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武镇中心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选修稿纸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武镇中心小学
王宁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 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
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 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 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意自 现。”这里的读书就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过去 和现在的阅读教学来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过于古板和落后,比如:课 堂上,一段感人至深的话语,经由学生口中道来,平淡无奇,甚而有念读、唱读之势,老师可能原有的一腔激情,顿遭瓢泼冰雨„„针对这种语文教
学的弊端,我想就此谈谈自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看法:
(一)应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 诵背十分强调,但在我们的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不 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过去和 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 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 考的能力。因而阅读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感知后有所领悟,只有这样我们的 阅读教学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然,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定 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流利。
(二)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句子、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课的线索。
那么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 地朗读?我认为因该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创设情境,诱发孩子高涨的朗读热情
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 可分。”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认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情感的 参与。我们说:没有情境的教学如同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 儿来的。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 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才会入情入境,读 出味来。
第二,巧用示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可以老师示范,让学生听,也可以请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读,让其他学 生模仿。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语感还没有成熟,而且模仿能力很强。教师 激情的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语文情感世界的一条捷径。怎么用示范?一 是老师示范在难点上,在关键处,在美文中;二是尽量让学生来示范,老 师“示范”多了,就会喧宾夺主,占据课堂宝贵的时间。正如于永正老师 说的:指导低年级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倘若老师只是从道理上讲应怀 着什么感情读,哪个字读重音,哪里应该读得快,哪里应该读得慢„„是 不够的,而且,“强加”的东西只能是“外在”的。俗话说:说十遍不如 做一遍。教师范读一下要现实的多,有效的多。
第三,多形式练,促进孩子感情朗读的快速成长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 读教学更是如此,要想学生都能有感情的朗读,多练习,多种形式的读是 关键。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在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 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配乐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主 体了,积极性也就高了。
第四,互动评读,提升孩子感情朗读的能力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 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孩子都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 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 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 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 学生进行评读,如“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能像他那 样读吗?”“哪里读得还不够,你能读得比他更好吗?“谁也想来展示一 下?”„„实践下来发现,评读,使大部分学生得到了发展,课堂上学生 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倾注自己的体会,虽然读法有别,各具特色,但都进
入了境界。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 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 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容易了。总之,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 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的中指导,同时要求学生 养成有感情朗读的好习惯。
第二篇:王红宁农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王红宁
2014年8月30日,我作为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学校代表,荣幸地参加在河师大举办的国培计划——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学习。首先要感谢省教育厅为我们搭建的这样一次难得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其次要感谢河师大的领导和贾老师,张老师等老师周到细心地照顾,使我们在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都觉得收获很大。我们深知参加本次集中培训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虽然天比较热,但我珍惜这次学习的每一天,不放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我都在努力地学习,力争做到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期望。在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让人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在本次培训中有幸让我们听到了我们全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参加了学院精心组织的拓展训练,使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聆听了李卫东老师的《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使我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张赛琴老师的《快乐作文与作文的快乐》,为我的作文教学指点了迷津。王荣生教授《语文课例研究及方法》,使我深深明白了,语文教师应该明白不同学段的学生,应该如何教。崔云宏教授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解读》等。他们诙谐幽默的语言,理论与课例相结合的教法,给了我心灵强烈的震撼,同时也使我深深明白了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学者,他们那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敬佩!让我感染!学生教学管理如何做?十几年来的辛苦探索,留下太多的茫然与困惑!在教学过程中,无论给我们上课的是知名专家,还是普通的老师,没有那一个不是兢兢业业的。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这里就从听取的报告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在整个培训中有几个问题常常引发我长时间的思考,首先是王荣生教师提出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应该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还有崔云宏教师最后给我们的几条建议。
首先,如何成为有效教师、成为一个智慧的老师?专家们认为要做反思—研究型教师。课余反复思考后,理解其中深意。国之发展,教育为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所以,教师水平的提高显得有为重要。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有效的教师然后才能成为一个智慧的老师。
其次,关于教师师德问题。
教师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教育是要倾注爱的,做一个有着高尚师德的教师,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学生。对于将来走上社会的学生来说,有才无德、有德无才都是不健全的,唯有德才兼备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那么学生的德才除了家庭教育的影响之外,学校教育是重要阵地。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是不容忽视的,好苗结好果,好苗要靠教师培育。
如何在教学中具备良好师德?我想那就是要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中国人历来崇尚儒道,但在经济转型、全球化的今天,浮躁充斥着整个社会,校园也不例外,早已不是一片净土。所以,这也是从上到下要进行师德教育的重要原因。
再次,教师应该多读书。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像以前一样那样照本宣科,一味的讲教材,而是师生互动,要以联系实际出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做储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读书多了,在课堂上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
最后,做个有良知的教师,对学生需要关心时不会淡然漠视,更不会动辄体罚侮辱孩子幼小的心灵。教师的漠视容易导致学生自卑,影响到他们一生,教师的体罚侮辱更会导致学生心理的不健全。给孩子一点呵护,一点鼓励,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是很好的事吗?
