B.“物质流”C.“货币流”D.“产品流”

8.主体附加组合的运用程序是()(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ABCD

A.全面分析主体的缺点或对主体提出新的希望和功能

B.考虑在不改变主体的前提下,增加附属物,以克服、弥补主体的缺陷

C.考虑能否通过增加附属物,实现对主体寄托的希望

D.考虑能否借主体功能,附加别的东西,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9.直接类比的种类有()(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ABC

A.外形类比B.结构类比C.功能类比D.符号类比

10.在工程活动中,必须树立()三个理念(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ACD

A.“工程造福人民”B.“工程和技术统一”

C.“在工程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D.“工程与环境和谐”

11.图片相对于语言概念作刺激物的优点在于(abcd)。(2分)正确

A.更易使人摆脱抽象概念的束缚B.更易达到从熟悉到陌生的环节

C.信息量更加丰富D.更加符合人的思维的基本过程和状态

12.我国体制转型时期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可采取()形式以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ABC

A.技术引进B.技术合作C.自主创新D.激励

13.以下不属于创新型国家的是(bd)(2分)正确

A.日本B.菲律宾C.芬兰D.约旦

14.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涉及(),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ABC

A.技术创新B.管理创新C.制度创新D.机制创新

15.(bc)因素是个体创造力发挥或阻碍的社会条件。(2分)正确

A.个人喜好B.文化背景C.社会环境D.年龄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只需判断对错,无需修改。)(共30分)

1.经济学家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把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2分)1正确

1.正确

2.错误

2.考查一个人与他的工作之间是否相适合时,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就是,将这个人对他的自我描述与他现在承担的角色的描写相比较。领导所要做的是了解每个人的角色期待,科

学地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2分)1正确

1.正确

2.错误

3.领导所处的地位决定了领导是团体风气的倡导者,领导以身作则,提倡创造,倡导好的风气,唯有这样团体才能发展。(2分)1正确

1.正确

2.错误

4.创造是各式各样的,但不是时时处处都有创造。(2分)2

1.正确

2.错误

5.浓缩矛盾的基础训练只能从抽象概念到具体事物来展开。(2分)2

1.正确

2.错误

6.创意设计产业包括建筑、设计、时尚设计、软件设计等。(2分)2

1.正确

2.错误

7.使用类比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根据解决的问题,知道事物的功能是如何发挥的。(2分)2

1.正确

2.错误

8.集中性思维,是在解题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程序中去,以便最终得到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来。(2分)1正确

1.正确

2.错误

9.研发人员不仅应具备一般的营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具备与人交往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2

1.正确

2.错误

10.平庸的方案不能变得出奇不意,另辟蹊径。(2分)2

1.正确

2.错误

11.企业的宣传在获得产品通往市场的途径具有决定性影响。(2分)错误 正确答案为2

1.正确

2.错误

12.逆向思维则是从相反的、对立的、颠倒的角度去思考问题。(2分)错误 正确答案1

1.正确

2.错误

13.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实现功能与形式、科学与艺术、事实与价值等的统一。(2分)1正确

14.向主导观念挑战就是避开主导观念的思维,属于纵向思维。(2分)2错误

15.创意企业位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可说是头脑产业,它的目的是服务于产业价值链的中端和低端。(2分)2错误

四、自选题(任选一题作答即可)(共10分)

1.贝尔发明电话的目的是为了远距离传话。请扩展发明电话的目的,看看从中是否可以启

发我们改变对电话的传统看法,从而产生新发明。正确

发明电话的目的还在于可以缩短地区间的距离,提高效率,使信息更快,更准确的传达.这样,电话就不单单是为了传话,而增加了电话更多的功能,也可以增加电话的功能和效果,使电话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2.许多人开车时使用手机,驾驶时分心,甚至酿成大祸。国外有人做了模拟实验,发现在高速行驶时若分心4-6秒,不调整方向盘,极可能发生事故。交通部门告诫开车者驾驶时勿用手机,你能否反向思考,解决这一个问题。正确

如果你不在乎这4-6秒的时间,就可以避免车祸的发生,就能延长人的生命,这样看来,减少开车打电话的时间,就是延长人的生命,是很合适的事.还可以这样想,车的速度很快,几秒的时间就会开出很远的距离,这是人们常认识不到的.

第五篇:孟子两章知识点盘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时⑴不如地利⑵,地利不如人和⑶。三里之城⑷,七里之郭⑸,环⑹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⑺非不深也,兵革⑻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⑼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⑽民不以封疆⑾之界,固⑿国不以山溪⒀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⒁者多助,失道⒂者寡助。寡助之至⒃,亲戚畔(叛)⒄之。多助之至,天下顺⒅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叛),故⒆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注释

⑴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⑵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⑶ [人和]作战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⑷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⑸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⑹ [环]包围。

⑺ [池]护城河。

⑻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⑼ [委]放弃;[去]离开。

⑽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⑾ [封疆]划定的疆界。

⑿ [固]巩固。

⒀ [山溪]地势;山河。

⒁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 者,...的人,次处特指君主 下同。

⒂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⒃ [至]极点。

⒄ [畔]通“叛”,背叛。

⒅ [顺] 归顺,服从

⒆[故]所以。

(20)[是]这

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

古今异义

古义:城墙

今义:城市

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池

古义:放弃

今义:委屈、不甘心

古义:国防

今义:国家

亲戚

古义: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

古义:离开

今义:往、到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然而

古义:这样却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一词多义

天时不如地利 有利条件

兵革非不坚利 锋利

三里之城 的,助词

多助之至 到

天下顺之 代词,指得道者

“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2、家和万事兴。

3、兄弟同心金不换,妯娌同心家不散。

3、众人拾柴火焰高。

4、团结就是力量。

4、人心齐,泰山移。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简析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孟子所说的“仁政”。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二三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运用否定排比句式。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取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这一观点。第4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第4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问题探究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2、3两段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第2段选取攻战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区区小城,四面受围而不能克,即使有得“天时”者,也不能胜,旨在说明“地利”重于天时;第3段同样选攻战的例子,旨在说明即使在占有“地利”的情况下──“城非不高”“池非不深”“兵革非不坚利”“米粟非不多”,但有人却弃城而逃,因为“地利”亦难比“人和”。这两个例子均非实际战例,而是泛指,即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如此。因而使论战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一定的说服力。

