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网络阅读教学例谈

时间:2019-05-12 22:58: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网络阅读教学例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网络阅读教学例谈》。

第一篇:小学语文网络阅读教学例谈

小学语文网络阅读教学例谈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影响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教学辅助手段的观念已成明日黄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相得益彰,是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领域、进行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视点。本文就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作一探索。

【关键词】

网络资源

阅读教学

【正

文】

跨进新世纪的门槛,就如同驶入一个巨大的入海口。在我的眼前,突然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汹涌澎湃、海浪激荡的宏大洋面,这个大洋就是省农远工程。近年来,农远工程掀起的网络信息化教育在我国方兴未艾,尤其是在小学,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支援。所谓网络教学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信息化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学习内容扩展学习资料,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农远工程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对我们实施教育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网络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呢?

一、善用网络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新课程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信息化教育环境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进入跨越时空的网络,根据学习需要提取个别化的学习资源,丰富形象感知,激发求知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阅读的感悟和体验。【案例1】《鲸》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感觉到鲸确实很大,你们看见到过鲸吗?(同学们摇头)好,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鲸的录像片,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鲸——这“海中之王”的雄姿吧!(学生兴致勃勃地观赏鲸在大海里遨游的录像片)看完录像,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纷纷议论:鲸真是太大了!)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鲸到底有多大?我们一起上网搜集资料。

(学生汇报搜集的图片和音像资料: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的重量做比较、用一个人站在鲸的嘴里、四个人在鲸的嘴里围着桌子看书做比较,结合课文提供的一些数据,说明了鲸到底有多大。)

案例1中,教学伊始导入新课,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需要出发,以简短而饱含激情的导语询问学生:同学们,初读课文,使我们感觉到鲸确实很大,你们看见到过鲸吗?学生纷纷摇头,产生了求知的兴趣。接着,教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鲸的录像片,让学生领略一下鲸——这被誉为“海中之王”的动物的雄姿。一时间,学生兴致勃勃地观赏鲸在大海里遨游的录像,从感官上认识了鲸,感叹鲸的巨大。接下去,教师又提出了一个学生颇感兴趣的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鲸到底有多大?然后和学生一起上网搜集资料。

[ 评:丰富的网络资源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将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学生从个别化学习搜集的生动、形象的音像和文字资料中,体会了鲸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浓厚,情感饱满,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二、善用网络平台,认知导航,授之以渔

阅读教学是十分强调品味的,古人称之为“涵咏”。一个“僧推月下门”让文人们推敲了千百年,又一个“春风又绿江南岸”让学诗作文者感叹了千百年。炼字、品词、析句,这些涵咏品味的功夫,是阅读的传统,也是文本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目标。而孩子们的语言也就在这样的雕琢的过程中精细起来,精美起来,中华文化也在这样的浸润的过程中,滋长起来,丰满起来。

信息化教育环境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是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在师生、文本、媒体对话中,为学生的学习认知导航,授之以渔,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拓宽学习时空,挖掘学习内容的价值取向。【案例2】 《秦兵马俑》教学片断:

学习《秦兵马俑》一课。引导学生感悟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时。师:看过秦兵马俑的人,没有一个人不为之震撼,没有一个人不深深陶醉。课文作了生动的描述,请大家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或几种兵马俑,认真读读课文,并结合图片想一想,你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同学们,你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体会秦兵马俑的磅礴气势。

(学生有的在网上查找资料,有的观看秦兵马俑纪录影片,有的在书上圈点注释,有的全神贯注地朗读。)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生:我是用搜集资料的方法理解课文的。我从网上搜集了秦兵马俑的图片资料,(出示有关图片)从这些图片音像资料中,我体会到了秦兵马俑磅礴气势。

生:我是用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的。最喜欢将军佣。他身材魁梧,头戴金冠,一身铠甲,手握宝剑,威风凛凛。他站在队伍前列,指挥着千军万马,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将军。

生:我是用朗读的方法理解课文的。我从播放的秦兵马俑录像中看到秦兵马俑最壮观的景象,(接着,学生借助媒体指导和教师范读,一起练习朗读课文。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对秦兵马俑发自内心的赞叹。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真正理解、感受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案例2中,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亲眼见过“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壮观景象,很难想像秦兵马俑军阵的磅礴气势。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秦兵马俑军阵的磅礴气势。学生从网络找出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开始进入自主学习。当教师请同学们汇报学习收获时,学生更是欢呼雀跃。有的是用搜集资料的方法理解课文,从网上搜集了秦兵马俑军阵的图片资料;有的是用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的,从网上查到了这些词语的解释,还找到了相对应的图片;有的是用朗读的方法理解课文的。

[ 评: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展现出无可替代的魅力,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秦兵马俑》一文的学习中。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在跨越时空的网络上,学习方法是自己决定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资料是自己查找的,学习体会是自己总结的,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善用网络平台,合作交流,整合信息

