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饶大粉 浅析高中“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分层教学的实施
浅析高中“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分层教学的实施
开远一中地理组
饶大粉
摘 要:“小班化教育”是指: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规模小、人数少、质量高的小班化教学出现在一些教育发达的地区,但大部分地区所进行的实践研究均以小学、初中为试点居多,我校于去年也实行小班化教学,并且是实行高中小班化教育。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模式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分层教学中,根据学情对学生进行动态分层;课堂教学时要设定分层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处理、对任务进行分层、分层互动活动;另外还要进行分层评价,使每位学生都有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实现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 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
1.提出背景
1.1当今学校办学正向“小班化”教学发展
小班教学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中后期,由于美国中小学入学人口的增多,导致班级人数增加,这对于一向重视孩子天性和个性培育的美国人来说,班级内学生的数量不宜过多,由此引起了对于小班教学的研究,通过缩小和控制班级规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充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我国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引进小班化教学,相比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来说,其强调学生差异和个性化教育。这一教学形式受到教育行业的广泛接受,“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得以推广。班级人数的缩减使得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从而督促学生的学习并发掘学生的优点。当然,“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班级人数的缩减,其同时也是新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在教学方式上其一改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生硬接受的形式,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敢于质疑。1.2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所谓“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因为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每一位学生在心理与生理特征,还有行为习惯上都存在差异。对于某一问题,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逻辑、切入点以及知识结构都存在差异,因此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较强,而有点学生明显组织解决方法方面存在欠缺,也就是较笨。当然,并不是笨的学生就一成不是,他们也有他们的闪光点,也许不擅长于解题的同学他在文艺方面也很
突出,因此作为教师要大胆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1.3地理“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必然性
地理被称为高中文科中的理科,并且在大学专业中被划入理科范围,由此可见地理对于文科学生而言是较难的。又加上高考中素有“得文综者得天下,得地理着得文综”之说,可见学好地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又加上学生逻辑思维和知识储备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2研究的理论依据 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5]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不断地同化和顺应而发展以此来适应客观环境的。同化只是将环境因素纳入原有图式以增强和丰富主体动作,其不能改变图式的原有结构,而顺应则是个体通过改变自己以适应客观,是质量上的变化,其可以促进新图式的创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学生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知识量的变化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结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6]学生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的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其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合体,这样才能真正消化知识。“因此曾有人说过:‘教师把知识抛得越快,学生忘得越快。教得多并不意味着学得也多,有时教得少反而学得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知识的主动的建构过程,因为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才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7]所以,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构建自己的学习框架时,才能真正学好一门课。
高中“小班化”教学采取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互评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我建构知识体系,同时同学间互相交流与评价,最后达到优秀生与困难生共同提升。学习是一项思维活动,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才是最实际的因材施教。2.2社会互赖理论
20世纪40年代兴起于美国,起源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社会互赖理论倡导:在合作中的积极互赖(合作),会产生促进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而在竞争中的消极互赖(竞争)会形成对抗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不鼓励学业上的进步,而且会相互阻碍;在缺乏互赖的情况下,个人之间彼此不会有互动。合作学习中,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和互爱,1
力求使小组成功。2.3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难度适合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此理论主要在于激发学生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根据该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发展水平,不断为学生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据此给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3.高中“小班化”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办法 3.1传统分层教学存在的弊端 3.1.1依据成绩分快慢班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或是大班授课下,因学生人数过多并且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自我学习素质的培养,因而实施起来的分层就是依据学生测试成绩进行简单的分快慢班。这种粗略的分层教学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家长都存在心理抵触,同时还会伤害学生的学习心理。3.1.2教学过程中做不到分层教学
大班授课因为人数过多,使得教师能分散到每一位学生上的注意力很少,在教学中往往只能采取“大锅煮”的方式,对于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教师无法关注到,最后差生更差。传统教学中,教师使劲的将每一个知识点讲授,学生只顾接收,最后教师会发现,教师讲过无数遍的内容学生仍然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何不换种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由学习来自主学习,合作构建知识结构?
