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中段数学课堂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
小学低中段数学课堂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
三年级数学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一)儿童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是其成长的焦点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心理发展是有年龄阶段性的,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都有其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低段儿童的年龄也决定了儿童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
1.低段儿童的注意特点
注意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低段儿童的注意的特点有:一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老师言语的生动性、形象性以及教学的客观环境和学生的情绪。二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就引起学生注意的动因而论,那些具体的、直观的客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三是低段学生的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四是低段学生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都深度不足。
2.低段儿童的意志特点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完成预定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低段儿童意志的特点有:一是行动缺乏目的性,即使有目的,也是很难坚持下去。二是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强。三是自觉性很差,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加选择地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考虑这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合。四是坚持性(又叫毅力)薄弱。五是自制力不强,虽有遵守纪律的愿望,但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动,容易产生违反纪律的行为。
(二)来自课堂的现状决定了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培养的迫切性
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人际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新课程标准乃至未来人才目标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正如汤姆·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然而现实的课堂却令人不容乐观。
1.部分学生无课堂意识、集体意识。
低段小朋友,他们没有一个整体的课堂概念和集体概念。他们不会去思考在课堂上“我该怎样做”,“我该做些什么”。表现出来的还是以“自我”为中心,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以自己的思维为主宰。当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时,教室里乱糟糟的,有的做着无关的事,有的在说悄悄话,有的推来推去„„台上汇报的同学在唱独角戏,台下听不清这位同学在说什么。当教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同学来回答?”同学们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来,我来„„”大声地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谁也听不清谁的发言,以至于一再重复别人的发言。当有同学发言不准确或错误时,时常会引起一阵轻蔑的、不屑一顾的“嘘嘘”声„„
2.部分学生完全没有倾听的习惯。
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喜欢倾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受家庭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影响,小孩子表现欲望强,总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喜欢说而不喜欢听。在平时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不愿静下心来听老师读题目、解释题目,往往审错题意;做作业时,常常不按老师的要求做。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学生不会倾听例子也屡见不鲜。新课程实施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们“动起来”“说起来”了,课堂教学中,“小手如林”的现象很常见,同时,我们也发现,“热热闹闹”的表象之下,学生常
常说不到点子上。究其原因,学生上课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对所学内容没有入耳、入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不予重视而让小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熟练地掌握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技能是青年老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学中部分老师不约而同地谈到学生倾听习惯差是最头疼的事,却又找不到很好的办法来解决。我组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为此学校进行了一些的跟进活动,分管领导和骨干教师都分别到班上听课指导,老师们也积极学习,在组内外交流讨论,大家在讨论中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想法、见解。一方面满足了教师们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理论上,倾听是人与人沟通交往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倾听是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倾听是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有道德的人的最佳途径。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 %,说占30 %,读占16 %,写占9%。这说明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说、读、写这四种活动,其中的听、读属于信息输入加工形式,说、写属于信息输出加工形式。根据认知心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学习的过程分为信息输入、相互作用、操作训练、信息输出四个阶段。所以,倾听既是培养的目的,同时也是训练的手段。
由此可见,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各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倾听能力的好差将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要减负提质,实现高效的课堂,学生倾听习惯的好坏就显得尤为关键。我们认为进行小学生良好倾听习惯能力培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是势在必行的。我们希望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好的倾听者不仅能听懂对方的语言文字,而且能穿透文字,理解对方内心想要表达的感受。
数学课堂的倾听:是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静下心来,听完老师或同学的发言,然后通过思考、分析、推理、判断达到认理解的过程。从而能很好地提高数学解题技能、获得数学课堂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索新的内容,构建他们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课堂倾听方式包括表现行为、认知基础和情感因素三个维度。调节倾听方式的策略包括;积极主动的构建性和共情的倾听方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倾听方式,合作交流的倾听方式。
四、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1、丹尼斯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教师授课时,不能满足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认真状”,要对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进行大胆创意,引导学生最大程度的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以提高授课和听课效率。