传统的文本阅读教学强调语言的积累,这是符合人类的语言发展规律的。孩子的语言是在良好的语言环境的熏陶中习得的,这一语言习得的过程实质上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积累的过程。因此,加强语言的积累,在孩子的头脑中储备丰富的语言信息,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语感,促进其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传统的文本阅读教学还强调知识的积累、认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在积累中获得发展。因此,有人认为:阅读重在积累。

网络阅读更强调阅读的交往功能。古人曾把“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视为一种理想的境界,而在互联网时代,这已经不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境界了。近年来,许多“网上生存”实验的成功,已经证明个人与社会的交往形式可以不以物理空间的转换为必要条件。这为实现网络阅读的交往功能提供客观条件。同时,在网上,每一个电脑终端都是一个交往主体,电脑之间的交往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为消除了任何心理障碍,没有了任何直接的利益关系,心灵之间的交流反而变得纯洁而透明起来。这为实现网络阅读的交往功能提供了主观上的条件。【案例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通过利用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你们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一下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

生:课文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我从网上查到了有关图片资料,再现了圆明园当年“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喧嚣的买卖街、宁静悠闲的山村乡野”,(出示风光图片)我还查到了平湖秋月、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西洋楼等景点的图片,(出示景点图片)那美不胜收、引人入胜的仙境,使我们流连忘返,使人感觉真是“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样的美景被侵略者摧毁,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圆明园的收藏时,我知道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从网上搜集到圆明园珍贵的收藏品图片: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尤其是从香港竞拍归国的三樽铜首更使我叹为观止。(出示珍宝图片)文中所介绍的稀世珍宝在侵略者的疯狂掠夺下,或者化为灰烬、或者遭受破坏、或者流失异国他乡,这些文物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所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师:请同学们再来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断。(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断。英法联军凶狠无耻的抢掠、肆无忌惮的毁坏、灭绝人性的焚烧,无一不表现出侵略者的贪婪和残暴。)

(学生悲壮地齐读课文:“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洗刷国耻的民族正义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强烈地震撼着学生幼小的心灵。)

案例3中,由于时代的久远、历史的变迁,课文介绍的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毁灭惨景已无法再现,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者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在小组合作讨论、整合网络信息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展示从网上查到的圆明园辉煌景观图片资料,有的展示从网上查到的奇珍异宝图片资料。教师从网上下载并为学生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的重要片断。最后,学生在悲壮的朗读中,发自内心地赞叹圆明园不愧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侵略者对人类文明的疯狂践踏,是中外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评:多角度的探究阅读,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多方位的合作交流,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阅读质量,同时使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得以升华。] 综上所述,网络教学将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传输到每一个学生的终端机,不仅可以满足学习资源共享,还可以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内容进行大胆、创新的整合,进行多角度探究、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构建多元化的信息平台,创设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

随着农远工程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不断推进发展,传统的教学系统中由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转变为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平台。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地、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师、教材、教学媒体平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窗口,在网络教学中,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自主的;选择学习的方式是自由的;学习的手段是任君选择,灵活多变。由此见得,网络教学使学生在真实“自主”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短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成了农村教育腾飞的双翼,而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教师,要让这双翼更丰满、更有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8月

2.吴 柳《信息化社会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走向》《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1998年8月 3.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中国电化教育》1997年12期 4.洪春幸 《小学语文网络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02年6月

第二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例谈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例谈

学生走进学校,迈进神圣的语文殿堂,首先接触的就是识字。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阶段是培养、奠定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时期。因此,识字教学从低年级就要抓起,并要抓牢、抓实。如语文一年级上册《认一认3》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日、月、星、光、云、电、风、雨”8个字。教材中给这8个字配以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可以借助拼音拼读。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把握教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简单、快乐地识字学习:

一、展示多种情境,快乐地识字

【教学片段】

师:看到小朋友们这么热情,老师这里还有几个生字宝宝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大家见面。他们之间还发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大家想听吗?

生(大声齐答):想!

师:一天,云姐姐(课件呈现:云朵图)一个人偷偷从家里溜出去玩。外面的景色可真美呀!她东瞧瞧,西望望,不知不觉就迷了路。突然,天空飘来了一大片乌云,紧接着电闪雷鸣的(课件出示闪电图,伴有雷声)。云姐姐吓得哭了起来,泪水越哭越多,变成雨落了下来(课件出示雨图)。风伯伯看见了,赶忙安慰她(课件出示风图):“小云,小云,快别哭,我送你回家吧!”他猛吹了一口气,云姐姐就飘回了家。不一会儿,风停了,雨住了,天空又变得蓝湛湛的了。

师:这个故事里都有谁呢?

生1:云姐姐。(课件凸显生字:云)

生2:风伯伯。(课件凸显生字:风)

生3:雨、雷电。(课件凸显生字:雨、电)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识字首先就要促使学生“好之”、“乐之”。

小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因此,在课堂中,笔者以“云姐姐的故事”串联了部分生字,给学生以新奇和期盼之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故事情境的引导和童话语言的启示下,学得轻松,记忆也深刻。

另外,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颜色、声音、动作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笔者没有让学生一味地读与记,而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云”字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形态各异的云朵让学生欣赏;在“星”字的教学中,通过歌曲《小星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风、雨”的教学中,利用声音、画面、成语的有效融合让学生感受到了识字的快乐。

二、渗透识字方法,简单地识字

【教学片段】

(出示“电”的警示牌)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警示牌?

