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沙龙——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汇总)

时间:2019-05-12 22:3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沙龙——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沙龙——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汇总)》。

第一篇:教学沙龙——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汇总)

教学沙龙——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汇总)

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艺术、技术和能力。倾听就是不仅要用耳朵来听对方的言辞,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谈话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对素质教育来说,倾听又是一种教育要素,它是学生基本素质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培养他们倾听的意识和能力。

倾听——是一种品质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郑国华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件小事都弄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个金人的价值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设计的稍稍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含义,第一个金人的寓意是“左耳朵听进去,右耳朵跑出来”,明显不足取;第三个金人的寓意符合小国国王的寓意,就是做到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金人的价值最大。

可见,倾听他人的心声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倾听可以走进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人的思想、思维;倾听就是在尊重别人,也令他人尊重自己,在倾听中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理解和沟通;倾听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体会思维碰撞带来的快乐;倾听可以一种智慧,善于倾听的人在瞬间就可以捕捉有用、关键或重要的信息。

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倾听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高菊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为学生不能认真倾听导致学习效果差而烦恼,那么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要去分析原因,找到根源。

学生不认真倾听的原因可能是: 1.对课的内容缺乏兴趣。

教师的语言不能吸引学生,所教的内容让学生觉的枯燥无味,问题的设置高于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没有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等,这些都会降低学生听的效率。

2.没有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习惯跟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涵养密切相关。相对而言越往高年级倾听能力越好。但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关键期,那时孩子的可塑性较强,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变。

3.表现欲强,以自我为中心。

班上有个别学生表现欲望强烈,对于他们会的知识,他们总是争着、抢着要回答,怕别人不知道他会一样,不让他表现,他就索性不听。久而久之,他们的这些“习惯”会限制其它学生的思维,干扰倾听的环境,使学困生失去了动脑的机会。

知道了造成学生不认真倾听的原因,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了。但是要让学生养成倾听能力并形成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引导。我们不防做以下一些尝试:

1.优化内容,激发倾听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认真倾听,就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倾听内容。数学是比较枯燥的,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还可以设计生动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作为教师也要修饰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倾听。

2.听说训练,养成倾听习惯。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要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听,可以让他重复别人的回答,如“你听懂了吗?请你再说一遍。”“你听懂什么了?”“你能和他一样说清楚吗?”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知道不仅要听老师是怎么说的,还要听清同学的回答。并通过思考,把别人的想法转化成自己的想法。

3.语言激励,营造倾听氛围。

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赞赏,以及适当的评价,及时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对于那些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的学生,教师可委婉地提醒他:“你能回答问题真好,如果你学会倾听别人的回答,你会说得更精彩,试试!”对于那些自控能力比较差,喜欢先吐为快的学生,教师可婉转地批评:“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学会尊重别人,你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每个孩子都会认真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并且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张倩

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培养倾听的正确心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在教学中抽出一点的时间结合生活实际讲一些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二、创设乐于倾听的情境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我们的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如茄子老师,豆荚老师,小萝卜,小辣椒这些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卡通形象。有很多有趣的生活场景图,光盘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想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三、学会倾听要“五心”

首先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

专心:要做到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脑子里不想其他事要“专心”。

耐心:课堂上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更新颖的想法。

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能接受并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

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醒、督促和指导。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倾听习惯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刘芬

一、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由于孩子年纪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首先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4)别人讲话的时候,千万不能随意的插话打断。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有好的、轻松的姿势,才能有效的做到倾听,课上老师要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耳朵仔细听同学的发言,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发现别人说的跟自己的不同自己要补充或别人的答案不正确时,要先举手,不要随意的说、甚至喊叫。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达到教学的效果。

三、教师示范耐心倾听

李政涛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作为每天跟孩子在一起时间最长的班主任,孩子们会把班主任老师当作像妈妈一样的人,会时常告诉班主任一些他们在家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时候班主任就要仔细的倾听,等孩子说完的时候给与可爱的复合孩子想法的表情和评价。课堂上让孩子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自己讲和问的同时,要顾及学生的议和答,无论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当他们提出与教师(教材)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说给大家听,对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满怀期望的鼓励,富于机智的启发引导。不能因为孩子的回答违背老师的想法马上反驳或者不让其说完。