3.1.3评价体系未见分层
在以往的教学中虽已采取分层教学,但是到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时往往归结于一张卷子,这种评价方式与以往的分层教学大相径庭,考试下来只会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与优秀生拉开更大的差距,从而更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说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已经失去了正确评价的功能。3.2高中“小班化”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办法
实施“小班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不仅是数量上提高,而且质量上也要求要好。教师备课时不仅只备教学内容,还要备教法、学生的学法和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任何一个小点都要考虑到位。当然,在师资力量保证的基础上,学生学习环境的保证也是必不可少的。3.2.1合理分班
高一时依据学生入学成绩进行分班,(以26个教学班为准)班级层次分别为 2
特快班2个、普通快班8个、普通班16个,到了高二时,依据学生高一整个学年各次综合考试的成绩进行总分排名分班。这样的分班既有利于学校升学问题的保障,同时,又能方便教师教学中难度的把握,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优秀生与困难生“吃不饱”“吃不下”的问题,同时,将基础水平相似的学生放在一起,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2.2合理分组
“小班化”教学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分组是必不可少的。分组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总成绩情况将全班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比例分别1:1:1,上层为学习成绩拔尖的优等生,中层为成绩中等的学生,下层为学习存在困难、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较差的学生。编排座位时,采取上、中、下三层的学生互相搭配。分为六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和纪律组长,以便交流、讨论和竞争,真正达到“优势互补”。这样的分组对于优等生来说,在帮助同伴学习时可以帮助他们梳理自己的解疑思路,加深印象,有时两类学生搭配在一起还能碰撞出新的解疑办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合作需要展示时,教师不能只抽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是要全组准备,随机抽取来展示,这样才能督促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3.2.3作业分层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在布置安排作业时可以考虑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单独设计作业,以他们的基础出发,难度适当增加,题目一般以让学生有头绪但是要解题还需要借助一部分思维逻辑为准。
当然,在作业评价中也要分层处理,教学要看到各个学生的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大胆的赞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3.2.4评价方式多样化
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两种评价方式分别占有一定的比例,两者结合,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过程与结果都重要。终结性评价中一般是以考试为手段。我校在进行学习效果考核时采取分层考核,试卷分为A、B卷,A 卷较B卷而言难度较大,年级硬性规定特快班与普快班学生必须选择A卷,而普通班学生则可以视自身情况选择A卷或B卷。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说既照顾了学生的差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了学生挑战的意识。3.2.5 注重课外辅导
“小班化”教学中人数的缩减,提高了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注度,面对班级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多帮助其进行分析理解,不能让起“滚雪球”,不然到了后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丧失。4.结束语
高中“小班化”教学其实质是以“交往”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不仅是 3
生生的交往,也包括师生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而言都会有所提高,而对于教师而言,则可以尝试从多种方面去理解学生,去解释各种问题,因此,将“小班化”教学与分层次教学联系到一起能有效的促进参与“教”与“学”的各个成员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2]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8.
[3] 林方.人本主义心理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一心理学.心理学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72.
[4] 权民.自主学习是一种体现建构主义思想的学习方式[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4-39.
[5]高传智.中学地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2003年.
[6]范树成.美国中小学的教学方法及其改革的特点[J].选自《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1月.
[7] WANG Ce-san(School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the Thought of “Despising Knowledge” in Chinese Basic Education[J];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2004-03.