2、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综上所述:美国与日本对这方面都已有研究。
(二)国内研究综述: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习惯,我国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倾听数学是新课标下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师生发展共同前进的前提。所以《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要培养学生具有“善于倾听”的技能。
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已渐成气候。特别是语文学科中把倾听作为基本要素来强调并作为培养的目标。如:在小学语文课标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要求完成三方面的任务:①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②提高口语交际能力;③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听”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是作为了重要的一种语文学习的能力,是取得外界信息的关键,是学习的基础。因此在语文课堂很关注学生的倾听心态、优化倾听的指导、训练倾听的途径等。
本课题所研究内容与之比较有以下一些特点:
1、本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具有数学的学科特点。
2、课题研究对象是小学低中段学生,在培养策略中体现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3、关注学生“倾听”意义本身,也关注教师“倾听”的意义。
五、研究的内容
1.对小学低中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能力及影响因素作现状分析,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作归因分析。
2.研究小学低中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的能力要求。
3.研究小学低中段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正确倾听习惯形成的调控策略。
4.研究小学低中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倾听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六、研究的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对新时期儿童生理、心理诸如情感、意志、注意力、认知等特点、特征的分析、比较,摸索出当今学生在倾听习惯上的基本规律。
2.根据儿童心理、认知发展等基本规律,提出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策略、方法。
3.依据培养儿童良好倾听习惯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调控模式、发展模式。
4.通过研究,使课堂活跃于师生和生生的两种交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倾听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尽情地发挥个性潜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通过研究,增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意识,提高教师培养倾听习惯的能力。
七、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为找到课题中最有价值的研究点,制定可操作的研究策略。教师要广泛查阅文献,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小学低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听课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
2.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谈话,分析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倾听
习惯养成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和开展培养活动,并对活动不断总结、反思、调整。
3.个案研究法:通过抓典型,找特例,打开学生的心灵世界进行个案研究,为研究目标的达成,积累有价值的案例。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实践中,教师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使总结出的经验条理化、系统化,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再者,还可以通过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进行经验的传递和交流,获得反馈信息,再进行反复实践,才会使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八、研究的具体措施与设想
倾听,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和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一种前瞻性和责任感,从小培养学生倾听,尤其是小学低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又生性好奇、好动,课堂倾听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学会倾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要培养学生数学课堂的倾听能力,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学生以后走入社会将是一种财富。
(一)规范要求,懂得倾听
(二)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三)教给方法,高效倾听
(四)恰当评价,鼓励倾听
九、研究的步骤与人员分工
本课题将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9----2010.12)
1.收集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2.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对当前的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先期的调查。负责人:潘灿王坤利
成果形式:资料、方案、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1----2012.5)
1.全面启动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有效倾听的方法和途径,组织开展课堂展示活动,开展教学汇报课和教学案例分析活动。
2.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
3.邀请校领导及专家进行专题指导。
4.借助学校教研沙龙平台,实现智慧共享,立足课堂阵地,研究运作范式。
5.强化成果的整理、积累工作,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及时调整完善实验中的各项操作,形成阶段成果。
6、做好相关记录。
负责人:潘灿王坤利赵跃张成国
成果形式:个案报告论文过程性资料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2.12)
完成课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课题组总结结题,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终结性成果,申请课题成果鉴定,将成果以常规的形式汇编成集,并将研究成果、成功的方法、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交流、推广。
负责人:赵跃张成国
成果形式:论文集报告
第二篇:教学沙龙——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汇总)
教学沙龙——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汇总)
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艺术、技术和能力。倾听就是不仅要用耳朵来听对方的言辞,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谈话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对素质教育来说,倾听又是一种教育要素,它是学生基本素质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培养他们倾听的意识和能力。
倾听——是一种品质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郑国华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个小国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件小事都弄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