人无完人,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工作中也会有各种失误发生,但只要坚持住教师的良知,让良好的师德影响学生,就是成功了。
总之,通过这十几天的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第三篇:王宁老师访谈 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
王宁老师访谈: 语文教学需要科学性和理性
按:这篇访谈可以用字字珠玑来形容。王宁老师基于深厚的训诂学、汉字学学养,阐述了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语感、语理、词汇、语言现象与文学鉴赏、文言与现代汉语等语文教学的基本概念,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语文教学的任务、内容和方法,呼吁语文教学要有科学性和理性,均有独到而精辟的见解。王宁老师坚持语文课教学的内容是书面语言教学,提出了“语言修养”的概念,提出了“用语理指导语感”“揭示语言现象”“热化词汇教学”“有词义,才有鉴赏”等等教学理念,从学理上纠正了无所依托的主观感受型语文教学的偏颇,更为我们思考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理性启发了思路。
“语文课一定是书面语言的教学”
李节:您怎么看语文知识的学习?
王宁:过去的语文课有说教和灌输语言知识的倾向,为改变这种倾向,新课标(指200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作者注)强调感悟和人文性。但是“感悟”和“人文性”这两个概念具有不确定性,操作起来比较难把握。因此,不论在教材的编写还是实际的教学中,就容易产生另一种偏颇,即忽视语文科学性的一面,使语文课变成一种没有客观规律依托的、主观感受型的课程。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有一个根本的目的不能取消,那就是必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能力培养必须也必然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步;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对语言的敏感加在一起就是语言修养。我想,语言修养比语言能力还要高一层。我们过去总纠缠在人文性、感悟和工具性等概念中,这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过去语文教学总说“听说读写”,而且把四者分开教学,这其实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阉割,听、说、读、写,谁都离不开谁。
语文课一定是书面语言的教学,而且主要是读写的教学;听说要向读写靠拢,因为书面语能陶冶口语。我想,即使是在小学也不必过分强调口语和听说。读和写是一种精加工,通过书面语的语感产生的口语肯定精练;而所有这些的前提是思维能力,会想是会听读与会说写的前提。语文课如果只顾追求表面的读写,甚至把听说的技巧看得过于重要,而不深入到“想”这个层面,是无法从根本上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的。李节:怎样教才能深入到“想”的层面?王宁:把别人的表达完整思想感情的言语作品变成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两条途径:一个是感性的,就是熟读和背诵,用形成语感来贮存。语言感觉是一种不需要刻意组织就能自然运用语言、不需要外部压力就能关注语言现象的习惯。母语习得的初期凭借的就是这种语言感觉。到了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还要形成更高级的语言感觉才能自由运用学到的东西。所以,不轻视语感的作用,从小养成熟读和背诵的习惯,会使语感形成的速度和质量都有保证。另一个途径是理性的,就是要学习语言学总结出的理论和规律。语言知识教学就是一种语理教育。因为光凭语感并不能解决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问题,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理论逻辑,如果完全不从语言方面分析,悬空而无据地感悟,采用完全经验性的学习,学生是学不会自己分析鉴赏的,更不能达到通过别人的作品来提高自己语言能力的目的。当然,语理只能用来指导语感的培养,最后我们还是要落实到语感上。语感不是毫无依托的感悟,不能带有随意性,要有语理做基础。
淡化语法教学,热化词汇教学
李节:语理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目前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王宁:汉语是一种历史悠久、典籍众多、缺乏语法形态的语言,因此,不论是学习白话文还是文言文,语理学习的重点都应当放在词汇上,即词义的理解、语义的把握和词汇的积累。我认为语文课要淡化语法教学,热化词汇教学。一个人的语言修养高不高,主要是看他掌握词汇的多少。因为一个人讲自己的母语,语法是不会出大问题的。问题往往是词汇不丰富。因为词汇不丰富,思想感情就不丰富;词汇不丰富,就无法表达思想感情。在汉语的母语教学中,以语法为中心是不妥当的,新课标以来这个情况已经有所改变。还有就是,过去的教学方法往往把课文当成寻找例词例句的仓库,拆开来讲词法和句法规律,大多弄得“食理不化”,语言学知识懂了一点,反而变得不会说话了。把作品拆成句子,再按照西方语法的研究惯例,用抽去内容只讲形式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句子,或者把语言作品拆成词典一个一个孤立地解词,这不是语文课而是语言课。另一方面,如果只说教,只讲思想内容,那也不是语文课。在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懂得揭示语言现象。李节:什么是语言现象?教语言现象就是教语理吗?
