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透析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尝试
透析小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尝试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为了体现新理念,常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此,提高教师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十分重要。
一、提高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
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科学分组。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能在组织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各方面达到均衡,组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在一年级的合作学习中最多采用四人小组,并选出一位组长,这是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学,合作的意识还不够,合作的技能不高,频繁的轮换、过细的分工反而不利于合作学习。
2、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验的新理念,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的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课堂操作。
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分工协作合作式和交流帮助式。分工协作式的合作就是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共同达到目标。如语文课中的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再如数学课中的《估一估、量一量》,教师让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量一量对方一步的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等。交流帮助式的合作就是让同桌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如数学课中的说算法、语文教学中的“把……说给同桌听”
等,让学生先说自己的观点,再听对方的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并帮助改正,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获得提高。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具体而言,主要可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
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一年级学生往往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要从最简单的句式教起:组内交流时,用“我认为……”的句式;集体交流时,用“我们认为……”的句式;认为其它组意见不完整时,用“我们组补充……”的句式;与其它组意见不同时,用“我们组意见与他们组不同,我们组认
为……”的句式。这样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就能逐渐使学生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讨论问题。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要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讨论问题的步骤一般为:针对问题,独立思考→形成观点,组内交流→组长总结,选出发言人→组内练习,达成共识。如果遇到通过反复讨论小组内部意见还是不能统一的情况,可举手寻求老师的帮助。
3、学会倾听。
一年级学生不善于倾听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可以采用重复他人说话内容的方式,如:“刚才××说了一些什么,你能说说吗?”也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形式,如:“刚才××发言中,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还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如:“××听得真认真,老师喜欢你。”总之,要让学生认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人的性格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几乎是很肤浅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要耐心地引导,在教学时要“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感觉到合作的重要性。比如组织学生自编故事时,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合作表演故事的环节。许多小朋友都和好伙伴组成了合作小组进行排练,有两个小朋友却在座位上东张西望,我将他们叫到一起,帮助他们组成了一个小组。他们通过讨论,准备排练时,却缺少一个人,我得知后,主动上前,要求参与,与他们合作表演了故事。由于老师的参与,他们演得十分卖力,也十分精彩。我又“开后门”让他们上台表演,他们的表演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他们相视一笑,高兴地回到座位。我想他们一定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
5、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成员之间只有建立团结互助、相互包容的关系,才能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如一年级小朋友事事喜欢争先,在教学时常有这样的
设计:“把……说给同桌听。”结果两个人都抢着要先说,而且久久争执不下。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引导:轻轻地走过去对男孩子说:“女士优先,男子汉气量大。”这个办法我在班里屡试不爽,男孩子果然把机会先让给了女孩子。然后教师在全班表扬某某某懂得谦让,使孩子们知道了在合作学习中有时谦让是为了更好地合作。
第二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次革命,它呼唤着学生个性的张扬,更呼唤着教师个性的展现。在这热烈的呼唤声里,传统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更新;在这热烈的呼唤声里,我又开始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摸爬滚打。?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所以要想让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学习,变为以主动学习为核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多种形式的学习小组?
一个学习小组一般有四个人,由邻位同学组成。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又可组成二人小组或八人小组,有时也让学生自由结组。学习小组的建立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外部环境,便于将这种学习行为落到实处。?
课堂探究问题,一般采用四人小组形式,大家一转身就可交流,十分方便。有时的小问题或者只需合作不需探究的内容,如复述课文、背诵比赛等可采用二人组形式,特别便利。若容量大、难度大的学习内容则采用八人小组活动更好,如教学鲁迅的《风筝》一文,在设计探究质疑这一教学环节时,考虑到课文难度较大,学生会提出较多的问题,若四人小组活动,全班交流时将会耗时过多。于是便采用八人小组的活动形式。先是在小组活动时,让每个学生提出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然后通过大家的归类、化解,由小组确定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班内交流。实践证明,八人组探究问题的能力更强些,也更节省教学时间,特别适合于探究难度大的学习内容。?
学习小组一旦形成,由小组成员推举出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平时的学习活动,教师只需做些指导便可。?
二、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大多有被动接受式学习的经历,要让他们一下子学会主动学习,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教师将“以人为本”的原则,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揣摩学生的心理需求,设计出能激发其主动学习兴趣的问题。?