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个金人的价值是一样的,但是由于设计的稍稍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含义,第一个金人的寓意是“左耳朵听进去,右耳朵跑出来”,明显不足取;第三个金人的寓意符合小国国王的寓意,就是做到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金人的价值最大。
可见,倾听他人的心声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倾听可以走进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人的思想、思维;倾听就是在尊重别人,也令他人尊重自己,在倾听中学会了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理解和沟通;倾听可以学习他人的长处,体会思维碰撞带来的快乐;倾听可以一种智慧,善于倾听的人在瞬间就可以捕捉有用、关键或重要的信息。
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倾听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高菊芳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为学生不能认真倾听导致学习效果差而烦恼,那么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要去分析原因,找到根源。
学生不认真倾听的原因可能是: 1.对课的内容缺乏兴趣。
教师的语言不能吸引学生,所教的内容让学生觉的枯燥无味,问题的设置高于班级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程度,没有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等,这些都会降低学生听的效率。
2.没有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习惯跟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涵养密切相关。相对而言越往高年级倾听能力越好。但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关键期,那时孩子的可塑性较强,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变。
3.表现欲强,以自我为中心。
班上有个别学生表现欲望强烈,对于他们会的知识,他们总是争着、抢着要回答,怕别人不知道他会一样,不让他表现,他就索性不听。久而久之,他们的这些“习惯”会限制其它学生的思维,干扰倾听的环境,使学困生失去了动脑的机会。
知道了造成学生不认真倾听的原因,我们便可以对症下药了。但是要让学生养成倾听能力并形成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引导。我们不防做以下一些尝试:
1.优化内容,激发倾听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认真倾听,就应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倾听内容。数学是比较枯燥的,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尽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亲切,还可以设计生动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作为教师也要修饰自己的教学语言,提高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倾听。
2.听说训练,养成倾听习惯。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注重将听与说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要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听,可以让他重复别人的回答,如“你听懂了吗?请你再说一遍。”“你听懂什么了?”“你能和他一样说清楚吗?”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知道不仅要听老师是怎么说的,还要听清同学的回答。并通过思考,把别人的想法转化成自己的想法。
3.语言激励,营造倾听氛围。
要想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赞赏,以及适当的评价,及时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赏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对于那些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参与学习的学生,教师可委婉地提醒他:“你能回答问题真好,如果你学会倾听别人的回答,你会说得更精彩,试试!”对于那些自控能力比较差,喜欢先吐为快的学生,教师可婉转地批评:“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学会尊重别人,你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每个孩子都会认真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并且每个人都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
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张倩
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培养倾听的正确心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在教学中抽出一点的时间结合生活实际讲一些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二、创设乐于倾听的情境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我们的教材中引入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如茄子老师,豆荚老师,小萝卜,小辣椒这些学生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卡通形象。有很多有趣的生活场景图,光盘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想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三、学会倾听要“五心”
首先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
专心:要做到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脑子里不想其他事要“专心”。
耐心:课堂上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更新颖的想法。
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能接受并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
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醒、督促和指导。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倾听习惯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刘芬
一、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由于孩子年纪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首先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1)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4)别人讲话的时候,千万不能随意的插话打断。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倾听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学会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有好的、轻松的姿势,才能有效的做到倾听,课上老师要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耳朵仔细听同学的发言,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发现别人说的跟自己的不同自己要补充或别人的答案不正确时,要先举手,不要随意的说、甚至喊叫。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达到教学的效果。
三、教师示范耐心倾听
李政涛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作为每天跟孩子在一起时间最长的班主任,孩子们会把班主任老师当作像妈妈一样的人,会时常告诉班主任一些他们在家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这时候班主任就要仔细的倾听,等孩子说完的时候给与可爱的复合孩子想法的表情和评价。课堂上让孩子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自己讲和问的同时,要顾及学生的议和答,无论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当他们提出与教师(教材)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说给大家听,对学生叙述中出现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满怀期望的鼓励,富于机智的启发引导。不能因为孩子的回答违背老师的想法马上反驳或者不让其说完。
四、要善于矫正学生不良的听课习惯