王宁:语言现象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事实,是非常典型的、不断重复出现的事实,带有规律性。语文教学不直接讲语言学,那怎么培养语理呢?教语理,不要用说教的办法教条式地灌输,而要让学生自己从语言事实中去归纳,启发他们发现更多的语言现象,善于从语言现象中归纳规律,这就是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通过语言现象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随时观察活生生的言语、从中捕捉规律的敏锐性,培养一种“语言具有规律性”的观念,一种寻求语言规律的意识,这对学习语言和文学都十分重要。通过揭示语言现象,用语理推动理解和积累的同时,也能使语感更精确、更迅速地产生。
“有了词义,才有鉴赏”
李节: 如何讲解语言现象? 您能结合具体的例子讲一讲吗? 王宁:要从课文中找出语言现象,分析给学生看。语文教师应该有这个水平,如果语文教师没有,编教材的人也应该有。比如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很多老师讲这个“横”字讲不清楚。“横”由“横向的挡门的门闩”,引申为“横竖”与“横逆”两义,由“横逆”引申为“迂曲”“任意”“不定向”等意思。“江水横流”“才华横溢”等“横”的意思是“多向的”“不定向的”,“舟自横”的“横”字用的正是这个义项。船在渡口的湾里,自由自在地、方向不定地漂泊,完全是一种动态的景象。“横”的客观词义决定了舟的形象,也落实到了诗意上。得到了词义,就得到了风景;有了词义,才有鉴赏,语言和文学才能融为一体。词的每个意义之间是有关系的。人家用的词怎么能变成自己的词?从言语转化成语言之后,别人的词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感悟是主观的随意的,而语言是客观的有规律的,规律多次重复之后,学生就积累起了语言现象。教学要理性化,但教学不能教教条,而是要用它寻找教学里的知识点,寻找教学中要用到的东西。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谈过。
李节:从语言入手,文学作品鉴赏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王宁: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思想感情是靠语言媒介传播的。讲文学不讲语言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对文学作品感受和鉴赏的深浅,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个是对文学语言的把握能力,另一个是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实际上,我们是在通过语言接受文学,又通过文学积累语言。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思想的时候,不能脱离作品中所使用的词语,因为文学形象是从语言中来的。但是,如果我们仅仅用字典的释义来教书,必然会把生动的作品弄得概念化。成功的教学都要从抽象的词语中开掘出言语意义——也就是蕴涵在其中的作家的具体经验和审美情趣。不断地从言语作品中钩稽出富有规律的语言现象。在现象的多次重复中发现规律,然后再去阐释规律,这和不通过现象就把规律赤裸裸地呈现出来,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培养一种随时观察活生生的言语、从中捕捉语言规律的敏锐性,培养一种“语言具有规律性”的观念,一种寻求语言规律的意识,后者则只能得到一些别人归纳好了的干巴巴的条文;前者把课文也就是言语作品和语言规律融为一体,后者把课文拆成零星语料、变成例句,失去了那些积蕴在作品中的完整的思想和丰厚的感情。
学习文言是深入学习汉语的需要
李节:在文言教学方面,您提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语言都需要学习,并且要参照着学习”,学习文言的目的是什么?