安徒生的《丑小鸭》是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它有着深刻的寓意、幽默而睿智的人物对话和意境优美的写景文字,可以说处处都闪烁着大师智慧的光芒。而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般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上。怎样引导他们去深入体味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呢?若设计出一个能激起他们探究兴趣的问题,就不愁他们不去读文章。苦思冥想,我设计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丑小鸭的结局可以有三种:(1)变成白天鹅;(2)死;(3)仍是一只丑小鸭。请你选定一种结局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课文阐述你的理由。?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选定其结局为“变为白天鹅”学生,阐述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蛋孵的。课文中也说:“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
于是我给他们讲了“狼孩”的故事,并引导他们思考:生活在狼群中的小孩为何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生在鸭群中的丑小鸭却变成了白天鹅?我们能从丑小鸭的经历中找到答案吗?于是,探究继续进行,他们开始一遍遍地看课文,在合作与探究中他们深刻理解了故事的寓意。?
三、不断丰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形式和内涵?
中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多变的形式中,所以教师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处理教材,是他们已有的兴趣能得以不断的提高,是这种学习行为逐渐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习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一首哲理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悟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理。它感情真挚动人,采用诵读法教学最为恰当。?
我一改朗读教学的常规做法,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二人自由结合,设想对方就是一个被生活欺骗了的伤心人,他是你最要好的朋友,请你借这首诗来开导开导他。?
于是学生自由结合,马上开始了感情朗读。接下来我又进一步引导:这样拿着书读是不是觉得不够自然真实,感情表达难以畅快?那么我们用三五分钟时间背下来,再加上手势、表情来试一试。三五分钟后学生自由登台结对表演,在热烈的诵读过程中,学生已极自然地开始了自主合作式学习。?
四、抓住综合性学习的绝好机会?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综合性学习,它的设置意在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这种学习本身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习惯的绝好途径,所以我力争上好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课。?
综合性学习课一般容量较大,学习难度较高,学生必须团结协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教师应抓住此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性学习。?
在《黄河,母亲河》的活动中,我做了如下策划:(1)搜集资料;(2)利用资料办手抄报;(3)才艺展示。?
搜集资料的任务十分繁杂,我将资料分为两大类,学生可任选一类搜集,全班学生便分成了两大组,然后每个大组的学生,依据自己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利用资料的能力自由结成小组。这时我将每一大类资料又分成若干小类,引导学生做好小组内的分工协作。?
办手抄报时,我介绍了办手抄报的基本知识,让各小组自己商定手抄报的栏目开设,并根据各人的特长做细致分工:有编辑,有美工设计,有撰稿人,有誉写,有校对。?
才艺展示,是全面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的大舞台,各小组至少出一个节目。为编辑节目,小组成员既要群策群力,又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此次综合性学习使学生们又一次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快乐。?
一年的努力和探索,虽有许许多多的困惑和痛苦,可也有许许多多的欢喜与欣慰。如今学生们已能很娴熟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了,每当迎着他们自信而渴求的目光走进教室时,我的内心就会涌动起收获的喜悦。
第三篇: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摘 要: 当前,合作学习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等优点,备受推崇。自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地区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开始尝试合作学习模式。本文就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科目来说相对枯燥,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不到乐趣,从而产生厌倦心理。新时期,如何一改照本宣科、读死书的教学方式成了课改重要任务,很多教师瞄向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具有更好的作用。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呢?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应该如何倡导合作学习呢?