四、要善于矫正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

课堂上,为了提起学生的积极性,我总想以一种比较亢奋的状态带动整个卡特那个,课堂上孩子们充满激情,积极参与,可以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们在亢奋的状态下就会没有约束,没有规则,那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或老师的要求就跟别提来了,还有的时候一节课过半以后,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搞小动作,与同学随便讲话等,而教学规律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随意停课,中断学生的听课思维,更不可粗暴行事,而要灵活、理智,适时予以控制。可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不良习惯。这种方法,只对某一对象进行注意的转移,而不造成其他外围效应。

1、“手势暗示”:教师在讲课时,一旦发现他(她)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用特定的微妙手势和特定的口令以及课堂上所设置的加减分竞赛评价来提醒不专心听课的学生,以期达到矫正的目的。

2、“目光暗示”:教师把严峻、期待的目光刷地落在不专心听课的学生身上,与之目光交触,引起学生警觉,使她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示自己,应该收敛言行,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3、“语调暗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感情,采用灵活多变的语调,或急,或缓,或长或短,或稍作停顿,造成一种临时的教学氛围,有意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差(或美感等),从而产生奇特的感染效应,促使个别学生专心听讲。

4、“接触暗示”:如用以上暗示的方法控制,其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学生的气质不同,个性有别),教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以巡回讲课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她)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其端坐静听和思考,强制守纪听好这堂课。

5、“教具暗示”:当个别学生的注意通过一定手势转移到听课上来时,另外的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不良习惯,教师应凭借教学的辅助工具,(如幻灯、图片、板书等)要求学生随着手指,或教师指点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做,既能充分调动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带动个别学生专心听课,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从而达到群体的学习目的。

有效学习从倾听开始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范建钧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活跃的数学课堂中既需要学生充分的表达,也需要学生认真地倾听。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1.复述、倾听有机结合

复述,许多人认为那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数学课也需要。复述能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倾听,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数学课中可以复述的内容有很多,如:老师讲课中的关键语句,学生的讨论、回答等。在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课时,以4×3=12为例,教师说明: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说完后可以指名学生复述老师刚才所说的内容,让学生在自己说的过程中理解12和3、4之间的关系。仍是教学这一课,探索36的因数时,组织学生4人小组讨论,不得不承认4人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少存在一些差异,如果个别孩子思考有困难,那他可以倾听同组同学的想法,然后尝试着复述同学的讨论结果,在倾听和复述中初步学会找36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采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中长时间的保持有意注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想办法保持孩子倾听的持续性。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来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注意动静搭配,在讲授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要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用法是比较有难度的。为了保持学生倾听的持续性,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动手观察量角器,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学到了什么,接着,我请学生到实物展台上去交流、验证。整个教学过程,把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动有机结合,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后,激发出认知矛盾,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观愿望,最后再由老师讲授知识要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倾听的主动性和持续性,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上,教学难点一下子就突破了。

3.及时评价学生的倾听能力

孩子都是渴望得到表扬的。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的很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啊!”“你已经学会了他的方法,说明你倾听的很认真!”“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受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倾听,构建有效课堂的平台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朱桂平

课堂上,老师正讲得起劲,但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或做小动作,或开小差;批改作业时,也总会发现有些题目已经强调了无数次,但还是会有人错„„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学生不愿倾听、不会倾听的表现。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应注意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这次我市举行的“第二届生态课堂节”中,有幸听到了我市骨干教师李娜老师执教的《倍数和因数》一课。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是跟三年级孩子上的,所以李娜老师大胆的做了几个尝试。而在课堂上,大胆的尝试加上孩子们的认真倾听生成了一节有效、和谐的生态课堂。

有这么一个片段令我回味许久„„

师:朋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数与数之间也有这种关系。(教师话音刚落,课件出示: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师:能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 生:可以的,2×6=12 师:猜猜他是怎么想的?

生1: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2排,每排有6个小正方形。师:还可能怎么想的呢? 生2:拼成6排,每排2个。

师:旋转一下,两种想法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表示。师:还可以怎么摆呢?

生:3×4=12,拼成3排,每排4个。师:同样旋转,它们是怎样的?