王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是深入学习汉语的需要,是学习汉语的一部分。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它们之间有很多共同成分。不学文言就难以深刻理解现代汉语,有没有文言知识,直接影响到解释现代汉语的准确程度。一般人认为学文言就是为了读文言,文言文与白话文有很大的距离。其实不是的,在现代汉语中充满了文言,大量的语言事实证明,口语词的构词能量,往往低于来自先秦文献语言的文言词。还是用例子来说。比如,“丢”和“失”都有“丢失”的意义,而“丢”在这个意义上组成的双音词只有“丢失”“丢弃”“丢掉”等,“丢人”“丢脸”中“丢”的“丢失”义已较淡化;大部分含有“丢失”义的词都用“失”而不用“丢”,如“失盗”“失明”“失恋”“失学”“失宠”“失效”“失势”“失音”“失重”“失传”“失主”“报失”“挂失”“丧失”“损失”“流失”“遗失”“亡失”,都是典型的现代汉语双音词。“失声恸哭”里的“失”用的是“失”的古义,是“放纵”的意思。只有更多地掌握古代汉语的词汇才能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这个现象应当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注意。
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
李节:想要教好语文,除了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法,还得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王宁:语文教师的语言学修养一定要深厚。没有深厚的语言学修养,教学不可能丰富,更不可能有趣。修养大于能力,更大于知识。教师的语言学修养包括:对语言的理性把握,发掘语言现象的敏锐,用前人已经总结出的规律生动地解释语言现象的能力,以及在教学中发现新的语言学课题并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能力,还包括鉴赏语言和文学的能力。李节:语言学修养这个说法很有启发。您曾经写过一篇题为“语言与言语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对语文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和“言语”这类语言学概念有什么帮助?王宁:语文教师掌握“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概念并不难,而且明确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很有用。语言是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因此它的意义必然是概括的;言语是个人的说话行为,是含有个人理解和体验在内的,是具体的。可以说有两种人文学科与语文课有关:一种是文学,它关注的是言语;一种是语言学,它更为关注语言。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指导我们的写作和阅读。语文学习是通过他人的言语作品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所以接受者必须经历语言意义与言语作品意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双向过程。对写作者来说,语义是文意的依据,文意如果违背了客观的语义和语义组合的规则,文句就会不通顺,更谈不上感动别人了。对阅读者来说,已经掌握的词语,如果不能放入具体语境转化为文意,是难以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思想的;尚未掌握的词语,读了许多文章,得到很多言语材料,如果不能把词语的语言意义概括出来,就只能模仿他人的具体说法,而不能通过他人的言语材料生成其他的话语,当然也就不能把这些词语积累到自己的词汇库里。教师应当有理性的语言学知识,但是教师不能向学生灌输语言学的教条和理论。教师应当能够借助语言和言语区别的理论,借助对语言社会性和言语作品经验性的了解,把语言与传意的知识引进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在理解作品时将语义转换为文意,在积累词汇时将文意转换为语义。教师心目中有了语言和言语的概念之后,应该知道,语文教学是让学生从言语作品中感受到语言是有规律的,从他人的言语作品中不断地总结和认识语言运用规律,进而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感性的,也需要科学性、理性。语言虽然是一种个人行为,但也不能违背社会性。这是教师需要建立起来的语言观。目前来看,语文教学改革的最大问题是师资,是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现在师范大学的课程设置也存在问题,如果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首先要提高师范院校的教学水平。
李节:是否需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和言语这样的语言学概念?