归纳: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3)、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⑴ 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⑵ 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解析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整体把握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这一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短文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了“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

本文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很有说服力。比如在论证地利不如人和时,作者先用四个并列的双重否定句,充分铺张防守一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然后陡然一转,说出失败的结局,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又如在阐述他的“得道者多助”时,作者也是先用了三个否定的排比句,顺理成章地推导出结论;然后又把“多助”和“寡助”进行对比,自然导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写作特色

(1)文章善于运用设喻的方法。从文章末端看,孟子虽反对战争,却多次提到战争。这是为了迎合诸候

们的心理打个比方,以便有机会向诸侯们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2)文章析理精微,议论恢宏,气势奔放,阐明引申层层深入,逻辑性很强;还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参考翻译

(考试要求版本)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人中被选拔出来的,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百里奚是从集奴隶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内)如果没有执法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外患的侵扰,这样的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可以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衰亡。

篇章结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用排比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第二部分(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才在困难中造就,安逸享乐能使人(国家)死亡

一、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理解

统编教材(人教版)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它的原题叫《舜发于畎亩之中》。说它是经典,在于:

(一)文章第一段便列举了6位名人: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他们或者是传说中的圣君,或者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贤才,而他们之所以名列文章的第一段,是因为他们在成为名人之前,要么经受磨难,要么从事着不起眼的工作,要么都不为世人所知……

(二)文章第二段是振聋发聩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它告诉人们:所有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必然要在内心,身体,生活各方面经受一番痛苦与曲折的磨练,并以此来增长自己的才干。能吃的苦都吃过了,能经受的挫折都经受过了,以后即使再碰到类似的困难和挫折,便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冷静对待,设法克服和应对。

(三)第三段也是名句:“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其出名,则在于它道出了全篇的中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就是说,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中,不思进取,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四)写法上,第一、二段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前者用了6个“于”、5个“举”字,来概括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第二段的6个“其”字表明了“上天”为了磨练、锻造可以担当大任的一代圣君或一代贤臣的良苦用心。第三段,则从个人经受磨难的作用谈起,讲到一个国家的处境,如果太平太顺,在这虚假的太平表象下,就会使整个国家的人们放松警惕,使国家一旦遇到内扰外患便土崩瓦解,顷刻间便走向灭亡。这以点带面、从小到大的写法,也堪称经典,使人读来欲罢不能、欲忘不得,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通假字

1、曾,同“增”,增加。

2、衡,同“横”,梗塞,不顺。

3、拂,同“弼”,辅佐。

4、忍,通“韧”,坚韧。(课文课下注解中没有此通假)

词性活用

使动用法:

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用作名词:

入:在国内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在国外 例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名词用作动词:

过:犯错 例如:人恒过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状语后置: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心困,于虑衡)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于色征,于声发)

一词多义

1.拂(fu)违背 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2.拂(bi)同“弼”,辅佐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发(fa)起,被任用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fa)表现 例如:征于色,发于声。

中心

逆境造就人才。

论证方法

1.事实论证

2.道理论证

3.类比论证

4.对比论证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问题探究

1、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这六个人物都出身贫贱,在经历了艰难的磨练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文章第一段写舜、傅说等六人的经历,是为了证明:

生于忧患

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内心“苦其心志”、身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

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6、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7、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短文先列举六位从 卑微贫穷而成为圣君贤相的典

型事例后,从理论上归纳了逆境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接着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由个人的成才规律推及到国家的兴

亡,在此基础上顾理成章地得出 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言之成理即可。

10、孟子说理散文的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第1段为例加以具体分析。

这段文字以“先必”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

比较两章论证方式

相同之处

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

·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用的是演绎推理;

·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用的是归纳推理。

不同之处

提出论点方式不相同:

·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

·第二则短文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的。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

下载1-3章创新能力知识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章创新能力知识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孟子两章 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①“畔”通“叛”,背叛 (亲戚畔之) ②“曾”通“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③“衡”通“横”,梗塞,不顺(困于心,衡于虑) ④“拂”通“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 二、......

    生物八上1-4章知识点

    第一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一节 花的结构和类型1.花的基本结构: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成熟后产生花粉)、花丝)。 一朵花的主要部分:雌蕊......

    市场营销第四五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 第四章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一)建国初期时间较短 (二)改革开放后五个发展阶段: 1、1979-1986起步阶段 2、......

    教育教学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全民性 义务性 全面性 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调查法 观察法 个案研究法 文献法 比较研究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

    浅谈如何加强县级组织部门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加强县级组织部门创新能力县市一级组织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层次,也是关键层次,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课题,县市组织部门必须超前谋划,不断创新。......

    金融创新能力

    金融创新能力 不足是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金融机构体系多由大型金融机构主导,难以对新兴产业灵活的、多样化、不断变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作出全面......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要积极探索思想观念和工作实践的创新途径,在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应对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提高工作效率的......

    自主创新能力(范文)

    自主创新能力 领导干部核心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提高领导者核心能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实现科学发展是一场深刻的观念、利益、制度、能力的变革,关键在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