课堂上,为了提起学生的积极性,我总想以一种比较亢奋的状态带动整个卡特那个,课堂上孩子们充满激情,积极参与,可以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们在亢奋的状态下就会没有约束,没有规则,那要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或老师的要求就跟别提来了,还有的时候一节课过半以后,个别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搞小动作,与同学随便讲话等,而教学规律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随意停课,中断学生的听课思维,更不可粗暴行事,而要灵活、理智,适时予以控制。可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不良习惯。这种方法,只对某一对象进行注意的转移,而不造成其他外围效应。
1、“手势暗示”:教师在讲课时,一旦发现他(她)做起与学习无关的事,用特定的微妙手势和特定的口令以及课堂上所设置的加减分竞赛评价来提醒不专心听课的学生,以期达到矫正的目的。
2、“目光暗示”:教师把严峻、期待的目光刷地落在不专心听课的学生身上,与之目光交触,引起学生警觉,使她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示自己,应该收敛言行,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3、“语调暗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感情,采用灵活多变的语调,或急,或缓,或长或短,或稍作停顿,造成一种临时的教学氛围,有意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差(或美感等),从而产生奇特的感染效应,促使个别学生专心听讲。
4、“接触暗示”:如用以上暗示的方法控制,其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学生的气质不同,个性有别),教师就很有必要走下讲台,以巡回讲课的方式,悄然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轻轻地摸一摸他(她)的头,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其端坐静听和思考,强制守纪听好这堂课。
5、“教具暗示”:当个别学生的注意通过一定手势转移到听课上来时,另外的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不良习惯,教师应凭借教学的辅助工具,(如幻灯、图片、板书等)要求学生随着手指,或教师指点的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这样做,既能充分调动个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带动个别学生专心听课,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从而达到群体的学习目的。
有效学习从倾听开始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范建钧 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狭义的倾听是指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活跃的数学课堂中既需要学生充分的表达,也需要学生认真地倾听。倾听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1.复述、倾听有机结合
复述,许多人认为那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数学课也需要。复述能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倾听,是否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数学课中可以复述的内容有很多,如:老师讲课中的关键语句,学生的讨论、回答等。在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课时,以4×3=12为例,教师说明: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说完后可以指名学生复述老师刚才所说的内容,让学生在自己说的过程中理解12和3、4之间的关系。仍是教学这一课,探索36的因数时,组织学生4人小组讨论,不得不承认4人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少存在一些差异,如果个别孩子思考有困难,那他可以倾听同组同学的想法,然后尝试着复述同学的讨论结果,在倾听和复述中初步学会找36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采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堂中长时间的保持有意注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想办法保持孩子倾听的持续性。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来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注意动静搭配,在讲授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要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用法是比较有难度的。为了保持学生倾听的持续性,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动手观察量角器,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学到了什么,接着,我请学生到实物展台上去交流、验证。整个教学过程,把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动有机结合,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后,激发出认知矛盾,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观愿望,最后再由老师讲授知识要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倾听的主动性和持续性,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上,教学难点一下子就突破了。
3.及时评价学生的倾听能力
孩子都是渴望得到表扬的。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的很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啊!”“你已经学会了他的方法,说明你倾听的很认真!”“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能受到明显的教育效果,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能养成“听”的习惯。
倾听,构建有效课堂的平台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朱桂平
课堂上,老师正讲得起劲,但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或做小动作,或开小差;批改作业时,也总会发现有些题目已经强调了无数次,但还是会有人错„„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学生不愿倾听、不会倾听的表现。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应注意教给学生听的方法,训练学生听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这次我市举行的“第二届生态课堂节”中,有幸听到了我市骨干教师李娜老师执教的《倍数和因数》一课。本课教学内容比较多,再加上是跟三年级孩子上的,所以李娜老师大胆的做了几个尝试。而在课堂上,大胆的尝试加上孩子们的认真倾听生成了一节有效、和谐的生态课堂。
有这么一个片段令我回味许久„„
师:朋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数与数之间也有这种关系。(教师话音刚落,课件出示: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师:能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能不能用一个乘法算式表示? 生:可以的,2×6=12 师:猜猜他是怎么想的?
生1:用这些小正方形拼成2排,每排有6个小正方形。师:还可能怎么想的呢? 生2:拼成6排,每排2个。
师:旋转一下,两种想法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个算式表示。师:还可以怎么摆呢?
生:3×4=12,拼成3排,每排4个。师:同样旋转,它们是怎样的?
生(齐):拼成4排,每排3个,还是3×4=12。师:还可以怎么摆呢? 生:1×12=12。
师:这回我们一起猜猜他是怎么想的?(略)
师: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表示的乘法算式有3个,别小看它们,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就在里面。
我在教学这课内容时,是安排了一些时间让孩子们实际操作后再作汇报的,所以总感觉教学这课内容一节课时间会来不及。而李娜老师却采取了把操作省去,直接由学生口答出操作过程与结果。我想李娜老师敢做这个尝试,一是实验小学孩子的基础比较扎实;二是可以为下面倍数、因数的学习腾出更多的时间。既然孩子们都会了,那把操作省去,既可以节约时间,又产生同样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课后,回忆这个片段时,不时地问自己,为什么自己在执教时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孩子都需要先操作,而李老师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孩子却不需要先操作也能这么顺利的过度到这三个乘法算式,真的是实验小学的孩子特别聪明吗?我想应该也不全是,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他们的孩子会倾听,能静下心来听好老师的每一个问题。虽然不是实际的操作,而实际上他们是根据李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自己的头脑中或是心里面操作了。所以会产生如此顺利、有效的画面。