一、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型学习方式
现在社会注重合作共赢,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逐步提升,对外贸易额逐年增大,国家领导人频频访问周边国家及捷克等国家,可见合作是整合资源的有效手段,有效促进经济发展。那么合作学习就体现了整合资源这一理念,通过小组式讨论,成员相互交流看法,从而对阅读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合作学习是一种创新型学习方式,是一个绽放思想、交流意见的地方,同时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聊天式交流,减少学生学习的压力,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合作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老师通过与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以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给学生创造最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应该如何倡导合作学习
既然合作学习有这么好的效果,那么要怎样倡导合作学习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盲目地开展小组讨论可能给不爱学习的学生提供一个偷懒和破坏学习氛围的机会。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应用合作学习,一定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程任务、保证讨论效果、不断改进合作学习方式。
1.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在语文阅读中开展合作学习,看似轻松,实际上在课程设计中相比照本宣科,更需要老师用心设计教学。首先老师要合理设计讨论小组,不能成绩好的全在一组、成绩差的全在一组,否则会造成各组在知识认知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语文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分组的问题,怎样分才可以更均衡,此外还要精心安排设计探讨的任务。合作学习和你讲我听的模式大不相同,老师难以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哪些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就要充分准备,尽可能地深入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学习。
2.合理安排课程任务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需要合理安排课程任务,因为学生个体是不同的,有的人思维比较活跃,通俗点讲就是聪明,老师给的任务对他来说没有挑战,会造成他们失去讨论激情,自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和大家讨论呢?任务安排的太难,小组成员都完成不了,即使有个别人深入理解了,但是其他学生不会理解、不会认同,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因此,老师要合理安排课程任务,既要让学生觉得合作学习收获颇丰,又要让学生对更深层的含义有探索的激情。
3.保证讨论效果
讨论效果是合作学习成果的体现,每个老师都想得到最好的讨论效果。笔者所说的保证讨论效果是与以往的基础相比,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获得比传统方式更好的效果。因此,老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大致估摸到学生经过合作学习后收获是什么样的。这就要求老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老师要在讨论过程中走进去,旁听一些小组的讨论,并在必要时参与进去,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避免认知错误。
4.不断改进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老师创造的一种环境,老师以增强教学成果为目标,有责任和义务不断加强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肯定有不足,笔者前面提到,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如果应用不科学,就很容易给学生提供偷懒的机会,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让学生草草应付,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对比各个班级的情况,与学生细心沟通等方面,共同改进合作学习方式。
三、以《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为例谈合作学习的应用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具体流程为: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首先是增加基础知识,认识陌生字、理解相关成语;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会文中运用数据表述的好处、感受谈迁治学坚定的信念,树立不畏艰难、刻苦治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充分准备好相关教案,对谈迁进行详细的了解,尽可能地提供延伸的知识点,比如当时的历史环境、这篇巨著对后世的影响等,同时搜集类似的古典,在课堂上简要提一下,也可以让学生搜集并交流。提前规划各小组的讨论任务,预判讨论结果,并做好相关评价、奖励方案。
开展课堂教学。老师在详细准备好的基础上,要采取自然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并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比如应该着重探讨哪些。提出一些深度思考的要求,如为什么谈迁可以写出如此巨著,谈迁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品质,等等。
最后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考量评价,通过过程旁听哪些小组对谈迁治学理解得比较深入、哪些小组对谈迁治学有新颖的理解。最后可以进行考察,让每组派出一个人总结合作学习讨论成果。最后老师要结合课本,综合各位学生的发言,与学生交流意见,并拟定最终的学习成果。
总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地方已经比较成熟,教师可通过交流学习,因地制宜地创造适合自己班级的合作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范雪娇.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9):190-190.[2]易小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2).
第四篇:浅谈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浅谈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打破原来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去寻找一条适应科学学科学习的新路子,才能塑造高素质的人才。为此,为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科学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发源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这是新课标的要求。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又感到非常困难。经过长期的调查、思考,我决定从课堂改革入手,以市下发的小学“探究—体验”式教学策略为依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掌控者,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把“我要学”变成学生内在的需要。以学生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实现课堂由教师的预设向学生主动生成的转变。在课堂上,我从不过分地束缚学生,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可以跨组参与探究学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交流研究的成果。在汇报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真挚、和谐的感情交流,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言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关注这一点,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尽情说出心中的精彩;要让学生知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独创,不管对与错,都要虚心倾听;要尊重学生探究的成果,并小心翼翼地呵护它;要引导学生在汇报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索,在探索中求证。
二、让“好奇”推开科学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是说儿童与生俱来就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推开科学之门。
(一)呵护好奇心,让好奇引领学生遨游于科学的海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会提出许许多多的“小眼睛看大世界”的有趣话题。有时候,在“大眼睛”的世界里,这些问题很“滑稽”。但是,从教者一定要有一颗童心,要和孩子们融洽在一起,要走进孩子的世界,要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提出的问题。面对诸如“苹果为什么起初不叫桃子?小草为什么长不出木本来?„„”一类的问题,如果从教者不屑一顾,会极大的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或许还会在无形中抹杀孩子们探求科学的欲望。有教学技巧的老师则会合理地诱导,会引导孩子们去探求“苹果的起源、草本和木本”的区别,这样,既能引起孩子们的科学欲望,又呵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只要我们从教者能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求知环境,就会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引领下,学生们的探索欲望是无休止的。因为“不一定人人都能成为科学家,但人人都可以研究科学。”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奥妙观察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且是最常用的方法。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也是从细小的观察活动开始的。达尔文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那就是“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教会学生观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学生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首先,观察要细致而全面。有些科学现象的观察,稍纵即逝,只有观察细致且全面才能为自己的科学探索打下基础;其次要善动脑,多提问。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观察和思考密不可分的,观察时要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多想几个为什么。只有多动脑筋,善于提出问题,观察才能深入下去,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再次观察要讲究方法。观察要讲究点面结合,要注意顺序,条理,观察要选好角度,要注意方位等。观察时不只是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口舌去尝,用脚或身体去触摸等,才能获得真知。