生1:路旁的电线杆上。

生2:楼道里的电箱上。

……

师:这些标记告诉我们什么?

生:注意!这是有电的,很危险,不能靠近!

师:是啊,电是一位威力很大的朋友,如果使用不得当会引起触电,所以一定要当心它的小尾巴。(课件呈现:“电”字,“?]”这条小尾巴用红色凸显。)那么,我们记住“电”的哪个笔画就可以提醒小朋友了呢?

生:“?]”这条小尾巴。

师:这就是“电”的关键笔画,记住了它就记住了“电”字。

(课件出示:识字秘诀――抓住关键笔画来记忆。)

师:书上还有两个字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记忆,大家睁大眼睛仔细看看,说说记忆的方法。

(课件呈现:风、雨。)

生1:“风”里面的叉叉就像一阵狂风在刮。

生2:“雨”里面的四个点就像小雨滴在滴答滴答地下。

【设计理念】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汉字是一种表意的象形文字,有“视觉语言”之称,无论是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还是形声字,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而学生识字还停留在形象记忆阶段,教师要抓住汉字的字理进行识字教学,减轻学生记忆的强度,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风”、“雨”二字的构字特点,引导他们抓住关键笔画形象地记忆生字,既能快速准确,又避免了教学的枯燥乏味。

三、结合生活实际,实在地识字

【教学片段】

师:下面这些事物中有你新学的生字宝宝吗?大声地读出来!

师:如果可以,让我们一起说出这些事物的名称吧!

【设计理念】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际应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要力求“识用结合”。在教学中,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形式非常感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生字,同时拓展、积累了词语,如生日快乐、央视大风车、洁云、光明鲜牛奶等。笔者还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地方见过课文中的生字,提醒学生在逛超市、游公园时都要有意识地去认识这些字。

方法千千万,关键是一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前人已创造出了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我们教师要博采众长、灵活运用,使学生在方寸间领略汉字的无限魅力,使识字教学更加简单、快乐、实在。

第三篇:例谈小学语文的背诵教学

例谈小学语文的背诵教学

启东市天汾小学 杨华

背诵,是我们中国最传统的教育方法。在旧时候的中国,总是一间私塾内,一张八仙桌在正中,先生手拿戒尺,几张书桌分列在四面,几位少年手捧“四书五经”,正摇头晃脑,怡然自得地背诵着……这种简单而又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如今却已渐渐脱离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针对这些现象,我校组织了研讨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寻找了一些对策。

现象一:对于背诵的不重视

不少教师认为,背诵是学生下课以后完成的学习任务,上课无须另外花时间去让学生背诵课文,上课应该着重去品味课文语言。殊不知,心理学研究发现,6—13岁的孩子是记忆的关键期。大概在13岁前后,人的记忆力会达到最高峰。笔者认为,背诵在发展学生记忆力、增加知识积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认清背诵,把背诵放到应有的位置上。

【案例1】《二泉映月》教学片断

师:来,谁来读一读《二泉映月》的开始部分?你来读,《二泉映月》的开始部分。开始。

生: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师:这是乐曲的开始部分,我们一起来读,“起初,琴声委婉连绵”,读。(生齐读,师板书:委婉连绵 赞叹……怀念……思索……)

师:谁来读乐曲的高潮部分?乐曲的高潮部分。

生: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师板书:升腾跌宕 表达……抒发……)

师:接下来的,自然是乐曲的尾声部分。预备,读。

(生齐读,师板书: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爱……爱……爱……爱……)

师:是啊,孩子们,这一首著名的《二泉映月》,(音乐再次响起),大家听,(示范读)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走进《二泉映月》。(生齐背开始部分,高潮部分师生齐背,尾声教师背。)课文对乐曲《二泉映月》旋律的介绍,篇幅较长,语言也比较丰富,是我们公认的背诵难点。在上面的教学中,教者没有把背诵的任务直接丢给学生,而是非常重视。朱熹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多次的朗读,教师的示范读,再通过板书给学生背诵提供了背诵的“支撑点”,教师如此重视这段内容的积累,还怕学生记不住吗?

现象二:背诵内容过于狭隘,缺少知识的拓展。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但是,教师的视线不应只停留在此。《课程标准》在各个阶段目标中提出了相应的背诵要求。如第一学段(1-2年级)是这样规定的: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这是保底 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想尽办法让学生多积累。这些所有背诵的知识一旦记牢了,其词句、章法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素养。

【案例2】《渔歌子》教学片断

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一些官场纠纷被免去官职,从此再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来和其弟:《渔父》。(出示课外古诗《渔父》,全班试读。)

师:这样吧,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咱们来和诗。师:乐是**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好一个“不须归”!