王宁:教师不需要给学生灌输语言学的教条,可以通过大量分析语言现象,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具体含义时,通过分析不同语境对言语意义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建立起“语言”与“言语”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体会语言、掌握词义,不能脱离言语作品本身,在整个社会语言中,词汇和它的意义都是有系统的,只是因为言语作品对语言的使用没有次序,才使语言内部存在的系统被掩盖了。中学生不需要自己去描写这种语言内部的系统,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逐步积累、不断梳理词汇和意义关系的脉络,使他们对语言系统产生感觉,从而引起他们对语言问题的探讨兴趣,提高观察和运用语言的敏锐性。所以,有些过去没有引进中学教学的语言理论,应当适当引进。例如,词义的引申、词义的分化、古今汉语的沟通,都应当深入浅出地加以适当阐释,并用以指导阅读和积累。
(编者注:这篇访谈最初发表于2008年9月,原题“语言学视野中的语文教学”。收入李节编著《小大由之——语文教学访谈录》,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3月。此次推送,由李节做了编辑,加了小标题,修改了个别文字。)
第四篇:王宁的主持词
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地下铁,作者呢,是大家都不陌生的绘本作家吉米。在1995年的春天,吉米患了血癌,在一整年的痛苦治疗当中,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每天都在想,日子已经走到尽头了,但是我该怎么办?于是他的笔不断的在绝望当中寻找着光亮。就这样,地下铁的故事从他的笔下缓缓的流出来。
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地铁吧,地铁就像我们生活的河流一样。我们每一天都穿行在这儿,但是没有人会留意这里究竟有多少疲惫的身影。可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十五岁的女孩儿,却把生活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这里,她每天都会来到这儿,戴着湛蓝色的眼镜,幻想在月台上能够听到阵阵海潮声,期待穿越地心另外一边就是一片永远没有痛苦的乐园。她每天都使劲去听,今天的车站和昨天的到底有什么不同。她不断迷路,却倔强的相信幸福。她生怕幸福就在身边,却被自己粗心的忽略了。就这样,在地铁无尽的通道,生活的所有色彩都化成声音和气味儿塞满了她的寻找。她的心就像一列开往春天的地铁一样,开始慢慢的发光了。
这就是地下铁的故事,女孩用希望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而今天其实我也很想跟大家聊聊生命这个话题。在一本儿书上,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是一对夫妻的故事。他们一起生活了十几年,丈夫工作总是很忙,把所有的琐碎都丢给了老婆。妻子的抱怨一天比一天多,她总是跟丈夫说:这哪叫生活呀?这就是凑合。有一天,他们一起去散步,经过一个工地的时候,恰巧一些碎石从上面掉了下来,这个时候呢丈夫赶紧用身体抱住了妻子,可是突然之间,丈夫却把妻子的身体背转了过来,自己摔倒了地上。而妻子呢,则重重的摔倒了他的身上,这个时候恰巧有一块石头砸在了妻子的额头,血瞬间流了出来。妻子哭了,爬起来刚要转身指责自己的丈夫,却发现丈夫的身下涌出了大片的鲜血。原来,一根钢筋刺穿了他的胸口。丈夫挣扎的对妻子说,老婆,当我看到地上钢筋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帮你挡住那些石头了。老婆,你疼吗?
很多时候难道我们非要走到生命的尽头才会真正懂得吗?在平淡的生活里到底什么才是最宝贵的呢。真的很感谢这些书,让我们能够看到读书的日子天总是很蓝,时间过的特别慢。这会不会就是我们所向往的一个没有浮躁的时代呢?而明天的你,会怎样面对生活?你是不是也已经有了答案呢?
第五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王宁
论中小型IT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学号:1461001263937 姓名:王宁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扩大,改革的力度逐步加深,改革的领域不断拓宽,中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将获得更加便利、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而在这个过程中,IT行业发展迅猛,其中最容易被忽略而又不能忽略的中小型IT企业的发展将始终在这其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中小型IT企业的管理面临诸多挑战,而在行政管理方面,鉴于行政管理“不显于外,不功于果,有失必显,小失事繁,大失事乱”的特点,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与行政管理的结合,但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外部宏观经济变化对其影响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导致其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巨大的困难。分析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小型IT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的IT行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站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成为陕西、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但是,目前中小型IT企业竞争压力大,失败率较高,企业寿命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行政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要,甚至很多企业由于经营者不重视,导致行政部门形同虚设,没有起到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和盈利就必须建立现代
企业制度,科学地进行行政运营,而这一切都需强化行政管理。
一、小型IT企业的概念
首先,界定一下“小企业”这一概念。“小企业”是相对而言的,从时间、空间两方面来看,企业处于初创期,其年龄偏小;与此相对应,其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小型IT企业大概可以分为:硬件、软件销售开发、网络集成、数码技术、通信、市场营销和IT类培训等几类。IT企业的部门大致划分为:研发部、市场部、行政部和工程部,有的企业还有产品部。尽管并非所有小型IT企业都做得成大企业,但只要理念正确,目标远大且孜孜以求,就会有机会不断发展壮大,在经济大潮中找到自已的出路。
二、行政管理在中小IT企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行政管理在中小型IT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中小型企业行政管理区别于一般的政府行政管理,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也都不同于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企业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即更讲究实效,更注重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工作具有灵活性。
因此,行政部门是中小IT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面对现代IT行业竞争激烈的残酷现实,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营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行政管理存在于企业管理之中,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政治环境因素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争取有利企业的政策就是行政管理的的任务之一。同时,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员工思想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