[8]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J].选自《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9]叶琳.分层教学的历史、现状及其反思[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10][捷克]夸荚纽斯.夸荚纽斯教育论著选[M].选自《外国教育名著丛》,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1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J七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第二篇:小班化—分层教学
关于小班化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方式的一点思考
【内容摘要】在鼓励大力倡导“小班化”教学的今天,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笔者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层次教学,不仅会提高教学质量, 更会使学生各尽所能, 学以致用, 提高各自的素质。
【关键词】小班化
初中化学
分层教学
近些年来由于出生人口持续下降,择校热,外来随务工人员流动性大,薄弱学校升学率不高导致不被认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学校呈现生源大幅度减少,有的学校每个班级的人数从原来的40左右,减少到不到30,甚至更少,从而出现了“被小班化”现象。当然生源减少、学生择校都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学校首先要面对现实,不怨天尤人,其次应该搞好特色化办学,提高教学质量,得到社会认可。笔者认为在大力倡导“小班化”教学的今天,学校无论是“小班化”还是“被小班化”,都应该积极面对,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之间有个体差(智力因素、性格因素、学生基础因素),使得学生无论学习也好,各种能力也好都自然分开。如果老师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必然有一些学生感到吃不饱,而一些学生听不懂,其教学效率之差是显而易见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和道德结构同我们成人不一样。因而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1、分层教学的合理性。学生在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学生掌握同一知识有快有慢,有好有差。分层教学,就是教师面对这种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生的作用。
2、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 只要给学生合适的帮助, 就能使95%的学生学好。”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辅导下愉快的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教师鼓励竞争,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自主的学习,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从而更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过程。
1、多观察重沟通,根据学生实情,合理分层分组。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通过平时接触观察其兴趣、爱好之所在;课堂提问看思维是否敏捷、清晰;作业、测试中发现其对各有关知识点的掌握是否牢固。另外通过个别交谈、和班主任联系来掌握其原有的学习基础。此外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即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然后把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座次编成混合组, 以5—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 尽量使各组学生整体水平基本平衡, 并指定一名小组长, 负责本小组的学习活动。
2、把握《新课程标准》,遵循《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分层次。教学目标不明确或不切合学生实际,会导致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使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缺乏兴趣,丧失信心。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特长等方面,把握《新课标》,吃透《教学大纲》中的了解、理解、掌握这三层次的教学目标,弄清每个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把握好教学深度、广度的关键。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真正实现化学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例如,在学习第三章《分子和原子》时,由于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但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微观世界,如何让学生接受、理解那些肉眼无法观察、抽象的分子、原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特别是概念和理论是比较难理解的,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学有困难,紧接着再学习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有些学生往往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此时教师应量体裁衣,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化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掌握根据化学式求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三点最基本的计算;对于中等生还要掌握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要求其进一步掌握混合物中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及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并能综合运用这几点计算。这样在抓住化学知识体系中的主干知识时,又能明确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分配关系,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为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础。
3、全面落实,把握好分层教学全程中的每一个环节。(1)针对学生,分层次备课。
教师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差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共同目标和不同目标。如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时, 共同目标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能指出化学反应的现象,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较高要求为理解碳分别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
(2)面向全体,分层次提问。
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疑。为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动手动脑,有所收获,教师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给予不同程度的解答和解释,使学生们多想、多思、多问,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硫酸时,讲了SO42-的检验方法后提问:学困生:检验SO42-需要加入什么试剂?中等生:有哪些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能否用其他试剂代替?优等生: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一部分被硝酸溶解了,说明沉淀中可能会有什么离子?在课堂教学中提问要把握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发问、回答问题的机会,通过上述提问,使学生掌握SO42-的检验方法。在教学中应注意适当提问学困生,以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讲授新知识时,提问中等生,照顾全面;突破重点、难点时,提问优等生,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结合实际,分层次训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练习训练时, 按大纲教材基本要求, 遵循“下要保底, 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基础同步不分层, 问题加深要分层, 异题同类要分层, 讲评由低到高, 由此可设计A、B、C 三个层次要求的题目, 让学困生完成A组, 中等生完成A、B组、优等生全部完成。质量守恒定律的A组题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12克碳恰好与多少克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克二氧化碳。B组题为:化学反应前后, 变的与不变的是什么?在反应2X2 + Y2 =2Z 中的化学式为(), 如X,Y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和8, 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C组题为:一名科学家声称,他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 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背科学之处;加热24.5克氯酸钾和1克二氧化锰混合物, 余下固体为2.49克, 求生成氧气的质量;4.6克酒精完全然烧生成二氧化碳8.8克和5.4克水, 问酒精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4)难易结合,分层次布置作业。