古诗词,语言简洁,有极强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很快就会背诵,因此,大部分孩子都非常喜欢学习古诗词。所以,学一首古诗,可以拓展一首古诗,“教一带一”。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积累。不仅仅古诗词的学习是如此,我们更应以课文为跳板,适当引入更多优秀的诗文让学生背诵积累。

现象三:背诵的方法单一。

我们在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对于要求背诵的篇段,只是机械地让学生去背,总是在临近下课的时候才布置,更有甚者,让学生把背

诵的任务当作预习作业来完成。长此以往,教师的硬性规定,学生的死记硬背,定会让学生对背诵产生抵触的心理。笔者认为,背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背诵,教师传授一些背诵方法是必须的。

【案例3】《黄山奇松》教学片断 师: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欢迎宾客的到来。师:你说说看它怎么姿态优美呢?

生:它的枝干斜伸出去,就像是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师:恩,那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师:(出示迎客松图片)我们来欣赏,它的姿态优美主要是在中一丛青翠的枝干,来读—(生读文)

师:姿态优美,我想知道除了姿态优美还有没有? 生: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师:大家看看图,看看是什么颜色啊? 生:绿。

师:那请你把前两句连起来读,我们来体会。(指名读)师:请你来读让我们感受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同学们刚刚还填了一个“饱经风霜”,谁课前查字典了?请你说说从哪看出来?是什么意思?

生:经过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就是“饱经风霜”。

师:再读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师:经过了洗礼,这棵迎客松,你觉得它有多大的年岁? 生:大约一千多年

师:同学们猜得都差不多,老师这有资料请你来看看,你们把这首诗读读就知道。(出示描写黄松的诗句,配以图片)

生: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师:一千多年,可能经历过哪些呢? 生:暴雪、火灾、烈日炎炎。师:这就叫“饱经风霜”。

师:可有个词语就在课文里,你们为什么不说呢,一起说-----(充满生机)。(板书:充满生机、姿态优美。)用笔画下这个词语,还有一个词语老师写下来了,你也应该用笔画下来,师:读-------(姿态优美)。

师:这棵迎客送松可以作为黄山的象征吗?请你们一起来读,让我们试着把这迎客松移进我们的心里,自由地读一读。

(生读文)

师:看着图,不看课文来回忆一下。(生试背迎客松一段。)

纵观苏教版的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插图。插图的合理利用,就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姿态优美、饱经风霜的迎客松在学生心

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因为教者抓住了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想象,再借助图片、诗句的补充,让迎客松从静止的文字变成了鲜活的形象。

第四篇:《忆江南》为例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忆江南》为例谈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语文学科面试的重要范围之一。但是整体来看,考生对诗歌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现以《忆江南》为例,浅谈语文诗歌教学。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

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但是很多老师在情感上过于灌输,造成了学生的情感距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启发想象,领会意境,提高鉴赏古诗歌的能力。

3、能感受江南的美,能够体会词中表达的感情。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进行

第一种方法 创境想象法

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第二种方法:重点字词剖析法

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比如()避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无重点,无深度,无层次的串讲串问,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因此,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设计。第一环节 标题导入,情境设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忆字组词,课件出示忆字演变过程,引出字的本义。教师表述:古往今来有人思念故友,有人思念家乡,今天我们和白居易一起思念江南,板书课题。

2、欣赏《忆江南》歌曲,并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古诗歌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3、介绍背景。

第二环节 初步感知 品节奏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胖读诗歌,不在于质,而在于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知诗歌意境。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2、介绍“词”与“词牌名”。“词”这种体裁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4、教师指导读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句子中间的停顿。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以及古诗语言的精炼美,凝练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体悟、情感升华的基础,这一环节很重要,需要时间长,老师要巡视指导、点拨,不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第三环节 品读赏析 赏语言美

1、引导学生弄清“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1)“日出江花红胜火”说说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胜”字能否用“似”“像”替换?(2)“春来江水绿如蓝”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以此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中感悟古诗的意境美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男女生合作读。在理解内容阶段,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读,合作读、对比读仔细品味,才能让学生的现代生活、情感、理念与古代人的生活、情感、理念相融合,并得以升华,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产生共鸣,进而获得美的享受。

2、如此景致,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旧曾谙”的意思。

3、整首词围绕哪一个字来写?读着“江南好”三个字,引导学生去回忆以往学过的关于写江南的诗句。追问除了景好,还好在哪里?引导学生说出人好、天气好、人杰地灵等。

4、学生齐读一、二句。第四环节 知人论世 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此时教师出示资料,学生在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一定能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3、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在理解了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次引导学生齐诵本诗。

第五环节 小结作业

对比阅读白居易词另外两首,增强学生的课外积累。

通过《忆江南》的分析及设计,可见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可急于求成,造成以下几个误区:

1、倾盆大雨式的题解:有些老师急功近利既介绍作者生平,又介绍生活环境;既讲政治思想,又说写作特点和主要成就,往往使学生不知从何学起,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毕竟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2、信口开河式的问答:古诗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可有些老师在古诗教学中滥用问答法,一问一答之中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性,使学生无法很好的领会其意境。

3、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串讲是古诗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不过课前要注意启发学生预习,在串讲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思考不能填鸭式、注入式。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4、文学鉴赏式的分析:小学古诗不排除分析,但要注意深入浅出,注意一个“度”,不能把握这个度而侃侃而谈,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小学无法理解的这么深奥,也不能了解,毕竟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

5、囫囵吞枣式的翻译:古诗的翻译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但是教师在此要忠实而流畅的直译,尽量保持诗的原意和结构,如此才能恰到好处。

6、花样翻新式的表演:虽然一定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古诗,但是不能过分追求形式和追求新奇,而把古诗搞得不伦不类,表面上很很热闹,可实质上破坏古诗的原意,白白浪费学生和老师的精力和热情。

诗歌教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中公讲师解析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教学例谈

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故事所占篇目虽然并不多,但有别于其他体裁,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性美,语言准确,优美生动。神话类文体教学要寻求“语文味”,就要抓住其语文的“根”,品味独特的语言“味”,点燃语文的生命“性”,丰富其人文情感之“脉”,接牢语文的“地气”。

一、朗读感悟,浸润“英雄形象”

神话人物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每个神话故事里都有一个或几个形象鲜明的人物,这些形象都是正义的化身。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让“神”的力量转化为英雄形象永驻学生心间。如《普罗米修斯》一课中“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想象普罗米修斯在说这番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坚定、刚毅、义无反顾的)教师引读:在普罗米修斯被鹫鹰啄食肝脏,生不如死的时候,他坚定地对自己说——(学生读);在普罗米修斯精神备受摧残折磨的时候,他对狠心的宙斯说——(学生读);当火神奉了宙斯之命前去劝降的时候,他斩钉截铁地对火神说——(学生读)——这里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在教师富有激情的引导和回环反复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激荡和升华,普罗米修斯宁折不弯的崇高品格和英雄形象就树立在学生脑海中了。

二、感受“神奇”,培植想象力

神话最大的魅力是奇幻的想象,因此进入神话类文本的通道最简捷最有效的也就是想象。通过想象进入文本,方能更好地领悟“神奇”。神话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再现文字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触摸语言,通过角色情境,激活内隐的想象。如《夸父追日》一文中“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的神速,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展开想象:

夸父一提腿,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一迈步,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一奔跑,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一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夸父一提腿,就越过一片森林。”“夸父一迈步,就把五座高山甩在身后了。”“夸父一奔跑,就像风驰电掣似的。”“夸父一腾跃,就越过了滔滔江河。”形象的描绘让夸父显得更神奇了!课堂上,教师抓住神话的特点,顺应童心,让文本充满神奇的诱惑,让想象展开神奇的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

三、品文悟法,习得“诗性”语言

郭沫若在《神话故事》一书中说:“神话是绝好的艺术品,是绝好的诗。”神话体裁的课文充满魅力,一方面是因为神奇的想象,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它特殊的叙述方式,也就是语言的“诗性”。教学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还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是如何表达的。如一位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十分注意挖掘课文独特的语言现象,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达到“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文中有一个经典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教师引导学生:(1)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做阅读批注。(2)多读几遍,你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3)品读这句话中的语言规律,领略对偶句的精妙。(4)合作朗读,读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引领着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批注,体会到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反过来说,读着这样的语言,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自然而然就呈现在脑海中了。经典的传世神话类文本,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因此,读神话类文本除了要教文章写了什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品析作者是怎么写的。

四、复述故事,培养概括能力

神话类文本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主要有赖于其口口相传的特点。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教材中的几篇文章课后都有“我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练习。作为文学文本的神话故事,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复述能力呢?应该要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列小标题法、抓重点词连贯法、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叙述法等,做到方法的指导在课内、结果的呈现在课内,久而久之学生的复述能力才会得到提高,课后“我来讲讲这个故事”的学习要求也才能得到落实。如何捷老师执教《普罗米修斯》一课时,先让学生尝试复述,然后由学生讲述各自的复述方法,有的说采取段意+段意=主要情节的方法,有的说通过多练习达到目标——在学生共同分享不同的复述方法时,何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个方法——关键词扩展。老师提供了五个关键词“黑暗—火种—惩罚—痛苦—自由”,结合这五个关键词,学生较好地复述故事的大致情节。这样做,摒弃了教师的灌输,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及时点拨方法,在运用中学习优化的方法。