学会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是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行为;是与人交往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心里健康的表现。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之点滴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王建新
倾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艺术、技术和能力。倾听就是不仅要用耳朵来听对方的言辞,还需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谈话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对素质教育来说,倾听又是一种教育要素,它是学生基本素质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很多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训练,培养他们倾听的意识和能力。
(1)听问训练。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问题和要求。比如在做题时首先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比如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首先听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二是判断问题的核心或症结所在。学会一下子能够抓住“题眼”,再作有针对性的回答。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有意变换提问的角度,并注意对学生的听问进行指导。
(2)听写训练。我们可以选用适当的口算题让学生听写,着重训练学生对于数字的反映能力。听写训练分为唱速听写和变速听写两种。程序是:先让学生听正常速度的算术题,不宜随意减慢语速;随后重复一遍,可以适当停顿,以便给学生一些时间写出题目的结果;最后再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遍,让学生检查修正自己的作业。其实有时候教学例题的时候并不一定要把例题呈现出来,而是通过老师说学生摘录要素来完成。
(3)听后复述训练。它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加深印痕,防止遗忘。这种训练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的素质,是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以及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比如在一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请其他学生来回答,你听到刚才的同学是怎么说的,他是怎样解题的。被问到的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回答刚才同学所说的内容,促使他下次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4)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手势或身体动作是最能反映一位学生是否在倾听。数学课上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认真指导。如: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利处多多。
倾听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学业以及知识的获得质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让学生认真倾听的教育意图,还要不断细心观察,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调节自己的教育手段,才能力求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靖江市斜桥镇中心小学
褚云峰 倾听是获取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倾听能力的缺失会给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的传播带来极大的阻碍,也是综合素质差劲的一项表现。因此,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已经成为我们老师刻不容缓的事。那良好的倾听习惯如何培养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首先自己会倾听。要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的课堂“霸主”角色,改变自己只善于说而不善于听的习惯,要告诫自己:再等一等,给学生多留一些说的时间;当学生的发言好像在“唱反调”时,要提醒自己:再等一等,学生的“反调”往往是一个新的发现和创造;当学生吃力地表达心声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再等一等,让学生把话说完,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这样放下架子,侧耳倾听,俯身细听,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和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使教学出现激动人心的“百鸟争鸣”的局面,而且能使学生受到我的影响,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
其次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倾听时要做到:一要专心,二要耐心,三要细心,四要虚心,五要用心,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相信学生能学会先听后说,想好再说,真正养成倾听的习惯。
最后及时评价,鼓励学生,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的进行评价。例如:“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讲多认真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只要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这是一种尊重。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醒、督促和指导,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我们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善于捕捉和利用一切时机,使学生养成倾听教师的讲解,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学会倾听”的习惯就会逐步养成,师生也会共同演绎更加精彩的课堂。
第三篇: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培养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有效的沟通交流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基础之上。课堂中很多学生的心静不了,只顾自己说、自己做,不会耐心、细心、用心倾听教师和同学的言语。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通过优化教学方式、进行学法指导等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一、培养倾听能力的重要性
“听”是取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手段。社会学家兰金曾指出,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说、读、写)中,听的时间占45%,说的时间占30%,读的时间占16%,写的时间占9%。这说明,听在人们交往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堂,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必须建立在有效的倾听基础之上。学会倾听是一种学习,一种礼貌,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倾听是教学中达到“听、知、思、说”的相当关键的一步。华东师范大学张华教授在《论教学方式转变》中提到,我们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之一就是走向研究性学习,而学生的观念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他提出了“教学即倾听”的观点。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博士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写到“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二、学生倾听现状描述与归因分析