(三)激发兴趣和欲望,引领学生走向创新的新天地 小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学生们搭建一个攀登知识高峰的平台,使学生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激发探索世界、探索未来的兴趣和欲望,以引领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走向创新的天地。教给学生知识是
我们从教者的责任,教会学生创新是我们的目的。有专家曾指出:“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的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从教者要教会学生善于发问,敢于联想,敢于创造。
三、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激情和体验中得到升华每一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情感与体验的参与,科学课也不例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一)让激情涌动科学探究如果没有激情投入,学生身动而情未动,不以成功喜,不以失败悲,岂不与新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相去甚远?有一次我观摩了两节同样以探究为主的课,由于师生情感投入的分量不同,教学效果也是天壤之别。两位教师执教同一课题“灯泡亮了”,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组装电路的实验。
第一节课,学生成功后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整个教室欢声雷动。
第二节课,成功的学生只是小声地说了句:“咦,灯泡亮了!”虽是惊喜,却有更多的矜持。同样是实验成功,两班学生的表现大相径庭。第一节课的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受到感染,也充满了对探究的渴望、对成功的期待。实验成功时,师生共欢呼;出现问
题时,师生同着急。而第二节课的教师理智有余,激情不足,学生完全没有了上节课中的“放肆”,正襟危坐,不敢越雷池半步,实验成功了也高兴,却仅仅是激起了“涟漪”。两节课,相同的成功带来的效果却不同的。
(二)让体验升华一节课结束,学生只要积极投入,就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成功的欢乐,失败的懊恼;探究的渴望,合作的期待;甚至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恶等。这些体验连同所学知识,都是学生宝贵的财富。总结知识,我们习以为常;把体验升华,强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让这种体验推动学生今后的学习,则是教师的高明之举。在观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好多老师在临近下课时,引导学生总结:“谈谈这节课你和同学合作交流的感受。”教师的指向很明确,不谈学到了哪些知识,只谈合作交流的感受。还有的教师让学生“给自己打个分”。这些教师的做法抛却了“我学会了”“我知道了”等知识性的总结,让学生在回味中反思哪些细节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本节课的表现优点在哪里、不足在何处,等等,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并能使这种体验升华,这对今后的学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的。
总之,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要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重庆市巫山县朝云小学王一林邮编404700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新课标理念,针对班级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有组织的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形式。
关 键 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所以现在有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个环节的设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因为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因此,数学情境应更多地关注他们所关心的内容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这样才能促使儿童的经验数学化,使课堂充满趣味,充满数学味,展现数学课的灵魂。这样才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所以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以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背景材料的展现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现象与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让学生折纸,剪纸等活动充分感知图形的对称性,在这个活动中鼓
一、选好创设情境主题,激发动机。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生活中那些地方运用了轴对称图形。总之,二、明确学习任务,指明方向。
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包括小组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等。才能使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之结合起来,把任务分解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让人人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搭配。而在现实教学中往往是少数学生在动,大多数学生只是流于形式在附和。在教学中要注意优生和后进生搭配,善于表达的和不爱发言的搭配,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要求在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了任务。从而为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分工协作。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保证合作探究的时间,不要走过程,草草了事,特别强调的是小组中的每成员都要有一定的责任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有事做,这样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营造合作探究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合作探究欲望。氛围的营造不单单是教师的几句话,几个动作或几个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以知识的背景营造,以新鲜的角度营造,以好奇心营造,以活动营造,以问题的争论营造等开展利于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对于那些非常简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单,学生在学习前就已了解或熟知的学习内容,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汇报来完成,有必要的可以搞一点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推理,对于那些比较复杂学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却有模棱两可的内容,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活动来完成,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形成小组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后,我让孩子们分组购物,于是孩子们有的当售货员,有的利用学具中的钱币买不同价格的东西,每个人都兴高采烈。使学生在自我满足,自我陶醉的喜悦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商品交换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又拓宽了学生认识的视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四、交流评价,增强信心。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环节。在学生交流中,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小组的活动意见成果,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虚心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教师要以鼓励为主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评价。在教师作出评价是要突出整个小组不突出小组中的某某学生。从而使孩子们在合作中更好的成长,在集体中不断发展。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方式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新课标》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