作业的设计和要求首先是采取“同”的原则, 即对于作业规范、整洁性、格式等, 不论哪个层次的学生, 都必须用统一、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基本的练习都要做, 其次是“异”,水平较低的学生, 要完成基本作业, 即完成课后的全部习题和部分章节的复习参考题;水平较高的学生要完成较高作业要求, 即选择完成有代表性的习题和全部章节复习参考题, 并加以变形, 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水平中等的学生, 除完成基本作业要求外, 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做一些较高作业要求的习题。例如:含杂质的镁粉8克恰好与150克稀硫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生成0.6克氢气,求:
1、镁粉的纯度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生成的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这道题对于中等及以上学生能完成1、2,鼓励完成3;优等生不仅完成1、2、3,而且还可增加这么一道题,80克含碳酸钙杂质的氯化钙样品,与122.4克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为200克,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总之作业的宗旨是使差生“吃得了”,好生“吃得饱”。
(5)学法指导分层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出不同的学习方法。做出不同要求, 使其力所能及, 激发求知欲, 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困生以口决、顺口溜等记忆化学知识;教给中等生怎么样预习、听课、记录和小结的方法;要求优等生以探究性的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科学客观,分层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功。因此,要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彻底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同时采取动态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上对自己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对C组同学,多给与鼓励评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培养学习自信心,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对B组同学,采用激励评价,找出差距,指明努力目标,促使他们稳中求进;对A组同学,采用竞争评价,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充分调动自身潜力,不断挑战新的高度。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育的实施,给老师更多的精力去面对每一名学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分层教学,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各层学生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强化了内外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如果将两者有机结合,坚持下去,打造高效化学课堂,定将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
化学教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丁
浩
中学化学创新教法(M)
学苑出版社,1999
3、陈
方
浅谈个性教育[J]
教育评论 ,2002
4、郑立达
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初探[J]
上海高教研究,1998
第三篇:“小班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范文
“小班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
摘 要: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精神等,从而使学生逐渐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育模式的诞生为信息化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小班化”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所呈现出的优势作用,其次“小班化”背景下,为实现信息技术教学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班化 信息技术教学 实施途径
当前,小班化教育模式已成为素质教育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大发展趋势,其能够确保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并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进而通过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与教学方法,满足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信息技术教育的前身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其学科名称的变化包含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与时俱进的变化,在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小班化”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亟待解决。
一、基于小班化下信息技术教学所呈现出的优势
(一)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并进,才能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切实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当前各学校现有的资源并不能满足大班教学需求,因此,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确保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二)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科目更多的是实践部分,也就是上机操作,这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讲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需要教师给予全方位的关注与帮助。因此,小班化教学模式能够为教师引导功能的发挥创造必备条件,促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为优秀学生创造出更多自我展示机会,使知识掌握情况差的学生实现有效提升。
(三)利于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学模式下一般只有20左右个学生,这样就能够使教师有时间和精力了解每一个学生,进而根据学生自身性格特点和实际需求给予相应指导与帮助,从而能够使教师“因材施教”,在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确保学生“齐头并进”。
二、小班化背景下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具体途径
(一)以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充分指导,并实现优秀生带动后进生,进而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与此同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为教师实现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创造机会,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有效指导,从而避免传统大班授课模式下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所带来的弊端,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巧用设问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操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就定然会对枯燥无味的知识失去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教材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设置相应疑问,让学生展开探讨,在讨论过程中,要把握住学生所忽略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疑问,将这些学生无法用现有知识解答的问题作为讨论的重点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其带着疑问更好地学习新内容。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注重上机操作的反复练习,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对每个学生的有效指导,进而使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的运用能力,才能更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变化。
(三)注重评价