行政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经济、产品、人才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行政管理的正确引导与配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才能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使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并转化到生产中,使企业充满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行政管理在中小型IT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概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行政部门担负着种种行政事务工作,使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之中,行政部门主要职责是研究市场形势,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薪资绩效,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等。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管理”方面来说,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绩效考核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
从“协调”方面来说,行政部门担负着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重任。行政部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本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从“服务”方面来说,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
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否则,就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最后,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总之,行政管理在中小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许多中小型IT企业在行政管理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甚至有很多经营者都还未意识到行政管理在企业中有如此之高的作用,因此,分析行政管理在中小型IT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探讨提高IT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三、小型IT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型IT企业由于入门条件低、投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偏低,在管理的过程中遇到许多的困难,尤其是照搬政府或外资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没有结合自身的情况改进,造成行政管理工作表面化,为此制约中小IT企业的发展。管理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企业自身的素质,中小型IT企业规模小,自有管理不足、信誉不高、信用等级普遍较低,管理不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中小型IT企业没有真正的管理部门,完全靠个人想法和手段,管理方法不善,风险相对来说大,由此造成中小IT企业的管理严重不足,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行政管理意识淡薄
IT行业属于新型产业,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吸引了很多有志之士投身其中。所以,中小型IT行业相当一部分是私营性质,投资人集所有权和经营权于一身,在进行行政管理和处理各种经济关系时,凭老板个人意愿,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倾向。还有些经营者存在重关系、轻管理和重心情、轻理财观念,认为企业效益靠的是业务发展,忽视行政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企业经营者行政管理意识淡薄,对行政管理不重视,在机构设置上层次不清,权责不明确,部门管理混乱,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结果其原因,除经营者行政管理意识淡薄外,也受限于经
营者本身管理能力不高,在对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人才聘用和培训上欠缺。现代管理方式、管理理念不了解,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不高,缺乏创新能力,这些都使得企业内部管理上职责不清,企业管理效率不高,缺乏创新。
(三)行政管理不规范
企业行政管理由同部门管理、部门与部门管理、对外管理三部分组成,在行政管理中,应严格依据企业行政制度,对本企业各部门以统一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但在中小型IT企业中,有些企业为了小范围的管理,在行政管理方法上存在不规范做法,体现为:
1、管理分散;
2、管理周期长,管理者方法呆板;
3、行政管理不实;
4、行政管理流于形式;
5、管理手段不统一。有些企业管理人员采用亲属管理,管理手段落后,对现代新技术的应用严重滞后。行政管理上不规范,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行政管理上的被动与管理策略制定上的偏差和滞后。
(四)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小型IT企业自身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只要体现为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多数企业缺乏完整的内部管理制度,不但在原始行政管理、人员管理、计量验收管理等方面无制度可言,而且在行政部门职责权限、行政人员岗位责任制、行政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等方面也混乱无序。
(五)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投资战略
为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管理问题,不少小型IT企业管理者都请专业的咨询机构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规划以及人力资源规划,但由于在初创和成长期,企业有限的资源更多地是向生产和销售倾斜。小型IT企业照抄照搬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管理较随意。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正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虽然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已被多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层所接受,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更多地是将“人情”与“人性”混淆。
目前,有的中小企业人事管理的职能仅承担行政人事事务和劳资福利,其他职能不到位;有的由公司事业部主管兼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少,分工不明确,大多未受过专业训练,多停留在员工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上,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
四、小型IT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增强管理者能力
中小型IT企业入行门槛相对较低,直接影响行政管理的质量,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IT企业经营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有效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在管理中首先适当分散管理权力,优化管理结构,在不断增加内部管理经验积累的前提下,适度举债,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其次,指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战略决策,降低管理缺陷,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提高行政管理意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已成为市场的主体,生存、发展和活力已成为当今企业的总目标,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上产经营者、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管理观。树立起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观念、管理方法和时间价格观念。还要加强管理指标的运用和分析观。要强化各项管理指标的科学运用,薛惠用指标来分析管理状况,加强行政管理。
(三)加强行政的系统管理及监管力度
行政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即对行政管理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