(一)年龄性别原因: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性别差异表现明显
由于身心发育原因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比较短暂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儿童的有效注意力平均在15—20分钟左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易走神,倾听的效果相对会比较差。而同一年龄段的女生往往表现出比男生倾听状态佳,很多男孩子比较调皮好动,静不下心,无法做到真正用心倾听,(二)家庭教育偏差: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去听别人的见解 现在处于低年级的学生都是21世纪出生的孩子,与以往其它年代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都要显得更为重中之重,在家里大多数家长特别是祖父母一辈对于孩子是听之任之,孩子在家简直就是“呼风唤雨”,成为家庭中的绝对重心。因此很多孩子都有很强烈的自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在课堂上的表现之一就是喜欢说自己想说的,甚至是迫不及待地想说,而不会去听别人的见解,更不用说做到耐心倾听。这不是一朝一夕才形成的,而是家庭教育长期养成的一种不良习惯——爱说不会听。
(三)提前教育的弊端:孩子认为低年级数学内容太简单不想听
部分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就有了很好的学前教育,有些家长怕孩子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就提前给孩子“开小灶”,孩子早在幼儿园时期就通过不同途径学习了小学一、二年级的部分数学知识,因此当学生真正走入小学课堂,翻开数学课本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些内容太简单了,我都会做了。”,想当然地就可以不用再听了。于是就在课堂上出现了几个所谓的“优等生”只管自己玩耍不倾听的现象。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儿童注意力转移除了自身年龄身心原因外,很重要的是数学课堂教学对他的吸引程度。如果教学是枯燥的,没有激发他的学习热情,思维难免不集中。因此数学教师要靠自己教学的吸引力扭转学生的注意力,靠自己教学的内在魅力抓住学生的目光。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就可以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比如,在浙教版数学第三册《平均分》一课中,笔者创设了兔子过生日这个情景来贯穿整节课。师:今天,柴老师邀请了一个小伙伴来和我们一起上课。瞧:它来了。(出示小兔子图)这周六,就是小兔佳佳的生日了。它想邀请好朋友和它一起过生日,这两天正忙着准备生日聚会的食物呢。我们看看它都准备了些什么?(出示图片)这时全班所有学生都很认真地在听、看,仿佛都在参加小兔的生日聚会。接下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分小棒,展示学生的两种不同分法,看一看他是怎么分的、听一听老师是怎么说的,模仿试着说一说。这些环节学生都非常投入。学生能倾听,操作、交流环节开展得顺利,教学效果自然比较好。
一些学生认为低年级数学内容很简单早就会做了就不需要听了,比如在上20以内进位加法这节课,当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后有几个所谓的优等生就开始走神做小动作了,他认为他会计算就万事大吉了。这时笔者结合主题图给学生布置了任务,“在尝试本中可以用多种方法把你怎样计算的过程写一写,或者是画一画。”这就给学生任务驱动,不仅要能得出计算结果,还要能清楚地写出这个计算的过程。带着算法多样化这样明确的学习目的与要求,那些优等生自然就会重新认真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是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了。
(二)调整座位、营造和谐人际关系,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优良的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人际关系。
学生处在明亮、干净、整洁、美观的环境中才能静下心来学习,这是学生做到倾听的前提条件,如果周围环境是嘈杂的,那么势必会让人分心,“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做到这点难度是相当大的。当然有些客观原因、突发事件也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在上课时我们学校所在的小区经常有红白喜事,一阵阵的鞭炮声震天响,这些是教师无法掌控的事,但是教师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让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听鞭炮声一边数一数,一
共燃放了几个鞭炮。这其实就是一个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训练,让学生能竖起耳朵认真去听,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数数的练习。
在教室座位安排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来搭配,一般采取一男一女作为同桌,而现在一个班中男生人数往往多于女生,因此部分座位只能是两个男生作同桌,这时就要选取一动一静的搭配,让会听会学习的带动另一人。这对于学生逐步养成倾听学习习惯也有促进作用。对于个别十分调皮的男孩子只能进行特殊处理。比如笔者所教班级中有个男孩子特别好动调皮,调整了好几次座位,但是不管坐到哪里都会殃及周围的学生,拉女孩辫子、拿同学的文具、和同学搭讪,总之一节课他要造出很多事端,不仅影响了他自己还严重影响了他周围同学听课,甚至为了处理他的事不得不停下教学影响了全班同学。和他的班主任、他的家长商量后我们将他的座位安排在了讲台旁边,一个人坐。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举措。不是说要孤立他,而是能尽可能的让他安静下来,远离同学的“辫子”、“好玩的文具”这些对他来说有趣的东西,他的座位离老师相对比较近就更能“照顾”到他,当他开小差不听讲了老师可以及时提醒他。这样安排座位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良好的师生间的关系也是学生能做到倾听的一个因素,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孩子对老师都是很喜爱的,不会出现因为讨厌这个老师就讨厌这门课因而不听课这种现象。
(三)积极引导,让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
当一年级孩子一入学就要和学生反复多次强调“听”的重要性,“我们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巴,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多听、多观察。”这是我经常和孩子们说的第一句话。“看看‘聪’这个字的结构,“耳”字旁,说明一个聪明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是会用耳朵听,并且是用心在倾听。”这是我和学生们常说的第二句话。要让“倾听”二字深入学生内心,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化作行动。
(四)家校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只靠教师,与家庭教育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在交流中了解学生在家的习惯养成情况,并和家长在习惯培养方面达成一致,用正确的方法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孩子在家就和在课堂上一样,别人在说话时要认真聆听,不能打断别人的话;对于别人说的话要用大脑想一想判断其正确性,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一个倾听—思考—表达的过程。而家长同样要认真听孩子说话,这是一个彼此相互倾听、相互尊重的表现。
(五)教师以身作则,运用“暗示”、恰当评价,形成倾听氛围
教师要为学生起榜样作用,应该认真听学生的发言,无论孩子们的发言是对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都要专心地听,偶尔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断学生的发言。这是对发言学生的尊重,在无形之中让班中其余的孩子都意识到了“我们要认真去听”。
当教师看到有学生走神了、做小动作没有在倾听,这时就可以有多种方式来处理。可以停下课来,目视该学生,当教学进行过程中突然停止,学生就会有所意识,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当然这需要教师在一开始任课就要告诉学生老师的这些做法是什么意思。教师还可以用语言、小动作加以配合,“老师开始‘扫雷’啦!看看你的眼睛看着我了吗?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了吗?”孩子们表现得很兴奋,立即坐端正眼睛炯炯有神,这时学生倾听学习的状态很好,注意力很集中。当然有时为了让教学继续完整进行,不中断正常的学习,教师可以一边说一边在教室走动,“顺便”走到没有听讲的孩子旁边用手摸摸他的头,亲亲地在他的肩膀上拍一下,以起到提醒的作用。这时孩子肯定明白了老师的暗示。不是在全班面前指名道姓,而是个别性提示,这样的方式既提醒孩子认真听,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教师要适时正确地评价学生,对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妮妮今天听得多认真呀!”“萱萱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琦琦真厉害,一下子就能听出同学发言的主要意思。”教师的这些鼓励性话语,既表扬了认真倾听的学生,又给其他同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倾听氛围。