五、仿创表达,实现读写融合

小语专家崔峦先生指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细细品读神话类文本,不难发现,神话故事想象丰富,但往往言虽尽而意未绝,文本中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女娲补天》课文中“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花了很长时间,找了几天几夜。”在这几天几夜中,女娲是怎么寻找的?遇到了哪些困难?《普罗米修斯》一课中人类在“没火”和“有火”时人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是怎样的?——如果能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有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其想象思维能力,提升表达能力。如《盘古开天地》第四自然段描写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变化,这段文字极富想象力,充满节奏感。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这段文字重新排列,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想象补白省略号的内容,并模仿创作:“他的(?摇?摇?摇?摇?摇?摇),变成了(?摇?摇?摇?摇?摇?摇)的(?摇?摇?摇?摇?摇?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想象无穷,如:他的头发,变成了嫩绿的柳枝;他的胡须,变成了金灿灿的丝线;他的牙齿,变成了坚硬的石头;他的五指,变成了壮观的五指山;他的鼻子,变成了大大的山洞;他的骨骼,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山峦;他的经脉,化作了清澈的河流;他的头颅,化作人类的智慧。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提升语言质量,实现了用教材教语文,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六、拓展阅读,链接广博文学

教材这个“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中的“课文”为引子,带动学生多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学完课文后,可以布置“搜集各个民族的神话故事”,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学了《哪吒闹海》一课,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八仙过海》《猴王出世》《神笔马良》等故事。学了《嫦娥奔月》一课,可安排学生再读《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故事。这样可以让学生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发更高的阅读热情,进一步领略神话的魅力。

期刊>>《小学语文》2012年>>2012第01-02期 让学生在 “奇幻之园”游历和成长 ──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王鉴

我现在是老人,谁来当当年轻人?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生:不需要。)

为什么?(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个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通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透过这个“伏”字,我们也看到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除了以上两点,在阅读与识字整合过程中,低年级要关注学生读通、读好课文,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养成;在中、高年级对识字教学的处理上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对字音易读错、字形易写错、字义易混淆等字多指导。

神话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丰富大胆的想象,是文学创作和语文学习的丰厚土壤。现行教材对神话这种文体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猴王出世》等十余篇神话。如此众多数量的神话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充分说明了此类文本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因而,考察神话故事类文本的教学很重要。

一、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中,教师常常只体现了它是一个阅读的文本,而没有顾及它是一个神话故事,它有与其他文体文本不一样的特点。如一位教师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学目标这样预设:(1)认读文中的人名、地名,掌握“小心翼翼” “烈日暴雨” “悬崖绝壁” “迈进”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感受普罗米修斯勇敢、坚强、博爱、无私的伟大精神。以上三个目标的设定,只关注了文本的共性教学价值,而没有关注神话文体特有的教学价值。教师通过对内容、文字、学生的起点等方面再深入思考,重新制定了教学目标:(1)认读文中的人名、地名,掌握“小心翼翼”“烈日暴雨”“悬崖绝壁” “迈进”等词语;(2)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善良和勇敢,激发对神话的浓厚兴趣;(3)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4)能仿照第一自然段的句式“没有„„只好„„”练习说话。上述教学目标中,(1)和(4)是与其他文体共性的教学目标;(2)是最能体现神话文体特点的教学目标;而(3)是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设定,重点考虑了神话的本体教学价值,也关注了课文的共性教学价值。

除了上述的忽视神话特有教学价值外,当前神话类文本教学还存在着以下两重、两轻的现象:

1. 重内容分析和主题挖掘,轻文本内涵和言语表达。

教学过程突出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内容、蕴含的道理、阅读后的启示等,而忽视了故事本身承载的神奇想象,把“神奇”教得无影无踪。一些课堂,教师所提问题大部分都在围绕内容、情节、内涵挖掘做文章,走的是“内容—内涵”的套路。很少从“形式”入手,探究“语言”是如何承载或表达“内涵”的,这是典型的“得意忘言”。其实,神话类文本不仅在负载、传达的内容、情节,更在语文本身,也即引领学生揣摩课文是如何表达的,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2. 重情节分析和情景再现,轻“趣味性”的品味和想象力培养。

教学的重点落在分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上,关注了情节的梳理与情景的再现,对于神话故事丰富想象的挖掘和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没有着力研究和体现。如我们谈到盘古开天地时,一味追寻斧子从何而来,则显然没有懂得神话具有诞谩的特点,所以,减少一些分析的因素,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学生共同徜徉到那邈远的岁月中去,才是我们语文教师应有的教学神话类文本的态度。

二、神话类文本的教学策略

(一)含英咀华 感悟人物形象

神话表达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和对真理的追求,诠释着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这些主题蕴含在故事里,体现在人物形象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着眼于人物的形象及所体现的精神。如笔者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是这样安排教学环节的。为了让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我出示了一组图片让学生看,并提问:在这样的情况下,普罗米修斯会遭受哪些痛苦?同时提供句式,让学生想象炎炎夏日里烈日当头时、寒冬腊月白雪皑皑时、漫漫长夜一片黑暗时等,“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帮助学生选择思维角度,给予信息援助。这样,学生在感同身受中明白因为普罗米修斯“盗了”火种,宙斯派潘多拉借魔盒把人类的苦难全部都降临到大地上,人类一边享受着有火的幸福生活,一边遭受着灾难的惩罚。有着深刻怜悯感的普罗米修斯,绝不会用一己的幸福去换取众生的苦难。因此,他拒绝了救赎,接受了苦难。通过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惩罚”,学生深切感受到普罗米修斯“不屈”的灵魂、高尚的人格!