生(齐):拼成4排,每排3个,还是3×4=12。师:还可以怎么摆呢? 生:1×12=12。

师:这回我们一起猜猜他是怎么想的?(略)

师: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表示的乘法算式有3个,别小看它们,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里面。

我在教学这课内容时,是安排了一些时间让孩子们实际操作后再作汇报的,所以总感觉教学这课内容一节课时间会来不及。而李娜老师却采取了把操作省去,直接由学生口答出操作过程与结果。我想李娜老师敢做这个尝试,一是实验小学孩子的基础比较扎实;二是可以为下面倍数、因数的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既然孩子们都会了,那把操作省去,既可以节约时间,又产生同样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课后,回忆这个片段时,不时地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在执教时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孩子都需要先操作,而李老师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却不需要先操作也能这么顺利的过度到这三个乘法算式,真的是实验小学的孩子特别聪明吗?我想应该也不全是,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他们的孩子会倾听,能静下心来听好老师的每一个问题。虽然不是实际的操作,而实际上他们是根据李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己的头脑中或是心里面操作了。所以会产生如此顺利、有效的画面。

学会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与人交往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表现。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之点滴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王建新

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艺术、技术和能力。倾听就是不仅要用耳朵来听对方的言辞,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谈话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对素质教育来说,倾听又是一种教育要素,它是学生基本素质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培养他们倾听的意识和能力。

(1)听问训练。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问题和要求。比如在做题时首先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比如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首先听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二是判断问题的核心或症结所在。学会一下子能够抓住“题眼”,再作有针对性的回答。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有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并注意对学生的听问进行指导。

(2)听写训练。我们可以选用适当的口算题让学生听写,着重训练学生对于数字的反映能力。听写训练分为唱速听写和变速听写两种。程序是:先让学生听正常速度的算术题,不宜随意减慢语速;随后重复一遍,可以适当停顿,以便给学生一些时间写出题目的结果;最后再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遍,让学生检查修正自己的作业。其实有时候教学例题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把例题呈现出来,而是通过老师说学生摘录要素来完成。

(3)听后复述训练。它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痕,防止遗忘。这种训练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的素质,是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以及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在一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请其他学生来回答,你听到刚才的同学是怎么说的,他是怎样解题的。被问到的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刚才同学所说的内容,促使他下次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4)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数学课上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

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业以及知识的获得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让学生认真倾听的教育意图,还要不断细心观察,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节自己的教育手段,才能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褚云峰 倾听是获取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倾听能力的缺失会给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的传播带来极大的阻碍,也是综合素质差劲的一项表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已经成为我们老师刻不容缓的事。那良好的倾听习惯如何培养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首先自己会倾听。要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的课堂“霸主”角色,改变自己只善于说而不善于听的习惯,要告诫自己:再等一等,给学生多留一些说的时间;当学生的发言好像在“唱反调”时,要提醒自己:再等一等,学生的“反调”往往是一个新的发现和创造;当学生吃力地表达心声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再等一等,让学生把话说完,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这样放下架子,侧耳倾听,俯身细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和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教学出现激动人心的“百鸟争鸣”的局面,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我的影响,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

其次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倾听时要做到:一要专心,二要耐心,三要细心,四要虚心,五要用心,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相信学生能学会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

最后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醒、督促和指导,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我们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和利用一切时机,使学生养成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学会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师生也会共同演绎更加精彩的课堂。

第二篇: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陈云

职务:教师

职称:二级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三中

电话:1398632360

5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冷集镇马庄村(冷集镇三中)

邮编:44170

3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高效课堂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那么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求知、学有所获,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一、让学生明确目标

教学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的,教学目标是教师预期要实现的,它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心中有数,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但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可操作性要强。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后,就会根据自己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又便于他们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不知道这节课要完成的目标,他能主动去学习吗?那他只能像茫茫大海中处于迷雾中的一叶小舟,找不到自己需要前进的方向。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 智力潜能的契机。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

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形成问题。提出的问题要集中学生思维的燃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我在教学时尽量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课前我布置学生观察一下储蓄所的储蓄利率表。找家长了解一些储蓄的相关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一种模拟储蓄的场景。让他们填写存单,计算到期利息、本息,思考讨论最合算、最经济的储蓄方法,同时还加入有关利息税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

三、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高效课堂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能非常有耐心地聆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在自主学习时存在的不足,所以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主要抓好三个方面:(1)指导学生要尊重别人的发言,有谦虚好学的态度。(2)指导学生要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记住要点,边听边想,思考发言内容的价值。(3)指导学生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感受。最后在学生倾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教师要引导与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学生反思自己自主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养成“倾听”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之一,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在教学发现,如果学生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他也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

四、巧设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控能力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灵活多样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进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巧设多种形式练习,为学生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例如:第七册教材“笔算加、减法”。采用“自由式练习”形式,课本练习六让学生自由组成四人学习小组,进行自学与尝试练习。这是一种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习自主性,着眼于培养创新精神的练习方式。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探索,充分发挥学生思维能力。这种自由式练习有利于调协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观察察学生的心理倾向,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此外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必答卡等等。在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调整,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首先要使学生会制定学习目标,有学习的正确定向。其次培养学生调控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学习进行检查、分析自己错误及共原因。总之致力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练习中难题,独立并正常地完成各种练习作业,自主安排时间复习,使学生最终能自我约速、自我监督、自我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充分开发,才能让学生真正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适应终生学习。