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评价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学生间的互评能够使其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并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自我展现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价能够使学生明确自身优缺点,从而起到激励、鼓舞作用。教师在实现有效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完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能力、上机操作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运用,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如果学生自身存在不足,就提出鼓励性的话语,这样才能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鼓舞中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班化教学模式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基于此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创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设问教学模式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求知欲望走进信息技术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环节的设置,使学生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科目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优势作用,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提高信息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欢.邹议小班教学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3,5(06):73-74.[2]李军.“小班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教学教研,2012,11(08):44-45.[3]杨健.规程引领下小班教学优化的教师行动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1,4(11):36-37.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小班化教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小班化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课堂教学打造成真正的学习乐园。本文从小班化教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最后对小班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 情景式教学 分层教学 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43
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把握住这一阶段的学习,能够为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班化教学具有班级学生数量少,教育精力充沛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传统教育理论进行更新,探索出一条适合英语学习的小班化教学模式道路。
一、小班化教学的概念
小班化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减少班级学生数,而是指在班级学生数量减少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教学环节的创新,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与发展的一种班级教学模式。小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正确态度,建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学生初步具备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辅导,有了小班化这个平台,教师就很容易对每个孩子进行因材施教。
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有利增强师生的互动
在小班化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较少,学生受教师关注的时间增加,师生间的互动频率加大,互动机会增多。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学生,每个人都有参与英语课堂活动的机会,进行双边、多边互动,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
2.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发掘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小班化教学,班级学生数量较少,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教育细节的设计,做到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3.有利于落后生的提高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助这些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研究的问题,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出现,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有助于落后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三、小班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1.进行情景式教学
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人数较少,师生的互动增多,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设置,座位的排列变化,便于师生互动。多样化的课桌摆放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新奇感,还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处于心目中的课堂中心地位,更好的得到老师的指导,缩短师生、生生间心理与空间的距离,在不变的教学时间内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
2.进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授知识时,教师只给学生一些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阅读、思考、讨论、实验等途径去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并掌握相应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能让学生感觉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以前的被动学习为现在的主动学习。
3.进行分层教学
实施小班化英语教学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各具特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自己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分层教学是教师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或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进行差别化教学,做到教学有目的性、针对性。分层教学既关注了学生的共同需求,又照顾到了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优等生以自学为主,中等生教师指导和自学相结合,低等生由教师指导为主,自学为辅。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施教,在教学时及时矫正、调控和确定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进行个性化作业安排
学生的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当根据学生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教师采取布置个性化作业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能力,布置适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个性化作业,将探讨性学习纳入到作业中,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小班化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它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地方,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高,走出一条适合本班学生和教师实际的、具有本班特色的小班化英语教学之路。
(特约编辑 潘 霖)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分层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分层教学的思考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重庆市望江中学)巫登荣 400071