进而,我又让学生阅读“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段话,让学生换位思考:让你最痛苦的是什么?这是怎样一只鹫鹰?并播放鹫鹰啄食场面的课件。这样的教学,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那个“可怕”的悬崖上。普罗米修斯遭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肉体与精神上的折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惩罚”让普罗米修斯如此美丽,宙斯惩罚着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也成就着普罗米修斯光辉的形象,铺就着对英雄的礼赞。在言语习得过程中,在无意识层面,学生深深地受到扬善惩恶的人性美的熏陶。

(二)激活想象 感受神话“神奇”

神话文本的本质是“想象”,因此进入神话文本的便捷通道也是“想象”。通过“想象”进入文本,方能更好的领悟“神话之神”。特级教师张祖庆曾说过,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热爱神话的种子”。因此,教师在处理神话文本时,便不能等同于其他文本,更不能简单地以神话文本作载体,进行道德伦理的教化。要把“神话”当神话。“神话”给学生提供了众多的梦想形式,在儿童的世界里,万事万物也都和他们一样,是具有生命的,因而神话能够成为孩子心灵的栖居地。“神话”的一大特点,就是想象丰富。因为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吸引人。细细地品读故事,就不难发现,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神话教学就是要将儿童的自言自语引发为课堂上的对话或争辩,再现神话的真实情境,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想象展开翅膀,让创造得到延展,让灵性在神话的世界、在儿童的心里、在儿童的语言里张扬,让儿童在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他的能量。

1.再现文字情境。

神话与儿童内心世界形成天然的契合,儿童能凭借神话为主体材料进入他们自由的想象王国。因此,在神话的教学中,教师应再现文字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感受语言。通过角色情境,激活内隐想象。如《盘古开天地》一课中,盘古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出生很离奇,在天地这个混沌的世界中产生,无父无母,岂不神奇?天生的神力,高大,达到能与天地并存,岂不神奇?能与天地同长,岂不神奇?能将躯体化为万物,岂不神奇?天地未分,但就有了斧、凿,岂不神奇?在诸多的神奇和矛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神话就是这样的神奇,尽管它在很多时候不能用“科学”去考量、推敲,尽管有很多地方不成逻辑,但是就是这么神。笔者在教学时,____________这样安排教学思路:教师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然后请学生“抡”起大斧头,做一个抡的动作(学生做抡的动作)。这个细节从表面上看,是在品味“抡”这个词语;事实上,学生脑海中浮现了画面,如果学生脑子中没有出现“盘古抡斧”的图像,就不可能准确地做出抡的动作。

教师用文字引发起学生的好奇、探求之心;用赏析引发起学生的想象、遐思;最后再通过朗读将“想象”与“赏析”融合在一起。从学生们交流想象时的语气、神态与言说内容,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了神话故事文体的独特叙述方式的魅力了。

2.找准空白想象。

神话故事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找准、用好这些“空白点”,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而且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语言素养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如《女娲补天》这篇课文中写到“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花了很长时间,找了几天几夜”,几天几夜,女娲是怎么寻找的,中间碰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一位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拓展想象的练习: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四人小组合作,写一写女娲怎么找五彩石的。

词语支持:

天蒙蒙亮 烈日当空 风雨交加 深更半夜 骄阳似火 飞沙走石 酷热难挨

陡峭的悬崖 茫茫的草原 漆黑的山洞 深不可测的大海 荒无人烟的戈壁

风餐露宿 口干舌燥 跋山涉水 千辛万苦 疲惫不堪 筋疲力尽 大汗淋漓

例句:

天蒙蒙亮时,女娲口干舌燥,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纯青石。

,女娲

,找啊找啊,终于在,找到了 石。

这位老师引领学生借助教材“空白点”发挥其想象,锻炼学生说话、写话能力,进行情境再现与信息交换等训练,使课堂教学开放而活跃。这些话题的设计,既是对女娲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的生发,又是一种很好的想象训练。神话为孩子们提供了灿烂的梦想天地。从学生的精彩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而且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重构故事情节。