第三篇: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浅谈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我校实施课堂改革以来,虽然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加快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我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差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答问的积极性,质疑求异是探索新知识的不竭之源。在高效课堂教学中,大都是教师问的多学生问的少,学生只有沿着教师或展示学生的思路解答问题,根本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质疑问难的愿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弄清学生质疑能力低下的原因

高效课堂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而,现在许多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低下是有目共睹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学生没有认真预习自学,知识掌握不牢。2.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3.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

4.师生关系紧张不融洽,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看法。5.课堂气氛不活跃、沉闷,导致学生没有质疑求异的兴趣。以上种种原因,严重制约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成为学生质疑能力养成的瓶颈。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障碍,摆脱以上的束缚呢?

二.提高学生数学课堂质疑能力的应对策略(一)学生预习、自主学习要做实。

学生课前对教材及导学案的自学要认真及时完成,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及教师指导,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创设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当引起的。长期以来,教师多采用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压抑了孩子好问的天性,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惰性状态。因而,在实施高效课堂改革的今天,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深刻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学生的潜能。

(三)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空间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为了完成一个接一个的教学流程,教师无形中为了赶进度从而缩短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只是表面上的高效课堂,其实这样的课堂一点也不高效。因而,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合理地利用高效的45分钟。如: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少而精,分层设计等,学生展示问题可采用多种形式。但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一定不能省,多一些思考就能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质疑意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如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下掉?”等,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其次,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课堂提问、质疑既不是老师的专利,也不是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每位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引发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倡质疑“无错”。例如:在讲解“数轴”画法时,一般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有的学生就提出质疑:为什么向右为正呢?向左为正行吗?我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肯定,并提出表扬,同时告诉他原因。既鼓励了这位同学,又使全体学生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勇于质疑的信心。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的质疑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讲课时,要讲究提问的策略和质量,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为学生独立质疑做好准备。如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再如,在学生合作、交流、展示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同,很可能导致学生的解决方案不同,而中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能力比较差,但对别人的行为却比较容易发现毛病。因此,在小组交流和展示环节应鼓励学生质疑。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会慢慢地问起来,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师在高效课堂教学实践中,应通过各种形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转变为主动质疑,鼓励他们迸发思维的火花,敢于超越教材,敢于超越教师。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学生在质疑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世界本是问题的世界,没有问题就不能成为世界。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知道问题、能不能发现问题和能不能解决问题。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被动接受,一切知识被教师加工过滤后送给学生,识记、复制、呈现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经过十二的基础教育,学生从当初的“十万个为什么”变成了“一切应该如此”,这才有了令所有教育人为之心痛的“为什么我们培养不出世界上杰出的一流人才”的“钱学森之问”?这才有了一个国家总理深入中学课堂了解课堂现状探索教育之困的校园之行。

我校在践行新课程时,在“以生为本、先学后教、教少学多”的理念指导下,建构了自学--问题--互学--检测的四环节生本高效课堂,互学中引入质疑环节,实践证明这一环节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然而如何让质疑走向高效、走向价值确我有以下三点思考:

1、评价引领。不是所有同学的质疑都是有意义的,因此,教师的点评和激励性评价时,要删繁就简,切中要点,明确具体,杜绝模糊式评价,从而把学生的质疑引向深入,避免无价值无意义的低层次问题的出现,防止文本的多元解读成了随意解读或水煮式解读。

2、教师示范。教师在深入了解深情的情况下,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知识的主干处、理解的易混处和展示的杂乱处,先预设几个问题,以追问的方式给学生提供示范。

3、多元呈现。对有些思维容量较大的学科特别是理科,为避免质疑内容和补充解法无声滑过,可用多媒体展台投影等多元方式呈现,以增强质疑内容直观性和可接受性。

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表演、表达和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平台和舞台,然而如何让学生表演、表达和表现更加流畅,让表演、表达和表现的效果更加凸显,是值得我们每位去思考和实践的。题目:培养质疑能力 探究高效课堂

编码×××× 研究类型×××× 中图分类号××××

[摘要]阅读教学中,教师积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我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在一次又一次有效的质疑释疑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阅读的成果,逐渐养成勤问善思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词] 质疑释疑 高效课堂