1、强化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充分挖掘企业的管理潜力,保证现有管理者的保值增值;
2、深化企业制度改革,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管理机制,使企业的管理者真正关心企业行政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金的增值功能;
3、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企业与行政管理者双方如果能按照管理政策互相协作,就可以将宏观调节与企业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就目前中小型IT企业的现状而言,企业仅靠自身约束来规范行政工作是不显示的,应该更多的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企业实现行政规范化。我国应建立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行政监督是由专门的机构进行实施的;社会监督则以行政中介机构为主体,由其接受他人委托,对有关单位的行政工作进行审计、验资等工作,并有相应的处罚制度。
(四)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要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经营者必须增强其管理意识,首先应重视企业管理的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指涉及企业管理者和策划人员、编辑及最后决定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即“管
理不管策划,策划不管决定”,这样既能够保证各种管理的真实和完整,又能使各职能部门的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牵制的机制。其次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施对行政部门的再监督。内部管理实施是再监督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坚持内部管理机构与行政机构分别独立,保证管理人员独立于被管理部门,查错防弊,改善行政管理,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最后建立行政管理权限和签字制度。在行政管理程序中规定管理上的每一个决定都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管理,在签字组合中规范了每一个决定的结果应根据行政管理和管理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字,同时还应规定管理只执行完成象征部门应该做的事情,对于没有完成签字组合的管理,行政人员应拒绝执行。由此对于控制发生不合理的管理及保持管理的合法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建立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维立体模式
三维立体模式是指由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线经理科学地分工,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并进行相应的协作。总的来说,决策层负责人力资源规划,基本工作程序是:人力资源供求预测——人力资源战略决策——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方案——执行与评价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决策层主要是解决战略性问题,而此前的大量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工作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一线经理来负责,此后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是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制定,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执行由一线经理来担任。对规划的评价则是在决策层的领导下,由决策层、人力资源部门和一线经理三方共同完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岗位分析、岗位评价等基础业务,并协助一线经理做好核心业务和协助决策层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环节,这一环节的工作好坏关系其他业务能否规范进行。制定和不断调整岗位分析、岗位评价标准,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人事管理的一些日常事务性工作(如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福利、人事统计、考勤管理、劳动合同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也由其负责。当然,如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协作配合一线经理的核心业务工作一样,一线经理也要为人力资源部门做好相应的配合,特别是在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这两项工作上,一线经理更应提出意见、建议,甚至参与到工作中去;一线经理负责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中把持关键环节,并协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做好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等基础工作,以及协助决策层做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例如,招聘工作的基本程序是:招募——选拔——录用——评估,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即选拔环节由一线经理完成,招募、录用环节则由人力资源部门提供服务,而招
聘评估工作则由人力资源部门与一线经理共同进行。培训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培训需求评估——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结果评估,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各岗位的员工培训需求评估,应由一线经理把关。同时,一线经理还要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培训结果,而培训计划的实施过程一般则由人力资源部门来组织。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的基本程序是:考绩方法和标准的制定——考绩实施(考绩面谈、评分等)——考绩结果反馈与评估。在这里,关键环节是考绩实施和反馈,由一线经理来执行,并同人力资源部门一起进行考绩方法与标准的制定以及考绩工作评估。薪酬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确定与调整企业的薪酬制度与体系、薪酬结构、薪酬支付方式以及确定每一位员工的薪酬数量。一线经理完成以下工作:充分考虑企业战略发展,通过薪酬调查来做薪酬定位;逐渐建立规范的薪酬支付制度,并辅以其他方式;结合公司经营目标,考虑职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比如职位对企业的影响、职责范围、任职条件、环境条件等)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适当拉开薪酬差距,在职位工资、技能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加大薪资差异和创新奖励,甚至还包括收益提成、利润分享和企业股票认购。
改善中小型IT企业的行政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得到经营者的充分重视,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于企业的行政管理目标,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能力,加强人员个人的特长利用率,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提高监管力度,不要让行政管理的实际工作再纸上谈兵。IT行业的发展空间不容忽视,我们要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存活,并且强大的持续发展,行政管理部门上的配合必不可少。参考文献
[1]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2008 [2]胡淑姣.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新思考[J].江苏商论,2004,(6):144-145 [3]罗湘云.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浅谈[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5月 [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