神话类文本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主要有赖于其口耳相传的特点。学生天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神话的特点,让课堂充满神奇的诱惑,让儿童的创造得到延展,使他们的好奇心与追求光明、追求不平凡的天性得以张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参与神话故事的重构,让他们在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神话故事。做到:(1)内容基本接近原文,人称、顺序可以改变;(2)重要的情节,精彩的部分,优美的语句要细致地叙述出来,有些地方可用文章的原句,补白点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3)表情自然,用说话的语气,不要有读书或背书的腔调。例如,一位教师执教《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抓住“混沌一片” “开天辟地”“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四个连环的画面,走进故事,感知它的神奇。在此基础上,提高训练难度,进行角色扮演的创造性讲述:让学生回到人类原初,扮演“先民”的角色,追问和假想── “世界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重新编创故事。比如,“化生万物”部分,可以围绕“世界从哪里来”这个话题,进行深入追问:日月星辰从哪里来?风雨雷电从哪里来?山川河流从哪里来?这样既反复品味了文本,又仿佛是学生自己创造了文本,进而可以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用“盘古的()变成了()”的句式,结合徐整《五运历年纪》中“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等句子,进行拓展创造。这样的教学,教师带领着学生穿越神话创造的过程,和学生一起经历神奇,获取神奇的神话体验,同时进行儿童的哲学启蒙。

(三)学习表达 感受语言魅力 特级教师步根海提出:“语文教学要从以往重内容的感知转化为重语言的感知,通过语言的表现形式,了解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种内在联系背后隐含的文化与审美价值。”判断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依据是语言表达。表达能力提高,有赖于模仿他人的表达形式、表达方法以及实践中的感悟。关注语言形式正是将语文教学的重点由内容理解引向对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从而促进学生用规范、简洁、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神话因富于神奇的想象而充满着魅力;神话的魅力,也有赖于神话语言的“诗性”。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语言的品析,引导学生关注神话是如何表达的。如一位老师执教《猴王出世》一课,十分注意提醒学生关注课文独特的语言现象,领着学生反复朗读,让他们领略对偶句的魅力,感受和洞察遣词造句的精妙,将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揣摩、情感的体验,融合在一起,达到“在课文中走个来回”的效果。教师先出示经典句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从“怎么写”的角度问: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引导学生“在汉语中出生入死”,通过朗读、想象、批注,反复玩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知其然”──理解意义,更注重引领学生“知其所以然”──体会意义是如何表达的。课堂上,师生快乐地徜徉在古典神话的殿堂,明白了作者写的是活泼、跳跃的石猴,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反过来说,正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一个顽皮可爱、活泼跳跃的石猴。经典的传世神话类文本,必然有着诗意的语言,必然是内容与语言的高度融合。因此,读神话类文本除了要注意写什么,还要注意怎么写。

(四)拓展延伸 出入“奇幻之园”

神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的神话类文本只是一个教学的“例子”,所传递的信息是有限的,“用教材教”的理念指引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等语文实践中去,在一个更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下学语文。如例,笔者在教学《普罗米修斯》一课后,安排了如下练习设计。

1. 古希腊神的长相:(A. 和人一样 B. 半人半兽)

2. 古希腊神住在哪里:(A. 天上 B. 高山上 C. 和人住在一起)

3. 古希腊神的性格:(A. 无欲无求 B. 有七情六欲)

4. 古希腊神的主宰:(A. 玉皇大帝 B. 如来佛 C. 宙斯 D. 孙悟空)

5. 古希腊神是否可以与人结婚?结合讲宙斯、伊俄和赫拉克勒斯的故事。

6. 神与人之间的关系:(A. 至高无上,伟大、完美 B.关系比较平等)

《普罗米修斯》是学生在教材中接触到的首篇希腊神话,课后的知识练习,意在让学生感知古代中国和希腊先民眼中神的区别,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让课堂弥漫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渲染良好氛围。进而,设置悬疑──“各个民族还有哪些神话”,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走进丰富的神话世界,接触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神话,如圣经神话、希腊神话、埃及神话、印度神话、少数民族神话等。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个阅读母题,比如,创世母题、始祖母题、洪水母题、战争母题等等,构建一个个小型语文课程,进行阅读比较,给儿童铺设一条通向文学殿堂的道路。还有些老师非常巧妙地引入神话类文本的古文原著,把一篇篇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放到宏大的知识体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精神,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激发起更高的阅读热情。在大量阅读体验的基础上,对待那些对神话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让他们通过追问,运用想象,自主创编一些新的神话故事。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从神话特点及意义剖析入手,读懂神话、体味语言,让儿童感受神话、享受神话,让学生在神话的“奇幻之园”中尽情游历和成长!

作者简介:

王鉴,浙江省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下载小学语文网络阅读教学例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网络阅读教学例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谈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大家好!做为一名青年教师,非常感谢老师给我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将自已在这以前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作一些交流,如果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

    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M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

    小学语文名师谈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名师谈语文教学 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要广积粮不要深挖洞 于永正,教龄46年,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原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中国教......

    谈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谈小学语文分层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

    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根据新课标“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精神,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要求认400个字,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550个字,写250个字。教材编排的目的明显强调学......

    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赏识、鼓励、宽容、理解”促学生发展 东阳市佐村镇中心小学 蒋佳佳 摘要: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

    语文教学朗读指导例谈

    《小动物过冬》一课的朗读指导例谈 朗读是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堂上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的“以......

    如何教学小学低年级写字例谈

    如何教学小学低年级写字例谈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写字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之基础。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不仅可以帮助识记汉字,还可以理解汉字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