随着“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示范学校的崛起,“高效课堂”也如一场春风吹得语文课堂“碧波荡漾”。大家纷纷效仿杜郎口,积极踏上“高效”的列车,渴望开拓一片新天地。

其实,仔细琢磨这些先进学校的经验,他们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杜郎口”也好,“洋思”也罢,每一颗模式的种子都应与当地的土壤与环境条件相结合,才能实现“花儿绽放朵朵俏,果实丰硕个个香”的理想局面。

为此,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努力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的能力,并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课堂逐步走上“活跃”、“扎实”、“高效”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重视指导,让学生的“质疑”有法可依

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为了保证质疑的质量,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教师应予以相应的指导。

首先,教师应督促学生反复读书,奠定质疑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质疑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它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初步理解和认真思考之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疑或随便的怀疑。有效地“质疑”不为迎合教师的需要,不是课堂的点缀,一定是学生阅读文本后的独到的见解或内心的困惑。因此,阅读是质疑的前提。

其次,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质疑的方向。面对一篇课文,学生到底该问什么从哪些角度入手更合适,这些就需要老师认真指导,以避免学生“凑热闹”、“走弯路”。如阅读文本“三大问”: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写法),为什么写(情感)。学生沿着这样的大方向阅读探究,一定会在自我阅读的基础上,提出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

再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确保学生有勇气质疑。并非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恰到好处的,都能直击重点,切重难点。尤其学生理解内容的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深浅层次不同,提出的问题自然也是千差万别。这时教师既要鼓励、表扬那些迈开大步、大胆质疑的学生,也要注意保护那些刚刚迈出“质疑”脚步、小心探路的学生的自尊心与勇气,让他们敢于面对,再接再厉。

记得我在教学《伟大的悲剧》时,让学生将自己提出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上课大家一起讨论。有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是:把课题换成《伟大的事迹》或《凄惨的悲剧》行吗?

上课时,我把这位学生的问题读出来,并问其他学生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大多学生连想都没想,竟脱口而出:“不好——”,有的学生还发出“嗤嗤”的笑声。我说大家不急于评价,我们先对比一下“伟大与凄惨”“事迹与悲剧”。通过查字典对比,请学生再读文本,在文中找出“伟大之处”与“悲剧之证”。此时我又问:这位同学提的问题有意义吗?一阵热烈的掌声,既鼓励了质疑者,也激励了其他同学,让他们有勇气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因此,在课堂上,只要是学生自我思维的结果,只要是学生想弄明白的问题,我都予以肯定和支持,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想我所想,言我所欲。此时学习不再是负担,课堂不再是讲堂,它已经演变成放飞学生心灵的舞台。

最后教师应及时检查,反馈质疑的成果。例如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第一步走稳了,再远的路也就不怕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这个理。学生自己在课下预习,这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对预习作业有布置,有检查,有指导,有反馈,使学生的质疑能力逐步提高。质疑的水平提高了,课堂效率自会水涨船高。

二、积极思考,让学生的“质疑”点亮课堂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语文课上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样的语文课堂太单调。只有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让思考与质疑同步,使质疑与感悟一体,这样课堂才有层次的美、立体的美;让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活泼流畅、生机盎然。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由于学生对童话内容十分熟悉,我就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如有的学生提问:既然是“诚实的老大臣”,为什么帮助骗子撒谎?皇帝既然不害怕,为什么不自己第一个去看新装?童话的结尾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揭穿骗局?

学生提出了形形色色的问题,有的问题自己知道答案,只为考考他人,给自己带来点成就感;有的问题自己也明白点,但总说不清,所以提出来,想得到他人的点拨。学生自身在提问与答疑的过程中,有思考,有理解,有分析,有判断,自然学有所得,收获颇多。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问同学们:如果你就在皇帝游行大典的现场,你会说真话吗?

有的说:“会说真话,因为说真话才能使真理得以传扬;” 而大多数同学都说:“我们不会说真话,说真话有可能丢官,有可能被别人打击报复”等等。

没想到有位学生话锋一转,突然问道:“老师,如果你也在游行大典的现场,你会说真话吗?”

多么犀利的语言,多么有价值的追问啊!此时,我正好抓住时机,表露心声:我会说真话,而且一定要说真话,哪怕说真话很难,哪怕说真话要付出代价,我也一定要说真话!让“真话”永放光芒,让世界因“真话”而变得更美好、更精彩!我想这也正是安徒生先生写作童话的初衷吧!