随着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教育同行纷纷在此背景下研究教育。笔者在此,也谈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分层教学。高中新课程分层次和模块,的课程模式,是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的教育思想。此外,初中教师在实施初中新课程时,总会遇到“面对素质参次不齐的学生,教师通常根据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达到人人发展提高”的困难。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铺开的背景下,为了在高中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的理念,避免出现“面对素质参次不齐的学生,教师通常根据处于中等水平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往往是顾此失彼,难以达到人人发展提高”的问题,笔者人认为解决的办法就是分层次教学。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毕业以前经常听到人们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他们把教师的教学看作是一桶水(教师)向杯子(学生)里倒水,还这其实反映了我们高中教学的现状:教师在教学时,不管“杯子”的大小——一样的倒水量,“杯子”大的装不满,“杯子”小的装不下;不管“杯子”上是否有盖子——如果有盖子,不打开盖子,水是倒不进去的;不管“杯子”是否是漏的——如果“杯子”是漏的,无论怎样倒,都不可能把水倒满;不管“杯子”口的大小——“杯子”口太小,大部分水还是流到“杯子”外面。这样的教学方式,结果可想而知。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个性,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当然,学生不是杯子,不可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由此可见,只有正确摸清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学习差异,并加以归层教学研究,就能全面地解决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两难状况,才能在教学中客观有效的满足同一层次学生的个体需求,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最优发展,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把各层次的学生推进到最近发展区,使他们在不同的学习中得到提高。足见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来临之际,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二、分层次教学出发点
1、分层教学要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内在学习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而分层教学的实施,更要促进全体同学主动学习的思想意识,努力使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相应层次的学习。对后进生:低起点,多帮助,多鼓励,陪着走;对中等生:定目标,多关注,多激励,领着走;对优等生:寄希望,多指导,重能力,自己走。实践证明,分层教学的实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激能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师生紧密配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内驱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2、分层教学,要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或引导学生自认目标,然后分层教学或分层自学,合作研讨,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每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点拨、启发、延伸,把一把适合学生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去开发知识的宝藏,去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学生王某,平时上课不认真,对学习不感兴趣,但这个同学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强,组装仪器、药品取用等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都不及他。化学老师为此,再全年级进行了“化学仪器识别、组装大赛”,他在比赛中获得冠军,他激动地给了化学老师一个拥抱。后来,谁没想到他成了“重大”的研究生。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的办法
(一)我理解的分层教学的涵义
笔者认为分层教学不应局限在一个班内进行,而应在不打烂班集体的前提下,在一个年级内进行。我的实践证明在一个班内进行分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不多,再进行学生的分层分组,有些学科组的学生人数很少,此外,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层次不同,这样给学生的分组带来困难,课程的安排带来不便,同时会造成师资力量的浪费。如果在一个年级内进行分层分组,把各层次组的同一学科的课安排在同一时段,并分别由不同老师在各层次组授课(当然这样就需要本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分工合作)。这样的分层教学,既便于分层分组,又利于课程的时间安排,同时不会造成师资的浪费,也有利于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有部分学科分在“好班”,另一些学科分在“差班”,这使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有信心,又明白自己的挑战。
(二)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1、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因材施教中做到有的放矢。在接手新年级时,要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验,然后把测验成绩作为他们分层的依据之一;了解学生此前该学科的比较完整学习情况,把它作为他们分层的第二个依据;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如:家庭教育、性格、毅志等)作为他们分层的第三个依据。依据以上三因素把学生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层次。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对学生表明,分学科班只是暂时的,每学期通过考核后都会重新分班,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层次的学习班。
2、分层备课
分层分班后,教师应根据分工在备课时根据自己所教教学班的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对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中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哪个层次的学生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在备课时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同时,采取的教学方式必须是适合该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学法指导也应该是是有效的。
3、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由于是在年级内进行分班,就不存在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课,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分层授课时,关键就是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采取适合该层次学生的教学手段。
4、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作业要有针对性,要使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能“跳一跳吃得到”。同时作业要把握初级班重基础、中级班重知识、高级班重能力的原则。
5、分层考核和评价
在现阶段考核学生学习效果,测验仍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这就需要对学生的测验采用侧重点不同的试卷,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加测试时,对部分学生可以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在测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初级班的同学可以选择中级班(甚至高级班)的试卷,中级班的学生可以选择高级班的试卷,高一层次学生也可以选择低一层次学生的试卷。
此外,对不同层次学生根据各自的不同目标要求进行分层评价。当然,评价不是单就考试结果的,还应有平时作业情况、上课情况、实验情况等。每次综合评价后,初级班中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升到中级班,而提中级班退步的同学则降到初级班;而测验后中级班中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升到高级班,而提高级班退步的同学则降到中级班。
四、分层次教学的意义
笔者在我班本学科的实践证明采用分层教学之后,教师教得极为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并且各层次学生进步明显。组见分层教学的意义: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尤其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从而这类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兴趣,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2、分层分组过程中以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层次出现,而不出现差生等词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此外,在测验中,某些低一层次的同学能作的好高一层次学生的试题,这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由于分层分组的情况随时因学生的成绩而改变,高级班的同学不愿降到中级班去,而中级班的同学又希望能升到高级班来,这样便将竞争体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即将来临的大背景下,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我对分层教学也只处在初步实践和理论探索之中,所以以上有不妥之处还望多多指教。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加入到分层教学的研究中来。
2007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