学会“倾听”是通向知识殿堂的金钥匙,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培养倾听能力,让学生在倾听中生疑、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解惑。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体谅,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学会学习!听一听、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评一评,学会“倾听”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动、静结合,学会“倾听”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生动精彩!
第四篇: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倾听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倾听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①。然而,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交流。可是,纵观我们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试从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倾听现状出发,剖析原因,并阐述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倾听倾听能力现状策略
我们平常所说的听课是指简单的用耳听。倾听则不然,它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艺术的积极高效的聆听,它包含有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对来自外界(同伴、老师等)的信息围绕一定的数学主题(问题)进行数学思考,并对其作出初步的自我评判,在头脑中将信息理解、接受、内化。
汤姆·彼得斯说过:“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认真倾听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①。然而,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交流。可是,纵观我们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学生的倾听现状
1、不爱听同学的发言: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很多孩子虽然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往往不会专心的去听,孩子说的愿望大于听的愿望,当没有被老师叫到名字回答问题时,就发出阵阵叹息声,这时对于别人回答什么内容,根本不关心。以致同学说过的答案、观点,第二个同学回答不同意见时又是与前面的同学一模一样。
2、不爱听老师的讲解:当老师在讲授新知时,有的孩子常常坐不住,腿脚不停摇晃,手里不断摆弄东西,刚知道一点皮毛,嘴里就嚷嚷着:“我来,我来„„”其实他们根本没有真正弄明白道理,让他起来回答,又说不到重点;有的孩子看
似非常遵守课堂纪律,坐得端端正正,其实如果点名回答,他似乎还在云里、雾里,不知老师在说什么。
二、剖析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低年级小学生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加上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养成,上课“调皮”,说说笑笑,特爱表现自己,但对于别人的发言又不善于倾听。而且,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因此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人交往。
2、教师方面原因: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为了贯彻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上过度侧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②。然而,会不会倾听,关系到能否与他人交往与对话,能否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创造,从而获得知识的共同拥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能力。那么,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指导学生倾听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做到神情专一,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听老师讲解时,要求孩子们目光紧紧跟随老师,一边听一边动脑思考。
当然,老师在课堂上还可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在平时课堂上可训练一些口令:“小耳朵,认真听!”“手放平,身坐直!”“小眼睛,看过来。”等等,进行师生对答。
2、教师要树立倾听的榜样
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随意打断或做
其他事。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倾听,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也这样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对此,教育者应负主要责任。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既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也负有发展并运用自身倾听能力的责任。对于后者,可以认为,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由此看来,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首先学会倾听。
(二)、改善教师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倾听意愿。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然而,新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数学教材的编写,“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③。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数学资源,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吸引学生倾听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对1毫米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我将一分硬币、一张银行卡展现在学生面前,问:你们知道这两样东西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呢?这时学生看到生活中熟悉的东西,非常地兴奋,都想要知道答案。此时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一分硬币和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又如二年级下册,要让学生分清“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概念,可是学生经常混淆,我就用上这些概念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猜同学的身高、猜图书的页数等,举例说明并加以引导。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兴趣盎然,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
2、采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课堂上孩子倾听的持续性也需要想办法保持好。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来
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注意动静搭配,在讲授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时,要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是比较有难度的。为了保持学生倾听的持续性,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动手自制了可以活动的角,然后让学生通过亲手叉开角的两条边,感受边叉开的距离慢慢变大时角也在慢慢变大,接着,我拿出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边比较长的活动角,让学生猜想两个角的大小、最后交流、验证。整个教学过程,把老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动有机结合,通过动手操作、感悟后,激发出认知矛盾,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观愿望,最后再由老师讲授知识要点,这样调动了学生倾听的主动性和持续性,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与教学有关的内容上,教学难点一下子就攻克了。