如果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那是对语文课的亵渎;但是如果在语文课堂对学生施以德育与美育的教育,不正体现语文“工具性”与“的人文性”统一的原则吗?

“学问学问”,要既“学”且“问”。只有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当老师明白了这个道理,当老师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质疑”的种子,当老师引领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时,“高效课堂”已悄然而生。“高效”不是摆设,无法拼凑,它就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效果。

三、教师提示,让学生的“质疑”走向深处

一个好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情境也不同。但只要教师巧妙引导,同样能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理解、思考、质疑的和谐的统一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一文以“山野对歌、山路漫歌、金满斗会”三个片段展示了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和民族风情。在“山野放歌”一段,作者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引伴”,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作家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按理说这一内容是本段的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如果老师按部就班讲解一番,学生也能听懂。但是,我仍旧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提问。当学生涉及到这个问题时,我就积极鼓励他们探究思考:这个问题已经“困扰”老师很久了,老师非常愿意听听大家的见解。学生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不消多时,自会明白:人衬景,景衬人,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即便学生想不到这个问题,我也会稍加提示:既然写山野放歌,就重点写“唱歌”,把景物描写及山鸟“呼朋引伴”的歌声都删去,不是更简洁吗?学生经过一番阅读与思考,就会发现删改后的文段枯燥无味,而原文这段景物描写看似“离题万里”,实则用心良苦:作者正是在这样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的背景图上,自然而然地推出了“赶马女孩的歌唱”,尤其是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唱,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辉映,谱写出一曲云南风味的山野风光交响曲。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比得出结论时,那种喜悦正是“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感觉。我们所谓的“高效”,不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吗?教师所要引导的不也正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的飞跃吗?

四、激发兴趣,让学生体验“质疑”的乐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究不竭的动力之源。而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一个策略,一种改变,看似简单,却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阅读课堂而言,质疑、释疑的主体是可以互换的,而教师、学生的身份也是允许改变的。有时小小的变更,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学《石壕吏》一诗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丰富了我的教学环节。学生问:官差为什么“夜捉人”?为什么老翁逃走,让老夫人去应对官差?没成想“节外生枝”,一位学生突然提问:老师,诗人杜甫当时正当年,他为什么没被抓去当壮丁?

这一问题让我始料未及,我以前从未考虑过,实在说不出个所以然。学生问老师已经“语出惊人”了,而恰恰老师又被问住了,提问的学生自然是暗暗得意。其他学生纷纷猜测起来,教室里的学习氛围一下热烈起来。最后大多数学生认为“杜甫藏起来了”。我不敢妄下断言,未置可否。我一边心里琢磨:是啊,为什么杜甫没被抓;一边诚恳地对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下去查查,再给大家一个答复。

没想到又一位男生一语惊人:“老师,我下去查,网上肯定有。”真好,我宁愿当一回学生洗耳恭听。

答案很快出来了,这位男生过了把“教师瘾”:“同学们,有资料显示,当时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此诗正是投宿石壕时所作。他的身份是华州司功参军,不会被抓。以上解释仅供参考,大家还可以继续查阅资料与我交流!谢谢!”

学生一边热情地鼓掌,一边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是这样,我说他怎么能逃过一劫呢。”此时质疑的、释疑的学生犹如英雄一般,骄傲地坐在那里,接受老师由衷的鼓励与赞美,接受同学们真诚的敬佩与羡慕。小小问题,不仅充实了课文内容,也加深了学生的正确理解,消除了主观臆断的猜测。最重要的是,这几位同学的勇气与胆量为大家带了“参与学习、主动质疑”的好头,别忘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这榜样就坐在他们身边呢。学生是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体,他们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让课堂内容变得生动而丰富。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当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时,他们会觉得学习竟然如此轻松有趣。这不正是我们语文老师追求的教学佳境吗?

五、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明朝学者陈献章说:“学贵置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语道破天机:勤问善思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不二法门。今天的课堂教学,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应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还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逐渐养成“勤问善思”的学习习惯,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色当行。而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还有待于教师持之以恒地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儿童到成人不论认识客观事物的外部特性,还是其本质属性,都要通过一系列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学生阅读文本,分析文本,综合其理解的内容,就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阅读教学时,《斑羚飞渡》一文中反复出现的彩虹有何作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南极探险家在归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端午的鸭蛋》一文中汪曾祺先生为什么把“挑鸭蛋”、“挂鸭蛋络子”这样的寻常小事娓娓道来;《谈生命》一文作者为什么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一个个问题犹如一把把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长此以往,学生必将样成“熟读精思”、“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而这一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教学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不在于它的排场与热闹、喧嚣与沸腾。它是实实在在的,它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因此我们执教的语文课堂可以不热闹,但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可以不华丽,但一定要有学生的个性解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理解;在阅读中质疑问难;在阅读中积累感悟;培养习惯,提高能力;体验快乐,享受成功。于是乎,“高效创新”的语文课堂将应运而生。

第四篇: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有效的沟通交流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基础之上。课堂中很多学生的心静不了,只顾自己说、自己做,不会耐心、细心、用心倾听教师和同学的言语。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进行学法指导等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培养倾听能力的重要性

“听”是取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社会学家兰金曾指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堂,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基础之上。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倾听是教学中达到“听、知、思、说”的相当关键的一步。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在《论教学方式转变》中提到,我们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之一就是走向研究性学习,而学生的观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提出了“教学即倾听”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博士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写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二、学生倾听现状描述与归因分析

(一)年龄性别原因: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性别差异表现明显

由于身心发育原因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儿童的有效注意力平均在15—20分钟左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易走神,倾听的效果相对会比较差。而同一年龄段的女生往往表现出比男生倾听状态佳,很多男孩子比较调皮好动,静不下心,无法做到真正用心倾听,(二)家庭教育偏差: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去听别人的见解 现在处于低年级的学生都是21世纪出生的孩子,与以往其它年代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都要显得更为重中之重,在家里大多数家长特别是祖父母一辈对于孩子是听之任之,孩子在家简直就是“呼风唤雨”,成为家庭中的绝对重心。因此很多孩子都有很强烈的自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课堂上的表现之一就是喜欢说自己想说的,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想说,而不会去听别人的见解,更不用说做到耐心倾听。这不是一朝一夕才形成的,而是家庭教育长期养成的一种不良习惯——爱说不会听。

(三)提前教育的弊端:孩子认为低年级数学内容太简单不想听

部分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了很好的学前教育,有些家长怕孩子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就提前给孩子“开小灶”,孩子早在幼儿园时期就通过不同途径学习了小学一、二年级的部分数学知识,因此当学生真正走入小学课堂,翻开数学课本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些内容太简单了,我都会做了。”,想当然地就可以不用再听了。于是就在课堂上出现了几个所谓的“优等生”只管自己玩耍不倾听的现象。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儿童注意力转移除了自身年龄身心原因外,很重要的是数学课堂教学对他的吸引程度。如果教学是枯燥的,没有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思维难免不集中。因此数学教师要靠自己教学的吸引力扭转学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学的内在魅力抓住学生的目光。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就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比如,在浙教版数学第三册《平均分》一课中,笔者创设了兔子过生日这个情景来贯穿整节课。师:今天,柴老师邀请了一个小伙伴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瞧:它来了。(出示小兔子图)这周六,就是小兔佳佳的生日了。它想邀请好朋友和它一起过生日,这两天正忙着准备生日聚会的食物呢。我们看看它都准备了些什么?(出示图片)这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很认真地在听、看,仿佛都在参加小兔的生日聚会。接下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分小棒,展示学生的两种不同分法,看一看他是怎么分的、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说的,模仿试着说一说。这些环节学生都非常投入。学生能倾听,操作、交流环节开展得顺利,教学效果自然比较好。

一些学生认为低年级数学内容很简单早就会做了就不需要听了,比如在上20以内进位加法这节课,当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后有几个所谓的优等生就开始走神做小动作了,他认为他会计算就万事大吉了。这时笔者结合主题图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在尝试本中可以用多种方法把你怎样计算的过程写一写,或者是画一画。”这就给学生任务驱动,不仅要能得出计算结果,还要能清楚地写出这个计算的过程。带着算法多样化这样明确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那些优等生自然就会重新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是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了。

(二)调整座位、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优良的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人际关系。

学生处在明亮、干净、整洁、美观的环境中才能静下心来学习,这是学生做到倾听的前提条件,如果周围环境是嘈杂的,那么势必会让人分心,“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做到这点难度是相当大的。当然有些客观原因、突发事件也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在上课时我们学校所在的小区经常有红白喜事,一阵阵的鞭炮声震天响,这些是教师无法掌控的事,但是教师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听鞭炮声一边数一数,一

共燃放了几个鞭炮。这其实就是一个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训练,让学生能竖起耳朵认真去听,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数数的练习。