又如,在一年级上册教学“
8、9的加减法”时,学生根据学过的“
6、7加减法的方法”,能想出计算方法,我就让多个学生发言,上台当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因为同学们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讲得特别详细,下面的学生听得也非常认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像这样的教学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充分发挥同伴效应,引发有意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三)、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愉悦学生的倾听体验。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人去拼搏、去努力,很大程度上是想赢得他人和社会的赞许和重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辛勤努力得不到肯定,那必然会使他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倾听带来的愉悦感。
记得一次上课,一位学生不小心把乘法口诀“六九五十四”背成“六九四十五”,一个学生高喊着:“老师他背错了。”我表扬他:“你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并奖励他一颗会倾听的星星。
同学们都羡慕极了。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应该与它交朋友,它可以集中我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
又如,在二年级下册,教学“比较三位数的大小”时,比较312与298的大小,在探讨比较的方法时,我请一位小朋友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因为312的百位上是3,表示有3个百,298的百位上是2,只有2个百,所以312>298。”在我表扬这位学生的同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老师,我的方法和他不一样。我觉得312比300大,而298比300小,所以312肯定大于298。”多么出色的想法啊!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并表扬道:“你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时还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真了不起!”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长期坚持正面评价和激励,不断地对善于倾听的学生加以奖励。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可是在学生心中却能洒下滋润的雨露,愉悦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倾听能力的养成。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为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长期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和督促,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注释]: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1 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9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7期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张明龙,《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10月初版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在情境中实施自主探究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才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现阶段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创建出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同时将数学知识与教学情境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由原本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分数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情境,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教师根据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所设计的教学情境:熊大熊二在玩耍的过程中同时发现了一颗好吃的果子,由于他们两个都不想将果子让给对方,所以导致其非常苦恼,而此时光头强给他们出了一个主意,使他俩高高兴兴地回家了,那么光头强到底给他们出的什么主意呢?由于学生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陷入到思考中,所以很快就有学生回答,一人一半不就可以了。而教师则继续提出问题:假如一个果子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话,那么半个果子怎么表示呢?利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有助于将学生带入下一个问题的思考中,同时对于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以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问题中感知数学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充分借助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进行数学知识的分析和探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进行小学数学知识的分析,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随着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主体意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师必须根据现有教材的内容,采取问题教学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数学问题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同时还要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在实际应用中练习自主探究
人类在不断发展和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现代的数学知识,而小学生数学教学不仅是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同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探究式教学方式,为数学与实际应用之间距离的缩短奠定良好的基础。将探究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促进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同时也深化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在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很难掌握先加还是先减、先括号内还是先括号外的计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接近的情境问题:比如,小红与小丽是一对双胞胎,周末的时候妈妈带她们去买文具,小红买了15元钱的本子,小丽买了24元钱的笔,妈妈一共付给了售货员100元?X,那么应该找回多少元呢?根据这一问题,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同时要求学生说出一共有几种列式的方法。而学生则通过积极讨论很快就得出了两种列式的方法:(1)100-15-24,(2)100-(15+24)。而教师则继续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这样列式有什么意义?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第一个列式表示100元减去买本子的15元,再减去买笔的24元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而另一个同学则说:将买本子的15元和买笔的24元加在一起,然后用100元减去就是应该找回的钱。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明白了加减混合运算时如果没有括号就按照顺序计算,如果有括号就应该先计算括号内的。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对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