在教室座位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来搭配,一般采取一男一女作为同桌,而现在一个班中男生人数往往多于女生,因此部分座位只能是两个男生作同桌,这时就要选取一动一静的搭配,让会听会学习的带动另一人。这对于学生逐步养成倾听学习习惯也有促进作用。对于个别十分调皮的男孩子只能进行特殊处理。比如笔者所教班级中有个男孩子特别好动调皮,调整了好几次座位,但是不管坐到哪里都会殃及周围的学生,拉女孩辫子、拿同学的文具、和同学搭讪,总之一节课他要造出很多事端,不仅影响了他自己还严重影响了他周围同学听课,甚至为了处理他的事不得不停下教学影响了全班同学。和他的班主任、他的家长商量后我们将他的座位安排在了讲台旁边,一个人坐。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举措。不是说要孤立他,而是能尽可能的让他安静下来,远离同学的“辫子”、“好玩的文具”这些对他来说有趣的东西,他的座位离老师相对比较近就更能“照顾”到他,当他开小差不听讲了老师可以及时提醒他。这样安排座位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良好的师生间的关系也是学生能做到倾听的一个因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孩子对老师都是很喜爱的,不会出现因为讨厌这个老师就讨厌这门课因而不听课这种现象。

(三)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当一年级孩子一入学就要和学生反复多次强调“听”的重要性,“我们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巴,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多听、多观察。”这是我经常和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看看‘聪’这个字的结构,“耳”字旁,说明一个聪明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会用耳朵听,并且是用心在倾听。”这是我和学生们常说的第二句话。要让“倾听”二字深入学生内心,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化作行动。

(四)家校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靠教师,与家庭教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在家的习惯养成情况,并和家长在习惯培养方面达成一致,用正确的方法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孩子在家就和在课堂上一样,别人在说话时要认真聆听,不能打断别人的话;对于别人说的话要用大脑想一想判断其正确性,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个倾听—思考—表达的过程。而家长同样要认真听孩子说话,这是一个彼此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的表现。

(五)教师以身作则,运用“暗示”、恰当评价,形成倾听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起榜样作用,应该认真听学生的发言,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要专心地听,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是对发言学生的尊重,在无形之中让班中其余的孩子都意识到了“我们要认真去听”。

当教师看到有学生走神了、做小动作没有在倾听,这时就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处理。可以停下课来,目视该学生,当教学进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学生就会有所意识,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当然这需要教师在一开始任课就要告诉学生老师的这些做法是什么意思。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小动作加以配合,“老师开始‘扫雷’啦!看看你的眼睛看着我了吗?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了吗?”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立即坐端正眼睛炯炯有神,这时学生倾听学习的状态很好,注意力很集中。当然有时为了让教学继续完整进行,不中断正常的学习,教师可以一边说一边在教室走动,“顺便”走到没有听讲的孩子旁边用手摸摸他的头,亲亲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这时孩子肯定明白了老师的暗示。不是在全班面前指名道姓,而是个别性提示,这样的方式既提醒孩子认真听,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教师要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妮妮今天听得多认真呀!”“萱萱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琦琦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教师的这些鼓励性话语,既表扬了认真倾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

学会“倾听”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倾听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中生疑、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解惑。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体谅,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学习!听一听、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评一评,学会“倾听”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动、静结合,学会“倾听”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精彩!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索、问答的积极性,质疑求异是探索新知识的不竭之源。在课堂教学中,大都是教师问的多学生问的少,学生大多沿着教师的思路解答问题,根本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质疑问难的愿望。那么,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预习,知识掌握不牢。第二,由于有畏惧心理,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或看法。第三,课堂气氛不活跃、沉闷,学生没有质疑求异的兴趣。当然,原因可能有很多种,这种种原因都制约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我们怎样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自主预习要做实

学生课前对教材的自学要认真、及时地完成,通过自学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前提。因此,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尽力给学生创设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还要努力提高自身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用自身的学习热情和行为感染和引导学生质疑。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质疑意识和行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学生信任的目光,肯定、赞扬提问的勇气,积极评价提问的行为,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起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三、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或过于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甚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启发引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

总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通过各种形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转变为主动质疑,让学生在质疑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下载教学沙龙——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汇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沙龙——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汇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修改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摘要:本文针对数学猜想在数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原因,以及小学数学常用的猜想方法。并从具......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教育更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田发志 论文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江总书记曾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

    浅谈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的世纪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应坚持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把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放在第一位的指导思想,而......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 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民族之林。创新,很根本的一条路就是要靠教育,这就要教......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

    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牛顿讲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根据已知的原理和事实,凭借直觉所做出的似真推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纵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